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赵南起忆战友毛岸英:烧焦遗体距房子30多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12:10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2010年10月26日 09:25 纵横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26/2898637_0.shtml
核心提示:敌人飞机走后,我是第一个下去的。当时房子都烧着了,离房子30多米的地方有两具尸体,也都烧焦了,已经认不出谁是谁。我知道,毛岸英身上有两件标志性的东西,一个是他的手表,一个是手枪。他有一块苏联手表,是他的岳母送给他的;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斯大林为了表彰毛岸英在卫国战争中的表现,曾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纪念,他一直带在身上。我根据这两样东西,终于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后来管理处的处长叫来十几个人把遗体用白布包起来,就地找了一些木板,简单做了一个棺材,临时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大榆洞的一个山坡上。一起牺牲的还有彭德怀的一个作战参谋。(作者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本文摘自《纵横》杂志2010年第8期 赵南起口述 高芳、秦千里采访、整理

“毛的儿子也得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19日,我跟随彭德怀司令员,开赴朝鲜战场。

志愿军总部最初设在朝鲜北部山区的大榆洞,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大榆洞有一个废弃的金矿,矿洞口不远处,一栋两间的简易房,是彭德怀的办公室,彭总在那儿吃住和办公。离此不远处是一栋三间的房子。中间的大房间是大通铺,十五六个参谋住;两头各隔开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东头是作战处的处长丁甘如和副处长杨迪住;西头是我和毛岸英住。我住这个房间本来是不够条件的,但由于毛岸英是俄语翻译,我是朝语翻译,两个人住一起,工作起来方便一点。就这样,我升格了。

毛岸英是1950年10月22日晚上入朝的。他先住进去,第二天我才搬进岸英同志的房间。这是一个13平方米的小住处,放着两张行军床,有火车硬卧那么宽。我发现里面已经住了一个人。他身材比我高一点,大概一米七八左右,挺魁梧,长得也帅。我俩年龄相仿,都是20多岁,但是他看起来举止庄重,显得很成熟。

因为是初次见面,我就先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问他:“您贵姓啊?”他看了我一眼,说“我姓毛”,也没说叫什么。我说:“跟你住一个屋我很高兴,希望你能帮助我。”我先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下:我是干什么的,怎么来的,等等。然后他说:“不瞒你说,我叫毛岸英。”那个时候也没电视,我从广播里听到过这个名字,觉得耳熟,但也不敢乱猜。他看我愣住了,就说:“我就是毛 主 席的儿子。”我很惊讶,他又说:“毛 主 席的儿子也得抗美援朝啊。抗美援朝,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份责任,毛 主 席的儿子也不能例外!”我听他说得很到位,起点也挺高,心里很佩服。

我俩就这样认识了。从那天到11月24日上午10点多钟毛岸英牺牲,我俩共相处31天。

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的身份是彭德怀办公室的秘书兼俄语翻译。虽然是彭德怀的秘书,但并不参与作战。另外,俄语翻译的工作也并不是很多。毛岸英经历十分丰富。他从小吃苦,8岁的时候就随母亲杨开慧一起入狱。杨开慧牺牲后,他在上海过了几年流浪的生活。后来又被送到苏联学习。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毛岸英主动要求上战场,他曾在一支坦克部队中担任连队的政治副连长(相当于指导员),随大部队一起进攻柏林。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毛岸英回到中国,毛 主 席又让他去当了两年农民。全国解放以后,他又下工厂当工人。那个时候,中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毛岸英是苏联的大学毕业的,又当过兵,回国后当干部足够资格。可他入朝前只不过是一个总支书记。我小学毕业,他大学毕业;我入朝时才革命5年,他从小就革命;我23岁,他比我大5岁。我当时已经是县团级干部待遇了,可他跟我一样,也是县团级干部待遇。

毛岸英在政治上很成熟。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我们这些首批参加志愿军的,都是组织决定、个人服从。在当时,对个人而言,到朝鲜意味着可能死亡。可毛岸英不一样,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要求他、动员他,而是自己主动找到彭德怀,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这得到了他的父亲毛支持。按照他的话说:“毛 主 席的儿子也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全民族的任务,不能因为是毛 主 席的儿子就例外。”

跟他住一起的时候,我发现,毛岸英的上衣口袋中总是装着一张女同志的照片,空闲时他就会拿出来看上几眼,晚上睡觉前更是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放在枕头旁边。我不知道他已经结婚,就问道:“是你的对象吧?”

毛岸英非常自豪地说:“不是对象,是老婆。”说着,把照片递给我,“看看,怎么样,漂亮吧?”

此时我才知道毛岸英是新婚燕尔。他的妻子叫刘思齐。毛岸英每次谈到自己的新婚妻子,总是眉飞色舞。我看得出来,他俩感情很深。后来我才知道,毛岸英入朝前夕,刘思齐正在北京医院住院。他没告诉妻子自己要到朝鲜去,只说“我这次出门时间长一点”。入朝后,虽然志愿军司令部和国内的电报往来不断,国内来人也不少,可他一直没给她写信。他感到,不告诉她不好;告诉她,又怕她担心。他还说:“父亲常说:战争时期,儿女情长,会误大事的。”

从来不以毛 主 席的儿子自居

在日常生活中,毛岸英非常平易近人,一点儿架子没有。他说:“如果大家都知道我是毛 主 席的儿子,就会敬而远之,那我就没办法跟大家接触;我对自己的身份保密,就能跟群众打成一片。”尽管彭德怀司令员对毛岸英非常关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可毛岸英本人却一直把自己看做志愿军总部普通的工作人员,跟大家的关系非常融洽。

他的组织观念也很强。虽然留过学,又有特殊的身份,可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来不以毛 主 席的儿子自居。该自己管的事情一丝不苟,不该自己管的事情从来不指手画脚。

有件小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们俩都是团职干部,按照规定,两名团职干部有一位公务员负责日常勤务。派给我们的公务员才18岁,刚参军不久,他负责给我们打洗脸水、烧开水、扫地等。当时我们的驻地在山上,要到山下取水,小战士走一个来回要一个小时。山路崎岖,遇到飞机的话就更加危险。毛岸英看他来回跑很累,而且担心他的安全,就跟我商量说:“咱们节约用水吧。让他一天只打一桶水,不要两桶了。”于是,我们早晨洗脸、白天喝水、晚上洗脚,都用这一桶水。一茶缸水,都想象不出他是怎么用的:先用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刷牙;剩下的多半缸,先喝进去,不咽下,再往外吐,一边吐一边洗脸。这样,一缸水,刷牙洗脸都有了。虽然这是一个极小的动作,却令人非常感动。

毛岸英同志牺牲经过

毛岸英同志是1950年11月24日牺牲的。前一天,敌机到大榆洞侦察了三次,我们估计第二天可能会有事儿。24日早晨天还不亮,我们简单吃过早饭后就都上山了。

上午10点左右,四架美国飞机钻出云层,掠过了大榆洞。敌机过后,警报没有解除,我们仍待在山上。这中间,毛岸英不顾生命危险,下来处理急件。处理完以后,他可能想去再找点吃的。现在的人根本想象不出我们平时吃什么。那天早上没有饭,吃的是高粱粥,还不是高粱米粥,因为高粱的皮都还没有褪掉。那时候根本没吃的,只能找点高粱熬粥当饭。高粱皮都还没剥开,吃进去后,拉出来的还是高粱。所以,毛岸英处理完文件以后,可能到彭总那儿找点吃的。有些人光强调后面这点,说弄饭时被炸死了。其实不是,是处理公务,完了以后饿了找饭吃。

就在几分钟后,敌机突然返回,直接瞄准洞口的两栋房子,一个俯冲下来,投下了凝固汽油弹。瞬间,这两栋房子变成了火海。我马上意识到,岸英同志下去以后没回来。我的第一反应是:出事了!

敌人飞机走后,我是第一个下去的。当时房子都烧着了,离房子30多米的地方有两具尸体,也都烧焦了,已经认不出谁是谁。我知道,毛岸英身上有两件标志性的东西,一个是他的手表,一个是手枪。他有一块苏联手表,是他的岳母送给他的;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斯大林为了表彰毛岸英在卫国战争中的表现,曾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纪念,他一直带在身上。我根据这两样东西,终于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后来管理处的处长叫来十几个人把遗体用白布包起来,就地找了一些木板,简单做了一个棺材,临时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大榆洞的一个山坡上。一起牺牲的还有彭德怀的一个作战参谋。

我们马上向彭德怀报告。彭总非常沉痛,他马上打电报给中央,报告毛岸英同志牺牲的经过;并带领司令部的全体成员,到毛岸英墓前哀悼。彭总沉默了许久,之后才说了两句话。“毛岸英同志是第一个向我报名参加志愿军的人,是一个好苗子。”这是第一句。又说:“岸英同志牺牲了,我怎么向毛 主 席交代?”看得出来,他老人家十分悲痛。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在场的都落泪了。

志愿军总部后来接到军委的电报,电报中没提毛岸英的事,只说让志愿军总部的领导无论如何要保证彭德怀的安全。后来我们才知道,中央机要办公室主任叶子龙拿到电报后,把电报交给了周总理。总理决定不马上让主席知道。当时主席正在生病,江青也不同意让主席知道。直到元旦的时候,主席才知道毛岸英已经牺牲。

房子都被敌机炸毁了,我们没地方去,就都搬到山洞,彭总也一起搬了过去。那天晚上,彭总脸色很难看,他没吃晚饭,也不说话,一宿都在山洞里面走来走去,时而发出一声长叹。第二天,也就是11月25日,刚好第二次战役开始,彭总又接连三天没睡。就这样,连着四天四宿,彭总一直没合眼。

毛岸英同志牺牲后,关于他的安葬问题,当时有两种方案。一个方案是将遗体运回国内。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做法:师以上的干部牺牲以后一般运回国内,不留在异国他乡。在沈阳,专门有一个志愿军烈士陵墓。另一个意见是在当地安葬。彭总倾向于安葬在朝鲜:那么多的志愿军将士牺牲后都安葬在了朝鲜,毛岸英已经牺牲了,不必再脱离其他烈士。当然,彭总的想法是从大局而不是个人感情着眼。后来请示毛 主 席,主席跟他想法一样,并说:青山处处埋忠骨,毛的儿子牺牲以后何必离开与他一起战死疆场的战友?朝鲜牺牲了那么多将士,都安葬在那儿了,为什么毛的儿子就要运回来?就这样,岸英同志被安葬在了大榆洞。志愿军总部固定在桧仓后,他的遗体也被转移到那里,直到现在。

就这样,毛岸英——毛的儿子,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我们这些普通人,不仅活了下来,后来都有了老婆、孩子、官位,什么都没耽误;可他却再也没有归来,最后连尸骨也没能运回国……

志愿军撤离朝鲜的时候,我专程去桧仓跟毛岸英同志告别。回国后的10月29日,毛 主 席、朱德总司令在中南海接见了志愿军代表团。那天,毛 主 席谈笑风生,讲了很多话,但我只记住了几句。

毛问杨勇司令员:“都回来了吧?”杨司令员起立回答:“报告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已经全部撤离朝鲜。”主席听完,高兴地笑了,说:“好啊,都回来了就好。你们辛苦啦!你们都是英雄。”

听完主席的话,看着他老人家那高兴的面庞,我鼻子一酸,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想起了毛岸英烈士,要是他也能和我们一起回到祖国,回到主席的身边,那该多好啊!

1998年6月,我率全国政协代表团访问朝鲜,又专程到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为毛岸英扫墓。(赵南起口述高芳、秦千里采访、整理)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2010年10月26日 09:25 纵横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 ... /26/2898637_0.shtml
核心提示:敌人飞机走后,我是第一个下去的。当时房子都烧着了,离房子30多米的地方有两具尸体,也都烧焦了,已经认不出谁是谁。我知道,毛岸英身上有两件标志性的东西,一个是他的手表,一个是手枪。他有一块苏联手表,是他的岳母送给他的;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斯大林为了表彰毛岸英在卫国战争中的表现,曾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纪念,他一直带在身上。我根据这两样东西,终于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后来管理处的处长叫来十几个人把遗体用白布包起来,就地找了一些木板,简单做了一个棺材,临时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大榆洞的一个山坡上。一起牺牲的还有彭德怀的一个作战参谋。(作者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本文摘自《纵横》杂志2010年第8期 赵南起口述 高芳、秦千里采访、整理

“毛的儿子也得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19日,我跟随彭德怀司令员,开赴朝鲜战场。

志愿军总部最初设在朝鲜北部山区的大榆洞,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大榆洞有一个废弃的金矿,矿洞口不远处,一栋两间的简易房,是彭德怀的办公室,彭总在那儿吃住和办公。离此不远处是一栋三间的房子。中间的大房间是大通铺,十五六个参谋住;两头各隔开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东头是作战处的处长丁甘如和副处长杨迪住;西头是我和毛岸英住。我住这个房间本来是不够条件的,但由于毛岸英是俄语翻译,我是朝语翻译,两个人住一起,工作起来方便一点。就这样,我升格了。

毛岸英是1950年10月22日晚上入朝的。他先住进去,第二天我才搬进岸英同志的房间。这是一个13平方米的小住处,放着两张行军床,有火车硬卧那么宽。我发现里面已经住了一个人。他身材比我高一点,大概一米七八左右,挺魁梧,长得也帅。我俩年龄相仿,都是20多岁,但是他看起来举止庄重,显得很成熟。

因为是初次见面,我就先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问他:“您贵姓啊?”他看了我一眼,说“我姓毛”,也没说叫什么。我说:“跟你住一个屋我很高兴,希望你能帮助我。”我先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下:我是干什么的,怎么来的,等等。然后他说:“不瞒你说,我叫毛岸英。”那个时候也没电视,我从广播里听到过这个名字,觉得耳熟,但也不敢乱猜。他看我愣住了,就说:“我就是毛 主 席的儿子。”我很惊讶,他又说:“毛 主 席的儿子也得抗美援朝啊。抗美援朝,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份责任,毛 主 席的儿子也不能例外!”我听他说得很到位,起点也挺高,心里很佩服。

我俩就这样认识了。从那天到11月24日上午10点多钟毛岸英牺牲,我俩共相处31天。

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的身份是彭德怀办公室的秘书兼俄语翻译。虽然是彭德怀的秘书,但并不参与作战。另外,俄语翻译的工作也并不是很多。毛岸英经历十分丰富。他从小吃苦,8岁的时候就随母亲杨开慧一起入狱。杨开慧牺牲后,他在上海过了几年流浪的生活。后来又被送到苏联学习。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毛岸英主动要求上战场,他曾在一支坦克部队中担任连队的政治副连长(相当于指导员),随大部队一起进攻柏林。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毛岸英回到中国,毛 主 席又让他去当了两年农民。全国解放以后,他又下工厂当工人。那个时候,中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毛岸英是苏联的大学毕业的,又当过兵,回国后当干部足够资格。可他入朝前只不过是一个总支书记。我小学毕业,他大学毕业;我入朝时才革命5年,他从小就革命;我23岁,他比我大5岁。我当时已经是县团级干部待遇了,可他跟我一样,也是县团级干部待遇。

毛岸英在政治上很成熟。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我们这些首批参加志愿军的,都是组织决定、个人服从。在当时,对个人而言,到朝鲜意味着可能死亡。可毛岸英不一样,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要求他、动员他,而是自己主动找到彭德怀,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这得到了他的父亲毛支持。按照他的话说:“毛 主 席的儿子也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全民族的任务,不能因为是毛 主 席的儿子就例外。”

跟他住一起的时候,我发现,毛岸英的上衣口袋中总是装着一张女同志的照片,空闲时他就会拿出来看上几眼,晚上睡觉前更是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放在枕头旁边。我不知道他已经结婚,就问道:“是你的对象吧?”

毛岸英非常自豪地说:“不是对象,是老婆。”说着,把照片递给我,“看看,怎么样,漂亮吧?”

此时我才知道毛岸英是新婚燕尔。他的妻子叫刘思齐。毛岸英每次谈到自己的新婚妻子,总是眉飞色舞。我看得出来,他俩感情很深。后来我才知道,毛岸英入朝前夕,刘思齐正在北京医院住院。他没告诉妻子自己要到朝鲜去,只说“我这次出门时间长一点”。入朝后,虽然志愿军司令部和国内的电报往来不断,国内来人也不少,可他一直没给她写信。他感到,不告诉她不好;告诉她,又怕她担心。他还说:“父亲常说:战争时期,儿女情长,会误大事的。”

从来不以毛 主 席的儿子自居

在日常生活中,毛岸英非常平易近人,一点儿架子没有。他说:“如果大家都知道我是毛 主 席的儿子,就会敬而远之,那我就没办法跟大家接触;我对自己的身份保密,就能跟群众打成一片。”尽管彭德怀司令员对毛岸英非常关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可毛岸英本人却一直把自己看做志愿军总部普通的工作人员,跟大家的关系非常融洽。

他的组织观念也很强。虽然留过学,又有特殊的身份,可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来不以毛 主 席的儿子自居。该自己管的事情一丝不苟,不该自己管的事情从来不指手画脚。

有件小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们俩都是团职干部,按照规定,两名团职干部有一位公务员负责日常勤务。派给我们的公务员才18岁,刚参军不久,他负责给我们打洗脸水、烧开水、扫地等。当时我们的驻地在山上,要到山下取水,小战士走一个来回要一个小时。山路崎岖,遇到飞机的话就更加危险。毛岸英看他来回跑很累,而且担心他的安全,就跟我商量说:“咱们节约用水吧。让他一天只打一桶水,不要两桶了。”于是,我们早晨洗脸、白天喝水、晚上洗脚,都用这一桶水。一茶缸水,都想象不出他是怎么用的:先用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刷牙;剩下的多半缸,先喝进去,不咽下,再往外吐,一边吐一边洗脸。这样,一缸水,刷牙洗脸都有了。虽然这是一个极小的动作,却令人非常感动。

毛岸英同志牺牲经过

毛岸英同志是1950年11月24日牺牲的。前一天,敌机到大榆洞侦察了三次,我们估计第二天可能会有事儿。24日早晨天还不亮,我们简单吃过早饭后就都上山了。

上午10点左右,四架美国飞机钻出云层,掠过了大榆洞。敌机过后,警报没有解除,我们仍待在山上。这中间,毛岸英不顾生命危险,下来处理急件。处理完以后,他可能想去再找点吃的。现在的人根本想象不出我们平时吃什么。那天早上没有饭,吃的是高粱粥,还不是高粱米粥,因为高粱的皮都还没有褪掉。那时候根本没吃的,只能找点高粱熬粥当饭。高粱皮都还没剥开,吃进去后,拉出来的还是高粱。所以,毛岸英处理完文件以后,可能到彭总那儿找点吃的。有些人光强调后面这点,说弄饭时被炸死了。其实不是,是处理公务,完了以后饿了找饭吃。

就在几分钟后,敌机突然返回,直接瞄准洞口的两栋房子,一个俯冲下来,投下了凝固汽油弹。瞬间,这两栋房子变成了火海。我马上意识到,岸英同志下去以后没回来。我的第一反应是:出事了!

敌人飞机走后,我是第一个下去的。当时房子都烧着了,离房子30多米的地方有两具尸体,也都烧焦了,已经认不出谁是谁。我知道,毛岸英身上有两件标志性的东西,一个是他的手表,一个是手枪。他有一块苏联手表,是他的岳母送给他的;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斯大林为了表彰毛岸英在卫国战争中的表现,曾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纪念,他一直带在身上。我根据这两样东西,终于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后来管理处的处长叫来十几个人把遗体用白布包起来,就地找了一些木板,简单做了一个棺材,临时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大榆洞的一个山坡上。一起牺牲的还有彭德怀的一个作战参谋。

我们马上向彭德怀报告。彭总非常沉痛,他马上打电报给中央,报告毛岸英同志牺牲的经过;并带领司令部的全体成员,到毛岸英墓前哀悼。彭总沉默了许久,之后才说了两句话。“毛岸英同志是第一个向我报名参加志愿军的人,是一个好苗子。”这是第一句。又说:“岸英同志牺牲了,我怎么向毛 主 席交代?”看得出来,他老人家十分悲痛。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在场的都落泪了。

志愿军总部后来接到军委的电报,电报中没提毛岸英的事,只说让志愿军总部的领导无论如何要保证彭德怀的安全。后来我们才知道,中央机要办公室主任叶子龙拿到电报后,把电报交给了周总理。总理决定不马上让主席知道。当时主席正在生病,江青也不同意让主席知道。直到元旦的时候,主席才知道毛岸英已经牺牲。

房子都被敌机炸毁了,我们没地方去,就都搬到山洞,彭总也一起搬了过去。那天晚上,彭总脸色很难看,他没吃晚饭,也不说话,一宿都在山洞里面走来走去,时而发出一声长叹。第二天,也就是11月25日,刚好第二次战役开始,彭总又接连三天没睡。就这样,连着四天四宿,彭总一直没合眼。

毛岸英同志牺牲后,关于他的安葬问题,当时有两种方案。一个方案是将遗体运回国内。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做法:师以上的干部牺牲以后一般运回国内,不留在异国他乡。在沈阳,专门有一个志愿军烈士陵墓。另一个意见是在当地安葬。彭总倾向于安葬在朝鲜:那么多的志愿军将士牺牲后都安葬在了朝鲜,毛岸英已经牺牲了,不必再脱离其他烈士。当然,彭总的想法是从大局而不是个人感情着眼。后来请示毛 主 席,主席跟他想法一样,并说:青山处处埋忠骨,毛的儿子牺牲以后何必离开与他一起战死疆场的战友?朝鲜牺牲了那么多将士,都安葬在那儿了,为什么毛的儿子就要运回来?就这样,岸英同志被安葬在了大榆洞。志愿军总部固定在桧仓后,他的遗体也被转移到那里,直到现在。

就这样,毛岸英——毛的儿子,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我们这些普通人,不仅活了下来,后来都有了老婆、孩子、官位,什么都没耽误;可他却再也没有归来,最后连尸骨也没能运回国……

志愿军撤离朝鲜的时候,我专程去桧仓跟毛岸英同志告别。回国后的10月29日,毛 主 席、朱德总司令在中南海接见了志愿军代表团。那天,毛 主 席谈笑风生,讲了很多话,但我只记住了几句。

毛问杨勇司令员:“都回来了吧?”杨司令员起立回答:“报告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已经全部撤离朝鲜。”主席听完,高兴地笑了,说:“好啊,都回来了就好。你们辛苦啦!你们都是英雄。”

听完主席的话,看着他老人家那高兴的面庞,我鼻子一酸,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想起了毛岸英烈士,要是他也能和我们一起回到祖国,回到主席的身边,那该多好啊!

1998年6月,我率全国政协代表团访问朝鲜,又专程到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为毛岸英扫墓。(赵南起口述高芳、秦千里采访、整理)
呵呵,蛋炒饭果然是编出来的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毛岸英主动要求上战场,他曾在一支坦克部队中担任连队的政治副连长(相当于指导员),随大部队一起进攻柏林。

这个应该是个胖少将的说法
请看当时亲历此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杨迪的回忆
“关于毛岸英牺牲,这几年各种道听途说,甚至捕风捉影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我觉得我们这些经历过朝鲜战争的人,有责任把了解到的真相公布出来,这也是对历史负责。”参加朝鲜战争那年,王天成只有17岁;现在王天成是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员,当年是原志愿军总部敌情研究参谋,主管美军情况。


      

      1980年,根据彭德怀夫人浦安修的指示,王天成与杨凤安(朝鲜战争时期彭德怀的军事秘书)编写出版了《北纬三十八度——彭德怀与朝鲜战争》一书。为了了解毛岸英之死,王天成当年走访了志愿军总部的许多老同志,包括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作战处科长孟昭辉、参谋赵南起、龚杰、田胜、苗杰、成德益、翻译宋保华等,大家对毛岸英殉难之事记忆犹新。但遗憾的是,经过这么多年,这几位当年曾与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工作的战友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因身体原因,已无法亲笔撰文或接受记者采访。所以既采访过这些当事人、又对美国战史有研究的王天成便成了讲述这段历史的最佳人选。
10月24日,彭总与十三兵团会合后,成立了志愿军总部,彭总的临时办公室就成了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办公室。毛岸英的一切背景只有彭总、邓华、洪学智和彭总办公室的人知道。按彭总指示,毛岸英只在彭总办公室附近活动。他既没配枪,也没有查哨任务。
徐焰]:毛岸英牺牲是在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发起的这一天,他的牺牲过程实际上是很清楚的,因为这一天第二次战役发起,当时志愿军总部部署很多命令,这一天往来电报比往常多了很多。美国军队不知道志愿军总部的所在地是在朝鲜北部的大榆洞,当时他通过无线电发现这一带的电报往来极多,可能有重要指挥机构。于是对当地进行了突然的轰炸,就是派几架战斗轰炸机去了之后,因为当时志愿军总部是在一个金矿的所在地,平时的人在外面护板房办公,空袭的时候进洞,美国飞机突然到达的时候,毛岸英和另外两个人都在屋子里面炒鸡蛋,刚开始飞机来的时候,警报的时候,大家躲了,第一架飞机是侦察机,侦察机走了之后他们又回到屋子里,这时候战斗轰炸机来的时候,他们躲避已经来不及了,瞬间投下了大批的燃烧弹,几个木板房化为灰烬,毛岸英也在这个时候牺牲了。
吃蛋炒饭和美军正式轰炸当中间隔了好几个小时,小毛显然不可能吃饭要花那么长时间
另一部回忆录称小毛和其他三人在空袭警报响后就躲进防空洞,结果防空警报解除就回房没想到美军轰炸机又飞回轰炸。
一切皆是命运啊
唉,我一直以为国会大厦顶上插红旗人是我们不幸的未授衔年青大将来着
对烈士要尊重,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看来有人要到幼儿园回炉才行.
人的回忆是会出错的,要以当时的战报为准.
这个问题说不清,不过有必要搞清吗?人家命都没了,还要怎样?
毛少将的那个说法根本不可信,你想想,他要真是从莫斯科打到柏林,身上会没有一点伤?可是现在没有一点资料说他身上伤痕累累啊。
要是在卫国战争中熬过4年,即使不死也得一身的伤病,原来老戈的军事顾问阿赫罗梅耶夫,23年出生,结果他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有80%死于卫国战争。
尊重烈士
很多脑残一口咬定说什么要不是美军轰炸导致毛岸英牺牲,他一定是“金 二 世”第二。
  
   是的,领导世袭制的确是很糟糕的。但我们感到奇怪的是,脑残们为什么面对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的世袭制(蒋经国继位)不谈,却对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毛岸英继位)妄加猜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
  
   看来,说他们是脑残,还真有理由,要不就真是果粉到了智障的地步了。
MD的空军对我们威胁太大了,连司令部都随意轰炸。今天MD的空中力量更不是朝鲜战争时能够比的,我们的防空能遏制吗?
worker2006 发表于 2010-10-30 00:00


    太祖爷从参加一大到新中国成立,负过伤吗?周总理从参加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负过几次伤?
机务高手 发表于 2010-10-30 19:36

连吴胖子那种从基层干起来的,也就是受过一次伤,还是自己打鸟弄的。
李鹤帅 发表于 2010-10-28 19:04

因为他们认定一句话:老子反动儿混蛋
对岸英的培养路线是很明显的!楼上几位有没有看过介绍岸英生平的书籍?!
worker2006 发表于 2010-10-30 00:00


    求教有没有毛坦克兵中尉具体在那个部队服役的情况?
随便11.07 发表于 2010-10-30 14:35
所以说此类大仙一口一个“客观公正”,却从一个从未客观存在的时代穿越过来巴拉巴拉,有这能耐还不去买彩票一步登天,真是太浪费这样的超能力了。
毛坦克兵中尉具体在那个部队服役,没有记录。
1942年5月进入伊万诺沃苏雅士官学校学习   
1944年夏转为联共(布)正式党员担任某坦克连指导员,应该在后方,
估计是第二、三梯队,没有与德军交手 ,担负平定占领区,维持秩序的任务。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去过德国,其他的东欧国家就不清楚了
人物年表
  1922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 1925年10月举家迁往广州   1930年10月24日,与母亲杨开慧一同被捕   1931年春节前夕,由地下党安排到大同幼稚园,化名杨永福   1936年由东北军将领李杜将军带到法国   1937年从巴黎来到莫斯科   1940年加入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团支部书记、伊万诺沃市列宁团区委员   1942年5月进入伊万诺沃苏雅士官学校学习   1944年夏转为联共(布)正式党员担任某坦克连指导员   1945年底,经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批准,随同两名苏联医生回国   1948年进入河北建屏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学习   1949年调中央社会部工作   1949年10月15日与刘思齐结婚   1950年10月,毛泽东决定毛岸英入朝   10月8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彭德怀飞抵沈阳   10月19日随志愿军司令部到朝鲜,担任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任党支部书记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牺牲于朝鲜战场,年仅28岁。
worker2006 发表于 2010-10-30 00:00
:sleepy:有什么不可信的,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儿子及时参加苏联卫国战争,那么也肯定不会参加特别危险的战斗,苏联高层不是SB
任党支部书记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牺牲于朝鲜战场,年仅28岁
本菜的一篇关于毛岸英牺牲的老帖,
http://lt.cjdby.net/thread-888244-1-1.html
友情提示:请不要挖坟,以免被版主扣分。
就不说了,以免对死人不敬
dzhiqiong 发表于 2010-10-26 17:17


    所以,毛岸英处理完文件以后,可能到彭总那儿找点吃的。有些人光强调后面这点,说弄饭时被炸死了。其实不是,是处理公务,完了以后饿了找饭吃。
-------------------
哪里说不是找蛋抄饭吃的?
fanelwin 发表于 2010-11-2 11:02


    根本就没鸡蛋,吃的都是高梁,炒个屁蛋
版本很多
而且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
这是个疑问啊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宋太祖对付推背图的办法
wenzi1113 发表于 2010-11-2 15:42


    那天早上没有饭,吃的是高粱粥,还不是高粱米粥,因为高粱的皮都还没有褪掉。那时候根本没吃的,只能找点高粱熬粥当饭。高粱皮都还没剥开,吃进去后,拉出来的还是高粱。所以,毛岸英处理完文件以后,可能到彭总那儿找点吃的。有些人光强调后面这点,说弄饭时被炸死了。其实不是,是处理公务,完了以后饿了找饭吃。

----------------
阁下理解力有问题?人家原文意思表达就是说那天早上只喝了高粱粥,不顶饿,小毛办完事情饿了又去找东西吃,文章没有交代弄到了什么吃的
fanelwin 发表于 2010-11-2 16:09


    阁下理解能力倒强,又不知文中除了高粱他们还吃了什么?文章里面又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吃蛋炒饭的
fanelwin 发表于 2010-11-2 16:09


    文中没说吃什么,所以莫名其妙出来的蛋炒饭是造谣,有问题?

阁下理解能力倒强,又不知文中除了高粱他们还吃了什么?文章里面又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吃蛋炒饭的
wenzi1113 发表于 2010-11-2 16:55



    我何时说过是蛋抄饭?
我说的是从赵南的这篇文章来看只交代当时小毛去吃饭,并没有说明吃什么东西,不能证明其没有吃蛋抄饭
蛋抄饭的说法是其他人的说法  赵南的文章 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阁下理解能力倒强,又不知文中除了高粱他们还吃了什么?文章里面又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吃蛋炒饭的
wenzi1113 发表于 2010-11-2 16:55



    我何时说过是蛋抄饭?
我说的是从赵南的这篇文章来看只交代当时小毛去吃饭,并没有说明吃什么东西,不能证明其没有吃蛋抄饭
蛋抄饭的说法是其他人的说法  赵南的文章 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fanelwin 发表于 2010-11-2 17:20


    如果不能证明所谓的蛋炒饭,那我就说蛋炒饭是谣言怎么了?两个在场的人都死了,屋子被烧光了,是哪只天眼看到毛岸英去吃蛋炒饭了?既然志司平时都吃高梁饭,那我就说这个“蛋炒饭”是造谣,究竟是已有事实占理还是那双天眼占理?没有任何事实基础的“蛋炒饭”难道不应该定义成造谣?
装甲专家?
尊重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