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动了我们的财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08:56:00
上星期食堂吃饭!有人提起通货膨胀,大骂美国滥发货币造成中国通货膨胀。很多人附和,一派义愤填膺的爱国热忱! 今天,单位说起柴油紧张,又是许多人说美国可恶,卡中国的油! 每当这种场景出现,我只有沉默。。。。。 在捷克,可以做沉默的大多数,在天朝,只能做沉默的一小撮!悲哀!

mb的,谁说TG的教育失败了?TG的教育圆满的完成了愚民任务,比其他任何战线的任务完成度都高!

---------------------------------------------------------------------------------------------------------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常有愤青对美国滥印货币义愤填膺,“忍无可忍”。中国与美国,到底谁家在滥印货币?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谁说了算?只能是数据说了算。2010年9 月中国广义货币M2总量为69.64万亿人民币,超过10·5万亿美元了。而同期美国M2才8万亿美元。这也就是说,GDP仅有美国1/3的中国,流通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的总和(M2的含义),也就是法人和个人手里的钞票总额,已经超过美国30%了。我国有10·5万亿美元在境内流通,GDP3倍于中国的美国才有3·2万亿美元在其境内流通——别忘了,美元是世界货币,60%的美元是在美国境外流通的;而人民币呢?人民币几乎100%在中国国内流通。经济总量只有人家的1/3,货币总量却超出人家30%,还全在国内流通。到底谁的货币泛滥了?到底谁在开闸放水,稀释财富?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5330上星期食堂吃饭!有人提起通货膨胀,大骂美国滥发货币造成中国通货膨胀。很多人附和,一派义愤填膺的爱国热忱! 今天,单位说起柴油紧张,又是许多人说美国可恶,卡中国的油! 每当这种场景出现,我只有沉默。。。。。 在捷克,可以做沉默的大多数,在天朝,只能做沉默的一小撮!悲哀!

mb的,谁说TG的教育失败了?TG的教育圆满的完成了愚民任务,比其他任何战线的任务完成度都高!

---------------------------------------------------------------------------------------------------------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常有愤青对美国滥印货币义愤填膺,“忍无可忍”。中国与美国,到底谁家在滥印货币?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谁说了算?只能是数据说了算。2010年9 月中国广义货币M2总量为69.64万亿人民币,超过10·5万亿美元了。而同期美国M2才8万亿美元。这也就是说,GDP仅有美国1/3的中国,流通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的总和(M2的含义),也就是法人和个人手里的钞票总额,已经超过美国30%了。我国有10·5万亿美元在境内流通,GDP3倍于中国的美国才有3·2万亿美元在其境内流通——别忘了,美元是世界货币,60%的美元是在美国境外流通的;而人民币呢?人民币几乎100%在中国国内流通。经济总量只有人家的1/3,货币总量却超出人家30%,还全在国内流通。到底谁的货币泛滥了?到底谁在开闸放水,稀释财富?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5330
话说你真的相信全世界流通的美元只有八万亿?
MD的教育也成功了,教出了楼主这样的人才

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货币就应该有26.866万亿元?
去年,前年,前10年,前30年,前50年的产值都没了,一年全耗光了?
明年第一天凌晨产值为0,是不是所有货币余额都应该变0啊?!!!

这么不合逻辑的话也说,专业一点好不?   
美分党赚钱也不容易啊
红猪你好,红猪再见~
老实说我虽然也觉得通胀猛,比起89年还是好多了,起码我在家里说要不咱屯点东西的时候无人响应。
又来一个秀下限的。。。
红猪 发表于 2010-11-15 13:08

这一段编的太假了  
虽然我非常不喜欢某党,但是也要说几句:

1 货币供应量不是一年的累计,而是多年累计的结果,所以这是长期宽松财政政策和积极货币政策的结果。。

2 M2的反应有很大局限,货币存在形式除了现金和银行存款外还有资产形态和其他实物形态,把这些算上才是天文数字。。

3 中国的M2确实太多了,流动性过剩情况物价暴涨是必然,当然GCD确实是通胀最大受益者
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告诉美国人,人民币没有被低估?
哪个职业学院啊?
看来高等教育门槛太低还是不太好,楼主的出现足以证明。
看来大家都很阔啊。
中国是出口导向国家,美元滥发的结果就是在汇率不动的情况下美元外汇大量增加,后果两个:一,人民币升值,贸易逆差减少外汇储备;二,相应增发钞票对冲美元外汇增加。反正两个结果都不会对国内经济有啥帮助。
chengzhibo 发表于 2010-11-15 18:26

你可以批通胀,你可以批TG的货币政策,但是请讲对理由好伐,要么就不要写那么一大篇,写出来只会贻笑大方
青椒肉丝 发表于 2010-11-15 20:51

你没见上面那么多老兄的发言都是富二代口气??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inflation2010.html

网易首页-新闻-体育-亚运-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    搜索 新闻新闻网页
导语: 11日,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以来新高。尽管有关官员否认"全面通胀时代已经来临",人们似乎还对"中国超发货币近43万亿带来巨大通胀风险"的论断记忆犹新。货币超发,是酿成本轮通胀最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过量的纸币缘何超发,又到底对普通百姓有什么影响?[详细]  
   
      

      
有一分发展就有一分通胀,一纸政令就能让央行发票
回顾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历程,几乎伴随着一部“通货膨胀史”。1958年,“大跃进”开始,新中国货币投放量也开始了第一次“大跃进”。此后,为了不同的目的,历史上中国还有过数次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增长量每年平均超30%的时期:1965-1968年,1970-1979年,1984-1989年,1994-2001年以及2004年至今。

增发货币,几乎成了一种“历史国策”。但这不能完全责怪人民银行。按中国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虽然是唯一能发行“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机构,但与美联储等世界其他国家央行相比,它的任务实在过于复杂。简单来说,中国央行的最高目标,并非控制通胀或其他,而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这就使得央行的独立操作空间很小。事实上,央行每年货币发行都须上交审批,国务院再依据“国民经济的整体需要”来制定计划。[详细]
   
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人民币的“发行”和“印制”是分离的。
      
赌上一道门又开另一道门,有天量外汇就只能天量发钞
虽说管不住发钞冲动是“历史痼疾”,但实际上早在1994年,全国人大早就通过《人民银行法》从制度上禁止“主动印钞”的行为了,也就是说,政府再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央行变成实际的印钞厂。政府可以通过发国债、提高税收、央企国企等渠道积累财政收入,但你不能随便发票子。这样,央行“钱柜子的门”算是被赌上了,不再主动超发了。问题是,另一扇“门”又打开了,被动超发来了。

实际上,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央行发行货币都是为了应付“强制结算外汇”制度。由于中国对外汇实行管制,个人和企业即使通过贸易赚到了美元,都不能随意持有或转移,在法定限额以上的外汇,你统统得到银行换成人民币──而且,“好心”的央行还愿意以1:7的比率(实际汇率连1:6.7都不到)换走人们手中的美元。近几年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大增,就来源于这部分用于换外汇的人民币的增量。上世纪90年代,外汇储备增长个几百亿美元不得了,现在中国年度新增外会储备2、3千亿美元已不算新闻。2009年,即使遇上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国外汇储备还继续逆势新增4500亿美元。既然中国人这些年在巨额贸易顺差中赚取的美元,央行都得换成人民币,那得多少票子?(详见2009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
   
中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但实际上“有名无实”。[详细]
      
     
      
发钞不是给百姓“发红包”,银行国企“近水楼台先得月”
既然需要那么多票子,发了也就发了。问题是,这些多发了的票子上哪去了呢?央行发行货币,当然不是平均按照增发的货币数量,给老百姓们“发红包”。有经济学家把这种货币注入过程称为“倒蜂蜜”:就像粘稠的蜂蜜一样,发货币产生的效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影响到每一个人。

不过,总有先获得“蜂蜜”的人,他们总能抢先购到尚未涨价的廉价商品和服务。央行投放的人民币,除了通过直接购买国债把钱交给政府外,基本上都通过上述强制结汇制度安排和央行再贷款,配给了体制性垄断的银行。获得这些钞票的大银行又大多倾向于贷款(通常还是以低利率)给大企业、大国企和地方政府,这些群体成了最先获得“蜂蜜”的人。[详细]
   
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央行,总能合法增加法定不可兑现货币,因而有了对付金融风潮、储户恐慌的终极利器。
      
印钞相当于征收“通胀税”,老百姓只能乖乖借钱
尽管“蜂蜜”还没滴到每一个树洞就给分走了,处在利益链终端的老百姓依然不知道、也没有办法抗拒。央行印钞,其实是通过国家强制力向老百姓“借钱”。经济学里有一个“通货膨胀税”的比喻,说的就是政府增发纸币弥补赤字,增发货币就相当于隐形征税。在“法定货币”的制度下,加印钞票几乎是“下个行政指令”就能实现的。市场上流通的一张一张的人民币现金,和人民银行真正凭空“发行”的人民币并无关系,百姓拿到手里的“钱”,本质上只是可以用来购物和缴税的“空头支票”。

不仅如此,加印的钞票总是先变为政府财力,至于超发货币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相对价格变动和总体物价上升,要经过一定时间才会在市场上显现。即使真显现了,最后买单的,也是承受通胀的老百姓。[详细]

   
滥发票子之所以没有“后顾之忧”,很大程度是因为老百姓貌似总能消化一轮轮上涨的物价。
      
     
      
超发货币让人民币对外不贬值,却使人民币“在国内贬值”
经济学家、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曾尖锐地指出,又要稳定汇率又要防止通胀,是冲突的“鱼与熊掌”,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在央行的众多政策目标里,前者似乎压倒了后者。如前面所提到,央行的大举购汇,已经让人民币币值的内在稳定受到冲击了。简单地说,就是对外维持住了人民币不升值,但对内却让人民币愈发不值钱了。

举个例子,美国人认为1美元只能兑换4块钱人民币能买到的商品(即汇率1:4),但中国非要坚持让美国人花1块美元换7块钱人民币的东西(即汇率1:7),有什么办法?答案就是让人民币越来越多,直至1美元真的能换取7块民币商品为止。然而,这就导致国内商品价格上涨,老百姓始终在购买本来不值这么多钱的商品──除非,工资也以相应的幅度涨了,但这似乎并没有发生。[详细]
   
计划经济时代的粮票证,反映了“票子太多、商品太少”的极端程度。
      
“水多面少”,钱多了就四处搅局物价
前述“货币如蜂蜜”的效应,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货币入市后并不像水一样平均流到国民经济每一个角落,而是像粘稠的蜂蜜一样,先流到一些地方、再流到别的地方──而先流到哪里,哪里的相对价格就升。除了真实需求推动以外,无论股市涨、方式涨,还有“蒜你狠”、“豆你玩”等一波波价格上涨,都与货币太多不无关系。

再借用如今已被广泛引用的、周其仁教授提出的比喻来形容,就是“水太多了、面不够”:央行投放的纸币就像盘中的水,商品就像本应倒到水里和的面。在出口导向政策引导下,在中国制造的商品都卖给了外国人,可是因此换回来的外汇往往又“舍不得花”而卖给了银行(在中国的购汇政策下,卖给银行比直接换商品更划算)。长此以往,总体上看中国就攒了过多的货币。表面上看钱是不少,但由于国内商品供应本来不足、而中国人又难以买到国外商品,过多的钱就长期追着太少的商品转。所谓物以稀为贵,物价怎么能不涨呢?[详细]
   
1962~1964年,为了吸引此前多发的票子“回笼”,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甚至开设了有很多“高价饭馆”。
      
要让超发不影响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唯有涨价能让票子“回笼”
现在,货币是放出去了、物价也涨上去了。悲哀的是,从历史上看,要让多投放的货币“回笼”,几乎还得靠涨价。改革开放前,国家曾调高工业制成品(包括自行车、收音机、的确良衬衣等商品)价格,就是为了回收货币。改革开放之后,回收此前超发的货币,也基本都靠涨价解决。1962至1964年左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甚至还开过“高价餐馆”,也是为了让市场上过多的票子回笼。通过抬高商品价格吸走市场上多余的票子、以让物价趋于平衡,很可能已成为不得不用的方子。

(本专题部分参考周其仁教授“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特此鸣谢。)
专家:央行超发43万亿人民币引发通胀
2010-11-02 11:35:45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 跟贴 1987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据央行数据显示,中国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对此谢国忠称,包括绿豆、姜、蒜、辣椒在内的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其实都是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过量货币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巨大通胀风险。

中国经济周刊11月2日报道  为什么中国货币政策转向来的那么突然?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我看来,此次央行希望通过加息向市场释放中央决心调控通货膨胀预期的意图,以及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吴晓灵说。

有学者评论认为,此次央行加息不仅是“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终结,更是对过去10年,甚至30年过度依靠货币推动经济的一次重要的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超发43万亿元

“央行加息其实来的太晚了,货币超发已经那么严重,早就应该实施收紧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这样告诉记者:“我们看到包括绿豆、姜、蒜、辣椒在内的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其实都是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多年累计起来的过量货币已经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CPI同比上涨3.6%涨幅创下23个月新高;当月食品价格更是同比涨幅高达8%。那么,CPI的同比逐步增长是否是由货币超发引起的呢?

“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经典名言。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

通货膨胀与货币超发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得到众多中国学者的认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周其仁近日即在其博客中警示“货币老虎越养越大”。

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

吴晓灵直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万亿元。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的比例在进一步加大。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央行操作独立性不足?

有学者认为,近年来的货币超发,其最大的诱因,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带给中国的通货紧缩之忧。

2008年12月,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经济学家樊纲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暗示称:“央行掌握货币发行权的时代,要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也并不容易。”

这意味着在经济危机之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即有通过超量的货币发行来托住经济增长的想法。

由此,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的“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目标,最终却是以增长27.7%表现出来的,高出10个百分点。

有学者认为,正是央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过去30年(特别是近10年)央行“积极”推动货币超发的情况推向了极致。吴晓灵在解释原因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过去那么多年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存在央行调控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央行自身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调控技术逐渐成熟的。另一方面,我国的央行操作独立性还有待与提高。”

但吴晓灵也表示,中国的央行不可能在指定货币政策的时候有独立性。“中国的央行是内阁成员,在操作上如果有更强的独立性,我认为调控起来可能会更好一些。”

虽然吴晓灵认为过去30年相当超量的货币都被新增商品(资源、土地等等)的市场化吸纳,但她仍然无法接受目前央行实行的超高的货币供给是“理所应当”、是“合理”的。

吴晓灵建议,如果中国政府将“十二五”规划期间GDP增速下调到7.5%~8%之间,未来几年的CPI控制目标上调到4%,那么未来几年广义货币增长率应该控制在13%~14%以下来应对流动性泛滥。从未来两年的央行货币政策来看,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并消化过多货币供应是当务之急。

如何消化超量货币

如何消化超量货币?这是一个极为复杂而难解的问题。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形成从跨境贸易结算的结算货币进而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如果这样的话,从长期来看是否就并不需要担心超量人民币的出路问题了呢?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曾担心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会对央行控制国内信贷规模产生影响。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境外人民币增多的话,对于央行调控广义货币会产生影响,考验央行调控能力。”


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来化解货币超发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吴晓灵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要计算货币供应量只能以国内的通货膨胀目标为主,调控该国的货币供应量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如果要加入国际流通因素来衡量或调控货币供应量则难以做到。

周其仁则在其博客中坦言,根据中国改革的早年经验——“水多了加面”,比较合理的政策组合似乎应当是:或动员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或减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须严格控制货币的超发。

“最糟糕的组合呢?就是既听任货币被动超发,又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周其仁写到。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谈佳隆)


网易关于货币超发的报道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inflation2010.html

网易关于货币超发的报道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inflation2010.html
菜场的买菜阿婆说:阿拉也不要知道什么西屁爱,阿拉只想菜弗要这样涨。

西屁爱老阿婆还是要知道的,不然别有很多用心的御用砖家们会老拿西屁爱啊,
鸡地屁啊,屁屁西啊,爱屁欧啊来忽悠老阿婆们。
主要还是美元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