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频频,还能评上三甲医院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02:23
本报记者 孙刚 顾泳

近日,上海正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开展新一轮的医院评价评审,年内将完成部分二级医院升三级和三级医院复评工作。

一般而言,三级甲等医院代表着最高的医疗质量。但实际的看病求诊中,不少市民却觉得少数“三甲”名不副实:医疗事故频频发生,甚至一些低级错误也常上演。三级医院重新评级,能否做到围绕医疗质量这个核心,不走过场,让患者真正放心?

医院评审不能搞“终身制”

根据《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我国医院分为三个级别,三级别中又分为若干等。一级医院即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公共卫生服务;二级医院是区域医疗中心或区级医院,承担一般大病的治疗;而三级医院也即市级医院,则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执行医学高等教育、科研任务,“医教研”一肩挑。

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马进教授说,医院等级管理,是合理分布医疗资源的需要。各级医院各司其职,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分层就医,有序流动。欧美国家也基本上采取这种“医疗圈”的模式:一个地区一家医疗中心,附近几家分中心,以及各分散的社区医院。与各级医院功能和辐射能力相适应,医院级别同时是其综合实力的标志,而普通市民也正是以医院级别为标杆,生了大病首选大医院。

据了解,我国首轮医院评审结束于1998年,13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再评。此次再启动,是对现有医院实力的一次重新检阅。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符合条件就提升,凡是管理不佳、医疗质量水平下降,未能持续发展、未达标准的就摘牌降级。”今后,每隔三至五年,都将开展周期性评审,打破等级“终身制”。

评级关键应是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院重新评级,普通百姓对此怎么看?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回答大同小异。医院评级应客观反映医院的临床水平,为患者提供一张权威的“就医地图”;代表高水准的三级医院,应当实至名归,有“含金量”。还有人尖锐地提出,某些医院医疗纠纷、事故频频,还有资格继续保留“三级甲等”这块招牌吗?

确实,纵观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医疗事件,其发生地不乏三甲医院。从护士发错药,到药房配假药,再到群体性院内感染,甚至开刀开错部位重新来过,手术后不慎纱布留在患者腹内等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也时有耳闻。有病人直言,到三甲医院是为了图个放心,但常常排一两个小时队,医生只看几分钟,医疗服务和诊断水平却未必高出一筹,“难道三甲医院就是规模大、人多、药贵么?”

马进表示,国内的医院评级类似于欧美医院的认证,追求的是 “持续性的质量改善”。因此,虽然规模、科研、教学等指标也很必要,但医院级别高低的关键,应是医疗质量和安全。

评审必须经得起就医者检验

据透露,新一轮医院评审,突出了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比如,建立了质量控制的“一票否决制”,医院发生严重医疗事故或者非法行医行为就要降级,如果是一级甲等医疗事故且负全责,则取消等级,立即摘牌。此次评审还首度引进了JCI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标准,期望通过国际公认的患者安全指标体系,引导医院和医生更加重视医疗质量和安全。


但专家也坦言,现有的医院评级设计,与百姓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比如大众关注的医疗事故问题,目前还是由卫生部门自己“又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虽然三级医院多处理疑难重症,业务量近年来又以超过10%的高速增长,事故或纠纷的发生率自然会相应提高。但如何对此予以量化管理,设定一个既尊重医学规律、又符合“三甲”高质量要求的标准,目前还是空白。

据透露,此次医院评级,由主管部门制订标准后,具体由民间组织性质的行业协会实施。“引入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可谓一大进步。”专家在表示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行业协会仍然有浓厚的“半官方”色彩,参与评审的专家与各医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保证公正性和独立性,让评审结果经得起时间和市民实际感受的检验,还须进一步探索建章立制,并动员社会力量尤其是就医者予以切实监督。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  

http://news.163.com/10/1020/07/6JE09P9600014AED.html本报记者 孙刚 顾泳

近日,上海正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开展新一轮的医院评价评审,年内将完成部分二级医院升三级和三级医院复评工作。

一般而言,三级甲等医院代表着最高的医疗质量。但实际的看病求诊中,不少市民却觉得少数“三甲”名不副实:医疗事故频频发生,甚至一些低级错误也常上演。三级医院重新评级,能否做到围绕医疗质量这个核心,不走过场,让患者真正放心?

医院评审不能搞“终身制”

根据《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我国医院分为三个级别,三级别中又分为若干等。一级医院即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公共卫生服务;二级医院是区域医疗中心或区级医院,承担一般大病的治疗;而三级医院也即市级医院,则提供高水平的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执行医学高等教育、科研任务,“医教研”一肩挑。

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马进教授说,医院等级管理,是合理分布医疗资源的需要。各级医院各司其职,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分层就医,有序流动。欧美国家也基本上采取这种“医疗圈”的模式:一个地区一家医疗中心,附近几家分中心,以及各分散的社区医院。与各级医院功能和辐射能力相适应,医院级别同时是其综合实力的标志,而普通市民也正是以医院级别为标杆,生了大病首选大医院。

据了解,我国首轮医院评审结束于1998年,13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再评。此次再启动,是对现有医院实力的一次重新检阅。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符合条件就提升,凡是管理不佳、医疗质量水平下降,未能持续发展、未达标准的就摘牌降级。”今后,每隔三至五年,都将开展周期性评审,打破等级“终身制”。

评级关键应是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院重新评级,普通百姓对此怎么看?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回答大同小异。医院评级应客观反映医院的临床水平,为患者提供一张权威的“就医地图”;代表高水准的三级医院,应当实至名归,有“含金量”。还有人尖锐地提出,某些医院医疗纠纷、事故频频,还有资格继续保留“三级甲等”这块招牌吗?

确实,纵观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医疗事件,其发生地不乏三甲医院。从护士发错药,到药房配假药,再到群体性院内感染,甚至开刀开错部位重新来过,手术后不慎纱布留在患者腹内等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也时有耳闻。有病人直言,到三甲医院是为了图个放心,但常常排一两个小时队,医生只看几分钟,医疗服务和诊断水平却未必高出一筹,“难道三甲医院就是规模大、人多、药贵么?”

马进表示,国内的医院评级类似于欧美医院的认证,追求的是 “持续性的质量改善”。因此,虽然规模、科研、教学等指标也很必要,但医院级别高低的关键,应是医疗质量和安全。

评审必须经得起就医者检验

据透露,新一轮医院评审,突出了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比如,建立了质量控制的“一票否决制”,医院发生严重医疗事故或者非法行医行为就要降级,如果是一级甲等医疗事故且负全责,则取消等级,立即摘牌。此次评审还首度引进了JCI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标准,期望通过国际公认的患者安全指标体系,引导医院和医生更加重视医疗质量和安全。


但专家也坦言,现有的医院评级设计,与百姓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比如大众关注的医疗事故问题,目前还是由卫生部门自己“又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虽然三级医院多处理疑难重症,业务量近年来又以超过10%的高速增长,事故或纠纷的发生率自然会相应提高。但如何对此予以量化管理,设定一个既尊重医学规律、又符合“三甲”高质量要求的标准,目前还是空白。

据透露,此次医院评级,由主管部门制订标准后,具体由民间组织性质的行业协会实施。“引入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可谓一大进步。”专家在表示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行业协会仍然有浓厚的“半官方”色彩,参与评审的专家与各医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保证公正性和独立性,让评审结果经得起时间和市民实际感受的检验,还须进一步探索建章立制,并动员社会力量尤其是就医者予以切实监督。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  

http://news.163.com/10/1020/07/6JE09P9600014AED.html
一般只要不出大事故,原来的三甲肯定还是评为三甲的。小的事肯定就遮掩过去了
帝都的人民医院 sars时候出那么大事 还是三甲 三不三甲重点看硬件设施
三甲与否看的是规模,就像酒店评五星一样,不代表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