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亡于国有制???(不完全代表本人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03:22


宋是个倒霉的朝代,先是被辽国压着打,接着被金国人洗劫一道,最后被蒙古人横扫,即使对小小的“大夏国”,也是军事上连吃败仗,只能在送东西买和平时,私下里以“西夏”呼之,如此,它似乎就变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政权”了。

  而宋人军事上的失败,除了诸多体制上的原因外,一个被认为最重要的先天性因素就是,宋比之前代,有个军事上巨大的不足,即缺少马匹。要知道,论起财力,宋人比起汉唐,那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汉、唐两代亦曾面临北方强大游牧政权的军事威胁,但汉、唐能在全盛之时大举反击,乃是因为有大批的马匹可用。而宋则一直难于搜集到足够的马匹用于边事。而宋之无法像汉唐那样繁育大批马匹,是因其立国之初,就比汉唐全盛时期少了几块可供牧马的北方草原。所以,宋代用于“马政”的投入远大于汉唐两代,但依然难于筹集到足够马匹。

  历史类论坛上,今天依然有无数人为灭亡了八百年的大宋朝支招,多半是关于马的,譬如该怎样怎样继续增大养马的投入、如何制定各项严厉法规加强马匹繁育监督,总之,一切都围绕着靠国家投入来建立起一个可不受制于敌的“民族养马产业”。

  问题是,有宋一代,朝廷上下为了解决“国家马匹安全问题”,其殚精竭虑程度实在比我朝今天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更甚。那些替古人担忧的爱国青年,想出的招,没有一个超出宋人。有些狠招,恐怕不等敌人打来,大宋自己就会先垮台。

  在我看来,在养马的国有化上穷尽国力、民力和想象力,恰是宋帝国马匹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查汉、唐、宋,乃至元、明,一旦重视起国家的“马匹安全问题”,郑重其事地搞起“马政”,无一列外都是国有化思路,即大规模建官办马场的路子。这很好理解,因为国家一旦觉得马匹是战略稀缺物资,自然就恨不得把一切马匹都牢牢抓在手上,朱棣同志说的很明白:“古之掌兵政委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是马于国为重。”

  但汉、唐两代,养马问题上,奉行的是以国有化为主导的、允许多种产权制度并存的市场经济,既有硬的一手,也有尊重市场规律的一手,所以,一旦急需,民间还可以征上一些马来。

  大抵而言,汉代大规模投入官营养马事业,对民营养马经济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甚至采取免税方式鼓励,所以,在政府带动刺激下,民间养马爱马之风大盛,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对马匹的需求不仅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有了旺盛的民间需求,故全社会不但马匹数量空前增加,马匹的品种改良热情也被激发起来。仅汉武帝时期几次大规模征伐,征用马匹总数就过百万。而民间马匹存栏数目亦相当可观,因为驻边骑兵也多用自家的马。所以即使边境战争每次动辄造成数万数十万的马匹损失,它也能消耗得起,国营马场的马消耗得差不多了,但社会总量还能很快恢复得过来,所以,东汉时代虽然国有“马经”衰落,但民间还能征得上马。
到了唐代,就因为看重马,开始对民间养马采取打压和抑制政策,社会的养马之风不复汉代旧观,也更谈不上马种的培育改良,长期的战乱,中原地区的马种早退化到了与蒙古劣等马相当的水准,但好歹国有的草原面积广大,马匹的国家拥有量也达到了70万匹的历史顶峰。

  到了宋代,立国之始就面临着强敌环伺,到灭亡为止,从来就没喘息的机会,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马匹完全国有化,用搞“两弹一星”的热情养马。问题是,虽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有巨额的财政投入,却总是产不出好马来。办法想尽了。譬如,土地有限,得把一些马分散养育,于是,就搞了一段时间的国有民营,即国家的马作为任务分散摊派给老百姓来代养,因为这些都是稀缺的战略资源,所以既有优惠政策,譬如可免除相应劳役税负之类,同时又有各种任务和苛刻处罚措施。这种国有民营强行摊派下去,导致一些领到这个光荣任务的老百姓,只能弃家逃跑。当然,为新政辩护的人喜欢举例说,其实当时还是有人报名愿意主动认领官马的,这不奇怪,今天还有人能把家产交了党费。

  宋代适合放牧的地方少,但还不是窘迫到没有,北宋分布在各地的牧马监共有14个,但搞到最后马越来越少,甚至有的骑兵部队只有1/10的人配有马,就不全是战争消耗的缘故,要说战争损耗,汉、唐的损耗要惊人得多,宋代马政的失败,彻底的国有化是最重要因素。

  大宋朝比之前朝,少的只是官营的养马牧场,而前代尤其是汉朝,民间养马可并不是在北方草原地区,而是分散在各农耕地区,毕竟民间小规模养马,完全不需要大面积的草原。事实上,真正的好马根本不可能产自草原,只会产自定居的农耕社会,而大草原上只能出产劣等马,这个容后细说。

  有研究马政的历史学者认为,宋代马政不如唐代,是因为宋人较之唐人,虽制度更完善且投入更大,但毁于政策多变故,所以,宋在真宗时期国有马的数量达到20万匹的顶峰,其后改革派失势,马匹存栏数直线下降,接下来的“马政”,就无非是做作样子而已。问题是,马政搞不下去,是因为当时一匹国有马的成本高达500贯,而西北边贸中,一匹马的价钱才25贯,国有的马资产越多,财政压力就越大,小老百姓的日子就越难过。

  细究起来,汉唐的马政其实越到后期越搞不下去,实在容易理解,马这个东西不像盐铁专卖,是由老百姓直接买单,光靠政府财政买单,总有一天维持不下去。马被视为必须被国家垄断的战略物资程度越高,民间就越没有养马的热情也无法培育出对马的需求来。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一项产业,只有政府才有需求,而且只能由政府经营时,它能办好的先例。而且,政府的垄断专营通常都会使某种东西变得稀缺。
没有适合放牧传统的牧场,宋人是不是就真的没有办法拥有巨大的马匹储备?

  按国家专营的思路,毫无疑问,宋缺少前代的大面积牧场,自然不可能拥有大批的马,但你若相信市场的伟力,马根本不是问题。

  回到我们前面羊的问题上,如果政府将羊视为战略物资,只允许政府官营,你能想象得出,居然品种最优的羊,居然不是游牧民族培育的,而是农耕的汉人培育的,而且,在山东这样一个人口如此密集的地方,牛羊肉的产量居然可以和内蒙不相上下么?

  而且,一点不用怀疑,如果政府为了扩大羊的社会存量,以免除部分劳役税负做优惠条件,把高价买来的蒙古羊一头一头分下去,要求每年上交一头繁殖出来的健康小羊,否则重罚。你放心,大部分根本没养过羊的家庭,很快会因此破产,而且这些农户养出来有幸能存活的羊,比之政府交给他们的蒙古羊,肯定是品种退化了,绝不可能被培养出体重比蒙古羊大三倍的小尾寒羊来。

  我原本以为,世界上不太可能还有将蒙古马战战兢兢地繁殖成比蒙古马更糟糕的马,但大宋朝以高昂的成本证明,国有化的确可以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蒙古马到了中原后,退化得非常厉害,大部分不堪军用骑乘。

好了,我们不用再重复举明朝重复宋人的例子了,若宋因无马而败于北虏,则亡宋者,国有制也,你是否同意?

宋是个倒霉的朝代,先是被辽国压着打,接着被金国人洗劫一道,最后被蒙古人横扫,即使对小小的“大夏国”,也是军事上连吃败仗,只能在送东西买和平时,私下里以“西夏”呼之,如此,它似乎就变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政权”了。

  而宋人军事上的失败,除了诸多体制上的原因外,一个被认为最重要的先天性因素就是,宋比之前代,有个军事上巨大的不足,即缺少马匹。要知道,论起财力,宋人比起汉唐,那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汉、唐两代亦曾面临北方强大游牧政权的军事威胁,但汉、唐能在全盛之时大举反击,乃是因为有大批的马匹可用。而宋则一直难于搜集到足够的马匹用于边事。而宋之无法像汉唐那样繁育大批马匹,是因其立国之初,就比汉唐全盛时期少了几块可供牧马的北方草原。所以,宋代用于“马政”的投入远大于汉唐两代,但依然难于筹集到足够马匹。

  历史类论坛上,今天依然有无数人为灭亡了八百年的大宋朝支招,多半是关于马的,譬如该怎样怎样继续增大养马的投入、如何制定各项严厉法规加强马匹繁育监督,总之,一切都围绕着靠国家投入来建立起一个可不受制于敌的“民族养马产业”。

  问题是,有宋一代,朝廷上下为了解决“国家马匹安全问题”,其殚精竭虑程度实在比我朝今天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更甚。那些替古人担忧的爱国青年,想出的招,没有一个超出宋人。有些狠招,恐怕不等敌人打来,大宋自己就会先垮台。

  在我看来,在养马的国有化上穷尽国力、民力和想象力,恰是宋帝国马匹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查汉、唐、宋,乃至元、明,一旦重视起国家的“马匹安全问题”,郑重其事地搞起“马政”,无一列外都是国有化思路,即大规模建官办马场的路子。这很好理解,因为国家一旦觉得马匹是战略稀缺物资,自然就恨不得把一切马匹都牢牢抓在手上,朱棣同志说的很明白:“古之掌兵政委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是马于国为重。”

  但汉、唐两代,养马问题上,奉行的是以国有化为主导的、允许多种产权制度并存的市场经济,既有硬的一手,也有尊重市场规律的一手,所以,一旦急需,民间还可以征上一些马来。

  大抵而言,汉代大规模投入官营养马事业,对民营养马经济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甚至采取免税方式鼓励,所以,在政府带动刺激下,民间养马爱马之风大盛,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对马匹的需求不仅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有了旺盛的民间需求,故全社会不但马匹数量空前增加,马匹的品种改良热情也被激发起来。仅汉武帝时期几次大规模征伐,征用马匹总数就过百万。而民间马匹存栏数目亦相当可观,因为驻边骑兵也多用自家的马。所以即使边境战争每次动辄造成数万数十万的马匹损失,它也能消耗得起,国营马场的马消耗得差不多了,但社会总量还能很快恢复得过来,所以,东汉时代虽然国有“马经”衰落,但民间还能征得上马。
到了唐代,就因为看重马,开始对民间养马采取打压和抑制政策,社会的养马之风不复汉代旧观,也更谈不上马种的培育改良,长期的战乱,中原地区的马种早退化到了与蒙古劣等马相当的水准,但好歹国有的草原面积广大,马匹的国家拥有量也达到了70万匹的历史顶峰。

  到了宋代,立国之始就面临着强敌环伺,到灭亡为止,从来就没喘息的机会,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马匹完全国有化,用搞“两弹一星”的热情养马。问题是,虽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有巨额的财政投入,却总是产不出好马来。办法想尽了。譬如,土地有限,得把一些马分散养育,于是,就搞了一段时间的国有民营,即国家的马作为任务分散摊派给老百姓来代养,因为这些都是稀缺的战略资源,所以既有优惠政策,譬如可免除相应劳役税负之类,同时又有各种任务和苛刻处罚措施。这种国有民营强行摊派下去,导致一些领到这个光荣任务的老百姓,只能弃家逃跑。当然,为新政辩护的人喜欢举例说,其实当时还是有人报名愿意主动认领官马的,这不奇怪,今天还有人能把家产交了党费。

  宋代适合放牧的地方少,但还不是窘迫到没有,北宋分布在各地的牧马监共有14个,但搞到最后马越来越少,甚至有的骑兵部队只有1/10的人配有马,就不全是战争消耗的缘故,要说战争损耗,汉、唐的损耗要惊人得多,宋代马政的失败,彻底的国有化是最重要因素。

  大宋朝比之前朝,少的只是官营的养马牧场,而前代尤其是汉朝,民间养马可并不是在北方草原地区,而是分散在各农耕地区,毕竟民间小规模养马,完全不需要大面积的草原。事实上,真正的好马根本不可能产自草原,只会产自定居的农耕社会,而大草原上只能出产劣等马,这个容后细说。

  有研究马政的历史学者认为,宋代马政不如唐代,是因为宋人较之唐人,虽制度更完善且投入更大,但毁于政策多变故,所以,宋在真宗时期国有马的数量达到20万匹的顶峰,其后改革派失势,马匹存栏数直线下降,接下来的“马政”,就无非是做作样子而已。问题是,马政搞不下去,是因为当时一匹国有马的成本高达500贯,而西北边贸中,一匹马的价钱才25贯,国有的马资产越多,财政压力就越大,小老百姓的日子就越难过。

  细究起来,汉唐的马政其实越到后期越搞不下去,实在容易理解,马这个东西不像盐铁专卖,是由老百姓直接买单,光靠政府财政买单,总有一天维持不下去。马被视为必须被国家垄断的战略物资程度越高,民间就越没有养马的热情也无法培育出对马的需求来。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一项产业,只有政府才有需求,而且只能由政府经营时,它能办好的先例。而且,政府的垄断专营通常都会使某种东西变得稀缺。
没有适合放牧传统的牧场,宋人是不是就真的没有办法拥有巨大的马匹储备?

  按国家专营的思路,毫无疑问,宋缺少前代的大面积牧场,自然不可能拥有大批的马,但你若相信市场的伟力,马根本不是问题。

  回到我们前面羊的问题上,如果政府将羊视为战略物资,只允许政府官营,你能想象得出,居然品种最优的羊,居然不是游牧民族培育的,而是农耕的汉人培育的,而且,在山东这样一个人口如此密集的地方,牛羊肉的产量居然可以和内蒙不相上下么?

  而且,一点不用怀疑,如果政府为了扩大羊的社会存量,以免除部分劳役税负做优惠条件,把高价买来的蒙古羊一头一头分下去,要求每年上交一头繁殖出来的健康小羊,否则重罚。你放心,大部分根本没养过羊的家庭,很快会因此破产,而且这些农户养出来有幸能存活的羊,比之政府交给他们的蒙古羊,肯定是品种退化了,绝不可能被培养出体重比蒙古羊大三倍的小尾寒羊来。

  我原本以为,世界上不太可能还有将蒙古马战战兢兢地繁殖成比蒙古马更糟糕的马,但大宋朝以高昂的成本证明,国有化的确可以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蒙古马到了中原后,退化得非常厉害,大部分不堪军用骑乘。

好了,我们不用再重复举明朝重复宋人的例子了,若宋因无马而败于北虏,则亡宋者,国有制也,你是否同意?
本文不完全代表本人观点,大家一起发表下看法?
回复 2# xjzb933


    转帖请附链接。
扯淡
南桔北枳,浅显的道理,马在边地就养得好,在农耕区就养不好,竟然牵扯到国有制上。
好吧,若市场真有无视自然规律的伟力,那么宋的邻国应该都有好马了,比如安南,大理之类。可以向他们买好马嘛。相信在没有国有制马政的安南,大理,市场一定能提供出足够的好马来!
马场产量越来越低,是因为后期人口膨胀,马场草地被边民、豪强甚至管理者自己侵占了去种地……
  据说还有一个问题:宋朝没有功名的人,没有允许一般不能骑马,可以骑牛骑驴子。真的有这样的事情么?如果有,岂不是断绝了骑马的群众基础?没有大量的骑马群众,何来强悍的骑兵?
  委员不懂,请教诸位,恳请科普。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0-10-20 12:33


    这个,和缺少良马有直接的关系。
回复 1# xjzb933

转自水木清华的吧,好文章:D
屁股不仅决定观点,屁股还决定历史……
企业的战备、战略思维,不能苛求古人
此文由 忠义无双小黄皓 发表:
刚才在国进民退那帖子里,看到说要不是贾相搞国进民退,我大宋早亡了,求具体事迹,还有贾相的名声如此之烂是不是也与此有关


www.sbanzu.com

以后要写文章的,这个先挂住。

www.sbanzu.com

简要的说,贾似道搞了公田法,逼迫豪强地主贡献一定数量的田土成为公田,这条法律在20多年的时间里,保障了南宋军队的口粮供应。

www.sbanzu.com

同时,他推行了打算法,重抓审计工作(当然同时也排除异己将领),则是为了遏制当时的兵为将有的趋势。

www.sbanzu.com

在财政上,他努力收拾自开禧军兴以来的财政混乱局势,这个方面因为要推行公田法,所以只停止了一界钞票的印刷,但是成果还是有的,至少币值从一贯兑换50来文,提升到了一贯兑换257文的程度,多少称提了一些币值,稳定了物价,一直到南宋灭亡时,币值都能保持在200文以上,达到了端平年的水平。

www.sbanzu.com

这个人摸良心说话,他在财政上是有能力的,不敢说他是象王安石一样的一流财政家,但是他在财政和流通上的才干,不夸张的说是绝对二流以上的水平。

www.sbanzu.com

他固然很贪腐,为人小气,睚眦必报,但是才干和品德是两回事,应该分开看的。
“国退民进”的公田私有化差点让宋朝连养兵的军粮都拿不出来 除了养肥一帮官僚财主还有什么成果
反正现在大部分国家垄断的资源总是很紧张,例如石油煤炭,但凡充分让民间资本来经营的,大部分很宽松.
汉骑 发表于 2010-10-23 21:29
举个例子看看?
比如各种日产生活用品.
Criticer 发表于 2010-10-25 12:10


    像石油煤炭这号战略资源,就算国家不垄断,也是大资本家垄断,断然不会给民营小商贩手里。
就算以后国有中石油,中石化没了,也只是改个名字变私有化。倒时候垄断的更彻底
汉骑 发表于 2010-10-25 16:16
你认为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产品和日用生活品,哪个更加供应充分?


每朝每代,革命都是打土豪分田地,可没有打朝廷分钱的说法,基本每个朝代末期,国库都是空的,钱都在大地主富商手里,改朝换代,能以平民身份上台的,就朱元璋和毛2个,这两个都是民族危亡的时候才得以成功。
换言之,不是逼到这种全民危亡的地步,基本还是某些个大地主取代皇帝这个大地主继续做皇帝。
看看历史,除了那个坑过儒的秦始皇外,就朱元璋和毛两个平民开国“皇帝”被骂的最多了。

每朝每代,革命都是打土豪分田地,可没有打朝廷分钱的说法,基本每个朝代末期,国库都是空的,钱都在大地主富商手里,改朝换代,能以平民身份上台的,就朱元璋和毛2个,这两个都是民族危亡的时候才得以成功。
换言之,不是逼到这种全民危亡的地步,基本还是某些个大地主取代皇帝这个大地主继续做皇帝。
看看历史,除了那个坑过儒的秦始皇外,就朱元璋和毛两个平民开国“皇帝”被骂的最多了。
文人们这么卖力地洗地,指望别人忘记宋朝以文制武,用文人掌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