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中印战争再探讨,如何保住藏南地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13:04
老毛当年撤军麦克马洪线后20公里的决定,是错地!

某部某校官感叹:
仅仅只需要撤到2000米线附近的制高点,3万驻军即可全线守住藏南大部分地区。印度的交通也非常原始,公路只有2条,根本无法仰攻喜马拉雅山区制高点,而且当时印度士气已经崩溃,根本没有反攻的能力。
如果坚持到1964秋原子弹爆炸,连这部分驻军也可削减一半。

老毛当年太个性化,导致麦线以南7万平方公里领土。。。老毛当年撤军麦克马洪线后20公里的决定,是错地!

某部某校官感叹:
仅仅只需要撤到2000米线附近的制高点,3万驻军即可全线守住藏南大部分地区。印度的交通也非常原始,公路只有2条,根本无法仰攻喜马拉雅山区制高点,而且当时印度士气已经崩溃,根本没有反攻的能力。
如果坚持到1964秋原子弹爆炸,连这部分驻军也可削减一半。

老毛当年太个性化,导致麦线以南7万平方公里领土。。。
沙发!

如果的事,是不存在的事
不谈什么世界政治啊,外部环境啊,纯从军事角度,那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楼主只要想一想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你准备留守多少部队,来确保制高点,如何保障这些留守部队的后勤供应?
实际上,不要说在当年的国力下做不到,就在今天,也很困难。
没直升机,又修不通路,结局只能是悲剧。
当时已是强弩之末

见好就收是上策

况且后撤20公里也不等于是放弃这20公里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那个地理条件,那个时代背景,那个敌我力量对比,打赢印度本身就是奇迹了。
SeaBrown 发表于 2010-7-31 11:47


    我不觉得,没有哪场战争是非要用奇迹来解释的。
柳慕苏 发表于 2010-7-31 12:15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印度的阿萨姆邦就是产粮区,他的首府在迪斯布尔,战时的前指在提斯浦尔,吉普车可以开到达旺。
中国的四川也是产粮区,他的省会是成都,战时的前指是拉萨,从成都到拉萨一车油就变成半车油了,往南更多的是靠畜力和人力。
我建议你把这些地方找张地图看看,最好是地形图。
只需要撤到2000米线附近的制高点————看看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在克什米尔高山上的对峙,就知道对于士兵来说这是多么残酷了!
那就迁移50万四川人过去。什么都有了。呵呵

打胜仗丢土地也不是第一次了。
楼上的,你去?反正就是和丢一百万平方公里国土比我也不去西藏。你随便骂我汉奸吧,如果你愿意去那住的话!
火山热海 发表于 2010-7-31 14:33
当时西藏也就100万人,你一下迁移50万人,吃什么?住哪?怎么安排工作?
我们占领不了的,别人也别想在哪里生存,应该把藏南变成无人区
多看看战争史上先胜后败的例子

印度是被吓住的,老毛的高姿态何尝也不是战略忽悠的一部分,哎,难道要跟印度人说,我们很难守,所以我们撤军
当时是特殊时期,全国还在饿肚皮,要是再等上两年教训的话,会好一些。
对付藏南最简单的办法,靠近藏南的地方统统搞独立革命,我们就在藏南支持他们。等闹上几十年,藏南也就稳定了。顺便把内陆山区干旱区赤贫汉人迁移过去,也能就粮于当地,不用大老远搞。还可以搞些小厂子,发展经济,同时支援军队建设。
从锡金借道切断印度本土和东部阿萨姆等地的联接,才是上策

当时孟加拉还在巴基斯坦手里

可惜当时巴基斯坦跟我们不亲,1965年之后才大梦初醒,可惜对我们的藏南晚了.....
守不住?那当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怎么在沙漠扎根的?二十万大军屯垦藏南会守不住?就是这二十万变成了游击队 印度也绝无可能在1964年之前把中国军队从藏南完全赶出去!
别说是当时,就是现在西藏的粮食产量也是悲剧
2009 西藏粮食产量:90万吨
链接:http://www.tibetradio.cn/news-JK ... 3E1HC6CIDE080I.html
2009年新疆粮食产量:1200万吨
链接:http://search.vsharing.com/KArticle.aspx?aid=1693091
而全国粮食产量是5亿吨
当时要种粮食肯定悲剧,我一个在林芝当兵的同学告诉我说在他们驻地周围几十公里就见不到一棵树,而新疆每年还需要组织专列运人去摘棉花{:3_84:}
这个…………藏南是我们心中的痛啊
回复 18# aam


    介个……介个……

林芝是西藏的小江南,广东省对口支援的地方,风景美丽,是西藏旅游的目的地之一,怎么让你说成不毛之地了。那里比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适合人类生存。


一帮纸上谈兵的可怜人。

网上关于什么“大雪封山”“后期危机”的撤军理由都是胡扯——这些流毒真是深远

我说几个事实,这是
1,中国在1500-2000米线附近(邦迪拉一线)的冬季后勤条件比印度有利。这一点各位自己看60年代初的高比例地图分析。藏南南部地区的冬季公路很泥泞,北部公路比较干。

2,藏南运输线海拔只有4000米-200米,可不是什么六七千米!
1962年有一条简易公路由平原直通麦线附近的重镇达旺,正常情况下根本没有“大雪封山”的情况,全年通畅。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到结束到逐步撤离已经是10月下旬-第二年初严寒天气,麦线山脊附近山坡有积雪,但没有雪封路的情况。
达旺到塔格拉山脊的几个山口地区有几条简易土路,正常情况下可全年人力、畜力运输,包括迫击炮、轻型榴弹炮都能顺利通过。

3,印度士气已经完全崩溃,在3个月内不会有有组织的万人以上的反攻。印度当时陆军不过40万,总体战斗力不到中国陆军的1/25。
除掉对付巴基斯坦、阿克赛钦、以及印度各地驻军,1963年印度在东北边境特区附近最多只能集结起最多4万人的部队与补给。印度东北平原地区的交通不好很落后,中印边境战争后期印军在藏南集结了2万部队已经很痛苦了。

4,中国麦线北侧有一条横向公路可以支持至少3万人的作战部队与给养,而且达旺南到邦迪拉的道路非常好。中国军队单位战斗力数倍于印军。

5,GUOFANG大学多名军官指出,中国军队最适宜的撤退程度是分6个月逐步撤到海拔1500米附近地区的制高点即可占据后勤相对优势与战斗位置的绝对优势,最多撤到2000米即可同时占据后勤与战斗位置的双重绝对优势。
多名军官认为:中国军队应撤到邦迪啦以南十公里附近的制高点(东侧类推,并建立东西连线),建立1500米附近线的全线防御。如果印度大规模动员,则撤到2000米线附近建立稳固防御。

一帮纸上谈兵的可怜人。

网上关于什么“大雪封山”“后期危机”的撤军理由都是胡扯——这些流毒真是深远

我说几个事实,这是
1,中国在1500-2000米线附近(邦迪拉一线)的冬季后勤条件比印度有利。这一点各位自己看60年代初的高比例地图分析。藏南南部地区的冬季公路很泥泞,北部公路比较干。

2,藏南运输线海拔只有4000米-200米,可不是什么六七千米!
1962年有一条简易公路由平原直通麦线附近的重镇达旺,正常情况下根本没有“大雪封山”的情况,全年通畅。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到结束到逐步撤离已经是10月下旬-第二年初严寒天气,麦线山脊附近山坡有积雪,但没有雪封路的情况。
达旺到塔格拉山脊的几个山口地区有几条简易土路,正常情况下可全年人力、畜力运输,包括迫击炮、轻型榴弹炮都能顺利通过。

3,印度士气已经完全崩溃,在3个月内不会有有组织的万人以上的反攻。印度当时陆军不过40万,总体战斗力不到中国陆军的1/25。
除掉对付巴基斯坦、阿克赛钦、以及印度各地驻军,1963年印度在东北边境特区附近最多只能集结起最多4万人的部队与补给。印度东北平原地区的交通不好很落后,中印边境战争后期印军在藏南集结了2万部队已经很痛苦了。

4,中国麦线北侧有一条横向公路可以支持至少3万人的作战部队与给养,而且达旺南到邦迪拉的道路非常好。中国军队单位战斗力数倍于印军。

5,GUOFANG大学多名军官指出,中国军队最适宜的撤退程度是分6个月逐步撤到海拔1500米附近地区的制高点即可占据后勤相对优势与战斗位置的绝对优势,最多撤到2000米即可同时占据后勤与战斗位置的双重绝对优势。
多名军官认为:中国军队应撤到邦迪啦以南十公里附近的制高点(东侧类推,并建立东西连线),建立1500米附近线的全线防御。如果印度大规模动员,则撤到2000米线附近建立稳固防御。
顶楼上
回复 22# 飞鸿踏雪


    已经再挖嘎瓦龙山了,挖通就好办事了
回复 21# 饕餮餮饕

这个桥要是断了,你的理论还成立吗?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123.jpg

这个照片不涉密
火山热海 发表于 2010-7-31 14:33


    扯淡不打草稿!
照片没传上来,不过你可以通过谷歌地球看看318国道,贴近藏南那一段,看看别人照片,就知道你的理论成立不成立了
回复 21# 饕餮餮饕
1962年有一条简易公路由平原直通麦线附近的重镇达旺,正常情况下根本没有“大雪封山”的情况,全年通畅。
请教一下。
这条路是什么地方通往达旺的?
SeaBrown 发表于 2010-7-31 13:01
差不多。。。
是这个理。
对于TG来讲
在中印边界
几乎永远没有可能动用类似于自行火炮和主战坦克之类的重型武器。
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xuxin 发表于 2010-7-31 20:33
结局参考过野人山的远征军。
回复 21# 饕餮餮饕
首先我对西藏的交投运输的详细情况不了解,无法判断你提供的论据的真伪,
我记得,中东第四次战争后,有人专门统计了,美国给以色列的空运吨位,苏联给阿拉伯国家的空运吨位,然后在分别乘上美国到以色列空运距离和苏联到阿拉伯国家的空运距离,得出的数值,美国远大于苏联,好像是十倍的差距,这可以间接反映两国的国力。
您能否计算出,印度每月能向藏南运送多少吨物资,中国能向藏南运送多少吨物资,考虑中国大部分物资要从内地运去,再乘上距离。看看运送同样吨位的物资,中国要多付出多少运输费用?把这些钱换成装备,援助巴基斯坦,牵制印度是否更划算?或者造航母,去印度洋,威胁印度海岸线,遏制印度经济发展,是否更划算?
做人要有想象力。


IMG_1626.jpg回复 18# aam
胡扯要有个限度。;P
贴张俺亲手拍的林芝地区的照片上来给农看看。

IMG_1626.jpg回复 18# aam
胡扯要有个限度。;P
贴张俺亲手拍的林芝地区的照片上来给农看看。
kalasiki 发表于 2010-7-31 19:04


    这个玩笑有点冷
rainy_heart79 发表于 2010-7-31 23:59

西部
一条简易公路由印度东北平原,经邦迪拉、德让宗,通往达旺,吉普车、轻型运输车可以直达达旺。
达旺镇向北有几条土路通向塔格拉山脊(位于麦线以北数公里)。
塔格拉山脊以北不远处有中国军队修筑的一条横向公路。

东部
战前,中国军队固守在瓦弄以北地区,瓦弄以南有几条土路通往印度平原。
xuxin 发表于 2010-7-31 20:33


    开玩笑有个限度!
彩色沙林 发表于 2010-8-1 00:06
你很有趣。
饕餮餮饕 发表于 2010-8-1 00:09
看你前面发言
好像意思TG当时是有能力保障中印边界大部队长时间的后勤补给的。
就想请教一下
如果要在短期内把5万人规模的部队
坚守对峙三个月以上所需要的物资从八一镇或者山南运到达旺
应该走哪条路?

看你前面发言
好像意思TG当时是有能力保障中印边界大部队长时间的后勤补给的。
就想请教一下
如果要在 ...
rainy_heart79 发表于 2010-8-1 00:20


你显然没明白,当时的中、印双方状态。双方的道路条件都很差,因为中国军队占领了藏南,因此就占据了居高临下的绝对优势。战斗中中国军队缴获了印军可以武装4个旅的武器,完全可以善加利用。

当时战前印度执行‘里窝内’扩张计划。因为交通很差,用了很大力气才调集了1.6万军队,用于1962年11月中旬的反攻。

双方不是比谁的交通更好,而是比谁的交通不是更糟

当时中国军队用两个月多时间调集了可供3万部队计划使用2个多月的作战物资,实际上战争只用了很小一部分。

战斗过程证明:在麦线北侧,中国军队修筑的麦线以北公路当时可以支持3万部队的2个多月给养(两个多月运输),也就意味着能提供连续给养。
但是,中国军队的麦线以南作战,给养量主要由达旺镇通往麦线的几条土路决定。

不过,在邦迪拉附近作战,印度后勤更差

中国只需要后撤有限距离,占据公路与两侧制高点,即可牢牢控制局势。


当时双方主要是步兵协同迫击炮与轻型榴弹炮作战,火力密度很弱,后勤压力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不堪——以为几天就把弹药打完。
——————————————————————————————————————————
网上有一个中国军队在藏南、阿克塞钦消耗量,可以参考。
中国边防部队消耗:炮弹22,976发、枪弹701,342发、手榴弹7,080枚、爆破筒64节、炸药2,050k9,喷火油料677L,损坏122mm榴弹炮1门、机枪18挺、长短枪81支、40mm火箭筒2具、电台(步话机)5部、汽车12台
看你前面发言
好像意思TG当时是有能力保障中印边界大部队长时间的后勤补给的。
就想请教一下
如果要在 ...
rainy_heart79 发表于 2010-8-1 00:20


你显然没明白,当时的中、印双方状态。双方的道路条件都很差,因为中国军队占领了藏南,因此就占据了居高临下的绝对优势。战斗中中国军队缴获了印军可以武装4个旅的武器,完全可以善加利用。

当时战前印度执行‘里窝内’扩张计划。因为交通很差,用了很大力气才调集了1.6万军队,用于1962年11月中旬的反攻。

双方不是比谁的交通更好,而是比谁的交通不是更糟

当时中国军队用两个月多时间调集了可供3万部队计划使用2个多月的作战物资,实际上战争只用了很小一部分。

战斗过程证明:在麦线北侧,中国军队修筑的麦线以北公路当时可以支持3万部队的2个多月给养(两个多月运输),也就意味着能提供连续给养。
但是,中国军队的麦线以南作战,给养量主要由达旺镇通往麦线的几条土路决定。

不过,在邦迪拉附近作战,印度后勤更差

中国只需要后撤有限距离,占据公路与两侧制高点,即可牢牢控制局势。


当时双方主要是步兵协同迫击炮与轻型榴弹炮作战,火力密度很弱,后勤压力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不堪——以为几天就把弹药打完。
——————————————————————————————————————————
网上有一个中国军队在藏南、阿克塞钦消耗量,可以参考。
中国边防部队消耗:炮弹22,976发、枪弹701,342发、手榴弹7,080枚、爆破筒64节、炸药2,050k9,喷火油料677L,损坏122mm榴弹炮1门、机枪18挺、长短枪81支、40mm火箭筒2具、电台(步话机)5部、汽车12台
事后诸葛亮还真多阿


回复 38# 饕餮餮饕
什么叫双方的道路条件都很差?
双方的后勤补给条件几乎是没有可比性的。
就算是现在,川藏线在冬季通行重车的可能性都几乎没有
何况是当时
TG的物资要从青藏线千里迢迢进藏运到拉萨
然后走一段川藏线
然后几乎完全依靠畜力将物资运到中印边界。
你所说的那条公路我不太清楚路况怎么样,这条公路我现在在地图上都没找到。
不过去过西藏就能知道,就算是国道,有时候也就是轮胎印子。
要知道TG几乎所有的物资都需要从几千公里以外运过来
这当中有一段路不通补给就断了。
所以,请不要把中印边界的道路情况套在整个西藏的道路上
印度一方当时情况不清楚
不过贴个现在的谷歌地图应该也可以反映部分情况。
未命名.jpg
双方道路密度显示得很清楚。

回复 38# 饕餮餮饕
什么叫双方的道路条件都很差?
双方的后勤补给条件几乎是没有可比性的。
就算是现在,川藏线在冬季通行重车的可能性都几乎没有
何况是当时
TG的物资要从青藏线千里迢迢进藏运到拉萨
然后走一段川藏线
然后几乎完全依靠畜力将物资运到中印边界。
你所说的那条公路我不太清楚路况怎么样,这条公路我现在在地图上都没找到。
不过去过西藏就能知道,就算是国道,有时候也就是轮胎印子。
要知道TG几乎所有的物资都需要从几千公里以外运过来
这当中有一段路不通补给就断了。
所以,请不要把中印边界的道路情况套在整个西藏的道路上
印度一方当时情况不清楚
不过贴个现在的谷歌地图应该也可以反映部分情况。
未命名.jpg
双方道路密度显示得很清楚。
回复 17# xuxin


    扯淡不打草稿,你去西藏转转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