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纪录片《公司的力量》有人出来反驳了,大家对此有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28:32
现在CCTV-2正在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挺火的,围绕着里面表达的观点争论也挺激烈,这篇反驳文章可谓集大成者,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附文章:D
刘仰:央视《公司的力量》,堆砌的庸见

    我的儿子正在上大学,前几天问我,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电视系列片《公司的力量》,知道吗?我说在网上看到了大力宣传。儿子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说我只知道那是几年前拍《大国崛起》的同一班底制作的,我还没看过,谈不上什么看法。我儿子已经看过几集,我问他有何感想,他说不出什么意见,或者说,只有说不清的感觉。这让我决定要关注一下这个片子,于是,从网上看了前面6集。因为全片还没有播完,网上也看不到完整的,只能就已经看到的内容说点看法。估计后面几集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大国崛起》前几年很轰动,议论很多,我因为不同意它的主要观点,开始写一系列评论文章,后来成为本人《中国没有榜样》一书的主干。《公司的力量》把关注的焦点从“大国”转到了大国的“公司”。基于《大国崛起》的基调,以及《公司的力量》主创人员多次重复的一句话:“公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对《公司的力量》的主要观点有一个概括:公司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公司是西方人的发明,西方的强大离不开公司的强大,中国要强大也要向西方学习,从公司学起。而且,按照当前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公司的基本原则就是私有化、市场经济等。虽然在我看到的前六集中,也有一些对西方公司负面影响的评价,但《公司的力量》总的基调是讴歌公司,讴歌市场经济,讴歌企业家。该片主创人员说,该片同时也是想给中国的年轻人起到一个励志的作用,这已经定下了该片弘扬向西方学习的基调。
    我不反对向西方学习,但我希望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能够搞清楚一些基本的事实,否则,在一堆自相矛盾的庸见和偏见中,所谓向西方学习,只能学到皮毛,而离真相越来越远。比方说,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片中说: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公司不发达,经济却可以发达的国家(大意)。对此我先不做判断,先说事实。现在连西方人也承认,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经济的总量和人均长期都是世界第一。在这样一个事实的基础上,再来看张维迎斩钉截铁的判断,第一,如果张维迎的论断是对的,那么,必然的结论是,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公司比西方更发达。第二,如果中国古代公司并不发达,那么,张维迎的论断就是错的。我不知道编导是否发现这种自相矛盾。
    说起公司的发达,自然要说到市场经济,自从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就成为它的标签,也成为西方人观念领先的标志之一。我再说一个事实。了解一点历史的都知道,西方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就一直以黄金等贵金属为货币,金币在西方社会长期都是财富的象征,哥伦布到达美洲最大的愿望也是发现黄金。但是,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之后,主要就是以贱金属为货币,例如铜或铁。我不知道著名的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考虑过:贵金属货币与贱金属货币,对于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在我看来,两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要到武大郎的摊子上买一只烧饼,贵金属货币就很难,贱金属货币就很容易。所以,西方社会长期都以贵金属为货币,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小商品经济不发达,只有海外贸易之类大宗商品经济才能进行。反过来说,中国从2000多年前就大量使用贱金属货币,恰恰说明中国平民百姓之间的小商品经济极为发达。从这个角度说,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完全是无知的偏见。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看不见得手”,迄今为止,最符合这一理论模型的社会经济状态,只有中国古代社会。亚当-斯密毫无疑问是站在古代中国这一市场经济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他的学术成果。直到今天,西方经济中极为明显的垄断传统,依然在时刻挑战亚当-斯密的理论。而在中国古代,抑制私人垄断的结果使得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极为充分。到今天,中国温州地区的商人们,依然能非常适应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微利”经济,而西方经济更多是垄断下的暴利经济。
    《公司的力量》的主创人员说,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司史”,他们的这个系列片也算是一个尝试。有这样的心愿应该说不错。但我觉得,既然要做这件事,是否应该首先搞清“公司”这个概念是怎么出现的?在英文中,公司叫做“Company”,查一下字典你会发现,它与中国文字中的“公司”,几乎找不到关联。当今著名经济学家都以推崇公司的私营性为正确方向,但是,“公司”这个中文译名,为何一点也看不出“私营经济”的特征?本文不对这个问题做考据研究,只简单说一点。翻译肯定是一个原因,但是,当初中国人为何要用“公司”作为中文翻译?事实上,当时英国、荷兰、法国的公司大都是官办机构、国营机构,才是导致这一翻译的原因。那么,如今我们跳过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那种国营公司的历史阶段,只强调私营公司,把公司的罪过,例如对殖民地的奴役,都推到“国有公司”的头上,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东印度公司这样的国营机构,英国有没有可能强大,有没有可能积累那么多财富?
    《公司的力量》还强调西方的公司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一个巨大成就,那就是管理。它以美国通用汽车为例,强调管理的意义。这没错。片中也提到了注重管理的结果,当一个几十万人的巨大企业推行严格的管理,当这种公司化的管理推行到政府,它的必然结果就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在这里,《公司的力量》只是没有提到一个呼之欲出的词汇,那就是计划经济。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推崇管理,就应该接受计划经济是它必然的结局。事实上,现代很多西方大公司内部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等等弊病,同计划经济没什么两样。那么,一方面推崇公司的管理,或者管理学,另一方面又反对计划经济,提倡市场经济,我不想说两者是矛盾的,我只想说,主创人员是否应该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搞得光滑一点?但我认为,他们在一些庸见的影响下,难以真正面对这个问题。
    《公司的力量》一片还讲到西方公司的另一大贡献,即上市公司和职业经理人。我不得不指出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严重欠缺。职业经理人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比片中所举美国的例子早几百年应该没有问题。查一查明清时期的晋商、徽商,职业经理人的事迹很多。如果说它是荣耀,这个荣耀完全应该在中国人头上,而轮不到美国人。美国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也像是亚当-斯密一样,是站在中国古代经济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才会有的结果。从更深远的角度说,中国古代经济领域中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源自于中国古代政治。西方历史上长期都是等级社会的贵族政治,用经济术语来说,等级制度的贵族政治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而中国很早就是一个财产相对平均分配的平民社会,除了皇帝家族之外,没有永久世袭的贵族,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者,是大批来自平民社会的知识分子。用经济术语来说,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此后,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所有形态,都源自中国古人的创造。中国后来为何落后了?只有一个原因,中国的“公司”都是用和平手段,都是公平交易。西方的“公司”正像片中所说那样,是像东印度公司那样借助武力,或像现在一样,借助垄断。西方的后来居上,是野蛮战胜了文明。
    《公司的力量》一片,显然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他们只以欧洲人的结论为绝对正确的结论,片中充斥大量来自西方社会自以为是的庸俗见解。有如此众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轮番出镜的这部片子,在一些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问题上照搬照抄西方,对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要么是视而不见,要么是无知地不了解,因而,很多地方都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例如,片子第一集说到公司的一个伟大作用是“创造需求”。然而,看看当今世界,环境、生态的一系列问题,难道不正是这种肆无忌惮“创造需求”的必然结果?对于“公司”的确应该好好地研究和认识,但是,在当今西方世界,有良心的学者已经指出“公司帝国”已经造成政府权力私人化的结果,已经成为对社会民主的巨大威胁与伤害。我在《中国没有榜样》一书中也已指出,大型跨国公司就是新的殖民地方式。而我们在《公司的力量》一片中,还在津津乐道于某一个企业,某一个企业家的个人财富超过多少国家的总和,还在讴歌伟大的企业家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眼界是否狭隘了一些?
现在CCTV-2正在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挺火的,围绕着里面表达的观点争论也挺激烈,这篇反驳文章可谓集大成者,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附文章:D
刘仰:央视《公司的力量》,堆砌的庸见

    我的儿子正在上大学,前几天问我,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电视系列片《公司的力量》,知道吗?我说在网上看到了大力宣传。儿子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说我只知道那是几年前拍《大国崛起》的同一班底制作的,我还没看过,谈不上什么看法。我儿子已经看过几集,我问他有何感想,他说不出什么意见,或者说,只有说不清的感觉。这让我决定要关注一下这个片子,于是,从网上看了前面6集。因为全片还没有播完,网上也看不到完整的,只能就已经看到的内容说点看法。估计后面几集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大国崛起》前几年很轰动,议论很多,我因为不同意它的主要观点,开始写一系列评论文章,后来成为本人《中国没有榜样》一书的主干。《公司的力量》把关注的焦点从“大国”转到了大国的“公司”。基于《大国崛起》的基调,以及《公司的力量》主创人员多次重复的一句话:“公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对《公司的力量》的主要观点有一个概括:公司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公司是西方人的发明,西方的强大离不开公司的强大,中国要强大也要向西方学习,从公司学起。而且,按照当前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公司的基本原则就是私有化、市场经济等。虽然在我看到的前六集中,也有一些对西方公司负面影响的评价,但《公司的力量》总的基调是讴歌公司,讴歌市场经济,讴歌企业家。该片主创人员说,该片同时也是想给中国的年轻人起到一个励志的作用,这已经定下了该片弘扬向西方学习的基调。
    我不反对向西方学习,但我希望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能够搞清楚一些基本的事实,否则,在一堆自相矛盾的庸见和偏见中,所谓向西方学习,只能学到皮毛,而离真相越来越远。比方说,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片中说: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公司不发达,经济却可以发达的国家(大意)。对此我先不做判断,先说事实。现在连西方人也承认,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经济的总量和人均长期都是世界第一。在这样一个事实的基础上,再来看张维迎斩钉截铁的判断,第一,如果张维迎的论断是对的,那么,必然的结论是,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公司比西方更发达。第二,如果中国古代公司并不发达,那么,张维迎的论断就是错的。我不知道编导是否发现这种自相矛盾。
    说起公司的发达,自然要说到市场经济,自从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就成为它的标签,也成为西方人观念领先的标志之一。我再说一个事实。了解一点历史的都知道,西方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就一直以黄金等贵金属为货币,金币在西方社会长期都是财富的象征,哥伦布到达美洲最大的愿望也是发现黄金。但是,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之后,主要就是以贱金属为货币,例如铜或铁。我不知道著名的经济学家们有没有考虑过:贵金属货币与贱金属货币,对于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在我看来,两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要到武大郎的摊子上买一只烧饼,贵金属货币就很难,贱金属货币就很容易。所以,西方社会长期都以贵金属为货币,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小商品经济不发达,只有海外贸易之类大宗商品经济才能进行。反过来说,中国从2000多年前就大量使用贱金属货币,恰恰说明中国平民百姓之间的小商品经济极为发达。从这个角度说,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完全是无知的偏见。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看不见得手”,迄今为止,最符合这一理论模型的社会经济状态,只有中国古代社会。亚当-斯密毫无疑问是站在古代中国这一市场经济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他的学术成果。直到今天,西方经济中极为明显的垄断传统,依然在时刻挑战亚当-斯密的理论。而在中国古代,抑制私人垄断的结果使得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极为充分。到今天,中国温州地区的商人们,依然能非常适应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微利”经济,而西方经济更多是垄断下的暴利经济。
    《公司的力量》的主创人员说,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公司史”,他们的这个系列片也算是一个尝试。有这样的心愿应该说不错。但我觉得,既然要做这件事,是否应该首先搞清“公司”这个概念是怎么出现的?在英文中,公司叫做“Company”,查一下字典你会发现,它与中国文字中的“公司”,几乎找不到关联。当今著名经济学家都以推崇公司的私营性为正确方向,但是,“公司”这个中文译名,为何一点也看不出“私营经济”的特征?本文不对这个问题做考据研究,只简单说一点。翻译肯定是一个原因,但是,当初中国人为何要用“公司”作为中文翻译?事实上,当时英国、荷兰、法国的公司大都是官办机构、国营机构,才是导致这一翻译的原因。那么,如今我们跳过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那种国营公司的历史阶段,只强调私营公司,把公司的罪过,例如对殖民地的奴役,都推到“国有公司”的头上,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东印度公司这样的国营机构,英国有没有可能强大,有没有可能积累那么多财富?
    《公司的力量》还强调西方的公司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一个巨大成就,那就是管理。它以美国通用汽车为例,强调管理的意义。这没错。片中也提到了注重管理的结果,当一个几十万人的巨大企业推行严格的管理,当这种公司化的管理推行到政府,它的必然结果就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在这里,《公司的力量》只是没有提到一个呼之欲出的词汇,那就是计划经济。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推崇管理,就应该接受计划经济是它必然的结局。事实上,现代很多西方大公司内部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等等弊病,同计划经济没什么两样。那么,一方面推崇公司的管理,或者管理学,另一方面又反对计划经济,提倡市场经济,我不想说两者是矛盾的,我只想说,主创人员是否应该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搞得光滑一点?但我认为,他们在一些庸见的影响下,难以真正面对这个问题。
    《公司的力量》一片还讲到西方公司的另一大贡献,即上市公司和职业经理人。我不得不指出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严重欠缺。职业经理人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比片中所举美国的例子早几百年应该没有问题。查一查明清时期的晋商、徽商,职业经理人的事迹很多。如果说它是荣耀,这个荣耀完全应该在中国人头上,而轮不到美国人。美国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也像是亚当-斯密一样,是站在中国古代经济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才会有的结果。从更深远的角度说,中国古代经济领域中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源自于中国古代政治。西方历史上长期都是等级社会的贵族政治,用经济术语来说,等级制度的贵族政治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而中国很早就是一个财产相对平均分配的平民社会,除了皇帝家族之外,没有永久世袭的贵族,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者,是大批来自平民社会的知识分子。用经济术语来说,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此后,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所有形态,都源自中国古人的创造。中国后来为何落后了?只有一个原因,中国的“公司”都是用和平手段,都是公平交易。西方的“公司”正像片中所说那样,是像东印度公司那样借助武力,或像现在一样,借助垄断。西方的后来居上,是野蛮战胜了文明。
    《公司的力量》一片,显然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他们只以欧洲人的结论为绝对正确的结论,片中充斥大量来自西方社会自以为是的庸俗见解。有如此众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轮番出镜的这部片子,在一些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问题上照搬照抄西方,对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要么是视而不见,要么是无知地不了解,因而,很多地方都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例如,片子第一集说到公司的一个伟大作用是“创造需求”。然而,看看当今世界,环境、生态的一系列问题,难道不正是这种肆无忌惮“创造需求”的必然结果?对于“公司”的确应该好好地研究和认识,但是,在当今西方世界,有良心的学者已经指出“公司帝国”已经造成政府权力私人化的结果,已经成为对社会民主的巨大威胁与伤害。我在《中国没有榜样》一书中也已指出,大型跨国公司就是新的殖民地方式。而我们在《公司的力量》一片中,还在津津乐道于某一个企业,某一个企业家的个人财富超过多少国家的总和,还在讴歌伟大的企业家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眼界是否狭隘了一些?
批评家水平………………

你有错吧

你看你有错吧

我就说就有错吧

我早就说你肯定有错吧

…………………………
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式宣言。
话说那些南方蜥批评家,猪狗不如!
http://bbs.anti-cnn.com/thread-263627-1-1.html
凤百羽 发表于 2010-9-6 20:37


    AC的水准下降了不少
反驳没什么问题。

用得着给那些大公司涂脂抹粉么?
cutter 发表于 2010-9-6 21:51


    这是一种舆论造势,现在的TG社会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看过几集这个电视片,与其在说什么公司的力量,不如再说是有关资本的力量而已,与当年的河墒一样,都是貌似正确但却禁不起推敲的伪论.
仅仅是资本是没有力量的,最多有利益而已

只有垄断的资本才具有力量,
评论很中肯.


西方社会长期都以贵金属为货币,造成的必然结果是,、
小商品经济不发达,只有海外贸易之类大宗商品经济才能进行。
===========
这个理论好新鲜啊

中国古代硬通货缺乏/私铸/滥发纸币的事可从来不少
严重时市场退化成以物以物都不算稀罕

西方社会长期都以贵金属为货币,造成的必然结果是,、
小商品经济不发达,只有海外贸易之类大宗商品经济才能进行。
===========
这个理论好新鲜啊

中国古代硬通货缺乏/私铸/滥发纸币的事可从来不少
严重时市场退化成以物以物都不算稀罕
同志们,做好心理准备吧,大家盼望已久的资本主义社会终于要正式登场啦!
还有,啥叫最符合“看不见的手”理论啊?
这个就好像说某某实验最符合牛顿力学一样

只要有交易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看不见的手来调控
其他外部力量充其量就是对这个原始调控机制有影响而已

啥叫做“最符合”?


抑制私人垄断的结果使得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极为充分。
============
喷死,第一个,哪儿来的市场?
绵绵密密而且缺乏全国统筹的税收政策,高额的跨区关税
普遍化的寻租对自由市场的严重压抑
更不用说小农自足经济对商业的排斥了

为啥威尼斯能成为欧洲重镇?

没有国王,没有中央集权,只有由大商贾选出的护民官
官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法律,尤其是商法的公正,调停各种商业纠纷
港口商船一统地中海,船期动辄半年一年,风险巨大收益亦巨大
因此催生了合伙人制/船只租赁业/银行融资/海运保险/以及周转于以上所有的律师

市场经济在古中国?啧啧

抑制私人垄断的结果使得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极为充分。
============
喷死,第一个,哪儿来的市场?
绵绵密密而且缺乏全国统筹的税收政策,高额的跨区关税
普遍化的寻租对自由市场的严重压抑
更不用说小农自足经济对商业的排斥了

为啥威尼斯能成为欧洲重镇?

没有国王,没有中央集权,只有由大商贾选出的护民官
官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法律,尤其是商法的公正,调停各种商业纠纷
港口商船一统地中海,船期动辄半年一年,风险巨大收益亦巨大
因此催生了合伙人制/船只租赁业/银行融资/海运保险/以及周转于以上所有的律师

市场经济在古中国?啧啧
好多历史的东西,需要考据。不好掺合。
荣誉归于谁,我不是那么看重。西方经济学家喊过中国崩溃,结果喊过之后中国发展最快,这倒是事实。

不是国家就是泛泛的 公司,我觉得这样的话题是不是太大了。能不能整点具体的。中国当前重要任务是转型经济。什么产学研结合了,企业怎样走向创新了,我觉得更实在。
《时代英雄传》中坂本龙马的著名台词:“龙子,我们一起开company吧”。
可惜的是,同一时间的中国,却没有人对company有任何的兴趣。


这个...av台出现这种论调是不是说明要出现重大政策调整了?

联想到深圳这几天...;P

这个...av台出现这种论调是不是说明要出现重大政策调整了?

联想到深圳这几天...;P
oldwatch 发表于 2010-9-6 23:25


    威尼斯时代港口远洋商船就来往于远东与欧洲了?这个有点夸张了吧?你对宋代中国航海有什么看法?
刘仰这篇反驳文章民族主义色彩未免太浓了,那个货币是硬伤,功课没做好啊;P

不过他对“公司帝国”的看法倒是有意义的,大家以为如何?
甚好甚好,又来一个文科领域的“道德家”来胡扯八道,每年枪毙一定数量的文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

且看哥来扇他的脸:

现在连西方人也承认,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经济的总量和人均长期都是世界第一。

===通篇都是反对“西方中心论”,可这里又拿着西方人的观点来做大旗,这不是“扛着红旗反红旗”还是什么?中国的经济总量长期是第一没错,毕竟那个规模在那里;但是人均第一就是胡说了,要知道,规模最大的国家永远不可能是人均第一的,就像今天美国的人均比不上卢森堡一样。古代人均财富高的,大多是一些经营工商航海业的小国,如推罗、迦太基、威尼斯等等,论人均财富,古代中国给它们提鞋都不配。

第二,如果中国古代公司并不发达

===充分暴露了这厮没有经济学基本概念的本质,公司是近代才出现的经济组织,但不代表古代就没有经济组织,但古代的确没有公司。


但是,“公司”这个中文译名,为何一点也看不出“私营经济”的特征?本文不对这个问题做考据研究,只简单说一点。翻译肯定是一个原因,但是,当初中国人为何要用“公司”作为中文翻译?

===实在是杯具,在作者的小脑瓜里,“公”原来就是“官”,这实在太荒谬了,如果他的观点成立,那“公共知识分子”岂不是跟 五 毛等价?这简直太滑稽了。
刘仰这篇文章纯粹是为反对而反对,不惜挑战一些常识。果然是《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之一啊!


威尼斯时代港口远洋商船就来往于远东与欧洲了?
这个有点夸张了吧?你对宋代中国航海有什么看法?
============
宋朝航海贸易也很发达啊,从来没否认过,宋朝经济/技术各方面其实都可圈可点
说实话是亡的相当的冤,等到元明两朝这就完全没法看了

不过当年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这边好像一直都没有尝试控制商路,而是满足于专心做到岸生意
航线,特别是远洋贸易还是让给中东商人操持的

威尼斯时代港口远洋商船就来往于远东与欧洲了?
这个有点夸张了吧?你对宋代中国航海有什么看法?
============
宋朝航海贸易也很发达啊,从来没否认过,宋朝经济/技术各方面其实都可圈可点
说实话是亡的相当的冤,等到元明两朝这就完全没法看了

不过当年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这边好像一直都没有尝试控制商路,而是满足于专心做到岸生意
航线,特别是远洋贸易还是让给中东商人操持的
威尼斯确实没有远东航线,地中海贸易为主
远东航线是低地国家发展起来的,脑子溜号了……

en,阿姆斯特丹
这个片子就是给国企的国进民退大讨论造势势,洗洗脑
片子很反动!
逼人愚钝,请教这是为甚造势??????
xjy2015 发表于 2010-9-7 14:51


    为了资本主义垄断大企业的成立找合理性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看不见得手”,迄今为止,最符合这一理论模型的社会经济状态,只有中国古代社会。亚当-斯密毫无疑问是站在古代中国这一市场经济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他的学术成果。
--------------
猪一样的思维,猪一样的理解。:D
又没在新闻频道或者一套播放。吵什么呀。

刘仰这篇反驳文章民族主义色彩未免太浓了,那个货币是硬伤,功课没做好啊

不过他对“公司帝国”的看法 ...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9-7 08:50


       好吓人的一串断语,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个人读书都是注解他自己用的,而且是没仔细看过一遍的人,不想去理解只想找证据来六经注我。这么烂的人难以想象又出书又发话的,简直一个混混加骗子。[:a16:]

     还亚当斯密站在中国古代市场经济肩膀上,已经纯表了!《国富论》读下来我的最大感慨是:琐碎的事实,真正的积累,对事实的描述而非追求建立理论。这是习惯于理论学习和依赖,忽略脚踏实地中国人要体会的。
     
    亚当斯密在重商主义环境下的开创性贡献刘仰是不懂得,那不仅是经济学的开端,也是资本主义能够向和平和自由方向前进的开端。我们现在关注市场的缺点,那不是否定而是弥补和平衡。正是对“看不见的手”的认识和敬畏才遏制了{“公司帝国”的罪恶, 并且遏制了国家对人民的压迫。

    《公司的力量》不过在述说常识,说它“堆砌的庸见”也不算太过分, 但是假如一个国家经常的长期的无视常识,你只好做祥林嫂说着没用的哀伤的车轱辘话。
0
刘仰这篇反驳文章民族主义色彩未免太浓了,那个货币是硬伤,功课没做好啊

不过他对“公司帝国”的看法 ...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9-7 08:50


       好吓人的一串断语,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个人读书都是注解他自己用的,而且是没仔细看过一遍的人,不想去理解只想找证据来六经注我。这么烂的人难以想象又出书又发话的,简直一个混混加骗子。[:a16:]

     还亚当斯密站在中国古代市场经济肩膀上,已经纯表了!《国富论》读下来我的最大感慨是:琐碎的事实,真正的积累,对事实的描述而非追求建立理论。这是习惯于理论学习和依赖,忽略脚踏实地中国人要体会的。
     
    亚当斯密在重商主义环境下的开创性贡献刘仰是不懂得,那不仅是经济学的开端,也是资本主义能够向和平和自由方向前进的开端。我们现在关注市场的缺点,那不是否定而是弥补和平衡。正是对“看不见的手”的认识和敬畏才遏制了{“公司帝国”的罪恶, 并且遏制了国家对人民的压迫。

    《公司的力量》不过在述说常识,说它“堆砌的庸见”也不算太过分, 但是假如一个国家经常的长期的无视常识,你只好做祥林嫂说着没用的哀伤的车轱辘话。
0
回复 28# damo56030


    但是楼上有人却说是国进民退哦!:L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9-7 15:09
这帖子看这句话就够了
xjy2015 发表于 2010-9-7 16:18

是啊,国家级垄断变私人垄断,原来也就在任上吃,未来可以明目张胆传给后人吃
windrarara 发表于 2010-9-7 16:19


    胡说的,属于发泄,没意思的{:cha:}
windrarara 发表于 2010-9-7 16:19


  如果俺是中产阶级或者以上,准给你说这个片子哪里哪里好了{:cha:}
原来是《说不》垃圾系列出来的家伙呀,这些东西,玩的的就是蒋 委 员长的“转进”大 法,你跟他谈军事,他转移到经济,你跟他谈经济,他转移到政治,你跟他谈政治,他转移到历史,你跟他谈历史,他转移到道德,你跟他谈道德,他转移到宗教,就这么车轱辘话来回扯淡。
查了一下才发现,刘仰好像是《不高兴》的执笔之一
en,那就完全可以理解为啥洋洋洒洒一大篇宏论却一句都没法看了
如果把标题中的公司改为企业也许更好一些
1。>> 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在这里,《公司的力量》只是没有提到一个呼之欲出的词汇,那就是计划经济。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推崇管理,就应该接受计划经济是它必然的结局。事实上,现代很多西方大公司内部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等等弊病,同计划经济没什么两样。

没错。在看是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每个公司都是一个计划经济体系,虽然每个公司内部都有计划经济的弊端,但公司还是发展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大,这说明计划经济的生命力是强于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里必须产生计划经济。


2。马克思非常重视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是“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

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私有产业实行扬弃”;“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以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会自行扬弃的矛盾,那显然只是作为一个过渡点。以便进入到一个新的生产形式中去”

“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和资本主义所有权分离,劳动也已经完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一个必经的过渡点,以使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所有,不过这时它已经不是当作一个一个分立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共同生产者共有的财产,直接的社会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