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入声究竟如何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14:56
古代汉语的入声究竟如何发?古代汉语的入声究竟如何发?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使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
——选自王力先生《诗词格律》。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选自方舟子《诗律浅说》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楼主你找个会江浙、粤、闽北、闽南等方言的朋友,听他说几句带入声的方言,你就明白了。
古代汉语分几大时期的啵
找个广府人念一到十就知道了
回复 1# C2的GTAVC


    LZ 学学日语,日语的六,lo k就是入声的变体,还有韩国的朴某朴某,朴在读pa k,也是入声,入声就是发音在将破不破之时,加以尾韵k p t
回复 2# 江城孤舟


    吴语里的入声字也已经消失殆尽了,尾韵p k t已经没有了,称之为半入声或假入声~所以我开始的时候尽力找吴语里的入声字,就是找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