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高度发达的汉民族为何两次被游牧民族征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6:41:10
核心提示:姑且不论中原农耕民族有没有这么多人口可以动员,即便有,她也必须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把这么多人口的优势真正变成胜势——即便是今天,我们都还难以把一亿六千万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历史上没有一个纯粹的、稳定的农耕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某些王朝在其组织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人力优势,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达到其目标,因为这个终极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没有有吸引力的回报。

游牧民族的骑兵

历史读得多了,就会渐渐发现,一切历史问题,其实皆可以归结为经济问题,而一切经济问题,皆本原于现实问题——可见,历史并不是故纸的垃圾堆,关键看你用没用心去看。

读国史,每见北方蛮族入侵,总是惘然:为什么偌大中国,竟不能敌区区蛮夷?

农耕民族为什么很难战胜游牧的蛮族?除了传统的说法,还有没有其他理由?

汉武帝时代,中国还有相当的畜牧业,所以还能组织起象样的中原骑兵,能够有效的打击匈奴;而唐太宗仍然只能靠以蛮族为主体的骑兵部队去对付蛮族,唐太宗的胜利,不能算是农耕民族的胜利;永乐五次北伐,没有什么象样的胜利,更无法歼灭蒙古骑兵。

老夫子们唯德是从,好德如好色,但解释来解释去,总不能令人信服。

这几天看《草原帝国》,一边在书页旁边写心得,一边做MBA数学题,忽然有了点想法。

其实,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很容易解释的问题。

先列举一些数据。

宋人说,要一百个农夫,才能养一个兵,姑且以此为人力成本基准值,设为PC1。

而草原蛮族,一个壮年男子,就是一个兵,设为PC2。

以生产力(人)为单位,则有PC1=100,PC2=0。

农耕民族的武力形式主要是步兵,而草原蛮族是轻骑兵。

从战斗力来看,中原农耕民族和蛮族的主要对抗区域是华北大平原,唐人的《反经》认为“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也有人认为,平原上一个骑兵实际可以对抗八个步兵。姑且取较小值,则战斗力为8F1=F2。

而作战效能E,取决于战斗力F和作战频率f,有E=F*f。骑兵的战场机动速度,至少可以达到步兵的两倍以上,则骑兵的作战频率至少可以是步兵的两倍。那么,骑兵部队的战斗效能E2,就是步兵部队E1的十六倍了:E1/E2=F1*f1/(F2*f2)=F1*f1/(8F1*2f1)=1/16。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蛮族骑兵天生就是优秀的战士,而农耕民族的步兵,还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勉强成为战士,这中间的成本难以比较,故此处没有精确计算,但是绝不等于可以忽视。

接下来构建一个模型:一个草原蛮族,动员十万军队,则中原农耕民族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遏制它呢。

从成本上分析,蛮族人口总数P,比例为男女各一半,从正常年龄分布来看十六岁到五十岁的男子比例,至少可以占到男子人数的2/3,则有

100000=P*1/2*2/3=>P=300000

即,一个三十万人口的蛮族,就可以轻易动员十万骑兵。

通过上面的计算,中原民族要集中十六倍以上的步兵,才能与之对敌。就是说,要一百六十万人!蛮族动员十万骑兵,完全无需成本,而农耕民族就不同了,为了有效对付这个三十万人口的蛮族,他们要动员一亿六千万人口!

姑且不论中原农耕民族有没有这么多人口可以动员,即便有,她也必须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把这么多人口的优势真正变成胜势——即便是今天,我们都还难以把一亿六千万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历史上没有一个纯粹的、稳定的农耕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某些王朝在其组织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人力优势,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达到其目标,因为这个终极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没有有吸引力的回报。

例如蒙古与金的野狐岭之战及随后的会河堡之战,十万蒙古骑兵,先后歼灭以步兵为主体(这个时候的金朝,在生产方式上已经相当汉化了,可以视为农耕民族)的金朝主力六七十万左右。瓦剌骑兵也轻易歼灭过明朝五十万大军(土木堡之变)。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战败归结为统治的腐败和统帅个人的无能,以上人等的罪过,最多只是没有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已——要是完成了,他们就理当是大英雄,可以端坐在庙堂里吃冷猪肉而于心无愧了。

显而易见,蛮族在人力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农耕民族简直无法和他们竞争。

从金融成本上来比较,农耕经济固然远较蛮族经济发达,但是通过以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稳定而富裕的农耕经济居然更撑不起一场战争。

宋太祖设立封椿库,扬言要以二十五匹绢购一辽人之首,“计其精兵不过十万人”,那么二百五十万匹绢,就足以搞定辽国问题了。

仿佛农耕民族完全可以用她的经济优势压倒她的对手了。

可是历史不是这样简单的。太祖皇帝忘记了,他的这个设想成本,只是在对手完全放弃博弈机会,让他一个人“Play a game”的前提下的严优。

契丹人没有理由不参与博弈。而一旦他们参与了,太祖皇帝的成本就不再是纸面成本,而是不断的变化——确切的说是疯狂的上涨,直到大家的博弈达到均衡,或者一方无力继续玩下去而认输。

大宋王朝在太祖皇帝的既定国策下,疯狂地发展经济,结果一不小心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搞得最好的王朝——但是,太祖皇帝的购买目标还是没能够达成——事实证明任何不考虑事物发展变化的纸面计划和教程,注定是要失败的,宋太祖是这样,王明是这样,俺们的大学教育也是这样。

太祖皇帝要买人家的脑袋,契丹人只好花成本来谋求脑袋还是保持在原有的位置。如果买脑袋和保脑袋的成本一样多,最后拍卖会一般竞争下去的结果,多半是经济实力弱的契丹人输。

然而蛮族的成本低得多,他多投入一点成本,我们就要多投入好几点,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杠杆效应。这样算下去,我们也没什么便宜好占。

但是契丹人是进化了的蛮族,也有经济头脑,虽然投入不多,但是她家底薄,支付能力还是有限的。

最后大家都觉得这很无聊,于是谈和,大家选取次优方案,和气生财。谈完了还把媒人踢到床下去,说什么“凌烟阁上图功最,不数当年曹利用”。

从货币角度上来讲,蛮族的酋长同样不用花自己的钱养兵,而中原的皇帝就要花大价钱了。

蛮族的骑兵,不需要携带粮食,只要有草他们就能远征——没粮食他们就喝马奶,一点都不缺乏营养。所以供养成本和使用成本可以忽略为零。

而中原皇帝养兵的价钱基准很多,只举两个有代表性的。

清末,冯玉祥当淮军步兵的时候,是“三十三天三两三”,当保定练军的时候,也是每月三两多一点。

而明末的价钱,按《弘光实录钞》的说法,1644年,左良玉部队员额一万八千,每年该饷八十余万,人均月薪将近四两。此说原自弘光朝邸报,基本可信。

明清两朝,基本上步兵的平均月成本在三、四两之间,这也是白银时代的中原王朝的步兵基础价格。

我们现在往往把大明朝的灭亡归结于“横征暴敛”,其实大明朝的税收水平实在是很低的,万历中叶的年收入才四百多万两银子。

而大明朝要动员十万军队,其年花费要到五百万两左右,而这还仅仅只是维持费用,还不包括装备、补给、彈藥、粮秣——要动员人手把这些东西运送到战场上,还要花更多的钱——要知道阎应元一个科级干部,腰刀也是价值三十余两银子的呢。所以大明朝的军队每次丢盔卸甲,就大大的便宜了满人。

大明朝的皇帝,尤其是管事的皇帝,比如说崇祯,真的是很头疼,小小的打一仗,他就要破产。所以崇祯一天到晚象个催命鬼,今天逼着袁崇换“五年复辽”,明天逼着洪承畴“克期决战”,后天逼着孙传庭“出关剿贼”,把三个最好的督师都给卖掉了——今天的人都骂他白痴,可是你自己上去试试看!没准你比他破产还快。

大明朝的皇帝不但养不起军队,而且打不起胜仗。戚继光定下的倭寇脑袋的价钱,是三十两银子一颗,杀敌千人就至少得发奖金三万两——别说少,就这点钱,大明朝后期都拿不出来,左良玉在辽东的时候,就因为发不出工资被当兵的吊起来打。欠饷成为明末的普遍现象。

而蛮族呢?不用说了,即便不是全骑兵的后金,成本也比大明朝低得多,他们穷得很,《天聪朝臣工奏议》说“全靠兵马出去抢些回来”,可见他们出兵的成本为负,支付的时候当然很有积极性。

所以成本决定了行为,决定了战略战术,也决定了胜负。

所以,科技水平低,但是成本更低的蛮族,在竞争中胜出。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核心提示:姑且不论中原农耕民族有没有这么多人口可以动员,即便有,她也必须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把这么多人口的优势真正变成胜势——即便是今天,我们都还难以把一亿六千万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历史上没有一个纯粹的、稳定的农耕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某些王朝在其组织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人力优势,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达到其目标,因为这个终极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没有有吸引力的回报。

游牧民族的骑兵

历史读得多了,就会渐渐发现,一切历史问题,其实皆可以归结为经济问题,而一切经济问题,皆本原于现实问题——可见,历史并不是故纸的垃圾堆,关键看你用没用心去看。

读国史,每见北方蛮族入侵,总是惘然:为什么偌大中国,竟不能敌区区蛮夷?

农耕民族为什么很难战胜游牧的蛮族?除了传统的说法,还有没有其他理由?

汉武帝时代,中国还有相当的畜牧业,所以还能组织起象样的中原骑兵,能够有效的打击匈奴;而唐太宗仍然只能靠以蛮族为主体的骑兵部队去对付蛮族,唐太宗的胜利,不能算是农耕民族的胜利;永乐五次北伐,没有什么象样的胜利,更无法歼灭蒙古骑兵。

老夫子们唯德是从,好德如好色,但解释来解释去,总不能令人信服。

这几天看《草原帝国》,一边在书页旁边写心得,一边做MBA数学题,忽然有了点想法。

其实,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很容易解释的问题。

先列举一些数据。

宋人说,要一百个农夫,才能养一个兵,姑且以此为人力成本基准值,设为PC1。

而草原蛮族,一个壮年男子,就是一个兵,设为PC2。

以生产力(人)为单位,则有PC1=100,PC2=0。

农耕民族的武力形式主要是步兵,而草原蛮族是轻骑兵。

从战斗力来看,中原农耕民族和蛮族的主要对抗区域是华北大平原,唐人的《反经》认为“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也有人认为,平原上一个骑兵实际可以对抗八个步兵。姑且取较小值,则战斗力为8F1=F2。

而作战效能E,取决于战斗力F和作战频率f,有E=F*f。骑兵的战场机动速度,至少可以达到步兵的两倍以上,则骑兵的作战频率至少可以是步兵的两倍。那么,骑兵部队的战斗效能E2,就是步兵部队E1的十六倍了:E1/E2=F1*f1/(F2*f2)=F1*f1/(8F1*2f1)=1/16。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蛮族骑兵天生就是优秀的战士,而农耕民族的步兵,还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勉强成为战士,这中间的成本难以比较,故此处没有精确计算,但是绝不等于可以忽视。

接下来构建一个模型:一个草原蛮族,动员十万军队,则中原农耕民族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遏制它呢。

从成本上分析,蛮族人口总数P,比例为男女各一半,从正常年龄分布来看十六岁到五十岁的男子比例,至少可以占到男子人数的2/3,则有

100000=P*1/2*2/3=>P=300000

即,一个三十万人口的蛮族,就可以轻易动员十万骑兵。

通过上面的计算,中原民族要集中十六倍以上的步兵,才能与之对敌。就是说,要一百六十万人!蛮族动员十万骑兵,完全无需成本,而农耕民族就不同了,为了有效对付这个三十万人口的蛮族,他们要动员一亿六千万人口!

姑且不论中原农耕民族有没有这么多人口可以动员,即便有,她也必须要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把这么多人口的优势真正变成胜势——即便是今天,我们都还难以把一亿六千万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历史上没有一个纯粹的、稳定的农耕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某些王朝在其组织力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人力优势,但是仍然不能有效的达到其目标,因为这个终极成本实在太高,而且没有有吸引力的回报。

例如蒙古与金的野狐岭之战及随后的会河堡之战,十万蒙古骑兵,先后歼灭以步兵为主体(这个时候的金朝,在生产方式上已经相当汉化了,可以视为农耕民族)的金朝主力六七十万左右。瓦剌骑兵也轻易歼灭过明朝五十万大军(土木堡之变)。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战败归结为统治的腐败和统帅个人的无能,以上人等的罪过,最多只是没有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已——要是完成了,他们就理当是大英雄,可以端坐在庙堂里吃冷猪肉而于心无愧了。

显而易见,蛮族在人力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农耕民族简直无法和他们竞争。

从金融成本上来比较,农耕经济固然远较蛮族经济发达,但是通过以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稳定而富裕的农耕经济居然更撑不起一场战争。

宋太祖设立封椿库,扬言要以二十五匹绢购一辽人之首,“计其精兵不过十万人”,那么二百五十万匹绢,就足以搞定辽国问题了。

仿佛农耕民族完全可以用她的经济优势压倒她的对手了。

可是历史不是这样简单的。太祖皇帝忘记了,他的这个设想成本,只是在对手完全放弃博弈机会,让他一个人“Play a game”的前提下的严优。

契丹人没有理由不参与博弈。而一旦他们参与了,太祖皇帝的成本就不再是纸面成本,而是不断的变化——确切的说是疯狂的上涨,直到大家的博弈达到均衡,或者一方无力继续玩下去而认输。

大宋王朝在太祖皇帝的既定国策下,疯狂地发展经济,结果一不小心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搞得最好的王朝——但是,太祖皇帝的购买目标还是没能够达成——事实证明任何不考虑事物发展变化的纸面计划和教程,注定是要失败的,宋太祖是这样,王明是这样,俺们的大学教育也是这样。

太祖皇帝要买人家的脑袋,契丹人只好花成本来谋求脑袋还是保持在原有的位置。如果买脑袋和保脑袋的成本一样多,最后拍卖会一般竞争下去的结果,多半是经济实力弱的契丹人输。

然而蛮族的成本低得多,他多投入一点成本,我们就要多投入好几点,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杠杆效应。这样算下去,我们也没什么便宜好占。

但是契丹人是进化了的蛮族,也有经济头脑,虽然投入不多,但是她家底薄,支付能力还是有限的。

最后大家都觉得这很无聊,于是谈和,大家选取次优方案,和气生财。谈完了还把媒人踢到床下去,说什么“凌烟阁上图功最,不数当年曹利用”。

从货币角度上来讲,蛮族的酋长同样不用花自己的钱养兵,而中原的皇帝就要花大价钱了。

蛮族的骑兵,不需要携带粮食,只要有草他们就能远征——没粮食他们就喝马奶,一点都不缺乏营养。所以供养成本和使用成本可以忽略为零。

而中原皇帝养兵的价钱基准很多,只举两个有代表性的。

清末,冯玉祥当淮军步兵的时候,是“三十三天三两三”,当保定练军的时候,也是每月三两多一点。

而明末的价钱,按《弘光实录钞》的说法,1644年,左良玉部队员额一万八千,每年该饷八十余万,人均月薪将近四两。此说原自弘光朝邸报,基本可信。

明清两朝,基本上步兵的平均月成本在三、四两之间,这也是白银时代的中原王朝的步兵基础价格。

我们现在往往把大明朝的灭亡归结于“横征暴敛”,其实大明朝的税收水平实在是很低的,万历中叶的年收入才四百多万两银子。

而大明朝要动员十万军队,其年花费要到五百万两左右,而这还仅仅只是维持费用,还不包括装备、补给、彈藥、粮秣——要动员人手把这些东西运送到战场上,还要花更多的钱——要知道阎应元一个科级干部,腰刀也是价值三十余两银子的呢。所以大明朝的军队每次丢盔卸甲,就大大的便宜了满人。

大明朝的皇帝,尤其是管事的皇帝,比如说崇祯,真的是很头疼,小小的打一仗,他就要破产。所以崇祯一天到晚象个催命鬼,今天逼着袁崇换“五年复辽”,明天逼着洪承畴“克期决战”,后天逼着孙传庭“出关剿贼”,把三个最好的督师都给卖掉了——今天的人都骂他白痴,可是你自己上去试试看!没准你比他破产还快。

大明朝的皇帝不但养不起军队,而且打不起胜仗。戚继光定下的倭寇脑袋的价钱,是三十两银子一颗,杀敌千人就至少得发奖金三万两——别说少,就这点钱,大明朝后期都拿不出来,左良玉在辽东的时候,就因为发不出工资被当兵的吊起来打。欠饷成为明末的普遍现象。

而蛮族呢?不用说了,即便不是全骑兵的后金,成本也比大明朝低得多,他们穷得很,《天聪朝臣工奏议》说“全靠兵马出去抢些回来”,可见他们出兵的成本为负,支付的时候当然很有积极性。

所以成本决定了行为,决定了战略战术,也决定了胜负。

所以,科技水平低,但是成本更低的蛮族,在竞争中胜出。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汉人的悲哀呀
那些蛮族现在在哪?
xiaozhuzai007A 发表于 2014-4-2 21:01
那些蛮族现在在哪?
除了斯拉夫化的外蒙古,其余都在中国。黄金家族更是融入汉土,至于满族,现在大家叫他同胞,基本上和汉族没差。

二楼说汉人的悲哀?不觉得!文明的交互还是看结果,历史证明了汉文明的强大!
    欧洲西亚古代文明也一样,野蛮人毁灭更发达的文明。
     在中国我也觉得主要是游牧对农耕的天然军事优势。从另一个角度看是穷则思变对富而惰的胜利。
lz,目测你要悲剧,没有链接啊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这几天论民族的越来越多,而且带有明显的挑拨倾向,版主们不管管?
你今天能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汉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坚强的活着,哪怕苦难再深,哪怕比外族统治,还是一直坚持,像打不死的小强,,没有成为历史车轮下的亡魂..汉族历史上出现过像勾践这样的君王,为日后崛起他甚至可以为夫差尝大便,他成功了;出现过韩信这样为成就自己的人生追求可以在落魄时忍辱爬流氓的裤档,他成功了,成就一代兵仙.我不知道勾践与韩信的故事会让你怎么想,但一个民族,也如一个人,有喜有悲,有兴起时也就有衰落时,关键不是看你如何对待如日中天的时刻,现更为重要的是在你一落千丈跌至谷底时,还能否让自己保持斗志,不怕牺牲,一往无前.

所以我很庆幸,对我来说,我所在的这个民族,选择成为勾践与韩信,而不是一朝落魄,便永世不得翻身,甚至不想翻身.像某些人,自己受不起苦还嘲笑别人在受苦的那些自以为不是垃圾的真正的垃圾..
楼主有没有搞清楚,其实那些蛮族都是靠当时的汉奸军团才占领全中国的,南宋时有江北汉人,明末时有关外汉人和吴三桂。。。
说到底还是没钱。
冷兵器时代骑兵具有什么地位你不会不知道吧,宋朝丢了产马地加上军制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烂,被打成渣渣基本上无悬念,明朝纯粹是自己把自己闹死的。
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是内斗。
最后还是我们笑到最后
MBA就这个水平?像个账房先生一样计算着养一个士兵要多少才财政支出?打一场仗要支出多少岁入?中原王朝的陷落都是自己腐朽造成的,游牧部落只是乘虚而入。不管是南宋还是大明。再说大明是亡于农民起义吧?崇祯帝在煤山自杀的时候,后金的骑兵还被大明的最后一支部队挡在山海关外。至于后来的事情嘛,鞑子就是捡了中原王朝更替的落地桃子而已。
说白了还是文明程度太低
现在这种文明程度,战争已经复杂到小国弱国,根本没法跟强国对抗了
因为冷兵器时代科技水平并没有拉开到决定战争的程度。
现代三流国家想研制个基本的盾舰,三代机啥的,想都不要想。。。
机动动员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不可不察。
农业经济的动员率和远程机动性,太差。这方面吃了大亏,再加上被动防御,无法有效追击歼敌,政治腐败,兵员战斗素养低,将领指挥不力,高层政治混乱,内部天灾人祸国力不济等等复杂因素吧。
CCTV9在重播帝国的兴衰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韩国与朝鲜。韩国无论经济还是技术都要高于朝鲜,但如果没MD的帮助。韩国在朝鲜潮水是进攻下,就成为了火海。只是不恰当的例子。游牧民族向农业民族大规模的进攻与小冰河期引起的环境变化也有关系
文明,中国太文明了,仅此而已。一支强大的骑兵需要的马并不多,缺马不是借口
中原农耕文明跟野蛮人拉不开差距,而且当时的征服者军事技术根本不差,更别提有晋商这种吃里扒外的货色
你看 已经有人说你政治不正确,挑拨民族关系了。说历史就是挑拨关系,这位不知道是真心如此还是有其他想法。。。
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这么一点:那些蛮夷表面上征服了中原,但最终依然被汉民族的文化所征服,这正是因为汉民族高度发达的文明。虽然表面上汉民族被征服了,实际上是蛮夷被汉民族同化了。看看我们现在,汉族文化依然在我们的国家传承下来,而蛮夷在现在留下了什么呢?

经济是基础,游牧民族征服中原后却不得不改变其落后的生产方式,最后其上层建筑的构造和文化还是会被汉族给同化。
usmc194558 发表于 2014-4-2 20:55
汉人的悲哀呀
文明发达的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波斯、古罗马、阿拉伯、奥斯曼土耳其都活得很好是吧?
罗马还被蛮族打败呢,有什么稀奇的.一个字,内乱,导致被击败
文明,中国太文明了,仅此而已。一支强大的骑兵需要的马并不多,缺马不是借口
三个士兵一匹马的比例,对方一个士兵三匹马的比例,加上自己的军制很糟糕,妥妥打不过别人吧。
主要是中国儒家一统思想,禁拁了人的思想,而且历朝历代都是重文轻武,以文官领导武装力量,从此中华失去了血性,失去了“尚武”精神,这是中华文明落后的思想根源
中原化了,安逸了、享受了、腐败了、堕落了、完蛋了···
威廉n世 发表于 2014-4-2 21:16
冷兵器时代骑兵具有什么地位你不会不知道吧,宋朝丢了产马地加上军制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烂,被打成渣渣基 ...
宋朝是渣渣.但是宋朝有开疆裂土的。
悲哀啊
饭饱思淫欲,中原过的好就不想打仗,就忘战。北方苦寒之地的则总想找个好地方于是就不停的往外扩张。人性
我归纳两点:

1.体制的差异。 农业文明建立的各个朝代,制度都是很完善的,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个系统是很复杂的。一次军事行动牵涉很广,环节很多,里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失利。而游牧民族的体制简单,男人上马就能打仗,不用担心粮草,不用担心军饷,甚至不用担心武器装备;

2.兵种的优势。游牧民族的骑兵(准确来说应该是轻骑兵或弓骑兵)对于步兵来说具有先天的优势。农业文明只有两个取胜的方向:a. 大力养马,以骑兵克骑兵,如汉朝;b.降低对马匹的要求,完善兵种,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步骑混编军队,如唐朝。但是这两个都依赖于一个强力的政权。如果政权稳固而当权者有决心,游牧民族根本没有哪怕一丝的机会。

其实说到底汉民族都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可笑的内战,连倭奴都打进来过。看看民国的军阀就知道个大概吧!  
主要是没钱闹得,
没钱主要是没粮食。
没粮食主要是气候不好,
所以历史上几次小冰期都是各种外族入侵啥的。
能存活并发扬下来的文明都具有惊人的韧性,你讲征服,从军事角度讲,确实,但成就文明的不是战争,而是文化,是艺术,科学,哲学,建筑。匈奴人,蒙古人,女真人,鲜卑人……他们给世界带来的是野蛮和杀戮,最终他们被中国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给同化了。很多甚至不会说自己的语言。我们被野蛮文明统治过,这是事实,我不会感到丢人,因为我们的文明被保存下来了,而不是被刻在石头上,埋在了土里,等着被别的文明发掘,送进博物馆展览。
高度发达的古罗马被蛮族征服了几次呢
不甚同意楼主的算法。100个农夫才能养一个兵,而这个兵的效率只有游牧民族骑兵的16分之1?  简直荒唐。首先100个农夫养一个兵的说法,我建议你去查是不是纯指步兵还是包括部分军马,这个我也不清楚。  

如果这100个农夫养的是纯骑兵,再不济2个也能顶一个(汉朝多少人口?养了多少骑兵?)  如果养的是类似唐军的那种,同样2V1无压力。

另外,"唐太宗仍然只能靠以蛮族为主体的骑兵部队去对付蛮族,唐太宗的胜利,不能算是农耕民族的胜利”  我觉得你简直是侮辱了唐军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

从《太白阴经》所得到的资料,唐军的编成装备是这样的:

唐军的主力部队多是步骑混成的,其一个标准的军团应该包括步兵12500人,骑兵5000—6000,辎重兵1000—2000,一支这样的部队合计约两万人马。其中,12500名步兵中,甲兵7500名,主要使用明光甲。在7500甲兵中有2500名陌刀兵,这些陌刀兵每人在两腰分别挂有弓一把、箭30,背后交叉插有长柄陌刀一柄,长枪一条。此外5000甲兵也同有弓一把、箭30,枪一条,断柄重刀一把。   

5000轻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断柄重刀一把,长枪一条,方型牛皮盾一面。另外2500轻兵配弓一把、箭30。背后背着一个更大的箭娄,装箭100,配弩一把,长枪一条。


你觉得这样一支军队,面对同样数量的只装备轻弓、短刀的游牧民族骑兵,会虚?

另外明朝军队的装备也相当精良,军队里已经有相当规模的火器了,印象中好像有30%的火铳。怎么叫没有像样的战果?  哪次不是获胜而归。当然了,游牧民族打不赢可以跑,而对于混编部队,真没办法追的上,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战果的扩大。但是你要说这时候的明军打不过游牧民族的军队,那就是扯淡了。
宋朝是渣渣.但是宋朝有开疆裂土的。
他那个是在后周的基础上开疆拓土的吧,被后唐送出去的十六州还是没能收回来,而且后来遇到靖康之变就给搞成大一统朝代中比较惨的存在了。
不明觉厉的啊

其实是因为文明高度发达的汉民族没看过伟大的狼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