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亿货币如何侵吞我们的财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19:02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而2012年年底,中国的M2则是97.42万亿元,美国同期的货币供应量为64.71万亿元,是美国的1.5倍。而同时,2012年中国的全年GDP总量却只有M2的一半左右—51.92万亿元。

  货币量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比起2002年的货币供应量,10年来,翻了6倍。而10年来,老百姓的平均收入却没有增长6倍。以北京为例,200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63元,2012年为36469元,只增长了3倍左右。另外一方面,却是生活成本的大幅上升,尽管统计局总是告诉我们CPI涨幅只有2.6%,尽管众多专家不断论证该数据的科学性,可是即便是最无智识的主妇也不会被“专业的”指数所欺骗。她是实实在在地感到了生活成本的大幅上升。更不用提节节攀升,不断畸高的房价了。

  百万亿的数字出来,怎么都不好掩盖央行超发货币的罪愆了。于是,诸多专家、御用学者跳出来告诉你,“货币存量不是现金”,“中国物价上涨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个原因”……言下之意,是说别怕别怕,M2突破百万亿并不危险,广义货币多,并不就是钱变多了、票子毛了;而就算物价大幅上涨了,那也不光是货币超发之祸,而是天灾、歉收、结构性等等比较复杂的原因导致的。

  这些掩盖在貌似科学、专业的复杂言辞,都是有意无意地在为央行捅出的娄子辩护。现代金融术语与金融制度的繁杂使得普通人无法理解到许多货币问题背后的真相,这更有利于“肇事者”央行为自己脱罪了。

  然而,货币供应量的具体所指以及货币超发的过程、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一点都不难理解。

  通常的定义说M0是流通中的现金,就是你买东西使用的印有主席头像的红色纸钞;M1则是M0再加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M2则是M1加上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简单说,M2分为基础货币和“存款货币”。存款货币不以纸钞现金形式出现,且是由基础货币衍生、放大而来的。

  当人们说到央行开动印钞机的时候,实际上,并不是说社会上的每一块钱都是央行印出来的。只有基础货币、现金是印出来的。央行印出来之后,存款货币的放大全靠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举例言之,假如央行印出100元,为了让新增纸钞流通在市场上,它会用这笔钱去购买点资产。一般是向公开市场购买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假设金融机构A和央行做了这笔交易,得到了这100元。通常,金融机构拿到这笔钱会把它存到自己惠顾的商业银行。假如准备金率是10%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就可以保存10元作为准备金,而贷出去90元。这90元出去之后,又会被存进银行,再放出81元,如此反复存贷后,理论上,银行可以创造出1000元的存款货币,10倍于放出来的基础货币。具体放大多少由准备金率决定,准备金率越低,放大越多。当人们说到“货币乘数”、“货币杠杆”的时候,指的就是这一过程。

  专家们说M2不是全指流通中的现金,但这些存款货币仍然影响市场的物价。你不会用成捆成捆的现金去买一套价值500万的房子,另外一方面,你也不会用一张支票去买你的早点。不错!存款货币更适合于高价商品的交易,比如投资品、房产以及企业间的交易。而现金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品的交易。

  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要知道,货币并不是均匀地散发给市场中的每一个人的。总有些人(通常是与政府关系好的国企、央企)较早获得这些新增信用。当然,最早得到这笔钱的是商业银行,他们是最早发横财的人,所以我们才看到四大行的暴利,才看到全中国的1亿农民才能养活5大行,看到银行员工的薪酬是私企的6—15倍。而央企获得这些新增贷款后,就有了更多的竞价能力去购买楼房。所以我们才看到2008年扩张信贷后,上万亿的信贷流入楼市,大部分“地王”被央企高价抢走。而发改委也突然放宽了对央企项目的审批,上万亿的基建工程在巨量信贷的支持下纷纷上马。

  这些房地产投资交易,当然不是真的搬去几辆车才能装下的现金去购买的,而是简单地在银行系统中通过“转账”(通过存款货币、M2)完成的。所以,专家们说,M2不是流通中的现金,不会推高你要买的油条的价格,也有几分道理,但是它的的确确会推高五道口的房价,让工薪阶层的你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

  当然,房价暴涨之后,央行当然不会承认是自己放的火。政府会跑出来斥责投机商的贪心无耻,御用学者还会跑出来给你煞有介事地分析房价高涨的合理性。然后政府会出台统制性的调控政策,去压制自己惹祸的结果,比如限购、限价之类的。这些干预措施会减低生产的激励,抑制扩大供给敉平高房价的动力。最终买房的成本越来越高。

  类似的循环历史上不断在发生,可怜的是市场无法为自己说话辩护,而那个自己放火,又不断假装救火员的政府一直都不肯反思。汉武帝时期,这个穷兵黩武的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和军费需要,以抑制通胀的名义(也是隐藏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之下贼喊抓贼)垄断了铸币权(好比是今天央行的垄断货币发行权)。然后发行成色不足的铜币,结果是市场不接受这种不足值的“假币”,纷纷盗铸钱币。武帝为了推行新币制,严刑峻法禁止盗铸,杀了几十万人。可是还是无法遏制,因为老百姓都不傻,不愿接受不足值的货币。通胀加速后,“商人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大搞囤积居奇,等于是今天房价被炒高。于是汉武帝又开始以命令经济和管制经济对付投机商人。出台了很多惩罚性税收(等于是今天的房产税、国五条),还在社会地位上歧视这些没有“道德血液”的人,比如不准他们做官,还不准他们乘马车穿丝绸等等。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殷实天下几乎被汉武帝一个人败光。但武帝毕竟是明白人,临死前下了罪己诏,后悔自己折腾天下,瞎胡闹,苦了百姓。

  幸好汉代没有部分准备金制度,也幸好汉代没有那么多御用“经济学家”!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而2012年年底,中国的M2则是97.42万亿元,美国同期的货币供应量为64.71万亿元,是美国的1.5倍。而同时,2012年中国的全年GDP总量却只有M2的一半左右—51.92万亿元。

  货币量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比起2002年的货币供应量,10年来,翻了6倍。而10年来,老百姓的平均收入却没有增长6倍。以北京为例,200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63元,2012年为36469元,只增长了3倍左右。另外一方面,却是生活成本的大幅上升,尽管统计局总是告诉我们CPI涨幅只有2.6%,尽管众多专家不断论证该数据的科学性,可是即便是最无智识的主妇也不会被“专业的”指数所欺骗。她是实实在在地感到了生活成本的大幅上升。更不用提节节攀升,不断畸高的房价了。

  百万亿的数字出来,怎么都不好掩盖央行超发货币的罪愆了。于是,诸多专家、御用学者跳出来告诉你,“货币存量不是现金”,“中国物价上涨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个原因”……言下之意,是说别怕别怕,M2突破百万亿并不危险,广义货币多,并不就是钱变多了、票子毛了;而就算物价大幅上涨了,那也不光是货币超发之祸,而是天灾、歉收、结构性等等比较复杂的原因导致的。

  这些掩盖在貌似科学、专业的复杂言辞,都是有意无意地在为央行捅出的娄子辩护。现代金融术语与金融制度的繁杂使得普通人无法理解到许多货币问题背后的真相,这更有利于“肇事者”央行为自己脱罪了。

  然而,货币供应量的具体所指以及货币超发的过程、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一点都不难理解。

  通常的定义说M0是流通中的现金,就是你买东西使用的印有主席头像的红色纸钞;M1则是M0再加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M2则是M1加上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简单说,M2分为基础货币和“存款货币”。存款货币不以纸钞现金形式出现,且是由基础货币衍生、放大而来的。

  当人们说到央行开动印钞机的时候,实际上,并不是说社会上的每一块钱都是央行印出来的。只有基础货币、现金是印出来的。央行印出来之后,存款货币的放大全靠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举例言之,假如央行印出100元,为了让新增纸钞流通在市场上,它会用这笔钱去购买点资产。一般是向公开市场购买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假设金融机构A和央行做了这笔交易,得到了这100元。通常,金融机构拿到这笔钱会把它存到自己惠顾的商业银行。假如准备金率是10%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就可以保存10元作为准备金,而贷出去90元。这90元出去之后,又会被存进银行,再放出81元,如此反复存贷后,理论上,银行可以创造出1000元的存款货币,10倍于放出来的基础货币。具体放大多少由准备金率决定,准备金率越低,放大越多。当人们说到“货币乘数”、“货币杠杆”的时候,指的就是这一过程。

  专家们说M2不是全指流通中的现金,但这些存款货币仍然影响市场的物价。你不会用成捆成捆的现金去买一套价值500万的房子,另外一方面,你也不会用一张支票去买你的早点。不错!存款货币更适合于高价商品的交易,比如投资品、房产以及企业间的交易。而现金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品的交易。

  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要知道,货币并不是均匀地散发给市场中的每一个人的。总有些人(通常是与政府关系好的国企、央企)较早获得这些新增信用。当然,最早得到这笔钱的是商业银行,他们是最早发横财的人,所以我们才看到四大行的暴利,才看到全中国的1亿农民才能养活5大行,看到银行员工的薪酬是私企的6—15倍。而央企获得这些新增贷款后,就有了更多的竞价能力去购买楼房。所以我们才看到2008年扩张信贷后,上万亿的信贷流入楼市,大部分“地王”被央企高价抢走。而发改委也突然放宽了对央企项目的审批,上万亿的基建工程在巨量信贷的支持下纷纷上马。

  这些房地产投资交易,当然不是真的搬去几辆车才能装下的现金去购买的,而是简单地在银行系统中通过“转账”(通过存款货币、M2)完成的。所以,专家们说,M2不是流通中的现金,不会推高你要买的油条的价格,也有几分道理,但是它的的确确会推高五道口的房价,让工薪阶层的你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

  当然,房价暴涨之后,央行当然不会承认是自己放的火。政府会跑出来斥责投机商的贪心无耻,御用学者还会跑出来给你煞有介事地分析房价高涨的合理性。然后政府会出台统制性的调控政策,去压制自己惹祸的结果,比如限购、限价之类的。这些干预措施会减低生产的激励,抑制扩大供给敉平高房价的动力。最终买房的成本越来越高。

  类似的循环历史上不断在发生,可怜的是市场无法为自己说话辩护,而那个自己放火,又不断假装救火员的政府一直都不肯反思。汉武帝时期,这个穷兵黩武的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和军费需要,以抑制通胀的名义(也是隐藏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之下贼喊抓贼)垄断了铸币权(好比是今天央行的垄断货币发行权)。然后发行成色不足的铜币,结果是市场不接受这种不足值的“假币”,纷纷盗铸钱币。武帝为了推行新币制,严刑峻法禁止盗铸,杀了几十万人。可是还是无法遏制,因为老百姓都不傻,不愿接受不足值的货币。通胀加速后,“商人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大搞囤积居奇,等于是今天房价被炒高。于是汉武帝又开始以命令经济和管制经济对付投机商人。出台了很多惩罚性税收(等于是今天的房产税、国五条),还在社会地位上歧视这些没有“道德血液”的人,比如不准他们做官,还不准他们乘马车穿丝绸等等。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殷实天下几乎被汉武帝一个人败光。但武帝毕竟是明白人,临死前下了罪己诏,后悔自己折腾天下,瞎胡闹,苦了百姓。

  幸好汉代没有部分准备金制度,也幸好汉代没有那么多御用“经济学家”!
不同国家的M2标准都不一样
M2更多的是体现货币的流动性
讨论经济问题,看来是需要智商的。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条路。楼主选一个吧
任何货币手段都是双刃剑,适时而变和精准地把握平衡才是重要的。
好像捞分啊

国内民不聊生  人民水深火热啊
转帖还不标明出处
无责任转帖自北海居博客 。一些媒体常见的经济知识的错误

一些媒体或专家经常由于对一些经济指标概念不理解或理解错误,发表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观点或见解。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3. 中国M2占GDP的比重世界第一

有专家为了论证中国货币超发严重,使用的例证就是中国M2占GDP的比重世界第一。该专家犯的错误是不知道各国银行业务名称不尽相同,同一名称的业务内容也不尽相同。

至于各个符号所包括的内容,由于各国银行业务名称不尽相同,同一名称的业务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只有M0和M1两项大体相同。例如,日本的M3 大致相当于中国的M2,其占GDP的比重就高于中国。

4. 中国货币超发43万亿元

该记者使用当年M2余额减去当年GDP得出中国货币超发43万亿元这个爆炸新闻。这个就属于完全无知了,M2是货币和准货币的历年存量,而GDP是一年新增加值的流量,使用存量减流量得出这个结论实在是荒唐。


http://tieba.baidu.com/p/1013098320
.
又TM拿M2说事儿的,有点新鲜的吗?
咱不是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不敢说某项数据的好坏;但假专家的扯淡理论咱还是看得出来的,毕竟假专家的素质摆在那里,屁股也横在那里。楼主的理论,咱看来,一个字,扯。
发帖前能不能先去翻翻货币银行学这本基础教科书啊
“M2达103.61万亿元”可以理解成水桶里的水,“2012年中国的全年GDP总量却只有M2的一半左右—51.92万亿元”可以理解倒到桶里的水
中国货币供应量分三层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中国M2高是因存款
存款高如何侵吞我们的财富? ? ?
100万亿m2不可能侵吞我们的财富,因为它本身就是我们的财富
好吧,我替本坛某知名人士说一句:中国经济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水深火热挣扎在崩溃的边缘.反观欧美充满活力经济发展坚实有力……
lightsun7 发表于 2013-4-13 09:33
存款高如何侵吞我们的财富? ? ?
存款高照样逃不了被盘剥的命运,实际上还是盘剥的种灾区。

以低利率高通胀就完成了储户存款缴税的任务,这个只是比塞浦路斯好看一些罢了。

lightsun7 发表于 2013-4-13 09:33
存款高如何侵吞我们的财富? ? ?


存款由银行信贷产生

是无中生有的

是银行创造出来的

未来要还的

虚假繁荣



而这些虚假繁荣,是以投资的形式,通常是政府主导的投资,以信用为抵押让银行在某些存在的账户上凭空加几个0,高存款就是这么来的

其他升斗小民的存款,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劳动交换得到的银行账户数字,被这些以信用为担保凭空出现的账户数字兑水了,淹没了

升斗小民的银行账户数字,是用来消费的,而以信用为担保的银行账户数字的凭空增加,却是以投资为借口出现的,尤其是政府主导的投资。

但有些昧着良心的人却睁眼说瞎话,说什么 投资就是消费

投资可以是消费,但前提是这些投资不从银行贷款,不以信用为担保,不让某些存在的银行账户数字凭空增加。不使升斗小民用汗水换来的钱被兑水。




lightsun7 发表于 2013-4-13 09:33
存款高如何侵吞我们的财富? ? ?


存款由银行信贷产生

是无中生有的

是银行创造出来的

未来要还的

虚假繁荣



而这些虚假繁荣,是以投资的形式,通常是政府主导的投资,以信用为抵押让银行在某些存在的账户上凭空加几个0,高存款就是这么来的

其他升斗小民的存款,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劳动交换得到的银行账户数字,被这些以信用为担保凭空出现的账户数字兑水了,淹没了

升斗小民的银行账户数字,是用来消费的,而以信用为担保的银行账户数字的凭空增加,却是以投资为借口出现的,尤其是政府主导的投资。

但有些昧着良心的人却睁眼说瞎话,说什么 投资就是消费

投资可以是消费,但前提是这些投资不从银行贷款,不以信用为担保,不让某些存在的银行账户数字凭空增加。不使升斗小民用汗水换来的钱被兑水。



为避免被侵吞,我干脆不存钱
注册一个月的小号啊
崩溃在即啊
这篇文章纯属胡说八道。
从目前的物价完全看不出货币严重超发
这年头是个人看两眼网贴,都敢说自己是经济专家了


     真佩服LZ,堆砌了一大堆经济名词,也解释了一些经济学道理,看来最近确实恶补了一些经济学知识。但在这种情况下,竟然得出了“央行印出来之后,存款货币的放大全靠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的结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啊。补习了这么些经济学知识,竟然不知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设置,是限制乘数效应的?如果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理论上货币可以被无限放大。

     个人的理解,LZ说了这么一大堆,甚至创造出了“存款货币的放大全靠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可笑理论,无非是想说明:通过银行信贷,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大,同样可以造出通货膨胀。可LZ根本就无需写这么多去证明这个,这本来就是常识。不管是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还是增加银行信贷,所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大,都“有可能”对通货膨胀产生推动作用。但这里要注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在现实情况下,虽然二者都可以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但通常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也就是俗称的“印钱”,比增加银行信贷,更“可能”产生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为什么这么说?这就得先来看看,到底货币的增加是如何推动通货膨胀的。
     对这一现象最朴素的理解:东西不变,钱多了,那自然价格就贵了。注意这里的“东西”是从何而来的?显然是生产,“东西不变”的这一前提,也就意味着“生产不变”;如果“东西不变”,也就是“生产不变”这一前提满足了,那“钱”多了,是否东西价格就一定会升高?也并不是,还需要真的拿这些钱去“消费”才可能,所以还要考虑“消费意愿”。先不说“消费意愿”的问题,先说当货币供应量增大的时候,“生产”真的不会变吗?现实显然不会如此,具体如何变那就需要具体分析一下了:

     众所周知,基础货币投放的一个主要渠道是购买政府国债,政府并非一个生产部门,它的支出大多数都并不是用于生产的,而是用于增大“消费”购买力的。例如:社会福利、购买武器装备、政府员工工资等等,因此才说基础货币的投放(实际专指购买国债这类投放)更可能推动通货膨胀。中国通过购买国债来投放基础货币的量,本来就远比美日等国要少的多,而中国的国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基建”,这一生产活动,因此中国由此途径造成通货膨胀的效果极为有限。
     银行信贷和通过购买国债来投放基础货币不同的是,信贷是很有可能用于“生产”的,通常来说这类“用于生产”的信贷对通货膨胀是没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因此才说银行信贷相比基础货币投放产生通货膨胀推动作用的可能性要低。当然,信贷也有可能用于消费,但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进行信贷消费是需要考虑自身偿还能力的,而不像购买国债,再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消费者口袋那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无任何偿还负担的。中国近些年来消费信贷大增,2012年底已经过10万亿,但依然仅占总贷款量的不到六分之一。虽然比重低,但这10万亿到底算不算多呢?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和美国比较一下,结果不说也应该可以猜得到吧。但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中国的10万亿是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而且占了差不多7成,而美联储公布的美国消费信贷是不包括各类住房相关贷款的,住房贷款需要单独去查。因此可以说中国通过信贷产生的通货膨胀推动作用也十分有限。

近些年中国对通胀膨胀起主要推动作用的一个是“巴萨效应”,也就是“高增长高通胀”的本质,另一个是输入性通胀。


     真佩服LZ,堆砌了一大堆经济名词,也解释了一些经济学道理,看来最近确实恶补了一些经济学知识。但在这种情况下,竟然得出了“央行印出来之后,存款货币的放大全靠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的结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啊。补习了这么些经济学知识,竟然不知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设置,是限制乘数效应的?如果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理论上货币可以被无限放大。

     个人的理解,LZ说了这么一大堆,甚至创造出了“存款货币的放大全靠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可笑理论,无非是想说明:通过银行信贷,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大,同样可以造出通货膨胀。可LZ根本就无需写这么多去证明这个,这本来就是常识。不管是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还是增加银行信贷,所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大,都“有可能”对通货膨胀产生推动作用。但这里要注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在现实情况下,虽然二者都可以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但通常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也就是俗称的“印钱”,比增加银行信贷,更“可能”产生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为什么这么说?这就得先来看看,到底货币的增加是如何推动通货膨胀的。
     对这一现象最朴素的理解:东西不变,钱多了,那自然价格就贵了。注意这里的“东西”是从何而来的?显然是生产,“东西不变”的这一前提,也就意味着“生产不变”;如果“东西不变”,也就是“生产不变”这一前提满足了,那“钱”多了,是否东西价格就一定会升高?也并不是,还需要真的拿这些钱去“消费”才可能,所以还要考虑“消费意愿”。先不说“消费意愿”的问题,先说当货币供应量增大的时候,“生产”真的不会变吗?现实显然不会如此,具体如何变那就需要具体分析一下了:

     众所周知,基础货币投放的一个主要渠道是购买政府国债,政府并非一个生产部门,它的支出大多数都并不是用于生产的,而是用于增大“消费”购买力的。例如:社会福利、购买武器装备、政府员工工资等等,因此才说基础货币的投放(实际专指购买国债这类投放)更可能推动通货膨胀。中国通过购买国债来投放基础货币的量,本来就远比美日等国要少的多,而中国的国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基建”,这一生产活动,因此中国由此途径造成通货膨胀的效果极为有限。
     银行信贷和通过购买国债来投放基础货币不同的是,信贷是很有可能用于“生产”的,通常来说这类“用于生产”的信贷对通货膨胀是没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因此才说银行信贷相比基础货币投放产生通货膨胀推动作用的可能性要低。当然,信贷也有可能用于消费,但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进行信贷消费是需要考虑自身偿还能力的,而不像购买国债,再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消费者口袋那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无任何偿还负担的。中国近些年来消费信贷大增,2012年底已经过10万亿,但依然仅占总贷款量的不到六分之一。虽然比重低,但这10万亿到底算不算多呢?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和美国比较一下,结果不说也应该可以猜得到吧。但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中国的10万亿是包括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而且占了差不多7成,而美联储公布的美国消费信贷是不包括各类住房相关贷款的,住房贷款需要单独去查。因此可以说中国通过信贷产生的通货膨胀推动作用也十分有限。

近些年中国对通胀膨胀起主要推动作用的一个是“巴萨效应”,也就是“高增长高通胀”的本质,另一个是输入性通胀。
sgxrb2 发表于 2013-4-13 10:50
存款由银行信贷产生

是无中生有的
你恰恰说反了,如果是用于投资、用于生产的信贷,才不会对“通货膨胀”有推动作用;相反用于消费的信贷,才会对“通货膨胀”有推动作用。
x9han 发表于 2013-4-13 01:21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条路。楼主选一个吧
通胀有很多种形式和过程。
断章取义了,美国的广义货币咋可能会那么少!忽悠人
m8898582 发表于 2013-4-13 12:35
断章取义了,美国的广义货币咋可能会那么少!忽悠人
他们经常玩的数字游戏而已,尽拿这些所谓的标准来诋毁中国,和人权,民主那些差不多了,美国M2不包括1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定期存单,再说美国利率接近于0,有多少人愿意存银行?
好吧,我替本坛某知名人士说一句:中国经济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水深火热挣扎在崩溃的边缘.反观欧美充满活力经济 ...
有人信这种鬼话?
中国人这些年来财富增长的速度,以及生活过的如何,只要不是瞎子和傻子都清楚。
m8898582 发表于 2013-4-13 12:35
断章取义了,美国的广义货币咋可能会那么少!忽悠人

美国是发达国家里的特例,M2/GDP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个人以为很可能是美国金融业“过于”发达,经济运行中使用了大量超过M2定义的货币形式,替代了M2以下的货币形式,所以导致M2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并不高。
经济学家全该死。
dqw523610881 发表于 2013-4-13 01:28
好像捞分啊

国内民不聊生  人民水深火热啊
内部矛盾尖锐化。

zxphony 发表于 2013-4-13 12:10
你恰恰说反了,如果是用于投资、用于生产的信贷,才不会对“通货膨胀”有推动作用;相反用于消费的信贷, ...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投资就是消费,就是对经济学的概念一窍不通的话了

那么我前面说他们昧着良心睁眼说瞎话,就是错怪他们了
zxphony 发表于 2013-4-13 12:10
你恰恰说反了,如果是用于投资、用于生产的信贷,才不会对“通货膨胀”有推动作用;相反用于消费的信贷, ...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投资就是消费,就是对经济学的概念一窍不通的话了

那么我前面说他们昧着良心睁眼说瞎话,就是错怪他们了

sgxrb2 发表于 2013-4-13 14:58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投资就是消费,就是对经济学的概念一窍不通的话了


请问我的回复跟你所谓的“投资就是消费”有何关系?

至于“投资是不是消费”,如果没有上下文,那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搞笑。难道不知道仅仅是“消费”这个词在不同概念范畴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在没有什么上下文的情况下,问出这个问题或下类似的结论,那确实对经济学的概念一窍不通。

如果你真想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话,首先要说明你所说的“投资”是什么概念范畴中的“投资”;你所说的“消费”又是什么概念范畴中的“消费”。
sgxrb2 发表于 2013-4-13 14:58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投资就是消费,就是对经济学的概念一窍不通的话了


请问我的回复跟你所谓的“投资就是消费”有何关系?

至于“投资是不是消费”,如果没有上下文,那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搞笑。难道不知道仅仅是“消费”这个词在不同概念范畴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在没有什么上下文的情况下,问出这个问题或下类似的结论,那确实对经济学的概念一窍不通。

如果你真想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话,首先要说明你所说的“投资”是什么概念范畴中的“投资”;你所说的“消费”又是什么概念范畴中的“消费”。
1、货币是否多,看通涨水平。2、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货币交换影响到底有多大,不是楼主那样可以JJYY。3、人民币正在走向国际化,不能只单纯看国内。
现在称纸币才准确,不同以往的货币。
以往的货币是贵金属,是可能当商品的,有使用价值 收藏价值。而纸币不能当商品,也无使用价值及收藏价值。
我个人的观点
1货币有没有超发,肯定超发了。
2中国这十几年产生的巨额财富,需要超发来稀释。
3通货膨胀就是神也阻止不了,如果确实存在严重超发,天朝的通货膨胀早上天了,事实来看并没有如此,说明货币没有超发很严重。考虑到M2如此巨大通货膨胀才这么点,要么是M2没有这么多,要么是GDP被严重低估。我个人相信GDP被低估了
谁的财富这十年来不增加几倍都不好意思出门打个招呼。让吞噬来的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