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武则天究竟谁说了算——依据《资治通鉴》进行的分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59:45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随着近年来众多影视剧的热播,这位古代女皇的形象广为人知。
在影视剧中,编导为了衬托武则天的形象,千篇一律的将武则天的丈夫李治,描绘成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例如很多影视作品说李治从来就没有帝王之志,完全是运气好才当上了皇帝。登基后也没有治国之才,前期靠重臣辅佐,后期被武则天架空,几乎就是一个傀儡皇帝。
不仅影视剧如此,一些史书中也对此有记载,例如《旧唐书》中就说过“百司奏事,皆委天后详决……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新唐书》中也说“则政归房帷,天子拱手矣”。
如果按这些说法,那么唐高宗统治的后期,实际掌权者就已经变成武则天了,李治已被架空,成了“天子拱手矣”的傀儡皇帝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本人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对此进行一些分析。

第一、《资治通鉴》是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史料的权威性是公认的。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从永徽六年十一月,“临轩命司空李绩赍玺绶册皇后武氏。百官朝皇后于肃义门”开始,武则天成为大唐朝的皇后,到弘道元年李治病死于贞观殿(上崩于贞观殿),长达28年的时间。这二十八年里,发生了有史料记载的各类军政、经济事务300多件,其中《资治通鉴》中明确指出是武则天决策处理的有多少件呢?本人经过统计,只有27件!也就是说,武则天处理的政事,还占不到总量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决策,都是由李治决定的。

在武则天处理的27件政务中,如果再去掉诸如修宫室之类的杂务,那就更少了。影响大的事务只有15件,依次是:
1、杀王皇后、萧淑妃  2、贬绪遂良、韩瑗 3、阻止李治亲征高丽  4、杀上官仪
5、泰山封禅 6、杀惟良、怀运  7、杀贺兰敏之  8、封赏武承嗣  
9、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10、每岁明经,准《孝经》、《论语》策试 11、为母服齐衰三年
12、杀周王显妃赵氏  13、鸩杀太子李弘(传说,存疑)14、贬郇王素节  15、废太子李贤
在李治为皇帝、武则天为皇后的28年间,武则天做的有影响的大事,就是上述的15件。除此之外,一切军政大事,都是李治决策。所谓的“并称二圣”,究竟从何说起?

第二、更有力的证据是,唐朝军队的指挥权,自始至终都是李治掌握。今天的很多影视剧、文学作品,把李治描绘成一个软弱皇帝实在是天大的冤枉。唐高宗统治下的大唐帝国,是唐代国土最大的时期,这固然有李世民给儿子留下的一个好基础,可是李治即位后,征高丽、灭突厥,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血帝王。而在此期间的唐军一切军事行动,各路将领都是李治任免、调动、指挥。武则天对此根本无从插手。唯一的一次武后对于军事行动的干涉,是龙朔元年,李治准备亲征高丽,武则天上表反对,阻止了这次行动。《资治通鉴》记载:上欲自将大军继之,癸巳,皇后抗表谏亲征高丽;诏从之。这是皇后武则天对于军事的唯一一次干涉。凡是失去权力的帝王,最根本的就是失去兵权,李治自始至终掌握兵权,足见李治是一个真正的皇帝,是唐朝的最高统治者。

第三、武则天处理政务来自李治的授权,而李治有权否决武则天的决策。
武则天参与政务决策,是有客观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李治患病,难以亲自处理政务。《资治通鉴》记载:“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可见武则天参政是得到了李治的授权,而李治这样做也是因为身体没有办法。并不是象一些昏君那样贪图享乐而不作为。李治也不是把决策权只交给武则天一个人,在授权武则天参政的同时,李治也先后多次“令太子监国”,而太子对某些事务的处理与武则天的意志相左。这也是导致武则天母子结仇的原因。
对于武则天的决策,李治是有权否决的。这再度证明了唐朝真正的统治者是李治而不是武则天。具体的例子有中岳封禅。以往的皇室封禅多数在东岳泰山。仪凤元年,武则天想在中岳嵩山封禅,李治一开始同意了,可是又认为不合适,就以吐蕃侵犯边境为由,停止了嵩山封禅。《资治通鉴》记载:天后劝上封中岳;癸未,诏以今冬有事于嵩山……己卯,诏以吐蕃犯塞,停封中岳。

第四、如何看待李治想“废后”而失败?
李治曾经想废掉武则天的后位,都打算起草诏书了,可是武则天突然闯宫质问,结果李治想废后而不成,还连累上官仪送了命。对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认为是李治大权旁落的表现。而我的看法是:非不能也,实不忍也。前面已说过了,李治从来没有失去兵权,一个皇帝只要能掌握军队,何惧之有?就算武则天能把后宫搞成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那李治只要借出巡为名离开皇宫,然后下诏调兵勤王。武则天又能如何?因此李治不是不能废后,实际的原因,是他没打算真的要废掉武则天,而是因为武则天在后宫的专横让这位大唐天子一时怒火攻心,草率之下说是要废后,可是一冷静下来,这个念头就打消了,其情形就象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后一样,感叹天子可治天下,却不能治家矣。后宫家事武则天说了算,军政大事还是李治说了算。

李治对于武则天,其实是很有感情的。而武则天后来虽然杀李姓皇族众多,可是到了接班传位之时,仍然是在娘家的武姓和夫家的李姓之间,选择了还政与李家。并且最终于李治合葬于乾陵。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随着近年来众多影视剧的热播,这位古代女皇的形象广为人知。
在影视剧中,编导为了衬托武则天的形象,千篇一律的将武则天的丈夫李治,描绘成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例如很多影视作品说李治从来就没有帝王之志,完全是运气好才当上了皇帝。登基后也没有治国之才,前期靠重臣辅佐,后期被武则天架空,几乎就是一个傀儡皇帝。
不仅影视剧如此,一些史书中也对此有记载,例如《旧唐书》中就说过“百司奏事,皆委天后详决……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新唐书》中也说“则政归房帷,天子拱手矣”。
如果按这些说法,那么唐高宗统治的后期,实际掌权者就已经变成武则天了,李治已被架空,成了“天子拱手矣”的傀儡皇帝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本人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对此进行一些分析。

第一、《资治通鉴》是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史料的权威性是公认的。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从永徽六年十一月,“临轩命司空李绩赍玺绶册皇后武氏。百官朝皇后于肃义门”开始,武则天成为大唐朝的皇后,到弘道元年李治病死于贞观殿(上崩于贞观殿),长达28年的时间。这二十八年里,发生了有史料记载的各类军政、经济事务300多件,其中《资治通鉴》中明确指出是武则天决策处理的有多少件呢?本人经过统计,只有27件!也就是说,武则天处理的政事,还占不到总量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决策,都是由李治决定的。

在武则天处理的27件政务中,如果再去掉诸如修宫室之类的杂务,那就更少了。影响大的事务只有15件,依次是:
1、杀王皇后、萧淑妃  2、贬绪遂良、韩瑗 3、阻止李治亲征高丽  4、杀上官仪
5、泰山封禅 6、杀惟良、怀运  7、杀贺兰敏之  8、封赏武承嗣  
9、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10、每岁明经,准《孝经》、《论语》策试 11、为母服齐衰三年
12、杀周王显妃赵氏  13、鸩杀太子李弘(传说,存疑)14、贬郇王素节  15、废太子李贤
在李治为皇帝、武则天为皇后的28年间,武则天做的有影响的大事,就是上述的15件。除此之外,一切军政大事,都是李治决策。所谓的“并称二圣”,究竟从何说起?

第二、更有力的证据是,唐朝军队的指挥权,自始至终都是李治掌握。今天的很多影视剧、文学作品,把李治描绘成一个软弱皇帝实在是天大的冤枉。唐高宗统治下的大唐帝国,是唐代国土最大的时期,这固然有李世民给儿子留下的一个好基础,可是李治即位后,征高丽、灭突厥,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血帝王。而在此期间的唐军一切军事行动,各路将领都是李治任免、调动、指挥。武则天对此根本无从插手。唯一的一次武后对于军事行动的干涉,是龙朔元年,李治准备亲征高丽,武则天上表反对,阻止了这次行动。《资治通鉴》记载:上欲自将大军继之,癸巳,皇后抗表谏亲征高丽;诏从之。这是皇后武则天对于军事的唯一一次干涉。凡是失去权力的帝王,最根本的就是失去兵权,李治自始至终掌握兵权,足见李治是一个真正的皇帝,是唐朝的最高统治者。

第三、武则天处理政务来自李治的授权,而李治有权否决武则天的决策。
武则天参与政务决策,是有客观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李治患病,难以亲自处理政务。《资治通鉴》记载:“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可见武则天参政是得到了李治的授权,而李治这样做也是因为身体没有办法。并不是象一些昏君那样贪图享乐而不作为。李治也不是把决策权只交给武则天一个人,在授权武则天参政的同时,李治也先后多次“令太子监国”,而太子对某些事务的处理与武则天的意志相左。这也是导致武则天母子结仇的原因。
对于武则天的决策,李治是有权否决的。这再度证明了唐朝真正的统治者是李治而不是武则天。具体的例子有中岳封禅。以往的皇室封禅多数在东岳泰山。仪凤元年,武则天想在中岳嵩山封禅,李治一开始同意了,可是又认为不合适,就以吐蕃侵犯边境为由,停止了嵩山封禅。《资治通鉴》记载:天后劝上封中岳;癸未,诏以今冬有事于嵩山……己卯,诏以吐蕃犯塞,停封中岳。

第四、如何看待李治想“废后”而失败?
李治曾经想废掉武则天的后位,都打算起草诏书了,可是武则天突然闯宫质问,结果李治想废后而不成,还连累上官仪送了命。对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认为是李治大权旁落的表现。而我的看法是:非不能也,实不忍也。前面已说过了,李治从来没有失去兵权,一个皇帝只要能掌握军队,何惧之有?就算武则天能把后宫搞成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那李治只要借出巡为名离开皇宫,然后下诏调兵勤王。武则天又能如何?因此李治不是不能废后,实际的原因,是他没打算真的要废掉武则天,而是因为武则天在后宫的专横让这位大唐天子一时怒火攻心,草率之下说是要废后,可是一冷静下来,这个念头就打消了,其情形就象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后一样,感叹天子可治天下,却不能治家矣。后宫家事武则天说了算,军政大事还是李治说了算。

李治对于武则天,其实是很有感情的。而武则天后来虽然杀李姓皇族众多,可是到了接班传位之时,仍然是在娘家的武姓和夫家的李姓之间,选择了还政与李家。并且最终于李治合葬于乾陵。
楼主统计得很详细,是个有心人。其它不论,你所列举的这十五件个个都要命,大部分都左右了朝政。
杀皇后、杀王妃、杀重臣、贬重臣、逼死太子、封外戚、废太子、干涉御驾亲征、封禅,如楼主所列,如果这些都干了还不能说了算,究竟什么才算说了算。
呵呵,两口子恩爱,旁人是看不懂的。
武則天阻止高宗廢後一事恰恰說明了權力掌握在高宗手里,武則天很明白只要旨意一下她立刻就一無所有了。當時的舉動其實很有狗急跳墻的意味了。{:jian:}
回复 5# Manx


    最后消息走漏,雉奴还不是被吓的把上官仪抛出去当替死鬼?
高宗朝前期武则天只能靠吹枕边风施加影响,虽说这影响很有份量,但只局限在后宫,朝堂之上还得靠李治发号施令,这时期应该属李治说了算;高宗朝后期变成“二圣共治”,天后公然在朝堂上听政决策,从制度上保障了武则天的统治权,在这种层面上,唐王朝的军国大事她都有决策权,只不过要与李治共同拍板,也就是两人一起说了算;鉴于这个时期李治的身体状况,所谓“二圣共治”常常成为天后独断,因此还是武则天说了算的时候多,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参政累积形成的威权,高宗去世后,天后废掉中宗、架空睿宗就跟玩似的,试想,一个说了不算的天后,光靠高宗的遗命,有这个权威随手就能废皇帝吗?
个人看法:

李治没有传说中那样的无能,武则天没有演义中所说的强大,在最初,武则天没有多少权力;

武则天对皇室的控制是逐步的增强的,武则天做的那些事情,即使那几件,也足以惊世骇俗了,这样的皇后有多少?

唐朝,还不是后来的明清等朝代,对妇女的束缚相对较少,给了武则天这些人一些更大的自由空间。
叶归根 发表于 2011-1-4 14:28


我在主帖中说过了,在李治为帝、武则天为后的28年间,李治处理的军政事务占总量的90%以上,武则天虽然也有决策权,但是她处理的政务,全部加起来也只有20多件,占总量的不足10%。因此朝政的决策还是以李治为主,武则天只处于二号人物的地位。
政治大事不能这么统计的吧,后唐太监对皇帝说:“内事但决于皇上,外事悉决于老奴。”50%的对比,但皇上还不是被杀好几个?政治权利的转移往往几件大事上就可以决定的了,我觉得天后的执政心理也是有一个转变历程的,随着她的政治道路越走越上,她也是慢慢产生夺位的念头的,毕竟到那个时候也由不得她了,天后后期还政于唐也是认真参考了政治力量对比的利弊后做出的让步决定。
qmsqms 发表于 2011-1-7 17:42

这个不一样。后唐皇帝对兵权的控制不力,几个皇帝被杀都与军队叛乱有关。

而李治在位数十年,自始至终都是牢牢的掌握兵权,唐军的主要将领对李治忠心耿耿,这也可以证明李治是最高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