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战斗的几个史实问题考究(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06:05


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几个史实问题考究
童屹立
关键词:第一一五师;第五师团;平型关;大小行李;兵站汽车中队
中图分类号: 文章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第一一五师的战前侦察与打击对象的确定
以往的学者在对平型关战斗第一一五师战斗部署的研究中,对第一一五师战前确定要打击的对象的认识模糊不清。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对第一一五师的战前侦察及其影响的研究。搞清了这个问题,平型关战斗第一一五师战斗部署问题可迎刃而解。本章就此作一说明。
1937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先头部队(第三四三旅与独立团)陆续在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集结。此时日军己迫近灵邱,国民党军方面再三要求第一一五师向灵邱正面增援。跟随先头部队推进的林彪亲自侦察了灵邱至平型关一带地形,根据当时国民党部队溃退的情况以及对敌情的分析,决定取消增援灵邱的办法,并产生了“利用平型关险要,等日军仰攻平型关时,我军出其不意从侧后方予敌猛烈袭击” [1] (P12)这一初步的作战设想。按照这一设想,第一一五师先头部队即昼夜兼程由大营向平型关东南山地的下关及上寨移动。
  杨成武(时任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回忆,独立团刚到达上寨镇,即接受师首长的命令派出一个由独立团侦察参谋熊招来带领的便衣侦察班(配有电台),插到灵邱以南的太白山去侦察敌情。侦察班出发后的第三天(当天应为9月22日①)中午,熊招来从前方发回电报:从张家口、蔚县、广灵出动的敌人先头部队已经进占灵邱城,有即向平型关前进的迹象。[2] (P22)同时杨成武又从难民口中获悉:沿平汉线南犯之敌进占易县、紫荆关之后,于昨晚侵占涞源城。杨成武随即将敌情报告给师部。
  当时“侵占涞源城”的敌人为日军国崎支队(步兵第九旅团主力),正准备向保定转进;而“进占灵邱城”的敌人为日军三浦支队(步兵第二十一旅团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指挥的3个步兵大队为基干的部队)。三浦支队于22日从灵邱继续向大营镇前进,途中与国民党军队在平型关附近遭遇并展开激战。[3] (P51)23日9时,朱德、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据阎电:敌于昨夜以来,忽奇袭我平型关阵地,现正激战中。一一五师应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但须控制一部于灵丘以南,保障自己之右侧。”[4] (P171)
  根据所了解到的敌情和上级指示,第一一五师明确了平型关战斗的作战目的:“在平型关开设战场,集中主力消灭由灵邱城南入侵之敌。”[5] (P374)
  9月23日,第一一五师第二梯队(师直属队与第六八七团)在副师长聂荣臻的率领下赶到上寨附近与先头部队会合。当天,第一一五师在上寨召开连以上干部动员会。会上林彪决定以一部(独立团、骑兵营)出动于灵丘以北,牵制涞源、广灵方面之敌,“以便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附近决战”。[1] (P13)当晚,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三四三旅与第六八七团)赶赴离平型关以东约三十里的冉庄地区集结待命。
  9月24日晨,为了详细了解日军的情况,(第三四三旅)旅长和许多团营级干部,都亲自到最前线侦察,其余部队,以营为单位,进行战斗动员。通过侦察,第三四三旅的指挥员们发现:“敌约一个旅团的兵力(两千余人)沿东跑池老爷庙马路一带沟内向平型关之鞋袜口推进,先头部队已于24日前进东西跑池地区”。[6] (P40) 当时“沿东跑池老爷庙马路一带沟内向平型关之鞋袜口推进”的日军“一个旅团”正是三浦支队。当日,三浦支队已推进到团城口以及东、西跑池一线,并在该线与中国军队形成拉锯战。
  至当晚,第三四三旅获知的敌情为:“敌在东西跑池及老爷庙一带沟里汽车路一线……根本没有土工作业,对警戒更为疏忽”。[6] (P40)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中则有这样的记述:“敌人轻视中国军队,成了习惯,便由骄矜而疏忽,不注意侦察警戒,不爱做工事,打起仗来,先让飞机和大炮显神通,等到猛攻时,他们的步兵连阵地也不爱占领,只荫蔽在沟内休息。这样的敌人,当然便利我们袭击”。[7] (P11)以上情况显然是第一一五师指挥员在战前侦察行动中所看到的正与友军激战的日军三浦支队的状况。这表明,第三四三旅的指挥员们于24日的侦察行动所了解到的敌情应为:“敌(三浦支队)在东西跑池及老爷庙一带沟里汽车路一线”,正同友军激战,并对其侧后的警备比较松懈。
  这时,第一一五师师部接到晋绥军25日的平型关五路出击计划,希望我军担任东河南镇及蔡家峪的两路。“林师长研究情况后,决定在平型关至老爷庙地段消灭进攻平型关的日寇”。[8] (P301)当晚24时,第一一五师主力开始出发,于25日拂晓前到达白崖台(距汽车路约3公里)的埋伏阵地。随后,第一一五师主力迅速完成了战斗部署。
  综合上述史料分析可知:根据战前侦察所了解到的情况,平型关附近的第一一五师主力战前确定要打击的对象为正位于团城口、东西跑池、辛庄、关沟的三浦支队。
  

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几个史实问题考究
童屹立
关键词:第一一五师;第五师团;平型关;大小行李;兵站汽车中队
中图分类号: 文章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第一一五师的战前侦察与打击对象的确定
以往的学者在对平型关战斗第一一五师战斗部署的研究中,对第一一五师战前确定要打击的对象的认识模糊不清。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对第一一五师的战前侦察及其影响的研究。搞清了这个问题,平型关战斗第一一五师战斗部署问题可迎刃而解。本章就此作一说明。
1937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先头部队(第三四三旅与独立团)陆续在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集结。此时日军己迫近灵邱,国民党军方面再三要求第一一五师向灵邱正面增援。跟随先头部队推进的林彪亲自侦察了灵邱至平型关一带地形,根据当时国民党部队溃退的情况以及对敌情的分析,决定取消增援灵邱的办法,并产生了“利用平型关险要,等日军仰攻平型关时,我军出其不意从侧后方予敌猛烈袭击” [1] (P12)这一初步的作战设想。按照这一设想,第一一五师先头部队即昼夜兼程由大营向平型关东南山地的下关及上寨移动。
  杨成武(时任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回忆,独立团刚到达上寨镇,即接受师首长的命令派出一个由独立团侦察参谋熊招来带领的便衣侦察班(配有电台),插到灵邱以南的太白山去侦察敌情。侦察班出发后的第三天(当天应为9月22日①)中午,熊招来从前方发回电报:从张家口、蔚县、广灵出动的敌人先头部队已经进占灵邱城,有即向平型关前进的迹象。[2] (P22)同时杨成武又从难民口中获悉:沿平汉线南犯之敌进占易县、紫荆关之后,于昨晚侵占涞源城。杨成武随即将敌情报告给师部。
  当时“侵占涞源城”的敌人为日军国崎支队(步兵第九旅团主力),正准备向保定转进;而“进占灵邱城”的敌人为日军三浦支队(步兵第二十一旅团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指挥的3个步兵大队为基干的部队)。三浦支队于22日从灵邱继续向大营镇前进,途中与国民党军队在平型关附近遭遇并展开激战。[3] (P51)23日9时,朱德、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据阎电:敌于昨夜以来,忽奇袭我平型关阵地,现正激战中。一一五师应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但须控制一部于灵丘以南,保障自己之右侧。”[4] (P171)
  根据所了解到的敌情和上级指示,第一一五师明确了平型关战斗的作战目的:“在平型关开设战场,集中主力消灭由灵邱城南入侵之敌。”[5] (P374)
  9月23日,第一一五师第二梯队(师直属队与第六八七团)在副师长聂荣臻的率领下赶到上寨附近与先头部队会合。当天,第一一五师在上寨召开连以上干部动员会。会上林彪决定以一部(独立团、骑兵营)出动于灵丘以北,牵制涞源、广灵方面之敌,“以便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附近决战”。[1] (P13)当晚,第一一五师主力(第三四三旅与第六八七团)赶赴离平型关以东约三十里的冉庄地区集结待命。
  9月24日晨,为了详细了解日军的情况,(第三四三旅)旅长和许多团营级干部,都亲自到最前线侦察,其余部队,以营为单位,进行战斗动员。通过侦察,第三四三旅的指挥员们发现:“敌约一个旅团的兵力(两千余人)沿东跑池老爷庙马路一带沟内向平型关之鞋袜口推进,先头部队已于24日前进东西跑池地区”。[6] (P40) 当时“沿东跑池老爷庙马路一带沟内向平型关之鞋袜口推进”的日军“一个旅团”正是三浦支队。当日,三浦支队已推进到团城口以及东、西跑池一线,并在该线与中国军队形成拉锯战。
  至当晚,第三四三旅获知的敌情为:“敌在东西跑池及老爷庙一带沟里汽车路一线……根本没有土工作业,对警戒更为疏忽”。[6] (P40)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中则有这样的记述:“敌人轻视中国军队,成了习惯,便由骄矜而疏忽,不注意侦察警戒,不爱做工事,打起仗来,先让飞机和大炮显神通,等到猛攻时,他们的步兵连阵地也不爱占领,只荫蔽在沟内休息。这样的敌人,当然便利我们袭击”。[7] (P11)以上情况显然是第一一五师指挥员在战前侦察行动中所看到的正与友军激战的日军三浦支队的状况。这表明,第三四三旅的指挥员们于24日的侦察行动所了解到的敌情应为:“敌(三浦支队)在东西跑池及老爷庙一带沟里汽车路一线”,正同友军激战,并对其侧后的警备比较松懈。
  这时,第一一五师师部接到晋绥军25日的平型关五路出击计划,希望我军担任东河南镇及蔡家峪的两路。“林师长研究情况后,决定在平型关至老爷庙地段消灭进攻平型关的日寇”。[8] (P301)当晚24时,第一一五师主力开始出发,于25日拂晓前到达白崖台(距汽车路约3公里)的埋伏阵地。随后,第一一五师主力迅速完成了战斗部署。
  综合上述史料分析可知:根据战前侦察所了解到的情况,平型关附近的第一一五师主力战前确定要打击的对象为正位于团城口、东西跑池、辛庄、关沟的三浦支队。
嗯,看来作者没有读老拙写的有关平型关的文章。
最好也要把引文贴出。
萨苏不是写过这个吗?
楼主是天涯的童屹立吗?
正是在下
西西河的萨苏和老拙都写过这类的。
当然楼主可以写得再细一点
回复 2# wrzjj

潜得很深啊。 有机会把文章贴出来,大家拜读下,观点越辨越明,希望通过交流,共同提高。
回复 6# tongyili


    欢迎来到超大历史,期待平型关的之二、之三。
好的,以后笔者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都更新一部分,直到全部发布。
日本的卡车太小了,马车就不用说了, 单马拉的橡胶胎马车能拉多点辎重,估计这好几十辆汽车加的二百辆翁车拉的货放现在中国三辆重型大半挂车就拉走了,不过马车再差肯定是比一个人推的小板车能多拉一些。
夜泊港湾 发表于 2010-11-15 20:20


再小也不可能小到这个程度,毕竟是卡车不是三轮车。
回复 8# 土鳖不是屎壳郎

误解了。“老拙”应该加双引号。据说他当过参谋的。
他在西西河写过一篇很详细的文章,我觉得后来者是绕不过去的。
最好能有详细的火器数量对比资料
笔者在更新完我的连载之后会逐一评价同类文章的,包括张宏志、谢幼田、杨奎松、萨苏还有“老拙”的。
三、平型关战斗真是伏击战吗
  如上所述,战前第一一五师将作战对象确定为三浦支队。但长期以来,普遍有一种观点认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事先即在平型关东北的山岳地带设伏等待日军辎重部队。此观点实可商酌。笔者认为,第一一五师并未事先设伏,而是准备按照晋绥军于24日黄昏送来的平型关出击计划,突击在东西跑池及辛庄一带的日军三浦支队。明显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六点:
  首先,战前第一一五师将作战对象确定为三浦支队。
  如上所述,战前第一一五师将作战对象确定为三浦支队。
  而李天佑回忆,战斗打响后林彪把他叫到师指挥所,对他说的其中一句话是:“我们包围了一个旅团,有四千多人,块大不好一口吃掉。”这说明直到战斗打响后不久,林彪仍然将日军“一个旅团”认定为作战对象。
  其次,战前第一一五师并不知道有两支日军辎重部队即将开来。
  台湾网友陈守中认为,实施伏击战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必须预先获知对手的行军路线、抵达某地的大致时间等较为准确的情报,并对对手的作战方式和行军规律较为熟悉。但第一一五师这些条件均不具备,战前才刚从陕北开到山西前线,预先并不知道有两支日军辎重部队即将开来,而且对日军的战斗方式和行军规律也完全陌生。聂荣臻元帅回忆,“对于敌军的这些情况,当时我们还不甚清楚,敌军的番号和进攻意图,是平型关战斗以后从缴获的战利品和作战地图上了解到的”。
  其三,天气骤然降温。
  由于1937年9月19日中秋节晋东北一带普降大雪,加上24日晚的暴雨,25日天气骤然降温。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后勤补给支持的第一一五师还要卧倒在泥水地里埋伏等待敌人显然是不可能的。以当时防雨条件、御寒条件、医疗条件,以及八路军官兵普遍营养不良而体质不佳的状况,因病死亡的人数,甚至会超过战场伤亡的人数。
  其四,目前还没有确切的一手资料能说明林彪在收到晋绥军送来“25日平型关出击计划”后当即提出过异议。林彪关于对平型关战斗的总结《平型关战斗经验》中有如下内容,“他们自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这虽然是在指责晋绥军未按出击计划行动,但也表明第一一五师遵守了“出击计划”。
  其五,没有设伏的时间。
  萧向荣(时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回忆,第一一五师于9月24日黄昏收到第六集团军总司令部送来的“25日平型关出击计划”后,当晚24时开始向白崖台开进。第一一五师于25日天色微明时到达白崖台后,官兵一直在该地民房里集结休息,再度出发前往战场后不久战斗即开始,其中丝毫也没有提到有预先设伏的事。
  因此,按照以上分析可知,第一一五师并未事先设伏,而是准备按照晋绥军于24日黄昏送来的平型关出击计划,突击在东西跑池及辛庄一带的日军三浦支队。那么第一一五师会制订怎样的战斗部署呢?
  第一一五师主力的战斗部署应主要针对日军三浦支队,了解了这点,便可对现有史料进行重新解读。
  聂荣臻回忆,其关于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附近决战的作战部署为:“以第三四三旅两个团为主攻,第三四四旅一个团到平型关北面断敌退路”。[9] (P351)
  第六八五团的《平型关战斗详报》记载,第三四三旅旅长陈光于24日晚给第六八五团“任务:在拂晓前赶至蔡家沟白崖一带集结待命。团受领任务后,遂于25日3时许出动,到达蔡家沟已系拂晓5时30分左右,部队即在蔡家沟白崖台一带集结,配合友军消灭由灵邱县进攻平型关之敌。决心:以一个营占领关沟以北之高地钳制东跑池与新(辛)庄间之敌及即继续向东跑池与新(辛)庄之敌进攻,另以一个营沿马路两旁向新庄突击,以消灭新(辛)庄之敌为目的,以便求得战局的开展。”[6] (P41)
  据李天佑(时任第六八六团团长)回忆,他与杨勇曾于9月24日晚到林彪那里去请示,所看到的师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上的标注为:“隐蔽在公路(笔者注:灵丘通平型关)南的一带山上是我们三四三旅。我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六八五团,右侧是六八七团,箭头都指向公路北,形成一个紧密的包围”。[8] (P302)
  上述史料透露出以下信息:其一,战前第一一五师准备使用第六八五、六八六、六八七等3个团在平型关附近与三浦支队作战;其二,战前第一一五师准备以第六八五团配合晋绥军的出击,从侧后突击三浦支队在辛庄的部队;其三,战前第一一五师指挥员应考虑到三浦支队在晋绥军与八路军的两面夹击下可能会支持不住而向灵丘逃跑,因此以第六八七团切断三浦支队北逃的后路。同时将第六八六团配置于白崖台附近,相机腰击北逃的三浦支队。
  但是,“事先预定的作战方案和计划,这只能作为战斗前进行战斗准备的根据和战斗中独断和协同时的一种参考材料。战斗的实际指导,则仅依照一个明确的方案以命令行之。如各部单凭事先预定的作战方案去动作,则最容易发生错误,和动作的不协同。因为敌情的变化,有时不是事先所能料到的”。[10]
四、平型关战斗过程
  以下笔者依据切实的史料,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平型关战斗过程进行阐述,并得出若干填补空白性的结论。
(一)战前第一一五师主力将兵力重点配置在老爷庙至小寨段峡谷的南北出口两端,并非将兵力一字摆开于峡谷一线。
  灵丘一平型关间30公里公路,最为险要的地段是小寨至老爷庙段4公里长的峡谷,当地人称作乔沟,也被一些人误称为十里乔沟。
  关于平型关战斗中第一一五师在峡谷附近的兵力配置情况,目前主要的说法是沿峡谷一线配置。例如,聂荣臻回忆(时任第一一五师副师长),“从平型关山口至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由东北向西南伸展的狭窄沟道,地势最险要的是沟道中段,长约十多里,沟深数十丈不等,沟道通道仅能通过一辆汽车,能错车的地方极少,而南北沟岸却是比较平坦的山地,我们的部队正好埋伏于此。”[9]陈正湘(时任第六八五团副团长)回忆,平型关战斗中由“第六八六团部署在老爷庙至小寨(含)一线”[24]。这一线大致在峡谷之内。
  但从军事常识来看,沿峡谷一线配置有些不合情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其一,乔沟两侧均为陡坡,不利于部队出击;其二,从乔沟两侧的高地上射击峡谷内的敌人相当困难。山地上大多数地方视野局促,乔沟内射击死角太多,不利于有效射击;其三,乔沟较长,如一线配置则兵力分散。
  欧阳文(时任第六八六团组织处股长)回忆,战前第六八六团“埋伏在沟东侧半里地的地方,隔着沟正对着老爷庙梁。”[25](p40)杨得志(时任第六八五团团长)认为,第六八六团战前部署在老爷庙至白崖台一线。[26]白崖台距公路尚有二三里地。在地图上,从白崖台延伸一条直线连到老爷庙,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条部署线几乎与公路垂直,且与公路仅形成一个交点。也就是说,战前第六八六团应位于老爷庙梁公路附近的一个点上。
  上述史料均可说明,战斗前第六八六团只是位于老爷庙梁附近的某一个点上,而不是沿小寨至老爷庙峡谷一线配置。
  笔者认为,战前第一一五师并非将兵力一字摆开于峡谷一线,而是将兵力重点配置在峡谷的南北出口两端。从第一一五师的前述战斗部署来看,配置在白崖台附近的应为第六八六团,配置在小寨附近的应为第六八七团。
  (二)平型关战斗出现的三个变化。
  就在第一一五师准备突击三浦支队的侧背时,却出现了三个意想不到的变化,使得原来的作战部署大部分未能实现。
  其一,晋绥军未能按计划出击。
  按照晋绥军25日的出击计划,第一一五师仅仅为配合作战。因此,第一一五师的突击应在晋绥军的出击之后。但25日晋绥军实际上并未出击。(据陈长捷(时任第六十一军军长)的回忆,晋绥军郭宗汾军开始出击的时间应为9月26日凌晨。[27] (P37)这时,第一一五师的战斗早已结束。)因此,第一一五师在战前应空等了好一阵子。
  其二,有相向而行的两支日军补给部队意外的闯入。(上文已详述)
  其三,第六八七团一部因山洪阻隔较晚赶到战场参战。
  聂荣臻回忆,因为第一一五师于9月25日凌晨的行军途中,第三四四旅的一部分(第六八七团)受阻于山洪爆发,①所以平型关战斗仅使用了第六八五、六八六两个团。[9] (P353)
  但是,据第六八七团战斗亲历者的回忆分析可知,虽然第六八七团确有一部因受阻于山洪较晚赶到战场,但仍参加了战斗。霍薄凌(时任第六八七团第十二连机枪班班长)回忆,当第十二连赶到战场时,“平型关结束的枪声,已是十分清晰了”,但随即仍投入了战斗。[28] (P371-372)而另一位老战士杨士梅(时为第六八七团第六连战士)也有相似回忆:“那天,我们赶到师指挥所时,战斗已经打响了,我们的副团长田守尧已经负伤下来了”,随即也投入了战斗。[28] (P362)
如果配上图就更好了。
(三)第六八六、六八七团首先发现峡谷内有日军开来,分别自主地对其进行攻击。
  萧向荣(时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平型关战斗阵中日记记载,“(9月25日)约莫八时半光景,枪声首先在小寨至老爷庙之线打响了”。 [29]如前所述,布置在峡谷南北出口两端的部队为第六八六、六八七团。那么可以肯定的是,首先对日军发起袭击的应为第六八六、六八七团。
  1957年出版的《红旗飘飘》内,收录有李天佑上将(时任第六八六团团长)的回忆文章。该文披露了平型关战斗的一个重要细节,当李天佑在老爷庙梁公路对面的高地上最初发现峡谷内的有日军开来后,立即派参谋向师长报告。但不久因日军向两侧山上开枪扫射,他不待参谋返回便下决心向日军开火。[8] (P306-307)该细节透露出的信息为:李天佑下攻击命令并非是执行事先的上级命令,而是自主的行为。
  无独有偶的是,第六八七团九连的副连长郭春林也有相似的回忆,也是自主对部队下达攻击命令。他(当时所处位置应在小寨附近)是这样回忆的:“鬼子的步兵快走完了,后面开始出现了辎重部队。汽车、马车咕隆隆地响着,一眼望不到头,不能再等了,我怕打不上仗,就竭尽全身的力气大喊:“一排向右,二、三排跟我来!” [28] (P365)
  依据上述史料再结合上文所析,可推测出以下过程:就在第一一五师的官兵正焦急地等待晋绥军的出击时,却有两支相向而行的日军补给部队出现在小寨至老爷庙的峡谷内。因第六八七团一部受阻于山洪,未能及时进入预定阵地,使得由灵丘而来的日军行李队先头部队较为顺利地抵达老爷庙附近,但其随即遭到正在白崖台附近待机的第六八六团和相继赶到小寨、蔡家峪附近阵地的第六八七团部分部队自主的袭击。
  (四)战斗打响后,第六八六、六八七团分别从峡谷的南北出口两头夹击日军补给部队。
  据日军战史《滨田联队史》收录的由行李队生还者报告的遭袭情况如下:“25日这天的天气闷热,护卫小队先走在前边,行李队紧随其后……当行李队完全进入长约300米的深沟时,队伍的先头和尾后突然遭到来自上方的手榴弹的攻击,完全是措不及防的突然袭击……队伍在惊慌失措的同时彻底乱了阵脚,首先是前后的车马遭袭,被夹在中间的车辆动弹不得,……谷底的前后两端被敌人包围,人马差不多都处于战死的状态,下午3时再也没有一个人去抗击敌人了。”[12] (P105-106)可见,日军认为行李队受到来自于峡谷两端的八路军夹击。
  1997年出版的《中将风云录》中,收有崔田民(时任第六八七团政训处主任)的传记,作者是崔田民的侄子崔世拙,该文经原第三四四旅老战士、原西藏军区副政委夏川将军等审改。该文记载,在9月25日的平型关战斗中,“日军在我第六八七团和第六八六团两面夹攻下溃不成军”。[30] (P235)
  李天佑回忆,第六八六团在老爷庙附近“坚持到一点左右,第六八七团终于攻上来了。我看敌人的后尾一乱……命令部队反击。我们来了个两面夹击”。[8] (P311)
平型关战斗要图,与本文描述的情况有差异。

平型关战斗要图,与本文描述的有差异

平型关战斗要图,与本文描述的有差异
非常感谢版主对我作品的厚爱。
请教一下版主?我已将本文改写成了记实版本,并配有大量的图片,想向阎京生主编的《战争史研究》投稿,请问有他的联系方式吗?
CD杂志专栏有。
回复 21# tongyili

《战争史研究》读编交流区
http://lt.cjdby.net/forum-118-1.html
阎京生-老鬼
http://lt.cjdby.net/space-userna ... BA%D3%C4%C1%E9.html
如果需要可以用站内短信沟通。
非常感谢
问题是楼主与萨苏的说法好像有出入。

萨苏:从日方史料看平型关之战的日军(转)
dofihama 发帖于:一、二战史
发布时间:2008-4-19 14:45:26 查看原帖收藏复制链接

【共8条评论】【浏览1967IP】12月13日,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回首八年抗战那血火交织的岁月。山东画报出版社适时推出了《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一书,该书作者1997年时曾在日本京都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当客座研究员,他发现那里的图书馆中有不少战时的电影资料录像和日方的其他文字资料,其中一部分是由伪满洲国“满洲映画株式会社”拍的新闻短片,虽然是日军为宣传目的拍摄的,但多少也可反映当时的史实。用日方的史料解读抗战历史,使本书更加具有独到的视角和价值,更加有力地引证了国人所熟知的那段永远不应忘却的历史。本报选登其中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编者




1.平型关之战到底毙伤多少日军





1937年9月25日发生的平型关之战,到底毙伤了多少日军?中国方面有10000(蒋介石贺电)、3000(长期使用的数字)和1000(少数著作使用)之分。从当时日军投入战斗的属于后勤部队来看,前两者都不大可能,属于战时为鼓舞士气而进行的宣传。据此,我认为中方比较可靠的数据是1000。对比日军的参战部队,个人认为该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然而,分析日军损失,使我们遇到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日军为了维护士气,对战时损失和战果的不实报道,使日军的实际损失与其公报不符。所以,对于平型关之战的真实情况,我采取了根据史料进行推测,而不是直接采用日军公布的伤亡数字。




目前关于平型关之战,日文资料中有三本很有价值的材料:《第21联队战史》;《每日新闻》报原随军记者益川的《大陆舞台上的中日死战》;另一本则是在查找其他资料时,意外发现的日军《第11联队战史》,其中有着比遭到打击的日军部队对此战更详细的记录。因为第11联队的尾家大队,正是1937年9月22日最后乘坐遇伏卡车的人员,该联队亦奉命救援平型关遇伏日军。可能因为损失的不是自己的部队,所以记录更没有顾忌一些。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资料里提到的战场状况,居然有很多是中国史料中根本没有提到的。平型关之战可能和我们传统的看法不同:在八路军的伏击圈中,它有两个战场,日军是从两个不同方向钻进八路军伏击圈的!




这两支敌军部队,其一是从平型关返回灵丘的“新庄自动车队”,由两个中队组成,搭载部队人数不详,从西向东进入八路军伏击区,其指挥官是新庄淳中佐(即中校)。进入伏击圈的另一支部队是携带大批弹药、衣物、粮食等物资,从灵丘向平型关前线支援的步兵第21联队(指挥官浜田大佐)辎重部队,第5师团参谋桥本顺正中佐与他们同行。




桥本和新庄两名日军指挥官都在战斗中被击毙。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桥本军事素养相当出色,曾在东北和杨靖宇唱过对手戏。如果不是被打死在平型关,此人很可能是一颗日军中的明日之星。也正因为日军将其视为有前途的军官,所以此战之后,他们对桥本的死多有惋惜之词。




2.日军兵力究竟几何?





那么,这两支部队的日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第21联队的辎重部队。我在最初研究平型关之战的时候,认为这支日军辎重部队包括担任警卫的高桥义夫骑兵小队共计250到260人,桥本中佐与副官等乘坐一辆汽车担任指挥。然而,无意间发现的一张照片,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支日军的兵力,要重新计算。“昭和十二年九月,粟饭原部队从灵丘出发,满目沧桑的北支太行山脉,艰难的行军,同期小仓中尉也在其中,于是留影纪念,不料却成永别。”




看到照片说明我心中忽然一动。灵丘?桥本顺正所部不正是从灵丘出发的吗?!我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日军在灵丘的作战情况,发现日军占领该地的日期是9月21日,攻占灵丘的部队,则是日军步兵第21联队的第1、第3大队。战斗中,第1机关枪中队中队长福岛勋负伤,伤亡数十人。所以,日军不可能在9月21日之前从灵丘出动任何部队。而按照日军的纪录,所谓“粟饭原部队”,正是日军步兵第21联队的别称!




而且,照片上有一点特别的地方令人瞩目。那就是在日军的大车辎重队中,居然有一辆汽车!这也恰好和桥本顺正中佐乘汽车与21联队辎重队同行前往平型关相符。所以我判断,这张照片上的日军辎重队很可能就是被八路军包围歼灭的桥本部队!




按照日军记录,桥本部队包括“大行李”(携带大衣等物资的特别辎重队)、普通辎重队(携带弹药粮草等)、护卫骑兵以及指挥部四部分,日方资料称共计200余人。但是,笔者考虑到运输队中拥有70多辆需要四人一马才能推动的大车这一情况,其真实人数应该接近400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军当时普遍使用朝鲜人作为后勤支援人员,参加运输,他们不属于日军的军队编制,也不计入伤亡。而战斗中,这些人由于穿日军后勤人员服装,无法分辨,也被八路军消灭,并计入了战果(说起来,由于“日韩合并”和多年殖民教育,二战中日军的朝鲜帮凶颇为不少,八路军把这些朝鲜“夫役”记入战果并无不当)。




新庄所部日军,其总人数则是一个谜。他的本部包括两个汽车中队,其中的中西汽车中队共有人员176人,另一个中队不详。这另一个中队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很难确定,但应该高于中西汽车中队。因为在网上查找,日军一个中队,最少的人数194,最多的350。中西汽车中队只有176人,在1937年的日军中是非常罕见的。日军一个大队的标准人数为1091,包含3个中队和大队直属部队,一个中队的兵力在200多人才是正常的。





有日本网页介绍此战新庄部队损失为“第6兵站汽车队共出动卡车80辆,计损失卡车75辆,指挥官新庄淳以下43人战死,34人负伤”。问题在于,剩下的鬼子呢?两个中队怎么也有400人吧,减去死伤的77,还有300多,可车辆给毁了75/80,连鬼子头目都给毙掉了,这皇军干什么吃的?是不是枪一响就跟兔子似的……




其实,这个数字的产生是有背景的。新庄这一路日军,除了自己的两个中队,还记载携带有如下人员——一个护卫小队和机关人员,到前线的慰问团若干成员以及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兵和看护人员。这部分可能是日军损失最大的。日军新庄自动车队代理队长中西正式报告中自述这支部队损失70余人,这个数字常被引用。而日军增援部队进入战场后,自称“新庄中佐以下200人战死”。其区别,就是中西的正式报告只提汽车队本身的损失,却全然没有搭乘日军的损失情况。按照当时作战正常伤亡比例一比三计算,结合当时日军在前线的总兵力进行推算,新庄所部日军,算上搭车的伤兵总数应在千人左右。




3.千余日军大部被歼




1937年9月25日上午,两路日军同时进入八路军伏击圈。11点,东路日军在雨后湿滑的小道上行动艰难。这时,八路军猛烈的攻击开始了。




在八路军部队的第一次打击中,桥本并没有当场毙命。他的座车恰好被山崖挡住,八路军的手榴弹和子弹都无法击中这辆汽车。战斗打响后,桥本跳出汽车,立即在附近的一处台地建立了指挥位置,组织残存日军进行抵抗。




这股日军的抵抗颇为顽强,据称他曾准确判断一个中国军队的指挥所,并指挥轻机枪进行攻击。然而,桥本的兵力毕竟有限,装备也不充足,更要命的是由于八路军伏击阵地选择得好,日军处于“很难看到敌人只能挨打”的境地。当八路军第二次发动猛攻的时候,这支日军终于未能逃脱“全灭”的命运。八路军115师冲下山来,和日军发生了白刃战,日军全被杀死,连手表和钢笔都被缴走作了战利品。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这支日军已经“全灭”,如何还能够提供如此详细的战斗经过呢?




其实,这一路日军还有几个幸存者。3天以后日军21联队的官兵赶来救援,在死尸堆里发现了两名奄奄一息的日军重伤员,随后又在附近山坳中发现隐藏于此处的3名日军伤员,这就是此战这路日军的全部幸存者了。但是,没有一个日军能够说出桥本顺正中佐的死亡经过,他们对桥本最后的记忆就是他指挥轻机枪射击的时刻。




如前面对这一路敌军人数的分析,桥本所部被消灭的当在350人左右。应包括日军桥本顺正中佐以下随员数人,大小行李辎重兵100多人,高桥义夫骑兵小队60人,以及约同等数量的朝鲜夫役,损失马匹100多匹。77辆大车和1辆汽车全被摧毁,物资被缴获。




另一路日军新庄汽车队的情况要凌乱得多。战斗打响以后,日军的首车即被摧毁,日军人员纷纷下车。由于没有统一指挥(新庄中佐在第一次攻击中即毙命),这段时间的日军作战情况没人能够掌握。根据日本记者益川所著《大陆舞台上的中日死战》的记载:“在八路军伏击圈的西端,遭到预设的伏击,指挥官新庄中佐以下约200人战死,车辆焚毁。”由于日军未能全部进入伏击圈,所以一部分日军撤出了战斗,随后又试图打开缺口营救被围的战友。经过“奋战”,终于一度打开了包围圈,掩护部分日军未死人员撤离。但是,由于日军得以打开包围圈的时间极短,估计在被击毁汽车上的日军伤兵很少有人能够生存。




从八路军方面的描述看,这路日军未能突围的部队由于是摩托化部队的精兵,武器也比较好,曾经依托汽车进行顽强抵抗,甚至向八路军发动反冲锋。但是由于115师兵力超过日军数倍,终于将日军全部歼灭,以至于3天后进入此地的日军只见被摧毁的汽车和车上车下层叠的尸体。




根据以上分析,新庄汽车队方面日方自己承认战死者约200人。当时战争死亡率与战伤率为1∶3,考虑到日军遭到突袭,而且部分人员最终被包围全歼,死亡人数应该更高,这个比率可能改为1∶2更趋合理。因此,即便这战死的200名日军包括了解围部队的阵亡人员,这一路日军的伤亡也将达到600人以上。





如此计算,仅这两路日军的伤亡,就已经达到了900人以上。




同时,日军第11联队、第21联队、第42联队等部队曾全力突击,试图挽救两支日军。但是由于遭到八路军各部队的顽强阻击,反而不得不作出后退姿态。日军直到三天后才进入伏击区,除了收尸已经没有作用。按照当时日军援救战友的作战士气和未能成功的结果,日军在这三路援助中每路遭到数十人的伤亡应该不会离谱。这个说法还有一个佐证,就是日军第21联队战史记载当天在镇边城损失20名士兵。其时间正在桥本和新庄两部覆没之间,推测当为试图突入解围时遭到的伤亡。




因此,平型关大捷中日军伤亡千人应该不是一个很离谱的数字。
萨苏的话都信得?
(五)平型关战斗第一一五师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参战兵力辨析
  如前所述,1937年9月25日,第一一五师所辖的5个步兵团中,杨成武的独立团已于9月23日与主力分开行动;第六八八团则尚在行军途中,所以此时第一一五师能用在平型关附近作战的部队只有第六八五、六八六、六八七3个团而已。其中担任主要作战任务的有第六八五、六八六两个团。但笔者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以下辨析后,发现即使是这2个团也并非全部兵力都参加了9月25日的平型关战斗。
  1、第六八五团参战兵力。
  根据前述第六八五团的《平型关战斗详报》的记载,可以推断出以下情况:战前第六八五团第一营以及第三营之一部位于辛庄至白崖台之间,以形成对辛庄日军的突击态势;第二营位于关沟以北之高地附近,以钳制东跑池之敌与新庄之敌间联系。在杨得志(时任第六八五团团长)的回忆录中,第三营只有第九、十连的参战情况。也就是说,平型关战斗第六八五团的参战兵力为两个营又两个连,担任“突击辛庄”、“钳制东跑池日军”两个方面的作战任务。第三营主力(欠第九、十连)实际上并非参加9月25日的平型关战斗。
  2、第六八六团在老爷庙附近战斗的参战兵力。
  李天佑的回忆文章虽然曾提到战斗中第六八六团第一营首先发起突击,但是该营这一突击出去便不见了踪影。随后我们从该文的记述中却再找不出第一营的踪迹。2005年6月,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南方都市报》记者王吉陆在上海采访了八路军抗战老英雄戴润生(时任第六八六团第一营指导员)。89岁的老将军回忆: 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关战斗开始后不久,戴润生和营长肖桂商量后,率领着两个连,沿着公路东侧一路向平型关方向攻击。“山路不好走,我们翻山越岭,一路走一路打,打得很痛快,没遇上什么大的抵抗。”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戴润生带领的两个连就打到平型关对面的山头了。后来戴润生说明第一营这一天的战斗情况时还用了“轻松”这个词语。[31]这说明,第六八六团第一营并未参加老爷庙附近的战斗。
  在李天佑的回忆录中,虽然曾提到战斗中第六八六团第二营援助了第三营在老爷庙的战斗。但是,我们从该回忆录的其它记述中却看不出第二营参战的丝毫痕迹。
  2005年6月11日,《解放军报》记者来到长沙163医院拜访93岁的方国安将军(时任第六八六团第二营教导员)。方老在病房里回忆平型关战斗时,只讲述了两件事:一是第六八七团排长常海车在平型关战斗中的英雄事迹;二是第二营的十几个战士在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时牺牲倒在了日本伤兵的冷枪暗刀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二营在平型关战斗中的情况却只字未提。暗示了第二营当日并未参加战斗。[32]
  3、、第六八七团在老爷庙附近战斗的参战兵力。
  八路军老战士杨士梅回忆,在战斗的最后阶段第六八七团的第六、八两个连也参加了老爷庙附近战斗,并受到很大伤亡。
  根据以上资料可知,第六八六团只有第三营参加了老爷庙附近战斗。
  这样,第一一五师只有3个营又4个连参加了主方向的作战。以1个营450人计算,1个连90人计算,实际第一一五师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只有约1700人。主要对付已知的三浦支队和未知的汽车队。
  此外,第六八七团主力参加了次要方面的作战。以后虽然对付的只是非武装人员为主的行李队,但其各部队却因山洪阻路逐次到达战场,使得歼灭行李队的战斗也较为艰难。
  (六)被分隔成三部分的两支日军补给部队。
  1、战斗打响时日军两支补给部队正好在老爷庙附近公路错车。
  李天佑回忆,战斗打响时他在老爷庙梁对面除了看见有从灵丘向平型关开来的日军辎重部队以外,还看见“有从平型关往回开的汽车,大概是由于路不好走吧,几十辆汽车在兴庄至老爷庙之间停下了。后面的队伍还在往前挤,人马和车拥挤到一块”。[8] (P306)
  根据李天佑以上的回忆可知,当时相向而行的两支日军补给部队在老爷庙附近相遇并因错车而产生混乱。而第六八六、六八七团就在这种情况下向其开火。
  2、日军汽车队被拦腰截断。
  第六八七团战史记载,平型关战斗打响后,“我左邻三四三旅也向敌发起进攻,将敌汽车队拦腰切断。敌汽车一部企图向前突围,一部妄想掉头逃窜,互相碰撞,异常混乱。”[28] (P311)
  日军汽车队是怎样被第三四三旅拦腰截断的呢?
  老爷庙梁下有一处关键性遗址―土桥,乔沟即因此土桥而得名。此桥位于老爷庙梁下出乔沟到达到土梁的咽喉部位,仅有一个石头桥孔,桥面土质,只能通过一辆汽车。田世恩(时任第六八六团第三营某排排长)在1965年9月8日重游平型关时回忆战斗开始前后的情景时,有如下记述:“大概是因为道路太泥泞,前面有几辆汽车停了,后面的车还往前挤,人马乱了套。正在这个时候……一齐开火了……立时,正在那土桥上蠢动的一辆汽车被打得摔下沟去,后面几辆也冒烟不动了,正好挡住西进鬼子的路”。[28] (P357)
  依据上述史料及老爷庙附近地形,可推测出第三四三旅拦腰截断汽车队过程为:汽车队的一辆汽车在这座土桥上被击毁后,汽车队就此被切成了两段,一部因未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西,另一部因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
  3、行李队被拦腰截断。
  《杨勇将军传》披露这样一个细节:战斗打响后,第六八六团除以三营主力突击老爷庙附近的日军汽车队以外,又以第十二连副连长王根培带领一个排抢占东面公路拐弯处的土地庙,截住了后面的大车队。[28] (P344)这样,日军行李队也被截成了两段,一部以先头的高桥步兵小队约25名步兵为核心,与汽车队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的一部会合于老爷庙附近;另一部以后尾的15名骑马辎重兵为核心,被堵截在东面公路拐弯处的土地庙以东。
  4、第六八五团突击目标的改变。
  按照原定部署,第六八五团是准备配合晋绥军出击辛庄之日军的。但晋绥军迟迟不出击,公路上又出现了停止的日军汽车,因此情况稍微有了变化。
  陈正湘回忆,平型关战斗前夕他和邓华曾到师指挥所受领任务。“师长林彪指向老爷庙西南面的干河滩说,那里停有敌人几十辆卡车。你们马上回去,要担任第一梯队的突击营做好出击准备,待第六八六团打响后,立即向那个停车场攻击,力求速歼该敌。随后,你团即向关沟、辛庄推进,扩大战果,以阻止平型关敌之第一梯队东援,掩护六八六、六八七团围歼伏击地段之敌。同时,又可配合晋绥军对敌前梯队(笔者注:应指三浦支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24] (P76)
  由此可见,战斗打响的那一刻第六八五团将突击的第一目标暂时由辛庄之日军改为停在老爷庙西南面的干河滩的敌人几十辆卡车。
  5、被分隔成三部分的两支日军补给部队(关于其是否遭到歼灭下文将详述)。
  根据以上史料分析,两支日军补给部队在战斗打响后被分隔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老爷庙附近的日军混编部队。如前所述,高桥小队走在行李队的先头,战斗打响时应已在老爷庙附近与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会合。
  第二部分为被堵截在蔡家峪以南至土地庙以东的日军行李队主力。平型关战斗中这支部队主要与第六八七团交战。
  第三部分为因未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西(峡谷以外)的日军汽车队主力。如上所述,第六八五团首先向老爷庙西南出击,这正是战斗打响时日军汽车队主力所处位置。因此,平型关战斗中这支部队主要与第六八五团交战。
所谓反思,所谓独立人格,独立思考就是尽量引用敌方统计,极力否定TG的战绩, 蒋介石的那个贺电原来也是被蒙蔽了。


(六)被分隔成三部分的两支日军补给部队。
  1、战斗打响时日军两支补给部队正好在老爷庙附近公路错车。
  李天佑回忆,战斗打响时他在老爷庙梁对面除了看见有从灵丘向平型关开来的日军辎重部队以外,还看见“有从平型关往回开的汽车,大概是由于路不好走吧,几十辆汽车在兴庄至老爷庙之间停下了。后面的队伍还在往前挤,人马和车拥挤到一块”。[8] (P306)
  根据李天佑以上的回忆可知,当时相向而行的两支日军补给部队在老爷庙附近相遇并因错车而产生混乱。而第六八六、六八七团就在这种情况下向其开火。
  2、日军汽车队被拦腰截断。
  第六八七团战史记载,平型关战斗打响后,“我左邻三四三旅也向敌发起进攻,将敌汽车队拦腰切断。敌汽车一部企图向前突围,一部妄想掉头逃窜,互相碰撞,异常混乱。”[28] (P311)
  日军汽车队是怎样被第三四三旅拦腰截断的呢?
  老爷庙梁下有一处关键性遗址―土桥,乔沟即因此土桥而得名。此桥位于老爷庙梁下出乔沟到达到土梁的咽喉部位,仅有一个石头桥孔,桥面土质,只能通过一辆汽车。田世恩(时任第六八六团第三营某排排长)在1965年9月8日重游平型关时回忆战斗开始前后的情景时,有如下记述:“大概是因为道路太泥泞,前面有几辆汽车停了,后面的车还往前挤,人马乱了套。正在这个时候……一齐开火了……立时,正在那土桥上蠢动的一辆汽车被打得摔下沟去,后面几辆也冒烟不动了,正好挡住西进鬼子的路”。[28] (P357)
  依据上述史料及老爷庙附近地形,可推测出第三四三旅拦腰截断汽车队过程为:汽车队的一辆汽车在这座土桥上被击毁后,汽车队就此被切成了两段,一部因未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西,另一部因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
  3、行李队被拦腰截断。
  《杨勇将军传》披露这样一个细节:战斗打响后,第六八六团除以三营主力突击老爷庙附近的日军汽车队以外,又以第十二连副连长王根培带领一个排抢占东面公路拐弯处的土地庙,截住了后面的大车队。[28] (P344)这样,日军行李队也被截成了两段,一部以先头的高桥步兵小队约25名步兵为核心,与汽车队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的一部会合于老爷庙附近;另一部以后尾的15名骑马辎重兵为核心,被堵截在东面公路拐弯处的土地庙以东。
  4、第六八五团突击目标的改变。
  按照原定部署,第六八五团是准备配合晋绥军出击辛庄之日军的。但晋绥军迟迟不出击,公路上又出现了停止的日军汽车,因此情况稍微有了变化。
  陈正湘回忆,平型关战斗前夕他和邓华曾到师指挥所受领任务。“师长林彪指向老爷庙西南面的干河滩说,那里停有敌人几十辆卡车。你们马上回去,要担任第一梯队的突击营做好出击准备,待第六八六团打响后,立即向那个停车场攻击,力求速歼该敌。随后,你团即向关沟、辛庄推进,扩大战果,以阻止平型关敌之第一梯队东援,掩护六八六、六八七团围歼伏击地段之敌。同时,又可配合晋绥军对敌前梯队(笔者注:应指三浦支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24] (P76)
  由此可见,战斗打响的那一刻第六八五团将突击的第一目标暂时由辛庄之日军改为停在老爷庙西南面的干河滩的敌人几十辆卡车。
  5、被分隔成三部分的两支日军补给部队(关于其是否遭到歼灭下文将详述)。
  根据以上史料分析,两支日军补给部队在战斗打响后被分隔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老爷庙附近的日军混编部队。如前所述,高桥小队走在行李队的先头,战斗打响时应已在老爷庙附近与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会合。
  第二部分为被堵截在蔡家峪以南至土地庙以东的日军行李队主力。平型关战斗中这支部队主要与第六八七团交战。
  第三部分为因未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西(峡谷以外)的日军汽车队主力。如上所述,第六八五团首先向老爷庙西南出击,这正是战斗打响时日军汽车队主力所处位置。因此,平型关战斗中这支部队主要与第六八五团交战。
(七)平型关战斗初期情况
  如前所述,平型关战斗打响后很快形成了三个分战场:
  1、第一个分战场在土桥以及老爷庙梁附近,这是平型关战斗最激烈的地点。
  堵截在土桥以东日军汽车队一部与行李队的先头高桥小队组成的混编部队与第六八六团第三营(后来第六八七团第六、八连赶来支援)在此展开激战。
  我们先来看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有多少辆汽车。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三九团四连(时为第六八六团九连)连史记载,在土桥以东被烧毁的日军汽车有20余辆。[28] (P342) 根据邓克明(时任第三营营长)回忆,当时三营其他连或担任火力掩护,或担任抢占老爷庙制高点的任务,只有九连一直坚持在公路上战斗,他们看到的汽车数就是整个第六八六团第三营看到的汽车数。高邑县政协所编高邑文史资料(第六辑)《开国中将韩振纪》一文则记载,第六八七团在平型关战斗中击毁日军汽车20多辆。而平型关战斗中,第六八七团先在蔡家峪、小寨附近与日军行李队(没有汽车)交战,后来仅以一部(二营第六、八连)中到老爷庙附近与第六八六团两面夹击日军汽车队一部,这样其与第六八六团的战斗区域有所重叠。①这样,所谓第六八七团击毁的20多辆汽车很可能是土桥与老爷庙附近第六八六、六八七团所击毁汽车数的总和。
  而杨奎松引用的日方资料记载,当第一一五师开火后,中西中队的半数已进入峡谷,遇袭后不得不散开射击。笔者认为这里所谓已进入峡谷的中西中队应是矢岛中队之误,因为矢岛中队走在汽车队的先头,理应比中西中队先进入峡谷。而且矢岛中队的半数正好有20多辆汽车。
  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有多少人呢?
  如前所述,本来兵站汽车中队按编制每辆汽车配备有2名驾驶员。但是,为防止驾驶员的过度疲劳,这2名驾驶员一般轮换休息,也就是说,当1名驾驶员出勤时,另一名驾驶员在兵站休息。另外,为了应付突发事件,每个兵站汽车中队均配备有8名预备司机。日军兵站汽车中队的自卫队是不轮换的,兵力通常配置在其行军队列的前方、中间及后尾。
  这样,以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有25辆汽车推算,即以每车驾驶员1人再加先头的自卫队推算,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不过四五十人。再加上高桥小队,土桥与老爷庙附近的日军应该有六七十名,六七十支步枪(可能高桥小队还装备有轻机枪),全部为战斗人员。
  从李天佑的回忆来看,这支日军在遇袭后,很快利用汽车、沟坎隐蔽起来,组织起了非常有效的低地防御,使得第六八六团第三营(约450名)一时还拿这支混编部队没办法。直到后来第六八七团第二营第六、八连(约180名)赶来增援,战况才有所改观,并最终全歼了这股鬼子。
  此战第六八六团第三营伤亡286名。后来赶来支援的第六八七团第二营第六、八连也伤亡过半。
  2、第二个分战场在老爷庙东南方(峡谷以外)。
  因未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西(峡谷以外)的日军汽车队主力与第六八五团主力在此遭遇。这支部队包括中西中队的全部和矢岛中队的半数。按以上方法推算,估计两中队未进入峡谷的部队各有70多名,共计约150名。这支部队很快遭到第六八五团主力的袭击。
  战斗前夕第六八五团作为主攻部队,准备突袭辛庄的日军,离小寨的距离最远。而且,处于行动隐蔽方面的考虑,其行军路线应尽量避开公路。该团与日军汽车遭遇前,应正从白崖台向辛庄行进中。
  去过平型关的人都知道,辛庄一老爷庙公路沿线以南的大多数地方视野不够开阔,难以清楚看到山下的情况。如果第六八五团仓促间赶到公路旁,不可能马上对日军进行攻击,而是应先找视线开阔,可以清楚看到山下情况的地点,然后再选择突击路线,最后才是发起攻击。
  据第六八五团的作战任务及行军路线分析,该团应于老爷庙附近战斗打响后才仓促赶到公路旁,在辛庄至老爷庙一线与日军汽车队主力遭遇。而此时在此地的日军,正是已停车的汽车队主力。
  萧向荣回忆,日军遇袭后很快即“展开在马路以北一带的山地,据险抵抗”。杨得志也有相似回忆,战斗打响后不久日军汽车队“钻在汽车底下的士兵爬出来拼命往山上爬”,随后第六八五团“同敌人反复争夺制高点”。而众所周知,乔沟两侧均是悬崖,不可攀爬。他们两人看到的日军应均为在老爷庙东南方(峡谷以外)未进入峡谷的汽车队主力。也就是说,日军汽车队主力遇袭后很快便放弃汽车(约50辆)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并借助地形的掩护逐步退回辛庄即设阵地。
  而且,由于第六八五团战士的射击技术非常低劣(此据第六八五团战斗详报),并未能在日军抢占高地的过程中予以杀伤,只是在日军汽车队主力逃走后冲上公路用手榴弹将那些已空无一人的汽车炸毁。(平型关战斗第六八五团的战斗详报并未提到歼敌数,反而多处提到敌伤亡很少。)
  此战双方伤亡均很小。
  3、第三个分战场在小寨附近的峡谷以内。
  如前所述,日军行李队主力在战斗打响后不久即第六八六团阻截,其主力(约150人,马约125匹,枪15支,短剑120多把)与先头的高桥小队分隔。这时,由于山洪阻路,第六八七团仅有第九连赶到小寨附近预定阵地,其余部队均在行军中。据第六八七团九连老战士韩曙(当红影星韩雪的爷爷)回忆,九连很快独自对日军行李队主力发起攻击,先歼灭其后尾分队的10多人,后来又“沿着公路西高地向老爷庙方向冲去,发现沟里公路上好几十辆马车,还有一群运输兵和押车的鬼子”。这时,第十连、十二连相继赶来。第十二连一个打旗兵看到这群敌人都没有枪,因此非常大意地冲到敌人中间大喊缴枪不杀,结果被乱刀捅死。后来,这三个连合力一起消灭了这群敌人。
  第九连在小寨附近向日军行李队发起攻击后,日军行李队尚有后续梯队五六十名在蔡家峪附近,见到前面部队被袭,遂马上向灵丘逃跑,结果在韩家湾以北与第六八七团第一营遭遇,被全部消灭。
(八)平型关战斗后期情况。
  第六八五团将公路上的汽车炸毁后,立即以第六八五团第一营按原计划向辛庄发起攻击。但因为该营“对敌情、地形侦察、搜索不注意,以致受敌伏击,使部队混乱”。[24] (P246)以后,第六八五团第一营就在辛庄附近与日军对峙。
  在平型关正面战场的三浦支队长于9月25日上午11时左右接到报告,知道后方的汽车队遭到中国军队袭击。这时,虽然汽车队主力的人员已脱险,但是矢岛中队的半数正被第六八六团堵截在峡谷(乔沟)内。于是,三浦立即派出救援部队。
  但是,这支日军救援部队刚过关沟,就与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五团第二营遭遇。中方资料对此有如下记载:“前一天(9月24日)进到平型关北东跑池之敌‘前梯队’(三浦支队)乘机向东袭来。(第六八五团)二营奉命配合一营四连,一举将该敌已占领的1900高地(位于关沟以北)夺回,并粉碎其连续反扑。”[28] (P338)而日军战史也承认,这支救援部队始终未能突破第一一五师的阻击。但是,第二营也受到很大的损失,第五连连长曾贤生以下100多人伤亡。
  (九)平型关战斗的结束。
  陈正湘回忆,“经4个多小时激战,蔡家峪至关沟一段之敌全部被歼”后,“我军即按预定方案,开始第二步推进,即六八六团向东跑池之敌攻击,六八五团继续控制关沟、兴庄及以西山头阵地,以阻击敌先头梯队掉头东援。”但第一一五师事先对东跑池附近未做侦察,敌情和地形均不明了。同时“又据报告,长城口(团城口阵地)也被日军轻而易举地突破,敌似有向老爷庙迂回进击我军之可能。此时已近14时,师首长分析了上述情况……决定各部队立即停止前进,除掩护部队外,主力撤离战场”。 [24] (P78)
  第六八五团的《平型关战斗详报》在总结平型关战斗之优缺点时,提到“25日的黄昏后敌人渭集东跑池的村庄内潜伏,我们的部队以为敌人逃走了,结果要三营追击,尖兵排通过了这个村庄,待主力来到敌人便用机枪大打起来”。[6] (P42)
  李天佑回忆,第六八六团在歼灭“兴庄至老爷庙之间的敌人”后,“马上按林师长战前指示,命令一部分队伍向东跑池方向发展进攻。这里大约有二、三千敌人,原为国民党晋绥军出击目标。”但晋绥军却按兵不动,我军在伤亡很大的情况下撤出战斗。[8] (P311-312)
  以上史料说明,辛庄以东地区战斗结束以后,第一一五师继续对东跑池发起攻击。但因晋绥军的按兵不动,第一一五师在伤亡很大的情况下撤出战斗。

五、平型关战斗日军的损失人数辨析
  (一)平型关战斗日军两支补给部队的损失人数辨析
  关于平型关战斗日军两支补给部队的损失情况,日本方面大致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为全军覆灭说,持这种说法的日方资料为《滨田联队史》。
  日军战史《滨田联队史》记载,日军龙泽中队于9月28日先到达汽车队遇袭地点,发现“行进中的汽车联队似遭突袭全被歼灭”。当龙泽中队官兵目睹到这“一片惨状”时,认为“行进中的汽车联队”之所以“全被歼灭”,是因平岩大队在救援途中“受到比我方多十几倍敌人的包围,终于未能到达目的地”。因此,他们的“痛切心情,难以言表。”随后,龙泽中队又赶到行李队的遇袭地点,发现“辎重车辆队不是也全部覆没了?公路上不是被辎重车辆,层层叠叠的人马的尸体堵塞着了吗?这正是粟饭原秀部队的大行李及山口、中岛两个大队的大小行李遭到覆没,宛如地狱图画的悲惨情景。”[10] (P105)
  第二种为汽车队大部分逃脱说。关于日军行李队覆灭的说法,日本方面尚无其他的资料提出异议。但关于日军汽车队的覆灭,有日本学者则引用了战时原始档案提出了不同见解。
  提出不同见解的日本学者所引用的是“第六兵站汽车队战斗详报”。另有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披露的档案可间接证明。
  杨奎松所引“第六兵站汽车队战斗详报”称此战日军汽车队遭受的全部损失为“队长新庄中佐以下41人战死,负伤、以及生死不明的约有50人”。[33] (P62-65)按此说法,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是大部分逃脱了。
  在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保存的史料里,收录着日本陆军省副官于1937年10月7日向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发出的即将以留守第一师团动员的人员100名来补充第六兵站汽车队欠员的通牒。[34] (P3)按此史料推知,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在平型关战斗中减员约100名左右。
  以上资料均为一手资料。但《滨田联队史》记载的是龙泽中队于9月28日在遇袭地点所看到的见闻,并非事后的调查。这里先提一下老爷庙附近的地形。老爷庙距峡谷(乔沟)南出口处约40米,其西南方(沿公路)200米处有一交叉沟谷,从这里分出一西一南两条分叉沟。沿南沟前行1公里至关沟村;沿西沟前行l公里至辛庄。而李天佑回忆,战斗打响时他在老爷庙梁对面看见有“几十辆汽车在兴庄至老爷庙之间停下了”。也就是说,日军汽车队原是沿西沟向灵丘前行的,战斗中应沿西沟行动。
  从《滨田联队史》的记述来看,9月25日平岩大队主力前去救援汽车队时,在关沟以北附近即遭第一一五师阻击。也就是说,当天平岩大队主力是沿南沟前去救援的,与汽车队的逃跑路线并不一致,这两支部队在战斗中并未能够碰面。这样,尽管平岩大队主力于9月28日赶到汽车队遇袭现场,并且看到“一片惨状”,但对于9月25日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是否逃脱或者有多少人逃脱这些事,平岩大队官兵都是无法目睹到的。而《第六兵站汽车队战斗详报》作为本部队对自身伤亡人数的事后调查,可靠性当然更高一些。
  这样,“第六兵站汽车队战斗详报”记载的平型关战斗中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死伤约90名的说法是基本可信的。但从其记载的汽车队死亡以及生死不明人员所占死伤人员比例来看,似乎汽车队有一部分部队遭到歼灭。
  如前所析,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在战斗中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即为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日军汽车队一部,有人员约50名,汽车20多辆;另一部即为被阻截在土桥以西的日军汽车队主力,有人员约150名,汽车约50多辆。战斗开始后,前者已进入峡谷(乔沟)。因峡谷两侧都不能攀登,在其进路有第六八七团把守,后路又被第六八六团堵截。所以,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汽车队一部不管从哪一个方向突围都难以逃脱。而结合中日双方史料的记载来分析,后者虽也受到第六八五团的袭击,但却并未被包围,在其放弃所有汽车后马上占据有利地形,并借助地形的掩护逐步退回辛庄即设阵地。①在整个战斗过程中,这部分日军应死伤约40人。
  综合上述各种资料分析,日军两支补给部队在平型关战斗中有一部分(包括汽车队一部约50人和行李队全部约175-220人)全部战死或失踪;另一部分(汽车队主力约150名)则弃车退至辛庄,战斗中死伤约40名。
  (二)平型关战斗日军增援部队(平岩大队)的损失人数辨析
  杨奎松先生认为:“25日当天日军第三大队与国民党军之间并无激战的情况,当天的伤亡人员,相信主要应当是增援平型关被伏日军时被八路军打死打伤的。而根据日军第三大队的战报,当天第九中队6死21伤,第十中队4死5伤,第十一中队3死31伤,第十二中队25死3伤。合计已知第三大队当天的死伤人数约为98人。[11]这其中大部分人理当是在与八路军阻击部队的作战中伤亡的。”
  但是,这里必须要指出其三点错误:其一,上述的第十二(神代)中队战死的25名日军并非是增援的日军,而是死于乔沟包围圈内的日军高桥小队;其二,增援部队中的内藤中队为配属部队,并非属于第三大队,这给算漏了;其三,增援部队中的橘机枪中队算漏了。
  况且,这虽然是原始战报,但当时日军平岩大队处于非常混乱的战场,统计自身的伤亡的最初数据应不会很准确,但其统计的自身减员数应相对较准确。这样,笔者作出以下推算,将第九(龙泽)、十一中队(吉川)的伤亡数相加除以2,得出每个中队减员约30名的平均数。此数乘以3(橘机枪中队和内藤中队算1个中队),推算出日军增援部队减员约90名。再按1:3的战死战伤比例进一步推算,得出日军增援部队战死约20多名的结论。
  (三)平型关战斗日军伤员的损失人数辨析
  日方史料记载,日军汽车队返回灵丘时搭载有部分伤员。
  程荣耀(时任第六八七团二营八连二排副排长)在战斗即将结束时赶来老爷庙梁附近增援,他对战斗结束后的情形做了这样的描述:“……到处是东倒西歪的汽车,横七竖八的死尸……死在汽车上的日本兵,囫囵个的很少,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有一辆车上有半槽子死尸,或许叫肉馅更合适,因为血肉模糊,分不出个来”。这进一步说明,这部分伤员全部为重伤员,应全部战死。
  这批伤员有多少人呢?笔者不知道。
  这样,笔者认为平型关战斗以上三部分日军共计战死约300名。(估计伤员战死数十名)
  尽管平型关战斗中第一一五师仅击毙日军约300名,但其广大的官兵在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时,表现出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难道这不更难能可贵吗?

(六)被分隔成三部分的两支日军补给部队。
  1、战斗打响时日军两支补给部队正好在老爷庙附近公路错车。
  李天佑回忆,战斗打响时他在老爷庙梁对面除了看见有从灵丘向平型关开来的日军辎重部队以外,还看见“有从平型关往回开的汽车,大概是由于路不好走吧,几十辆汽车在兴庄至老爷庙之间停下了。后面的队伍还在往前挤,人马和车拥挤到一块”。[8] (P306)
  根据李天佑以上的回忆可知,当时相向而行的两支日军补给部队在老爷庙附近相遇并因错车而产生混乱。而第六八六、六八七团就在这种情况下向其开火。
  2、日军汽车队被拦腰截断。
  第六八七团战史记载,平型关战斗打响后,“我左邻三四三旅也向敌发起进攻,将敌汽车队拦腰切断。敌汽车一部企图向前突围,一部妄想掉头逃窜,互相碰撞,异常混乱。”[28] (P311)
  日军汽车队是怎样被第三四三旅拦腰截断的呢?
  老爷庙梁下有一处关键性遗址―土桥,乔沟即因此土桥而得名。此桥位于老爷庙梁下出乔沟到达到土梁的咽喉部位,仅有一个石头桥孔,桥面土质,只能通过一辆汽车。田世恩(时任第六八六团第三营某排排长)在1965年9月8日重游平型关时回忆战斗开始前后的情景时,有如下记述:“大概是因为道路太泥泞,前面有几辆汽车停了,后面的车还往前挤,人马乱了套。正在这个时候……一齐开火了……立时,正在那土桥上蠢动的一辆汽车被打得摔下沟去,后面几辆也冒烟不动了,正好挡住西进鬼子的路”。[28] (P357)
  依据上述史料及老爷庙附近地形,可推测出第三四三旅拦腰截断汽车队过程为:汽车队的一辆汽车在这座土桥上被击毁后,汽车队就此被切成了两段,一部因未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西,另一部因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
  3、行李队被拦腰截断。
  《杨勇将军传》披露这样一个细节:战斗打响后,第六八六团除以三营主力突击老爷庙附近的日军汽车队以外,又以第十二连副连长王根培带领一个排抢占东面公路拐弯处的土地庙,截住了后面的大车队。[28] (P344)这样,日军行李队也被截成了两段,一部以先头的高桥步兵小队约25名步兵为核心,与汽车队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的一部会合于老爷庙附近;另一部以后尾的15名骑马辎重兵为核心,被堵截在东面公路拐弯处的土地庙以东。
  4、第六八五团突击目标的改变。
  按照原定部署,第六八五团是准备配合晋绥军出击辛庄之日军的。但晋绥军迟迟不出击,公路上又出现了停止的日军汽车,因此情况稍微有了变化。
  陈正湘回忆,平型关战斗前夕他和邓华曾到师指挥所受领任务。“师长林彪指向老爷庙西南面的干河滩说,那里停有敌人几十辆卡车。你们马上回去,要担任第一梯队的突击营做好出击准备,待第六八六团打响后,立即向那个停车场攻击,力求速歼该敌。随后,你团即向关沟、辛庄推进,扩大战果,以阻止平型关敌之第一梯队东援,掩护六八六、六八七团围歼伏击地段之敌。同时,又可配合晋绥军对敌前梯队(笔者注:应指三浦支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24] (P76)
  由此可见,战斗打响的那一刻第六八五团将突击的第一目标暂时由辛庄之日军改为停在老爷庙西南面的干河滩的敌人几十辆卡车。
  5、被分隔成三部分的两支日军补给部队(关于其是否遭到歼灭下文将详述)。
  根据以上史料分析,两支日军补给部队在战斗打响后被分隔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老爷庙附近的日军混编部队。如前所述,高桥小队走在行李队的先头,战斗打响时应已在老爷庙附近与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会合。
  第二部分为被堵截在蔡家峪以南至土地庙以东的日军行李队主力。平型关战斗中这支部队主要与第六八七团交战。
  第三部分为因未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西(峡谷以外)的日军汽车队主力。如上所述,第六八五团首先向老爷庙西南出击,这正是战斗打响时日军汽车队主力所处位置。因此,平型关战斗中这支部队主要与第六八五团交战。
(七)平型关战斗初期情况
  如前所述,平型关战斗打响后很快形成了三个分战场:
  1、第一个分战场在土桥以及老爷庙梁附近,这是平型关战斗最激烈的地点。
  堵截在土桥以东日军汽车队一部与行李队的先头高桥小队组成的混编部队与第六八六团第三营(后来第六八七团第六、八连赶来支援)在此展开激战。
  我们先来看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有多少辆汽车。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三九团四连(时为第六八六团九连)连史记载,在土桥以东被烧毁的日军汽车有20余辆。[28] (P342) 根据邓克明(时任第三营营长)回忆,当时三营其他连或担任火力掩护,或担任抢占老爷庙制高点的任务,只有九连一直坚持在公路上战斗,他们看到的汽车数就是整个第六八六团第三营看到的汽车数。高邑县政协所编高邑文史资料(第六辑)《开国中将韩振纪》一文则记载,第六八七团在平型关战斗中击毁日军汽车20多辆。而平型关战斗中,第六八七团先在蔡家峪、小寨附近与日军行李队(没有汽车)交战,后来仅以一部(二营第六、八连)中到老爷庙附近与第六八六团两面夹击日军汽车队一部,这样其与第六八六团的战斗区域有所重叠。①这样,所谓第六八七团击毁的20多辆汽车很可能是土桥与老爷庙附近第六八六、六八七团所击毁汽车数的总和。
  而杨奎松引用的日方资料记载,当第一一五师开火后,中西中队的半数已进入峡谷,遇袭后不得不散开射击。笔者认为这里所谓已进入峡谷的中西中队应是矢岛中队之误,因为矢岛中队走在汽车队的先头,理应比中西中队先进入峡谷。而且矢岛中队的半数正好有20多辆汽车。
  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有多少人呢?
  如前所述,本来兵站汽车中队按编制每辆汽车配备有2名驾驶员。但是,为防止驾驶员的过度疲劳,这2名驾驶员一般轮换休息,也就是说,当1名驾驶员出勤时,另一名驾驶员在兵站休息。另外,为了应付突发事件,每个兵站汽车中队均配备有8名预备司机。日军兵站汽车中队的自卫队是不轮换的,兵力通常配置在其行军队列的前方、中间及后尾。
  这样,以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有25辆汽车推算,即以每车驾驶员1人再加先头的自卫队推算,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乔沟内的汽车队一部不过四五十人。再加上高桥小队,土桥与老爷庙附近的日军应该有六七十名,六七十支步枪(可能高桥小队还装备有轻机枪),全部为战斗人员。
  从李天佑的回忆来看,这支日军在遇袭后,很快利用汽车、沟坎隐蔽起来,组织起了非常有效的低地防御,使得第六八六团第三营(约450名)一时还拿这支混编部队没办法。直到后来第六八七团第二营第六、八连(约180名)赶来增援,战况才有所改观,并最终全歼了这股鬼子。
  此战第六八六团第三营伤亡286名。后来赶来支援的第六八七团第二营第六、八连也伤亡过半。
  2、第二个分战场在老爷庙东南方(峡谷以外)。
  因未过桥而被阻截在土桥以西(峡谷以外)的日军汽车队主力与第六八五团主力在此遭遇。这支部队包括中西中队的全部和矢岛中队的半数。按以上方法推算,估计两中队未进入峡谷的部队各有70多名,共计约150名。这支部队很快遭到第六八五团主力的袭击。
  战斗前夕第六八五团作为主攻部队,准备突袭辛庄的日军,离小寨的距离最远。而且,处于行动隐蔽方面的考虑,其行军路线应尽量避开公路。该团与日军汽车遭遇前,应正从白崖台向辛庄行进中。
  去过平型关的人都知道,辛庄一老爷庙公路沿线以南的大多数地方视野不够开阔,难以清楚看到山下的情况。如果第六八五团仓促间赶到公路旁,不可能马上对日军进行攻击,而是应先找视线开阔,可以清楚看到山下情况的地点,然后再选择突击路线,最后才是发起攻击。
  据第六八五团的作战任务及行军路线分析,该团应于老爷庙附近战斗打响后才仓促赶到公路旁,在辛庄至老爷庙一线与日军汽车队主力遭遇。而此时在此地的日军,正是已停车的汽车队主力。
  萧向荣回忆,日军遇袭后很快即“展开在马路以北一带的山地,据险抵抗”。杨得志也有相似回忆,战斗打响后不久日军汽车队“钻在汽车底下的士兵爬出来拼命往山上爬”,随后第六八五团“同敌人反复争夺制高点”。而众所周知,乔沟两侧均是悬崖,不可攀爬。他们两人看到的日军应均为在老爷庙东南方(峡谷以外)未进入峡谷的汽车队主力。也就是说,日军汽车队主力遇袭后很快便放弃汽车(约50辆)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并借助地形的掩护逐步退回辛庄即设阵地。
  而且,由于第六八五团战士的射击技术非常低劣(此据第六八五团战斗详报),并未能在日军抢占高地的过程中予以杀伤,只是在日军汽车队主力逃走后冲上公路用手榴弹将那些已空无一人的汽车炸毁。(平型关战斗第六八五团的战斗详报并未提到歼敌数,反而多处提到敌伤亡很少。)
  此战双方伤亡均很小。
  3、第三个分战场在小寨附近的峡谷以内。
  如前所述,日军行李队主力在战斗打响后不久即第六八六团阻截,其主力(约150人,马约125匹,枪15支,短剑120多把)与先头的高桥小队分隔。这时,由于山洪阻路,第六八七团仅有第九连赶到小寨附近预定阵地,其余部队均在行军中。据第六八七团九连老战士韩曙(当红影星韩雪的爷爷)回忆,九连很快独自对日军行李队主力发起攻击,先歼灭其后尾分队的10多人,后来又“沿着公路西高地向老爷庙方向冲去,发现沟里公路上好几十辆马车,还有一群运输兵和押车的鬼子”。这时,第十连、十二连相继赶来。第十二连一个打旗兵看到这群敌人都没有枪,因此非常大意地冲到敌人中间大喊缴枪不杀,结果被乱刀捅死。后来,这三个连合力一起消灭了这群敌人。
  第九连在小寨附近向日军行李队发起攻击后,日军行李队尚有后续梯队五六十名在蔡家峪附近,见到前面部队被袭,遂马上向灵丘逃跑,结果在韩家湾以北与第六八七团第一营遭遇,被全部消灭。
(八)平型关战斗后期情况。
  第六八五团将公路上的汽车炸毁后,立即以第六八五团第一营按原计划向辛庄发起攻击。但因为该营“对敌情、地形侦察、搜索不注意,以致受敌伏击,使部队混乱”。[24] (P246)以后,第六八五团第一营就在辛庄附近与日军对峙。
  在平型关正面战场的三浦支队长于9月25日上午11时左右接到报告,知道后方的汽车队遭到中国军队袭击。这时,虽然汽车队主力的人员已脱险,但是矢岛中队的半数正被第六八六团堵截在峡谷(乔沟)内。于是,三浦立即派出救援部队。
  但是,这支日军救援部队刚过关沟,就与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五团第二营遭遇。中方资料对此有如下记载:“前一天(9月24日)进到平型关北东跑池之敌‘前梯队’(三浦支队)乘机向东袭来。(第六八五团)二营奉命配合一营四连,一举将该敌已占领的1900高地(位于关沟以北)夺回,并粉碎其连续反扑。”[28] (P338)而日军战史也承认,这支救援部队始终未能突破第一一五师的阻击。但是,第二营也受到很大的损失,第五连连长曾贤生以下100多人伤亡。
  (九)平型关战斗的结束。
  陈正湘回忆,“经4个多小时激战,蔡家峪至关沟一段之敌全部被歼”后,“我军即按预定方案,开始第二步推进,即六八六团向东跑池之敌攻击,六八五团继续控制关沟、兴庄及以西山头阵地,以阻击敌先头梯队掉头东援。”但第一一五师事先对东跑池附近未做侦察,敌情和地形均不明了。同时“又据报告,长城口(团城口阵地)也被日军轻而易举地突破,敌似有向老爷庙迂回进击我军之可能。此时已近14时,师首长分析了上述情况……决定各部队立即停止前进,除掩护部队外,主力撤离战场”。 [24] (P78)
  第六八五团的《平型关战斗详报》在总结平型关战斗之优缺点时,提到“25日的黄昏后敌人渭集东跑池的村庄内潜伏,我们的部队以为敌人逃走了,结果要三营追击,尖兵排通过了这个村庄,待主力来到敌人便用机枪大打起来”。[6] (P42)
  李天佑回忆,第六八六团在歼灭“兴庄至老爷庙之间的敌人”后,“马上按林师长战前指示,命令一部分队伍向东跑池方向发展进攻。这里大约有二、三千敌人,原为国民党晋绥军出击目标。”但晋绥军却按兵不动,我军在伤亡很大的情况下撤出战斗。[8] (P311-312)
  以上史料说明,辛庄以东地区战斗结束以后,第一一五师继续对东跑池发起攻击。但因晋绥军的按兵不动,第一一五师在伤亡很大的情况下撤出战斗。

五、平型关战斗日军的损失人数辨析
  (一)平型关战斗日军两支补给部队的损失人数辨析
  关于平型关战斗日军两支补给部队的损失情况,日本方面大致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为全军覆灭说,持这种说法的日方资料为《滨田联队史》。
  日军战史《滨田联队史》记载,日军龙泽中队于9月28日先到达汽车队遇袭地点,发现“行进中的汽车联队似遭突袭全被歼灭”。当龙泽中队官兵目睹到这“一片惨状”时,认为“行进中的汽车联队”之所以“全被歼灭”,是因平岩大队在救援途中“受到比我方多十几倍敌人的包围,终于未能到达目的地”。因此,他们的“痛切心情,难以言表。”随后,龙泽中队又赶到行李队的遇袭地点,发现“辎重车辆队不是也全部覆没了?公路上不是被辎重车辆,层层叠叠的人马的尸体堵塞着了吗?这正是粟饭原秀部队的大行李及山口、中岛两个大队的大小行李遭到覆没,宛如地狱图画的悲惨情景。”[10] (P105)
  第二种为汽车队大部分逃脱说。关于日军行李队覆灭的说法,日本方面尚无其他的资料提出异议。但关于日军汽车队的覆灭,有日本学者则引用了战时原始档案提出了不同见解。
  提出不同见解的日本学者所引用的是“第六兵站汽车队战斗详报”。另有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披露的档案可间接证明。
  杨奎松所引“第六兵站汽车队战斗详报”称此战日军汽车队遭受的全部损失为“队长新庄中佐以下41人战死,负伤、以及生死不明的约有50人”。[33] (P62-65)按此说法,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是大部分逃脱了。
  在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保存的史料里,收录着日本陆军省副官于1937年10月7日向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发出的即将以留守第一师团动员的人员100名来补充第六兵站汽车队欠员的通牒。[34] (P3)按此史料推知,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在平型关战斗中减员约100名左右。
  以上资料均为一手资料。但《滨田联队史》记载的是龙泽中队于9月28日在遇袭地点所看到的见闻,并非事后的调查。这里先提一下老爷庙附近的地形。老爷庙距峡谷(乔沟)南出口处约40米,其西南方(沿公路)200米处有一交叉沟谷,从这里分出一西一南两条分叉沟。沿南沟前行1公里至关沟村;沿西沟前行l公里至辛庄。而李天佑回忆,战斗打响时他在老爷庙梁对面看见有“几十辆汽车在兴庄至老爷庙之间停下了”。也就是说,日军汽车队原是沿西沟向灵丘前行的,战斗中应沿西沟行动。
  从《滨田联队史》的记述来看,9月25日平岩大队主力前去救援汽车队时,在关沟以北附近即遭第一一五师阻击。也就是说,当天平岩大队主力是沿南沟前去救援的,与汽车队的逃跑路线并不一致,这两支部队在战斗中并未能够碰面。这样,尽管平岩大队主力于9月28日赶到汽车队遇袭现场,并且看到“一片惨状”,但对于9月25日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是否逃脱或者有多少人逃脱这些事,平岩大队官兵都是无法目睹到的。而《第六兵站汽车队战斗详报》作为本部队对自身伤亡人数的事后调查,可靠性当然更高一些。
  这样,“第六兵站汽车队战斗详报”记载的平型关战斗中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死伤约90名的说法是基本可信的。但从其记载的汽车队死亡以及生死不明人员所占死伤人员比例来看,似乎汽车队有一部分部队遭到歼灭。
  如前所析,日军第六兵站汽车队在战斗中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即为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日军汽车队一部,有人员约50名,汽车20多辆;另一部即为被阻截在土桥以西的日军汽车队主力,有人员约150名,汽车约50多辆。战斗开始后,前者已进入峡谷(乔沟)。因峡谷两侧都不能攀登,在其进路有第六八七团把守,后路又被第六八六团堵截。所以,被阻截在土桥以东的汽车队一部不管从哪一个方向突围都难以逃脱。而结合中日双方史料的记载来分析,后者虽也受到第六八五团的袭击,但却并未被包围,在其放弃所有汽车后马上占据有利地形,并借助地形的掩护逐步退回辛庄即设阵地。①在整个战斗过程中,这部分日军应死伤约40人。
  综合上述各种资料分析,日军两支补给部队在平型关战斗中有一部分(包括汽车队一部约50人和行李队全部约175-220人)全部战死或失踪;另一部分(汽车队主力约150名)则弃车退至辛庄,战斗中死伤约40名。
  (二)平型关战斗日军增援部队(平岩大队)的损失人数辨析
  杨奎松先生认为:“25日当天日军第三大队与国民党军之间并无激战的情况,当天的伤亡人员,相信主要应当是增援平型关被伏日军时被八路军打死打伤的。而根据日军第三大队的战报,当天第九中队6死21伤,第十中队4死5伤,第十一中队3死31伤,第十二中队25死3伤。合计已知第三大队当天的死伤人数约为98人。[11]这其中大部分人理当是在与八路军阻击部队的作战中伤亡的。”
  但是,这里必须要指出其三点错误:其一,上述的第十二(神代)中队战死的25名日军并非是增援的日军,而是死于乔沟包围圈内的日军高桥小队;其二,增援部队中的内藤中队为配属部队,并非属于第三大队,这给算漏了;其三,增援部队中的橘机枪中队算漏了。
  况且,这虽然是原始战报,但当时日军平岩大队处于非常混乱的战场,统计自身的伤亡的最初数据应不会很准确,但其统计的自身减员数应相对较准确。这样,笔者作出以下推算,将第九(龙泽)、十一中队(吉川)的伤亡数相加除以2,得出每个中队减员约30名的平均数。此数乘以3(橘机枪中队和内藤中队算1个中队),推算出日军增援部队减员约90名。再按1:3的战死战伤比例进一步推算,得出日军增援部队战死约20多名的结论。
  (三)平型关战斗日军伤员的损失人数辨析
  日方史料记载,日军汽车队返回灵丘时搭载有部分伤员。
  程荣耀(时任第六八七团二营八连二排副排长)在战斗即将结束时赶来老爷庙梁附近增援,他对战斗结束后的情形做了这样的描述:“……到处是东倒西歪的汽车,横七竖八的死尸……死在汽车上的日本兵,囫囵个的很少,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有一辆车上有半槽子死尸,或许叫肉馅更合适,因为血肉模糊,分不出个来”。这进一步说明,这部分伤员全部为重伤员,应全部战死。
  这批伤员有多少人呢?笔者不知道。
  这样,笔者认为平型关战斗以上三部分日军共计战死约300名。(估计伤员战死数十名)
  尽管平型关战斗中第一一五师仅击毙日军约300名,但其广大的官兵在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时,表现出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难道这不更难能可贵吗?
平型关战斗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一下子击毁了近百辆汽车,估计日本的指挥官会心很痛的,毕竟日军认为军马都比人宝贵。
八路军死多少,如果是半伏击,从上往下打,杀了300,死的比鬼子还多,貌似也不好解释
八路军死多少,如果是半伏击,从上往下打,杀了300,死的比鬼子还多,貌似也不好解释
tigerasd兄没读懂我的文章
楼主,你的文集那里可以看到?和讯博客没了,新浪博客只有几篇。
感谢条顿兄,我的文集将陆续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中贴出。
《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几个史实问题考究》一文的完全版(包括参考文献与注释)已被学说连线采用,在“学说连线网一史海沉沟一中国历史”上发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这是篇不错的文章
我在网易新开了博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http://tongyilideboke.blog.163.com/
萨苏的信用早已破产,跟什么主义屁股都无关,就是他的劣行太多了.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190&Page=4&TopicID=3582025
这里有一些关于民工的讨论.

目前为止,无论中方日方,没有任何资料提过有朝鲜军夫,只有网文,或者说萨苏认为有.如果有,他们毫无战斗力又没有武器,在战场上很容易就会投降,所以日军也不可能在前线使用他们,如有八路军也不可能不发现.太平洋的岛屿上多见朝鲜劳工很正常,劳工要施工修工事,然后要么被扣下来补充人手了(在工事里面想逃跑不容易),要么就是船只配额不足回不去了.而且37年时日军还没窘迫到那地步.

再就是大行李小行李,萨苏拼命地编故事想把大行李说成什么什么别的单位,不就是想往里面加人手么?但是大小行李就是辎重部队.大行李运送的是战斗中并不急需的物品,如炊事锅等,而小行李运的是急需品如弹药,所以小行李不在包围圈中是很正常的事.

再就是:中方和日方的描述有极大出入,中方称进包围圈的行李队车辆望不到头,日方说那只有一辆车.这个分岐大得很.
关于輜重输卒就是指的輜重特务兵,是日本军中最低档次的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牵马和赶车的方式运补给.有一段资料:
輸卒隊は,輜重兵部隊に配備され,駄馬や輓馬の馬の口を取る役割を持つ,

輜重輸卒(1931年に輜重特務兵と改称)の集団のことです.
 その教育期間は2ヶ月で,その中身は徒歩,輓駄馬,梱包積載,陣中勤務から

なっていました.


也就是说臼井胜美的说法肯定错误,辎重兵和特务兵不可能去给自己当护卫,担当护卫的必是其他的专门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