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枪前抛壳设想(67楼上新方案:马克沁与RFB杂交并创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4:47:58


一、结构简介
1.1、枪机结构
   枪机结构采用类似88车载12.7mm机枪的变形腮片结构(本文称为闭锁卡片),不同的是,闭锁卡片结构前部设有抽壳凸起,后部设有类似安装抽壳钩簧的结构。
1.JPG
2.JPG
3.JPG
1.2、枪结构和拨弹杆
枪设有抛壳导管,抛壳导管类似比利时F2000或者美国KEL-TEC公司的RFB前抛壳无托步枪。
机匣上设有拨壳杆,在枪机后退时将枪机上的弹壳向上拨。
4.JPG
5.JPG
二、抛壳实现
2.1、推弹入膛
推弹入膛像传统枪械一样将弹推到弹膛,在闭锁前,首先是闭锁卡片张开越过弹壳底部,然后在枪机框的推动作用下向左右张开,闭锁卡片上凸起卡在左右机匣上的闭锁凸起上进行闭锁。
2.2、抽壳
子弹发射后,枪机框在导气活塞推动下后坐,后坐时解锁,在闭锁片簧和枪机框斜面共同作用下,闭锁卡片旋转,前部抽壳凸起卡在弹壳抽壳沟槽内,左右闭锁卡片同时作用,见弹壳抽出。
6.JPG
7.JPG

2.3、拨壳
当枪机带着弹壳后坐到与拨壳杆接触时,枪机推动拨壳杆转动,推动弹壳沿着左右闭锁片与枪机形成的卡槽向上运动(类似片状弹夹原理)。弹壳被拨到上面位置时,在枪机上弹壳固定卡片的作用下,被压住靠在左右闭锁卡片形成的“弹夹”槽内不会向下掉落;左右闭锁卡片受枪机框和机匣导轨的限制,无法左右偏转,使得弹壳不会掉落到机匣内部。

8.JPG
9.JPG


2.4、前推弹壳进入抛壳导管并释放弹壳
当弹壳被拨到上面时,枪机复进,将弹壳送入抛壳导管,同时推弹入膛。在枪机运动到最前面位置时,枪机框将闭锁卡片推开,使得闭锁卡片释放弹壳,然后枪机框继续前进,可推动弹壳完全进入抛壳导管。
10.JPG
11.JPG




三、几点注意或者需要改变的事项
3.1、注意事项
1、枪机框没有画,枪机框形状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设计。
2、拨弹杆尺寸形状需要根据运动情况优化,拨弹杆需要有回位装置,回位装置可以是弹簧驱动或者是枪机上斜面或者凸起直接推动方式实现。
3、左右闭锁卡片和前部抽壳钩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闭锁片上的孔应该是长圆孔,以便为锁片轴卸载,锁片前后运动靠枪机上凸起来实现。
4、要设置枪机后坐不到位装置来放置顶弹事故发生
   由于拨弹是在枪机完全越过弹匣后开始,如果枪机后坐不到位,或者拉填时不到位,会造成下面子弹和未拨上去的子弹冲突问题,需要设计枪机不到位装置。该装置可借鉴枪械击发结构进行设计。
3.2、或需要改变的事项
1、抽壳问题
闭锁卡片充当抽壳钩功能,但在闭锁时并没有“钩住”弹壳拉壳沟槽,而是在开锁时才回转“钩住”拉壳沟槽,这个过程运动有一定不可控的因素,有可能造成弹壳无法被“钩住”并抽出。
如果分析的确无法实现抽壳,那么就改变方式,设计两个专门的抽壳钩,闭锁卡片前端下面不再设计抽壳钩,只在上面布置类似“弹夹”的槽,同时闭锁卡片上不再设计类似抽壳钩的弹簧。
2、拨壳问题
当前拨壳实现距离有点偏短,对于弹壳的冲击较大,可以改变拨弹壳的方式,设计新的结构实现拨弹壳的目的。

一、结构简介
1.1、枪机结构
   枪机结构采用类似88车载12.7mm机枪的变形腮片结构(本文称为闭锁卡片),不同的是,闭锁卡片结构前部设有抽壳凸起,后部设有类似安装抽壳钩簧的结构。
1.JPG
2.JPG
3.JPG
1.2、枪结构和拨弹杆
枪设有抛壳导管,抛壳导管类似比利时F2000或者美国KEL-TEC公司的RFB前抛壳无托步枪。
机匣上设有拨壳杆,在枪机后退时将枪机上的弹壳向上拨。
4.JPG
5.JPG
二、抛壳实现
2.1、推弹入膛
推弹入膛像传统枪械一样将弹推到弹膛,在闭锁前,首先是闭锁卡片张开越过弹壳底部,然后在枪机框的推动作用下向左右张开,闭锁卡片上凸起卡在左右机匣上的闭锁凸起上进行闭锁。
2.2、抽壳
子弹发射后,枪机框在导气活塞推动下后坐,后坐时解锁,在闭锁片簧和枪机框斜面共同作用下,闭锁卡片旋转,前部抽壳凸起卡在弹壳抽壳沟槽内,左右闭锁卡片同时作用,见弹壳抽出。
6.JPG
7.JPG

2.3、拨壳
当枪机带着弹壳后坐到与拨壳杆接触时,枪机推动拨壳杆转动,推动弹壳沿着左右闭锁片与枪机形成的卡槽向上运动(类似片状弹夹原理)。弹壳被拨到上面位置时,在枪机上弹壳固定卡片的作用下,被压住靠在左右闭锁卡片形成的“弹夹”槽内不会向下掉落;左右闭锁卡片受枪机框和机匣导轨的限制,无法左右偏转,使得弹壳不会掉落到机匣内部。

8.JPG
9.JPG


2.4、前推弹壳进入抛壳导管并释放弹壳
当弹壳被拨到上面时,枪机复进,将弹壳送入抛壳导管,同时推弹入膛。在枪机运动到最前面位置时,枪机框将闭锁卡片推开,使得闭锁卡片释放弹壳,然后枪机框继续前进,可推动弹壳完全进入抛壳导管。
10.JPG
11.JPG




三、几点注意或者需要改变的事项
3.1、注意事项
1、枪机框没有画,枪机框形状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设计。
2、拨弹杆尺寸形状需要根据运动情况优化,拨弹杆需要有回位装置,回位装置可以是弹簧驱动或者是枪机上斜面或者凸起直接推动方式实现。
3、左右闭锁卡片和前部抽壳钩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闭锁片上的孔应该是长圆孔,以便为锁片轴卸载,锁片前后运动靠枪机上凸起来实现。
4、要设置枪机后坐不到位装置来放置顶弹事故发生
   由于拨弹是在枪机完全越过弹匣后开始,如果枪机后坐不到位,或者拉填时不到位,会造成下面子弹和未拨上去的子弹冲突问题,需要设计枪机不到位装置。该装置可借鉴枪械击发结构进行设计。
3.2、或需要改变的事项
1、抽壳问题
闭锁卡片充当抽壳钩功能,但在闭锁时并没有“钩住”弹壳拉壳沟槽,而是在开锁时才回转“钩住”拉壳沟槽,这个过程运动有一定不可控的因素,有可能造成弹壳无法被“钩住”并抽出。
如果分析的确无法实现抽壳,那么就改变方式,设计两个专门的抽壳钩,闭锁卡片前端下面不再设计抽壳钩,只在上面布置类似“弹夹”的槽,同时闭锁卡片上不再设计类似抽壳钩的弹簧。
2、拨壳问题
当前拨壳实现距离有点偏短,对于弹壳的冲击较大,可以改变拨弹壳的方式,设计新的结构实现拨弹壳的目的。
好想法,做得更是精心、精细。~问下3DMAX就行了么?手痒ING
T兄弟的这个方案就是之前说的那个?开花结果了么?~很关心呢。
佩服
T兄,2.4配的图上你弹壳下方应该是在推弹入膛么?~应该是吧,
应该把两边的卡片弄厚些么。
太精细了,太复杂了,太理想了。
弹壳底缘前的“拉壳沟”似乎不太适合用来做这么精密的工作。
8错的想法 图也很好
有两个疑问
1、出现瞎火弹如何处理。
2、仰角射击时,如何确保弹壳不会从导管中滑出。
往上托弹只有一个受力点不好,能改成面接触的么?
另外往上托弹影响导杆
何不改成侧向?

好想法,做得更是精心、精细。~问下3DMAX就行了么?手痒ING
T兄弟的这个方案就是之前说的那个?开花结果了 ...
百年老枪1911 发表于 2010-4-14 16:10



这个不是3dmax画的,是ProE画的,画的不好。   
这个方案就是以前讲的那个方案, 很遗憾,没有开花结果,甚至连土壤都找不到。
好想法,做得更是精心、精细。~问下3DMAX就行了么?手痒ING
T兄弟的这个方案就是之前说的那个?开花结果了 ...
百年老枪1911 发表于 2010-4-14 16:10



这个不是3dmax画的,是ProE画的,画的不好。   
这个方案就是以前讲的那个方案, 很遗憾,没有开花结果,甚至连土壤都找不到。
百年老枪1911 发表于 2010-4-14 16:22


    卡片厚度初步是按照6mm考虑的,我看过56轻机枪的闭锁片资料,似乎比这个还薄。
pizzaaa 发表于 2010-4-14 16:39


   实际上这种原理在某个高射机枪上有用,我是先构思,然后才看到高射机枪上的资料的。
einzbern 发表于 2010-4-14 16:40


    瞎火弹直接拉枪机就可以。

  在弹壳导管中加一个简单的弹簧片就可以保证弹壳单向运动。

往上托弹只有一个受力点不好,能改成面接触的么?
另外往上托弹影响导杆
何不改成侧向?
nurongjingzhao 发表于 2010-4-14 17:03



    可以考虑面接触,不过似乎当前几种机枪上的结构中拨弹壳结构的接触面积也不是很大。

   侧向考虑过,主要的问题是侧向不好布置,另外侧向向后运动过程中,拨杆与弹壳的接触点变动较大,从下往上拨的运动有点圆弧形,让与弹壳接触点变化较小。
往上托弹只有一个受力点不好,能改成面接触的么?
另外往上托弹影响导杆
何不改成侧向?
nurongjingzhao 发表于 2010-4-14 17:03



    可以考虑面接触,不过似乎当前几种机枪上的结构中拨弹壳结构的接触面积也不是很大。

   侧向考虑过,主要的问题是侧向不好布置,另外侧向向后运动过程中,拨杆与弹壳的接触点变动较大,从下往上拨的运动有点圆弧形,让与弹壳接触点变化较小。

瞎火弹直接拉枪机就可以。

  在弹壳导管中加一个简单的弹簧片就可以保证弹壳单向运动。
TSQ 发表于 2010-4-14 17:44

把臭蛋也推进导管?
用簧片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拿F2000来说
它的弹壳是由抓壳斗提升 由枪机上方的一个推壳杆推进导管并卡到位的
推壳杆在枪机组运动到最前端的时候是比枪机面、抓壳钩都要突前的 这样就确保弹壳能被阻弹片卡住
在你的设想中 没有推壳杆这个部分 而且导管尾端、枪膛尾端与抓壳钩都在一个平面上
个人感觉上
这个和RFB有点接近
但是RFB在这块虽然同样没有推壳杆 但是它的抓壳钩是比枪机面突前的
由于子弹本身的锥度 要想纯粹靠那一块平面推到位 可能在可靠性上会比较容易出问题
瞎火弹直接拉枪机就可以。

  在弹壳导管中加一个简单的弹簧片就可以保证弹壳单向运动。
TSQ 发表于 2010-4-14 17:44

把臭蛋也推进导管?
用簧片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拿F2000来说
它的弹壳是由抓壳斗提升 由枪机上方的一个推壳杆推进导管并卡到位的
推壳杆在枪机组运动到最前端的时候是比枪机面、抓壳钩都要突前的 这样就确保弹壳能被阻弹片卡住
在你的设想中 没有推壳杆这个部分 而且导管尾端、枪膛尾端与抓壳钩都在一个平面上
个人感觉上
这个和RFB有点接近
但是RFB在这块虽然同样没有推壳杆 但是它的抓壳钩是比枪机面突前的
由于子弹本身的锥度 要想纯粹靠那一块平面推到位 可能在可靠性上会比较容易出问题
einzbern 发表于 2010-4-14 20:31


    f2000的臭弹也要推进导管。

   F2000的将的摇臂结构只起到提升弹壳的作用,将弹壳推进导管是通过枪机上的推杆实现的。

   俺的这个构思中,利用了枪机框闭锁行程和自由行程,从而将弹壳推到导管里。换句话说,当枪机停止运动后,枪机框向前还要运动10mm左右,有足够距离将弹壳送到抛壳管内了。

   片簧起到单向运动的作用,这个和多数的锁头原理相同,并不需要多大运动距离。
TSQ 发表于 2010-4-14 17:42


    6mm的卡片厚度,加工精度和强度怀疑能否满足?
cptk 发表于 2010-4-14 21:32

根据下面资料来推断,如果56式机枪的闭锁面积是34平方毫米,那么每个闭锁片的闭锁面积也就是17mm,如果闭锁宽度高度是10mm,那么闭锁片闭锁时的厚度也才1.7mm,实际上肯定比1.7mm厚,但估计厚度不会特别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推测,俺认为6mm厚度应该是够的。
1.JPG
这个方案是绝对理论可行的!这个方案我也想过,只是对连发精度影响的问题。

这个方案是绝对理论可行的!这个方案我也想过,只是对连发精度影响的问题。
ef22000 发表于 2010-4-14 23:07



   不是枪机偏移闭锁,而是闭锁片闭锁,没有较重部件上下运动,武器质心上下波动是很小的。

  那个拨弹壳杆,也比F2000的摇臂要轻一些吧。

   综合这些因素,个人对连发精度影响应该不大。

贴点资料。


2.JPG

3.JPG
这个方案是绝对理论可行的!这个方案我也想过,只是对连发精度影响的问题。
ef22000 发表于 2010-4-14 23:07



   不是枪机偏移闭锁,而是闭锁片闭锁,没有较重部件上下运动,武器质心上下波动是很小的。

  那个拨弹壳杆,也比F2000的摇臂要轻一些吧。

   综合这些因素,个人对连发精度影响应该不大。

贴点资料。


2.JPG

3.JPG
回复 16# TSQ


    还要取决於材质
回复 19# cptk


    闭锁片体积不大,就用好点材料吧。
回复 20# TSQ


    又是TG的软肋:(
cptk 发表于 2010-4-14 23:36


    TG的56式轻机枪、58机枪、77高射机枪、88车载机枪、89高射机枪都采用了这个闭锁原理,也没见出什么问题。
TSQ 发表于 2010-4-14 23:40


    没出现问题不代表没问题,现今的设定是个妥协,考虑的包括加工、材料、重量和耐用性等,还有最重要的,[成本] !
cptk 发表于 2010-4-14 23:45


    哈哈。

   这个说法显得有点只是猜测,如果一定要说有问题,多少给点实际的数据会更好吧。

   我查过一些论文,看到有一个是将闭锁片换成回转式闭锁后的问题,并没有看到谈闭锁片什么方面的问题。

   另外,我这里有个早期的维修文档,只是说闭锁片分解时容易落下,并没有说闭锁片材料如何不好要勤更换等事宜。

   最后,咱们可以想想看,这个结构在国内基本上都用在机枪上,机枪的寿命比步枪要长,如果闭锁片什么弱的话,那这种结构就该早淘汰掉了。
回复 24# TSQ


   
淘汰的标准也与时俱进,很多应该淘汰的武器今天仍在混,只需换个身份,如人人喊打的79冲!

回复  TSQ


   
淘汰的标准也与时俱进,很多应该淘汰的武器今天仍在混,只需换个身份,如人人喊打的 ...
cptk 发表于 2010-4-15 00:59



    88、89等12.7mm机枪,不算是该淘汰武器吧。将新研制没多久的武器与本身有很多问题的武器相比并不合适。另外,79冲采用的可是包括MP7都用的回转式闭锁原理。

   当然,一些自动原理本身有一些缺点,但许多武器的好与坏有相当程度在于其设计是否合理。采用同样原理而具体设计不合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二而需要被淘汰,譬如你讲的79。对于这种闭锁原理,似乎也没有什么报道说这种闭锁方式有什么绝对的缺点,而且这个闭锁原理也是在改进的。

   

   看下图:
01300000022805123043430644753.jpg
回复  TSQ


   
淘汰的标准也与时俱进,很多应该淘汰的武器今天仍在混,只需换个身份,如人人喊打的 ...
cptk 发表于 2010-4-15 00:59



    88、89等12.7mm机枪,不算是该淘汰武器吧。将新研制没多久的武器与本身有很多问题的武器相比并不合适。另外,79冲采用的可是包括MP7都用的回转式闭锁原理。

   当然,一些自动原理本身有一些缺点,但许多武器的好与坏有相当程度在于其设计是否合理。采用同样原理而具体设计不合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二而需要被淘汰,譬如你讲的79。对于这种闭锁原理,似乎也没有什么报道说这种闭锁方式有什么绝对的缺点,而且这个闭锁原理也是在改进的。

   

   看下图:
01300000022805123043430644753.jpg
TSQ 发表于 2010-4-14 20:46
对啊
就是这个道理
关键是无论2K还是RFB
他们的推壳部分都突出于枪机面和枪机框前端 确保能把壳完全挤进去
你的设想中推壳的部分和枪机前端是一个平面 这个就不太好说了
另外:
弹壳存在枪内没有什么意义,可以直接通过上面的管直接抛出去不是更好,还省了你卡片防止弹回滑
einzbern 发表于 2010-4-15 09:11

注意看让弹壳保持在较高位置的弹簧片,我设计的尺寸宽度是6mm,就是考虑到为枪机框向前推弹壳留下空间,从而让弹壳可以被推进抛壳管的。
nurongjingzhao 发表于 2010-4-15 09:33


    我也有类似的想法,关键是看向前的距离是多大。如果能够到小握把之前,那么直接在前面抛壳抛出去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估算以后,感觉还是要通过抛壳导管向前一些:传统无托枪的扳机到枪托尾部距离在370mm左右,枪管后端距离枪托大约为300mm左右,这个尺寸的差异造成弹壳还不能直接被抛出在外。不过,将抛壳导管的距离缩短倒是可以的,譬如容纳2-3个弹壳就抛出弹膛。
TSQ 发表于 2010-4-15 09:38
看来这个问题只有做出实枪之后才会知道效果了
关于直接抛壳
我觉得如果这样就没必要有这种提举装置了
这个装置还是配合导管才有意义
einzbern 发表于 2010-4-15 09:54


考虑到多种因素,建议还是通过抛壳导管来抛壳,不过抛壳导管的尺寸可以缩短。

大家可以在论坛上搜索鄙人曾经设想过的前抛壳方案,当时提出的就是在扳机前右侧抛壳。

不过,究竟该如何抛壳,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因为经过抛壳导管后弹壳速度降低,弹壳多半是以较低速度缓慢滑出抛壳导管,如果抛壳距离较近的话,就会掉落到手上,这个是不可接受的。这或许就是目前前抛壳多数到导气管位置的原因。

至于能否送入抛壳导管,这个问题真的不大,原理上没有问题,设计上完全可以解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当做是另外一个推弹入膛,而且推的更深,更靠前而已,在加上枪机运动到位时的速度达到5米/S以上的速度,送入抛壳导管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TSQ 发表于 2010-4-15 10:06
其实
要是真担心抛壳到手上
加个收集袋就行了
纯结构来说 估计只有P90那样才完全不用担心弹壳打到手
einzbern 发表于 2010-4-15 10:32
多数情况下不会用收集袋的,毕竟不方便。
多数收集袋是在特种作战环境下用的,好像主要是不要留痕。

vjyy 发表于 2010-4-15 12:02



    这个是马克沁机枪的原理。

  马克沁结构比较复杂,采用的是类似平行四边形的运动轨迹加肘节式闭锁原理,肘节式闭锁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现代武器不采用,上下活动枪机较复杂,不太适合弹匣供弹的突击步枪使用。
vjyy 发表于 2010-4-15 12:02



    这个是马克沁机枪的原理。

  马克沁结构比较复杂,采用的是类似平行四边形的运动轨迹加肘节式闭锁原理,肘节式闭锁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现代武器不采用,上下活动枪机较复杂,不太适合弹匣供弹的突击步枪使用。
TSQ 发表于 2010-4-15 12:17


    没有哪个前抛壳比马克沁更久经考验。马克沁上下活动的不是枪机,而只是抽抛壳部分,这个抽抛壳部分只需要上下移动就可以了。因为需要从弹链当中抽取子弹,所以他的设计当中需要能同时夹持两棵子弹,如果是用在弹夹供弹上,只要留下面半截即可。
TSQ 发表于 2010-4-15 10:47
有个例外
P90的收集袋是要防止弹壳掉下来被自己踩到:D
vjyy 发表于 2010-4-15 13:34


    似乎结构上并非减少一半就可以给弹匣供弹用,因为其结构是先后退,然后向下,然后往前进。这个循环过程的线路是绕了一个圈,并非像传统枪械那样是个前后可逆的过程。

   所以,即便将尺寸减少一半,也未必能够用在弹匣供弹武器上。

   另外,由于这种上下较大幅度的运动,体积小不了,而机件的上下运动,对连发精度也有影响。综合这些因素,可以说马克沁的结构难以适合当前突击步枪。
einzbern 发表于 2010-4-15 14:31


    P90的抛壳太特殊了,用了弹壳收集器反而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