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反腐败不要迷信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59:30
http://www.chinanews.com/fz/2011/04-12/2965735.shtml

光明日报:反腐败不要迷信技术
2011年04月12日 09:1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针对少数干部在8小时外搞腐败的现象,重庆酉阳县给239位领导干部发了一部具有GPS定位功能的3G手机,要求他们24小时开机,接受跟踪监督,购机费和通话费按相关规定由县财政统一支付;如果在跟踪中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按通报批评、责令辞职等8种办法进行重处。该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此种办法一年来,共有82名领导干部因各种原因被通报批评,其中20人被诫勉谈话。



  然而,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被用来辅助反腐败工作,但反腐败却并不能对技术手段有过多依赖,更不能以为依靠技术手段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首先,有GPS功能的手机,只能监控机主所在方位,并不能显示出官员所从事的具体行为。比如,行贿者到官员家中行贿,这时相关部门能监测到官员正在自己家里,但这又有多大实际意义呢?

  再有,且不说一个月两次的抽查是否挂一漏万,就算相关人员通过GPS能够监控到官员的不正常行为,也未必就能及时处理。毕竟再先进的仪器也是要人来操作的,发现违规违纪行为之后,是否进行处理、进行何种处理,也是由人来作出决定的。在此情况下,谁来监督监督者?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敢不敢监控自己的上司?如果县领导自己也是腐败分子,会不会庇护手下的一些官员?这些问题,都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能够解决的。

  此外,用技术手段监控官员8小时外的生活,还可能侵犯个人隐私。也正出于这一担忧,开始时绝大部分持机者对此举措态度并不积极,至今仍有人以各种理由变相制抵。当然,实事求是讲,官员的隐私应当比普通人少一些,8小时外的生活也需要监督。但是,这类监督也应该遵循“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原则,也应当把精力花在防范权力滥用上,而不是官员的具体行踪甚至饮食起居。如果监督没有落实在公开、透明的点子上,纯粹是用一种新的先进技术代替旧技术,那么再先进的技术除了增加一点“创新”的噱头外,恐怕最终不免落入窠臼,以不了了之而终局。

  所以,用GPS技术帮助反腐,初衷虽好,但相应的实实在在的干部思想教育、权力监督机制等要跟上,否则,相关技术监督并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会陷入迷信技术的误区。对于这种趋势,相关部门应该有所警惕。李 清http://www.chinanews.com/fz/2011/04-12/2965735.shtml

光明日报:反腐败不要迷信技术
2011年04月12日 09:1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针对少数干部在8小时外搞腐败的现象,重庆酉阳县给239位领导干部发了一部具有GPS定位功能的3G手机,要求他们24小时开机,接受跟踪监督,购机费和通话费按相关规定由县财政统一支付;如果在跟踪中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按通报批评、责令辞职等8种办法进行重处。该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此种办法一年来,共有82名领导干部因各种原因被通报批评,其中20人被诫勉谈话。



  然而,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被用来辅助反腐败工作,但反腐败却并不能对技术手段有过多依赖,更不能以为依靠技术手段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首先,有GPS功能的手机,只能监控机主所在方位,并不能显示出官员所从事的具体行为。比如,行贿者到官员家中行贿,这时相关部门能监测到官员正在自己家里,但这又有多大实际意义呢?

  再有,且不说一个月两次的抽查是否挂一漏万,就算相关人员通过GPS能够监控到官员的不正常行为,也未必就能及时处理。毕竟再先进的仪器也是要人来操作的,发现违规违纪行为之后,是否进行处理、进行何种处理,也是由人来作出决定的。在此情况下,谁来监督监督者?操作设备的工作人员,敢不敢监控自己的上司?如果县领导自己也是腐败分子,会不会庇护手下的一些官员?这些问题,都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能够解决的。

  此外,用技术手段监控官员8小时外的生活,还可能侵犯个人隐私。也正出于这一担忧,开始时绝大部分持机者对此举措态度并不积极,至今仍有人以各种理由变相制抵。当然,实事求是讲,官员的隐私应当比普通人少一些,8小时外的生活也需要监督。但是,这类监督也应该遵循“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原则,也应当把精力花在防范权力滥用上,而不是官员的具体行踪甚至饮食起居。如果监督没有落实在公开、透明的点子上,纯粹是用一种新的先进技术代替旧技术,那么再先进的技术除了增加一点“创新”的噱头外,恐怕最终不免落入窠臼,以不了了之而终局。

  所以,用GPS技术帮助反腐,初衷虽好,但相应的实实在在的干部思想教育、权力监督机制等要跟上,否则,相关技术监督并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会陷入迷信技术的误区。对于这种趋势,相关部门应该有所警惕。李 清
新京报:群众眼睛比GPS管用
2011年04月12日 08:4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3)  【字体:↑大 ↓小】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难道群众的眼睛还比不上一个没有生命力的GPS?倘若能真正下决心用好群众监督,对官员的内部监督也能转向更具公正性的外部监督。

  据报道,为了监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8小时外的生活,重庆市酉阳县给239名官员发放了一部具有GPS定位功能的3G手机,要求他们24小时开机,接受跟踪监督,如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将进行处罚。该办法实施一年来,当地共有82名党政官员被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

  据称,酉阳县此项措施是为了防止干部涉足赌场、娱乐场所等,降低官员犯错误的几率。这一初衷或许是好的,但高科技作为一种工具,既可以是一种监管手段,也可能成为反监管手段。事实上,酉阳当地持机官员频频发生手机“没电”、“毁坏”的情形,而媒体记者对13位持机官员的抽查也发现竟有8人定位失败,这已证明,试图以技术手段解决官员道德等思想意识问题,其效果十分有限。

  更重要的是,运用GPS监管官员,其性质十分类似于窃听、监视等极端手段,因其隐含着侵犯公民隐私权等权利的巨大风险,一般只能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司法机关的特殊需求方能启用,且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批准,符合基本的法治原则和程序正义。



  出于公共权力必须接受监督的需要,官员群体与普通公民相比,确实需要让渡部分个人隐私和权利,但这种让渡应当是有限度的。这不仅因为官员的8小时以外更多地属于个人生活领域,更因为官员从本质而言也是公民群体的一部分,其合法权利和个人空间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应当看到,即便是出于监管官员的良善目的,权力对私人领域的过度干预也是危险的,它既有悖正当的法治原则,也有违合理的人性需求,而且极易制造冤假错案。比如,酉阳的持机官员8小时外与亲朋好友到娱乐场所相聚,是否也会陷入“说不清”的麻烦呢?更应当看到,权力的越界或滥用往往具有某种传递性和示范性,难以想象,隐私权等个人空间受到不当干预的当地官员,能够善待普通百姓的合法权利;同样难以想象,人性需求被压抑的当地官员,能够思虑普罗大众的人性需求。

  值得追问的又一个问题是,酉阳县为两百多位官员配备的具有GPS定位功能的3G手机,每部价值约3000元,加上定额报销的通话费,一年共需县财政支付170万之巨。而身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酉阳,也是重庆市贫困程度最深的两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07年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2573元。换言之,酉阳一个农民的年收入还不够为官员的一部手机买单。这种成本高昂、效果可疑的奢侈型监管不仅浪费了纳税人的血汗,亦难免有借监管为名行“公款手机”之实的嫌疑。

  其实,成本低、效果好的监督官员手段并不缺乏,比如动员公民力量通过举报等渠道进行社会监督,并认真对待公众举报,查实一个处理一个。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难道群众的眼睛还比不上一个没有生命力的GPS?倘若能真正下决心用好群众监督,对官员的内部监督也能转向更具公正性的外部监督,又何必绕着弯儿去添置那些劳民伤财的GPS手机呢?(阿计 媒体人)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12/29655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