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判决 雇凶教授和方舟子都上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8:48:19
http://www.zaobao.com/zg/zg101013_005.shtml

由于不满法院的一审判决,雇凶打伤“打假斗士”方舟子的华中科技大学医学教授肖传国已提出上诉;方舟子一方也表示将向北京市检察院申请抗诉。这意味着方舟子和肖传国将有第二轮法律交锋。

  北京市石景山法院本月10日以“寻衅滋事罪”罪一审判决肖传国拘役五个半月。对于这一结果,方舟子在微博中评价说:法院的判决对肖传国是非常体贴的。为什么是五个半月拘役,而不是六个月?因为六个月就是有期徒刑了,而教师法规定,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取消教师资格。所以法院“体贴”地要为肖保留教师资格,让他出狱后能够继续当教授。

  54岁的肖传国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泌尿科主任。五年前,肖传国发表学术成果“肖氏反射弧”,并以此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方舟子对此提出质疑,导致肖传国落选院士。肖传国花10万元人民币(约2万1000新元)雇佣远房亲戚“教训”方舟子和同样揭露过“肖氏反射弧”的编辑方玄昌,导致二方受伤,肖传国和所雇凶手被警方抓捕。

  即使雇凶伤人,作为知名医生的肖传国还是受到一些人的支持。在华中科技大学官方网站上的师资队伍一栏,肖传国的名字仍被赫然冠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首席科学家的称号。华中科技大学方面目前也没有宣布对肖传国作何处分。

  而肖传国发明的“肖氏反射弧”手术到底是否有效,中国科技界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有关人士指出,中国庞大的科研官僚体系对造假行为缺乏惩处机制,是中国学术不端、科技造假泛滥重要原因。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勤前天建议科技部取消肖传国“973首席科学家”的称号。

  张勤说:“方舟子的事件看起来是一个人的战斗,但是放到一个大背景下来看,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孤立地战斗。”中国科协也设有相关的道德规范惩戒机构,即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但科协团体并没有设专人去逐一调查相关造假行为。一旦收到来自社会上的实名举报,科协会通过组织体系调查、核实,然后采取措施予以惩戒,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

  张勤表示:“我们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方舟子能投身其中。”
但舆论仍质疑中国科技界的纠错能力。《人民日报》昨天发表文章说,科技界本应有“自净机制”,但这种自净机制在中国科技界正面临失灵的危险,科学家无处讨公道。不少只要认真调查就可得出明确结论的学术官司,却三年五年搁置在那里,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出来裁决。只剩下方舟子等寥寥数人领着一群网友和媒体进行 “缺席审判”。这样讨来的公道,即使科学严谨,也难免程序正义之失;即使偶有斩获,也终归难以持久。http://www.zaobao.com/zg/zg101013_005.shtml

由于不满法院的一审判决,雇凶打伤“打假斗士”方舟子的华中科技大学医学教授肖传国已提出上诉;方舟子一方也表示将向北京市检察院申请抗诉。这意味着方舟子和肖传国将有第二轮法律交锋。

  北京市石景山法院本月10日以“寻衅滋事罪”罪一审判决肖传国拘役五个半月。对于这一结果,方舟子在微博中评价说:法院的判决对肖传国是非常体贴的。为什么是五个半月拘役,而不是六个月?因为六个月就是有期徒刑了,而教师法规定,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取消教师资格。所以法院“体贴”地要为肖保留教师资格,让他出狱后能够继续当教授。

  54岁的肖传国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泌尿科主任。五年前,肖传国发表学术成果“肖氏反射弧”,并以此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方舟子对此提出质疑,导致肖传国落选院士。肖传国花10万元人民币(约2万1000新元)雇佣远房亲戚“教训”方舟子和同样揭露过“肖氏反射弧”的编辑方玄昌,导致二方受伤,肖传国和所雇凶手被警方抓捕。

  即使雇凶伤人,作为知名医生的肖传国还是受到一些人的支持。在华中科技大学官方网站上的师资队伍一栏,肖传国的名字仍被赫然冠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首席科学家的称号。华中科技大学方面目前也没有宣布对肖传国作何处分。

  而肖传国发明的“肖氏反射弧”手术到底是否有效,中国科技界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有关人士指出,中国庞大的科研官僚体系对造假行为缺乏惩处机制,是中国学术不端、科技造假泛滥重要原因。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勤前天建议科技部取消肖传国“973首席科学家”的称号。

  张勤说:“方舟子的事件看起来是一个人的战斗,但是放到一个大背景下来看,他并不是一个人在孤立地战斗。”中国科协也设有相关的道德规范惩戒机构,即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但科协团体并没有设专人去逐一调查相关造假行为。一旦收到来自社会上的实名举报,科协会通过组织体系调查、核实,然后采取措施予以惩戒,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

  张勤表示:“我们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方舟子能投身其中。”
但舆论仍质疑中国科技界的纠错能力。《人民日报》昨天发表文章说,科技界本应有“自净机制”,但这种自净机制在中国科技界正面临失灵的危险,科学家无处讨公道。不少只要认真调查就可得出明确结论的学术官司,却三年五年搁置在那里,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出来裁决。只剩下方舟子等寥寥数人领着一群网友和媒体进行 “缺席审判”。这样讨来的公道,即使科学严谨,也难免程序正义之失;即使偶有斩获,也终归难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