赶超与奢侈--上海磁悬浮列车真相!(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54:34
赶超与奢侈--上海磁悬浮列车真相!
徐达 2002年12月31日21:33:28
  

  通常的火车,都称为轮轨铁路,最高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如
法国、日本、德国的高速火车系统)。和轮轨铁路不同,磁悬浮列车没有
车轮,而是利用电磁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作用,来实现机车与路
轨间的上浮、约束和驱动,使机车紧贴路面又是无接触的高速行驶。磁悬
浮列车德国叫TRANSRAPID,意指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理论
由德国人赫尔曼 肯佩尔(HERMANN KEMPER)提出,19
34年申请的专利,专利号为643316,名称为无轮磁浮列车。
  肯佩尔提出的磁悬浮列车,当时就象科学幻想一般,直到1969年
德国才开始研究试制,成功制造了小型磁悬浮列车模型,不久又在EMS
LAND成立了磁悬浮列车试验场,建造了31 5公里长的试验轨道。
笔者曾在1985年参观了磁悬浮列车试验场,那时磁悬浮列车技术还不
成熟,经常出现技术事故,陪同的工程师介绍说,有重要客人到来时,这
个列车就不跑了,就是重要政治家请来的客人也不例外,可见当时技术并
不成熟。

  就在磁悬浮列车试验过程中,轮轨铁路的技术突破了原来认为最高速
度不可能超过200公里/小时理论极限,已经达到350公里/小时,
德国的磁悬浮列车受到了高速轮轨列车ICE的极大挑战。

  德国放弃汉堡至柏林磁悬浮列车行驶线

  为了让磁悬浮列车这个新技术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就是要让磁悬浮列
车尽快走出试验场,投入商业应用。1991年通过鉴定,认为磁悬浮列
车在技术上已经成熟。1994年3月,德国议会批准了柏林至汉堡间2
83公里的磁悬浮列车行驶线,两地间行驶时间为1个小时,发车间隔为
十分钟,该工程应于2004年完工。由于磁悬浮列车技术上不成熟,造
价又高,批准的计划并没有投入实施。1996年5月,德国议会通过了
磁悬浮列车行驶线需求法。估算柏林至汉堡工程的总投资为89亿马克(
1993年价),每公里造价为3千万马克。1997年德国政府决定修
建柏林至汉堡磁悬浮列车行驶线,该线长292公里,预测运量1450
万人,计划投资99亿马克,每公里造价为0 338亿马克。总造价中
由政府承担的61亿马克,企业分摊38亿马克,计划1998年开工,
2005年投入商业运行。但是反对党和一些工程经济专家对客运量的预
测和造价的估计,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工程仍然迟迟不能上马。1999
年将工程总造价修正为129亿元,单位造价为0 44亿马克/公里。
但是德国政府不愿再分担所增加的建造费用。最关键的是,原先被过高估
价的运量也被修正为800万人次/年。就是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工程建
成后,每年亏损额将达到1亿马克。2000年初,争论了六年的柏林至
汉堡磁悬浮列车行驶线工程正式下马。同时,EMSLAND的磁悬浮列
车试验场也面临关闭的危险。

  为了不让德国的磁悬浮列车技术被淘汰出局,有人提出了从荷兰阿姆
斯特丹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欧洲线路计划,把汉堡至柏林当作其中的
一部分,但是响应者不多,特别是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根本无法
支付高昂的造价。

  简单地说,磁悬浮列车技术与轮轨铁路相比的优点是速度快,乘坐舒
适,噪音较小,占用土地较少;其缺点是造价高,单位运行成本较大,运
载能力不大,不适用于近距离运输,不能利用现有的铁路设施。同时要看
到,磁悬浮列车是个后来者,要在现有的交通网络中,抢占一席位置,它
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轮轨铁路,还有飞机和汽车、地铁、轻轨铁路
等。同时还要指出的是,有些专家为磁悬浮列车行驶线的安全问题担忧。

  柳暗花明

  磁悬浮列车只有在250公里以上的距离上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而
德国国土面积太小,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发展余地很小,象俄国、中国
、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才是磁悬浮列车未来的市
场。首先对引进磁悬浮列车技术感兴趣的,却是台湾。

  九十年代初,台湾政府决定修建连接南北两大中心的高速交通干线。
由于台湾征地十分困难,所以倾向引进高架的磁悬浮列车,但是尚未决定
是从德国引进、或是从法国、日本引进高速铁路技术。台湾购买磁悬浮列
车是有附加条件的,如果购买德国磁悬浮列车技术,附加条件就是德国同
意向台湾出售潜艇,如果购买法国技术,附加条件就是法国同意向台湾出
售军用飞机。

  德国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没有同意向台湾出售潜艇,德国磁悬浮列
车的交易也就泡汤了。与此同时台湾也不断修改修改高速交通干线的计划
,本来从台北至高雄中间只停台南一站,后来变为停三站,最后改为停靠
七站,磁悬浮列车就显示不出其优势来,最后台湾决定从日本引进新干线
技术。

  中国大陆以铁路为主要交通工具,铁路技术落后。2000年3月在
“两会期间”讨论第十个五年计划设想时,提出要建设北京到上海的高速
铁路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力争于“十
五”计划期间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引进何
种技术,是采用轮轨铁路上发展起来的日本新干线技术或是德国的ICE
、法国的TGV技术,还是磁悬浮列车技术,还需要论证。铁道部的意见
倾向于采用新干线或ICE或TGV技术,上海则倾向于引进磁悬浮列车
技术,但是双方并没有展开认真的学术争论和技术讨论。

  2000年7月,朱熔基总理访问德国时,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是代表
团的一名重要成员。朱熔基一行参观德国磁浮铁路实验基地,并乘坐了时
速达到45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表示中国有意引进德国的磁浮铁路技术
。中国政府希望德国政府能给予优惠贷款,用于购买德国磁浮铁路技术。
这个好消息对德国人来说真是柳暗花明。

  决策在前,论证在后朱熔基结束访德前,上海市长徐匡迪与德国磁悬
浮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格哈德 瓦尔在柏林签署了《上海浦东机场──陆
家嘴磁悬浮列车示范段可行性研究协议书》,由德国政府出钱请德国人做
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个消息一传出,上海市长徐匡迪就成为中德媒介的明星。7月27
日,上海市长确认上海将在世界上一马当先,立项建设第一条商业性“磁
悬浮列车运行线”。9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决定建设上海机场到浦东龙阳路
地铁站的磁悬浮列车运行线,而德国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则要在11月
份才能完成。12月德国电视台报导,上海机场到浦东的磁悬浮列车运行
线工程的征地工作已经开始,而当时中德双方的商业谈判尚未结束。来年
1月23日,中德双方关于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设备供货及服务的合
同在上海正式签字。

  以上罗列显示,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又和许多重大工程一样,决策在
前,论证在后。于是跟德国的谈判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高的价钱也在
所不惜。工程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要在上海铺设这条磁悬浮列车运行线?这是工程可行性论证中
最重要的问题,却不是德国专家能回答的,必须由中国人来回答。对德国
专家来说,出售磁悬浮列车,获得经济利益,就是主要目的。

  一说,磁悬浮列车是连接上海机场和经济新区浦东以及老市中心的主
要交通工具。然而这条线路,并没有把机场和浦东中心、老市中心以及上
海火车站直接连接起来,只把机场和浦东龙阳路2号地铁站连接起来,旅
客们必须在此中转。这样,上海市的一般旅客,要先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
,再换乘2号地铁,最后再换乘世界上最先进的磁悬浮列车到机场。根据
德国公共交通的经验,一次换乘,旅客尚能接受;二次换乘,部分旅客将
不优先选用公共交通工具;三次换乘,只剩下不得不采用公共交通的顾客
。从公共交通运输网的组成来看,选用最高时速45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
来连接相距33公里的两地,并非合理的选择,因为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快
、时间短的优点并显示不出来,而换车等车的时间和麻烦,超过选用磁悬
浮列车所能节约的时间和舒适。

  有人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设计水平,磁悬浮列车9节车箱可坐9
59人,每小时可发车12列,双向运量可达2 3万人,按每天运行1
8小时计算,最大年运量可达1 5亿人次。每张车票50元人民币,每
年的车票收入就是75亿元人民币。工程总造价按30亿马克计算,折合
人民币114亿元(1马克=3 8元人民币)。按照这种算法,磁悬浮
列车运行线工程的经济效益将是十分高的。从方法上来分析,把磁悬浮列
车的最大运输能力,当作线路的年平均客流量来计算,是错误的。上海机
场的客流量是多少,接送客的旅客有多少,有多少旅客将乘坐轿车、出租
车、汽车,有多少旅客将乘座磁悬浮列车,这样一算,就知道1 5亿人
次的运输量是个大大被夸大的客流量。就是按照笔者乐观的估计,这条线
路的最大客流量为每年1500万人(每天4万人),每年的车票收入只
有7 5亿元人民币,除去运行成本,就无法支付投资的成本和利息。用
1 5亿人次的运送能力,来满足1500万人次的客流量,是工程能力
上的极大浪费。如果4个人去机场,每张磁悬浮列车车票50元人民币,
还要拖著行李换车,乘坐出租车也是200元,人们就会选择出租车,磁
悬浮列车失去竞争力。

  还有一说,这项引进是引进世界上最先进技术,把上海建成磁悬浮技
术的开发中心。上海市长徐匡迪认为,先进国家高速轨道交通上马不久,
中国再引进它也只是亦步亦趋地追赶,不如引进比高速轨道速度更快的磁
悬浮列车,一步跨越,赶超先进国家。这是五十年代导致“大跃进”的那
种赶超心态的翻版。

  但是,磁悬浮列车是否真的比高速轨道交通更先进?这个问题国际上
有不同的看法,中国也有不同的看法。2001年一月底,法国和意大利
决定修建法国里昂至意大利都灵的高速铁路,就是一个例证。其实先进国
家城市中不乏仍然使用所谓“早被淘汰”的技术。拿城市有轨电车来说,
上海五十年代时的有轨电车相当发达,后来说有轨电车落后了,把路轨给
拆了,全部换上了无轨电车。后来又说无轨电车落后了,现在又要换成有
轨车(地铁、城市轻轨火车)。而先进国家的城市中,则是将有轨电车发
展成地铁和城市轻轨火车,组成能满足需要的公共交通网。

  第二个问题是,上海是否由此一步变为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开发中心。
根据德国媒介报导,中国这次是购买德国的磁悬浮列车的设备(4辆机车
加车厢),不是购买磁悬浮列车的技术专利,核心技术仍然在别人手中。
中国准备把磁悬浮列车行驶线从上海延长到杭州,或是从上海延伸到北京
,还要继续从德国购买这些设备。没有技术专利,上海也无法把这项技术
再出卖。这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居民,购买了一台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视机
一样,他可以在家尽情地享用这个先进技术,但并不意味著他掌握了这个
先进技术,可以生产这种电视机,并可以出口销售。所以,引进磁悬浮列
车并不意味著什么技术上的跨越争先,而只是消费上的跨越争先。

  工程造价

  令人奇怪的是,中德双方在发布这条消息时,都没有公布工程总造价
和合同总数额。磁悬浮列车项目,被列入“第十个五计划(草案)”之中
,曾一度被誉为是可以与长江三峡工程相媲美的宏大工程,被中国新闻界
吵得热火朝天。但是到了合同签订之时,就是朱熔基接见德方代表的消息
,也未见报。一热一冷,截然不同。

  关于工程总造价和合同总数额,笔者根据德国各报纸引用不同的情报
来源,归纳为下列三种说法:第一,据推测,德国向中国提供设备合同的
总数额为20亿马克;第二,根据知情者提供的消息,上海磁悬浮列车工
程总造价为30亿马克;第三,磁浮列车公司的发言人说,德国方面将向
上海提供四辆磁悬浮列车(连机车带车厢)以及驱动设备,总价在25亿
马克以上,由中国方面承担的线路建设造价不超过10亿马克,总造价在
35亿马克左右。

  三种说法的差别并不大,工程总造价为30至35亿马克,德国向中
国提供设备合同的总数额为20至25亿马克。上海国际机场至浦东龙阳
路地铁站之间33公里,每公里的造价约为1亿马克。一个奢侈的工程。

  汉堡至柏林线路计划每公里造价为0 338亿马克,后增至每公里
0 44亿马克。笔者手上有德国北莱州首府杜塞道尔夫到多德蒙特78
公里磁悬浮列车行驶线造价的最新资料,共62亿马克(31 7亿欧元
),每公里造价0 795亿马克,这条线路是德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要穿过鲁尔工业区,线路无法高架,征地费用特别高,环保要求严,其工
程难度可以和在上海市老市区内修一条磁悬浮列车行驶线相比。中国的土
地使用费、人工费、建筑材料费都比德国低,每公里的造价应该低于在德
国的造价才对。

  再说,中国有意购买此项技术时,正是德国磁悬浮列车走投无路之时
,有机会获得很好的价格,但是上海决策在前,论证在后,商业谈判中没
有退路,不得不付出高额的价钱,同时又没有得到核心技术专利,真是奢
侈得没谱。

  朱熔基大发雷霆

  第十个五计划中,把磁悬浮列车当成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要建造
北京至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干线等等,但是当朱熔基得知北京至上海的磁悬
浮列车干线的技术还是要从德国进口,所需要的机车还是要在德国制造,
就大发雷霆。要知道,修筑从北京到上海磁悬浮列车,一公里一亿马克,
那简直是用黄金在铺路。朱熔基在接见德国下克森州州长时,没有“有朋
自远方来”的喜悦,也顾不得“礼仪之邦”的规矩,对著德国人就是一番
教训说,中国要发展磁悬浮列车,但机车一定要在中国自己造!德国一定
要出让核心技术。如果机车还要从德国进口,中国就不会和德国的公司再
签任何后续合同。当时让德国客人十分难堪。其实真正难堪的是中国政
府。磁悬浮列车是德国公司的专利,研究和开发搞得最好。法国和日本虽
然也搞磁悬浮列车,但侧重高速火车。如果要实现十五计划的磁悬浮列车
计划,就不得不依赖德国的技术;否则就要修改“十五计划”,放弃悬浮
列车,引进高速火车技术,重新开张。到那时,上海市的从浦东机场到陆
家嘴的磁悬浮列车工程的所花的30多亿马克就是又一次付出的学费。






[此贴子已经被疾风骤雨于2003-5-5 14:41:20编辑过]
赶超与奢侈--上海磁悬浮列车真相!
徐达 2002年12月31日21:33:28
  

  通常的火车,都称为轮轨铁路,最高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如
法国、日本、德国的高速火车系统)。和轮轨铁路不同,磁悬浮列车没有
车轮,而是利用电磁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作用,来实现机车与路
轨间的上浮、约束和驱动,使机车紧贴路面又是无接触的高速行驶。磁悬
浮列车德国叫TRANSRAPID,意指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理论
由德国人赫尔曼 肯佩尔(HERMANN KEMPER)提出,19
34年申请的专利,专利号为643316,名称为无轮磁浮列车。
  肯佩尔提出的磁悬浮列车,当时就象科学幻想一般,直到1969年
德国才开始研究试制,成功制造了小型磁悬浮列车模型,不久又在EMS
LAND成立了磁悬浮列车试验场,建造了31 5公里长的试验轨道。
笔者曾在1985年参观了磁悬浮列车试验场,那时磁悬浮列车技术还不
成熟,经常出现技术事故,陪同的工程师介绍说,有重要客人到来时,这
个列车就不跑了,就是重要政治家请来的客人也不例外,可见当时技术并
不成熟。

  就在磁悬浮列车试验过程中,轮轨铁路的技术突破了原来认为最高速
度不可能超过200公里/小时理论极限,已经达到350公里/小时,
德国的磁悬浮列车受到了高速轮轨列车ICE的极大挑战。

  德国放弃汉堡至柏林磁悬浮列车行驶线

  为了让磁悬浮列车这个新技术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就是要让磁悬浮列
车尽快走出试验场,投入商业应用。1991年通过鉴定,认为磁悬浮列
车在技术上已经成熟。1994年3月,德国议会批准了柏林至汉堡间2
83公里的磁悬浮列车行驶线,两地间行驶时间为1个小时,发车间隔为
十分钟,该工程应于2004年完工。由于磁悬浮列车技术上不成熟,造
价又高,批准的计划并没有投入实施。1996年5月,德国议会通过了
磁悬浮列车行驶线需求法。估算柏林至汉堡工程的总投资为89亿马克(
1993年价),每公里造价为3千万马克。1997年德国政府决定修
建柏林至汉堡磁悬浮列车行驶线,该线长292公里,预测运量1450
万人,计划投资99亿马克,每公里造价为0 338亿马克。总造价中
由政府承担的61亿马克,企业分摊38亿马克,计划1998年开工,
2005年投入商业运行。但是反对党和一些工程经济专家对客运量的预
测和造价的估计,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工程仍然迟迟不能上马。1999
年将工程总造价修正为129亿元,单位造价为0 44亿马克/公里。
但是德国政府不愿再分担所增加的建造费用。最关键的是,原先被过高估
价的运量也被修正为800万人次/年。就是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工程建
成后,每年亏损额将达到1亿马克。2000年初,争论了六年的柏林至
汉堡磁悬浮列车行驶线工程正式下马。同时,EMSLAND的磁悬浮列
车试验场也面临关闭的危险。

  为了不让德国的磁悬浮列车技术被淘汰出局,有人提出了从荷兰阿姆
斯特丹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欧洲线路计划,把汉堡至柏林当作其中的
一部分,但是响应者不多,特别是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根本无法
支付高昂的造价。

  简单地说,磁悬浮列车技术与轮轨铁路相比的优点是速度快,乘坐舒
适,噪音较小,占用土地较少;其缺点是造价高,单位运行成本较大,运
载能力不大,不适用于近距离运输,不能利用现有的铁路设施。同时要看
到,磁悬浮列车是个后来者,要在现有的交通网络中,抢占一席位置,它
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轮轨铁路,还有飞机和汽车、地铁、轻轨铁路
等。同时还要指出的是,有些专家为磁悬浮列车行驶线的安全问题担忧。

  柳暗花明

  磁悬浮列车只有在250公里以上的距离上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而
德国国土面积太小,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发展余地很小,象俄国、中国
、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才是磁悬浮列车未来的市
场。首先对引进磁悬浮列车技术感兴趣的,却是台湾。

  九十年代初,台湾政府决定修建连接南北两大中心的高速交通干线。
由于台湾征地十分困难,所以倾向引进高架的磁悬浮列车,但是尚未决定
是从德国引进、或是从法国、日本引进高速铁路技术。台湾购买磁悬浮列
车是有附加条件的,如果购买德国磁悬浮列车技术,附加条件就是德国同
意向台湾出售潜艇,如果购买法国技术,附加条件就是法国同意向台湾出
售军用飞机。

  德国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没有同意向台湾出售潜艇,德国磁悬浮列
车的交易也就泡汤了。与此同时台湾也不断修改修改高速交通干线的计划
,本来从台北至高雄中间只停台南一站,后来变为停三站,最后改为停靠
七站,磁悬浮列车就显示不出其优势来,最后台湾决定从日本引进新干线
技术。

  中国大陆以铁路为主要交通工具,铁路技术落后。2000年3月在
“两会期间”讨论第十个五年计划设想时,提出要建设北京到上海的高速
铁路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力争于“十
五”计划期间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引进何
种技术,是采用轮轨铁路上发展起来的日本新干线技术或是德国的ICE
、法国的TGV技术,还是磁悬浮列车技术,还需要论证。铁道部的意见
倾向于采用新干线或ICE或TGV技术,上海则倾向于引进磁悬浮列车
技术,但是双方并没有展开认真的学术争论和技术讨论。

  2000年7月,朱熔基总理访问德国时,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是代表
团的一名重要成员。朱熔基一行参观德国磁浮铁路实验基地,并乘坐了时
速达到45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表示中国有意引进德国的磁浮铁路技术
。中国政府希望德国政府能给予优惠贷款,用于购买德国磁浮铁路技术。
这个好消息对德国人来说真是柳暗花明。

  决策在前,论证在后朱熔基结束访德前,上海市长徐匡迪与德国磁悬
浮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格哈德 瓦尔在柏林签署了《上海浦东机场──陆
家嘴磁悬浮列车示范段可行性研究协议书》,由德国政府出钱请德国人做
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个消息一传出,上海市长徐匡迪就成为中德媒介的明星。7月27
日,上海市长确认上海将在世界上一马当先,立项建设第一条商业性“磁
悬浮列车运行线”。9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决定建设上海机场到浦东龙阳路
地铁站的磁悬浮列车运行线,而德国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则要在11月
份才能完成。12月德国电视台报导,上海机场到浦东的磁悬浮列车运行
线工程的征地工作已经开始,而当时中德双方的商业谈判尚未结束。来年
1月23日,中德双方关于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设备供货及服务的合
同在上海正式签字。

  以上罗列显示,上海磁悬浮列车工程又和许多重大工程一样,决策在
前,论证在后。于是跟德国的谈判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高的价钱也在
所不惜。工程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要在上海铺设这条磁悬浮列车运行线?这是工程可行性论证中
最重要的问题,却不是德国专家能回答的,必须由中国人来回答。对德国
专家来说,出售磁悬浮列车,获得经济利益,就是主要目的。

  一说,磁悬浮列车是连接上海机场和经济新区浦东以及老市中心的主
要交通工具。然而这条线路,并没有把机场和浦东中心、老市中心以及上
海火车站直接连接起来,只把机场和浦东龙阳路2号地铁站连接起来,旅
客们必须在此中转。这样,上海市的一般旅客,要先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
,再换乘2号地铁,最后再换乘世界上最先进的磁悬浮列车到机场。根据
德国公共交通的经验,一次换乘,旅客尚能接受;二次换乘,部分旅客将
不优先选用公共交通工具;三次换乘,只剩下不得不采用公共交通的顾客
。从公共交通运输网的组成来看,选用最高时速45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
来连接相距33公里的两地,并非合理的选择,因为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快
、时间短的优点并显示不出来,而换车等车的时间和麻烦,超过选用磁悬
浮列车所能节约的时间和舒适。

  有人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设计水平,磁悬浮列车9节车箱可坐9
59人,每小时可发车12列,双向运量可达2 3万人,按每天运行1
8小时计算,最大年运量可达1 5亿人次。每张车票50元人民币,每
年的车票收入就是75亿元人民币。工程总造价按30亿马克计算,折合
人民币114亿元(1马克=3 8元人民币)。按照这种算法,磁悬浮
列车运行线工程的经济效益将是十分高的。从方法上来分析,把磁悬浮列
车的最大运输能力,当作线路的年平均客流量来计算,是错误的。上海机
场的客流量是多少,接送客的旅客有多少,有多少旅客将乘坐轿车、出租
车、汽车,有多少旅客将乘座磁悬浮列车,这样一算,就知道1 5亿人
次的运输量是个大大被夸大的客流量。就是按照笔者乐观的估计,这条线
路的最大客流量为每年1500万人(每天4万人),每年的车票收入只
有7 5亿元人民币,除去运行成本,就无法支付投资的成本和利息。用
1 5亿人次的运送能力,来满足1500万人次的客流量,是工程能力
上的极大浪费。如果4个人去机场,每张磁悬浮列车车票50元人民币,
还要拖著行李换车,乘坐出租车也是200元,人们就会选择出租车,磁
悬浮列车失去竞争力。

  还有一说,这项引进是引进世界上最先进技术,把上海建成磁悬浮技
术的开发中心。上海市长徐匡迪认为,先进国家高速轨道交通上马不久,
中国再引进它也只是亦步亦趋地追赶,不如引进比高速轨道速度更快的磁
悬浮列车,一步跨越,赶超先进国家。这是五十年代导致“大跃进”的那
种赶超心态的翻版。

  但是,磁悬浮列车是否真的比高速轨道交通更先进?这个问题国际上
有不同的看法,中国也有不同的看法。2001年一月底,法国和意大利
决定修建法国里昂至意大利都灵的高速铁路,就是一个例证。其实先进国
家城市中不乏仍然使用所谓“早被淘汰”的技术。拿城市有轨电车来说,
上海五十年代时的有轨电车相当发达,后来说有轨电车落后了,把路轨给
拆了,全部换上了无轨电车。后来又说无轨电车落后了,现在又要换成有
轨车(地铁、城市轻轨火车)。而先进国家的城市中,则是将有轨电车发
展成地铁和城市轻轨火车,组成能满足需要的公共交通网。

  第二个问题是,上海是否由此一步变为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开发中心。
根据德国媒介报导,中国这次是购买德国的磁悬浮列车的设备(4辆机车
加车厢),不是购买磁悬浮列车的技术专利,核心技术仍然在别人手中。
中国准备把磁悬浮列车行驶线从上海延长到杭州,或是从上海延伸到北京
,还要继续从德国购买这些设备。没有技术专利,上海也无法把这项技术
再出卖。这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居民,购买了一台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视机
一样,他可以在家尽情地享用这个先进技术,但并不意味著他掌握了这个
先进技术,可以生产这种电视机,并可以出口销售。所以,引进磁悬浮列
车并不意味著什么技术上的跨越争先,而只是消费上的跨越争先。

  工程造价

  令人奇怪的是,中德双方在发布这条消息时,都没有公布工程总造价
和合同总数额。磁悬浮列车项目,被列入“第十个五计划(草案)”之中
,曾一度被誉为是可以与长江三峡工程相媲美的宏大工程,被中国新闻界
吵得热火朝天。但是到了合同签订之时,就是朱熔基接见德方代表的消息
,也未见报。一热一冷,截然不同。

  关于工程总造价和合同总数额,笔者根据德国各报纸引用不同的情报
来源,归纳为下列三种说法:第一,据推测,德国向中国提供设备合同的
总数额为20亿马克;第二,根据知情者提供的消息,上海磁悬浮列车工
程总造价为30亿马克;第三,磁浮列车公司的发言人说,德国方面将向
上海提供四辆磁悬浮列车(连机车带车厢)以及驱动设备,总价在25亿
马克以上,由中国方面承担的线路建设造价不超过10亿马克,总造价在
35亿马克左右。

  三种说法的差别并不大,工程总造价为30至35亿马克,德国向中
国提供设备合同的总数额为20至25亿马克。上海国际机场至浦东龙阳
路地铁站之间33公里,每公里的造价约为1亿马克。一个奢侈的工程。

  汉堡至柏林线路计划每公里造价为0 338亿马克,后增至每公里
0 44亿马克。笔者手上有德国北莱州首府杜塞道尔夫到多德蒙特78
公里磁悬浮列车行驶线造价的最新资料,共62亿马克(31 7亿欧元
),每公里造价0 795亿马克,这条线路是德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要穿过鲁尔工业区,线路无法高架,征地费用特别高,环保要求严,其工
程难度可以和在上海市老市区内修一条磁悬浮列车行驶线相比。中国的土
地使用费、人工费、建筑材料费都比德国低,每公里的造价应该低于在德
国的造价才对。

  再说,中国有意购买此项技术时,正是德国磁悬浮列车走投无路之时
,有机会获得很好的价格,但是上海决策在前,论证在后,商业谈判中没
有退路,不得不付出高额的价钱,同时又没有得到核心技术专利,真是奢
侈得没谱。

  朱熔基大发雷霆

  第十个五计划中,把磁悬浮列车当成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要建造
北京至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干线等等,但是当朱熔基得知北京至上海的磁悬
浮列车干线的技术还是要从德国进口,所需要的机车还是要在德国制造,
就大发雷霆。要知道,修筑从北京到上海磁悬浮列车,一公里一亿马克,
那简直是用黄金在铺路。朱熔基在接见德国下克森州州长时,没有“有朋
自远方来”的喜悦,也顾不得“礼仪之邦”的规矩,对著德国人就是一番
教训说,中国要发展磁悬浮列车,但机车一定要在中国自己造!德国一定
要出让核心技术。如果机车还要从德国进口,中国就不会和德国的公司再
签任何后续合同。当时让德国客人十分难堪。其实真正难堪的是中国政
府。磁悬浮列车是德国公司的专利,研究和开发搞得最好。法国和日本虽
然也搞磁悬浮列车,但侧重高速火车。如果要实现十五计划的磁悬浮列车
计划,就不得不依赖德国的技术;否则就要修改“十五计划”,放弃悬浮
列车,引进高速火车技术,重新开张。到那时,上海市的从浦东机场到陆
家嘴的磁悬浮列车工程的所花的30多亿马克就是又一次付出的学费。






[此贴子已经被疾风骤雨于2003-5-5 14:41:20编辑过]
我想磁悬浮的在中国出现是不合时宜的。不如用这笔银子添置新军舰之类的必要品。
以下是引用嘟嘟猪在2003-5-5 14:53:50的发言:
我想磁悬浮的在中国出现是不合时宜的。不如用这笔银子添置新军舰之类的必要品。

不一样,高新技术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
一个拥有众多高新技术的城市就代表了发达情况
上海要的就是这个
30多亿马克不算什么
以下是引用汉神在2003-5-5 15:33:47的发言:
30多亿马克不算什么

现在我很想知道汉神兄是什么地方的人。上海吗?够豪气!
看这里http://www.cjdby.com/dispbbs.asp?boardID=13&ID=15137
30亿马克可以改善多少如此生活的人的现状?我不知道兄台的念头有多大代表性,但是很多人就是如此的忘记自己的国家整体穷弱的现实。
上海的形象工程,对本地经济发展还是有帮助的,至少坐飞机方便了许多
在上海市中心做出租车的去浦机的话也就130左右
30亿,哈哈哈,上海就会拿中央的钱玩这些东西
在全国还不发达的时候,一个地区的过分显露财富将给整个国家带来不稳定。使一部分人心理不平衡,和另一部分人的过度膨胀。不可取。
地铁大概是4亿RMB/KM,已经感觉很贵了。
上海这1段要是能把技术吸收消化的话还说得过去,但还是亏!把同样的资金用于磁悬浮研究的话,肯定不是30KM了。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技术储备的,几年前在青城山就建了1条磁悬浮列车观光线路。不知道现在怎样了。
整个工程89亿元人民币。表面上看很贵,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试验线,包括引进技术,为京沪高速铁路做论证,还说的过去。
一些人说租车的去浦机的话也就130左右,纯属杞人忧天。磁悬浮已经成为一个标志。要提前一个星期订票。现在是供不应求,而不是没人坐。
怎么还有人在讨论这无聊的问题???????事实已经摆在了面前了!
不知道事实是什么?是上海人消费能力强呢,还是中国的贫富差距实在太大,对这小小一列火车如此感冒。
以下是引用wuzei0000在2003-5-5 17:18:03的发言:
30亿,哈哈哈,上海就会拿中央的钱玩这些东西


好象不是吧?  是自己出的钱 不过地方造的不对
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对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就一直没停过。
名副其实的烧钱工程
其实北京才是最会拿中央的钱来玩的。北京一年gdp不到三千亿,基建投资就将近两千亿,钱从哪里来?与之相比,上海花个几十亿实在不值一提,况且花的还是自己的前。
30亿不算什么???你拿几个30亿给我看看啊!!形象工程,我看是吃饱了撑的,30亿能干些什么,算算吧,站着说话不腰疼
以下是引用gfish在2003-5-6 10:37:58的发言:
其实北京才是最会拿中央的钱来玩的。北京一年gdp不到三千亿,基建投资就将近两千亿,钱从哪里来?与之相比,上海花个几十亿实在不值一提,况且花的还是自己的前。


人往高处走,老兄应该学学这个道理。
以下是引用gfish在2003-5-6 10:37:58的发言:
其实北京才是最会拿中央的钱来玩的。北京一年gdp不到三千亿,基建投资就将近两千亿,钱从哪里来?与之相比,上海花个几十亿实在不值一提,况且花的还是自己的前。


江刚上台后不到5年,中央已向上海投了5000多亿RMB了。
花自己? 的确,江中央的钱就是上海的钱嘛。
是否值得,过几年再下结论。不过,上海人很会包装,讲究门面。
上海人会包装倒是真的,不像北京人,造个世纪坛,虽然我知道那个日冕,但怎么看怎么会让人想到避雷针。脑壳进水的设计。
没办法,谁让中国人除了上海人都是“乡下人”么,中国就这么个城里人,那是为中国长脸。

  [em05][em05][em05][em05][em10][em10][em10][em10]
偶有机会应该去看看再说。
徐匡迪早就下台了:)
以下是引用johnsnow在2003-5-6 23:12:00的发言:
是否值得,过几年再下结论。不过,上海人很会包装,讲究门面。
什么上海人讲门面,还不是个别人为了制造盛世景象的独断决策。要是让精明的上海人投票自己掏腰包搞这玩艺,恐怕没几个人会同意。
以下是引用beaker在2003-5-6 17:29:12的发言:

江刚上台后不到5年,中央已向上海投了5000多亿RMB了。
花自己? 的确,江中央的钱就是上海的钱嘛。

中央对上海的投资是以上海少缴税的形式出现的。本来就是上海挣的钱,以前要交给中央的,现在中央说你们自己花吧。这叫放水养鱼,是老朱的主意,小平同志拍的板。而且少缴的还是上海市每年增收的那部分,给中央的税收实际上并没有少。
给北京的投资就不一样了,这边全国人民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交了中央税收,中央转手就给了北京人民,每年明着的中央投资就上千亿,还有那么多吃中央财政饭的驻京机构,每年不知道花多少了。北京就那千把万人,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全国人民养活的。[em10][em11][em12]
原则上同意28楼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