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斯大林不顾国内大饥荒慷慨援助外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2:55:28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世界史 > 正文2011年02月08日 10:11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俄】尼基塔·谢·赫鲁晓夫
核心提示:1946年苏联用来满足苏联人民对粮食需求的资金十分紧缺。乌克兰正在闹饥荒,甚至发现食人的个别事例。然而斯大林却很大方地用粮食支援波兰,尽管波兰并没有遭受苏联个别地区、特别是乌克兰所遭受的那种灾害。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 ... /08/4577730_0.shtml
文章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 作者:【俄】尼基塔·谢·赫鲁晓夫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面我谈谈对社会主义阵营所属各国的几点看法。我先就斯大林如何构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讲述几个亲见的事实。他竭尽全力促使这些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他的理想所在,因而他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些国家向着建成社会主义的方向迈进。他还希望人民民主国家与苏联人民友好相处。但他对友谊的理解是片面的,希望这些国家坚定不移地、亦步亦趋地追随苏联的政策,特别是在与西方打交道和在联合国内建立接触的时候。

斯大林去世后,我们同样也追求这一目标。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是正确的,因为它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纲领联系在一起。这就必须把与资本主义世界斗争的全部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然而斯大林毕竟是斯大林。他正确地提出了目标,但他为实现这些目标却采取了他自己那种斯大林式的野蛮手段。战后年代人民民主国家就是从这个角度进行清洗的。在这些国家里,有告密者和出谋划策者为了指明该把哪些人送上祭坛而在那里工作着,他们收集一些初步资料。对任何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根据指令收集情报,把一个人描绘成某种特定形象,再给他涂上所需要的政治色彩。有了这些就足可以使斯大林把此人定为苏联敌人和“人民公敌”。结果是这些国家人头纷纷落地,如同苏联国内和我们党内当年一样。这一政策不仅仅涉及人民民主国家的广大人群,而且还针对各国共产党领导人。

斯大林把与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的交往建立在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绝对服从的基础上,既容不得特殊看法,也容不得一般反对意见。在就任何问题进行交谈时,如果有人坚持自己的观点,都会使他发火,都会使他对此人的真诚产生怀疑,怀疑此人的共产主义信仰,怀疑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忠诚。而这距离他的毁灭也只有一步之遥了。与此同时斯大林十分关心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发展,竭尽苏联的可能予以援助。例如,波兰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指设在克拉科夫附近新胡塔的一家工厂,该厂后来生产的钢铁超过加入上西里西亚集团的15家工厂的全部产量。就是在斯大林时期敲定和开始兴建的。我还记得贝鲁特是如何提出这个问题的。当时大家一起在莫斯科为该厂选择厂址,并决定把工厂建在克拉科夫地区,克拉科夫是波兰的一座古都,但它几乎没有工业。人们考虑到克拉科夫对波兰人民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吸引力。贝鲁特提出这样的理由:应当在克拉科夫附近建一座工厂,从而在那里形成一个新的无产阶级中心,作为党在波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支柱。这是由贝鲁特提出的一个明智的建议,斯大林对此表示理解,并帮助波兰人建起这所工厂。时至今日,这家工厂仍然富有成效地运营着。

1946年苏联用来满足苏联人民对粮食需求的资金十分紧缺。乌克兰正在闹饥荒,甚至发现食人的个别事例。然而斯大林却很大方地用粮食支援波兰,尽管波兰并没有遭受苏联个别地区、特别是乌克兰所遭受的那种灾害。我记得,当时万达·华西列夫斯卡娅去了一趟华沙--她母亲住在那里,回来后愤愤不平地讲述了波兰人如何怪怨苏联不仅向他们供应小麦,也供应黑麦。波兰人吃不惯黑麦面包。万达·华西列夫斯卡娅可是亲眼看到过当时我们在乌克兰过什么日子,看到过人们活活饿死的。给人民民主国家提供援助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炫耀(斯大林在这方面可谓一丝不苟):瞧,苏联拥有无穷无尽的能力。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笼络和牵制人民民主国家及其领导者。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世界史 > 正文2011年02月08日 10:11
来源:凤凰网历史 作者:【俄】尼基塔·谢·赫鲁晓夫
核心提示:1946年苏联用来满足苏联人民对粮食需求的资金十分紧缺。乌克兰正在闹饥荒,甚至发现食人的个别事例。然而斯大林却很大方地用粮食支援波兰,尽管波兰并没有遭受苏联个别地区、特别是乌克兰所遭受的那种灾害。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 ... /08/4577730_0.shtml
文章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 作者:【俄】尼基塔·谢·赫鲁晓夫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面我谈谈对社会主义阵营所属各国的几点看法。我先就斯大林如何构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讲述几个亲见的事实。他竭尽全力促使这些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他的理想所在,因而他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些国家向着建成社会主义的方向迈进。他还希望人民民主国家与苏联人民友好相处。但他对友谊的理解是片面的,希望这些国家坚定不移地、亦步亦趋地追随苏联的政策,特别是在与西方打交道和在联合国内建立接触的时候。

斯大林去世后,我们同样也追求这一目标。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是正确的,因为它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纲领联系在一起。这就必须把与资本主义世界斗争的全部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然而斯大林毕竟是斯大林。他正确地提出了目标,但他为实现这些目标却采取了他自己那种斯大林式的野蛮手段。战后年代人民民主国家就是从这个角度进行清洗的。在这些国家里,有告密者和出谋划策者为了指明该把哪些人送上祭坛而在那里工作着,他们收集一些初步资料。对任何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根据指令收集情报,把一个人描绘成某种特定形象,再给他涂上所需要的政治色彩。有了这些就足可以使斯大林把此人定为苏联敌人和“人民公敌”。结果是这些国家人头纷纷落地,如同苏联国内和我们党内当年一样。这一政策不仅仅涉及人民民主国家的广大人群,而且还针对各国共产党领导人。

斯大林把与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的交往建立在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绝对服从的基础上,既容不得特殊看法,也容不得一般反对意见。在就任何问题进行交谈时,如果有人坚持自己的观点,都会使他发火,都会使他对此人的真诚产生怀疑,怀疑此人的共产主义信仰,怀疑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忠诚。而这距离他的毁灭也只有一步之遥了。与此同时斯大林十分关心人民民主国家的经济发展,竭尽苏联的可能予以援助。例如,波兰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指设在克拉科夫附近新胡塔的一家工厂,该厂后来生产的钢铁超过加入上西里西亚集团的15家工厂的全部产量。就是在斯大林时期敲定和开始兴建的。我还记得贝鲁特是如何提出这个问题的。当时大家一起在莫斯科为该厂选择厂址,并决定把工厂建在克拉科夫地区,克拉科夫是波兰的一座古都,但它几乎没有工业。人们考虑到克拉科夫对波兰人民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吸引力。贝鲁特提出这样的理由:应当在克拉科夫附近建一座工厂,从而在那里形成一个新的无产阶级中心,作为党在波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支柱。这是由贝鲁特提出的一个明智的建议,斯大林对此表示理解,并帮助波兰人建起这所工厂。时至今日,这家工厂仍然富有成效地运营着。

1946年苏联用来满足苏联人民对粮食需求的资金十分紧缺。乌克兰正在闹饥荒,甚至发现食人的个别事例。然而斯大林却很大方地用粮食支援波兰,尽管波兰并没有遭受苏联个别地区、特别是乌克兰所遭受的那种灾害。我记得,当时万达·华西列夫斯卡娅去了一趟华沙--她母亲住在那里,回来后愤愤不平地讲述了波兰人如何怪怨苏联不仅向他们供应小麦,也供应黑麦。波兰人吃不惯黑麦面包。万达·华西列夫斯卡娅可是亲眼看到过当时我们在乌克兰过什么日子,看到过人们活活饿死的。给人民民主国家提供援助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炫耀(斯大林在这方面可谓一丝不苟):瞧,苏联拥有无穷无尽的能力。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笼络和牵制人民民主国家及其领导者。
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例子。
死要面子活受罪,当然不是他受罪。
大家可以看本小说《44号孩子》的前十几页,乌克兰的饥荒真是骇人听闻啊
把乌克兰的粮食送到波兰不过是斯大叔把右手口袋的钱放到左手口袋里。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1-2-8 15:44

比之天朝那三年呢?
天朝连这也学了。
leelek 发表于 2011-2-8 18:16


    有过之而无不及。里面有一个情节说饿极的人为了拯救自己的婴儿,外出袭击落单玩耍的儿童,将儿童打昏后带回家中,但却发现婴儿已经饿死了,这个人不得不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把饿死的婴儿煮熟后吃了,实在恐怖

而且还提到官方的余粮收集人员来村庄视察,发现有一个人脸色还正常,没有快饿死的样子,就怀疑她私藏粮食,扣了她一顶富农帽子
赫秃太极端了 性格基本等同于贝卢斯科尼
赫秃子太短视了,斯大林如果不稳住波兰,建立自己的卫星国,英美就会在俄罗斯国境旁驻军了。
强枪 发表于 2011-2-10 14:12


    苏联在波兰在东德都有驻军
赫秃子怎么不说斯大林在二战前后搜刮了多少外国财富?比如:西班牙的黄金、中国东北的各种设备。
一将功成万骨枯
赫秃自己理政也很渣很渣,工农业都搞砸了,市民和工人暴动,出动军队镇压,人心丧尽才下台一鞠躬。结果在回忆录中却成了被斯大林主义者陷害的无辜者。典型的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在乌克兰大清洗也是赫秃的大手笔,杀光所有乌共中央委员,贝利亚跟他都没得比。
不太可能吧?斯大林生平最恨波兰,从国内战争在波兰惨败开始
到后来与希特勒分割波兰、卡庭惨案、华沙大忽悠……
怎么会那么好心,把自己的粮食给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