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军工经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58:50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突破  作者:杨 越 侯季光作者单位: 2004年第06期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突破
——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维民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由国防科工委与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制定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正式发布实施。《纲要》明确了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思路、原则和重要政策,是对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设计和战略指南。就《纲要》的相关问题,本刊记者对一直主持《纲要》起草制定工作的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维民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一直主持《纲要》的研究、起草工作,历时三年,倾注了大量的心力。现在,《纲要》以文件的形式正式出台,您对此有何评价?

  张维民:应当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战略以产业政策纲要的形式制定出来,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前只是制定过规划、计划,但没有像这次这样全面、系统、深入。

  党的十六大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并以党的文件形式固定下来,给国防科技工业以新的明确定位。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新的国防科工委成立以后,积极着手研究探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的有关问题。1999年,国防科工委与原国家经贸委共同启动了《纲要》的起草制定工作,组织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并征求了多方面意见。

  同时,“军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明确地提了出来。1998年,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体制实现了重大变革。新的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的成立,以及随后完成的五大军工总公司改组为十个军工集团,向建立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迈出了关键一步。原来的五个军工总公司都是相对独立的、产业群体是分散的,又分别行使部分政府管理职能,如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各搞各的,各自在国民经济里形不成规模,还不能构成一个产业。成立国防科工委和组建十大军工集团以后,包括军工电子,国防科技工业包含了六个行业,成为了一个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纲要》是在什么形势和背景下制定的?

  张维民:制定《纲要》有两个背景。第一个背景就是外部环境。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国外新军事变革如火如荼,当时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预示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到来,引起了国内人士的深入思考。新军事变革的最基本条件是物质基础重大变化,就是要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时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不能适应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复杂的国际形势增强了我们要进行新军事变革和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求,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发展的时刻,就必须制定一部指导思想明确、系统完整的产业政策来指导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第二个背景就是国内形势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对我们缘于军工行业长期计划经济的模式来说,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我们整个军工行业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军工行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这也需要一部纲要、一部产业政策来明确指导。

  制定《纲要》也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解决长期存在问题的迫切要求。由于各种原因,国防科技工业在观念、结构、组织、布局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事关全局,影响重大,迫切需要制定相对完整、全面的产业政策,从国家层面规划、调节和引导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素质,更好地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记者:《纲要》的产生,除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外,还有哪方面的因素?

  张维民: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到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建立和完善适应武器装备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要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由“橄榄型”向“哑铃型”结构转变;要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等等。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国防科技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低谷,现在迎来了振兴,有许多甘苦,有许多经验,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总结。这部《纲要》,把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固化在里面,体现出来,也包含了对军工行业长期发展的总结,内容非常丰富。


  记者:《纲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对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

  张维民:《纲要》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对外开放、人才、保密安全等九部分内容,共52条,内容很丰富。

  《纲要》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如何建成规模适度、更加有效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以及维持这个基础所需要的政策措施,这是核心,是我们制定《纲要》的根本宗旨。具体来说,要实现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如何适应国防与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求;二是如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即一个前提,两个具体的目标。


  记者:《纲要》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理论创新?

  张维民:运用经济理论来指导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的发展,在《纲要》中确实得到了体现。制定这部《纲要》有两个理论基础。一个是比较优势理论,即这个行业同其他行业相比有何优势 ,产业政策中要发挥其优势。在《纲要》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这是通篇的前提,这就是比较优势。国家战略性产业,是维护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这种安全战略不同于其他安全战略,如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国家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由此可见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地位,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要重点支持这个产业的原因。

  另一个是竞争与垄断的关系理论。往往大家一说竞争就认为好得不得了,一说垄断就认为坏得不得了,其实是很片面的、不正确的。在一定情况下,垄断有其好处,就是比较集中。国防科技工业的开放是特殊的开放,竞争也不能像一般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但是也不能维持以前的封闭和高度垄断。要适度的竞争,有些地方不能竞争。这个关系在《纲要》中体现得很清楚。这就是我们制定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基本的理论依据。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纲要》还有哪些创新点?

  张维民:《纲要》通篇贯彻了国防科技工业要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产业发展政策中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就要增加国防投入,另一方面,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要对国民经济产生推动作用。这就解决了许多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问题,例如如何处理长远发展与近期需求、需求牵引与加强基础等一系列关系问题。

  在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部分,都有很多新的提法。如:在产业结构政策中,提出建立“哑铃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在产业组织政策中,提出要按照建立寓军于民新体制要求,整合社会资源,使武器装备建设植根于整个国民经济基础之中,等等。

  这里特别值得说的是,在产业组织政策中提出,推进军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这个问题过去有争议,现在《纲要》中有这个提法,应当算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以往,国家为了保护国防科技工业,一直采取比较封闭的措施,很多法规制度限制非国有经济成分进入军工。《纲要》提出当前正在进行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也同样适用于军工行业。军工行业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等同于其他行业的股权多元化。但哪些可以股权多元化,哪些不能进行股份制改造,《纲要》中说得比较具体。实践也证明,我们要形成开放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不实行产权多元化是不行的。

  再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纲要》真正体现了经济的观点,提出加快研制生产技术先进、质量精良、价格低廉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武器装备,要有经济的观念、成本的观念,军队要买得起、用得起。《纲要》还提到要注重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的建设,包括科研能力,基础制造能力等。


  记者:发达国家在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有益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张维民: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来规范和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美、俄、法、英、德、日等世界主要军事工业大国根据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都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例如,为了适应冷战以后军品任务减少、武器装备采购费大幅度下降的形势,发达国家大力推行“军民一体化”政策,调整武器装备研制单位的科研方向和军工企业的产品结构,利用过剩科研、生产能力开发、转产军民两用或民用产品,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国民经济融合;在采取企业购并、重组等方式压缩科研生产规模的同时,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强化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提高核心能力;组建大型军工企业集团,鼓励竞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军民两用技术,重视技术能力储备,实施核心技术战略,力争保持军事技术优势;扩大军品出口,提高规模效益;加强国际合作,分摊武器装备研制费用等等。这些做法对于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纲要》中专门设一个部分谈对外开放政策,其中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扩大引进和合理利用外资”等列入其中。


  记者:请问在贯彻落实《纲要》方面,国防科工委有什么打算?

  张维民:为贯彻落实《纲要》,国防科工委党组最近专门进行了讨论,在当前制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切实抓好《纲要》中一些原则和措施的落实。当然,从长远来说,《纲要》也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化的。要边学、边执行,在实践中凝练一些东西,补充进去,逐步完善。


</P>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突破  作者:杨 越 侯季光作者单位: 2004年第06期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突破
——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维民

  日前,经国务院批准、由国防科工委与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制定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正式发布实施。《纲要》明确了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思路、原则和重要政策,是对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设计和战略指南。就《纲要》的相关问题,本刊记者对一直主持《纲要》起草制定工作的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维民进行了专访。

  记者:您一直主持《纲要》的研究、起草工作,历时三年,倾注了大量的心力。现在,《纲要》以文件的形式正式出台,您对此有何评价?

  张维民:应当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战略以产业政策纲要的形式制定出来,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前只是制定过规划、计划,但没有像这次这样全面、系统、深入。

  党的十六大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并以党的文件形式固定下来,给国防科技工业以新的明确定位。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新的国防科工委成立以后,积极着手研究探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的有关问题。1999年,国防科工委与原国家经贸委共同启动了《纲要》的起草制定工作,组织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并征求了多方面意见。

  同时,“军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明确地提了出来。1998年,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体制实现了重大变革。新的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的成立,以及随后完成的五大军工总公司改组为十个军工集团,向建立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迈出了关键一步。原来的五个军工总公司都是相对独立的、产业群体是分散的,又分别行使部分政府管理职能,如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各搞各的,各自在国民经济里形不成规模,还不能构成一个产业。成立国防科工委和组建十大军工集团以后,包括军工电子,国防科技工业包含了六个行业,成为了一个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纲要》是在什么形势和背景下制定的?

  张维民:制定《纲要》有两个背景。第一个背景就是外部环境。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国外新军事变革如火如荼,当时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预示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到来,引起了国内人士的深入思考。新军事变革的最基本条件是物质基础重大变化,就是要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时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不能适应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复杂的国际形势增强了我们要进行新军事变革和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求,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发展的时刻,就必须制定一部指导思想明确、系统完整的产业政策来指导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第二个背景就是国内形势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对我们缘于军工行业长期计划经济的模式来说,形成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我们整个军工行业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军工行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这也需要一部纲要、一部产业政策来明确指导。

  制定《纲要》也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解决长期存在问题的迫切要求。由于各种原因,国防科技工业在观念、结构、组织、布局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事关全局,影响重大,迫切需要制定相对完整、全面的产业政策,从国家层面规划、调节和引导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素质,更好地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记者:《纲要》的产生,除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外,还有哪方面的因素?

  张维民: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到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建立和完善适应武器装备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要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由“橄榄型”向“哑铃型”结构转变;要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等等。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国防科技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低谷,现在迎来了振兴,有许多甘苦,有许多经验,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总结。这部《纲要》,把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固化在里面,体现出来,也包含了对军工行业长期发展的总结,内容非常丰富。


  记者:《纲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对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

  张维民:《纲要》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对外开放、人才、保密安全等九部分内容,共52条,内容很丰富。

  《纲要》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如何建成规模适度、更加有效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以及维持这个基础所需要的政策措施,这是核心,是我们制定《纲要》的根本宗旨。具体来说,要实现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如何适应国防与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求;二是如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即一个前提,两个具体的目标。


  记者:《纲要》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理论创新?

  张维民:运用经济理论来指导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的发展,在《纲要》中确实得到了体现。制定这部《纲要》有两个理论基础。一个是比较优势理论,即这个行业同其他行业相比有何优势 ,产业政策中要发挥其优势。在《纲要》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这是通篇的前提,这就是比较优势。国家战略性产业,是维护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这种安全战略不同于其他安全战略,如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国家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由此可见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地位,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要重点支持这个产业的原因。

  另一个是竞争与垄断的关系理论。往往大家一说竞争就认为好得不得了,一说垄断就认为坏得不得了,其实是很片面的、不正确的。在一定情况下,垄断有其好处,就是比较集中。国防科技工业的开放是特殊的开放,竞争也不能像一般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但是也不能维持以前的封闭和高度垄断。要适度的竞争,有些地方不能竞争。这个关系在《纲要》中体现得很清楚。这就是我们制定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基本的理论依据。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纲要》还有哪些创新点?

  张维民:《纲要》通篇贯彻了国防科技工业要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产业发展政策中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就要增加国防投入,另一方面,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要对国民经济产生推动作用。这就解决了许多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问题,例如如何处理长远发展与近期需求、需求牵引与加强基础等一系列关系问题。

  在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部分,都有很多新的提法。如:在产业结构政策中,提出建立“哑铃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在产业组织政策中,提出要按照建立寓军于民新体制要求,整合社会资源,使武器装备建设植根于整个国民经济基础之中,等等。

  这里特别值得说的是,在产业组织政策中提出,推进军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这个问题过去有争议,现在《纲要》中有这个提法,应当算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以往,国家为了保护国防科技工业,一直采取比较封闭的措施,很多法规制度限制非国有经济成分进入军工。《纲要》提出当前正在进行的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也同样适用于军工行业。军工行业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等同于其他行业的股权多元化。但哪些可以股权多元化,哪些不能进行股份制改造,《纲要》中说得比较具体。实践也证明,我们要形成开放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不实行产权多元化是不行的。

  再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纲要》真正体现了经济的观点,提出加快研制生产技术先进、质量精良、价格低廉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武器装备,要有经济的观念、成本的观念,军队要买得起、用得起。《纲要》还提到要注重国防科技工业基础的建设,包括科研能力,基础制造能力等。


  记者:发达国家在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有益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张维民: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来规范和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美、俄、法、英、德、日等世界主要军事工业大国根据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都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例如,为了适应冷战以后军品任务减少、武器装备采购费大幅度下降的形势,发达国家大力推行“军民一体化”政策,调整武器装备研制单位的科研方向和军工企业的产品结构,利用过剩科研、生产能力开发、转产军民两用或民用产品,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国民经济融合;在采取企业购并、重组等方式压缩科研生产规模的同时,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强化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提高核心能力;组建大型军工企业集团,鼓励竞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国防科技工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军民两用技术,重视技术能力储备,实施核心技术战略,力争保持军事技术优势;扩大军品出口,提高规模效益;加强国际合作,分摊武器装备研制费用等等。这些做法对于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纲要》中专门设一个部分谈对外开放政策,其中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扩大引进和合理利用外资”等列入其中。


  记者:请问在贯彻落实《纲要》方面,国防科工委有什么打算?

  张维民:为贯彻落实《纲要》,国防科工委党组最近专门进行了讨论,在当前制定“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切实抓好《纲要》中一些原则和措施的落实。当然,从长远来说,《纲要》也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化的。要边学、边执行,在实践中凝练一些东西,补充进去,逐步完善。


</P>
<P>军工经济是好的,可咱们能否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我怀疑,不要搞的国库空虚啊</P>
<P>怀疑什么,扫贪力度应该加大嘛!</P><P>变橄榄型为哑铃型,不至于国库空虚的。民营经济可以加入到军品的竞争中去,国家已经开了政策的口子。CD的弟兄不要老停留在卖文化衫的初级阶段,没事的时候DIY点后勤装备倒给PLA或者支援第3世界的阶级兄弟,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