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高度发达的汉民族为何两次被游牧民族征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4:30:48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学者说史 > 正文 2010年12月19日 15:12 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姑且不论中原农耕民族有没有这么多人口可以动员,即便有,她也必须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把这么多人口的优势真正变成胜势——即便是今天,我们都还难以把一亿六千万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历史上没有一个纯粹的、稳定的农耕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某些王朝在其组织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人力优势,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达到其目标,因为这个终极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没有有吸引力的回报。

本文由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江上苇供稿

历史读得多了,就会渐渐发现,一切历史问题,其实皆可以归结为经济问题,而一切经济问题,皆本原于现实问题——可见,历史并不是故纸的垃圾堆,关键看你用没用心去看。

读国史,每见北方蛮族入侵,总是惘然:为什么偌大中国,竟不能敌区区蛮夷?

农耕民族为什么很难战胜游牧的蛮族?除了传统的说法,还有没有其他理由?

汉武帝时代,中国还有相当的畜牧业,所以还能组织起象样的中原骑兵,能够有效的打击匈奴;而唐太宗仍然只能靠以蛮族为主体的骑兵部队去对付蛮族,唐太宗的胜利,不能算是农耕民族的胜利;永乐五次北伐,没有什么象样的胜利,更无法歼灭蒙古骑兵。

老夫子们唯德是从,好德如好色,但解释来解释去,总不能令人信服。

这几天看《草原帝国》,一边在书页旁边写心得,一边做MBA数学题,忽然有了点想法。

其实,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很容易解释的问题。

先列举一些数据。

宋人说,要一百个农夫,才能养一个兵,姑且以此为人力成本基准值,设为PC1。

而草原蛮族,一个壮年男子,就是一个兵,设为PC2。

以生产力(人)为单位,则有PC1=100,PC2=0。

农耕民族的武力形式主要是步兵,而草原蛮族是轻骑兵。

从战斗力来看,中原农耕民族和蛮族的主要对抗区域是华北大平原,唐人的《反经》认为“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也有人认为,平原上一个骑兵实际可以对抗八个步兵。姑且取较小值,则战斗力为8F1=F2。

而作战效能E,取决于战斗力F和作战频率f,有E=F*f。骑兵的战场机动速度,至少可以达到步兵的两倍以上,则骑兵的作战频率至少可以是步兵的两倍。那么,骑兵部队的战斗效能E2,就是步兵部队E1的十六倍了:E1/E2=F1*f1/(F2*f2)=F1*f1/(8F1*2f1)=1/16。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蛮族骑兵天生就是优秀的战士,而农耕民族的步兵,还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勉强成为战士,这中间的成本难以比较,故此处没有精确计算,但是绝不等于可以忽视。

接下来构建一个模型:一个草原蛮族,动员十万军队,则中原农耕民族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遏制它呢。

从成本上分析,蛮族人口总数P,比例为男女各一半,从正常年龄分布来看十六岁到五十岁的男子比例,至少可以占到男子人数的2/3,则有

100000=P*1/2*2/3=>P=300000

即,一个三十万人口的蛮族,就可以轻易动员十万骑兵。

通过上面的计算,中原民族要集中十六倍以上的步兵,才能与之对敌。就是说,要一百六十万人!蛮族动员十万骑兵,完全无需成本,而农耕民族就不同了,为了有效对付这个三十万人口的蛮族,他们要动员一亿六千万人口!

姑且不论中原农耕民族有没有这么多人口可以动员,即便有,她也必须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把这么多人口的优势真正变成胜势——即便是今天,我们都还难以把一亿六千万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历史上没有一个纯粹的、稳定的农耕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某些王朝在其组织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人力优势,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达到其目标,因为这个终极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没有有吸引力的回报。

例如蒙古与金的野狐岭之战及随后的会河堡之战,十万蒙古骑兵,先后歼灭以步兵为主体(这个时候的金朝,在生产方式上已经相当汉化了,可以视为农耕民族)的金朝主力六七十万左右。瓦剌骑兵也轻易歼灭过明朝五十万大军(土木堡之变)。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战败归结为统治的腐败和统帅个人的无能,以上人等的罪过,最多只是没有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已——要是完成了,他们就理当是大英雄,可以端坐在庙堂里吃冷猪肉而于心无愧了。

显而易见,蛮族在人力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农耕民族简直无法和他们竞争。

从金融成本上来比较,农耕经济固然远较蛮族经济发达,但是通过以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稳定而富裕的农耕经济居然更撑不起一场战争。

宋太祖设立封椿库,扬言要以二十五匹绢购一辽人之首,“计其精兵不过十万人”,那么二百五十万匹绢,就足以搞定辽国问题了。

仿佛农耕民族完全可以用她的经济优势压倒她的对手了。

可是历史不是这样简单的。太祖皇帝忘记了,他的这个设想成本,只是在对手完全放弃博弈机会,让他一个人“Play a game”的前提下的严优。

契丹人没有理由不参与博弈。而一旦他们参与了,太祖皇帝的成本就不再是纸面成本,而是不断的变化——确切的说是疯狂的上涨,直到大家的博弈达到均衡,或者一方无力继续玩下去而认输。

大宋王朝在太祖皇帝的既定国策下,疯狂地发展经济,结果一不小心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搞得最好的王朝——但是,太祖皇帝的购买目标还是没能够达成——事实证明任何不考虑事物发展变化的纸面计划和教程,注定是要失败的,宋太祖是这样,王明是这样,俺们的大学教育也是这样。

太祖皇帝要买人家的脑袋,契丹人只好花成本来谋求脑袋还是保持在原有的位置。如果买脑袋和保脑袋的成本一样多,最后拍卖会一般竞争下去的结果,多半是经济实力弱的契丹人输。

然而蛮族的成本低得多,他多投入一点成本,我们就要多投入好几点,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杠杆效应。这样算下去,我们也没什么便宜好占。

但是契丹人是进化了的蛮族,也有经济头脑,虽然投入不多,但是她家底薄,支付能力还是有限的。

最后大家都觉得这很无聊,于是谈和,大家选取次优方案,和气生财。谈完了还把媒人踢到床下去,说什么“凌烟阁上图功最,不数当年曹利用”。

从货币角度上来讲,蛮族的酋长同样不用花自己的钱养兵,而中原的皇帝就要花大价钱了。

蛮族的骑兵,不需要携带粮食,只要有草他们就能远征——没粮食他们就喝马奶,一点都不缺乏营养。所以供养成本和使用成本可以忽略为零。

而中原皇帝养兵的价钱基准很多,只举两个有代表性的。

清末,冯玉祥当淮军步兵的时候,是“三十三天三两三”,当保定练军的时候,也是每月三两多一点。

而明末的价钱,按《弘光实录钞》的说法,1644年,左良玉部队员额一万八千,每年该饷八十余万,人均月薪将近四两。此说原自弘光朝邸报,基本可信。

明清两朝,基本上步兵的平均月成本在三、四两之间,这也是白银时代的中原王朝的步兵基础价格。

我们现在往往把大明朝的灭亡归结于“横征暴敛”,其实大明朝的税收水平实在是很低的,万历中叶的年收入才四百多万两银子。

而大明朝要动员十万军队,其年花费要到五百万两左右,而这还仅仅只是维持费用,还不包括装备、补给、弹药、粮秣——要动员人手把这些东西运送到战场上,还要花更多的钱——要知道阎应元一个科级干部,腰刀也是价值三十余两银子的呢。所以大明朝的军队每次丢盔卸甲,就大大的便宜了满人。

大明朝的皇帝,尤其是管事的皇帝,比如说崇祯,真的是很头疼,小小的打一仗,他就要破产。所以崇祯一天到晚象个催命鬼,今天逼着袁崇换“五年复辽”,明天逼着洪承畴“克期决战”,后天逼着孙传庭“出关剿贼”,把三个最好的督师都给卖掉了——今天的人都骂他白痴,可是你自己上去试试看!没准你比他破产还快。

大明朝的皇帝不但养不起军队,而且打不起胜仗。戚继光定下的倭寇脑袋的价钱,是三十两银子一颗,杀敌千人就至少得发奖金三万两——别说少,就这点钱,大明朝后期都拿不出来,左良玉在辽东的时候,就因为发不出工资被当兵的吊起来打。欠饷成为明末的普遍现象。

而蛮族呢?不用说了,即便不是全骑兵的后金,成本也比大明朝低得多,他们穷得很,《天聪朝臣工奏议》说“全靠兵马出去抢些回来”,可见他们出兵的成本为负,支付的时候当然很有积极性。

所以成本决定了行为,决定了战略战术,也决定了胜负。

所以,科技水平低,但是成本更低的蛮族,在竞争中胜出。

http://news.ifeng.com/history/mi ... /19/3584709_1.shtml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学者说史 > 正文 2010年12月19日 15:12 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姑且不论中原农耕民族有没有这么多人口可以动员,即便有,她也必须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把这么多人口的优势真正变成胜势——即便是今天,我们都还难以把一亿六千万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历史上没有一个纯粹的、稳定的农耕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某些王朝在其组织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人力优势,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达到其目标,因为这个终极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没有有吸引力的回报。

本文由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江上苇供稿

历史读得多了,就会渐渐发现,一切历史问题,其实皆可以归结为经济问题,而一切经济问题,皆本原于现实问题——可见,历史并不是故纸的垃圾堆,关键看你用没用心去看。

读国史,每见北方蛮族入侵,总是惘然:为什么偌大中国,竟不能敌区区蛮夷?

农耕民族为什么很难战胜游牧的蛮族?除了传统的说法,还有没有其他理由?

汉武帝时代,中国还有相当的畜牧业,所以还能组织起象样的中原骑兵,能够有效的打击匈奴;而唐太宗仍然只能靠以蛮族为主体的骑兵部队去对付蛮族,唐太宗的胜利,不能算是农耕民族的胜利;永乐五次北伐,没有什么象样的胜利,更无法歼灭蒙古骑兵。

老夫子们唯德是从,好德如好色,但解释来解释去,总不能令人信服。

这几天看《草原帝国》,一边在书页旁边写心得,一边做MBA数学题,忽然有了点想法。

其实,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很容易解释的问题。

先列举一些数据。

宋人说,要一百个农夫,才能养一个兵,姑且以此为人力成本基准值,设为PC1。

而草原蛮族,一个壮年男子,就是一个兵,设为PC2。

以生产力(人)为单位,则有PC1=100,PC2=0。

农耕民族的武力形式主要是步兵,而草原蛮族是轻骑兵。

从战斗力来看,中原农耕民族和蛮族的主要对抗区域是华北大平原,唐人的《反经》认为“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也有人认为,平原上一个骑兵实际可以对抗八个步兵。姑且取较小值,则战斗力为8F1=F2。

而作战效能E,取决于战斗力F和作战频率f,有E=F*f。骑兵的战场机动速度,至少可以达到步兵的两倍以上,则骑兵的作战频率至少可以是步兵的两倍。那么,骑兵部队的战斗效能E2,就是步兵部队E1的十六倍了:E1/E2=F1*f1/(F2*f2)=F1*f1/(8F1*2f1)=1/16。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蛮族骑兵天生就是优秀的战士,而农耕民族的步兵,还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勉强成为战士,这中间的成本难以比较,故此处没有精确计算,但是绝不等于可以忽视。

接下来构建一个模型:一个草原蛮族,动员十万军队,则中原农耕民族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遏制它呢。

从成本上分析,蛮族人口总数P,比例为男女各一半,从正常年龄分布来看十六岁到五十岁的男子比例,至少可以占到男子人数的2/3,则有

100000=P*1/2*2/3=>P=300000

即,一个三十万人口的蛮族,就可以轻易动员十万骑兵。

通过上面的计算,中原民族要集中十六倍以上的步兵,才能与之对敌。就是说,要一百六十万人!蛮族动员十万骑兵,完全无需成本,而农耕民族就不同了,为了有效对付这个三十万人口的蛮族,他们要动员一亿六千万人口!

姑且不论中原农耕民族有没有这么多人口可以动员,即便有,她也必须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把这么多人口的优势真正变成胜势——即便是今天,我们都还难以把一亿六千万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历史上没有一个纯粹的、稳定的农耕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某些王朝在其组织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人力优势,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达到其目标,因为这个终极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没有有吸引力的回报。

例如蒙古与金的野狐岭之战及随后的会河堡之战,十万蒙古骑兵,先后歼灭以步兵为主体(这个时候的金朝,在生产方式上已经相当汉化了,可以视为农耕民族)的金朝主力六七十万左右。瓦剌骑兵也轻易歼灭过明朝五十万大军(土木堡之变)。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战败归结为统治的腐败和统帅个人的无能,以上人等的罪过,最多只是没有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已——要是完成了,他们就理当是大英雄,可以端坐在庙堂里吃冷猪肉而于心无愧了。

显而易见,蛮族在人力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农耕民族简直无法和他们竞争。

从金融成本上来比较,农耕经济固然远较蛮族经济发达,但是通过以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稳定而富裕的农耕经济居然更撑不起一场战争。

宋太祖设立封椿库,扬言要以二十五匹绢购一辽人之首,“计其精兵不过十万人”,那么二百五十万匹绢,就足以搞定辽国问题了。

仿佛农耕民族完全可以用她的经济优势压倒她的对手了。

可是历史不是这样简单的。太祖皇帝忘记了,他的这个设想成本,只是在对手完全放弃博弈机会,让他一个人“Play a game”的前提下的严优。

契丹人没有理由不参与博弈。而一旦他们参与了,太祖皇帝的成本就不再是纸面成本,而是不断的变化——确切的说是疯狂的上涨,直到大家的博弈达到均衡,或者一方无力继续玩下去而认输。

大宋王朝在太祖皇帝的既定国策下,疯狂地发展经济,结果一不小心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搞得最好的王朝——但是,太祖皇帝的购买目标还是没能够达成——事实证明任何不考虑事物发展变化的纸面计划和教程,注定是要失败的,宋太祖是这样,王明是这样,俺们的大学教育也是这样。

太祖皇帝要买人家的脑袋,契丹人只好花成本来谋求脑袋还是保持在原有的位置。如果买脑袋和保脑袋的成本一样多,最后拍卖会一般竞争下去的结果,多半是经济实力弱的契丹人输。

然而蛮族的成本低得多,他多投入一点成本,我们就要多投入好几点,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杠杆效应。这样算下去,我们也没什么便宜好占。

但是契丹人是进化了的蛮族,也有经济头脑,虽然投入不多,但是她家底薄,支付能力还是有限的。

最后大家都觉得这很无聊,于是谈和,大家选取次优方案,和气生财。谈完了还把媒人踢到床下去,说什么“凌烟阁上图功最,不数当年曹利用”。

从货币角度上来讲,蛮族的酋长同样不用花自己的钱养兵,而中原的皇帝就要花大价钱了。

蛮族的骑兵,不需要携带粮食,只要有草他们就能远征——没粮食他们就喝马奶,一点都不缺乏营养。所以供养成本和使用成本可以忽略为零。

而中原皇帝养兵的价钱基准很多,只举两个有代表性的。

清末,冯玉祥当淮军步兵的时候,是“三十三天三两三”,当保定练军的时候,也是每月三两多一点。

而明末的价钱,按《弘光实录钞》的说法,1644年,左良玉部队员额一万八千,每年该饷八十余万,人均月薪将近四两。此说原自弘光朝邸报,基本可信。

明清两朝,基本上步兵的平均月成本在三、四两之间,这也是白银时代的中原王朝的步兵基础价格。

我们现在往往把大明朝的灭亡归结于“横征暴敛”,其实大明朝的税收水平实在是很低的,万历中叶的年收入才四百多万两银子。

而大明朝要动员十万军队,其年花费要到五百万两左右,而这还仅仅只是维持费用,还不包括装备、补给、弹药、粮秣——要动员人手把这些东西运送到战场上,还要花更多的钱——要知道阎应元一个科级干部,腰刀也是价值三十余两银子的呢。所以大明朝的军队每次丢盔卸甲,就大大的便宜了满人。

大明朝的皇帝,尤其是管事的皇帝,比如说崇祯,真的是很头疼,小小的打一仗,他就要破产。所以崇祯一天到晚象个催命鬼,今天逼着袁崇换“五年复辽”,明天逼着洪承畴“克期决战”,后天逼着孙传庭“出关剿贼”,把三个最好的督师都给卖掉了——今天的人都骂他白痴,可是你自己上去试试看!没准你比他破产还快。

大明朝的皇帝不但养不起军队,而且打不起胜仗。戚继光定下的倭寇脑袋的价钱,是三十两银子一颗,杀敌千人就至少得发奖金三万两——别说少,就这点钱,大明朝后期都拿不出来,左良玉在辽东的时候,就因为发不出工资被当兵的吊起来打。欠饷成为明末的普遍现象。

而蛮族呢?不用说了,即便不是全骑兵的后金,成本也比大明朝低得多,他们穷得很,《天聪朝臣工奏议》说“全靠兵马出去抢些回来”,可见他们出兵的成本为负,支付的时候当然很有积极性。

所以成本决定了行为,决定了战略战术,也决定了胜负。

所以,科技水平低,但是成本更低的蛮族,在竞争中胜出。

http://news.ifeng.com/history/mi ... /19/3584709_1.shtml
“科技水平低”是作者自己的假想。游牧民族那里科技水平低了?他们种不出粮食,农耕民族也养不出好马,彼此彼此。
那个时候的“科技领先”,实在不靠谱。
人都是贱骨头,好日子过惯了,就变的又懒又笨了,非得让人打一顿,打穷了,才能勤快起来。
前些天看“茶馆”,清末的中国人过的还是很舒适的,让那个时代的人去搞大航海?根本不可能,欧洲人为什么搞大航海?都是被逼的,你让欧洲人当时也像清朝人那么舒服,谁去干这种九死一生的活啊?
等中国人被打了,舒服日子没了,被抢的一干二净了,于是被当猪仔一样卖到北美、下南洋、闯关东等等,不也是被穷给逼的?
文明发达等于军事力量发达么?


:D游牧民族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装甲部队”和“导弹部队”,农耕民族就是步兵、轻装甲部队、炮兵

:D游牧民族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装甲部队”和“导弹部队”,农耕民族就是步兵、轻装甲部队、炮兵
wxever 发表于 2010-12-19 17:45


    错误真JB多!北方汉人岂止被两次征服!
  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一个大禁区,说白了就是中国不应该大一统!
注意文明发言。
骑兵!!!
游牧民族 很野蛮   文明人没有热武器前 怎么打的过?
lairuo 发表于 2010-12-20 15:08 赵武灵王、蒙恬、卫青、霍去病、窦宪、曹操。。。文明人千百次打得游牧民族仓徨北顾,只要中原王朝不太FB,打草原民族根本不成问题
可惜很多垃圾去崇拜只会抢劫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没有那么多腐朽文人扯后腿~~~~~~~~~~连《让子弹飞》一部很好的电影,都能扯出什么这样那样的狗屁文章出来
灭南宋时蒙古人早已入主中原多年,打襄阳时靠的是迁军,压根没游牧民族什么事。

女真人本来就不是游牧民族,入关靠的是吴三桂,入关前皇太极也已经把政治结构完整梳理了一遍。
biosource 发表于 2010-12-20 13:42
说白了,现实跟你的白日梦不一样。
因为马奶壮阳
看看现在外蒙古 沙漠化多么严重吧
网上手有余香 发表于 2010-12-20 23:12

内蒙古也是
这说明了当地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不能允许和平发展
就是要不停的打来打去 让人口承载在仇杀中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野蛮游牧民族不信孔夫子
koooduye 发表于 2010-12-21 15:09


    是啊,罗马人信孔夫子,所以被日耳曼人灭掉了,阿拔斯信孔夫子,所以被蒙古人灭掉了

  哎!你说他们干吗没事信什么孔夫子;P
封建统治者处于其统治的需要,废除百家独尊被阉割过N多遍的愚儒学说,结果束缚了汉民族的健康发展,而被简单、务实、崇尚朴素物竟天择理论的游牧民族颠覆了政权。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0-12-21 15:16

谈不上这么凄惨吧

想要长期维持稳定 还是必须要有内部规则限制的

野蛮人束缚少了 虽然起事容易 但是统治很难正常交接

统观蒙古的历史 就是不停的内部仇杀
LS真狠
这些人是不是有病,整天想这种不着边际的问题
猛蛊魔 发表于 2010-12-21 17:36

不敢苟同。放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能解决中国的千年沉疴了?也许克服难题的难度是很大,但比起因为“难”就放弃这逃避那,我更希望也更相信我们民族有迎难而上的血性和勇气。
第一次看见要割掉鸡鸡治肾亏的人。
君不见鼓吹让边疆独立的人使用的是“高贵”的繁体字么?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0-12-21 15:16

难得见到有人说话靠谱点!
autoliu 发表于 2010-12-22 23:17


    世界历史上文明高度发达的民族为何被游牧民族征服甚至灭绝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中国是唯一延续到现在的文明古国,这已经说明一切
Criticer 发表于 2010-12-23 09:05

这样的人历来不少!祸国殃民!有这样思维的人是纯粹的封建遗老!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12-24 09:35

少扯淡了!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就是不能说!
biosource 发表于 2010-12-24 10:49


    阁下喜欢扯自己的蛋?还闹出个不能说?佩服;P
因为楼主提出了一个伪问题。

因为这两个游牧民族用的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去征服农业文明
蒙古那个军师是不是汉人
满族更是有汉八旗,用汉官,汉化最严重的就是满族
扯什么征服
回复 22# 猛蛊魔


    怪不得蒋公卖外蒙,东3省那么爽快。
shipbuilder8064 发表于 2010-12-27 11:33

满族不是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对应的应该是农耕民族,而不是汉族……
没事,我们现在已经征服了满洲和一半的蒙古,想打嘴仗我们更有利
政府失去民心不得人心。失去忠诚度,爱国主义没有,人家日本甭管怎么折腾,忠君。。。。。忠君。。。。。还是忠君,谁都不敢真不听那个杂种的话。
回复 39# 大唐刀客


    奴性而已,奴性大不大看看各国的农民起义次数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