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虚拟战场”练本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43:40
2004年08月23日 07:27 解放军报

<P>  任时文 刘是可</P>
<P>  编者按:随着信息化训练手段在部队的广泛应用,初级指挥院校传统的战术教学训练方式难以跟上时代节拍。为使指挥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部队需求,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历经4年艰苦攻关,努力探索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对抗训练的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P>
<P>  模拟训练大厅内,荧屏闪烁。随着一道道指令信息的发出,只见一辆辆战车轰鸣而出,直插“敌”阵,分队双方对抗鏖战尽收眼底……这是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组织学员运用“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模拟对抗训练系统”进行网上演练的情景。近日,总部领导来该院视察时,对这套训练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P>
<P>  训练模式改革势在必行</P>
<P>  前几年,这个学院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加大了分队战术教学训练力度。然而,在此过程中,也陆续遇到一些新的问题:组织实兵实装演练次数增多,带来训练成本提高,油料、弹药等物资保障难度大;易受气候、场地等环境条件限制,难以进行多地形、多想定、多课题训练,针对性不强;传统的胜负评判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对抗训练评估难以量化,缺乏科学依据。对此,不少学员指出:现在学院战术教学训练课还沿用几十年前的旧模式,除了实地推演,就是堆沙盘、摆军标,枯燥无味,与现代战争实际差距太大。</P>
<P>  针对学员们的反映,学院党委组织人员到部队调研,结果发现,不少部队师团级战术训练基本上都可以实施网上作业,而分队级网上战术模拟对抗训练还没有搞过。一些分队指挥员说:院校科研力量雄厚,如果能研制出一套分队级战术模拟对抗训练软件,那就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训练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训练模式改革势在必行。</P>
<P>  四载攻关不气馁</P>
<P>  学院决定研发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模拟训练系统软件。他们选拔了一批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人才,专门成立了攻关课题组,开始了艰辛的探索。</P>
<P>  虽然课题组中有的是军事运筹学硕士,有的是作战指挥学硕士,也不乏计算机网络高手,然而,面对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模拟训练软件这一新事物,他们最初形成的几个设计方案均告“流产”。</P>
<P>  “开弓没有回头箭!”课题组负责人胡国桥立下了“军令状”。反思以前走过的弯路,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开始了新一轮冲击。究竟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恐怕他们谁也说不清了。假期里,他们干脆在办公室支起一张床,炎炎夏日不顾蚊虫叮咬,三九隆冬不怕寒气袭人,经常饿了泡包方便面,困了就轮流在床上打个盹儿。</P>
<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走出学院,先后到北京、南京、西安等10余家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开阔思路。同时,他们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军内外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充分利用地方单位成熟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完善设计方案。今年上半年,他们请北京一家电脑软件公司技术人员来到院里,与军事模拟中心联合攻关,在战场环境可视化显示分系统研制上取得重大突破。时隔不久,又有几项技术难题迎刃而解。</P>
<P>  4年磨一剑。“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模拟对抗训练系统”终于“出炉”了,填补了我军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训练领域的一项空白。</P>
<P>  发挥“流动培训站”作用</P>
<P>  学员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化人才资源,他们中有的善于制作网页,有的精于计算机编程,还有的对数学建模情有独钟。学院领导认为,如果将这些学员充分利用起来,将是一笔难得的智力财富。经过认真研究论证,他们在军事模拟中心组建了一个“军事模拟流动培训站”,先对入站学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而后让其参与一些课题的技术攻关,并实施跟踪培养,定期轮换。</P>
<P>  “军事模拟流动培训站”的建立,可谓一举多得,既增强了模拟中心的科研力量,又培养锻炼了学员的素质和能力。近两年,该中心吸收学员参与技术攻关,先后研制出《战术标图系统》、《地形分析系统》、《战法研究系统》、《步兵分队指挥作业系统》等一批软件,投入教学训练后效益大增。从该流动站走出的一批批学员,不仅成为学员队的科技小能人、小教员,而且毕业后大都成为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解放军报2004年08月23日第8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3 12:50:51编辑过]
2004年08月23日 07:27 解放军报

<P>  任时文 刘是可</P>
<P>  编者按:随着信息化训练手段在部队的广泛应用,初级指挥院校传统的战术教学训练方式难以跟上时代节拍。为使指挥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部队需求,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历经4年艰苦攻关,努力探索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对抗训练的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P>
<P>  模拟训练大厅内,荧屏闪烁。随着一道道指令信息的发出,只见一辆辆战车轰鸣而出,直插“敌”阵,分队双方对抗鏖战尽收眼底……这是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组织学员运用“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模拟对抗训练系统”进行网上演练的情景。近日,总部领导来该院视察时,对这套训练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P>
<P>  训练模式改革势在必行</P>
<P>  前几年,这个学院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加大了分队战术教学训练力度。然而,在此过程中,也陆续遇到一些新的问题:组织实兵实装演练次数增多,带来训练成本提高,油料、弹药等物资保障难度大;易受气候、场地等环境条件限制,难以进行多地形、多想定、多课题训练,针对性不强;传统的胜负评判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对抗训练评估难以量化,缺乏科学依据。对此,不少学员指出:现在学院战术教学训练课还沿用几十年前的旧模式,除了实地推演,就是堆沙盘、摆军标,枯燥无味,与现代战争实际差距太大。</P>
<P>  针对学员们的反映,学院党委组织人员到部队调研,结果发现,不少部队师团级战术训练基本上都可以实施网上作业,而分队级网上战术模拟对抗训练还没有搞过。一些分队指挥员说:院校科研力量雄厚,如果能研制出一套分队级战术模拟对抗训练软件,那就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训练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训练模式改革势在必行。</P>
<P>  四载攻关不气馁</P>
<P>  学院决定研发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模拟训练系统软件。他们选拔了一批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人才,专门成立了攻关课题组,开始了艰辛的探索。</P>
<P>  虽然课题组中有的是军事运筹学硕士,有的是作战指挥学硕士,也不乏计算机网络高手,然而,面对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模拟训练软件这一新事物,他们最初形成的几个设计方案均告“流产”。</P>
<P>  “开弓没有回头箭!”课题组负责人胡国桥立下了“军令状”。反思以前走过的弯路,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开始了新一轮冲击。究竟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恐怕他们谁也说不清了。假期里,他们干脆在办公室支起一张床,炎炎夏日不顾蚊虫叮咬,三九隆冬不怕寒气袭人,经常饿了泡包方便面,困了就轮流在床上打个盹儿。</P>
<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走出学院,先后到北京、南京、西安等10余家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开阔思路。同时,他们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军内外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充分利用地方单位成熟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完善设计方案。今年上半年,他们请北京一家电脑软件公司技术人员来到院里,与军事模拟中心联合攻关,在战场环境可视化显示分系统研制上取得重大突破。时隔不久,又有几项技术难题迎刃而解。</P>
<P>  4年磨一剑。“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模拟对抗训练系统”终于“出炉”了,填补了我军机械化步兵分队战术训练领域的一项空白。</P>
<P>  发挥“流动培训站”作用</P>
<P>  学员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化人才资源,他们中有的善于制作网页,有的精于计算机编程,还有的对数学建模情有独钟。学院领导认为,如果将这些学员充分利用起来,将是一笔难得的智力财富。经过认真研究论证,他们在军事模拟中心组建了一个“军事模拟流动培训站”,先对入站学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而后让其参与一些课题的技术攻关,并实施跟踪培养,定期轮换。</P>
<P>  “军事模拟流动培训站”的建立,可谓一举多得,既增强了模拟中心的科研力量,又培养锻炼了学员的素质和能力。近两年,该中心吸收学员参与技术攻关,先后研制出《战术标图系统》、《地形分析系统》、《战法研究系统》、《步兵分队指挥作业系统》等一批软件,投入教学训练后效益大增。从该流动站走出的一批批学员,不仅成为学员队的科技小能人、小教员,而且毕业后大都成为基层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解放军报2004年08月23日第8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3 12:50:5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