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东亚地区领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22:10
谁是东亚地区领袖?
                                     李焰/文
    日本和台湾曾是中国在东亚关系中两个最大的难点,2008年中国的东亚外交花开两朵。在马英九担任台湾“总统”后,两岸关系迅速“融冰”的同时,胡 锦 涛成为10年来首次访日的中国领导人。6月,中日关系再报佳音。日本海上自卫队“涟”号护卫舰访华,中日就东海能源开发也达成初步协议。接二连三的好消息让美国观察家不禁感叹:东方巨龙回归了。
   “中国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无论在亚洲哪个角落都不容忽视。但我不认为东方巨龙‘回归了’,因为它从未离开过,只是熟睡了一些时候。现在它醒了。”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东亚问题专家迈克尔·奥斯林如此形容。但他同时指出:“如何让这条巨龙在亚洲和平存在?美国和日本的情绪复杂。”
               台湾:中日关系战略焦点
    台湾向来在中日关系中扮演重要的战略角色。然而,6月10日的钓鱼岛撞船事件却把台、日这对准盟友推到对立位置上。有学者指出,台湾之所以敢与日本“叫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岸关系缓和,但美国里士满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台湾问题专家王维正却对台湾“倚中制日”的说法持保留意见。
    “马英久肯定不是个反日派,他重视改善两岸关系,并希望在中、美、台三方关系以及中、美、日、台四角关系中,扮演杠杆作用,为台湾谋取最大的利益。”王维正说,“对日本而言,虽然官方承认‘一个中国’政策,但事实上倾向于‘一中一台’政策”。
    “马英九作为台湾国民党的当选总统,有其‘历史人’的一面,即谨记日本侵华的历史,也有其现实的一面,即在中美日台四角关系中寻找平衡点,为台湾谋利益。”王维正补充。
    美国丹佛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中日问题专家孙晶也认为,毕竟马英九曾八次造访日本,甚至还用日语做过演讲。这些政治姿态都是日方非常赞赏和感激的。但说到台湾在中日关系中的位置,他预测,马英九的政策不会破坏中日关系这艘大船。
中日:“热政府,冷公众”
      2007年11月,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深圳”号开启中日军舰交流新篇章。作为回访,日本军舰“涟”号6月24日抵达中国湛江港展开四天的访华行程。日本防务大臣石破茂则计划今年7月中旬访问中国,他强调,“与重要邻国中国加深在防卫问题上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
    “日本军舰访华计划在早些时候已经定下来,只是由于去年底美国舰母‘小鹰号’访问香港被拒事件,日本延缓了军舰访华行程,”奥斯林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分析,安倍政权下台之后,福田首相发展了积极的对华政策。中日关系通过之前双方领导人几次国际会晤和访问缓和了很多。
     其实,2000年10月,当时的日本森喜朗内阁就两国军舰互访已达成协议,之后因小泉政权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而导致两国关系恶化,该计划一度搁浅。2007年8月,两国防长再度就军舰互访达成共识。今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 锦 涛访日之际两国发表的共同声明中提及海上自卫队舰只和日本防务大臣的访华事宜,才迅速促成此事。
    “日本军舰访华成为双边关系回暖的另一个标志。这实际是中国领导层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承认日本‘正常国家’地位。”孙晶说。
     孙晶认为,小泉时代,中日关系上演“政冷经热”现象;现在,双边关系被描述成“热政府,冷公众”。目前展露台面的大部分外交发展都是政府引导的。两国民众间的猜疑和焦虑程度仍然较高。如何让中日公众间的关系暖和起来是双方共同的挑战。
     与军舰访华相比,奥斯林认为,中日之间最大的外交突破是就围绕钓鱼岛附近岛屿的能源开发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这说明,中日在敏感问题上的妥协已经开始制度化了。
                         美国才是东亚领袖?
     “对中国而言,和平崛起的外交因素有三点:对美关系、对日关系和对台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国际社会将无法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王维正说。
     在实现了对日、对台的友好关系后,中国在东亚的地位无形中上升了。对此,“日本的感情是矛盾的,如同亚洲其他国家,”奥斯林说,一方面,他们担心中国过于强大,另一方面,又享受着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贸易利益。
    同样,奥斯林站在美国的角度说,华盛顿更加希望由自己的盟友日本做亚洲地区的领袖。但日本碍于狭小的土地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让美国的期望变得不太现实。因此,美国最想要的是,中国和平融入世界体系和东亚的局势。
    “美国对中日之间能发展和平的友好关系也很满意。但同时,它不愿失去自己在亚洲的亲密盟友。因此,从长期来看,美国对中日关系走近尤其是看到中日关系进行到了某些实质性的发展,是怀有复杂情绪的。”奥斯林说。
     王维正和孙晶都认为,未来东亚地区的领袖非美国莫属。
    “在未来20年间,中国和日本都不足以担当东亚的领袖。美国仍是这一地区的主导力量。”王维正说,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地位仍然巩固,但经济地位曾在几十年间先后受到日本和中国的挑战。应该看到,美国在亚洲建立的双边同盟能支撑起她的领导地位。而中国在和平崛起的时候,也不会和美国决裂。因此,美国领导亚洲的现实会继续下去。
    在美国的霸权主导下,地区双雄——中国和日本——几乎齐头并进。直到最近,中日两国才接受对方在这一地区与自己实力相当的现实。孙晶说。
    “中国在亚洲的地区政策实际上是相对温和的。”孙晶解释道,以东南亚为例,北京明显将这一地区舵手的位置让给了东盟,由其指导地区一体化进程。对中国的邻国而言,北京谦恭的姿态与经济发展中的魅力比恢复中国昔日辉煌的说法更有吸引力。
原载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
(转自海外文摘·下半月第8期)谁是东亚地区领袖?
                                     李焰/文
    日本和台湾曾是中国在东亚关系中两个最大的难点,2008年中国的东亚外交花开两朵。在马英九担任台湾“总统”后,两岸关系迅速“融冰”的同时,胡 锦 涛成为10年来首次访日的中国领导人。6月,中日关系再报佳音。日本海上自卫队“涟”号护卫舰访华,中日就东海能源开发也达成初步协议。接二连三的好消息让美国观察家不禁感叹:东方巨龙回归了。
   “中国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无论在亚洲哪个角落都不容忽视。但我不认为东方巨龙‘回归了’,因为它从未离开过,只是熟睡了一些时候。现在它醒了。”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东亚问题专家迈克尔·奥斯林如此形容。但他同时指出:“如何让这条巨龙在亚洲和平存在?美国和日本的情绪复杂。”
               台湾:中日关系战略焦点
    台湾向来在中日关系中扮演重要的战略角色。然而,6月10日的钓鱼岛撞船事件却把台、日这对准盟友推到对立位置上。有学者指出,台湾之所以敢与日本“叫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岸关系缓和,但美国里士满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台湾问题专家王维正却对台湾“倚中制日”的说法持保留意见。
    “马英久肯定不是个反日派,他重视改善两岸关系,并希望在中、美、台三方关系以及中、美、日、台四角关系中,扮演杠杆作用,为台湾谋取最大的利益。”王维正说,“对日本而言,虽然官方承认‘一个中国’政策,但事实上倾向于‘一中一台’政策”。
    “马英九作为台湾国民党的当选总统,有其‘历史人’的一面,即谨记日本侵华的历史,也有其现实的一面,即在中美日台四角关系中寻找平衡点,为台湾谋利益。”王维正补充。
    美国丹佛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中日问题专家孙晶也认为,毕竟马英九曾八次造访日本,甚至还用日语做过演讲。这些政治姿态都是日方非常赞赏和感激的。但说到台湾在中日关系中的位置,他预测,马英九的政策不会破坏中日关系这艘大船。
中日:“热政府,冷公众”
      2007年11月,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深圳”号开启中日军舰交流新篇章。作为回访,日本军舰“涟”号6月24日抵达中国湛江港展开四天的访华行程。日本防务大臣石破茂则计划今年7月中旬访问中国,他强调,“与重要邻国中国加深在防卫问题上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
    “日本军舰访华计划在早些时候已经定下来,只是由于去年底美国舰母‘小鹰号’访问香港被拒事件,日本延缓了军舰访华行程,”奥斯林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分析,安倍政权下台之后,福田首相发展了积极的对华政策。中日关系通过之前双方领导人几次国际会晤和访问缓和了很多。
     其实,2000年10月,当时的日本森喜朗内阁就两国军舰互访已达成协议,之后因小泉政权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而导致两国关系恶化,该计划一度搁浅。2007年8月,两国防长再度就军舰互访达成共识。今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 锦 涛访日之际两国发表的共同声明中提及海上自卫队舰只和日本防务大臣的访华事宜,才迅速促成此事。
    “日本军舰访华成为双边关系回暖的另一个标志。这实际是中国领导层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承认日本‘正常国家’地位。”孙晶说。
     孙晶认为,小泉时代,中日关系上演“政冷经热”现象;现在,双边关系被描述成“热政府,冷公众”。目前展露台面的大部分外交发展都是政府引导的。两国民众间的猜疑和焦虑程度仍然较高。如何让中日公众间的关系暖和起来是双方共同的挑战。
     与军舰访华相比,奥斯林认为,中日之间最大的外交突破是就围绕钓鱼岛附近岛屿的能源开发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这说明,中日在敏感问题上的妥协已经开始制度化了。
                         美国才是东亚领袖?
     “对中国而言,和平崛起的外交因素有三点:对美关系、对日关系和对台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国际社会将无法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王维正说。
     在实现了对日、对台的友好关系后,中国在东亚的地位无形中上升了。对此,“日本的感情是矛盾的,如同亚洲其他国家,”奥斯林说,一方面,他们担心中国过于强大,另一方面,又享受着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贸易利益。
    同样,奥斯林站在美国的角度说,华盛顿更加希望由自己的盟友日本做亚洲地区的领袖。但日本碍于狭小的土地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让美国的期望变得不太现实。因此,美国最想要的是,中国和平融入世界体系和东亚的局势。
    “美国对中日之间能发展和平的友好关系也很满意。但同时,它不愿失去自己在亚洲的亲密盟友。因此,从长期来看,美国对中日关系走近尤其是看到中日关系进行到了某些实质性的发展,是怀有复杂情绪的。”奥斯林说。
     王维正和孙晶都认为,未来东亚地区的领袖非美国莫属。
    “在未来20年间,中国和日本都不足以担当东亚的领袖。美国仍是这一地区的主导力量。”王维正说,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地位仍然巩固,但经济地位曾在几十年间先后受到日本和中国的挑战。应该看到,美国在亚洲建立的双边同盟能支撑起她的领导地位。而中国在和平崛起的时候,也不会和美国决裂。因此,美国领导亚洲的现实会继续下去。
    在美国的霸权主导下,地区双雄——中国和日本——几乎齐头并进。直到最近,中日两国才接受对方在这一地区与自己实力相当的现实。孙晶说。
    “中国在亚洲的地区政策实际上是相对温和的。”孙晶解释道,以东南亚为例,北京明显将这一地区舵手的位置让给了东盟,由其指导地区一体化进程。对中国的邻国而言,北京谦恭的姿态与经济发展中的魅力比恢复中国昔日辉煌的说法更有吸引力。
原载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
(转自海外文摘·下半月第8期)
发个目录::D

卷首语
中西方存在理解鸿沟

本期特稿
P6   东海博奕
渔船被撞沉 台湾再保钓
马英九曾为保钓喝闷酒
台湾亲日派影响力下降
中日东海合作或为契机
美国:和平划界三选择?

内政外交
P14  中国行政成本何以冠全球
P16  “五道令”意味深长
P17  总书记开通“网络民意直通车”
P18  中国人为何愤怒?
P20  非洲缘何青睐中国
P22  希特勒的西藏计划
P27  谁是东亚地区领袖?

军事安全
P29  俄直升机进军中国
P31  聚焦解放军总部副职首长
P33  中国反隐形雷达穿透迷雾
P35  “神舟”7号飞天在即
P37  中国隐身快艇新用途

平安奥运
中插:平安奥运,我们准备好了
特情之窗
P24  大地震后的情报战
P26  卫星变身“救灾先锋”

经济贸易
P38  “日元之父”谈中国经济
P40  人均GDP三千美元的门槛
P42  中国经济转型正当时
P43  谨防贫富差距拉美化
P44  西方品牌,到中国就走样

数字看民生
P46  节能轿车本土市场呼之欲出
P47  高油价扰动汽车市场

社会文化
P48  “人肉搜索”之罪与罚
P50  地下NGO震后见天日
P51  抗生素,治病?致病?
P52  国人的“噪音技术”
P54  美国教科书里的中国古人

资 讯
P4  ★读者说     P47 ★数据论
P5  ★天外云     P56 ★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