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知识和财富“退出”潮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47:38
http://www.zaobao.com/yl/yl100727_001.shtml

中国的知识和财富“退出”潮说明了什么?

● 郑永年

  最近中国的两则互为关联的新闻尽管并不轰动,但却引人深思。一则是香港高校今年招收了1400多名内地高考尖子;另一则是关于所谓的“第三波移民潮”。据报道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富商(富有中产阶级),通过技术或投资移民等方式,前往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澳洲)、新西兰(纽西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居住。这两则新闻都是关于移民的,前者属于知识移民,后者属于财富移民。换句话说,知识和财富从中国“退出”而进入了另一些国家。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移民国外,没有什么令人惊讶的地方。近代以来,为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国留学生前赴后继。移民更不必说,向往美好生活的中国人或者被生活所迫的人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移民国外的希望。改革开放之后,这两大趋势仍然继续。一些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

  这两则很平常的新闻很容易使人想起当代政治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的一篇文章。赫希曼1933年离开德国,移民到美国居住。他本人是“退出”者。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解体之后,他从东德移民史的角度写了一篇题为“退出、声音和民主德国的命运”的文章,发表在1993年《世界政治》1月号上。1970年,赫希曼发表了一部题为《退出、声音和忠诚:回应公司、组织和国家的衰落》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赫希曼讨论了公司、组织和国家是如何衰落及其如何防止衰落的几种途径。根据他的研究,组织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失去组织成员的“忠诚”,即如果组织成员“退出”了组织,那么组织必然衰落。所以如果要防止组织的衰落,就要维持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如何保持组织成员的忠诚?两种途径。一是组织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容许组织成员发出“声音”,批评组织的不足,从而令组织改进其服务。但如果组织不能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或者在组织成员不满的情况下不容许发出“声音”,或者在组织成员发出“声音”后服务依然得不到改善,如果存在“退出”机制的话,那么组织成员就会选择“退出”。一旦选择了“退出”,那么组织的衰落将变得不可避免。

无法出声就用脚投票

  在这篇文章中,赫希曼把“退出”和“声音”的概念用于解释东德的消亡。经验材料显示,东德早期逃亡(“退出”)到西德的人数众多。起初,东德政府容许这种“退出”,因为“退出”者多出自被视为是“阶级敌人”的群体。“阶级敌人”的“退出”表明内部的稳定。但不久,东德政府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也成为逃亡(“退出”)者,就开始阻止“退出”。1961年修建柏林墙也有阻止移民潮,阻止“退出”的意思。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柏林墙的确控制了移民潮。但不久东德政府就发现这种方法很快就失去了效用,依旧有人寻找各种渠道离开东德。于是,对于那些历经千难万险“退出”成功的人,政府采用了强制性“退出”方法,即如果阻止不了人民出走西德的话,政府就会吊销出走者的护照,使得他们永远没有机会回到东德。但是无论政府怎么做,依然无法阻止人们的“退出”;同时,吊销出走西德者的护照也引起了西德社会的高度不满。在柏林墙内外不满的结合下,1989年,这堵墙很轻易就被推翻了。

知识的退出反映愚昧的权力主导

  笔者对中国目前的移民、留学潮不想作过分的解读,因为中国目前的移民方式和当时的东德非常不同。正如有关部门所指出的,迁徙的自由是人权的内在组成部分,移民自由反映出了中国政治的巨大进步。不过,人们的确可以从当今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中,看出中国存在的诸多制度弊端,可以反思制度,并作制度的改进。

  简单地说,目前出现的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反映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人们对“声音”机制的效用已经失去了信心,对一些体制已经失去了信心,开始选择“退出”机制,也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用脚投票”。

  高考尖子到国外和香港等地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最近几年教育移民的发展表明,越来越多的高考尖子毫不迟疑地选择“退出”中国高教体系,到海外寻找他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国内的一流大学已经竞争不过海外一般性的大学,对国内的高考尖子没有很大的吸引力。这里还应当考虑的是,这些年每年都有数万人“退出”高考,即不参加高考。这两方面的情形清楚表明人们对中国教育体系的高度失望,作了“退出”的选择。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满,这些年社会上的“声音”不可说不大。但是,这些“声音”显然并没有发生任何作用。不满者发“声音”,当权者还是我行我素。尽管也有些教改出现,但总体上是越改越糟糕。每次改革总是被既得利益所操纵,成为他们追求私利的机会,从而恶化教育体系。在“声音”不发生效用的情况下,人们很自然作“退出”的选择。

中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对人才的竞争(无论是从海外吸引人才还是吸引高考尖子)越来越激烈,对人才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好像也越来越好。但现存高教和研究体制也越来越显示出力不从心,没有迹象表明可以培养好人才,使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这几年人们对钱学森的“中国为何培养不出大师?”这一问题有了很多讨论,但对制度的反省还仍然很肤浅。就拿钱学森的事例来说,新中国建国之初,尽管国家一穷二白,钱学森依然毅然“退出”美国,毫无条件地回到祖国,并且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际上,没有建国初期大批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回到祖国,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的现代化。为什么建国初期贫穷的中国吸引了那么多游子回来报效祖国,而经济高速成长的今天,知识精英却纷纷移民海外?再回到钱学森的问题,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后,尽管有高速的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中国却培养不出大师?钱学森之问也是很多人所想要问的问题。在钱学森去世之后不久,中国所发生的与钱学森相关的一个悲剧,明白和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2010年7月17日,钱学森创办的中科院力学所实验室遭暴力清拆夷为平地。这个事件显示:在愚昧的权力主导下,知识、创新、大师等对中国人来说,将继续会是一个不可及的梦。

财富的退出表明对体制的不信任

  财富的“退出”也有几乎同样的背景。历史上,移民的大多是社会的底层,是贫穷得生活不下去的社会群体。但这一波移民的主体则是(上层)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作“退出”的选择,也同样说明了这个群体对有关现存制度体系正在失去信任。

  中产阶级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这个群体的“退出”很难理解,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经济发展强劲的国家。从发财致富的角度,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作“退出”的选择。实际上,很多作了“退出”选择的人仍然离不开中国。他们把在中国积累起来的财富和家庭成员安居在海外之后,还是继续在中国发财致富。只不过是今天赚了钱,明天就存到海外。这表明什么?表明他们对有关体制的毫无信任感。

  实际的情形也是这样。改革开放培养出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家,造就了这个中产阶级群体。之后,中国修改宪法和法律来保障私人财产权利。执政党也随之向这个群体敞开大门,接纳他们参与政治。这是中国体制转型非常成功之处。但在执行层面,宪法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纸空文。私营企业仍然受种种政策的限制,发展空间有限。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了财,就会被各级权力者所盯上。一旦被权力所盯上,再多的财富也是无力抵抗的。权力者往往能够用各种方法把财富者迫害得家破人亡。在另外一些情形中,权力者不作为,过度“亲商”,和资本一体,造成了收入差异过高,社会高度分化,结果仇富心理流行于一些社会阶层,有产者感觉到不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富自然会作“退出”的选择。中国的中产阶层规模本来就不大,随着中产群体选择“退出”,中国社会的底层群体必然扩大。这也是当前中国的一个趋势。

  回到赫希曼。根据赫希曼的研究,如果人们选择“退出”,那么结果就是“声音”的消失,而“声音”的消失的结果,就是体制改革压力的消失,这样一个体制就会走上衰落的不归路。简单地说,随着知识和财富的“退出”,中国的内部改革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其他社会一样,知识和财富是中国社会上最有能力发出“声音”的两个群体,一旦这两个群体选择“退出”,改革必然缺乏动力。

  再者,人们还可以继续问,在知识和财富“退出”之后,中国还能留下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那就是:愚昧的权力和持续的贫穷。这两者是因果关系,持续的贫穷是愚昧的权力的结果。权力具有建设和摧毁两面性,它可以创造世界史上的经济奇迹,可以在短时期内造就千万富人,可以建设巨大无比的大学城,但只要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的权力,那么权力则可以毁灭一个经济奇迹,迫走财富和知识,摧毁一个教育系统,结果社会总体还是继续贫穷。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把权力的创造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忽视了如何通过改革制度来遏制权力的毁灭特性的问题。如果权力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改造和改革权力体系,很显然是中国目前和今后长期所面临的最棘手的挑战。

作者为新加坡国大东亚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http://www.zaobao.com/yl/yl100727_001.shtml

中国的知识和财富“退出”潮说明了什么?

● 郑永年

  最近中国的两则互为关联的新闻尽管并不轰动,但却引人深思。一则是香港高校今年招收了1400多名内地高考尖子;另一则是关于所谓的“第三波移民潮”。据报道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富商(富有中产阶级),通过技术或投资移民等方式,前往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澳洲)、新西兰(纽西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居住。这两则新闻都是关于移民的,前者属于知识移民,后者属于财富移民。换句话说,知识和财富从中国“退出”而进入了另一些国家。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移民国外,没有什么令人惊讶的地方。近代以来,为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国留学生前赴后继。移民更不必说,向往美好生活的中国人或者被生活所迫的人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移民国外的希望。改革开放之后,这两大趋势仍然继续。一些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

  这两则很平常的新闻很容易使人想起当代政治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的一篇文章。赫希曼1933年离开德国,移民到美国居住。他本人是“退出”者。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解体之后,他从东德移民史的角度写了一篇题为“退出、声音和民主德国的命运”的文章,发表在1993年《世界政治》1月号上。1970年,赫希曼发表了一部题为《退出、声音和忠诚:回应公司、组织和国家的衰落》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赫希曼讨论了公司、组织和国家是如何衰落及其如何防止衰落的几种途径。根据他的研究,组织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失去组织成员的“忠诚”,即如果组织成员“退出”了组织,那么组织必然衰落。所以如果要防止组织的衰落,就要维持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如何保持组织成员的忠诚?两种途径。一是组织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容许组织成员发出“声音”,批评组织的不足,从而令组织改进其服务。但如果组织不能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或者在组织成员不满的情况下不容许发出“声音”,或者在组织成员发出“声音”后服务依然得不到改善,如果存在“退出”机制的话,那么组织成员就会选择“退出”。一旦选择了“退出”,那么组织的衰落将变得不可避免。

无法出声就用脚投票

  在这篇文章中,赫希曼把“退出”和“声音”的概念用于解释东德的消亡。经验材料显示,东德早期逃亡(“退出”)到西德的人数众多。起初,东德政府容许这种“退出”,因为“退出”者多出自被视为是“阶级敌人”的群体。“阶级敌人”的“退出”表明内部的稳定。但不久,东德政府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也成为逃亡(“退出”)者,就开始阻止“退出”。1961年修建柏林墙也有阻止移民潮,阻止“退出”的意思。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柏林墙的确控制了移民潮。但不久东德政府就发现这种方法很快就失去了效用,依旧有人寻找各种渠道离开东德。于是,对于那些历经千难万险“退出”成功的人,政府采用了强制性“退出”方法,即如果阻止不了人民出走西德的话,政府就会吊销出走者的护照,使得他们永远没有机会回到东德。但是无论政府怎么做,依然无法阻止人们的“退出”;同时,吊销出走西德者的护照也引起了西德社会的高度不满。在柏林墙内外不满的结合下,1989年,这堵墙很轻易就被推翻了。

知识的退出反映愚昧的权力主导

  笔者对中国目前的移民、留学潮不想作过分的解读,因为中国目前的移民方式和当时的东德非常不同。正如有关部门所指出的,迁徙的自由是人权的内在组成部分,移民自由反映出了中国政治的巨大进步。不过,人们的确可以从当今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中,看出中国存在的诸多制度弊端,可以反思制度,并作制度的改进。

  简单地说,目前出现的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反映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人们对“声音”机制的效用已经失去了信心,对一些体制已经失去了信心,开始选择“退出”机制,也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用脚投票”。

  高考尖子到国外和香港等地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最近几年教育移民的发展表明,越来越多的高考尖子毫不迟疑地选择“退出”中国高教体系,到海外寻找他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国内的一流大学已经竞争不过海外一般性的大学,对国内的高考尖子没有很大的吸引力。这里还应当考虑的是,这些年每年都有数万人“退出”高考,即不参加高考。这两方面的情形清楚表明人们对中国教育体系的高度失望,作了“退出”的选择。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满,这些年社会上的“声音”不可说不大。但是,这些“声音”显然并没有发生任何作用。不满者发“声音”,当权者还是我行我素。尽管也有些教改出现,但总体上是越改越糟糕。每次改革总是被既得利益所操纵,成为他们追求私利的机会,从而恶化教育体系。在“声音”不发生效用的情况下,人们很自然作“退出”的选择。

中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对人才的竞争(无论是从海外吸引人才还是吸引高考尖子)越来越激烈,对人才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好像也越来越好。但现存高教和研究体制也越来越显示出力不从心,没有迹象表明可以培养好人才,使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这几年人们对钱学森的“中国为何培养不出大师?”这一问题有了很多讨论,但对制度的反省还仍然很肤浅。就拿钱学森的事例来说,新中国建国之初,尽管国家一穷二白,钱学森依然毅然“退出”美国,毫无条件地回到祖国,并且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际上,没有建国初期大批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回到祖国,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的现代化。为什么建国初期贫穷的中国吸引了那么多游子回来报效祖国,而经济高速成长的今天,知识精英却纷纷移民海外?再回到钱学森的问题,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后,尽管有高速的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中国却培养不出大师?钱学森之问也是很多人所想要问的问题。在钱学森去世之后不久,中国所发生的与钱学森相关的一个悲剧,明白和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2010年7月17日,钱学森创办的中科院力学所实验室遭暴力清拆夷为平地。这个事件显示:在愚昧的权力主导下,知识、创新、大师等对中国人来说,将继续会是一个不可及的梦。

财富的退出表明对体制的不信任

  财富的“退出”也有几乎同样的背景。历史上,移民的大多是社会的底层,是贫穷得生活不下去的社会群体。但这一波移民的主体则是(上层)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作“退出”的选择,也同样说明了这个群体对有关现存制度体系正在失去信任。

  中产阶级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这个群体的“退出”很难理解,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经济发展强劲的国家。从发财致富的角度,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作“退出”的选择。实际上,很多作了“退出”选择的人仍然离不开中国。他们把在中国积累起来的财富和家庭成员安居在海外之后,还是继续在中国发财致富。只不过是今天赚了钱,明天就存到海外。这表明什么?表明他们对有关体制的毫无信任感。

  实际的情形也是这样。改革开放培养出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家,造就了这个中产阶级群体。之后,中国修改宪法和法律来保障私人财产权利。执政党也随之向这个群体敞开大门,接纳他们参与政治。这是中国体制转型非常成功之处。但在执行层面,宪法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纸空文。私营企业仍然受种种政策的限制,发展空间有限。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了财,就会被各级权力者所盯上。一旦被权力所盯上,再多的财富也是无力抵抗的。权力者往往能够用各种方法把财富者迫害得家破人亡。在另外一些情形中,权力者不作为,过度“亲商”,和资本一体,造成了收入差异过高,社会高度分化,结果仇富心理流行于一些社会阶层,有产者感觉到不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富自然会作“退出”的选择。中国的中产阶层规模本来就不大,随着中产群体选择“退出”,中国社会的底层群体必然扩大。这也是当前中国的一个趋势。

  回到赫希曼。根据赫希曼的研究,如果人们选择“退出”,那么结果就是“声音”的消失,而“声音”的消失的结果,就是体制改革压力的消失,这样一个体制就会走上衰落的不归路。简单地说,随着知识和财富的“退出”,中国的内部改革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其他社会一样,知识和财富是中国社会上最有能力发出“声音”的两个群体,一旦这两个群体选择“退出”,改革必然缺乏动力。

  再者,人们还可以继续问,在知识和财富“退出”之后,中国还能留下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那就是:愚昧的权力和持续的贫穷。这两者是因果关系,持续的贫穷是愚昧的权力的结果。权力具有建设和摧毁两面性,它可以创造世界史上的经济奇迹,可以在短时期内造就千万富人,可以建设巨大无比的大学城,但只要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的权力,那么权力则可以毁灭一个经济奇迹,迫走财富和知识,摧毁一个教育系统,结果社会总体还是继续贫穷。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把权力的创造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忽视了如何通过改革制度来遏制权力的毁灭特性的问题。如果权力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改造和改革权力体系,很显然是中国目前和今后长期所面临的最棘手的挑战。

作者为新加坡国大东亚所所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哦,JY都出国移民啦。欢送!
能用脚投票滴都是不差钱的娃。
JY出去可以祸害他国
人家没真的走,两只脚还都在里面:D
楼上几位真的对此无动于衷?这不是个好事情啊

楼上几位真的对此无动于衷?这不是个好事情啊
bjnr 发表于 2010-7-27 14:03



    不是无动于衷,是身份虽然变了,人还是在中国,或者说事业和财富还是在中国,只不过换了身份可以高人一等而已,办事情也方便,这个确实没错,毕竟在美国还没有打伊朗之前,示人以乱,示人以弱的政策还是要持续下去,不换身份的话,恐怕还要再做一段时间四等公民
楼上几位真的对此无动于衷?这不是个好事情啊
bjnr 发表于 2010-7-27 14:03



    不是无动于衷,是身份虽然变了,人还是在中国,或者说事业和财富还是在中国,只不过换了身份可以高人一等而已,办事情也方便,这个确实没错,毕竟在美国还没有打伊朗之前,示人以乱,示人以弱的政策还是要持续下去,不换身份的话,恐怕还要再做一段时间四等公民
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

深层来看 为什么国民不信任自己的政府?
国民不信任自己的政府,说明民智已开,国家民主了。
bjnr 发表于 2010-7-27 14:20


    因为政府的计划太过长远,太过庞大,一般人是没有义务站在政府的角度去想问题的
那是政府的事情,同样,一般人和政府的对手也不一样,没有义务替政府考虑事情
无限银河 发表于 2010-7-27 14:25


    档妈妈告诉我们,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爱国。
所以大家也没有必要,也无需自作多情提档妈妈考虑。
感觉有人神经错论,说话离谱
人才和财富大规模外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不知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人为此叫好的
哎 国富而忧民富 国强而俱民强
则法不明,怨声不绝于道
深忧
有人记得开放之初的人才外流吗?
楼上各位所说的,
从小环境来看,
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放到整个国际大环境来看,
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第一句话, 来去自由.

第二句话, 加强对外籍人士在国内纳税的监管.

以现在香港、台湾的富裕程度,每年还不是有大批的人移民往北美等地,这有啥可怕的。
来去自由,没啥大事。

从比例看,台湾香港每年移民海外的人更多,有啥可怕。
按照人口比例,台湾香港每年移居海外的人更多,有啥可怕。
bjnr 发表于 2010-7-27 14:50

问题是,民穷者出不去,确实真真实实的民富者跑出去了,现在已经不是100多年前,跑出去的都是活不下去只能做苦力的。是要忧心,忧心的是一群既得利益者跳出来说自己得到的还不够。我觉得很忧心
ikarigendou 发表于 2010-7-27 15:36

那是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财富来路有问题。
最近一期一虎一席谈里那位老总说的很有道理。其实关键还是自身原因。国家确实也应该帮助。但是这些人也没什么资格伸手要了,中国还有几亿农民,改革开放中,他们获得了什么?
归根到底还是国内的政治环境和法制环境[:a12:]
这些走出的人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人士,为什么会出走,就是担心那一天突然遭受无妄之灾[:a12:]
这个郑永年写了半天,仔细一看,却没看明白他写了什么。

说教育制度的问题,但一大堆文字愣是没分析问题在哪,就说了半天“有问题”的车轱辘话。举了个中科院的例子,但也语焉不详,没有具体展开,而且例子恐怕也举得不当。

说有钱人外流,也一样没具体分析原因。

这篇文章的问题不是观点如何,而是写作本身就糟糕。
无妄之灾?是怕被揭老底吧?
鸡颈 发表于 2010-7-27 16:43

很多“先富”都有“原罪”,这样一批人走就走吧。
契卡主席 发表于 2010-7-27 16:44
说来也奇怪,某些人骂起中国的富人来都说TG是他们的后台。

结果富人一往国外跑,TG立刻成了迫害的元凶。

这种症状不知是不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ikarigendou 发表于 2010-7-27 15:36

民贫者富了后呢?
在现有体制下,大多数企业的发财之道都有点问题,尤其是所谓民资 民企 ,那都是打擦边球啊,因为好资源,好政策都是国企的。谁不担心自己辛苦的积累,国家一句话就给没收了?
达赖出去了。新疆首富出去了,有什么问题吗
此外柏林墙不是那么容易推到的,按照人命换算,推到那个墙少说需呀100万的人命,虽然死的不是德国人。
契卡主席 发表于 2010-7-27 16:43
他就说个现象而已..

民贫者富了后呢?
在现有体制下,大多数企业的发财之道都有点问题,尤其是所谓民资 民企 ,那都是打擦 ...
bjnr 发表于 2010-7-27 18:26



现在有一句话就把你房子就没收的么?有是有, 但是也有国有资产一句话就变私人资产的。这种事也很多。而且现在对私人产权的保护是越来越好,不是越来越差。
我在温哥华,出来进去的事情多了,不讳言,本人也面临同样的事情,我也在申请经验移民。 我看到的是很多人就算是入籍了,还是回去了。其实都有个共识,想安逸的生活,国外条件是好,想做点事情,还是国内机会多。移民入籍理由很多,但是说什么财产安全,是扯淡,合法的你怕什么,谁都不必讳言,这钱是来路不正。大家都心里清楚。

PS其实海外很多人不愿意回国工作,很大原因是国内太浮躁,人人都急功近利,出成绩,张嘴就是钱,但是并不是说有钱就能办成事的。
民贫者富了后呢?
在现有体制下,大多数企业的发财之道都有点问题,尤其是所谓民资 民企 ,那都是打擦 ...
bjnr 发表于 2010-7-27 18:26



现在有一句话就把你房子就没收的么?有是有, 但是也有国有资产一句话就变私人资产的。这种事也很多。而且现在对私人产权的保护是越来越好,不是越来越差。
我在温哥华,出来进去的事情多了,不讳言,本人也面临同样的事情,我也在申请经验移民。 我看到的是很多人就算是入籍了,还是回去了。其实都有个共识,想安逸的生活,国外条件是好,想做点事情,还是国内机会多。移民入籍理由很多,但是说什么财产安全,是扯淡,合法的你怕什么,谁都不必讳言,这钱是来路不正。大家都心里清楚。

PS其实海外很多人不愿意回国工作,很大原因是国内太浮躁,人人都急功近利,出成绩,张嘴就是钱,但是并不是说有钱就能办成事的。


问题是,当下国内搞企业的想要钱来得正都几乎没可能,一个是做假账,偷逃税,不做十之八九要关门大吉;当然终究有些企业可以不做假账也能生存,可这第二个——对黑白二道各路人士的打点,就是绝对省不了的了。

欲合法而不可得,要生存就得留把柄,不知道那天给人揭发,或者说选中你这只来宰了加餐。

问题是,当下国内搞企业的想要钱来得正都几乎没可能,一个是做假账,偷逃税,不做十之八九要关门大吉;当然终究有些企业可以不做假账也能生存,可这第二个——对黑白二道各路人士的打点,就是绝对省不了的了。

欲合法而不可得,要生存就得留把柄,不知道那天给人揭发,或者说选中你这只来宰了加餐。
bjnr 发表于 2010-7-27 14:03

也没必要太紧张,十几亿不可能全走的,没人敢收,4小龙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人均过3000后都出现大批移民潮,这差不多是规律了。过万后自然会停下来。
而且世界范围内,现在移民国家是越来越少,对移民控制也越来越严。我估计移民潮最多维持5-10年,这个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把。
来去自由 有何可操心的 淡定
有些人不是说权贵子弟跟抢夺了自己生存空间么?怎么这些人要出去了,反而又骂起来了?这不挺好的事情么?;P
无限银河 发表于 2010-7-27 14:17


    乃真的这么认为?
    话说粉多年前,刚改革开放时,某华裔核物理学家回来看看,被某围观的学生问:您本来是中国人,为虾米去了美帝?其答曰:科学无国界。。。另脑筋不转弯的学生问:科学无国界,人有国界。您为美帝服务,制造武器威吓中国,其也善乎?~~~某科学家大囧。。。
    咱不去考证后半段乃后人杜撰还是早前被截去,但论这后半段,也是有道理的。。。
    现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层面的很多中坚力量,无论是真的移走了,还是换个外套还在这,本质上,他们不再为兔子创造价值了。而且,他们表露出来的信息是,对某种环境的绝望。。。这样的群体不仅不少,而且有加速扩大的趋势。。。
ikarigendou 发表于 2010-7-28 00:55


    你说的有一部分道理,但是并没有涵盖所有事实。比如说,政府现在大力拓展国企,挤压私企和民企的空间,这本身不就是对财富的一次再转移么?再有,政策,资金上 不同体制下的企业迥然不同,这使得很多企业寒了心。还有不同阶层的政治权利的不等。。。 太多了
  所以人心思动
只有权贵们都走了,这块土地才算是真正的回到人民群众的手里,所以,让权贵的知识和财富外流来的更猛烈些吧。

JY出去可以祸害他国
载机巡洋舰 发表于 2010-7-27 12:56


JY一出去,便失去了对那些国家的祸害性,JY只有在中国才能祸害中国,这才是需要忧虑的。
你不见那些开霸道车的人,出去了立马老老实实做良民,就跟国军士兵被俘,几天诉苦下来,
立即变成打仗拼命,令行禁止,秋毫无犯的解放军战士?神奇,所以忧虑。
有钱人出去,即使人还留在中国,但是钱出去了,不在中国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平衡中国贫富。
这里有许多没钱出去而说酸葡萄的,假装豪放,说去就去吧。但是他们的钱中间不就有你的血汗?
或者你父母的,你说在校生,所以你可以豪放?所以忧虑。
有贫苦大众的代言人说,TG对富人这么好?富人为什么要走?忧虑啊,首先好吗?好为什么要走,
必然是不好,为什么不好,TG不知道,贫苦大众也不知道,知识分子也不知道,只有富人知道,
但他们不告诉我们,忧虑啊!
JY出去可以祸害他国
载机巡洋舰 发表于 2010-7-27 12:56


JY一出去,便失去了对那些国家的祸害性,JY只有在中国才能祸害中国,这才是需要忧虑的。
你不见那些开霸道车的人,出去了立马老老实实做良民,就跟国军士兵被俘,几天诉苦下来,
立即变成打仗拼命,令行禁止,秋毫无犯的解放军战士?神奇,所以忧虑。
有钱人出去,即使人还留在中国,但是钱出去了,不在中国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平衡中国贫富。
这里有许多没钱出去而说酸葡萄的,假装豪放,说去就去吧。但是他们的钱中间不就有你的血汗?
或者你父母的,你说在校生,所以你可以豪放?所以忧虑。
有贫苦大众的代言人说,TG对富人这么好?富人为什么要走?忧虑啊,首先好吗?好为什么要走,
必然是不好,为什么不好,TG不知道,贫苦大众也不知道,知识分子也不知道,只有富人知道,
但他们不告诉我们,忧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