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朝谈判终于启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46:46
中美朝谈判终于启动

--------------------------------------------------------------------------------

● 邱震海(香港)

  本周三至周五,朝、美、中三国代表将在北京就朝鲜半岛核危机举行三方会谈。这次会谈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半岛僵局,至少暂时缓和了美伊战争后笼罩在朝鲜半岛上的战争阴云。

  两年半前,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踏上前往平壤的破冰之旅时,一名分析家便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美国式的偏执和朝鲜式的刚烈一旦纠缠在一起,就必然发生一场谁也不会获利的景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中朝三方会谈,以中方外交官的话来描述,是铺设了“和平的轨道”。问题是,以“美国式的偏执”和“朝鲜式的刚烈”而言,这一“和平的轨道”是否能最终通向和平的终点?

  按照迄今透露的情况,会谈范围暂时局限于美中朝三方,没有采用美方早些时候建议的所谓十国模式或二加四模式。但美方透露,它将保留在会谈举行的任何时候增加会谈参与者的做法;美方同时也将每天向日本和韩国通报会谈进展情况。

  既然这样,这次会谈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上述三方的闭门会议,而是一个以美中朝三国为第一线,日韩俄三国为第二线的开放式会谈;会谈期间的立场互动或牌局实际上仍以上述六国的立场底线为背景。因此,分析上述六国,尤其是美中朝俄四个主要国家的立场底线,便显得有其必要。


中俄施压,平壤让步


  迄今的种种迹象显示,美伊战争临近结束时,朝鲜立场发生180度转弯,除了萨达姆政权垮台这一客观因素外,中俄两国的施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令平壤在恼怒之余最终不得不回归理性。在这一点上,中俄两国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虽然其对半岛局势根源的解读和未来的回旋余地其实有所不同。

  首先,从中国方面的迹象可以看出,主张对朝鲜施压的强硬派逐渐占了上风。在中国强硬派智囊的解读下,朝鲜核危机固然有美国自九一一以来的单边主义战略思维因素,但朝鲜是核危机的制造者和责任者。从近十年的情况来看,朝鲜的核武企图由来已久,并非来自布什政府的刺激。因此,为了避免安全隐患乃至核讹诈,中国在这一危机中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坚决促使朝鲜与核武器绝缘。

  今年3月,北京以“技术故障”为由突然中断了朝鲜原油供应三天,这一举动被普遍解读为向平壤施压的信号。从北京和华盛顿的互动来看,华盛顿一段时间来不断希望北京施压。经过综合评估,尤其是对核危机趋势和朝鲜经济崩溃的后果,北京终于认同和接受。

  同时,从大国战略出发,一个多边会谈模式实际上较美朝双边会谈更符合北京的利益。因此,在伊拉克战场烽火连天的同时,双方立场最后竟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到了一起。这是导致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缓和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俄罗斯也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出发,对平壤同样施加了压力。但俄罗斯没有把危机的升级归咎于朝鲜一方。


平壤料打“俄国牌”


  虽然中俄两国的施压最终导致平壤作出退让,但两国在一些基本点上有不同看法,使平壤获得了来回折冲的机会。有消息显示,中方在3月份中断了对朝鲜原油供应之后,平壤高层曾下令实施“厚俄薄中”策略。朝鲜驻外机构均接到指示,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这一策略,包括冷待来自北京的代表团。

  不仅中俄之间的立场底线差异可能成为平壤打“俄罗斯牌”的契机,而且朝俄两国近年在能源方面的纽带,客观上也将成为朝鲜拒绝返回朝美核框架协议,不惧怕由美国主导的“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的一个筹码。

  KEDO起源于1994年朝美核框架协议签订,后来一度遇到阻力,朝鲜拒绝接受韩国提供的轻水反应堆。于是美朝双方在马来西亚达成协议,成立由美日韩组成的KEDO,由该组织选择轻水反应堆供应商,最后确定2003年建成轻水反应堆;作为交换,朝鲜冻结其核计划。

  由于朝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朝鲜近年的能源来源并非只有KEDO一家。有资料显示,由于对外贸易增长,朝鲜近年出现了明显的外汇盈余,为进口能源创造了条件。前年8月,金正日访问俄罗斯,在能源方面谋求双边合作,朝鲜想通过俄罗斯摆脱美国控制的企图表露无遗。

  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虽然暂时被排斥在三方会谈之外,或居于会谈的二线地位,但其手中握有的牌却颇为可观。

  关于会谈的内容,基本上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美朝返回核框架协议;二、朝鲜返回核不扩散条约;三、国际社会向朝鲜提供安全保障。

可以看出,上述几个方面不但互为因果,而且就其单项而言,每一项都是难啃的骨头,其间隐含着大国因素。以第一项而言,美国希望通过国际“包围圈”,迫使朝鲜全面放弃核开发政策,这一点与北京的策略不谋而合。

  

谈判环境大大恶化


  美朝多边对话是否成功,直接取决于在下面两个问题:一、朝鲜是否愿意全面放弃核开发计划?二、美国是否愿意与平壤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从目前的底线来看,双方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认知相差太远。如果说,平壤还曾经表面上提出过其放弃核开发计划的条件,那么美国在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方面,至今则毫无松口迹象。

  从美国方面来说,早在十年前的克林顿时代,华盛顿智囊和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们,都认定平壤政权不出五年就将因饥饿和经济破产而崩溃,甚至还打算和韩国联手接管朝鲜。

  如今,平壤政权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其核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再加上能源来源增加,平壤手中的筹码也大大增加。而在华盛顿,由于对平壤的意识形态成见更为偏执,朝鲜被布什明确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因此,即将开始的这场多边谈判,其外围环境与十年前相比,其实是大大恶化了,而谈判的难度也很可能被低估了。

  不过,正是在这一恶化了的外围环境中,与之有关的大国才,才得以从各自战略目标进行外交斡旋的机会。如果说,中俄两国都有借美国之手来解除朝鲜核武装的愿望,那么,在敦促国际社会为朝鲜提供安全保障问题上,两国目前似乎尚未形成最后共识。中俄两国在谈判过程中的影响力如何,将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中美朝谈判终于启动

--------------------------------------------------------------------------------

● 邱震海(香港)

  本周三至周五,朝、美、中三国代表将在北京就朝鲜半岛核危机举行三方会谈。这次会谈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半岛僵局,至少暂时缓和了美伊战争后笼罩在朝鲜半岛上的战争阴云。

  两年半前,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踏上前往平壤的破冰之旅时,一名分析家便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美国式的偏执和朝鲜式的刚烈一旦纠缠在一起,就必然发生一场谁也不会获利的景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中朝三方会谈,以中方外交官的话来描述,是铺设了“和平的轨道”。问题是,以“美国式的偏执”和“朝鲜式的刚烈”而言,这一“和平的轨道”是否能最终通向和平的终点?

  按照迄今透露的情况,会谈范围暂时局限于美中朝三方,没有采用美方早些时候建议的所谓十国模式或二加四模式。但美方透露,它将保留在会谈举行的任何时候增加会谈参与者的做法;美方同时也将每天向日本和韩国通报会谈进展情况。

  既然这样,这次会谈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上述三方的闭门会议,而是一个以美中朝三国为第一线,日韩俄三国为第二线的开放式会谈;会谈期间的立场互动或牌局实际上仍以上述六国的立场底线为背景。因此,分析上述六国,尤其是美中朝俄四个主要国家的立场底线,便显得有其必要。


中俄施压,平壤让步


  迄今的种种迹象显示,美伊战争临近结束时,朝鲜立场发生180度转弯,除了萨达姆政权垮台这一客观因素外,中俄两国的施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令平壤在恼怒之余最终不得不回归理性。在这一点上,中俄两国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虽然其对半岛局势根源的解读和未来的回旋余地其实有所不同。

  首先,从中国方面的迹象可以看出,主张对朝鲜施压的强硬派逐渐占了上风。在中国强硬派智囊的解读下,朝鲜核危机固然有美国自九一一以来的单边主义战略思维因素,但朝鲜是核危机的制造者和责任者。从近十年的情况来看,朝鲜的核武企图由来已久,并非来自布什政府的刺激。因此,为了避免安全隐患乃至核讹诈,中国在这一危机中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坚决促使朝鲜与核武器绝缘。

  今年3月,北京以“技术故障”为由突然中断了朝鲜原油供应三天,这一举动被普遍解读为向平壤施压的信号。从北京和华盛顿的互动来看,华盛顿一段时间来不断希望北京施压。经过综合评估,尤其是对核危机趋势和朝鲜经济崩溃的后果,北京终于认同和接受。

  同时,从大国战略出发,一个多边会谈模式实际上较美朝双边会谈更符合北京的利益。因此,在伊拉克战场烽火连天的同时,双方立场最后竟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到了一起。这是导致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缓和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俄罗斯也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出发,对平壤同样施加了压力。但俄罗斯没有把危机的升级归咎于朝鲜一方。


平壤料打“俄国牌”


  虽然中俄两国的施压最终导致平壤作出退让,但两国在一些基本点上有不同看法,使平壤获得了来回折冲的机会。有消息显示,中方在3月份中断了对朝鲜原油供应之后,平壤高层曾下令实施“厚俄薄中”策略。朝鲜驻外机构均接到指示,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这一策略,包括冷待来自北京的代表团。

  不仅中俄之间的立场底线差异可能成为平壤打“俄罗斯牌”的契机,而且朝俄两国近年在能源方面的纽带,客观上也将成为朝鲜拒绝返回朝美核框架协议,不惧怕由美国主导的“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的一个筹码。

  KEDO起源于1994年朝美核框架协议签订,后来一度遇到阻力,朝鲜拒绝接受韩国提供的轻水反应堆。于是美朝双方在马来西亚达成协议,成立由美日韩组成的KEDO,由该组织选择轻水反应堆供应商,最后确定2003年建成轻水反应堆;作为交换,朝鲜冻结其核计划。

  由于朝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朝鲜近年的能源来源并非只有KEDO一家。有资料显示,由于对外贸易增长,朝鲜近年出现了明显的外汇盈余,为进口能源创造了条件。前年8月,金正日访问俄罗斯,在能源方面谋求双边合作,朝鲜想通过俄罗斯摆脱美国控制的企图表露无遗。

  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虽然暂时被排斥在三方会谈之外,或居于会谈的二线地位,但其手中握有的牌却颇为可观。

  关于会谈的内容,基本上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美朝返回核框架协议;二、朝鲜返回核不扩散条约;三、国际社会向朝鲜提供安全保障。

可以看出,上述几个方面不但互为因果,而且就其单项而言,每一项都是难啃的骨头,其间隐含着大国因素。以第一项而言,美国希望通过国际“包围圈”,迫使朝鲜全面放弃核开发政策,这一点与北京的策略不谋而合。

  

谈判环境大大恶化


  美朝多边对话是否成功,直接取决于在下面两个问题:一、朝鲜是否愿意全面放弃核开发计划?二、美国是否愿意与平壤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从目前的底线来看,双方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认知相差太远。如果说,平壤还曾经表面上提出过其放弃核开发计划的条件,那么美国在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方面,至今则毫无松口迹象。

  从美国方面来说,早在十年前的克林顿时代,华盛顿智囊和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们,都认定平壤政权不出五年就将因饥饿和经济破产而崩溃,甚至还打算和韩国联手接管朝鲜。

  如今,平壤政权不但没有崩溃,反而其核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再加上能源来源增加,平壤手中的筹码也大大增加。而在华盛顿,由于对平壤的意识形态成见更为偏执,朝鲜被布什明确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之一。因此,即将开始的这场多边谈判,其外围环境与十年前相比,其实是大大恶化了,而谈判的难度也很可能被低估了。

  不过,正是在这一恶化了的外围环境中,与之有关的大国才,才得以从各自战略目标进行外交斡旋的机会。如果说,中俄两国都有借美国之手来解除朝鲜核武装的愿望,那么,在敦促国际社会为朝鲜提供安全保障问题上,两国目前似乎尚未形成最后共识。中俄两国在谈判过程中的影响力如何,将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其实现在情况才是 金正日所期待的
应该这样看北朝鲜现在肯定不拥有核武器。
充其量是拥有一定核能力而不是核力量
所以可以看成这其实是个筹码。
关键是北朝鲜想从国际社会得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