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0年5月28日(下)-----yy贴内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44:56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0年5月28日(下)(2010-05-30 22:20:34)
标签:东方时事东方时事解读军事政治核问题阿盟布什美国杂谈       
●“有人”为这场大规模战略测试再次注入了一个“测试变量”

    事实上,就在“方方面面”为“叙核问题”的“真相”猜测不已的同时,准确地讲,就在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测试的“方方面面”期待更多测试参数出炉之前, “有人”为这场大规模战略测试再次注入了一个“测试变量”--以色列国内政治斗争。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测试变量”的注入,是以以色列国内一段“陈年旧案”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为标志的。

    ●一个“陈年旧案”的“诱因”

    我们知道,在06年9月份,为配合美国的“新中东政策”于当年7月发动黎以冲突、最后却以失败告终的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立刻陷入了一场官司。

    在那段时间的点评中,我们曾经明确指出,我们对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个人操守”不关心、也不作评价、更不做担保,对官司本身的“是是非非”也无所谓立场,我们只对这场官司被捅出来的“时间”感兴趣。

    就如我们当时所指出的,从“时间因素”的角度去看,那场官司的“诱因”在于奥尔默特领导的以色列政府,不愿意独自为美国“新中东政策”埋单,也就是说,在美国因种种顾忌(主要是来自中欧俄的种种战略牵制),当时“无法”或者“不敢”亲自出面,对支持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并为伊朗军援真主党提供通道的叙利亚进行军事威慑、或军事打击的情况下,奥尔默特领导下的以色列政府也“不愿意”、或者是“不敢”一味地满足华盛顿“新中东政策”的战略要求,继而将整个事情做绝,从而让以色列这么个国小人少的小国家,去独自承受06年中东冲突全面升级之后、“各大国”必将通过各种手段,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之是一种“全面干预”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复!”

    显然,在“叙核问题”仍处于扑朔迷离的档口;在以色列以巴勒斯坦武装发射火箭弹为由、对巴勒斯坦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进行军事打击的事实下;特别是,以色列奥尔默特政府对轰炸叙利亚核目标一事“不愿意说什么”,而非常合乎美国单边主义口味、且向来也只信奉大棒政策的强硬派--以色列前总理、以色列反对党- 利库德集团的大佬--内塔尼亚胡却偏偏跑出来“证实”“有这么回事”,在这种“强烈对比”下,随着那段沉寂多日的“旧案”突然再次成为以色列媒体所热炒的话题,不能不让我们再次感叹一声:“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复!”。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内塔尼亚胡的“公开证实”,立刻被以色列工党秘书长埃坦•卡贝勒斥之为“后果严重,是一种愚蠢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此外,这位执政党的秘书长还说了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是出于愚蠢还是有意趋炎附势、沽名钓誉,抑或其他什么原
因.......”。

    ●内塔尼亚胡可不是个傻瓜,他的“公开证实”绝对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

    在我们看来,曾经担任以色列总理的内塔尼亚胡可不是个傻瓜,因此,如果他的确认为军事手段是解决包括伊核问题在内的中东问题最有效手段的话,如果他的确认为美国是一个长期可靠盟友的话,特别是,如果他的确坚信华盛顿“仍然有机会”主宰整个中东,且确认以色列国家前途“完全依赖于”美国主宰中东政策能够成功的话,那么,他的“公开证实”绝对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帮助华盛顿、利用叙核问题的“指标作用”,进一步测试中、欧、俄,阿拉伯国家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真实立场;甚至是进一步测试美国、及其盟国(以色列、日本、印度、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利益集团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真实立场。

    ●一种想用“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公约数”,将北京的手脚彻底捆住、将中国的战略资源彻底捆住的“企图心”,是昭然若揭。

    在这里,有两个概念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

    第一,是所谓叙核问题的“指标作用”。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认为,这种“指标作用”有两层含义:

    其一,由于“叙核问题”被美国、及认同美国战略的内塔尼亚胡的“公开证实”、“正式定性”为与朝核问题“相关”,而叙利亚与伊朗又存有战略盟友关系,此外,有人还认定叙利亚、伊朗在支持伊拉克反美的“恐怖组织”;更加重要的是,中国在“两核问题”参与甚深,并有心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因此,“有人”企图借叙核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将“叙核问题”、也就是将叙利亚问题伺机塞进伊核问题,或者将“朝核问题”塞进中东问题,总之,一种想用“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公约数”,将北京的手脚彻底捆住、将中国的战略资源彻底捆住的“企图心”,是昭然若揭。

    对此,我们想强调两点:首先,“叙核问题”这个测试平台如果从“表面”去看,似乎是“以色列与叙利亚”、至多是“美以”与“伊叙”之间的事情,然而,由于 “袭击路径”牵扯上了与欧盟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土耳其与黎巴嫩,“袭击目标”中赫然有“朝鲜核材料”与“朝鲜技术人员”,而这些“人与料”的来源国,不仅是朝核问题的主角,也与在朝核六方会谈中谈得美国人“没有了脾气”的“中俄”密切相关。

    ●美国人精心制作的这个球没有人去接

    其次,尽管经过近20多天“小心翼翼”的“层层曝光”,在美国人承认了“事前知晓”、以色列承认了“扔了炸弹”,从而“整个事件搞得像真的一样”之后,声称自己被诬陷的朝鲜、除了“愤怒地”“否认参与了此事”之外,不仅“没有”将愤怒的情绪带进朝核六方会谈,甚至没有象以往那样,以此威胁第六轮朝核六方会谈进程,而是“高高兴兴”地开始了朝核六方会谈,至于能不谈出点实际的,那就另一码子事了。(对此,东方评论员的观点一早就明确了,在“美朝”关系正常化之前,在美国全面解除对朝鲜、实际上也就是全面解除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制裁之前,朝鲜“全面弃核”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伊核问题彻底解决之前,或者说北京在西太平洋上与华盛顿势均力敌之前,朝核问题也将是个永恒的话题。)

    ●欧盟也无意立刻捞上美国人“有意抛出的”这根稻草


    不难看出,美国人精心制作的这个球没有人去接,结果就是,从“美国人的意愿”去看,令其失望的是,朝核六方会谈、朝核问题、或者说是朝鲜,仍然与“叙核问题”没有任何关系,欧盟也无意立刻捞上美国人“有意抛出的”这根稻草、以“调查叙核问题”为名,杀入朝核问题,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因为欧盟想介入朝核问题、继而介入东亚经济、扩大自己在亚洲的影响,还有“欧亚大陆共同利益”这一条路可走。
●“中欧俄”均无意拆台的背后,是都想借这个机会顺手“也拍拍球”

    另外,东方评论员也注意到,尽管美国人在那里炒作,以色列军队在那里忙活,叙利亚、朝鲜在那里一个劲地“否认”,但是,除了欧盟没有说话之外,“中俄”都无意说话,也就是说,“中俄”无意拆台。

    显然,在“中欧俄”均无意拆台的背后,是都想借这个机会顺手“也拍拍球”,看看这个“球”弹起来之后,还能弹出什么信息出来。

    其二,就目前而言,向国际提供“叙核问题”内幕资料的爆料者,主要就是华盛顿,就华盛顿的“宣传资料”而言,如果朝鲜在“叙核问题”中的角色属实,特别是,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伊核问题”中,也就意味着朝鲜、伊朗同时跨越了美国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上的“双重红线”,这绝对是美国不可容忍的。在美国军事打击伊朗之前,这也是欧盟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也恰恰是“这两个不能容忍”,都为“欧美”所容忍了,因此,所谓“叙核问题”不过是华盛顿“刻意制造、并搭在”伊朗、叙利亚“军援”哈马斯武装、真主党武装上面的“原罪”而已。

    ●两个测试结果也为“中俄”所即时接收!

    就如我们之前“猜测”的,叙利亚“不会一点儿核项目都没有”,但是,叙利亚的核进程,远不足以激起“美以”军事打击叙利亚境内目标的动机;而击毁伊朗、叙利亚用于军援哈马斯、真主党武装的军备及途径,并“以事实来代替口头警告”,是一个重要动机。

    但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最大的动机来源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测试”:“美以”是想以这种“朝鲜正在向中东进行核扩散”、从而“既然叙利亚有可能,伊朗则更有可能同时跨越欧美、甚至阿盟的红线”,因此,美国必将激烈反应,对跨越红线的目标进行军事打击,紧接着中东即将爆发新一轮冲突,最后中东有可能陷入大乱的“真实性”,去测试“伊核问题之中俄欧”的真实态度。

    显然,美国、也包括以色列想知道欧盟、阿盟是否容忍“美以”军事打击叙利亚?如果叙利亚有跨越欧美、甚至阿盟的红线的嫌疑、从而引起“美以”的“提前反应”的话!但测试结果似乎是“没有反应”。

    值得强调的是,这一测试结果也为“中俄”所即时接收!

    同时,在“美以”不仅敢,而且“已经开始军事打击叙利亚”的新情况下,美国想知道欧盟、阿盟是否愿意帮助美国“更严厉地制裁伊朗”(对中俄、美国人是不指望了),测试结果似乎在华盛顿正在举行的伊核六方会谈、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了,既:“以后再说”。

    同样值得强调的是,这一测试结果也为“中俄”所即时接收!


    既然如此,也就立刻传来下面这两条新闻。由于华盛顿向来霸道,因此,美国国会弄出“第一条”不出人意料;而站在阿盟的立场上,立刻用“第二条”进行反击,也是“理所当然”。

    美参议院通过伊派系冲突解决方案决定肢解伊拉克

    【华盛顿消息】美国参议院当地时间26日通过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案,建议仿效波斯尼亚模式,在一个联邦体制下,将伊拉克分为库尔德族、什叶派与逊尼派三个实体分治,以解决伊拉克国内危险的宗教派系斗争,并尽快让美军撤离,又不至留下混乱的烂摊子。
    据报道,美国参议院当天以75票赞成、23票反对,通过这项决议案。
    支持这项提案的议员认为,这是唯一的希望,可以让伊拉克走出派系斗争,组成一个联邦政府;也是引导伊国政治解决派系纷扰的最佳方案。
    这项措施将不会强制改变布什总统的伊拉克战争策略,但可以将这个吸引华府政界人士兴趣的构想,提供一项重要的测试。
    这个计划可按国防政策法案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主张根据伊拉克宪法,在一个联邦体系下,将伊拉克分为库尔德族、什叶派与逊尼派三个实体,在巴格达的联邦政府主管边界安全与石油收入。
    这项提案主张,是在伊拉克宪法架构下解决政治纷争,避免伊拉克沦为失败国家。
    提案并建议,透过让逊尼派分享石油收入,增援重建计划,增加融资贷款等方式,以解决伊国派系暴力,并且透过国际外交努力,集合世界强权国家以及伊拉克邻国力量,共同支持伊拉克新的联邦运作。
    此案由民主党籍参议员、总统参选人拜登领衔提出,可提供一个途径,尝试让伊拉克问题政治解决,并让美军早日撤离伊拉克而不致留下一片混乱。

    阿盟谴责美参议院通过企图分裂伊拉克的决议案

    【埃及中东通讯社消息】据埃及中东通讯社27日报道,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阿拉伯关系部主管兼伊拉克事务负责人阿里•格鲁什当天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国参议院26日通过一项企图分裂伊拉克的决议案。
格鲁什说,他对美国参议院通过这种决议案感到震惊,阿拉伯国家应该帮助伊拉克应对该决议案,因为它图谋分裂伊拉克,从而损害阿拉伯世界的利益。
    格鲁什呼吁要坚决反对这种“破坏性的阴谋”,尽力帮助伊拉克人民恢复国家稳定、维护主权完整,同时让外国部队早日撤出伊拉克。
    据报道,美国参议院26日以75票赞成、23票反对通过一项非约束性决议,提出把伊拉克按民族和宗教派别分成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三个实体,在首都巴格达的联邦政府则只掌管伊拉克石油收入并负责边界安全。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参议院的这种公然分裂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算是让国际社会“大开眼界”了:为了一已之私,当然了,也是因为“内急”得厉害,一张被涂抹了千百次的民主之“脸”,原来也可以象“手纸”一样、“下贱得”用来“救急”。
   
    ●“三分伊拉克”的主张,终于从民间、从幕后走到美国的庙堂之上

    显然,“三分伊拉克”的主张,终于从民间、从幕后走到美国的庙堂之上;从“窃窃私语”公然进入了美国的立法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此案是由民主党籍参议员、总统参选人拜登领衔提出的。

非常清楚,这位向来自我标榜为“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民主党人,在关键时刻,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一样可以与共和党人“同流合污”,对这么个“提案”,还美其名为“可提供一个途径,尝试让伊拉克问题政治解决,并让美军早日撤离伊拉克而不致留下一片混乱”。

在此,我们也再次提醒那些寄希望民主党上台后就会从根本上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的人们一句,在美国,不论是谁上台,都不会改变其独霸全球的野心,调整的充其量不过是“手段”而已。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美国参议院“决定肢解伊拉克”的法案是个赤裸裸的要挟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参议院“决定肢解伊拉克”的法案是个赤裸裸的要挟,对阿盟而言,更像是一种敲诈。其意思非常清楚:尽管北京在“入联公投”问题上已经接球,并已经正式祭出《反分裂国家法》,且付出有决心、有能力、也有准备随时解决台湾问题,且得到诸多大国、相关国家的理解与支持;尽管依据“拉氏备忘录”打造的“中东试验室”仍然“缺砖少瓦”,尽管“大国”、特别是欧盟对“美以”通过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所传递的“美国有决心军事打击哈马斯、真主党,甚至叙利亚”的信号“不作反应”,那就怪不得美国“心狠手辣”了。

●如果伊拉克邻国支撑不下去了........就意味着中东机会“自动回来了”

显然,依据拉氏备忘录的理论,继打造“中东试验室”之后,“三分伊拉克”是第二步,紧接着,将美军与伊拉克反美武装脱离接触,并撤至伊叙边境、两伊边境一带威慑叙利亚与伊朗,从而与以色列军队在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一侧的行动遥相呼应,并在“边境摩擦”中、慢慢“欣赏”伊拉克内乱是如何扩散至伊拉克邻国的、特别是叙利亚、伊朗、甚至是沙特阿拉伯的,则是第三步;

最后,如果伊拉克邻国支撑不下去了,“恭请”美国人出山、以维持伊拉克、甚至整个中东的和平与稳定,那么,对华盛顿决策者而言,这就意味着中东机会“自动回来了”;如果伊拉克内乱辐射效应“不足以”让机会自动回来,那么,军事打击哈马斯、真主党武装、以至直接军事打击叙利亚,进一步逼迫欧盟、阿盟;甚至军事打击伊朗,都将成为最后的选择。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2010年5月28日(下)(2010-05-30 22:20:34)
标签:东方时事东方时事解读军事政治核问题阿盟布什美国杂谈       
●“有人”为这场大规模战略测试再次注入了一个“测试变量”

    事实上,就在“方方面面”为“叙核问题”的“真相”猜测不已的同时,准确地讲,就在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测试的“方方面面”期待更多测试参数出炉之前, “有人”为这场大规模战略测试再次注入了一个“测试变量”--以色列国内政治斗争。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测试变量”的注入,是以以色列国内一段“陈年旧案”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为标志的。

    ●一个“陈年旧案”的“诱因”

    我们知道,在06年9月份,为配合美国的“新中东政策”于当年7月发动黎以冲突、最后却以失败告终的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立刻陷入了一场官司。

    在那段时间的点评中,我们曾经明确指出,我们对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个人操守”不关心、也不作评价、更不做担保,对官司本身的“是是非非”也无所谓立场,我们只对这场官司被捅出来的“时间”感兴趣。

    就如我们当时所指出的,从“时间因素”的角度去看,那场官司的“诱因”在于奥尔默特领导的以色列政府,不愿意独自为美国“新中东政策”埋单,也就是说,在美国因种种顾忌(主要是来自中欧俄的种种战略牵制),当时“无法”或者“不敢”亲自出面,对支持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并为伊朗军援真主党提供通道的叙利亚进行军事威慑、或军事打击的情况下,奥尔默特领导下的以色列政府也“不愿意”、或者是“不敢”一味地满足华盛顿“新中东政策”的战略要求,继而将整个事情做绝,从而让以色列这么个国小人少的小国家,去独自承受06年中东冲突全面升级之后、“各大国”必将通过各种手段,或远或近,或明或暗,总之是一种“全面干预”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复!”

    显然,在“叙核问题”仍处于扑朔迷离的档口;在以色列以巴勒斯坦武装发射火箭弹为由、对巴勒斯坦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进行军事打击的事实下;特别是,以色列奥尔默特政府对轰炸叙利亚核目标一事“不愿意说什么”,而非常合乎美国单边主义口味、且向来也只信奉大棒政策的强硬派--以色列前总理、以色列反对党- 利库德集团的大佬--内塔尼亚胡却偏偏跑出来“证实”“有这么回事”,在这种“强烈对比”下,随着那段沉寂多日的“旧案”突然再次成为以色列媒体所热炒的话题,不能不让我们再次感叹一声:“历史总是在惊人地重复!”。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内塔尼亚胡的“公开证实”,立刻被以色列工党秘书长埃坦•卡贝勒斥之为“后果严重,是一种愚蠢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此外,这位执政党的秘书长还说了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是出于愚蠢还是有意趋炎附势、沽名钓誉,抑或其他什么原
因.......”。

    ●内塔尼亚胡可不是个傻瓜,他的“公开证实”绝对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

    在我们看来,曾经担任以色列总理的内塔尼亚胡可不是个傻瓜,因此,如果他的确认为军事手段是解决包括伊核问题在内的中东问题最有效手段的话,如果他的确认为美国是一个长期可靠盟友的话,特别是,如果他的确坚信华盛顿“仍然有机会”主宰整个中东,且确认以色列国家前途“完全依赖于”美国主宰中东政策能够成功的话,那么,他的“公开证实”绝对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帮助华盛顿、利用叙核问题的“指标作用”,进一步测试中、欧、俄,阿拉伯国家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真实立场;甚至是进一步测试美国、及其盟国(以色列、日本、印度、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利益集团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真实立场。

    ●一种想用“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公约数”,将北京的手脚彻底捆住、将中国的战略资源彻底捆住的“企图心”,是昭然若揭。

    在这里,有两个概念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

    第一,是所谓叙核问题的“指标作用”。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认为,这种“指标作用”有两层含义:

    其一,由于“叙核问题”被美国、及认同美国战略的内塔尼亚胡的“公开证实”、“正式定性”为与朝核问题“相关”,而叙利亚与伊朗又存有战略盟友关系,此外,有人还认定叙利亚、伊朗在支持伊拉克反美的“恐怖组织”;更加重要的是,中国在“两核问题”参与甚深,并有心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因此,“有人”企图借叙核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将“叙核问题”、也就是将叙利亚问题伺机塞进伊核问题,或者将“朝核问题”塞进中东问题,总之,一种想用“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公约数”,将北京的手脚彻底捆住、将中国的战略资源彻底捆住的“企图心”,是昭然若揭。

    对此,我们想强调两点:首先,“叙核问题”这个测试平台如果从“表面”去看,似乎是“以色列与叙利亚”、至多是“美以”与“伊叙”之间的事情,然而,由于 “袭击路径”牵扯上了与欧盟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土耳其与黎巴嫩,“袭击目标”中赫然有“朝鲜核材料”与“朝鲜技术人员”,而这些“人与料”的来源国,不仅是朝核问题的主角,也与在朝核六方会谈中谈得美国人“没有了脾气”的“中俄”密切相关。

    ●美国人精心制作的这个球没有人去接

    其次,尽管经过近20多天“小心翼翼”的“层层曝光”,在美国人承认了“事前知晓”、以色列承认了“扔了炸弹”,从而“整个事件搞得像真的一样”之后,声称自己被诬陷的朝鲜、除了“愤怒地”“否认参与了此事”之外,不仅“没有”将愤怒的情绪带进朝核六方会谈,甚至没有象以往那样,以此威胁第六轮朝核六方会谈进程,而是“高高兴兴”地开始了朝核六方会谈,至于能不谈出点实际的,那就另一码子事了。(对此,东方评论员的观点一早就明确了,在“美朝”关系正常化之前,在美国全面解除对朝鲜、实际上也就是全面解除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制裁之前,朝鲜“全面弃核”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伊核问题彻底解决之前,或者说北京在西太平洋上与华盛顿势均力敌之前,朝核问题也将是个永恒的话题。)

    ●欧盟也无意立刻捞上美国人“有意抛出的”这根稻草


    不难看出,美国人精心制作的这个球没有人去接,结果就是,从“美国人的意愿”去看,令其失望的是,朝核六方会谈、朝核问题、或者说是朝鲜,仍然与“叙核问题”没有任何关系,欧盟也无意立刻捞上美国人“有意抛出的”这根稻草、以“调查叙核问题”为名,杀入朝核问题,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因为欧盟想介入朝核问题、继而介入东亚经济、扩大自己在亚洲的影响,还有“欧亚大陆共同利益”这一条路可走。
●“中欧俄”均无意拆台的背后,是都想借这个机会顺手“也拍拍球”

    另外,东方评论员也注意到,尽管美国人在那里炒作,以色列军队在那里忙活,叙利亚、朝鲜在那里一个劲地“否认”,但是,除了欧盟没有说话之外,“中俄”都无意说话,也就是说,“中俄”无意拆台。

    显然,在“中欧俄”均无意拆台的背后,是都想借这个机会顺手“也拍拍球”,看看这个“球”弹起来之后,还能弹出什么信息出来。

    其二,就目前而言,向国际提供“叙核问题”内幕资料的爆料者,主要就是华盛顿,就华盛顿的“宣传资料”而言,如果朝鲜在“叙核问题”中的角色属实,特别是,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伊核问题”中,也就意味着朝鲜、伊朗同时跨越了美国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上的“双重红线”,这绝对是美国不可容忍的。在美国军事打击伊朗之前,这也是欧盟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也恰恰是“这两个不能容忍”,都为“欧美”所容忍了,因此,所谓“叙核问题”不过是华盛顿“刻意制造、并搭在”伊朗、叙利亚“军援”哈马斯武装、真主党武装上面的“原罪”而已。

    ●两个测试结果也为“中俄”所即时接收!

    就如我们之前“猜测”的,叙利亚“不会一点儿核项目都没有”,但是,叙利亚的核进程,远不足以激起“美以”军事打击叙利亚境内目标的动机;而击毁伊朗、叙利亚用于军援哈马斯、真主党武装的军备及途径,并“以事实来代替口头警告”,是一个重要动机。

    但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最大的动机来源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测试”:“美以”是想以这种“朝鲜正在向中东进行核扩散”、从而“既然叙利亚有可能,伊朗则更有可能同时跨越欧美、甚至阿盟的红线”,因此,美国必将激烈反应,对跨越红线的目标进行军事打击,紧接着中东即将爆发新一轮冲突,最后中东有可能陷入大乱的“真实性”,去测试“伊核问题之中俄欧”的真实态度。

    显然,美国、也包括以色列想知道欧盟、阿盟是否容忍“美以”军事打击叙利亚?如果叙利亚有跨越欧美、甚至阿盟的红线的嫌疑、从而引起“美以”的“提前反应”的话!但测试结果似乎是“没有反应”。

    值得强调的是,这一测试结果也为“中俄”所即时接收!

    同时,在“美以”不仅敢,而且“已经开始军事打击叙利亚”的新情况下,美国想知道欧盟、阿盟是否愿意帮助美国“更严厉地制裁伊朗”(对中俄、美国人是不指望了),测试结果似乎在华盛顿正在举行的伊核六方会谈、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了,既:“以后再说”。

    同样值得强调的是,这一测试结果也为“中俄”所即时接收!


    既然如此,也就立刻传来下面这两条新闻。由于华盛顿向来霸道,因此,美国国会弄出“第一条”不出人意料;而站在阿盟的立场上,立刻用“第二条”进行反击,也是“理所当然”。

    美参议院通过伊派系冲突解决方案决定肢解伊拉克

    【华盛顿消息】美国参议院当地时间26日通过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案,建议仿效波斯尼亚模式,在一个联邦体制下,将伊拉克分为库尔德族、什叶派与逊尼派三个实体分治,以解决伊拉克国内危险的宗教派系斗争,并尽快让美军撤离,又不至留下混乱的烂摊子。
    据报道,美国参议院当天以75票赞成、23票反对,通过这项决议案。
    支持这项提案的议员认为,这是唯一的希望,可以让伊拉克走出派系斗争,组成一个联邦政府;也是引导伊国政治解决派系纷扰的最佳方案。
    这项措施将不会强制改变布什总统的伊拉克战争策略,但可以将这个吸引华府政界人士兴趣的构想,提供一项重要的测试。
    这个计划可按国防政策法案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主张根据伊拉克宪法,在一个联邦体系下,将伊拉克分为库尔德族、什叶派与逊尼派三个实体,在巴格达的联邦政府主管边界安全与石油收入。
    这项提案主张,是在伊拉克宪法架构下解决政治纷争,避免伊拉克沦为失败国家。
    提案并建议,透过让逊尼派分享石油收入,增援重建计划,增加融资贷款等方式,以解决伊国派系暴力,并且透过国际外交努力,集合世界强权国家以及伊拉克邻国力量,共同支持伊拉克新的联邦运作。
    此案由民主党籍参议员、总统参选人拜登领衔提出,可提供一个途径,尝试让伊拉克问题政治解决,并让美军早日撤离伊拉克而不致留下一片混乱。

    阿盟谴责美参议院通过企图分裂伊拉克的决议案

    【埃及中东通讯社消息】据埃及中东通讯社27日报道,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阿拉伯关系部主管兼伊拉克事务负责人阿里•格鲁什当天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国参议院26日通过一项企图分裂伊拉克的决议案。
格鲁什说,他对美国参议院通过这种决议案感到震惊,阿拉伯国家应该帮助伊拉克应对该决议案,因为它图谋分裂伊拉克,从而损害阿拉伯世界的利益。
    格鲁什呼吁要坚决反对这种“破坏性的阴谋”,尽力帮助伊拉克人民恢复国家稳定、维护主权完整,同时让外国部队早日撤出伊拉克。
    据报道,美国参议院26日以75票赞成、23票反对通过一项非约束性决议,提出把伊拉克按民族和宗教派别分成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三个实体,在首都巴格达的联邦政府则只掌管伊拉克石油收入并负责边界安全。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参议院的这种公然分裂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算是让国际社会“大开眼界”了:为了一已之私,当然了,也是因为“内急”得厉害,一张被涂抹了千百次的民主之“脸”,原来也可以象“手纸”一样、“下贱得”用来“救急”。
   
    ●“三分伊拉克”的主张,终于从民间、从幕后走到美国的庙堂之上

    显然,“三分伊拉克”的主张,终于从民间、从幕后走到美国的庙堂之上;从“窃窃私语”公然进入了美国的立法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此案是由民主党籍参议员、总统参选人拜登领衔提出的。

非常清楚,这位向来自我标榜为“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民主党人,在关键时刻,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一样可以与共和党人“同流合污”,对这么个“提案”,还美其名为“可提供一个途径,尝试让伊拉克问题政治解决,并让美军早日撤离伊拉克而不致留下一片混乱”。

在此,我们也再次提醒那些寄希望民主党上台后就会从根本上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的人们一句,在美国,不论是谁上台,都不会改变其独霸全球的野心,调整的充其量不过是“手段”而已。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美国参议院“决定肢解伊拉克”的法案是个赤裸裸的要挟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参议院“决定肢解伊拉克”的法案是个赤裸裸的要挟,对阿盟而言,更像是一种敲诈。其意思非常清楚:尽管北京在“入联公投”问题上已经接球,并已经正式祭出《反分裂国家法》,且付出有决心、有能力、也有准备随时解决台湾问题,且得到诸多大国、相关国家的理解与支持;尽管依据“拉氏备忘录”打造的“中东试验室”仍然“缺砖少瓦”,尽管“大国”、特别是欧盟对“美以”通过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所传递的“美国有决心军事打击哈马斯、真主党,甚至叙利亚”的信号“不作反应”,那就怪不得美国“心狠手辣”了。

●如果伊拉克邻国支撑不下去了........就意味着中东机会“自动回来了”

显然,依据拉氏备忘录的理论,继打造“中东试验室”之后,“三分伊拉克”是第二步,紧接着,将美军与伊拉克反美武装脱离接触,并撤至伊叙边境、两伊边境一带威慑叙利亚与伊朗,从而与以色列军队在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一侧的行动遥相呼应,并在“边境摩擦”中、慢慢“欣赏”伊拉克内乱是如何扩散至伊拉克邻国的、特别是叙利亚、伊朗、甚至是沙特阿拉伯的,则是第三步;

最后,如果伊拉克邻国支撑不下去了,“恭请”美国人出山、以维持伊拉克、甚至整个中东的和平与稳定,那么,对华盛顿决策者而言,这就意味着中东机会“自动回来了”;如果伊拉克内乱辐射效应“不足以”让机会自动回来,那么,军事打击哈马斯、真主党武装、以至直接军事打击叙利亚,进一步逼迫欧盟、阿盟;甚至军事打击伊朗,都将成为最后的选择。
●中国身边的缅甸,在“欧美”的互相利用中,其局势也就越演越烈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华盛顿将军事打击目标首先对准叙利亚,由于叙利亚“掩护着”欧盟在黎巴嫩、巴勒斯坦的利益,是欧盟在中东利益的“侧翼”,因此,对华盛顿而言,本质上看,可谓是避实(中俄欧)就虚(欧盟、阿盟);但对欧盟而言,如何让华盛顿不得不将战略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个方向,也就是伊核问题上、甚至是阿富汗问题、巴基斯坦问题上,让“中俄”多出点面,多费点心,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根据我们的观察,华盛顿对欧盟的这些心思当然心知,也正因如此,中国身边的缅甸,在“欧美”的互相利用中,其局势也就越演越烈。

●围绕“叙核问题”所展开的战略测试,与“入联公投”一样,是针对全球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综合测试

第二,是所谓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我们看来,大国、及相应的国际组织,围绕“叙核问题”所展开的战略测试,与中美在“入联公投”公开较量一样,是针对全球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综合测试,但其“测试项目”则显得更加具体,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点,非常突出地表现在经济层面。下面,我们先通过几则消息了解一下缅甸局势的最新发展。

美国冻结缅甸领导人资产布什希望中国介入

【华盛顿消息】美国政府对缅甸军政府镇压民主表威的行动作出响应,于当地时间27日下令对缅甸实施新的制裁措施,包括冻结军政府领袖丹瑞和另外13名高级官员的资产。布什27日还会见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希望北京运用影响力,协助缅甸和平过渡。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辖下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的主任舒宾27日正式宣布:“我们今天对缅甸政府的一批高级官员,颁布制裁措施。”舒宾指出:“总统布什清楚表明,当缅甸政权企图利用高压和恫吓的手段制止缅甸人民发出声音时,我们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布什政府希望借着这些行动,向缅甸军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停止使用武力对付和平表威人士。
国际除了持续谴责缅甸政府的镇压行动,也施压与缅甸友好的中国发挥影响力,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27日在白宫与中国外长杨洁篪见面。其后,布什邀请杨洁篪到总统办公室面谈,感谢中国协助促成联合国特使甘巴里访问缅甸。布什要求中国运用影响力,协助缅甸和平过渡到民主。

【时事点评】前面说了,整个事件是“中欧俄美”在东起东北亚的朝核问题、日本问题、途径南亚、中亚的巴基斯坦问题、阿富汗问题,西至伊朗问题,再辐射至伊拉克问题、叙利亚问题、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和平问题、以及土耳其问题,最后再到东欧问题、直至跳跃至非洲问题等一系列焦点问题进一步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大国”就自己的“全球最核心的利益”进行公开较量、相互测试、互相策应的一个“必然环节”、而非“偶然环节”。

显然,顺着上面的链条,我们不难看出,它包括了伊核问题、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巴以和平问题,巴基斯坦问题,甚至是台海问题、朝核问题,当然了,随着南亚方向缅甸局势、因其国内经济因素的风云突起,“大国”在缅甸问题上的真实立场,也被纳入“考察”之中。

    ●直至目前为止,欧盟、日本与“美国的缅甸政策”都保持着一种距离

    非常清楚,美国人又是“下令对缅甸实施新的制裁措施”、又是“冻结缅甸领导人资产”的,还言之凿凿地“绝不袖手旁观”,未了,布什还亲自出面,“高调地” 呼吁“中国运用影响力,协助缅甸和平过渡到民主”,大有一吐“之前灰土灰脸之晦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然而,从英、日两国(在大国中,英国、日本是最靠近美国的,因此它们的反应极具代表性)的具体反应来看,尽管布朗也要口口声声希望北京“为缅甸问题的妥善解决、实现和解并开始政治进程,继续发挥积极影响力”,尽管日本有一名记者丧生,日本准备调查此事,但是,它们并没有“立刻”追随华盛顿,“立刻”对缅甸进行“新的经济制裁”。

至于法国的态度,则较英国要“更加谨慎与小心一点儿”,而俄罗斯的态度,则与中国几乎保持了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因所谓“重视宗教、人权”而会见达赖、受到中国重批的德国,在缅甸僧侣表威、且缅甸武装力量开枪之后,尽管也“要求中国作为缅甸的最大邻国、要尽快承担起责任来”,但是,也没有“立刻”追随华盛顿,“立刻”对缅甸进行“新的经济制裁”。非常清楚,直至目前为止,欧盟、日本与“美国的缅甸政策”都保持着一种距离。


●我们也不妨透过经济去看本质

表面上看,缅甸事件是因为民众不满汽油、天然气大幅涨价等经济原因引起的,因此,我们也不妨透过经济去看本质。

真实的情况就是,随着“叙核问题”从空而降之后,曾经与“布什政策”走得非常近、且“非常理解”华尔街的游戏规则、“非常精通”美国这个“世界第一石油金融运营商”运作机制的美国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虽“出人意料、却又情理之中”地做了三件事:

其一,是“公开反对”布什目前这套、旨在缓解美国次贷危机的货币政策,理由是“降息”必将导致美国通货膨胀的急剧上升,并反过来推高美国长期利率(格林斯潘悲观地预测长期利率有可能升至“双位数”)、从而重创美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数年之前,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其大幅降息的货币政策正是造成今天美国次贷危机罪魁祸首,但是,这一点儿也没有妨碍这个老头儿将所有过错都归结为“布什政府错误理解了他的货币政策”。

●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在“就算是不顾美国经济的稳定,也要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中东冲突、以最终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的问题上,呈现出明显的分歧

其二,是“公开揭露”布什“打伊拉克就是为了石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上述的“其一、其二”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显然,撇去浮在表面上的“纯经济因素”,以“其一、其二”为标志,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或者 “世界石油金融运营商”、国际金融寡头之间,在“就算是不顾美国经济的稳定,也要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中东冲突、以最终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的问题上,呈现出明显的分歧。

●美国内部的这种分歧,不是“最终目标”上的分歧,而只是“具体手段”上的分歧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内部的这种分歧,不是“最终目标”上的分歧,而只是“具体手段”上的分歧。我们再来看看格林斯潘做的“第三件事”。

其三,是“公开赞扬”中国,大意是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将在2030前后将全球经济推到一个“繁荣的巅峰”。

●格林斯潘突然整出“这一大堆”的“核心”之所在

在我们看来,这个“其三”,才是格林斯潘突然整出这一大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核心”之所在;同时,有必要强调的是,在“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将在2030前后将全球经济推到一个‘繁荣的巅峰’”的“大意”中,真正的核心要义又藏在“如果中国能够持续发展”的“假设”里,显而易见的几层意思是:假设之一,“如果”中国不能持续发展、那么,2030年全球经济是个什么情况?假设之二,“如果中国能够持续发展、并‘如期’地在2030前后将全球经济推到一个‘繁荣的巅峰’、那么,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又是个什么地位?”

●仅从“经济层面”去咀嚼,我们不难从格林斯潘的“公开赞扬”中听到这样一种弦外之音

非常清楚,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去看问题的话,对所有“大国”而言,恐怕除了被格林斯潘“寄予厚望”的中国会对“假设之二”非常满意之外,对“上述两个假设”中的任何一种结果,将“没有任何人”会由衷地感到“非常满意”。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仅仅从“经济层面”去咀嚼,我们不难从格林斯潘的“公开赞扬”中听到这样一种弦外之音,那就是:既然假设之一、假设之二都无法令人满意,那么,维持目前的“现状”、或者对“现状”进行某种改良,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

非常清楚,这个“我们”的“核心内涵”就是“西方”。如果以“经济霸权”为依据,将其“外延”具体一些,就是欧美;如果以“民主标准”为依据,将其“外延”具体一些、就是“欧、美、日、印”;如果在“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层面上将其扩大一些,那就是除了中国、及中国影响力非常大的几个国家之外的所有国家。

●格林斯潘以“经济学家”的身份抛出这份东西、在“理论”上并不新鲜

事实上,就“意图”而言,格林斯潘以“经济学家”的身份抛出这份“拿中国经济前景”说事儿的东西、在“理论”上并不新鲜。早在几个月前,也是为了这点事儿,美国军方高导就曾经抛出过类似的东西,既:“美国理解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意愿,并愿意提供帮助.....”,不仅如此,“美国也愿意看到中国的航空母舰航行在西太平洋上......”。

●欧洲也狡猾得可以,最后是嘿嘿一笑,根本就不接美国“这个茬”

显然,与格林斯潘先生类似,从“军事层面”说事儿的美国太平洋司令也属于“专业人士”,尽管这位军方专业人士“精心”摆出了一副“万不得已、美国愿意接受与中国‘平分’西太平洋”的“无奈”,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军事上根本就无力与美国相抗衡、且必须依靠中俄的军事力量才得以在伊核问题上玩协调的欧洲,也狡猾得可以,最后是嘿嘿一笑,干脆以“就算进入了‘西太平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舰队也离‘大西洋’太远”作答,根本就不接美国“这个茬”。

通过对上段讨论纪要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3年前的这段讨论纪要,仍然可以在下面几个层面、非常好地阐述今天的“国际形势要点”,既:

第一,3年前,美国参议院“决定肢解伊拉克”的法案,对欧盟、阿盟都是个赤裸裸的要挟,而3年后,借口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提供导弹,以色列则是公开叫嚣“要将叙利亚炸回石器时代”。

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在制造天安号事件之后,转身去激化中东局势的真实用心,既:以色列(有能力)对“取代了伊拉克”的叙利亚(而不是对伊朗)进行的军事打击,将可能导致中东大乱,并将“中东大乱”作为一种即将到来的现实扔在“全球国际组织”--欧盟与“地区国际组织”-阿盟的面前,并加盖上“最后态度 ”的“印章”,从而迫使欧盟、阿盟面对现实,在盘算出各自核心利益之后,各自做出选择。


第二,3年前,针对所谓“叙利亚核问题”,针对以色列空军袭击叙利亚核设施,并将叙利亚核问题与朝鲜联系起来,意图测试“中欧俄”与阿拉伯联盟的用心,我们曾经说过: .......
美国人精心制作的这个球没有人去接,结果就是,从“美国人的意愿”去看,令其失望的是,朝核六方会谈、朝核问题、或者说是朝鲜,仍然与“叙核问题”没有任何关系,欧盟也无意立刻捞上美国人“有意抛出的”这根稻草、以“调查叙核问题”为名,杀入朝核问题,至少目前是这样的。因为欧盟想介入朝核问题、继而介入东亚经济、扩大自己在亚洲的影响,还有“欧亚大陆共同利益”这一条路可走。
......

3年后,由于次贷危机、欧美金融危机的爆发,“三边撕裂”再次激化已经成为事实,当年就想介入朝核问题,但却没有接“美国人抛出之叙利亚核问题这个球”的欧盟,在希腊危机的逼迫下,甚至一度“有心”走“欧亚大陆共同利益”这条路、以杀入朝核问题、登陆东北亚,但却遭遇了“天安号事件”的阻击。


因此,作为一种可能,如果“第一”最终向美国期望的方向演进的话,那么,叙核问题就有可能与朝核问题联系起来,甚至最终与伊核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将“叙核问题”、也就是将叙利亚问题伺机塞进伊核问题,或者将“朝核问题”塞进中东问题,用“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在中东、东北亚的“利益公约数”,将北京的手脚彻底捆住、将中国的战略资源彻底捆住。


●中国决策者必须高度警惕的

第三,请大家再次阅读3年前这段讨论纪要中的这一段文字,既:格林斯潘突然整出“这一大堆”的“核心”之所在...........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格林斯潘突然整出“这一大堆”的“核心”之所在,在于这个“我们”的“核心内涵”,在于这个“核心内涵”就是“西方”。

如果以“经济霸权”为依据,将其“外延”具体一些,就是欧美;如果以“民主标准”为依据,将其“外延”具体一些、就是“欧、美、日、印”;如果在“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层面上将其扩大一些,那就是除了中国、及“中国的影响力非常大的几个国家(比如朝鲜、巴基斯坦、缅甸等)”之外的所有国家。

非常清楚,上述“核心内涵”正是“东西方冷战”的理论基础与阵营划分标准。

3年后,“天安号事件”在东北亚方向再次给了美国决策者一个为“东西方冷战”招魂的机会。我们也不难想像,一旦美国以“军事打击叙利亚”为要挟,再加上“天安号事件”给欧盟、日本、韩国、甚至俄罗斯提供的“战略腾挪机会”,一旦欧盟、日本、韩国、甚至俄罗斯、阿拉伯联盟、印度等的战略投机心理被“利诱、激活“,一旦“美以”成功地将“3年前的那桩陈年旧案”成功地炒作起来,那么,“天安号事件”与“伊朗严厉制裁案”将对中国构成极大的压力。

这是中国决策者必须高度警惕的。

第四,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天安号事件”之后,准确地讲,在李明博政府完全按照美国的需要将“肇事者”的标签贴在朝鲜身上之后,“美以”是可以打“第三”的算盘,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天安号事件”之后,不论是欧盟、还是俄罗斯,起码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像日本、韩国那样急不可待地“按美国调门”起舞。

显然,我们的观感是,比起日本、韩国这些个“地区性力量”而言,欧盟、俄罗斯这些个“全球性力量”自然有着更大的利益需要考虑,与美国、中国之间有更重的利益需要争取,因此,一方面,是俄罗斯突然加强与土耳其、叙利亚关系,为此,以色列甚至一度最强烈抗议俄罗斯与叙利亚出售导弹技术;

另一方面,是欧盟突然加强与巴西、叙利亚的关系。

再就是,阿拉伯联盟对“巴以和谈”因犹太定居点问题仍然遥遥无期、更是冲美国表达出“强烈不满”,欧盟影响力极大的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也是频生龌龊,巴勒斯坦哈马斯认为时机可行、再次恢复袭击以色列目标,等等;

所有这些都说明,“美以”想借“天安号”之机炒“3年前的那桩陈年旧案”是一回事,至于能否炒起来、恐怕是另一回事!

第五,在第四的基础上,我们再来阅读3年前那段纪要的“最后一段”,既:

事实上,就“意图”而言,格林斯潘以“经济学家”的身份抛出这份“拿中国经济前景”说事儿的东西、在“理论”上并不新鲜。早在几个月前,也是为了这点事儿,美国军方高导就曾经抛出过类似的东西,既:“美国理解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意愿,并愿意提供帮助.....”,不仅如此,“美国也愿意看到中国的航空母舰航行在西太平洋上......”。

●欧洲也狡猾得可以,最后是嘿嘿一笑,根本就不接美国“这个茬”
显然,与格林斯潘先生类似,从“军事层面”说事儿的美国太平洋司令也属于“专业人士”,尽管这位军方专业人士“精心”摆出了一副“万不得已、美国愿意接受与中国‘平分’西太平洋”的“无奈”,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军事上根本就无力与美国相抗衡、且必须依靠中俄的军事力量才得以在伊核问题上玩协调的欧洲,也狡猾得可以,最后是嘿嘿一笑,干脆以“就算进入了‘西太平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舰队也离‘大西洋’太远”作答,根本就不接美国“这个茬”。


我们也就不难看出,由于欧盟、俄罗斯、阿拉伯联盟等不仅至今无意提前执行“美版严厉制裁伊朗案”,且“至今未对”韩国的“天安号调查报告”正式定调“支持”;特别是,由于巴西、土耳其这两个“地方王”依然强烈反对制裁伊朗,被“新邪恶轴心国”隐隐锁定为军事打击目标的叙利亚依然强硬,这样,作为“天安号事件”的真正策划者,“新邪恶轴心国”名单的最后敲定者,美国仍然处于一种与3年前一样的尴尬之中,既:欧洲、俄罗斯也狡猾得可以,最后是嘿嘿一笑,根本就不接美国“这个茬”。

至于中国的态度嘛,那就更加有意思了,一方面,是在第二次中美战略对话上与美国“什么都好说”,但“什么都说不定”,另一方面,是坚决否认“中国有意重新审视欧元资产”的传闻,从而在“中欧美”关系上,再次强调了中国仍然奉行“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原则。

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我们对奥巴马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做如下定性了,既:

第一,奥巴马正式出版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意图、不仅不在于放弃“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反而恰恰在于向方方面面发出如下警告:不要逼美国重返“单边主义”,不要逼美国“先发制人”。

第二,显然,所谓不要逼美国重返“单边主义”,是专门说给“倾听主义”的“倾听对象”--欧盟听的,而所谓不要逼美国“先发制人”,则是专门说给“单边主义”的“打击对象”--所谓“邪恶轴心”听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有掌握了上述两个定性,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刚刚策划了“天安号事件”的奥巴马政府,却不得不在他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加上“这一段意思”,既:奥巴马呼吁将美国的合作对象从传统盟友扩展到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大国。该报告说,美国将和中国在共同关切的问题上进行合作。

我们认为,奥巴马最后加上的“这一段意思”,其实是出于“实力不逮”的无奈,是既让美国所谓的“传统盟友”没有了意思,也让“天安号事件”整个计划“没有了意思”。

显然,距离“天安号事件”最近的日本、特别是韩国,正是在这种“没有意思”的背景下,继续与“中美”大玩“政经分离”,并与中国坐下来继续商讨“三国经济合作”以防范“欧美第二波金融危机”之大事的。

这反过来,在中国“拒绝接受韩国天安号调查报告”、朝鲜“以核武器威慑韩国”的背景下,“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的如期召开,又令将“美国经济的成功视为美国维护在世界影响力至关重要”的奥巴马之“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没有了意思!

总之,在我们看来,“天安号”与叙利亚之间的话题显得非常款泛,由于时间与篇幅的关系,今天的“焦点点评”就到这里,时事评论员们有许多观点尚待进一步展开。我们计划在下周数期的“焦点点评”中、结合相关最新新闻、继续这个话题。

(本文为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