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机载计算机课题组:10年未休过大礼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1:47:19
韩炜,中航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副所长,总装备部微电子专业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工程工艺分会副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重点航空型号特别金奖”获得者。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某重点型号首飞个人一等功,“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殊荣。

勇于亮剑的航空人精神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韩炜,198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随后考入计算所攻读硕士,师从老一辈专家时任计算所总工程师周耀荣,1987年获硕士学位后一直在计算所从事航空科研工作,2002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韩炜先后任项目主管、研究室副主任、副总工程师、所长助理等职务,并于2000年起任计算所副所长,负责全所科研组织管理。

西方大公司在国内机载操作系统和航空用集成电路领域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明知对方比自己强大,可韩炜与计算所的科研团队勇于亮剑——一定要研制成功国产机载操作系统和集成电路构成自主可控的计算机成了韩炜和他的科研团队的奋斗目标。

计算所于1999年成立机载微电子课题组,2002年成立操作系统课题组。韩炜和计算所的团队在使命召唤下,顽强地坚持课题研究,终于在2005年和2008年航空专用集成电路和操作系统分别获得总装备部立项。

韩炜和计算所的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打破国外禁运,成功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和一系列核心芯片,填补了航空专用集成电路空白。

韩炜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一次总参会议上,有人问他,你们的动力来自哪里?他说:“我们的动力来自国家的需要和航空工业的需要。这是一种航空人的气势。”正是凭借着这种气势,计算机所从研制生产简单的计算机发展到研制复杂、先进的计算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高性能核心处理机项目,实现了6款航空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的一次投片成功,机载操作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当于同等规模软件25倍的工作量。

不变的拼搏互助精神

计算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航空机、弹载计算机研制的专业科研生产机构,2009年人均产值超过130万元。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在韩炜眼里,计算所成功的法宝就是团队建设。积极向上的团结、和谐、互助文化是计算所成功的关键因素。

韩炜说:“计算所不变的是精神,只要有团队精神在,计算所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战胜不了的对手,没有不能攻克的难题,而且精神只会越来越足。”

为了攻克难关,满足节点要求,韩炜带领他的科研团队,一切以课题成功为原则,实行“611”“711”工作制。整整10年时间,课题组的成员们几乎从未休过大礼拜,一周只休息半天是常态。


有人说韩炜是很拼命的那种人,办公室在11层,可他经常上班不乘电梯,而是沿楼梯到各层研究室了解科研进展;有人说,工作几乎是他的全部,年轻人总能在晚上12点看到他办公室的灯光。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不出差,晚上不请客户,就在办公室加班。谁也说不准他的身影何时会出现在正在做试验的某个科研室里,即便已是凌晨一二点。

有了韩炜这样的科研领军人物,他的麾下自然会聚集着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团队,这也是韩炜一直为之自豪的事情。韩炜对自己团队的定位非常明确,“只要是我们专业的项目,计算所就会尽全力去竞争,在竞争中我们敢于胜利,因为我们认准计算机行业”。他不遗余力为计算所拓市场争项目,他的团队承担了所有机载核心处理计算机的研制,承担了所有机载网络系统的研制,其中一个70多人的研究室同时承担着200多项任务。

甘居幕后的“救火队”

某型号研制生产中,计算所被称为“救火队”,只要是项目遇到了计算机专业范围的困难,有计算所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这支“救火队”也常常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作为科研项目的负责人,韩炜与他的团队默默地尽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高强度工作下,在韩炜的团队听不到半句怨言,有的只是从容淡定与舍我其谁的拼搏精神。

作为配套单位,计算机所的工作往往在幕后,但韩炜说:“我们甘愿在幕后,只要能给航电系统提供优秀的计算平台,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正是这种甘于寂寞、不懈追求的精神,砥砺着计算机所迈过了一道道难关。1996年,计算所从科研型向科研生产型转变,生产能力和质量一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当时身为项目主管和负责所内生产的副总师,韩炜整整一年多时间都被失眠所困扰,身心疲惫到极点。但他仍积极组织大家开展了上百次试验,突破工艺技术难关,产品质量终获认可。

凭着不服输的劲头,计算所成为国内机载计算机行业的领跑者,韩炜也成了中国航空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和微电子领域响当当的人物。

年轻人眼中的好导师

有人说韩炜是个智者,他的智慧源于他工作中的果断坚定和“为千分之一的机会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工作态度;源于他生活中的淡泊名利。科研团队中的年轻人无不被韩炜的智慧、果断、真诚、敬业、不服输的劲头所折服。

在学术方面,韩炜异常“较真”。工作繁忙的他,改起提交的论证报告和方案即使是一个错别字或是标点符号,也会认真地标出来。凡是他带过的研究生,都领教过他的严谨,一篇论文被他改上三四次是很正常的事。开技术评审会议,提问最多的也是他。

周末他常将学生约到家里,了解他们又读了哪些书,与他们探讨芯片的设计;他常会给学生拿来很多科技文献,让他们学习了解国外最新的科研动态。他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经他推荐到重要岗位的年轻人都能很快成为项目里出类拔萃的人才。

十年磨一剑,从2000年任副所长到现在,韩炜最大的收获是拥有一支从型号中成长起来的科研团队。能有机会带领大家尽自己所能回报祖国,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张宝丽)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5/31/1569222_1.shtml韩炜,中航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副所长,总装备部微电子专业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工程工艺分会副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重点航空型号特别金奖”获得者。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某重点型号首飞个人一等功,“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殊荣。

勇于亮剑的航空人精神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韩炜,198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随后考入计算所攻读硕士,师从老一辈专家时任计算所总工程师周耀荣,1987年获硕士学位后一直在计算所从事航空科研工作,2002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韩炜先后任项目主管、研究室副主任、副总工程师、所长助理等职务,并于2000年起任计算所副所长,负责全所科研组织管理。

西方大公司在国内机载操作系统和航空用集成电路领域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明知对方比自己强大,可韩炜与计算所的科研团队勇于亮剑——一定要研制成功国产机载操作系统和集成电路构成自主可控的计算机成了韩炜和他的科研团队的奋斗目标。

计算所于1999年成立机载微电子课题组,2002年成立操作系统课题组。韩炜和计算所的团队在使命召唤下,顽强地坚持课题研究,终于在2005年和2008年航空专用集成电路和操作系统分别获得总装备部立项。

韩炜和计算所的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打破国外禁运,成功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和一系列核心芯片,填补了航空专用集成电路空白。

韩炜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一次总参会议上,有人问他,你们的动力来自哪里?他说:“我们的动力来自国家的需要和航空工业的需要。这是一种航空人的气势。”正是凭借着这种气势,计算机所从研制生产简单的计算机发展到研制复杂、先进的计算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高性能核心处理机项目,实现了6款航空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的一次投片成功,机载操作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当于同等规模软件25倍的工作量。

不变的拼搏互助精神

计算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航空机、弹载计算机研制的专业科研生产机构,2009年人均产值超过130万元。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在韩炜眼里,计算所成功的法宝就是团队建设。积极向上的团结、和谐、互助文化是计算所成功的关键因素。

韩炜说:“计算所不变的是精神,只要有团队精神在,计算所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战胜不了的对手,没有不能攻克的难题,而且精神只会越来越足。”

为了攻克难关,满足节点要求,韩炜带领他的科研团队,一切以课题成功为原则,实行“611”“711”工作制。整整10年时间,课题组的成员们几乎从未休过大礼拜,一周只休息半天是常态。


有人说韩炜是很拼命的那种人,办公室在11层,可他经常上班不乘电梯,而是沿楼梯到各层研究室了解科研进展;有人说,工作几乎是他的全部,年轻人总能在晚上12点看到他办公室的灯光。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只要不出差,晚上不请客户,就在办公室加班。谁也说不准他的身影何时会出现在正在做试验的某个科研室里,即便已是凌晨一二点。

有了韩炜这样的科研领军人物,他的麾下自然会聚集着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团队,这也是韩炜一直为之自豪的事情。韩炜对自己团队的定位非常明确,“只要是我们专业的项目,计算所就会尽全力去竞争,在竞争中我们敢于胜利,因为我们认准计算机行业”。他不遗余力为计算所拓市场争项目,他的团队承担了所有机载核心处理计算机的研制,承担了所有机载网络系统的研制,其中一个70多人的研究室同时承担着200多项任务。

甘居幕后的“救火队”

某型号研制生产中,计算所被称为“救火队”,只要是项目遇到了计算机专业范围的困难,有计算所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这支“救火队”也常常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作为科研项目的负责人,韩炜与他的团队默默地尽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高强度工作下,在韩炜的团队听不到半句怨言,有的只是从容淡定与舍我其谁的拼搏精神。

作为配套单位,计算机所的工作往往在幕后,但韩炜说:“我们甘愿在幕后,只要能给航电系统提供优秀的计算平台,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正是这种甘于寂寞、不懈追求的精神,砥砺着计算机所迈过了一道道难关。1996年,计算所从科研型向科研生产型转变,生产能力和质量一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当时身为项目主管和负责所内生产的副总师,韩炜整整一年多时间都被失眠所困扰,身心疲惫到极点。但他仍积极组织大家开展了上百次试验,突破工艺技术难关,产品质量终获认可。

凭着不服输的劲头,计算所成为国内机载计算机行业的领跑者,韩炜也成了中国航空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和微电子领域响当当的人物。

年轻人眼中的好导师

有人说韩炜是个智者,他的智慧源于他工作中的果断坚定和“为千分之一的机会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工作态度;源于他生活中的淡泊名利。科研团队中的年轻人无不被韩炜的智慧、果断、真诚、敬业、不服输的劲头所折服。

在学术方面,韩炜异常“较真”。工作繁忙的他,改起提交的论证报告和方案即使是一个错别字或是标点符号,也会认真地标出来。凡是他带过的研究生,都领教过他的严谨,一篇论文被他改上三四次是很正常的事。开技术评审会议,提问最多的也是他。

周末他常将学生约到家里,了解他们又读了哪些书,与他们探讨芯片的设计;他常会给学生拿来很多科技文献,让他们学习了解国外最新的科研动态。他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经他推荐到重要岗位的年轻人都能很快成为项目里出类拔萃的人才。

十年磨一剑,从2000年任副所长到现在,韩炜最大的收获是拥有一支从型号中成长起来的科研团队。能有机会带领大家尽自己所能回报祖国,是他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张宝丽)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5/31/1569222_1.shtml
求老大们科普下我国的航空记载计算机水平,比起美毛英法如何
这个领域即使是老军迷也了解不多,知情者说说吧!
631的宣传确实是最好的
做IT的都是后妈生的,没日没夜的加班。
这个了解不多,介绍的也少,有知情的给介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