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美签署新民航协定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48:12
主持人:董嘉耀
    评论员: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石齐平
    董嘉耀:各位好,紧贴时事,现在开讲。
    最近,中美签署了一个最新的《民航协定》,今晚请石齐平先生谈中国民航业如何提升服务质量,以及中美之间经济合作规模不断提升,在政治层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石先生,今天我们谈谈中美的民航协定。在不久前,中美签署了这个协定,还是美国方面的部长专门到北京来签的,而且8月1号这个协定就生效了这个协定有什么意义?
    石齐平:这个反映出中国跟美国经过了十几、二十年的交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双方面在经济跟贸易方面的关系快速的增长。由于这种经贸关系快速增长,当然也带动了有关航空服务的需求。照目前的形势看起来,这个需求反映出美国的需求更大于中国大陆的需求。但是,由于大陆也加入了WTO,换句话说,要跟国际接轨的形势与压力是存在的,所以这个航空新协议的签订,对于中国大陆来讲意味着三个方面的意识,第一个就是代表了中国大陆在观念上越来越能够很成熟的去面对一个所谓更开放更竞争的概念;第二个,就是中国大陆进WTO之后,为了配合将来完全进入WTO,这个因为有个过渡期间,也做好了足够的准备;第三,对中国航空服务业的发展来讲,一方面是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可是另一方面也渴望因为这个竞争而带来航空服务业更多的进步。
    董嘉耀:您提到竞争,最近我们注意到中国大陆的民航业被媒体或者被乘客批评的也不少,要求他们提升服务,到底如何提升服务?
    石齐平:航空业大概分两个部分,一部分飞机制造,这算制造业。另一方面更多的是服务业。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传统的中国观念,不但是民间,政府官员也是如此,他的观念里头对服务业的开放是比较谨慎、比较保守的,同时在阶段上是摆在最后的。其实这种观念我觉得是有待商榷的,所以才出现了你刚刚所提到的,今天中国已经变成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了。制造业的品质摆在哪里,全世界都已经认定了。但是,服务业,不管是金融服务,运输服务,通讯服务,坦白讲,可以进步的余地还是很大的。因此就出现这个或那个消费者不满意的现象。
    说到底要怎么去改进,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还是要开放竞争。不过我要提到,开放竞争是一步,可能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一个充分条件。没有开放绝对不行,但是有了开放也未必一定能改进效率或者是降低成本,或者是提高服务的品质,或者提高安全程度。更重要的一点是不但要开放,而且也要真正的走向民营化,就是国有企业也要改制或者是转型,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去进行竞争。这样的话,我相信不久之后中国民航业在这方面一定有很长足的进展。
    董嘉耀:对,这次是美国运输部长专门到北京来签这个协议,凤凰卫视驻北京的记者闾邱露薇是专门专访了这位运输部长,我们来看看他的专访,他提到这个协议,在中长期还有更广泛的合作的空间。
    电视新闻画面
    美国运输部长峰田:不容置疑,中国是美国很大的贸易伙伴,现有的协议不容许航空公司扩展服务,但是中美两国的经贸在双向增长,所以这份新的协议可以让中美的航空公司拓宽他们的服务,这对于和公共航空相关的是好事情,对于航空公司本身也是一件好事情。
    不单单是更多的市场开放,而且还是更加的透明的一个过程,让每个人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用六年这段时间来计算,每周的航班会从现在的54班增加到250班,这使得公众以及航空公司、都可以从这份协议当中获益。
    我想尝试说服方面,中国和美国两方面认识到随着两国贸易额的增长,拓展航空服务对于两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取得共识,中国民航总局的领导层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接受,必须做一些事情,来开放航空领域,即使是还有一些人并不愿意。
    如果你用波音777机型作为直接收入的基数,另外包括受票收入、机场收入,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这是直接收入,还有非直接收入,包括其它的一些因此上升的行业,包括租车业、酒店业,所有的,然后你里算,所有的和旅行有关的行业算在一起,每年达到的数字大约是120亿美元,我们用的方法是飞机拿777为例,计算所有直接和间接收入,就得到了一年有120亿美元的数字。
    中国人非常有生意人的头脑,我非常相信他们会把这份协议看成一个机会,包括和世界上其它的航空公司分享航空电码,组成联盟,还有其它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等。我想下一步就是关于开放天空协议了,这份协议持续到2006年,这就提供一个机会,来看看2006年之后还有没有其它的拓展业务的机会。
    我不太确定时间表会是怎样的,但是我们在取得这份协议之后的经验是这给了我们一个基础,来看2006年之后到底是开放天空,还是继续现在的这份协议。
    董嘉耀:石先生,刚才我们谈过,中美之间在北京签署了这个《民航协定》,现在外间很关心,特别是香港的航空业也很关心,这样一个协定签署之后,互相对飞了,对香港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石齐平:理论上是肯定有的,不过我想这个问题不能从单方面来看。香港过去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他在这个地区里面也有政治上特殊的背景,所以从来就扮演一个很重要的中转的角色。
    另外,航运或者是空运、转运中心,就是很多的要到内地去的,不管是从台湾来的,或者从美洲,或者是从其他地方来的,往往就先经过香港,然后再通过香港专机以后再到内地去,如果说将来因为中国大陆跟美国之间因为这个航运,不管是客运还是货运,需求量大幅增加,而出现我们刚刚所提到的,8月1号出现新的协议,这个新的协议就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理论上来讲,对香港来讲会被取代,在这个效应上是无可置疑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往往一件事情的发展有这一面的看法,也有从另一面的看法,就是说一种是竞争跟代替的效果,可能会被取代,但是列外一部门,就是共融(音)效果,就是随着中国跟美国之间的贸易量或者是随着航空货运,或者是航运更多的发展以后,就带动了整个经济更多的发展,在这个情况之下,包括香港在内的所有其他的,内地也好,中国周边的也好,其实对他们的意义都是正面的,所以最后的效果是这两个效果的相减。
    董嘉耀:对,关于这个问题,美国的运输部长也有他的看法,我们继续看看闾邱露薇对运输部长的专访。
    电视新闻画面
    美国运输部长峰田:对于此项协议,我现在还没有预见到任何障碍,但是你可以看到两方都对这份协议非常的高兴,乘客可航空公司、货运公司都非常高兴,我想在星期六的签约仪式上,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向大家宣布航空公司的发展计划,来如何抓住协议带来的潜在机会。
    在这份协议里面没有具体提到这些技术服务,以及技术辅助问题,但是我相信,航空公司可能有机会提供这些,透过共享电码,组成联盟等方式,来提供这些服务。
    根据协议,有14个航线会在年底前拿出来,我们现在还在处理申请的过程当中,还不知道最后会是哪家航空公司,但是我们也有货运服务的机会,2005年春天我们会决定会是哪些公司。
    一个开放协议的签订,总是会影响那些还设有限制的地方,所以这个开放航空的公司会对其他的国家造成影响,举个例子,我们和日本之间每周有超过300班,中美只有54班,在这个协议之下,中美每周有250班,这是一个显著的增加,这会改变整个地区航空格局,相信会在将来造成更多的开放。
    我觉得在这个更加开放的中美协议,会给其它的地区,包括香港造成压力,他们需要更加开放的协议,他们必须自己做出抉择,美国和香港在每年会有机会,在这份协议落实之后,就这个问题对话特别是在明年六月之后,当我们开通进入中国内地新的客运航线后。
    董嘉耀:石先生,刚才谈过,这次的协议签订让大家更加关注中国民航也的改革,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他的民航的市场和产业前景怎么样?
    石齐平:这个潜力当然是大家看的到的。最近几年我们都注意到美国或者欧洲的一些大的航空公司,当然现在都已经锁定中国大陆,因为他最大生产的客户就在中国大陆,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分成两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是中国的航空市场,这个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将来是一个市场的空间大的不得了。
    但是,这边还提到另外一个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就是中国大陆内部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控制了全局,或者是联合垄断的局面,将来不但是要进入WTO之后,或者跟美国签订了相关的新的协议以后,这个国内航空市场是一定要开放的,开放了以后不必然保证中国大陆国有航空企业能够继续获得过去的优势地位,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是一个最后的机会,在这个最后的机会到来之前,最后一段时间就必须强化自己的实力,如果本身的实力没有在最后的机会里面抓住,强化的话,将来虽然中国大陆航空市场可能很大,但是中国航空业发展的空间未必是同比例的增加。
    董嘉耀:对,我们继续来看看驻北京记者闾邱露薇对美国运输部长的专访,他特别谈到“911”之后,虽然航空业受到打击,但是商机是无限的。
    电视新闻画面
    美国运输部长峰田:2001年9月11号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交通安全法案,我们交通部,我们成立了新的美国运输安全局,该新机构从2001年11月19日开始运作,我们开始为交通安全制定计划,我相信,我们在2001年11月初开始的时候,只有9名员工而到2002年11月我们在那个新的机构有了6万名员工,这是在二战之后新设立的最大的一个机构。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的成功设立了交通部属下的美国运输安全局,而当国土安全部在2003年3月1日成立之后,交通部属下的美国运输安全局就转移到国土安全部下面,现在的交通安全比2001年9月11日的时候要好很多很多,并且每天都在改善,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美国的交通安全非常的好,而且我想这个标准会在将来持续下去,交通安全不错,国土安全部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安全,他们不会做出妥协,我不认为方便和安全是对立的,当美国运输安全局还在我们交通部的时候,我一直说,我们要提供世界级的安全,世界级的服务,我认为当我们转交给国土安全局之后,相关的方法还在使用。
    董嘉耀:石先生,从这次中美之间的民航协议的签订,大家更感中美之间的经贸正在深入的拓展,在政治层面会不会因为经贸的关系而有一些变化?
    石齐平:理论上是有的,就是我们注意到中国跟美国作为世界上很大的两个国家,他的一个关系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一个是国际战略的形势,美国跟中国大陆可能有一些利益一致的地方,也可能有一些利益矛盾的地方,包括反恐或者是中国大陆和平崛起等等,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有他的复杂性,但是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个轴,这个轴更多的是一种合作或者是互利的,那就是经济,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到25年来,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更进一步的强化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所以我可以预见到,将来在这个分量上越来越重,可以说是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发展良性的作用可能更大一点。
    董嘉耀:中美之间经济的深入可能互相的合作也更多,可能对于双方未来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一个向好的因素?
    石齐平:应该是这样的。
    董嘉耀:今晚的《时事开讲》就到这里,下周仍然为大家关注时事,继续开讲,再见!(完)主持人:董嘉耀
    评论员: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石齐平
    董嘉耀:各位好,紧贴时事,现在开讲。
    最近,中美签署了一个最新的《民航协定》,今晚请石齐平先生谈中国民航业如何提升服务质量,以及中美之间经济合作规模不断提升,在政治层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石先生,今天我们谈谈中美的民航协定。在不久前,中美签署了这个协定,还是美国方面的部长专门到北京来签的,而且8月1号这个协定就生效了这个协定有什么意义?
    石齐平:这个反映出中国跟美国经过了十几、二十年的交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双方面在经济跟贸易方面的关系快速的增长。由于这种经贸关系快速增长,当然也带动了有关航空服务的需求。照目前的形势看起来,这个需求反映出美国的需求更大于中国大陆的需求。但是,由于大陆也加入了WTO,换句话说,要跟国际接轨的形势与压力是存在的,所以这个航空新协议的签订,对于中国大陆来讲意味着三个方面的意识,第一个就是代表了中国大陆在观念上越来越能够很成熟的去面对一个所谓更开放更竞争的概念;第二个,就是中国大陆进WTO之后,为了配合将来完全进入WTO,这个因为有个过渡期间,也做好了足够的准备;第三,对中国航空服务业的发展来讲,一方面是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可是另一方面也渴望因为这个竞争而带来航空服务业更多的进步。
    董嘉耀:您提到竞争,最近我们注意到中国大陆的民航业被媒体或者被乘客批评的也不少,要求他们提升服务,到底如何提升服务?
    石齐平:航空业大概分两个部分,一部分飞机制造,这算制造业。另一方面更多的是服务业。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传统的中国观念,不但是民间,政府官员也是如此,他的观念里头对服务业的开放是比较谨慎、比较保守的,同时在阶段上是摆在最后的。其实这种观念我觉得是有待商榷的,所以才出现了你刚刚所提到的,今天中国已经变成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了。制造业的品质摆在哪里,全世界都已经认定了。但是,服务业,不管是金融服务,运输服务,通讯服务,坦白讲,可以进步的余地还是很大的。因此就出现这个或那个消费者不满意的现象。
    说到底要怎么去改进,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还是要开放竞争。不过我要提到,开放竞争是一步,可能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一个充分条件。没有开放绝对不行,但是有了开放也未必一定能改进效率或者是降低成本,或者是提高服务的品质,或者提高安全程度。更重要的一点是不但要开放,而且也要真正的走向民营化,就是国有企业也要改制或者是转型,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去进行竞争。这样的话,我相信不久之后中国民航业在这方面一定有很长足的进展。
    董嘉耀:对,这次是美国运输部长专门到北京来签这个协议,凤凰卫视驻北京的记者闾邱露薇是专门专访了这位运输部长,我们来看看他的专访,他提到这个协议,在中长期还有更广泛的合作的空间。
    电视新闻画面
    美国运输部长峰田:不容置疑,中国是美国很大的贸易伙伴,现有的协议不容许航空公司扩展服务,但是中美两国的经贸在双向增长,所以这份新的协议可以让中美的航空公司拓宽他们的服务,这对于和公共航空相关的是好事情,对于航空公司本身也是一件好事情。
    不单单是更多的市场开放,而且还是更加的透明的一个过程,让每个人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用六年这段时间来计算,每周的航班会从现在的54班增加到250班,这使得公众以及航空公司、都可以从这份协议当中获益。
    我想尝试说服方面,中国和美国两方面认识到随着两国贸易额的增长,拓展航空服务对于两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取得共识,中国民航总局的领导层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接受,必须做一些事情,来开放航空领域,即使是还有一些人并不愿意。
    如果你用波音777机型作为直接收入的基数,另外包括受票收入、机场收入,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这是直接收入,还有非直接收入,包括其它的一些因此上升的行业,包括租车业、酒店业,所有的,然后你里算,所有的和旅行有关的行业算在一起,每年达到的数字大约是120亿美元,我们用的方法是飞机拿777为例,计算所有直接和间接收入,就得到了一年有120亿美元的数字。
    中国人非常有生意人的头脑,我非常相信他们会把这份协议看成一个机会,包括和世界上其它的航空公司分享航空电码,组成联盟,还有其它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等。我想下一步就是关于开放天空协议了,这份协议持续到2006年,这就提供一个机会,来看看2006年之后还有没有其它的拓展业务的机会。
    我不太确定时间表会是怎样的,但是我们在取得这份协议之后的经验是这给了我们一个基础,来看2006年之后到底是开放天空,还是继续现在的这份协议。
    董嘉耀:石先生,刚才我们谈过,中美之间在北京签署了这个《民航协定》,现在外间很关心,特别是香港的航空业也很关心,这样一个协定签署之后,互相对飞了,对香港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石齐平:理论上是肯定有的,不过我想这个问题不能从单方面来看。香港过去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他在这个地区里面也有政治上特殊的背景,所以从来就扮演一个很重要的中转的角色。
    另外,航运或者是空运、转运中心,就是很多的要到内地去的,不管是从台湾来的,或者从美洲,或者是从其他地方来的,往往就先经过香港,然后再通过香港专机以后再到内地去,如果说将来因为中国大陆跟美国之间因为这个航运,不管是客运还是货运,需求量大幅增加,而出现我们刚刚所提到的,8月1号出现新的协议,这个新的协议就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理论上来讲,对香港来讲会被取代,在这个效应上是无可置疑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往往一件事情的发展有这一面的看法,也有从另一面的看法,就是说一种是竞争跟代替的效果,可能会被取代,但是列外一部门,就是共融(音)效果,就是随着中国跟美国之间的贸易量或者是随着航空货运,或者是航运更多的发展以后,就带动了整个经济更多的发展,在这个情况之下,包括香港在内的所有其他的,内地也好,中国周边的也好,其实对他们的意义都是正面的,所以最后的效果是这两个效果的相减。
    董嘉耀:对,关于这个问题,美国的运输部长也有他的看法,我们继续看看闾邱露薇对运输部长的专访。
    电视新闻画面
    美国运输部长峰田:对于此项协议,我现在还没有预见到任何障碍,但是你可以看到两方都对这份协议非常的高兴,乘客可航空公司、货运公司都非常高兴,我想在星期六的签约仪式上,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向大家宣布航空公司的发展计划,来如何抓住协议带来的潜在机会。
    在这份协议里面没有具体提到这些技术服务,以及技术辅助问题,但是我相信,航空公司可能有机会提供这些,透过共享电码,组成联盟等方式,来提供这些服务。
    根据协议,有14个航线会在年底前拿出来,我们现在还在处理申请的过程当中,还不知道最后会是哪家航空公司,但是我们也有货运服务的机会,2005年春天我们会决定会是哪些公司。
    一个开放协议的签订,总是会影响那些还设有限制的地方,所以这个开放航空的公司会对其他的国家造成影响,举个例子,我们和日本之间每周有超过300班,中美只有54班,在这个协议之下,中美每周有250班,这是一个显著的增加,这会改变整个地区航空格局,相信会在将来造成更多的开放。
    我觉得在这个更加开放的中美协议,会给其它的地区,包括香港造成压力,他们需要更加开放的协议,他们必须自己做出抉择,美国和香港在每年会有机会,在这份协议落实之后,就这个问题对话特别是在明年六月之后,当我们开通进入中国内地新的客运航线后。
    董嘉耀:石先生,刚才谈过,这次的协议签订让大家更加关注中国民航也的改革,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他的民航的市场和产业前景怎么样?
    石齐平:这个潜力当然是大家看的到的。最近几年我们都注意到美国或者欧洲的一些大的航空公司,当然现在都已经锁定中国大陆,因为他最大生产的客户就在中国大陆,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分成两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是中国的航空市场,这个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将来是一个市场的空间大的不得了。
    但是,这边还提到另外一个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就是中国大陆内部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控制了全局,或者是联合垄断的局面,将来不但是要进入WTO之后,或者跟美国签订了相关的新的协议以后,这个国内航空市场是一定要开放的,开放了以后不必然保证中国大陆国有航空企业能够继续获得过去的优势地位,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是一个最后的机会,在这个最后的机会到来之前,最后一段时间就必须强化自己的实力,如果本身的实力没有在最后的机会里面抓住,强化的话,将来虽然中国大陆航空市场可能很大,但是中国航空业发展的空间未必是同比例的增加。
    董嘉耀:对,我们继续来看看驻北京记者闾邱露薇对美国运输部长的专访,他特别谈到“911”之后,虽然航空业受到打击,但是商机是无限的。
    电视新闻画面
    美国运输部长峰田:2001年9月11号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交通安全法案,我们交通部,我们成立了新的美国运输安全局,该新机构从2001年11月19日开始运作,我们开始为交通安全制定计划,我相信,我们在2001年11月初开始的时候,只有9名员工而到2002年11月我们在那个新的机构有了6万名员工,这是在二战之后新设立的最大的一个机构。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的成功设立了交通部属下的美国运输安全局,而当国土安全部在2003年3月1日成立之后,交通部属下的美国运输安全局就转移到国土安全部下面,现在的交通安全比2001年9月11日的时候要好很多很多,并且每天都在改善,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美国的交通安全非常的好,而且我想这个标准会在将来持续下去,交通安全不错,国土安全部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安全,他们不会做出妥协,我不认为方便和安全是对立的,当美国运输安全局还在我们交通部的时候,我一直说,我们要提供世界级的安全,世界级的服务,我认为当我们转交给国土安全局之后,相关的方法还在使用。
    董嘉耀:石先生,从这次中美之间的民航协议的签订,大家更感中美之间的经贸正在深入的拓展,在政治层面会不会因为经贸的关系而有一些变化?
    石齐平:理论上是有的,就是我们注意到中国跟美国作为世界上很大的两个国家,他的一个关系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一个是国际战略的形势,美国跟中国大陆可能有一些利益一致的地方,也可能有一些利益矛盾的地方,包括反恐或者是中国大陆和平崛起等等,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有他的复杂性,但是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个轴,这个轴更多的是一种合作或者是互利的,那就是经济,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到25年来,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更进一步的强化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所以我可以预见到,将来在这个分量上越来越重,可以说是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发展良性的作用可能更大一点。
    董嘉耀:中美之间经济的深入可能互相的合作也更多,可能对于双方未来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一个向好的因素?
    石齐平:应该是这样的。
    董嘉耀:今晚的《时事开讲》就到这里,下周仍然为大家关注时事,继续开讲,再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