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轰炸机系列 B-10 马丁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9:00:30
25_153085_2bde3719ddf5a18.jpg
abbr_ba3e7d5c6e6ba988f781ebc63e1e9784.jpg
b-10轰炸机B-10马丁式是世界上第一种量产的全金属低单翼近代轰炸机,其地位就有如战车界的雷诺FT-17;或许她不是最早诞生的,但其设计与思想肯定是最经典的。最初,美国飞机制造商马丁公司(Glenn L. Martin Company,1995年被洛克希德公司并吞,成为洛克希德.马丁集团)在1930年代初,为了要争取美国陆军航空队对于轰炸机订单的市场,遂开始发展一款被称为第一百二十三型(Model 123)的试作机计划。
由于当时意大利空军学家杜黑的空权论盛极一时,世界空军界吹起了一阵高速重轰炸机的旋风,当时的轰炸机主义者声称只要造出比战斗机快上数十公里的高速轰炸机,就不需要配备护航战斗机了;当时因为大型机场还不多,可以利用湖泊与海洋等地形直接起降的飞行艇遂在20~30年代流行一时;然而巨大的浮筒与高肩翼设计却也造成了庞大的阻力,这是马丁公司极欲避免发生的。
因此123型试作机在当时来说是拥有最高出力的两颗莱特厂发动机,可收回式的起落架,稍后更决定采用封闭式座舱配置与全金属低单翼设计,以降低阻力,提高速度。
比起当时战斗机与轰炸机都采取开放式座舱设计以获得良好视界的主流,马丁公司认为提供乘员充足的防弹保护和更流线的造型以提高速度、增高升限才是一架轰炸机的当务之急。不过为了要弥补全封闭式机舱带来的视野受限问题,马丁公司采取了把驾驶舱刻意作成凸出的球状玻璃罩,以增广驾驶员的所见视野。25_153085_2bde3719ddf5a18.jpg
abbr_ba3e7d5c6e6ba988f781ebc63e1e9784.jpg
b-10轰炸机B-10马丁式是世界上第一种量产的全金属低单翼近代轰炸机,其地位就有如战车界的雷诺FT-17;或许她不是最早诞生的,但其设计与思想肯定是最经典的。最初,美国飞机制造商马丁公司(Glenn L. Martin Company,1995年被洛克希德公司并吞,成为洛克希德.马丁集团)在1930年代初,为了要争取美国陆军航空队对于轰炸机订单的市场,遂开始发展一款被称为第一百二十三型(Model 123)的试作机计划。
由于当时意大利空军学家杜黑的空权论盛极一时,世界空军界吹起了一阵高速重轰炸机的旋风,当时的轰炸机主义者声称只要造出比战斗机快上数十公里的高速轰炸机,就不需要配备护航战斗机了;当时因为大型机场还不多,可以利用湖泊与海洋等地形直接起降的飞行艇遂在20~30年代流行一时;然而巨大的浮筒与高肩翼设计却也造成了庞大的阻力,这是马丁公司极欲避免发生的。
因此123型试作机在当时来说是拥有最高出力的两颗莱特厂发动机,可收回式的起落架,稍后更决定采用封闭式座舱配置与全金属低单翼设计,以降低阻力,提高速度。
比起当时战斗机与轰炸机都采取开放式座舱设计以获得良好视界的主流,马丁公司认为提供乘员充足的防弹保护和更流线的造型以提高速度、增高升限才是一架轰炸机的当务之急。不过为了要弥补全封闭式机舱带来的视野受限问题,马丁公司采取了把驾驶舱刻意作成凸出的球状玻璃罩,以增广驾驶员的所见视野。
1476414733_13599800.jpg
01300000728071128073467778422.gif
b-10轰炸机马丁公司还在这架概念机上实验了许多崭新的设计,过去的开放式座舱轰炸机一般来说都是在后座与侧面舷窗设置机关枪座以防备战斗机的袭击;然而战斗机只要给予这些开放式的枪座机枪扫射,就能轻易地杀死毫无装甲保护的机枪手。于是马丁公司为123型试作机装置了半圆形的龟壳状凸出枪塔───这个设计随即便影响了全世界轰炸机的自卫武装配置,成为所有人公认轰炸机最恰当的标准。
接近完成品状态的XB-10于1932年公开展示时,可说是集30年代初期最先进科技于一身,其速度、防御力、载弹量、火力等各方面优异的性能,令美国陆军航空队与各国军事观察家大为震惊;她的速度是当代所有轰炸机的1.5倍以上,甚至比大多数的双翼或高肩翼单座战斗机要来的更快、更敏捷。
三挺点30机关枪的自卫火力更是令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开始反省下一代轰炸机与拦截战斗机的设计案,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毫无疑问地选择B-10作为下一世代的主力轰炸机,从此之后重火力、高速、大型的重轰炸机时代到来了。陆军航空队的亨利.阿诺德将军即评价B-10为「合众国战略轰炸机部队的先趋」。
01300000728071128073473901761_s.jpg
01300000728071128073476018466.jpg
1934年,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10从华盛顿特区起飞往阿拉斯加,落地加油之后再返航,航程长达8290英哩;即使中间有落地加油数次,但是其超长的续航力与长距离飞行的可靠性都获得了证明与肯定。
01300000728071128073478189454.jpg
B10a.jpg
国府空军在1936年后就购入了九架马丁139WC型(B-10B的外销型号),在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前夕的这段期间国府也向苏联采购了许多SB-2屠波烈夫双发轰炸机与TB-3四发重轰炸机,并透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引进德国的亨谢尔He-111轰炸机。
然而,这些新引进的轰炸机大多数是由洋员机组(佣兵)所驾驶,但是由于缺乏类似陈纳德的飞虎队那种管理制度,而成为缺乏士气与军纪的单位;往往一遭遇到日机拦截,就抛弃炸弹掉头回航,甚至是毁机跳伞以求生。
在经过开战序盘的激烈战斗之后,国府空军的轰炸机部队损失惨重,尤其是在松沪与南京上空的航空消耗战后,空军已经没有足够的护航战斗机可以用于掩护轰炸机部队作战;而新一代的日军战机如九六舰战的速度,都远高于厂商宣传的所谓「高速轰炸机」,高速轰炸机的理念在现实科技的进步下,当场撞上科学之壁而成为一堆废言。
1938年春,国府为了激励民心士气并向日本与国际媒体宣传,决定策划一次对日本本土的超长距离空袭作战。
国府空军与参谋单位在经过审慎的评估后,选定了B-10马丁式作为空袭日本本土的机种。之所以会交由马丁式执行任务的理由是因为SB-2与He-111初期型的航程太短,而四发动机的TB-3重轰炸机则是速度太慢、体积庞大,加上苏联发动机会发出大的可怕的低沉嗡嗡噪音,使用它毫无疑问铁定会被发现,并被日本战斗机拦截击落之。
由于当时国府空军仅存四架马丁式B-10轰炸机,其中两架堪用(1403与1404号机),使用B-10挂载700公升补充油料,飞往日本的最大可载弹量只有500kg不到,所以国府当局遂放弃采用传统空袭,决定采取空投传单的舆论宣传战。
作战计划是由汉口基地起飞,在上海附近的宁波基地降落后迅速补给油料,飞往九州上空,执行空投传单任务,然后返回中国本土。
于是,军事委员会政治作战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遂着手草拟《告日本国民书》,《告日本工人书》、《告日本农民大众书》、《告日本工商者书》、日本异议人士所投书的《反战同盟告日本士兵书》,整合成一份单张纸报,作为空投日本的传单。
至于飞行员的人选,起初是打算让B-10的原洋员机组执行任务;但蒋介石拒绝了付给洋员机长十万美金报酬的要求,派人解除B-10机群飞行佣兵的职务,改由国府空军第十四大队司令徐焕升担任特遣队队长与1403号机驾驶,第十九大队副长佟彦博担任1404号机驾驶。
元老型轰炸机
元老型轰炸机
不攻击了,开始轰炸了
好资料找了好久才找到这架JJ的实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