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打乳业新国标:中国原奶质量全世界最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6:05:09
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问题出在了乳业新国标的分支“生乳安全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的设定上。三鹿事件中,元凶三聚氰胺正是在生乳环节添加,而添加的最直接动机就是增加蛋白含量,可见这些指标的生死攸关


南方周末6月25日报道 乳业新国标是进步,还是倒退,是个问题,是保护消费者,还是保护奶农,是个问题?是受制于现实,还是鼓励先进,也是个问题?细菌含量超出国外数十倍的原奶,用还是不用?蛋白质含量远低正常标准的原奶,用还是不用?炎症缠身的病体奶牛挤出的原奶,用还是不用?

怀揣着上述疑问的上海奶协副秘书长顾佳升,刚参加完6月上旬的中国奶业首届大会,未能寻到答案。

在行业反弹雀跃中举行的这次盛大集会,洋溢着对产业一体化的期许,几乎屏蔽了三鹿事件后的安全阴影。顾佳升再一次嗅出了曾经的集体沉默的味道。

这些质问,本是抛给6月1日正式施行的乳业“新国标”的,此前数月,作为业内专家,他反复被新国标究竟是历史倒退还是进步的争论声浪所淹没,在化名博客里,他直言不讳,“对三聚氰胺事件的反思正走向歧途”。

两个月前,在另一处奶业的集会上,压抑在业内的腹诽之声,最终却是因为一位好事者的意外提问,才在会议结束前刻,公然引爆。

那场不免愤激的评论中,不止一家乳企,不止一家行业协会,也不止一位专家,炮打了乳业新国标,“离奇”、“意外”等说法频频出口。中国乳业阵营林立,互相攻讦的事情并不新鲜,但放诸一项集11部委、机构之力,耗时近两年,并被寄予开启食品安全新纪元期待的新国标之身,还是令人惊诧。

乳业新国标怎么了?官方语境中的共识之下,究竟掩盖着什么样的秘密和争议?

一夜退回25年

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了

问题出在了乳业新国标的分支“生乳安全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的设定上。

三鹿事件中,元凶三聚氰胺正是在生乳环节添加,而添加的最直接动机就是增加蛋白含量,可见这些指标的生死攸关。

一直以来,对于生乳(又称鲜乳,生鲜乳),中国奶业从不乏标准,引用最频的当是1986年农业部颁发的收购标准,以及2003年卫生部的鲜乳卫生标准。

三鹿事件后,奶业标准混乱之弊屡被提及,并一度成为反思所向。2009年初,清理原有乳业标准,再造新国标,即已启动,卫生部受托领衔。

然而,对照两份旧有的生乳标准,在蛋白含量上却难得一致,均系2.95%(即100克生乳含2.95克乳蛋白),菌落总数(通俗理解就是细菌含量)亦呈从严之势,从原有的最低容许每毫升400万提升至50万。

三鹿垮台后,国务院紧急出台《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在反思中尤为提及“对生鲜乳及乳制品(以下统称乳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上溯一年,2007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更是明确要求“把提高原奶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总数”。

前有国家指导思想,后经三鹿事件血般教训,太多人坚信,新国标必将更趋严格生乳细分指标,以构筑乳业的第一道安全之门。

然而,2010年4月,等到千呼万唤的新国标正式颁布,年近八旬的原国家乳制品订标组副组长曾寿瀛,难抑惊诧,“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

若单纯从数值上看,甚至连25年前都不如了,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200万,均为历史新低。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更是严至中国的数十倍。“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标准放低至此?二十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历史经验,为什么骤然被推翻?”曾感慨,“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了。”

此外,一度呼声颇高的体细胞标准,也未出现在终稿中。体细胞,是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早已通行,“不设此标准,新国标开宗明义的生乳应来自‘健康乳畜’的定义几乎是一纸空文。


被推翻的专家“共识”

“与其桌面下偷偷摸摸做,不如把事情拿到桌面上解决。”

因为生乳并不直接饮用,很难说,这些数字上的变更会立竿见影地带来安全祸患,但质疑者仍不免担心,关键标准的显著降低,会传递出宽松妥协的信号,置乳业于新的不可预知的风险之中。

1986年农业部生乳标准中悄然取消了“不准有任何添加或提取”的条款,二十余年后,三聚氰胺被肆意添加,“很难说当初的取消没有埋下纵容的种子。”一位业内人士称。

这样全线放宽的标准何以出台,让顾佳升和曾寿瀛两位专家颇为惶惑,他们都曾参加专家起草组会议,并均认为:“在蛋白质含量等标准上,专家组已达成共识2.95%,何以最终形势逆转?”

曾寿瀛记得,2009年6月第一次参加专家组会议,关于蛋白含量的争议,“会场就像是钟摆,左边喊2.8,右边喊2.95,甚至还有喊2.7的,莫衷一是。”

同年7月,在重庆的一场奶业集会上,部分与会代表公开叫板“对于乳蛋白质含量,不能降低标准迁就落后的生产者和生产方式。”曾寿瀛为此还写信给卫生部领导,直陈“蛋白质菌落总数的指标,无论加加减减,都要有客观依据。”

曾寿瀛在信中回忆,自己早年主持乳业标准制定,之前都要在全国东南西北选中5个城市的卫生单位及企业,每年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采样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最后提出项目指标。

而这一次,因为重在梳理和归并整合,且领衔单位卫生部不分管奶源,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遂造成了各种意见,各怀动机,各自为政。

多少因为领导批示此信的作用,8月的专家会上局势出现了变化。尤其是8月19日,“专家送审稿,几乎是专家一条条地过堂,再也听不到2.8%的呼声了。”他说。


但显然,老先生过于乐观了。先是两个月后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蛋白质含量标准被折中为2.95%,附加每年5-9月为2.8%,至正式发布稿,则只余2.8%了。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最终拍板是在专家送审稿的审定会议上,一位参会专家回忆说,农业部和奶协,力挺2.8%方案,这一意见最终被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采纳。

这位专家记得,当时农业部门的人指出, 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地区,许多散户奶源蛋白含量连2.8%尚难达到,何谈2.95%?

“没有哪个企业敢说它没有收过2.95%以下的牛奶,与其桌面下偷偷摸摸做,不如把事情拿到桌面上解决。2.8%就是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农业部奶办主任王俊勋此前回应媒体时称。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625/09/6A10IFAF000125LI.html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问题出在了乳业新国标的分支“生乳安全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的设定上。三鹿事件中,元凶三聚氰胺正是在生乳环节添加,而添加的最直接动机就是增加蛋白含量,可见这些指标的生死攸关


南方周末6月25日报道 乳业新国标是进步,还是倒退,是个问题,是保护消费者,还是保护奶农,是个问题?是受制于现实,还是鼓励先进,也是个问题?细菌含量超出国外数十倍的原奶,用还是不用?蛋白质含量远低正常标准的原奶,用还是不用?炎症缠身的病体奶牛挤出的原奶,用还是不用?

怀揣着上述疑问的上海奶协副秘书长顾佳升,刚参加完6月上旬的中国奶业首届大会,未能寻到答案。

在行业反弹雀跃中举行的这次盛大集会,洋溢着对产业一体化的期许,几乎屏蔽了三鹿事件后的安全阴影。顾佳升再一次嗅出了曾经的集体沉默的味道。

这些质问,本是抛给6月1日正式施行的乳业“新国标”的,此前数月,作为业内专家,他反复被新国标究竟是历史倒退还是进步的争论声浪所淹没,在化名博客里,他直言不讳,“对三聚氰胺事件的反思正走向歧途”。

两个月前,在另一处奶业的集会上,压抑在业内的腹诽之声,最终却是因为一位好事者的意外提问,才在会议结束前刻,公然引爆。

那场不免愤激的评论中,不止一家乳企,不止一家行业协会,也不止一位专家,炮打了乳业新国标,“离奇”、“意外”等说法频频出口。中国乳业阵营林立,互相攻讦的事情并不新鲜,但放诸一项集11部委、机构之力,耗时近两年,并被寄予开启食品安全新纪元期待的新国标之身,还是令人惊诧。

乳业新国标怎么了?官方语境中的共识之下,究竟掩盖着什么样的秘密和争议?

一夜退回25年

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了

问题出在了乳业新国标的分支“生乳安全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的设定上。

三鹿事件中,元凶三聚氰胺正是在生乳环节添加,而添加的最直接动机就是增加蛋白含量,可见这些指标的生死攸关。

一直以来,对于生乳(又称鲜乳,生鲜乳),中国奶业从不乏标准,引用最频的当是1986年农业部颁发的收购标准,以及2003年卫生部的鲜乳卫生标准。

三鹿事件后,奶业标准混乱之弊屡被提及,并一度成为反思所向。2009年初,清理原有乳业标准,再造新国标,即已启动,卫生部受托领衔。

然而,对照两份旧有的生乳标准,在蛋白含量上却难得一致,均系2.95%(即100克生乳含2.95克乳蛋白),菌落总数(通俗理解就是细菌含量)亦呈从严之势,从原有的最低容许每毫升400万提升至50万。

三鹿垮台后,国务院紧急出台《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在反思中尤为提及“对生鲜乳及乳制品(以下统称乳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上溯一年,2007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更是明确要求“把提高原奶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总数”。

前有国家指导思想,后经三鹿事件血般教训,太多人坚信,新国标必将更趋严格生乳细分指标,以构筑乳业的第一道安全之门。

然而,2010年4月,等到千呼万唤的新国标正式颁布,年近八旬的原国家乳制品订标组副组长曾寿瀛,难抑惊诧,“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

若单纯从数值上看,甚至连25年前都不如了,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200万,均为历史新低。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更是严至中国的数十倍。“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标准放低至此?二十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历史经验,为什么骤然被推翻?”曾感慨,“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了。”

此外,一度呼声颇高的体细胞标准,也未出现在终稿中。体细胞,是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早已通行,“不设此标准,新国标开宗明义的生乳应来自‘健康乳畜’的定义几乎是一纸空文。


被推翻的专家“共识”

“与其桌面下偷偷摸摸做,不如把事情拿到桌面上解决。”

因为生乳并不直接饮用,很难说,这些数字上的变更会立竿见影地带来安全祸患,但质疑者仍不免担心,关键标准的显著降低,会传递出宽松妥协的信号,置乳业于新的不可预知的风险之中。

1986年农业部生乳标准中悄然取消了“不准有任何添加或提取”的条款,二十余年后,三聚氰胺被肆意添加,“很难说当初的取消没有埋下纵容的种子。”一位业内人士称。

这样全线放宽的标准何以出台,让顾佳升和曾寿瀛两位专家颇为惶惑,他们都曾参加专家起草组会议,并均认为:“在蛋白质含量等标准上,专家组已达成共识2.95%,何以最终形势逆转?”

曾寿瀛记得,2009年6月第一次参加专家组会议,关于蛋白含量的争议,“会场就像是钟摆,左边喊2.8,右边喊2.95,甚至还有喊2.7的,莫衷一是。”

同年7月,在重庆的一场奶业集会上,部分与会代表公开叫板“对于乳蛋白质含量,不能降低标准迁就落后的生产者和生产方式。”曾寿瀛为此还写信给卫生部领导,直陈“蛋白质菌落总数的指标,无论加加减减,都要有客观依据。”

曾寿瀛在信中回忆,自己早年主持乳业标准制定,之前都要在全国东南西北选中5个城市的卫生单位及企业,每年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采样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最后提出项目指标。

而这一次,因为重在梳理和归并整合,且领衔单位卫生部不分管奶源,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遂造成了各种意见,各怀动机,各自为政。

多少因为领导批示此信的作用,8月的专家会上局势出现了变化。尤其是8月19日,“专家送审稿,几乎是专家一条条地过堂,再也听不到2.8%的呼声了。”他说。


但显然,老先生过于乐观了。先是两个月后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蛋白质含量标准被折中为2.95%,附加每年5-9月为2.8%,至正式发布稿,则只余2.8%了。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最终拍板是在专家送审稿的审定会议上,一位参会专家回忆说,农业部和奶协,力挺2.8%方案,这一意见最终被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采纳。

这位专家记得,当时农业部门的人指出, 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地区,许多散户奶源蛋白含量连2.8%尚难达到,何谈2.95%?

“没有哪个企业敢说它没有收过2.95%以下的牛奶,与其桌面下偷偷摸摸做,不如把事情拿到桌面上解决。2.8%就是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农业部奶办主任王俊勋此前回应媒体时称。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625/09/6A10IFAF000125LI.html
有在乳业工作的朋友吗?这篇报道是否属实?
再这样下去,TG的牛奶还有人敢喝吗?[:a16:]
不懂这个行业,求知道的人解读
鲜奶标准让2家垃圾常温奶厂家去制定能不是最低吗
一地鸡毛。都是为自己着想,那我们干脆不喝了。
想不明白为什么常温奶还在卖,好意思么
有蒙牛的快出来爆料。:D
去香港喝国产牛奶最好了


去查一查乳品网的统计数据,就知道为什么了。
中国的奶牛伙食太差。

三聚氰胺的最大目的就是可以欺骗蛋白质含量检测仪器,不然中科院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来研究推广呢?

去查一查乳品网的统计数据,就知道为什么了。
中国的奶牛伙食太差。

三聚氰胺的最大目的就是可以欺骗蛋白质含量检测仪器,不然中科院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来研究推广呢?
中国奶源基本来自农户散养,从源头就不能保证
造汽 发表于 2010-6-26 14:39


三聚氰胺是中科院研究推广的?这太骇人听闻了吧?
    ;funk
三聚氰胺就是一个挂靠中科院的公司推广的,用的就是中科院名义。
mcw 发表于 2010-6-26 15:26

就跟昂立X邦,你不能说不是交通大学的。
听说孔雀绿也是中科院的
宇文泰 发表于 2010-6-26 15:38

不是硫酸铜吗?那是干什么吃的?(多半跟吃有关,所以有干什么吃的这个问词)


原来某些人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健康,就顾不上声讨南方系了;P

原来某些人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健康,就顾不上声讨南方系了;P
一天一斤奶,吃死中国人,满赛!
造汽 发表于 2010-6-26 14:39
如果西方的伙食好,为啥会出现疯牛病
hem10 发表于 2010-6-26 16:23

伙食好的人不一定不会拉肚子闹胃病,但我们还是愿意吃得好一点,
娘要骂,饭碗里的肉不能不吃。
就这低标准
能严格执行
还算凑合了。
造汽 发表于 2010-6-26 15:51


    是孔雀石绿吧,水产里可以用来治一些鱼病,运输出售过程中也放一些来让鱼活长一点。
宇文泰 发表于 2010-6-26 15:38
孔雀绿是常用鱼药,因为有致癌嫌疑,食用鱼类被禁止了。
我们养的热带鱼用的万能鱼药里就含有这成分。
这也扯上中科院,那是太抬举他了。


:D
如果西方的伙食好,为啥会出现疯牛病
hem10 发表于 2010-6-26 16:23

吃肉的肉牛:D

:D
如果西方的伙食好,为啥会出现疯牛病
hem10 发表于 2010-6-26 16:23

吃肉的肉牛:D
看成打乳炮了……
真的假的.
应该说中国相当部分行业完成原始积累,还要榨取剩余价值就说不过去了,法律也要有说法的
各位不用太但心,天朝的奶至少一半是洋奶粉兑出来的。降低标准就可多兑水了:D。
我们还敢喝什么???{:lei:}
回复 5# xiaolu
倒不是让它们制定,只不过这是太上老爷,“巨头”们都不批准的条款,专家们如何好意思写入标准:D
话说这食品这东西潜在效益太高,谁都想划拉两手啊。
不知道HK那边听说了巨头们制定的标准有何感想?
{:3_86:}。。。只能喝豆浆了。。。。
标准啊标准,纸上谈兵。生产都不能严格监管的情况下,标准的高低和产品质量没什么必然联系——限度定高了人家就掺东西,不代表限度定低了人家就不掺。
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标准检验出来的……不过大力推行这个概念的好像已经被毙了:D
难过邻居把奶送俺。。三元的
娘的,自己养头牛挤奶喝;P
不喝常温奶。。。
回复 32# 拥护CD谠
恭喜
三元的质量还是过硬的,比起内蒙的两个牌子
那是好多了。
MOMI 发表于 2010-6-26 20:17

饲料和牧草也怕要自己种……
智动铅笔 发表于 2010-6-26 13:45


    你去大超市看看,进口的常温奶很多的,老外吃得,我们吃不得?
血花刀剪 发表于 2010-6-26 15:51

:D

南方系天谴老百姓,让救灾的干部群众被普 世,自然要鄙视

开始说人话了,我们要鼓励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也
立足国情.蛋白含量低点应该对人体无害,只是营养差些吧.
但这个菌落群数太大,会不会影响健康?
blwu 发表于 2010-6-26 23:37


    弱弱的问下,老外也吃常温奶跟常温奶不够营养什么关系?

  我从小就喝货真价实的新鲜牛奶(我老爸喜欢守在奶牛场等着,防止他们掺水),鲜奶什么样,吃了有什么效果我还是比较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