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野外掘井的可能性判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0:31:55
在马六甲参观时,看到了所谓的郑和井
这个井使用了典型的拱形石护壁。即,使用若干块拱形(扇面形)的石头围成一圈,挖开下面的泥土,石头在自重下下沉,同时由于石头互相顶住变成一个整圈,令到深井的井壁不会倒塌(这个是限制井深的主要因素)。可以肯定是中国人打的(我甚至怀疑马来人现在有没有能力挖这种井)。

那么,中国的掘井技术早就是闻名于世的。在古代野战环境下,在草原上坚守野战营寨的中原王朝军队是否可以确保饮水?希望有经验的人介绍一下长城沿线、东北、蒙古地区古代的平均地下水位以及掘井所需物资和掘进速度,还有单位时间出水量。在马六甲参观时,看到了所谓的郑和井
这个井使用了典型的拱形石护壁。即,使用若干块拱形(扇面形)的石头围成一圈,挖开下面的泥土,石头在自重下下沉,同时由于石头互相顶住变成一个整圈,令到深井的井壁不会倒塌(这个是限制井深的主要因素)。可以肯定是中国人打的(我甚至怀疑马来人现在有没有能力挖这种井)。

那么,中国的掘井技术早就是闻名于世的。在古代野战环境下,在草原上坚守野战营寨的中原王朝军队是否可以确保饮水?希望有经验的人介绍一下长城沿线、东北、蒙古地区古代的平均地下水位以及掘井所需物资和掘进速度,还有单位时间出水量。
这是个技术贴
估计华南及东南亚大部分平地向下掘三米都能见水成井,古代没啥污染,地表水煮开了饮用估计问题都不大,开挖井壁直接打木桩固定都可以。
我还以为是讨论一个叫“野外掘井”的日本人呢,正纳闷这是哪号人物。
期待有方家回答这个技术问题
就说一下北方干旱地区掘井。
首先不是什么地方挖几十米深都有水,尤其是长城以外400毫米降水线以外,基本是蒸发大于降水。在那样的地方掘井首选河流附近,即使是干涸的故道也可以。参考电影【海市蜃楼】。其次湖泊和湿地附近也可以选。注意一个词【逐水草而居】。在草原有水的地方才有草,有草的地方才能养活牛羊才能生存。在没有河流湖泊湿地的地方,要选地势低洼的地方,这个地方要保证附近的融化的雪水和雨水都能集中那个洼地,这个附近的范围要足够大才可以,不然蒸发和渗漏可以让小洼地也是干涸的。找到这样的地方不一定能挖出水。有的地方挖出的水有害矿物过多人畜都不能饮用。还有可能挖出的是咸水。土层浅的地方挖不出水,下面是石头你搞不动。地下是沙子的也很难办,碰上流沙嘿嘿参考【可可西里】。在好的土层地方挖个几十米深再不出水也不能挖了,人在下面狭小空间会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现代是用空压机把压缩空气用管子送下去解决)打好的井出水也不大,你自己估算用辘轳24小时不停用木桶提水能够多少人畜饮用。
还有那个箍井技术确实不错。现代社会打隧道的盾构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水平的井,古代用加工的石块,现代用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原理一样。
我觉得可以用土遁术
空头支票 发表于 2011-2-5 21:33


   
就我的观察,马来西亚那井每圈好像是三块(多年前去看的,记忆有些模糊了)石头构成,而不同层间的摆放差60度,当时的感觉是完美的结构设计。井口相当大,记忆里至少有一米以上的直径。井圈石头上生满青苔,但并不是磨损的很厉害(当地水源很充分吧,怀疑这井其实使用率不高)。

不过按你的说法,400毫米降水线以外的地方,能打井的地方不多?那么中原王朝的军队可否控制住自己军队的进度,每天都确保在能打井的地方扎营?
当然,这个可能对当时的政府组织能力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回复 8# winter_z
估计大部队安营必须靠近有地表水源的地方,
一条小河的水量和取水点绝对多于几百口井。
况且也不可能每到一个营地就打上几百个井。

回复 8# winter_z
估计大部队安营必须靠近有地表水源的地方,
一条小河的水量和取水点绝对多于几百口井。
况且也不可能每到一个营地就打上几百个井。
湛庐 发表于 2011-2-6 12:30


那是。有小河的地方,自然就不用打井了。也就是说,只有在两条河间且距离超过一天行程(20km?)的地方才需要考虑水源问题。
回复 10# winter_z
碰到这种情况,因该是用复合手段,水车加打井加限制用水
古代扎营,第一考虑的就是取水问题。至于掘井的资料,同楼主一样,想看看有没人能解毒
土木堡之战,明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挖井出不来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