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军医大学的历史看我军混乱的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23:44
<P>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 更名南方医科大学</P>
<P>53年辉煌历程</P>
<P>  第一军医大学是一所全国重点高等医科院校。从1951年至今,学校六变隶属、七易校名、三迁校址,走过了53年历程。</P>
<P>  1951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在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第二陆军医院基础上筹建东北军区军医学校,隶属于东北军区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初期学校设校部、教学委员会、政治处、8个学系、4个学生中队。</P>
<P>  1953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军医学校序列的要求,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学制两年,培养为部队卫生保健服务的军医(医助)。</P>
<P>  1954年5月,根据全军《军医中学整编方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学校,学制3年,培养目标为二级军医。</P>
<P>  1956年1月18日,学校由原属东北军区领导转由总后勤部领导。从1951年6月至1958年6月,学校处于创建时期,边建校边教学,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抗美援朝战争和军队卫生战线输送了1005名医务干部。</P>
<P>  1958年7月,学校集体转业,移交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制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至1962年1月共招收了1163名学员,毕业705名。</P>
<P>  1962年1月,学校重归军队,属总后勤部建制。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制3年(主要培养在职军队干部)。</P>
<P>  1966年10月,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P>
<P>  1969年9月,学校迁至湖南省长沙市。1970年2月再迁至广州市当时已停办的暨南大学校址,由广州军区代管。</P>
<P>  1975年7月24日中央军委(75)军字第95号文件批复,同意将原由广州军区代管的军医学院改为总后勤部领导,“为统一番号序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改为第一军医大学并隶属总后勤部建制”。</P>
<P>  1976年,学校增设中医系。1978年2月,总参谋部将福州军区所属103医院列入第一军医大学编制,作为第二附属医院(对外称珠江医院),原附属医院为第一附属医院(对外称南方医院)。</P>
<P>  1978年,学校学制改为4年,面向全国招生。1979年,学校列为全国重点院校,学制改为5年,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P>
<P>1978年原暨南大学恢复办学后,当年4月,中央军委批准第一军医大学新址定于广州市东北郊麒麟岗。</P>
<P>  1980年2月,叶剑英亲笔题写了“第一军医大学”校名。</P>
<P>      1992年11月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原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并入第一军医大学,成为护理系。</P>
<P>  1993年6月护理系系址及绝大部分人员又划归广州军区并成立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
<P>  1999年7月,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广州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再次并入第一军医大学。</P>
<P>  2003年11月,全军第十五次院校会议决定将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地方办学。</P>
<P>  2004年8月正式移交广东省,校名改为“南方医科大学”。</P>
<P>看完第一军医大学53年来的变迁,感觉只有一个——乱~!</P>
<P>53年内不断地穷折腾,朝令夕改:最惊人的一幕发生在90年代,10年之内三次调整,与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合了又拆,拆了又合,来来去去,仿如儿戏,看来真是把“四渡赤水”给学通了。</P>
<P> </P>
<P>     </P><P>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 更名南方医科大学</P>
<P>53年辉煌历程</P>
<P>  第一军医大学是一所全国重点高等医科院校。从1951年至今,学校六变隶属、七易校名、三迁校址,走过了53年历程。</P>
<P>  1951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在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第二陆军医院基础上筹建东北军区军医学校,隶属于东北军区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初期学校设校部、教学委员会、政治处、8个学系、4个学生中队。</P>
<P>  1953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军医学校序列的要求,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学制两年,培养为部队卫生保健服务的军医(医助)。</P>
<P>  1954年5月,根据全军《军医中学整编方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学校,学制3年,培养目标为二级军医。</P>
<P>  1956年1月18日,学校由原属东北军区领导转由总后勤部领导。从1951年6月至1958年6月,学校处于创建时期,边建校边教学,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抗美援朝战争和军队卫生战线输送了1005名医务干部。</P>
<P>  1958年7月,学校集体转业,移交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制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至1962年1月共招收了1163名学员,毕业705名。</P>
<P>  1962年1月,学校重归军队,属总后勤部建制。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制3年(主要培养在职军队干部)。</P>
<P>  1966年10月,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P>
<P>  1969年9月,学校迁至湖南省长沙市。1970年2月再迁至广州市当时已停办的暨南大学校址,由广州军区代管。</P>
<P>  1975年7月24日中央军委(75)军字第95号文件批复,同意将原由广州军区代管的军医学院改为总后勤部领导,“为统一番号序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改为第一军医大学并隶属总后勤部建制”。</P>
<P>  1976年,学校增设中医系。1978年2月,总参谋部将福州军区所属103医院列入第一军医大学编制,作为第二附属医院(对外称珠江医院),原附属医院为第一附属医院(对外称南方医院)。</P>
<P>  1978年,学校学制改为4年,面向全国招生。1979年,学校列为全国重点院校,学制改为5年,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P>
<P>1978年原暨南大学恢复办学后,当年4月,中央军委批准第一军医大学新址定于广州市东北郊麒麟岗。</P>
<P>  1980年2月,叶剑英亲笔题写了“第一军医大学”校名。</P>
<P>      1992年11月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原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并入第一军医大学,成为护理系。</P>
<P>  1993年6月护理系系址及绝大部分人员又划归广州军区并成立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P>
<P>  1999年7月,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广州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再次并入第一军医大学。</P>
<P>  2003年11月,全军第十五次院校会议决定将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地方办学。</P>
<P>  2004年8月正式移交广东省,校名改为“南方医科大学”。</P>
<P>看完第一军医大学53年来的变迁,感觉只有一个——乱~!</P>
<P>53年内不断地穷折腾,朝令夕改:最惊人的一幕发生在90年代,10年之内三次调整,与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合了又拆,拆了又合,来来去去,仿如儿戏,看来真是把“四渡赤水”给学通了。</P>
<P> </P>
<P>     </P>
毛主席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P>朋友,回顾这个国家55年的历史,回顾25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你就会明白这个社会的变化是多么快,多么频繁。第一军医大学的历史只是一个缩影而已,不必发出那么多感慨。</P><P>不断变化,运动的社会总的来说还是积极的,如果能够客观的认识到人的前瞻能力有限,决策能力有限,就能够更多得到经验,而不是几句牢骚。</P>
<P>哈哈,活着就是折腾</P>
不能说混乱的管理,这毕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应该看到,我军的各种建制一直是在调整中,但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了。
军队历来就是这样,没事就折腾
总不变会僵化的
hehe
  中国军队的一大特点就是这样,用的时候拿过来,不用的时候再裁掉它。
这是全军移交地方的最大一所院校,南方医科大学
拟“裂变”成集团实力大增

  按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明天将正式整体移交给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这是全军移交地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实力最雄厚的一所军事院校。据悉,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所属院校中,与一军大一起整体移交或撤销的,还有军需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医学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医学院。

  这次军队院校的大幅度精简调整,是全军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际步骤。第一军医大学校长郑木明少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全军编制体制调整,首先是为了适应走精兵之路的客观需要。从1985年百万大裁军之后,我军先后经过五次精简整编,部队的规模数量已经由过去的400万减为现在的230万,而军队院校还基本上保持着400万军队的办学规模。近几年,军队院校计划内招生数量少,培训任务不饱和,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切要求军队减少院校数量。其次,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规模化办学、集约化办学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现在的地方高校,都在进行联合办学,积极打造教育航母,在校生总数每所都在万人以上。而军队院校尤其是后勤院校,在校生数量偏少,教育资源相对分散,教育效益普遍较低。这一实际,迫切需要军队院校进行结构调整。再次,这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队伍。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世界各国的通用做法,而我军这种小而全的军队办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复合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走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

  郑校长表示,近年来我军采取在地方高校招收国防生、选拔国防生、直接接收应届毕业生入伍、军地院校联合培养军事人才等方式,对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军年度依托普通高校教育培养军队生长干部的规模已达1.3万余名,在全军年度生长干部补充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1993年的5%提高到2003年的25%。今年,全军直接接受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3000人。(记者赵仲炜、实习生邓旭如、通讯员段先才)

  “南方”将建医院集团

  谈到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地方后的发展前景,郑校长透露,学校将在进一步把附属的南方医院和珠江医院做强做大的同时,再建设3-5所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医院,逐步建成医院集团。

  他们的计划是,利用中科院院士姚开泰教授挂帅的肿瘤医学研究所,建成一家肿瘤医院;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领衔的微创医学研究所,建成一所微创医院;发挥广东省新生儿救治中心、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研究所的优势,建设一所妇婴医院;另外还将依托相关优势,建成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一所整形美容医院、一所口腔医院。

  此外,学校还将尽快把原军事卫生保障能力转化为民用,建好两所各100人的应急机动医院、两个航空急救站、一个传染病中心,使南方医科大学成为广东省处置突发核事故、生化恐怖袭击和抢险救灾的核心力量。 (赵仲炜 段先才 张永胜)

  相关新闻

  光荣劲旅缔造辉煌再造新纪元———写在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地方并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之际

  53年辉煌历程

  第一军医大学是一所全国重点高等医科院校。从1951年至今,学校六变隶属、七易校名、三迁校址,走过了53年历程。

  1951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在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第二陆军医院基础上筹建东北军区军医学校,隶属于东北军区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初期学校设校部、教学委员会、政治处、8个学系、4个学生中队。

  1953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军医学校序列的要求,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中学”。学制两年,培养为部队卫生保健服务的军医(医助)。

  1954年5月,根据全军《军医中学整编方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医学校,学制3年,培养目标为二级军医。

  1956年1月18日,学校由原属东北军区领导转由总后勤部领导。从1951年6月至1958年6月,学校处于创建时期,边建校边教学,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抗美援朝战争和军队卫生战线输送了1005名医务干部。

  1958年7月,学校集体转业,移交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改名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制由原来的3年改为5年。至1962年1月共招收了1163名学员,毕业705名。

  1962年1月,学校重归军队,属总后勤部建制。校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制3年(主要培养在职军队干部)。

  1966年10月,校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

  1969年9月,学校迁至湖南省长沙市。1970年2月再迁至广州市当时已停办的暨南大学校址,由广州军区代管。

  1975年7月24日中央军委(75)军字第95号文件批复,同意将原由广州军区代管的军医学院改为总后勤部领导,“为统一番号序列,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学院改为第一军医大学并隶属总后勤部建制”。

  1976年,学校增设中医系。1978年2月,总参谋部将福州军区所属103医院列入第一军医大学编制,作为第二附属医院(对外称珠江医院),原附属医院为第一附属医院(对外称南方医院)。

  1978年,学校学制改为4年,面向全国招生。1979年,学校列为全国重点院校,学制改为5年,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78年原暨南大学恢复办学后,当年4月,中央军委批准第一军医大学新址定于广州市东北郊麒麟岗。

  1980年2月,叶剑英亲笔题写了“第一军医大学”校名。1992年11月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原广州军区军医学校并入第一军医大学,成为护理系。

  1993年6月护理系系址及绝大部分人员又划归广州军区并成立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7月,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广州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再次并入第一军医大学。

  2003年11月,全军第十五次院校会议决定将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地方办学。

  2004年8月正式移交广东省,校名改为“南方医科大学”。

  明天,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第一军医大学将整体移交地方,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这个在鸭绿江边诞生,辗转湘江之滨,再移师珠江之畔的光荣劲旅,风雨53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昂立潮头,再次奏响新的乐章。

  科研之就填补国内空白

  2004年6月12日,北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给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车晓燕教授承担的军队和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SARS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颁发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这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首个针对SARS病毒血清抗原的检测试剂产品被批准上市。8月11日,学校与地方企业签订了合作生产协议。回溯建校之初,全校仅有疟疾、抗休克等4个科研课题,没有一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到“十五”期间,学校承担的各类高水平科研课题达1593项。

  高层次科学研究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裴国献教授完成的“双前臂异体移植术”,是亚洲第1、2例;舒斯云教授在世界首先发现的人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舒氏区”;由钟世镇院士牵头完成的“数字化虚拟中国人数据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虚拟可视人技术的国家;尹炳生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符合参比系唯一性的头胸心电导联理论,被称为“尹氏导联”;张汉承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辟了泪液学研究领域,被誉为“泪液学之父”。

  在重视科研开发的同时,学校加强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先后创办了深圳南方制药厂等一批校办企业,打造了三九胃泰、尿毒清等一批名牌产品,转化科技成果60多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产业化成果。

  仁爱之术赢得八方赞誉

  广东省阳山县有个斜塘村,该村普遍壮年男子早逝、小孩多病。几十年来,该村人口不升反降,人称“短寿村”。学校领导知道消息后,组成了由南方医院院长带队的高级专家医疗队,先后两次到斜塘村,揭开了“短寿”之谜:饮用水中的锰、亚硝酸严重超标。广东省有关部门采纳了专家组的建议,将斜塘村迁至新址,并命名为“金威健康新村”。

  学校附属南方医院惠侨科是我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涉外医疗中心,先后收治过81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名海外患者。1995年江泽民主席题词嘉勉,授予惠侨楼“模范医疗惠侨科”荣誉称号。

  爱才之心凝聚人才方阵1997年,学校为刚从国外学成回来的姜勇投资200万元建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并委以教研室和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重任。短短几年,姜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成为广东省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973”首席科学家。为了给更多像姜勇这样的人才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学校每年拨款400万元,设立了“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每年投入600万元成立新业务新技术攻关项目基金等,鼓励科技人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识才、惜才、爱才,使学校聚集起一个强大的人才阵营:广东医学领域有3名院士,2名在军医大;广东生命科学领域现有的2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均在军医大;还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得国家杰出人才基金3人。

  育人之道催开桃李满园

  多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医学人才。据介绍,该校率先构建了先进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实现教学和考试的远程辅导和监控,走在了广东高等医学院校的前面。自国家1989年首次开展教学成果奖评审以来,获得了包括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在内的高层次教学成果奖86项。

  由于坚持抓好“优质教育”,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建设一流的开放式医科大学

  第一军医大学校长郑木明谈移交广东后设想

  作为解放军总后勤部移交给地方的第一所军队院校。日前,第一军医大学校长郑木明少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郑校长告诉记者,经过50多年的发展,第一军医大学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这次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广东省,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设立二级学院建设名牌专业

  首先,学校将立足广东,面向国际,积极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韩国培才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加强合作,与国内外名牌大学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师和学生互派、交流和培训等全面合作机制,建设一流的开放式医科大学。

  学校计划结合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立二级学院,以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为突破口,建设30个广东省名牌专业,建设6-10个国内一流、2-4个国际知名的名牌专业;将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国际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建设为国内一流的学院。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将重点扶持现有的两院院士候选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项目牵头学科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及国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返校的优秀青年学者这五类优秀人才,力争建设一支拥有国际知名大师的一流师资队伍。

  再办几所医院建成医院集团

  学校将通过引进国际拔尖人才、购置世界最精尖设备、应用最新科研成果,进一步把附属的南方医院和珠江医院做强做大。并以南方医院为龙头,再建设3-5所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医院,逐步建成医院集团。

  利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教授挂帅的肿瘤医学研究所,在肿瘤病因、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达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建成一家肿瘤医院;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领衔的微创医学研究所,在临床解剖学研究方面处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一所微创医院;发挥广东省新生儿救治中心、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研究所在新生儿救治、早产微小儿救治等方面优势,建设一所妇婴医院;发挥全军中医药研究所4个国家级重点医学专科和重点专病、两个广东省重点专病的学科,几十项中医医疗特色和30多种国家级新药成果的优势,建成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利用在华南地区较早开展了皮瓣移植与修复再造等方面的优势,建成一所国内一流的整形美容医院;利用种植全口义齿、颅颌面缺损种植修复等特色,建成一所口腔医院。

  建一批一流医学重点实验室

  移交广东后,学校将购置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建成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医学重点实验室,向国内外的医学科研人员开放,力争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医学科研基地。

  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建成亚健康评估工程中心、睡眠工程中心、毛发再植工程中心、生物技术工程中心、中药现代化研发工程中心、组织器官重建工程中心。

  郑校长表示,希望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规划科教兴粤、人才强省发展战略时,能够把学校纳入其中,给予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南方医科大学将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广东省的关心和支持。

  军队精神地方发扬光大

  钟世镇: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现任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创伤救治研究中心主任。是现代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开拓者,建立了临床应用解剖学较为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军科技先进个人”和总后勤部“科技一代名师”。

  今年79岁高龄的钟院士,是1952年从广州中山医学院毕业后直接参军入伍,至今已有52年军龄的老军人。

  钟院士对移交后南方医科大学的前景充满信心。钟院士告诉记者,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要好,要有活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宽松环境。他希望第一军医大学移交转制后,广东省委、省政府继续保留和支持原来学校的各项重点科研项目,为群众为市民服务。

  周殿元:

  全军消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消化病及内镜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长期从事大肠癌早期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取得显著成果。现担任广东医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广州市及广州军区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是著名胃药“三九胃泰”的主要研制者。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总后勤部伯乐奖及广东省优秀园丁等荣誉。

  周教授是第一军医大学在东北创立时的第一批老军人。1970年他随军医大来到广州。谈到对移交转制的感受,这位当了一辈子军人的老人深有感触。周教授说:“当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现在又服从组织安排转入地方,但是作为军人、医生,军队的光荣传统不会忘记、救死扶伤的职责绝对不会忘记。”

  姜勇:

  现任第一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全军休克微循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是“中国青年科技奖”、总后“科技银星”和“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

  姜教授认为,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转制后相信不论在教学科研,还是在医疗建设等方面都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原林:

  现任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临床解剖学、生物力学及虚拟中国人的研究工作。开展的虚拟中国人研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韩国后第三个开展此项研究的国家。是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头人。

  原林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再过两天,就要脱下军装了,但几十年的军人生涯锻炼了自己的意志,相信到地方后会把军队快速、严格、专业的精神带到地方,更好地为广东人民服务。 (文/图 本报记者 赵仲炜 实习生 邓旭如 通讯员 段先才 张永胜 邹莹 宁习源 孙健)
[em08][em08][em01][em05]
还是一样的生存!一样的辉煌!http://www.fimmu.com[em02][em01][em08](南方医科大学)
[B]以下是引用[I]医高专[/I]在2005-10-4 14:05:00的发言:[/B][BR]还是一样的生存!一样的辉煌!http://www.fimmu.com[em02][em01][em08](南方医科大学)



[em01][em01][em05][em05][em13]
前途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