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国两制在台支持度及其的“有原则、什么都可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4:15:44
 一、台民众内心支持“一国两制”超过50%,“台面”上并非如此

  媒体报道,台湾于09年11月成立的“一国两制”研究协会会长蔡武璋认为,在台湾内心支持“一国两制”的人超过50%。

  然而,据台著名的《远见》杂志09年十月份的“民众的自我概念”调查报告称,台湾已有高达95.9%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只有46.6%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低于对是“亚洲人”(73.5%)的认同。在统独立场方面,67.5%的人反对终统(即“立刻统一”与“维持现状后走向统一”)、50.6%的人赞成终独(即“立刻独立”与“维持现状后走向独立”)。另外,在“民众终极统独立场”方面,有67.5%并不赞成两岸最终应该统一,赞成的仅有19.5%;有50.6%赞成台湾最终应该独立成为新国家,不赞成的有34.1%。而且,据说不止是远见杂志的这份报道,其他民意机构也有类似的民调,而且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

  而另据早前报道,2009年12月马英九与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对谈时,明确说“统一在台湾支持度很低”。近日,马英九接受CNN专访,再次称台湾不适用“一国两制”。也就是说,现在的台海统独态势,至少在“台面上”是:虽然近年“两岸交流增”,仍然“认同尚未增”。

  人们会注意到,此文前说的支持“一国两制”超过50%,是蔡武璋先生认为,人们“内心支持”;而民调和马先生所说,是台面上公布的统计数据。

  那到底如何看待这样两个不同的百分比?支持或反对“统”的,在台湾究竟有多大百分比呢?

  二、支持、反对“百分比”形成的因素解析

  其实,支持、反对的“百分比”的形成,是有诸多因素的。

  简略的说,这些因素可能有如下一些:

  其一,民心影响。诚如出席博鳌论坛的钱复表示,台湾多数人存有中华民族观念,这就是“民心”、民意。

  可以说,钱复认为“多数人存有中华民族观念”是客观、准确的。只是近十多年来,因台湾某些个人和集团的利益之需,经其虚张声势,夸大了岛内民众对“台独”的赞成与支持,其"实"并非主流民意。由于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复杂与特殊,真正的主流民意,还是会在关键时刻,在需要作出重大抉择时真正呈现。君不见,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前,“台独”变本加厉,台海局势严峻,这时一波波民调所显示的都是不承认是“中国人”,不赞成统一,倾向“台独”的居多,似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已占据优势,大选也会再次胜出,至少不会大败。但结果并非如此。倒是“不独、不武”(同时也称“不统”)的马英九大胜,这其中应该有民众的觉醒、民族的认同在发挥作用,是台湾全体民众在用比民调方式客观的多的投票来制约“台独”。

  其二,当局官方态度影响舆论和民意。

  这里可以回顾一下近十多年台湾的统、独乃至“不统”的变化历程:

  1993年以前,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远远超过"台湾人",即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高达81.2%。为什么?因为那时台当局的态度也是如此,那时台湾不但是“中国”,还是要“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民众怎会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随着李登辉在其任内的政治操作,从1994年开始,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与台湾人的比例发生转变;及至2000年民进党执政,经其持续强化"台湾主体性"的8年政治操作,使得台湾民众对“中国人”的认同递减。2008年3月国民党重新执政,虽不走民进党的“台独路线”,但因从选举考量等需要,延续了台湾主体论,使得“台湾主体性”有继续强化,因而继续保持甚至拉大了台湾对大陆、对"中国"的认同距离。

  这些,都再清楚不过的说明,执政当局的官方态度,对舆论和民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三,民意调查的测定者的主观影响、操控,影响“百分比”。

  这里不妨看看双英辩的“民调”:台湾的南方朔先生在双英辩的第二天发文说,亲绿的“三立电视台”语音民调,认为蔡英文表现较好的达3.2万人,认为马英九表现较好的只有2600人,比例为12:1;但亲蓝的“中天电视台”语音民调,认为马英九表现好的为4.6万人,认为蔡英文表现好的只有1.3万人,为3.5:1。南方朔先生也评说,这是“台湾的民意通常受到特定立场媒体的意见所左右,媒体在做意见调查时也经常灌水,替自己这边造势。”

  最近,主要信仰台独的《自由时报》对马英九与蔡英文辩论ECFA的假民调事件,在台湾引发轩然大波,也是一个能说明台湾有些民调颇受测定者主观影响的例子。

  其四,被民意调查者不完全了解被调查项目(例如:一国两制),或被调查项目(例如:一国两制)被误导曲解,反对百分比当然高。

  其实,对台的“一国两制”就大陆方面而言,应该还是一个方针、原则,只是由国家领导人在谈话中提出了构想。由于未与台方有过协商和交集,并未正式出台对此的法规性文件。而台方,由于有台独的有意污名化和台方出于某种自尊的、有扭曲的理解,才使“反对”居多。

  也就是说,如果把以上因素都考虑进去,台湾的“统独民意”究竟何者多,可能还属“未见之天”。内心支持“一国两制”的人超过50%,也不是不可能。

  三、“一国两制”是“有原则、什么都可谈”的,无须见之即反

  这里想到,近日马英九接受CNN专访,在美记者几次追问(或曰"有意向的逼问")后,表示“永不(never)要求美国为台而战”的同时,也再次提到:台湾不适用“一国两制”。

  但是,这里也想说,其实大陆对台的“一国两制”,目前尚处于“有原则、什么都可谈”之态,也无须见之即反。在台湾也有人在研究、在认为“一国两制”是好的出路之时,不妨再研看一下今之大陆对台的"一国两制",以免"误会"。

  例如,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马英九曾强调台湾不是香港,不适用“一国两制”。实际上,大陆对台的“一国两制”,从邓公始,就未将台湾当作香港或澳门。

  就两岸和合统一,我们不妨查备大陆方面的若干基本观点如下,以供了解,并防误解:

  1、邓小平在1983年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一文中指出,台湾“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香港和澳门的“一国两制”并不是这样的。

  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锦 涛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再一次重申:“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是在说,具体问题还可以商谈。两岸和合,不是谁“吃掉”谁(邓小平语)。“一国两制”并不等于要“消灭”谁。既然“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统合后的国名、国旗等并未说不能协商。同时,如果双方签了协议,又共同承担了义务,要共同维护主权,共同规划未来,那显然就不能再视对方为一个非法的存在。通过双方的谈判,应该能够找到一种相互承认和相互合作的方式。

  3、大陆方面早就指出:一个中国有三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三句话,可以说是见之于两岸相关的法律性文件的,有很大的包容性。两岸即便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有分歧,也可以在认同此原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并随着交流的深入,理解的加深,协商扩大共识而减小乃至消除分歧。应该说,台湾“一国两制”后的“中国”,应是、会是两岸同胞达成共识、共同拥有的统一的中国。

  现在,台湾在美国其实不可能武力协防、也认识到应该“永不(never)要求美国为台而战”之时,对大陆方面尚属“有原则、什么都可谈”的“一国两制”,也无须见之即反。是不是也可以在适当时候,将其纳入“什么都可谈”的范围,由两岸协商而成共识呢?

  并且,也可以先依据两岸相关法律性文件都认同的“一中”而“和平”,再逐步商议何时、如何“一国两制”。

  去年马英九先生与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对谈,被问及两岸是否有统一条件时,曾说“要由台湾主流民意决定。” 那么,两岸就先“和”,并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再顺应发展中的、同属中华民族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其中也必含和必会尊重台湾主流民意),来决定与行动吧。

  (文磬)

《联合早报网》一、台民众内心支持“一国两制”超过50%,“台面”上并非如此

  媒体报道,台湾于09年11月成立的“一国两制”研究协会会长蔡武璋认为,在台湾内心支持“一国两制”的人超过50%。

  然而,据台著名的《远见》杂志09年十月份的“民众的自我概念”调查报告称,台湾已有高达95.9%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只有46.6%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低于对是“亚洲人”(73.5%)的认同。在统独立场方面,67.5%的人反对终统(即“立刻统一”与“维持现状后走向统一”)、50.6%的人赞成终独(即“立刻独立”与“维持现状后走向独立”)。另外,在“民众终极统独立场”方面,有67.5%并不赞成两岸最终应该统一,赞成的仅有19.5%;有50.6%赞成台湾最终应该独立成为新国家,不赞成的有34.1%。而且,据说不止是远见杂志的这份报道,其他民意机构也有类似的民调,而且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

  而另据早前报道,2009年12月马英九与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对谈时,明确说“统一在台湾支持度很低”。近日,马英九接受CNN专访,再次称台湾不适用“一国两制”。也就是说,现在的台海统独态势,至少在“台面上”是:虽然近年“两岸交流增”,仍然“认同尚未增”。

  人们会注意到,此文前说的支持“一国两制”超过50%,是蔡武璋先生认为,人们“内心支持”;而民调和马先生所说,是台面上公布的统计数据。

  那到底如何看待这样两个不同的百分比?支持或反对“统”的,在台湾究竟有多大百分比呢?

  二、支持、反对“百分比”形成的因素解析

  其实,支持、反对的“百分比”的形成,是有诸多因素的。

  简略的说,这些因素可能有如下一些:

  其一,民心影响。诚如出席博鳌论坛的钱复表示,台湾多数人存有中华民族观念,这就是“民心”、民意。

  可以说,钱复认为“多数人存有中华民族观念”是客观、准确的。只是近十多年来,因台湾某些个人和集团的利益之需,经其虚张声势,夸大了岛内民众对“台独”的赞成与支持,其"实"并非主流民意。由于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复杂与特殊,真正的主流民意,还是会在关键时刻,在需要作出重大抉择时真正呈现。君不见,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前,“台独”变本加厉,台海局势严峻,这时一波波民调所显示的都是不承认是“中国人”,不赞成统一,倾向“台独”的居多,似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已占据优势,大选也会再次胜出,至少不会大败。但结果并非如此。倒是“不独、不武”(同时也称“不统”)的马英九大胜,这其中应该有民众的觉醒、民族的认同在发挥作用,是台湾全体民众在用比民调方式客观的多的投票来制约“台独”。

  其二,当局官方态度影响舆论和民意。

  这里可以回顾一下近十多年台湾的统、独乃至“不统”的变化历程:

  1993年以前,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远远超过"台湾人",即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高达81.2%。为什么?因为那时台当局的态度也是如此,那时台湾不但是“中国”,还是要“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民众怎会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

  随着李登辉在其任内的政治操作,从1994年开始,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与台湾人的比例发生转变;及至2000年民进党执政,经其持续强化"台湾主体性"的8年政治操作,使得台湾民众对“中国人”的认同递减。2008年3月国民党重新执政,虽不走民进党的“台独路线”,但因从选举考量等需要,延续了台湾主体论,使得“台湾主体性”有继续强化,因而继续保持甚至拉大了台湾对大陆、对"中国"的认同距离。

  这些,都再清楚不过的说明,执政当局的官方态度,对舆论和民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三,民意调查的测定者的主观影响、操控,影响“百分比”。

  这里不妨看看双英辩的“民调”:台湾的南方朔先生在双英辩的第二天发文说,亲绿的“三立电视台”语音民调,认为蔡英文表现较好的达3.2万人,认为马英九表现较好的只有2600人,比例为12:1;但亲蓝的“中天电视台”语音民调,认为马英九表现好的为4.6万人,认为蔡英文表现好的只有1.3万人,为3.5:1。南方朔先生也评说,这是“台湾的民意通常受到特定立场媒体的意见所左右,媒体在做意见调查时也经常灌水,替自己这边造势。”

  最近,主要信仰台独的《自由时报》对马英九与蔡英文辩论ECFA的假民调事件,在台湾引发轩然大波,也是一个能说明台湾有些民调颇受测定者主观影响的例子。

  其四,被民意调查者不完全了解被调查项目(例如:一国两制),或被调查项目(例如:一国两制)被误导曲解,反对百分比当然高。

  其实,对台的“一国两制”就大陆方面而言,应该还是一个方针、原则,只是由国家领导人在谈话中提出了构想。由于未与台方有过协商和交集,并未正式出台对此的法规性文件。而台方,由于有台独的有意污名化和台方出于某种自尊的、有扭曲的理解,才使“反对”居多。

  也就是说,如果把以上因素都考虑进去,台湾的“统独民意”究竟何者多,可能还属“未见之天”。内心支持“一国两制”的人超过50%,也不是不可能。

  三、“一国两制”是“有原则、什么都可谈”的,无须见之即反

  这里想到,近日马英九接受CNN专访,在美记者几次追问(或曰"有意向的逼问")后,表示“永不(never)要求美国为台而战”的同时,也再次提到:台湾不适用“一国两制”。

  但是,这里也想说,其实大陆对台的“一国两制”,目前尚处于“有原则、什么都可谈”之态,也无须见之即反。在台湾也有人在研究、在认为“一国两制”是好的出路之时,不妨再研看一下今之大陆对台的"一国两制",以免"误会"。

  例如,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马英九曾强调台湾不是香港,不适用“一国两制”。实际上,大陆对台的“一国两制”,从邓公始,就未将台湾当作香港或澳门。

  就两岸和合统一,我们不妨查备大陆方面的若干基本观点如下,以供了解,并防误解:

  1、邓小平在1983年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一文中指出,台湾“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香港和澳门的“一国两制”并不是这样的。

  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锦 涛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再一次重申:“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是在说,具体问题还可以商谈。两岸和合,不是谁“吃掉”谁(邓小平语)。“一国两制”并不等于要“消灭”谁。既然“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统合后的国名、国旗等并未说不能协商。同时,如果双方签了协议,又共同承担了义务,要共同维护主权,共同规划未来,那显然就不能再视对方为一个非法的存在。通过双方的谈判,应该能够找到一种相互承认和相互合作的方式。

  3、大陆方面早就指出:一个中国有三句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三句话,可以说是见之于两岸相关的法律性文件的,有很大的包容性。两岸即便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有分歧,也可以在认同此原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并随着交流的深入,理解的加深,协商扩大共识而减小乃至消除分歧。应该说,台湾“一国两制”后的“中国”,应是、会是两岸同胞达成共识、共同拥有的统一的中国。

  现在,台湾在美国其实不可能武力协防、也认识到应该“永不(never)要求美国为台而战”之时,对大陆方面尚属“有原则、什么都可谈”的“一国两制”,也无须见之即反。是不是也可以在适当时候,将其纳入“什么都可谈”的范围,由两岸协商而成共识呢?

  并且,也可以先依据两岸相关法律性文件都认同的“一中”而“和平”,再逐步商议何时、如何“一国两制”。

  去年马英九先生与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对谈,被问及两岸是否有统一条件时,曾说“要由台湾主流民意决定。” 那么,两岸就先“和”,并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再顺应发展中的、同属中华民族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其中也必含和必会尊重台湾主流民意),来决定与行动吧。

  (文磬)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