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扯了,古代中国有文化、有思想,但从来没有科学,中医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53:00
其实科学的体系中国从来没有建立过,中国科学的发展从来都是依附于统治者的需要,国人没有独立的科学精神,更没有发展出任何科学的体系。
中国人可以有四大发明,但不可能去探索出元素、周期表、电磁关系。因为中国文化中的世界观从小就被固化了,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自然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因为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而以一个错误的模式深入每个人的骨髓,社会强大的集权统治力、读书与做官的关系(科举制度)、人命天定等等都是阻碍现代科学体系出现在中国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模糊了,个人命运与天子天定也被固定了,知识与政治的关系模糊了,科学探索都是为了满足政治的需要。
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的思想中还有这样的封建流弊的存在,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保证了我们这个古代文明顽强的生存,同时也窒息了现代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中医那套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成为科学,它是一个经验+哲学+宗教+传媒的混合体。中医唯一不能废除的有现实意义的是经验那部分,其它的,权当文化来欣赏吧。其实科学的体系中国从来没有建立过,中国科学的发展从来都是依附于统治者的需要,国人没有独立的科学精神,更没有发展出任何科学的体系。
中国人可以有四大发明,但不可能去探索出元素、周期表、电磁关系。因为中国文化中的世界观从小就被固化了,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自然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因为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而以一个错误的模式深入每个人的骨髓,社会强大的集权统治力、读书与做官的关系(科举制度)、人命天定等等都是阻碍现代科学体系出现在中国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模糊了,个人命运与天子天定也被固定了,知识与政治的关系模糊了,科学探索都是为了满足政治的需要。
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的思想中还有这样的封建流弊的存在,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保证了我们这个古代文明顽强的生存,同时也窒息了现代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中医那套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成为科学,它是一个经验+哲学+宗教+传媒的混合体。中医唯一不能废除的有现实意义的是经验那部分,其它的,权当文化来欣赏吧。
一看就知道没听说过现代方法论。

先开枪再画靶子这类做法都看得不要看了。-------不过要注意,现代科学哲学连绕着枪眼画靶子,枪眼就一定在靶子中心这种事也不敢肯定了。
听说过测不准原理和人择原理没有?;P
spinup 发表于 2009-8-30 10:12

中国古代有一点数学,但数学也一样几乎变成为玄学服务的工具,可悲可叹。

现代科学遇到的障碍不应成为否定现代科学的理由,拿中国虚无的哲学似的世界观来嘲笑现代科学遇到的问题,麻雀可以嘲笑一只捕食而飞低的老鹰吗?如果可以,那么这支麻雀永远变不成凤凰:)
测不准是因为自然和人类在开玩笑,而中医是中国古人和现代人在开玩笑,呵呵,人可以被自然玩死,但不能窝囊地被古人玩死吧?
一目半 发表于 2009-8-30 10:27

您先给一个“科学”的标准定义行不?

-----不过我根本不需要你的答案,因为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您能给出的任何答案都是错的。歌德尔不完备定律证明所有完备系统都无法自洽。也就是说一个系统无法自己定义自己。也就是说“科学”地给“科学”一个定义是不可能的。

很虚无吧?很玄吧?科学和玄学在这个高度根本就是同一事物。如果你站不到这个高度,还想给什么评论不太合适吧?
spinup 发表于 2009-8-30 10:51

又在扯淡!。歌德尔不完备定律只是说明公理化无法完备。说明科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已。。。。。。
DDJSWS 发表于 2009-8-30 10:53
;P 扯蛋?

给“科学”一个标准定义必然是建立一个公理化体系的过程。歌德尔不完备定律不需要知道你打算用怎样的公理,怎样建体系,只是指出这样的体系无法完备。

如果你抛弃用公理化体系给“科学”定义的过程------那恭喜,你可比我还“玄”还虚无;P
spinup 发表于 2009-8-30 11:01

你还是一个脑袋浆糊! 谁告诉你科学可以完备公理化? 不是完备话,怎么可能与 歌德尔不完备定律冲突呢?
中国社会没有诞生科学是常识!中国社会有技术而已!技术不等于科学。
DDJSWS 发表于 2009-8-30 11:07

先开枪再画靶还要玩多少次啊?给个科学的定义先!!!!!
spinup 发表于 2009-8-30 11:14

我的观点非常简单。观察和试验,逻辑和实证,可证伪的知识体系。
DDJSWS 发表于 2009-8-30 11:16
那冶金,机械力学之类的符不符合这个定义?

就是说“技术”算不算“科学”的部分?
spinup 发表于 2009-8-30 11:01

这个世界现在还没有也永远没有一个终极的理论,人和世界之间是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认识和作用的。科学不需要终极的理论,到那天科学的生命就终止了。
但是科学没有普遍的只有相对的完备性,并不能说科学的道路是死路,是玄学。博尔特能跑出人类的极限,你当然也可以很轻蔑地说:20年后还能出一个比你快的人,你算啥呀?这也就是一个连10s都跑不进的人的牢骚罢了,博尔特们一样飞奔。
先秦 汉代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奠基时期,中国人经历了石器时代(夏代之前)、青铜时代(从夏朝至春秋),并向铁器时代过渡(战国)。这时期的许多知识和学说大都具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初始特徵。秦汉时期,中国完全进入铁器时代。钢铁冶炼技术逐渐成熟,手工业器具、农器、兵器和部分生活用具已铁器化。社会生产力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古代传统的农学、医学、天文学、算学等学科均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造纸术在汉代的发明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巨大便利,炼铜治铁、制陶、纺织、造船、建筑、机械以及水利、土木工程所取得的诸多成就,表明这时期科学工作尽管大多属於描述性的经验范畴,但是都有较强的原创性。他们的成就为后世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张衡     
张衡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张堪历任蜀郡太守、渔阳(今北京)太守,曾领兵击败匈奴,为政廉洁而备受推崇。张衡少时通五经、贯六艺,善文章。累官南阳主簿(掌管文书)、郎中(书记官)、尚书郎、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侍中、河间相、直到尚书。其间,任太史令达14年之久。其科学成就多在任太史令期间所完成。   
  年轻时张衡已才高八斗,但他无骄纵之心,其性格从容淡静、不逐名利。东汉皇朝以图谶迷信治理国政,张衡多次上书、要求禁绝图谶。他以「佐国理民、立德立功」为政治抱负。当他任河间相时,曾大力打击豪强势力、腐败国蠹,并上书天子警惕宦官为祸。
你口口声声说的测不准原理,这也是现代科学才能发现的现象,你要搞清楚这一点,没有科学,人类现在还在自己做自己的春秋大梦吧?看山拜山,看鸟拜鸟。
张衡在科学上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在天文学方面,张衡写下了《灵宪》一书。他提出宇宙的演化过程,先经过「浑沌不分」的「太素」阶段,然后才开始产生物的「庞鸿」阶段,然后才「元气剖判,天成於外,地定於内」。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此外,他还提出了一种「天圆地平」的天地结构,正确地解释了日月食成因,提出当月遮蔽日则成日食,当月进入地的阴影时则成月食。《灵宪》成为古代一篇杰出的天文学著作。  
  张衡在任太史令期间,制造了一架表演天象的浑象仪,并创制了一架水转浑天仪。后者由许多关戾、机械构成,可以昼夜转一周以展示天上星体的位置,并且带动一个称为「瑞轮蓂荚」的机械日历,以报告一个月内的天数。实际上,这是一架天文钟,并对后世的相关发明产生重大影响。  
  在任尚书郎期间,张衡还制订了一种新历法,称为「九道法」。它比西汉所创的太初历和当时使用的四分历都要精密。但由於保守与习惯势力反对,未能实行。  
  在机械制造和地震学方面,最闻名的是张衡制造了「候风地动仪」,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地震仪,用於测定地震的有无和震源的方向。他还制造过指南车和飞行木鸢,前者是一种指示方向的机械,后者类似於滑翔机。在张衡之后,指南车在历代屡有制造,尤其是《宋史‧舆服志》详细记载了宋代科学家燕肃和吴德仁所制指南车的情况。  
  张衡还写过一本数学著作《算罔论》。他分别给立方体和球体定名,并计算了它们的体积。其中,提出圆周率π=730/232=3.1466。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理论π值。  
  此外,张衡还作过《地形图》,又是一个大文学家,写过文辞优美的《二京赋》,以及科幻作品《思玄赋》等。其文学才华为其后历代所称颂。  
先秦墨子出身庶民,年轻时当过车工,手艺极高。他不仅会造车,还造过类似滑翔机的木鸢等机械,还喜欢读书做学问,起初曾随孔子的弟子习儒学,后因对儒学那套繁琐的礼乐丧葬制度不满,以其劳民伤财太甚,遂提出节用、兼爱、非攻、非乐、尊天、敬鬼等一系列主张,并与儒家分道扬镳,创立墨学,建立墨家学派,使墨学与儒学并显於世。墨子有弟子300人,能赴汤蹈火者180人,其弟子人数往往超过儒学。  
  墨子反对战争,研究并制造了多种筑城、守城和防御器械。当楚国在木圣鲁班支援下决定攻打宋国时,墨子派遣弟子300人,日夜兼程赶赴宋国,帮助守城;墨子本人只身到楚,劝说楚国君放弃攻宋计划。在楚国都,墨子与鲁班展开了一场攻防类比战。鲁班的攻城机械用尽了,而墨子的防守机械还绰绰有馀。楚国君不得不放弃攻宋所图谋。
民间传说的大禹是墨子心中理想的人物。墨子常粗布短衣,穿木屐或麻鞋,以吃苦为乐。他对弟子严格要求,并经严格训练,有严格的纪律,著重分工合作。建立了一种类似集团的组织,以实现其目标。  
  墨子造机械、精数学、讲求自然道理。其科学知识大多记载於《墨子》一书中,尤以其中的《墨经》为最精到。  
流传至今的《墨子》一书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其中,《墨经》是墨家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化中的奇笔异书。  
  《墨经》分为「经」、「说」两部分。「经」文为墨子自著,「说」文为墨子弟子解释「经」文所撰。《墨经》文简意赅,其内容以逻辑学居多,自然科学次之。自然科学中有几何学十馀条,物理学二十馀条,心理学十馀条。  
  在几何学上,《墨经》对点、线、面、体、方、圆、平行、等长等概念作出了科学定义。然而最重要的是《墨经》开创中国物理学历史的先河,对力学、光学记述最为丰富。  
  在力学方面,《墨经》最早对力作出定义,讨论了力的平衡条件,指出重力、拉力和引力的存在;对圆球的随遇平衡作出表述和解释;讨论了时间、空间、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其间之关系;阐述了毛发、梁、柔绳的应力问题;探讨了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讨论了浮体规律,几近提出了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和浮体定律。  
  在光学方面,《墨经》以连续8条文字讨论几何光学知识,先后包括:影子的成因,光线与影的关系,光的直进实验,光反射特性,确定影子大小斜正之方法,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反射成像实验。文字前后连贯,逻辑严密,堪称二千多年前的几何光学之大成。  
  墨子及其为首的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科学成就最大的学派。  
李冰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蜀国。此后派精通水利 的李冰为蜀国太守,时间大约在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王之间,即公元前277年至公元前250年。  
  李冰学识渊博,知天文地理、山川水势。在其任蜀守期间,建造了至今仍完好的都江堰,造就了两千年富饶丰足的天府之国。  

由晋代人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最早记述了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情况。  
  都江堰建造於灌县附近、岷江之中。此前,岷江常有水患。李冰以根除水害、造福人民为目的,建造都江堰,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和渠道网各项工程。鱼嘴是在岷江上游修建的分水堰,从鱼嘴筑起内金刚堤、外金刚堤两道,将岷江水分为内、外二江支流,可以起到航运、灌溉和分洪作用。飞沙堰是泄洪排沙的低堰,以便内江灌区缺水不旱、洪水不淹之功用;同时利用弯道水流自动排沙,在洪水时可将内江泥沙排到外江,以利内江永久通畅不堵。宝瓶口是控制内江流量的咽喉,由坚硬的天然山石构成,内江水过此而进入各支渠。因此,宝瓶口实为内江各渠之自动节水门。据记载,宝瓶口山石「崖峻险阻,不可穿凿,李冰乃积薪烧之」。火烧过后又用水浇,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打碎巨石。至今二千馀年,在岷江激流冲击下,宝瓶口巨石巍然不动,仍有效地控制著岷江水流。在修建都江堰工程中,李冰创造了竹笼装石做堤堰的方法。层层累砌竹笼,既免除堤埂断裂,又利用了卵石间空隙减少洪水压力,从而降低堤堰崩溃的危险。  
  李冰还在四川修通蒙山下青衣江,开凿宜宾江道,疏导汶井江和洛水,整修绵阳河,兴办灌溉工程,开辟稻田。同时,他又在成都地区修建七座桥梁,在华阳双流地区开乾凿盐井。四川盆地成为天府之国,李冰对此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spinup 发表于 2009-8-30 11:25

科学各门存在阶梯性过渡。大都顺序可以沿着生物(进化论除外),化学,物理,数学方向过渡。。。

比如冶金,当然也是沿着化学,物理的方向,,,,,

机械力学,当然也遵守物理的牛顿力学的。就其本身材料而言,也是大致沿着这个方向进行。
技术一定符合科学原理。技术不过是科学原理的应用。但是技术不等于科学,属于科学的“物化”。
古代先贤如繁星看着你们这帮不肖子孙
中国古代的确没有科学~这是事实-----希腊离中国太远了!
连定义都没有就在那瞎叫唤,自己打自己很舒服么?;funk
三界外 发表于 2009-8-30 11:38
10楼看不到?
三界外 发表于 2009-8-30 11:38
10楼看不到?

中国古代的确没有科学~这是事实-----希腊离中国太远了!
天生反骨 发表于 2009-8-30 11:35


因为科学从哲学中走出来,大约也就是500年前而已。。。。。。

按照杨振宁d看来,科学起源于《几何原本>.....
中国古代的确没有科学~这是事实-----希腊离中国太远了!
天生反骨 发表于 2009-8-30 11:35


因为科学从哲学中走出来,大约也就是500年前而已。。。。。。

按照杨振宁d看来,科学起源于《几何原本>.....
清朝
近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科技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与许多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科学技术发生了交流。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科学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更注重实用性和经验性,缺乏西方科学的思辨性,因此有些人对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否自成体系而表示怀疑。[编辑本段]科学技术的萌芽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而且这时也开始利用蚕丝。[编辑本段]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时中国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这时已经有了许多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兴建,著名的有都江堰、郑国渠等。数学上确立了十进位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编辑本段]秦汉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的巩固,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农业上,轮作制已经确立。《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在这一时期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建筑技术的发达。[编辑本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刘徽、祖冲之、张子信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编辑本段]宋朝
  隋唐时期的繁荣,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沈括。这时中国的四大发明相继问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如在行政和艺术上的繁荣一样,南宋也是令人激动的技术创新时期,甚至可以说它已经迈出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第一步。哲学家朱熹(1130~1200)是所谓的新儒教的奠基人,他在很多方面有点像达·芬奇,除哲学外,他对许多实用科目感兴趣而且十分内行。这符合儒教提倡的文人-绅士典范。但朱熹和他的同时代人却比这位圣人所讲的对事物进行调查研究走得更远,把它提高到可以称之为科学探究的范畴。比如,朱熹的日记记录了他观察到比当前海平面高得多的地方的岩层中含有海产物的化石。他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一样,但比后者早三个世纪,得出正确的推论,并写下了关于地面隆起的地貌学理论首次陈述。朱熹还认证说,通过儒教的自我修养,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独立自主的哲学家和圣贤,这一点柏拉图的教导相似。在农业、制造业和运输方面,在以前的基础上,迅速研制出大量新式工具和机器:……所有这一切很像18世纪的欧洲:商业化、城市化、扩大的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增长的需求。因此,发明新机器和改进其它手段,就成了提高生产力的既关键又刺激的措施。[24][编辑本段]元朝
  元朝的科学技术达到或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甚至医学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当时领先于世界的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为星学者”。他们翻译及带来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也译做尤尼)的《哈基姆星表》(也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1260年,元廷承金人旧制,设立司天台;1271年正式设立回回司天台,1312年设立回回司天监。后来还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马剌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为代表的天文学家管理此类工作。
  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
  1280年,元代数学家及天文学家王恂与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不但列出了三次内插公式(“招差法”),还使用“垛垒、招差、勾股、弧矢之法”进行缜密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获得“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一般认为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其中的一部分是明朝的徐光启在意大利人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并引进中国的(合译《几何原本》前6卷),但是有学者(方豪,《中西交通史》)认为,在此前的元代,此书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中国。
  14世纪中、后叶明王朝建立后,由于科举大兴八股文模式并删减数学内容,以及珠算盛行,因此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中国古代数学便衰落了。
  在元朝,中医药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回回药方》(以下简称《药方》)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作者不详),原有36卷,少数残存本现可见于北京图书馆。该书多以汉语书写,同时夹杂许多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医药术语及汉语音译。仅以少数残存本目录就可以看出,《药方》是一部包
  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内容丰富、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医学典籍;研究中国医药史的学者根据残存部分推断,《药方》约有药方6000~7000首之多,其价值与中医古籍《外台秘要》相当。
  今日的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就建筑学成就而言,元大都堪称享誉中、外的建筑学艺术瑰宝。元大都城在技术方面的主持设计与参与建设者,是来华穆斯林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难以想象,这位建筑学家能够运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特色,结合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学风格,设计出格局宏大、规划严整,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元大都。参与元大都设计、建设的,还有一大批专家、学者、能工巧匠。
  全面地说,元大都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元大都自1267年开工兴建,至1285年历时18年建成(先前的金中都城址位于今北京城西南部莲花池以东,元大都的新城建在中都旧城东北)。
  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从通州到元大都,他设计七座水闸,这七座水闸彼此相距约半公里的地方,又设计有斗门。郭守敬就是通过水闸和斗门的关闭与开放,调节运河各段的水位高低,引导船舶顺畅通过。工程竣工后,元世祖亲自将这段164里长的运河命名为 “通惠河”。通惠河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运用的巧妙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采用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
  元世祖时期即开始重视农业,很好地制定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使得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王祯编著《农书》一书有三十七卷(现存三十六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伟大著作。全书约有13多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这一重要的农耕思想。《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尤其是王祯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6大类,堪称中国农作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此外作者对于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此前书籍不曾有过的。而《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甚至中国古代后来在这方面的论述,亦无超越王祯者。
  在活版印刷术方面,王祯设计出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性介绍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编辑词条
中国科技史目录[隐藏]

科学技术的萌芽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宋朝
元朝
明朝
明朝人创作和翻译的科学著作翻译《几何原本》与数学发展修编《崇祯历书》明朝统治阶层学习和研究科学
清朝
近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科技史科学技术的萌芽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宋朝
元朝
明朝
明朝人创作和翻译的科学著作翻译《几何原本》与数学发展修编《崇祯历书》明朝统治阶层学习和研究科学
清朝
近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科技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与许多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科学技术发生了交流。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科学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更注重实用性和经验性,缺乏西方科学的思辨性,因此有些人对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否自成体系而表示怀疑。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时中国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这时已经有了许多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兴建,著名的有都江堰、郑国渠等。数学上确立了十进位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制的巩固,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农业上,轮作制已经确立。《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在这一时期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建筑技术的发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刘徽、祖冲之、张子信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
宋朝
  隋唐时期的繁荣,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沈括。这时中国的四大发明相继问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如在行政和艺术上的繁荣一样,南宋也是令人激动的技术创新时期,甚至可以说它已经迈出了现代科学发展的第一步。哲学家朱熹(1130~1200)是所谓的新儒教的奠基人,他在很多方面有点像达·芬奇,除哲学外,他对许多实用科目感兴趣而且十分内行。这符合儒教提倡的文人-绅士典范。但朱熹和他的同时代人却比这位圣人所讲的对事物进行调查研究走得更远,把它提高到可以称之为科学探究的范畴。比如,朱熹的日记记录了他观察到比当前海平面高得多的地方的岩层中含有海产物的化石。他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一样,但比后者早三个世纪,得出正确的推论,并写下了关于地面隆起的地貌学理论首次陈述。朱熹还认证说,通过儒教的自我修养,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独立自主的哲学家和圣贤,这一点柏拉图的教导相似。在农业、制造业和运输方面,在以前的基础上,迅速研制出大量新式工具和机器:……所有这一切很像18世纪的欧洲:商业化、城市化、扩大的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增长的需求。因此,发明新机器和改进其它手段,就成了提高生产力的既关键又刺激的措施。
元朝
  元朝的科学技术达到或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甚至医学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当时领先于世界的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为星学者”。他们翻译及带来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也译做尤尼)的《哈基姆星表》(也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1260年,元廷承金人旧制,设立司天台;1271年正式设立回回司天台,1312年设立回回司天监。后来还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马剌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为代表的天文学家管理此类工作。
  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
  1280年,元代数学家及天文学家王恂与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不但列出了三次内插公式(“招差法”),还使用“垛垒、招差、勾股、弧矢之法”进行缜密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获得“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一般认为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其中的一部分是明朝的徐光启在意大利人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并引进中国的(合译《几何原本》前6卷),但是有学者(方豪,《中西交通史》)认为,在此前的元代,此书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中国。
  14世纪中、后叶明王朝建立后,由于科举大兴八股文模式并删减数学内容,以及珠算盛行,因此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中国古代数学便衰落了。
  在元朝,中医药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回回药方》(以下简称《药方》)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作者不详),原有36卷,少数残存本现可见于北京图书馆。该书多以汉语书写,同时夹杂许多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医药术语及汉语音译。仅以少数残存本目录就可以看出,《药方》是一部包
  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内容丰富、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医学典籍;研究中国医药史的学者根据残存部分推断,《药方》约有药方6000~7000首之多,其价值与中医古籍《外台秘要》相当。
  今日的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就建筑学成就而言,元大都堪称享誉中、外的建筑学艺术瑰宝。元大都城在技术方面的主持设计与参与建设者,是来华穆斯林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难以想象,这位建筑学家能够运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特色,结合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学风格,设计出格局宏大、规划严整,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元大都。参与元大都设计、建设的,还有一大批专家、学者、能工巧匠。
  全面地说,元大都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元大都自1267年开工兴建,至1285年历时18年建成(先前的金中都城址位于今北京城西南部莲花池以东,元大都的新城建在中都旧城东北)。
  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从通州到元大都,他设计七座水闸,这七座水闸彼此相距约半公里的地方,又设计有斗门。郭守敬就是通过水闸和斗门的关闭与开放,调节运河各段的水位高低,引导船舶顺畅通过。工程竣工后,元世祖亲自将这段164里长的运河命名为 “通惠河”。通惠河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运用的巧妙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采用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
  元世祖时期即开始重视农业,很好地制定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使得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王祯编著《农书》一书有三十七卷(现存三十六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伟大著作。全书约有13多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这一重要的农耕思想。《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尤其是王祯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6大类,堪称中国农作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此外作者对于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此前书籍不曾有过的。而《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甚至中国古代后来在这方面的论述,亦无超越王祯者。
  在活版印刷术方面,王祯设计出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性介绍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有些人竟搞些文人写的东西,干吗?

比如:知道勾三股四弦五,就算知道勾股定理了?

刘辉的弦图就算证明勾股定理了?

难道不知道定律证明需要公理作为基础?
spinup 发表于 2009-8-30 11:25

看来你科学和技术都没分清楚,探索钢里加入钨等微量元素为什么会变得更硬更韧更耐高温,这是科学范畴,如何让这些微量元素结合得更好,如何工业化,这是技术范畴,技术和应用一般会和科学相互促进发展的,比如探索微量元素如何结合得更好,也会衍生出新的科学。
测不准原理正是自然世界相互作用普遍存在的客观反映,打个比方,你本来在去A地旅游的路上,这时一个驴友过来问你去A地玩怎么走,然后你们成了朋友一起同行,并且他还带你去了一个A`的地方,给你原来的旅游计划带来了新的变化。你不认为这很正常吗?
huoying822 发表于 2009-8-30 11:46
现代化学跟中国古代的炼丹术,也没有关系。
DDJSWS 发表于 2009-8-30 11:50
西方方程式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吗?十进制哪里来的?是,都是技术?真是无耻之尤。我早在讨论中医那里就说了,搞完中医肯定扯上科学,然后是整个中华文明,不想做中国人就滚!
DDJSWS 发表于 2009-8-30 11:16
西医如何证伪哪
DDJSWS 发表于 2009-8-30 11:51
现代化学=西方炼金术=古代炼丹术=不是科学
哦,我懂了!!
哥们估计以为中国史是从元代以后开始的。
DDJSWS 发表于 2009-8-30 11:51
炼金术哪:D
huoying822 发表于 2009-8-30 11:57

你偏激了,说古代中国没有科学,只有技术,不等于我们不做中国人呀。中国古代没有的东西很多!我们也没韩国人那么无耻,把啥都说成是他们发明的呢!

你说方程式,10进制从哪哪来的,那足球还中国人发明的呢。能用脚踢的就是足球?如果现代体育中藤球成了第一运动,我想估计藤球也是中国发明的。

都江堰就是一个工程的产物,它顶多是有一些符合自然规律的东西,只能说李冰搞了一个符合工程力学、材料学、环境学规律的工程,仅此而已。张衡那些什么地动仪、浑天仪是技术范畴,天文学很长时间都属于现象观测,没有理论支持,请问张衡地为什么会动?造地动仪和造一只流线型的船跟造一只方船具有前者跑得比后者快的效果是属于一个层次的成就。

中国有一定的数学,这点我不否认。但是现代数学还是来源于古代希腊,没有逻辑学、公理体系的启蒙,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