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十月革命中的中国军团:1989年获追授红旗勋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58:18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4期 原题:《中国劳工军团参加十月革命和苏俄内战》 作者:廉荷

90年前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中国劳工军团参加十月革命和苏俄内战

2010年6月20日下午,法国巴黎爆发了华侨华人 “反暴力、要安全”大行游,上万名旅法华侨华人参加了大行游。法国主流媒体对这次行游给予极大关注,《欧洲时报》称,这次大行游在旅法华侨华人维权史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海外华人屡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种族歧视,华工受辱的记录更是不绝于史。

然而,在90多年前的俄国十月革命中,中国劳工不但直接参加了夺取冬宫(推翻临时政府)的战斗和莫斯科的十月武装起义,还在随后的苏俄内战中,组成一支支“中国军团”。他们跃马扬鞭,挥戈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受到苏俄政府和列宁的嘉奖。

列宁下令组建“中国军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于1917年初宣布参加英法等协约国作战,并派出一支数量不少的部队到俄奥边界参战,同时还派出成千上万劳工到俄国参与战地服务。这些人后来很多参加了十月革命,并加入了苏俄红军。

据民国北洋政府的档案资料,十月革命期间,大约有3万华工参加了红军。另据《申报》估计:“约计华侨曾入红军者5万余人,军官亦不下千人”。

华工赴俄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达到高潮。一战时,俄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在中国北方大肆招工。这些人到达俄国之后,不是被送到原始森林的伐木场、西伯利亚的矿山从事奴隶般的劳动,就是被送到西部一战前线,挖战壕或从事战地运输,惨死在战场。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旅俄华工受革命鼓舞,拿起武器,加入到十月革命中。在随后的苏俄内战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中,又有成千上万的旅俄华工加入工人赤卫队和红军。

苏俄成立后,俄国发生内战,交通受阻。中国在俄的参战部队和劳工无法撤回国内,处境艰难。经北洋政府反复交涉,苏俄同意滞留在俄国各地的中国参战人员分批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回国。

1918年7月底,滞留在俄国的中国参战人员中的一支约2000人,在张福荣(音译)的带领下乘火车到达南乌拉尔地区的车里亚宾斯克和鄂木斯克之间的特罗伊茨克。苏俄红军同白卫军高尔察克的部下杜托夫部及捷克军团正在特罗伊茨克激战。因铁路被破坏,列车无法继续前行。中国军人和劳工准备步行穿越哈萨克斯坦草原返回中国新疆。

面对这群不速之客,苏俄红军和白军都想利用中国人为自己作战。白军命令他们进攻红军,否则予以消灭;红军指挥员瓦·康·布柳赫尔派出党代表尼·卡希林,带着一批共产党员到中国人中进行宣传,希望他们站到革命者一边。中国军队被苏俄红军说服了,在张福荣的带领下加入到红军队伍中。

虽有中国军队加入,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苏俄红军还是顶不住对方的攻势,准备朝西北方向突围,与昆古尔地区卡马河畔的红军主力会合。这一地区河汊纵横,8月5日拂晓,突围开始,白军攻势凶猛,布柳赫尔和张福荣指挥红军(其中有1800多名中国人)与杜托夫部血战了四天四夜,仍未突围。8月19日夜间,白军渡过托博尔河向红军所在的伊尔内克希村进攻,企图攻占该战略要点,将正在强渡济利姆河的红军后续部队拦腰斩断,各个击破。

生死存亡关头,布柳赫尔命令张福荣带领两个连的中国军人向敌人施行反冲击。他们端着刺刀,每人还背着一把马刀,迅速跃进到离敌二三十步远的地方,突然发起冲锋。这支中国部队在国内属北洋军精锐之师,士兵年龄都在20—25岁之间,训练有素,出国前又经过挑选,战斗力强,尤其擅长肉搏格斗。中国军人把白军打得溃不成军,将他们赶过了托博尔河,掩护苏俄红军成功渡过济利姆河。

这支包括苏俄红军和中国军队在内的8000多人的队伍克服重重困难,长途奔袭1600公里,于9月12日在昆古尔地区卡马河畔与红军乌拉尔第五师会合。9月14日,布柳赫尔把这次具有传奇色彩的行军电告列宁,特别赞扬了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9月30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又听取了南乌拉尔中俄混合部队英雄事迹的专题报告。由于张福荣领导的中国军人战绩突出,执委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对其进行了嘉奖,并决定将俄罗斯乌拉尔—伏尔加地区加入红军的各支中国国际志愿队合编组成“中国军团”, 任命张福荣为军团长,归布柳赫尔指挥。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亲自签署了成立“中国军团”的命令,托洛茨基(时任红军总司令)于1918年10月12日代表俄共(布)中央前往昆古尔,把书写着“中国军团”的军旗授予张福荣。

“红鹰团”浴血乌拉尔

苏俄内战爆发不久,1917年11月25日,在俄罗斯伏尔加上游卡玛矿区,任辅臣组织了一支由华工组成的武装,支持苏俄政权。这支武装引起了列宁关注。他签署命令,将该部队编为红军第三军第二十九步兵师第二百二十五团,任命任辅臣为团长。

任辅臣(1884-1918),辽宁省铁岭县镇河夹心村人,在东北加入布尔什维克。1914年受组织委派,以外交署员的身份,带领2000名华工来到俄国。

1918年春天,伏尔加河畔硝烟弥漫,驻守在伏尔加河上游西岸的红军第二师师长别列乌尔如坐针毡。面对装备精良的白卫军,红军虽奋勇拼杀,但伤亡惨重。后勤保障也被切断。别列乌尔拨通了向红军总部的求救电话,苏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得知前线告急,派出任辅臣团支援别列乌尔。

在卡玛矿区,中国矿工以勤劳聪明、肯于吃苦著称,与当地各阶层有着非常融洽的友好交往,能够广泛活动。任辅臣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派出侦察员打入白卫军内部,借运送油料、给养的机会对白军的渡船和坦克等进行破坏。几天之间,被侦察员暗中破坏的装备就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5月29日拂晓,白军的大炮对准了红军阵地,运兵船也准备起锚。岂料准备上膛的许多火炮早被任团的侦察员做了手脚,不少渡船的锅炉压力表也被破坏,无法点火启航。正当白军乱成一团时,任辅臣下达了开炮命令,白军不但无还手之力,甚至连躲避和逃跑的时间都没有了。伏尔加河保卫战大捷。红军总部收到了别列乌尔为任辅臣请功的电报。列宁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左手习惯地插在马夹的腰部,高举的右手有力地挥动那封请功电报,转着圈子,发出激昂而短促的慨叹:“任辅臣!我们苏维埃军队中的一只红鹰,一只直冲云天的红鹰!”

根据列宁的指示,军事委员会颁发嘉奖令,授予任辅臣的中国军团为“红鹰团”。捷尔任斯基赶赴古士崴城主持颁授军旗仪式,这位目光犀利的苏俄肃反委员会主席与任辅臣紧紧拥抱,反复念叨:“格力范、格力范!”(俄语:真正的朋友)。他还激动地说:“……中国团曾两次夺取彼尔姆城,血战阿拉塔伊,后又多次将白军击溃在都拉河和上都拉一带。光你们缴获的机枪就可以装备一个师了。”

隆重的命名仪式后,捷尔任斯基返回彼得堡,见到列宁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最缺少的就是红鹰团那样的战士。”列宁扫视了一下他那期待的神情,立即拿起笔来,签发了从“红鹰团”中抽调一百名中国战士,充实到苏维埃保卫部门工作的命令。

伏尔加保卫战的胜利使得任辅臣和红鹰团威名远扬。当时的《共产主义者》报撰文说:“任辅臣的红鹰团是捍卫苏维埃斗争中最机智最顽强的部队。红鹰团之所以百战百胜,在于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于官兵之间有着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而任辅臣作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员已成为伏尔加地区的传奇英雄。他的名字在闪光。”

1918年12月初,打赢了伏尔加保卫战的任辅臣又率部支援维尔亚车站阻击战。这是一场保卫红军后勤通道的硬仗,也是一场敌强我弱的恶仗。白卫军以两个师和一个哥萨克骑兵团的兵力向车站发起猛攻。进攻的哥萨克是全俄九支哥萨克军中最剽悍的一支,他们喜欢血酒和套马索(用来将俘虏在马后拖死),从牙缝里吐字,鞭子涂着柏油,手臂上青筋暴露,传统的“沙什卡”直刃马刀举在半空。

战斗持续了7天7夜,红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任辅臣坚守一线,并指挥两个苏俄团队突围,撤至敌军火力稍弱的车站西段保存实力,等待与增援部队会合。而红鹰团则坚守阵地最前沿与白军对峙。

12月7日,等待增援的战士们在宿营时,遭遇大股白军的围袭。白军猛烈轰炸红鹰团营地,任辅臣指挥部队与企图攻占车站的白军进行肉搏,击退了白军一次次的冲锋。第二天清晨,红军援兵到达维尔亚时,发现任辅臣和他的上千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消息传到彼得堡红军总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扼腕长叹。一向处变不惊的捷尔任斯基拿着电话话筒,呆呆地伫立在写字台前。没有人敢把这个消息报告给正在住院养伤的列宁。

任辅臣牺牲后,苏维埃政府派专车将其夫人张含光及3个孩子接到莫斯科。1920年,列宁接到任夫人申请回国的报告,派人将他们接到克里姆林宫。当任夫人和孩子走进办公室时,列宁从办公桌后走过来,一边亲切地同他们握手,一边说:“您是任辅臣同志的夫人吧,当我得知你们来到莫斯科后,就想和你们见面,可是一直抽不出时间来。今天和你们见面,我很高兴。”谈到任夫人及孩子要回国时,列宁说:“我建议您留在俄国,苏维埃政府将尽力照顾你们,回国去也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任夫人仍然希望回国,列宁安慰道:“等东部战争平息后,再安排你们回中国去。”1921年,苏维埃政权在弗拉季取得了胜利,苏俄政府派专车和卫兵护送任夫人和3个孩子回到中国。1989年11月,前苏联政府授予任辅臣红旗勋章(苏联最高战斗勋章),勋章由苏联驻华大使交给任辅臣的儿子任栋梁。

基洛夫赠枪包清山

在北高加索,包清山的“中国营”同样战功卓著。

1918年春天,以包清山为首的100多名中国劳工,在北高加索的弗拉季高加索成立了中国支队,它是当时捷列克苏维埃共和国所依靠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在国内战争时期享有盛名,被人们传诵为是“列宁从莫斯科派来(高加索)的中国赤卫师”。当这支中国部队在北高加索重镇弗拉季高加索成立时,阿斯特拉罕边疆区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基洛夫亲临这支部队表示热烈祝贺,亲授红旗;并将一支毛瑟枪赠送给中国独立营营长包清山。

这支队伍刚一成立,立即加入到保卫弗拉季高加索的战斗中。1918年8月1日,担任守城主力的苏俄红军在坚守数月后,由于寡不敌众,被白卫军突破防线,攻入城内。经过4天的激烈巷战后,大部分市区陷入敌手,红军被迫准备撤离。形势万分危急,中国支队忽然从位于城中心的中央广场的一栋高楼里,升起了一面红旗。紧接着,中国支队向白军猛烈射击,白卫军随即向中国军队轮番发起了猛烈进攻。包清山指挥中国战士依托掩体,顽强抵抗,一次又一次挫败白军进攻,始终把这一重要的制高点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战斗坚持到第6天,援军赶到,赶走了白军,重新夺回弗拉季高加索城。

包清山支队在保卫南部石油基地格罗兹尼市的“百日大战”中,同样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遵照基洛夫的命令,这支队伍于1919年初夏改编为“中国营”,编入红军狙击团,开赴伏尔加河和顿河地区。

对于包清山支队,苏俄政府有过如下评价:“包清山指挥的支队虽然在物质上得不到保证,远离家乡,忍饥挨冻,但毫无怨言地在北高加索山区完成了无数次战斗任务。不管是歼灭零星散匪或是打击装备良好的白军,他们都是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典范,都是保护劳动人民权利的忠诚卫士的典范。”

1919年5月,列宁亲自接见了这支被编为苏俄红军第4团第3营的全体华工战士,称赞他们“真是好样的”,有的华工战士还荣获“列宁勋章”。

列宁卫队中的华工战士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华工得到列宁的极大信任,70多名华工曾在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担任保卫列宁的卫士。李富清,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华工,便是70多名华工卫士中的一员,他还担任过列宁卫队的小组长。

在彼得格勒担任列宁卫士期间,每次执勤,李富清怕惊扰列宁工作,他都带领其他卫士,在列宁办公室外面的台阶下站岗、放哨,并且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一次,一名卫士想打咳嗽,怕影响到列宁工作,硬是紧捂嘴巴,走出很远才咳出声来。

列宁很关心这些来自异国的卫士,曾多次和中国战士拉家常,问他们生活是不是习惯,吃的、住的好不好。列宁为了和华工卫士进行语言交流,还抽时间向这些卫士学习“您好”、“吃饭”等日常汉语。为了提高中国战士的俄语水平,列宁特意派了一名教师给他们上俄语课,并向他们赠送了俄语课本。

1923年5月,李富清被选送莫斯科军事学校,接受正规的军事培训。1924年1月列宁逝世时,李富清作为军校代表为列宁守灵。

随着时间流逝,90多年前的往事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旅俄华工在异国他乡的殊死战斗,除了当年苏俄报刊有过片言只语宣传外,由于当时中国国内混乱的政治状况,赴外劳工社会地位卑微,他们几乎没有留下记录。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和前苏联关系的好转,过往的历史才又被提及。由于年代久远,资料难觅,除了极少数人能基本弄清其身世、事迹外,多数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上世纪初期,旅俄华工在得不到平等对待饱受欺凌和侮辱的境况下,凭着殊死作战的果敢精神,以自己的牺牲赢得苏俄的尊重和赞誉。他们的事迹不能在祖国的历史长卷中留下记录,他们的名字不能使祖国的后代留下记忆,着实令人掩卷长叹。本文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14期 原题:《中国劳工军团参加十月革命和苏俄内战》 作者:廉荷

90年前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中国劳工军团参加十月革命和苏俄内战

2010年6月20日下午,法国巴黎爆发了华侨华人 “反暴力、要安全”大行游,上万名旅法华侨华人参加了大行游。法国主流媒体对这次行游给予极大关注,《欧洲时报》称,这次大行游在旅法华侨华人维权史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海外华人屡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种族歧视,华工受辱的记录更是不绝于史。

然而,在90多年前的俄国十月革命中,中国劳工不但直接参加了夺取冬宫(推翻临时政府)的战斗和莫斯科的十月武装起义,还在随后的苏俄内战中,组成一支支“中国军团”。他们跃马扬鞭,挥戈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受到苏俄政府和列宁的嘉奖。

列宁下令组建“中国军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于1917年初宣布参加英法等协约国作战,并派出一支数量不少的部队到俄奥边界参战,同时还派出成千上万劳工到俄国参与战地服务。这些人后来很多参加了十月革命,并加入了苏俄红军。

据民国北洋政府的档案资料,十月革命期间,大约有3万华工参加了红军。另据《申报》估计:“约计华侨曾入红军者5万余人,军官亦不下千人”。

华工赴俄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达到高潮。一战时,俄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在中国北方大肆招工。这些人到达俄国之后,不是被送到原始森林的伐木场、西伯利亚的矿山从事奴隶般的劳动,就是被送到西部一战前线,挖战壕或从事战地运输,惨死在战场。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旅俄华工受革命鼓舞,拿起武器,加入到十月革命中。在随后的苏俄内战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中,又有成千上万的旅俄华工加入工人赤卫队和红军。

苏俄成立后,俄国发生内战,交通受阻。中国在俄的参战部队和劳工无法撤回国内,处境艰难。经北洋政府反复交涉,苏俄同意滞留在俄国各地的中国参战人员分批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回国。

1918年7月底,滞留在俄国的中国参战人员中的一支约2000人,在张福荣(音译)的带领下乘火车到达南乌拉尔地区的车里亚宾斯克和鄂木斯克之间的特罗伊茨克。苏俄红军同白卫军高尔察克的部下杜托夫部及捷克军团正在特罗伊茨克激战。因铁路被破坏,列车无法继续前行。中国军人和劳工准备步行穿越哈萨克斯坦草原返回中国新疆。

面对这群不速之客,苏俄红军和白军都想利用中国人为自己作战。白军命令他们进攻红军,否则予以消灭;红军指挥员瓦·康·布柳赫尔派出党代表尼·卡希林,带着一批共产党员到中国人中进行宣传,希望他们站到革命者一边。中国军队被苏俄红军说服了,在张福荣的带领下加入到红军队伍中。

虽有中国军队加入,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苏俄红军还是顶不住对方的攻势,准备朝西北方向突围,与昆古尔地区卡马河畔的红军主力会合。这一地区河汊纵横,8月5日拂晓,突围开始,白军攻势凶猛,布柳赫尔和张福荣指挥红军(其中有1800多名中国人)与杜托夫部血战了四天四夜,仍未突围。8月19日夜间,白军渡过托博尔河向红军所在的伊尔内克希村进攻,企图攻占该战略要点,将正在强渡济利姆河的红军后续部队拦腰斩断,各个击破。

生死存亡关头,布柳赫尔命令张福荣带领两个连的中国军人向敌人施行反冲击。他们端着刺刀,每人还背着一把马刀,迅速跃进到离敌二三十步远的地方,突然发起冲锋。这支中国部队在国内属北洋军精锐之师,士兵年龄都在20—25岁之间,训练有素,出国前又经过挑选,战斗力强,尤其擅长肉搏格斗。中国军人把白军打得溃不成军,将他们赶过了托博尔河,掩护苏俄红军成功渡过济利姆河。

这支包括苏俄红军和中国军队在内的8000多人的队伍克服重重困难,长途奔袭1600公里,于9月12日在昆古尔地区卡马河畔与红军乌拉尔第五师会合。9月14日,布柳赫尔把这次具有传奇色彩的行军电告列宁,特别赞扬了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9月30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又听取了南乌拉尔中俄混合部队英雄事迹的专题报告。由于张福荣领导的中国军人战绩突出,执委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对其进行了嘉奖,并决定将俄罗斯乌拉尔—伏尔加地区加入红军的各支中国国际志愿队合编组成“中国军团”, 任命张福荣为军团长,归布柳赫尔指挥。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亲自签署了成立“中国军团”的命令,托洛茨基(时任红军总司令)于1918年10月12日代表俄共(布)中央前往昆古尔,把书写着“中国军团”的军旗授予张福荣。

“红鹰团”浴血乌拉尔

苏俄内战爆发不久,1917年11月25日,在俄罗斯伏尔加上游卡玛矿区,任辅臣组织了一支由华工组成的武装,支持苏俄政权。这支武装引起了列宁关注。他签署命令,将该部队编为红军第三军第二十九步兵师第二百二十五团,任命任辅臣为团长。

任辅臣(1884-1918),辽宁省铁岭县镇河夹心村人,在东北加入布尔什维克。1914年受组织委派,以外交署员的身份,带领2000名华工来到俄国。

1918年春天,伏尔加河畔硝烟弥漫,驻守在伏尔加河上游西岸的红军第二师师长别列乌尔如坐针毡。面对装备精良的白卫军,红军虽奋勇拼杀,但伤亡惨重。后勤保障也被切断。别列乌尔拨通了向红军总部的求救电话,苏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得知前线告急,派出任辅臣团支援别列乌尔。

在卡玛矿区,中国矿工以勤劳聪明、肯于吃苦著称,与当地各阶层有着非常融洽的友好交往,能够广泛活动。任辅臣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派出侦察员打入白卫军内部,借运送油料、给养的机会对白军的渡船和坦克等进行破坏。几天之间,被侦察员暗中破坏的装备就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5月29日拂晓,白军的大炮对准了红军阵地,运兵船也准备起锚。岂料准备上膛的许多火炮早被任团的侦察员做了手脚,不少渡船的锅炉压力表也被破坏,无法点火启航。正当白军乱成一团时,任辅臣下达了开炮命令,白军不但无还手之力,甚至连躲避和逃跑的时间都没有了。伏尔加河保卫战大捷。红军总部收到了别列乌尔为任辅臣请功的电报。列宁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左手习惯地插在马夹的腰部,高举的右手有力地挥动那封请功电报,转着圈子,发出激昂而短促的慨叹:“任辅臣!我们苏维埃军队中的一只红鹰,一只直冲云天的红鹰!”

根据列宁的指示,军事委员会颁发嘉奖令,授予任辅臣的中国军团为“红鹰团”。捷尔任斯基赶赴古士崴城主持颁授军旗仪式,这位目光犀利的苏俄肃反委员会主席与任辅臣紧紧拥抱,反复念叨:“格力范、格力范!”(俄语:真正的朋友)。他还激动地说:“……中国团曾两次夺取彼尔姆城,血战阿拉塔伊,后又多次将白军击溃在都拉河和上都拉一带。光你们缴获的机枪就可以装备一个师了。”

隆重的命名仪式后,捷尔任斯基返回彼得堡,见到列宁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最缺少的就是红鹰团那样的战士。”列宁扫视了一下他那期待的神情,立即拿起笔来,签发了从“红鹰团”中抽调一百名中国战士,充实到苏维埃保卫部门工作的命令。

伏尔加保卫战的胜利使得任辅臣和红鹰团威名远扬。当时的《共产主义者》报撰文说:“任辅臣的红鹰团是捍卫苏维埃斗争中最机智最顽强的部队。红鹰团之所以百战百胜,在于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于官兵之间有着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而任辅臣作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员已成为伏尔加地区的传奇英雄。他的名字在闪光。”

1918年12月初,打赢了伏尔加保卫战的任辅臣又率部支援维尔亚车站阻击战。这是一场保卫红军后勤通道的硬仗,也是一场敌强我弱的恶仗。白卫军以两个师和一个哥萨克骑兵团的兵力向车站发起猛攻。进攻的哥萨克是全俄九支哥萨克军中最剽悍的一支,他们喜欢血酒和套马索(用来将俘虏在马后拖死),从牙缝里吐字,鞭子涂着柏油,手臂上青筋暴露,传统的“沙什卡”直刃马刀举在半空。

战斗持续了7天7夜,红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任辅臣坚守一线,并指挥两个苏俄团队突围,撤至敌军火力稍弱的车站西段保存实力,等待与增援部队会合。而红鹰团则坚守阵地最前沿与白军对峙。

12月7日,等待增援的战士们在宿营时,遭遇大股白军的围袭。白军猛烈轰炸红鹰团营地,任辅臣指挥部队与企图攻占车站的白军进行肉搏,击退了白军一次次的冲锋。第二天清晨,红军援兵到达维尔亚时,发现任辅臣和他的上千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消息传到彼得堡红军总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扼腕长叹。一向处变不惊的捷尔任斯基拿着电话话筒,呆呆地伫立在写字台前。没有人敢把这个消息报告给正在住院养伤的列宁。

任辅臣牺牲后,苏维埃政府派专车将其夫人张含光及3个孩子接到莫斯科。1920年,列宁接到任夫人申请回国的报告,派人将他们接到克里姆林宫。当任夫人和孩子走进办公室时,列宁从办公桌后走过来,一边亲切地同他们握手,一边说:“您是任辅臣同志的夫人吧,当我得知你们来到莫斯科后,就想和你们见面,可是一直抽不出时间来。今天和你们见面,我很高兴。”谈到任夫人及孩子要回国时,列宁说:“我建议您留在俄国,苏维埃政府将尽力照顾你们,回国去也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任夫人仍然希望回国,列宁安慰道:“等东部战争平息后,再安排你们回中国去。”1921年,苏维埃政权在弗拉季取得了胜利,苏俄政府派专车和卫兵护送任夫人和3个孩子回到中国。1989年11月,前苏联政府授予任辅臣红旗勋章(苏联最高战斗勋章),勋章由苏联驻华大使交给任辅臣的儿子任栋梁。

基洛夫赠枪包清山

在北高加索,包清山的“中国营”同样战功卓著。

1918年春天,以包清山为首的100多名中国劳工,在北高加索的弗拉季高加索成立了中国支队,它是当时捷列克苏维埃共和国所依靠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在国内战争时期享有盛名,被人们传诵为是“列宁从莫斯科派来(高加索)的中国赤卫师”。当这支中国部队在北高加索重镇弗拉季高加索成立时,阿斯特拉罕边疆区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基洛夫亲临这支部队表示热烈祝贺,亲授红旗;并将一支毛瑟枪赠送给中国独立营营长包清山。

这支队伍刚一成立,立即加入到保卫弗拉季高加索的战斗中。1918年8月1日,担任守城主力的苏俄红军在坚守数月后,由于寡不敌众,被白卫军突破防线,攻入城内。经过4天的激烈巷战后,大部分市区陷入敌手,红军被迫准备撤离。形势万分危急,中国支队忽然从位于城中心的中央广场的一栋高楼里,升起了一面红旗。紧接着,中国支队向白军猛烈射击,白卫军随即向中国军队轮番发起了猛烈进攻。包清山指挥中国战士依托掩体,顽强抵抗,一次又一次挫败白军进攻,始终把这一重要的制高点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战斗坚持到第6天,援军赶到,赶走了白军,重新夺回弗拉季高加索城。

包清山支队在保卫南部石油基地格罗兹尼市的“百日大战”中,同样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遵照基洛夫的命令,这支队伍于1919年初夏改编为“中国营”,编入红军狙击团,开赴伏尔加河和顿河地区。

对于包清山支队,苏俄政府有过如下评价:“包清山指挥的支队虽然在物质上得不到保证,远离家乡,忍饥挨冻,但毫无怨言地在北高加索山区完成了无数次战斗任务。不管是歼灭零星散匪或是打击装备良好的白军,他们都是真正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典范,都是保护劳动人民权利的忠诚卫士的典范。”

1919年5月,列宁亲自接见了这支被编为苏俄红军第4团第3营的全体华工战士,称赞他们“真是好样的”,有的华工战士还荣获“列宁勋章”。

列宁卫队中的华工战士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华工得到列宁的极大信任,70多名华工曾在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担任保卫列宁的卫士。李富清,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华工,便是70多名华工卫士中的一员,他还担任过列宁卫队的小组长。

在彼得格勒担任列宁卫士期间,每次执勤,李富清怕惊扰列宁工作,他都带领其他卫士,在列宁办公室外面的台阶下站岗、放哨,并且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一次,一名卫士想打咳嗽,怕影响到列宁工作,硬是紧捂嘴巴,走出很远才咳出声来。

列宁很关心这些来自异国的卫士,曾多次和中国战士拉家常,问他们生活是不是习惯,吃的、住的好不好。列宁为了和华工卫士进行语言交流,还抽时间向这些卫士学习“您好”、“吃饭”等日常汉语。为了提高中国战士的俄语水平,列宁特意派了一名教师给他们上俄语课,并向他们赠送了俄语课本。

1923年5月,李富清被选送莫斯科军事学校,接受正规的军事培训。1924年1月列宁逝世时,李富清作为军校代表为列宁守灵。

随着时间流逝,90多年前的往事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旅俄华工在异国他乡的殊死战斗,除了当年苏俄报刊有过片言只语宣传外,由于当时中国国内混乱的政治状况,赴外劳工社会地位卑微,他们几乎没有留下记录。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和前苏联关系的好转,过往的历史才又被提及。由于年代久远,资料难觅,除了极少数人能基本弄清其身世、事迹外,多数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上世纪初期,旅俄华工在得不到平等对待饱受欺凌和侮辱的境况下,凭着殊死作战的果敢精神,以自己的牺牲赢得苏俄的尊重和赞誉。他们的事迹不能在祖国的历史长卷中留下记录,他们的名字不能使祖国的后代留下记忆,着实令人掩卷长叹。
在别斯兰,就是前几年曾经发生过重大人质事件的那个别斯兰,在这个城市的附近有一座中国志愿兵的墓地,里面安葬着500多名中国战士的遗体。

车臣的首府格罗滋尼,在沙俄时代叫伏拉基高加索城,1919年,这个城市是由苏俄红军中的中国志愿兵防守着。
苏联红军中的"中国军团"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段祺瑞政府于1917年初宣布参加英法等协约国作战,并派出相当可观的一支部队到东线参战,同时还派出成千上万劳工到俄国。这些部队和劳工实际上没有投入战斗,而是替沙皇军队挖战壕,或在后方工厂做工。

十月革命后,俄国因发生内战,秩序混乱,交通不畅。中国参战部队和劳工无法撤回国内,处境十分艰难。经北洋政府反复交涉,苏俄政府同意滞留在俄国各地的中国参战人员分批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回国。

1918年7月底,这批中国部队乘车到达车里亚宾斯克和鄂木斯克之间的特罗伊茨克。此时苏俄红军正在这一带同白军高尔察克部杜托夫匪帮及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展开激战。列车因铁路被破坏无法继续行驶。中国军人和劳工准备步行,经哈萨克斯坦草原后沿着18世纪土尔扈特蒙古人返回祖国的路线回到新疆。最后,大队人马行军两天两夜后到达别洛茨克镇。当时红军和白军双方都想利用中国人为他们作战。白军派出代表要求中国军队进攻红军,否则便被当成敌军予以消灭。红军指挥员瓦·康·布柳赫尔则派党代表尼·卡希林带着一批共产党员到中国人中进行宣传,他们希望这些农民出身的中国士兵能站到革命者一边,为推翻剥削制度而斗争。中国军队被说服了,在张福荣(音译)的带领下毅然参加了红军。
◆列宁、斯维尔德洛夫亲自签署命令组建“中国军团”

为了避免被拥有优势兵力的敌军消灭,保存有生力量,布柳赫尔指挥红军往西北方向突围到卡马河畔与红军主力会合。8月5日拂晓,战斗开始。8月16日,红军强行到达托博尔河、锡姆河、济利姆河(均为鄂毕河支流)三江汇合地区。追击的白军也赶到这里。他们想利用这块口袋形的地形把这支中俄混合部队消灭。布柳赫尔和张福荣指挥红军(1800多中国人)与白卫军在这里血战了四天四夜。8月19日夜间,敌人渡过托博尔河对伊尔内克希村发动进攻,企图攻占这个据点,阻止正在渡河的红军后继部队,并将他们截为两段后各个击破。千钧一发之际,布柳赫尔命令张福荣带领两个连的中国红军对敌人实行反冲击。他们端着刺刀,每人背一把马刀作短距离跃进,在离敌二、三十步远的地方,突然发动猛烈冲锋。这支部队在国内属北洋军嫡系精锐之师,士兵年龄都在20~25岁之间,训练有素,出国前又经过挑选,战斗力强,尤其擅长肉搏格斗。中国军人把白军打得措手不及,把他们赶过了托博尔河。红军从容渡过济利姆河。

??这支8000多人的队伍一路上还打过无数硬仗恶仗,远征1500俄里,于9月12日在昆古尔地区与红军正规军乌拉尔第五师会合。9月14日,布柳赫尔把这次具有传奇色彩的行军电告列宁。其中特别提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1918年9月30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们听取了南乌拉尔中俄混合部队英雄事迹的专题报告。由于张福荣领导的中国军人战绩突出,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对其进行了嘉奖。会议决定将俄罗斯乌拉尔―伏尔加地区加入红军的各支中国国际志愿队编组成“中国军团”,集中由布柳赫尔指挥,张福荣任军团长。列宁和斯维尔德洛夫亲自签署命令,托洛茨基(时任红军总司令)于1918年10月12日代表俄共(布)中央前往昆古尔把军旗授予张福荣。
◆中国战士把手榴弹塞进坦克内,然后与之同归于尽

南乌拉尔中俄红军混合部队与昆古尔地区红军会师后被编入第三集团军。这时俄罗斯东部,尤其是彼尔姆―昆古尔地区军事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高尔察克白军和捷克斯洛伐克叛军一刻不停地向莫斯科方向进犯。列宁发出了“一切为了东线”的号召。“中国军团”参加了粉碎高尔察克的军事行动。1919年10月中旬,布柳赫尔、张福荣指挥“中国军团”和其他几个旅的苏俄红军长途奔袭托博尔斯克市,高尔察克逃回鄂木斯克。11月14日,红军解放了鄂木斯克,高尔察克逃到后贝加尔地区。在这次战斗中,“中国军团”损失较大,张福荣也受伤,后经几个月治疗返回部队。

粉碎高尔察克后,“中国军团”被编入布柳赫尔任师长的第51师,1920年6月初配合红军南方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对波兰白军展开反攻,顺利进军华沙。为了挽救波兰白军,英美帝国主义又支持“黑色男爵”弗兰格尔将军和邓尼金将军在短时期内建立起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从克里米亚半岛出发,准备在顿河和库班登陆,往北移到西南方面军后方实施进攻。红军南方方面军人数太少,抵挡不住白军的进攻。俄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调51师回援。“中国军团”随51师在阿波斯托洛沃车站下车,飞速奔向卡霍夫卡登陆场,接替正在同弗兰格尔部激战损失惨重的拉脱维亚师和第52步兵师。从8月12日到10月12日两个月,51师顽强挡住了弗兰格尔白军几倍兵力的进攻,“中国军团”的战士们表现得异常英勇。这场战斗是俄国战场上第一次出现坦克和装甲车。

“中国军团”战士勇敢地爬上坦克,把手榴弹塞进坦克内,然后与之同归于尽。10月14日,红军援兵赶到,51师转入反攻,歼灭了窜入卡霍夫卡登陆场地区的弗兰格尔部。
◆俄国工人和市民把鲜花撒在“中国军团”士兵们的头上

不久,波兰当局因军事失利被迫同苏俄签订和约,西南战事停止。革命政府把进攻波兰白军的军队调到克里米亚前线,配合51师全歼弗兰格尔白军,解放克里米亚半岛。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顿河流域库班草原之间的地段叫彼列科普地峡,宽仅11公里,东面是锡瓦什湖,西面是通往黑海的卡尔基尼特湾。为了阻止红军进攻,弗兰格尔白军在这里修有坚固的工事。

10月31日,51师强攻失利,冲在最前面的“中国军团”伤亡400多人。布柳赫尔命令张福荣把“中国军团”、伊凡洛夫把俄红军456团6连后撤7―8公里,暂时停止攻击。双方对峙了几天以后,红军重新发动了进攻。11月7日深夜,“中国军团”全体战士与65、52师部分旅团士兵冒着零下15摄氏度的严寒,涉水强渡锡瓦什湖,穿插到壁垒阵地后面。经过3个多小时的秘密涉渡,红军大部分战士登上了壁垒阵地后的利托夫斯基半岛。敌人发现后,拼命反扑,企图将“中国军团”消灭掉。“中国军团”和其他苏俄红军与比自己多十几倍的敌人激战四天四夜,白军全线崩溃。

11月12日,红军占领克里米亚半岛最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市。红军入城时,“中国军团”战士虽然走在最后,但工人和市民们仍然把鲜花撒在他们头上,人们惊异地注视着这支由个子矮小的东方人组成的队伍。大家高呼“乌拉!”把战士们抬起来,抛起来。遗憾的是,在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斗中,“中国军团”牺牲了一半以上的战士,张福荣本人身中七弹,但侥幸活了下来。

余下的“中国军团”后来有的加入了苏联国籍,有的回国了,部分人还参加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工作。由于“中国军团”战功卓著,1927年苏联政府在彼列科普镇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借以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类似的纪念碑,第比利斯也有一座)。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纪念碑被捣毁。


◆70多名中国人曾保卫过列宁

值得一提的是,在内战期间还有许多其他旅俄华工也参与了保卫十月革命成果的行动。他们当中许多人除参与后勤工作外,还有相当一批人加入了正规军。据苏联学者统计,1919年在苏俄红军、游击队及契卡(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行为非常任委员会)中服务的华人达4万人;而以后在所有红军部队中,由中国人组建的部队不少于3个团、5个营及7个独立连,人数大约有5万多人。

在苏俄内战险恶艰难的岁月中,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中国志愿者英勇、正直、忠诚的精神品质给他们的俄国战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29步兵师战士、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戈利科夫在1918年10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在我们的战士中有许多关于中国同志的谈话。大家知道,他们爱护武器,任何时候也不离身……中国人的纪律性很强,他们无条件遵守营、连乃至排、班的任何规则。”还有许多参加过国内战争的苏联红军老战士在回忆自己的中国战友时,也都称赞他们在战斗的最危险时刻“总是冲在最前面”,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中国战士的英勇与忠诚,使他们得到了苏俄各级政府和党组织的无限信任,他们不但在一般红军部队中受到信任,而且被收进契卡和公安部门,参加反特和肃反工作。1919年初,在列宁身边当警卫的200多名战士中,就有李富清等70多名中国人。

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受到上级首长和苏俄各级政府表彰的中国志愿者不计其数。比较著名的是任辅臣领导的第三军第29步兵师第225中国团,曾被授予“红鹰团”的称号。苏俄报刊称它是“我们战线最顽强的部队”和“最可信赖的部队”。



在1918年11―12月为争夺维亚车站的著名的韦尔霍图尔斯克战役中,任辅臣不幸牺牲。列宁对此事件高度重视,苏维埃政府特别派遣一个班的战士将任辅臣的妻子张含光及子女接到莫斯科。1919年底列宁专门接见了母子四人,称赞任辅臣是一位卓越的指挥员和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同时高度评价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

◆70多名中国人曾保卫过列宁

值得一提的是,在内战期间还有许多其他旅俄华工也参与了保卫十月革命成果的行动。他们当中许多人除参与后勤工作外,还有相当一批人加入了正规军。据苏联学者统计,1919年在苏俄红军、游击队及契卡(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行为非常任委员会)中服务的华人达4万人;而以后在所有红军部队中,由中国人组建的部队不少于3个团、5个营及7个独立连,人数大约有5万多人。

在苏俄内战险恶艰难的岁月中,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中国志愿者英勇、正直、忠诚的精神品质给他们的俄国战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29步兵师战士、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戈利科夫在1918年10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在我们的战士中有许多关于中国同志的谈话。大家知道,他们爱护武器,任何时候也不离身……中国人的纪律性很强,他们无条件遵守营、连乃至排、班的任何规则。”还有许多参加过国内战争的苏联红军老战士在回忆自己的中国战友时,也都称赞他们在战斗的最危险时刻“总是冲在最前面”,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中国战士的英勇与忠诚,使他们得到了苏俄各级政府和党组织的无限信任,他们不但在一般红军部队中受到信任,而且被收进契卡和公安部门,参加反特和肃反工作。1919年初,在列宁身边当警卫的200多名战士中,就有李富清等70多名中国人。

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受到上级首长和苏俄各级政府表彰的中国志愿者不计其数。比较著名的是任辅臣领导的第三军第29步兵师第225中国团,曾被授予“红鹰团”的称号。苏俄报刊称它是“我们战线最顽强的部队”和“最可信赖的部队”。



在1918年11―12月为争夺维亚车站的著名的韦尔霍图尔斯克战役中,任辅臣不幸牺牲。列宁对此事件高度重视,苏维埃政府特别派遣一个班的战士将任辅臣的妻子张含光及子女接到莫斯科。1919年底列宁专门接见了母子四人,称赞任辅臣是一位卓越的指挥员和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同时高度评价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
“静静的顿河”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都提到过中国红军战士。
夜枭 发表于 2010-8-20 00:21


呵呵
中国士兵
风中一剑 发表于 2010-8-18 22:52

弗拉季高加索的名字是“征服高加索”

正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意思是“征服东方”

在苏联时代叫奥尔忠尼奇则

与格罗兹尼是两座城市

最早叶卡捷琳娜大帝下令建设的军事要塞,是深入外高加索的一个跳板,沙俄与格鲁吉亚王国之间的联系通道
另,现在一提到红旗勋章,便条件反射地想到1940年枪杀波兰战俘的NKVD工作人员……

另,现在一提到红旗勋章,便条件反射地想到1940年枪杀波兰战俘的NKVD工作人员……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10-8-22 13:59
是呀,老鬼,就因为这篇,现在一提到红旗勋章我就想到瓦西里·布洛欣,就开始反胃:Q
VR0007f.jpg
另,现在一提到红旗勋章,便条件反射地想到1940年枪杀波兰战俘的NKVD工作人员……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10-8-22 13:59
是呀,老鬼,就因为这篇,现在一提到红旗勋章我就想到瓦西里·布洛欣,就开始反胃:Q
VR0007f.jpg
歌剧院幽灵 发表于 2010-8-22 13:59

如果红旗勋章让人反胃,铁十字勋章岂不是让人作呕,不过喜欢的人倒是不少

如果红旗勋章让人反胃,铁十字勋章岂不是让人作呕,不过喜欢的人倒是不少
飞雷 发表于 2010-8-24 15:31
在德国,铁十字授予作战军人,授予集中营部队的是KVK,我不知道你这“铁十字勋让人作呕”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cr_kvk_ms_br_obv_f.jpg
如果红旗勋章让人反胃,铁十字勋章岂不是让人作呕,不过喜欢的人倒是不少
飞雷 发表于 2010-8-24 15:31
在德国,铁十字授予作战军人,授予集中营部队的是KVK,我不知道你这“铁十字勋让人作呕”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cr_kvk_ms_br_obv_f.jpg

在德国,铁十字授予作战军人,授予集中营部队的是KVK,我不知道你这“铁十字勋让人作呕”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
战国春秋 发表于 2010-8-24 16:38



    不知道那些军人向谁发誓效忠、也不知道他们在谁的土地上作战?
在德国,铁十字授予作战军人,授予集中营部队的是KVK,我不知道你这“铁十字勋让人作呕”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
战国春秋 发表于 2010-8-24 16:38



    不知道那些军人向谁发誓效忠、也不知道他们在谁的土地上作战?
战国春秋 发表于 2010-8-24 16:38


    你贴的佩剑二级战功十字勋章是授予战斗人员的
留在苏联的能否活过肃反,回到中国的能否动过蒋、日伪及后来的文革?基本都是杯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