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航空迷对J-20的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37:47
曾经的航空迷对J-20的点评

     J-20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长、大,不太像纯粹的空优战斗机。全长~21.3,长于F-22。
     J-20,用标准术语说是:单座双发双垂尾重型战斗机,鸭式上单翼布局,两侧进气,鸭翼/主翼水平布置,鸭翼上反,主翼下反。

     同J-10近距耦合的鸭式布局不太一样,J-20鸭翼/主翼间距稍远,且同水平面布局,应当对俯仰力矩的考虑更为优选,鸭翼翼展较大,翼扰流对主翼上表面气流分离应当有良好的抑止(约在主翼的50%处)。鸭翼上反,主翼下反的设计也应当有此考虑,主翼下反还可以降低静稳定度。当然,主翼还是加了大边条,毕竟间距远,有条件。611对鸭翼(J-10)大边条(FC-7)很熟悉了,将其杂糅在一起,并不奇怪。

     鸭翼后掠~48度,沿展向变截面,提供正升力,大迎角下抬头力矩由矢量解决。
    主翼平面为截尖三角翼,后掠~48度,后缘小角度前掠。前缘襟翼为整体式,后缘襟翼分两段。这大概是611对J-20大迎角的升力很有信心。

     垂尾为V形全动双垂尾,后缘后掠,同F-22比较可知,应当是希望在近可能小的舵面下,提供足够的偏转力矩,另外由于鸭式布局,在大迎角条件下,垂尾气动效率下降的情况要好一些。另外垂尾大后掠,对降低垂尾的稳流抖震也是有好处的。

     机腹鳍从J-7  J-8  J-10都有,此次似乎也有争议,有网友说腹鳍对尾喷有遮蔽作用,这应当是无心插柳之处。腹鳍是用小的代价获取更好的方向稳定,特别是在大迎角状态,垂尾舵面效率急剧下降。美国F/A-18对此的作法是将垂尾前移,加大舵面,对于舰载起降的机型这也是别无选择,F-22也有此设计目的在内,但缺点也明显,水平盘旋力矩就小,只有加大舵面,所以F-22垂尾也不小。

     J-20情况要稍好,主翼的气流遮蔽要好一些,当然,对陆基飞机,大迎角的方向的敏捷性可能考虑的少一些,三维矢量喷管也可以提供帮助。有减速伞,降落滑跑距离似乎也不是太大问题。
     从立面看鸭翼/主翼同水平面,这样的考虑应当是降低阻力特别是超音激波阻力,同时也降低了迎面RCS。但缺点是脱体涡流对主翼作用就弱,大边条算是一个弥补,同J-10相比有得有失。

     迎面RCS的情况比较复杂,比起常规布局,鸭翼多了一个大的散射面,也没有主翼遮蔽,还是不利一些。不过鸭翼毕竟小,没有内置油箱的要求,材料,结构选取可以更灵活,甚至可以采用等离子体,毕竟面积小,能耗可以接受的。对于侧面照射,大家都没有太好的办法,能折射多少是多少,能吸收多少是多少。

     进气道口还是非常有意思的,DSI要比F-35尖锐的多。当然,要超巡的话,激波调节也是不可少的。
     很多航空迷忽略了一个细节,F-22主起落架主受力点在机腹,很显然在机腹受力情况更为简单,机/电/液各部件动作行程更短,舱盖更小。但J-20在翼根,为什么611采用这种形式呢,笔者认为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有入口DSI对低压压气机叶片进行遮蔽后,进气道采用小S形即可,这样阻力损失小,全压恢复系数高,发动机喘震裕量大,机腹空间当然也大。F-22是没有DSI的,为获得良好的遮蔽效果,只有采用大S形进气道。
     凡事有利有弊,进气道留给主起落架空间就很有限,设计就罗嗦了:起落架向前收起,向内偏转,轮舱盖收回旋转角度也特别大。

     拥有大的腹弹舱当然是个优点,这也从侧面印证笔者的一个看法,这么一个大飞机,应当不仅仅是空优战机,它更多的要肩负F-117/F-15E/JH-7这样的任务。

    从目前流传的照片也就基本只可以看出这些内容了。
     再谈谈发动机矢量。无论是F-22还是T-50,喷管的矢量技术目前都还是对舵面气动的一个补冲。F-22是二维矢量,通过尾部气流偏转板进行调整,偏转角度是20度,据称可以通过导入气流漩涡来降低尾焰红外特性。F-35是三维的,螺旋式,为垂直降落,偏转角度可以大于90度。
     根据以往sina军事论坛的曝料,在95年时就已经建有矢量喷管的试验台,15年过去了,喷管的小角度偏转应当可以实用化了。其实,矢量喷管最主要还是考验发动机的阻塞裕度,除了密封,对于尾喷管本身倒不是特别的难题。
     发动机倒没有太多可说的,从图片目前看应装配了两种型号的,光看尾喷管难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由于看不到球面偏转尾接套,首飞是没有矢量。从甘晓华先生受奖情况来看,起码是国产机,WS-10G/WS15都可能。以后是矢量喷管当然也没有问题。

     很多网友纠结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和推重比,这影响到飞机的超巡,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超巡关键还是看不开加力的最大推力和推重比,如果开加力,涡扇的油耗远大于涡喷,当然变循环当然更好。
     中国空空导弹的水平不低,应当是空战系统中同美国差距最小的。2002年《兵工科技》有PL-9C副总设计师梁先生的访谈,有些意思,当时PL-9C/SD-10都已经装配,现在具有凝视成像技术的格斗弹,固冲一体发动机的中远弹应当成熟。J-20弹舱大,可以实现4+4/2+6模式的弹内挂。

     电气/电子也无法获得太多信息,从J-10来看四余度电传是没有问题了,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还没有太多信息,从机头看肯定是电扫,不会是机扫。机首红外搜索/跟踪装置还没有看到。坐舱可以看到抬头显示器,是否会有头盔显示瞄准装置就不清楚了。如果单座的J-20还肩负对地海攻击任务,那么它的电子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应当不低。曾经的航空迷对J-20的点评

     J-20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长、大,不太像纯粹的空优战斗机。全长~21.3,长于F-22。
     J-20,用标准术语说是:单座双发双垂尾重型战斗机,鸭式上单翼布局,两侧进气,鸭翼/主翼水平布置,鸭翼上反,主翼下反。

     同J-10近距耦合的鸭式布局不太一样,J-20鸭翼/主翼间距稍远,且同水平面布局,应当对俯仰力矩的考虑更为优选,鸭翼翼展较大,翼扰流对主翼上表面气流分离应当有良好的抑止(约在主翼的50%处)。鸭翼上反,主翼下反的设计也应当有此考虑,主翼下反还可以降低静稳定度。当然,主翼还是加了大边条,毕竟间距远,有条件。611对鸭翼(J-10)大边条(FC-7)很熟悉了,将其杂糅在一起,并不奇怪。

     鸭翼后掠~48度,沿展向变截面,提供正升力,大迎角下抬头力矩由矢量解决。
    主翼平面为截尖三角翼,后掠~48度,后缘小角度前掠。前缘襟翼为整体式,后缘襟翼分两段。这大概是611对J-20大迎角的升力很有信心。

     垂尾为V形全动双垂尾,后缘后掠,同F-22比较可知,应当是希望在近可能小的舵面下,提供足够的偏转力矩,另外由于鸭式布局,在大迎角条件下,垂尾气动效率下降的情况要好一些。另外垂尾大后掠,对降低垂尾的稳流抖震也是有好处的。

     机腹鳍从J-7  J-8  J-10都有,此次似乎也有争议,有网友说腹鳍对尾喷有遮蔽作用,这应当是无心插柳之处。腹鳍是用小的代价获取更好的方向稳定,特别是在大迎角状态,垂尾舵面效率急剧下降。美国F/A-18对此的作法是将垂尾前移,加大舵面,对于舰载起降的机型这也是别无选择,F-22也有此设计目的在内,但缺点也明显,水平盘旋力矩就小,只有加大舵面,所以F-22垂尾也不小。

     J-20情况要稍好,主翼的气流遮蔽要好一些,当然,对陆基飞机,大迎角的方向的敏捷性可能考虑的少一些,三维矢量喷管也可以提供帮助。有减速伞,降落滑跑距离似乎也不是太大问题。
     从立面看鸭翼/主翼同水平面,这样的考虑应当是降低阻力特别是超音激波阻力,同时也降低了迎面RCS。但缺点是脱体涡流对主翼作用就弱,大边条算是一个弥补,同J-10相比有得有失。

     迎面RCS的情况比较复杂,比起常规布局,鸭翼多了一个大的散射面,也没有主翼遮蔽,还是不利一些。不过鸭翼毕竟小,没有内置油箱的要求,材料,结构选取可以更灵活,甚至可以采用等离子体,毕竟面积小,能耗可以接受的。对于侧面照射,大家都没有太好的办法,能折射多少是多少,能吸收多少是多少。

     进气道口还是非常有意思的,DSI要比F-35尖锐的多。当然,要超巡的话,激波调节也是不可少的。
     很多航空迷忽略了一个细节,F-22主起落架主受力点在机腹,很显然在机腹受力情况更为简单,机/电/液各部件动作行程更短,舱盖更小。但J-20在翼根,为什么611采用这种形式呢,笔者认为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有入口DSI对低压压气机叶片进行遮蔽后,进气道采用小S形即可,这样阻力损失小,全压恢复系数高,发动机喘震裕量大,机腹空间当然也大。F-22是没有DSI的,为获得良好的遮蔽效果,只有采用大S形进气道。
     凡事有利有弊,进气道留给主起落架空间就很有限,设计就罗嗦了:起落架向前收起,向内偏转,轮舱盖收回旋转角度也特别大。

     拥有大的腹弹舱当然是个优点,这也从侧面印证笔者的一个看法,这么一个大飞机,应当不仅仅是空优战机,它更多的要肩负F-117/F-15E/JH-7这样的任务。

    从目前流传的照片也就基本只可以看出这些内容了。
     再谈谈发动机矢量。无论是F-22还是T-50,喷管的矢量技术目前都还是对舵面气动的一个补冲。F-22是二维矢量,通过尾部气流偏转板进行调整,偏转角度是20度,据称可以通过导入气流漩涡来降低尾焰红外特性。F-35是三维的,螺旋式,为垂直降落,偏转角度可以大于90度。
     根据以往sina军事论坛的曝料,在95年时就已经建有矢量喷管的试验台,15年过去了,喷管的小角度偏转应当可以实用化了。其实,矢量喷管最主要还是考验发动机的阻塞裕度,除了密封,对于尾喷管本身倒不是特别的难题。
     发动机倒没有太多可说的,从图片目前看应装配了两种型号的,光看尾喷管难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由于看不到球面偏转尾接套,首飞是没有矢量。从甘晓华先生受奖情况来看,起码是国产机,WS-10G/WS15都可能。以后是矢量喷管当然也没有问题。

     很多网友纠结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和推重比,这影响到飞机的超巡,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超巡关键还是看不开加力的最大推力和推重比,如果开加力,涡扇的油耗远大于涡喷,当然变循环当然更好。
     中国空空导弹的水平不低,应当是空战系统中同美国差距最小的。2002年《兵工科技》有PL-9C副总设计师梁先生的访谈,有些意思,当时PL-9C/SD-10都已经装配,现在具有凝视成像技术的格斗弹,固冲一体发动机的中远弹应当成熟。J-20弹舱大,可以实现4+4/2+6模式的弹内挂。

     电气/电子也无法获得太多信息,从J-10来看四余度电传是没有问题了,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还没有太多信息,从机头看肯定是电扫,不会是机扫。机首红外搜索/跟踪装置还没有看到。坐舱可以看到抬头显示器,是否会有头盔显示瞄准装置就不清楚了。如果单座的J-20还肩负对地海攻击任务,那么它的电子信息系统自动化程度应当不低。


这个评论很客观具体,很中肯!!!!看来LZ很有一定的航空专业知识!!!!!
很多网友纠结于J20太长,但是只要经常关注航空的人就知道,F22其实只能算中型战斗机,我们的J20和苏27是一个级别的,属于重型战斗机!!还因为垂尾很小的原因,所以看上去就显得很长很巨大了。至于为什么要用小垂尾,还请大家去看看宋总的相关论文,毕竟这是广大航空人经过N次风洞测试的结果。

这个评论很客观具体,很中肯!!!!看来LZ很有一定的航空专业知识!!!!!
很多网友纠结于J20太长,但是只要经常关注航空的人就知道,F22其实只能算中型战斗机,我们的J20和苏27是一个级别的,属于重型战斗机!!还因为垂尾很小的原因,所以看上去就显得很长很巨大了。至于为什么要用小垂尾,还请大家去看看宋总的相关论文,毕竟这是广大航空人经过N次风洞测试的结果。
难得看到一篇正常的分析文啊
写得很好 长见识了
这个评论很客观具体,很中肯!!!!看来LZ很有一定的航空专业知识!!!!!
很多网友纠结于J20太长,但是只要经常关注航空的人就知道,F22其实只能算中型战斗机,我们的J20和苏27是一个级别的,属于重型战斗机!!还因为垂尾很小的原因,所以看上去就显得很长很巨大了。至于为什么要用小垂尾,还请大家去看看宋总的相关论文,毕竟这是广大航空人经过N次风洞测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