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兵器时代的骑兵扫盲贴(修订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1:59:32
一谈到宋朝,很多肤浅的军事爱好者大多对其没有好感,因为它未能像汉唐那样实现对游牧民族的反击,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北方蛮族的阴影下,因此目前不少对历史认识还停留在教科书阶段的无脑FF往往都喜欢YY骑兵不是宋朝军队衰弱的主要原因,宋朝不能收复唐朝安史之乱后丧失的北方失地是因为战略问题,或者说只有像汉唐那样出击大漠才需要骑兵之类弱智得掉渣的观点。目前很多智商还停留在听龟兔赛跑故事的小朋友阶段的唐FANS在捧唐贬宋的时候往往54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唐宋面对的边疆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宋代的对手远比唐代强大可怕,二是冷兵器时代骑兵相对步兵的巨大优势。为此有必要就这个问题给那些小白扫一下盲。 当然看完此文后那些唐FANS学鸵鸟那样当那个优势不存在也没关系,因为这个事实不会因为那些无脑唐FANS的54其存在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做法而消失。

在讨论宋朝为何无法收复汉唐故土前,还是先给那些54骑兵优势的唐FANS科普一下关于骑兵的基本常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众所周知,13世纪崛起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是靠他自己缔造的无敌铁骑打下来的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帝国,为什么铁骑能成就铁木真同志的千秋霸业呢?这就得从骑兵对步兵的三大基本优势说起,或者反过来说定居民族相对游牧民族的三大劣势。

在冷兵器时代的平原地区,骑兵相对于步兵无外乎三个优势。

一.冲击性,今天的坦克,战斗机,轰炸机之类就是靠这个成为陆战之王或者空中骄子,对地面步兵军团构成严重威胁。在无马蹬之前骑兵多数情况下还只能干干侦察工作,但马蹬出现后(本文就不讨论马蹬出现时间这个问题了,不过个人认为不会晚于秦末汉初)骑兵便开始拥有对步兵的冲击优势,从此在心理上也开始建立起对步兵的优势。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的冲击性优势有多可怕呢?这一点可以从上世纪30年本朝龙兴时期派出的西路军(未配备机枪)在河西走廊遭当地军阀马家军骑兵轻松秒杀得到间接反映,要知道当时还是热兵器已经成熟的时代,热兵器时代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冷兵器时代了。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优势。

二.机动性,这个可以说是骑兵最大的优势。很显然步兵的速度在骑兵面前简直就是乌龟和兔子的区别,只不过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中兔子会睡觉,但在古代实战中骑兵是不会随便像那个故事中骄傲的兔子睡觉傻呼呼等乌龟一样的步兵来追的,无论是耐力还是速度,在平原地区步兵永远是比不过骑兵的。孙子兵法强调“兵贵神速”,而骑兵机动性远高于步兵的特点使其可以非常轻松做到这一点。

三.后勤优势。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道出了后勤保障对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而这正是50年代创造“神迹”的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重大教训,后来中印战争TG无法扩大战果根本原因也在于当时后勤补给无法支撑藏区边防官兵长期作战,不然国家花那么多钱修青藏铁路干嘛。事实上中国古代战争靠切断粮道迫使对方几十万军队不战自溃的经典战例不胜枚举,偶就在这里不多说。
而这正好是骑兵相对步兵最大的优势,甚至还不亚于机动性这个优势。
冷兵器时代游牧骑兵相对步兵有多大后勤优势呢?如果看过CCAV10套的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全时空征伐之火线补给》的朋友们相信对蒙古人靠牛肉制品和奶制品解决军粮问题并将当时号称世界征服者的花剌子模统治者摩诃末逼着去见真主的内容一定非常印象深刻,片中已经对骑兵对步兵有多大后勤优势有多大已经做出最详细的说明我就不在这里浪费口舌了。事实上不光蒙古骑兵,历史上的其他蛮族骑兵也是靠打“草谷”这种相当野蛮的以战养战方式解决后勤问题的,大家熟悉的父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同志就是没有很好约束契丹铁骑打“草谷”扰民的问题激起中原百姓反抗于是灰溜溜回老家了,险些就当上了中原的皇帝。而明朝末年的松锦大战皇太极就是靠这样的办法歼灭明军最后一支精锐部队才让李闯捡了个大便宜顺利进了北京城逼崇祯皇帝上吊。
正是靠这三样优势,骑兵在那个时代对步兵拥有极高的战略战术优势,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美国空军对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优势。有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就意味着拥有巨大的战略战术优势。说通俗些步兵打骑兵是赢了追不上,输了跑不掉。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先天的战略优势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因此一般认为骑兵的战斗力至少相当于三个步兵,而事实上在实战步兵相对于骑兵是很难达到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的效果的,骑兵的优势岂能用数量来形容?
因此在冷兵器时代要想战胜北方骑兵,无外乎防御和进攻两个手段。
在防御方面中原王朝从秦以后主要靠修万里长城依托地形优势来限制骑兵的机动优势,类似于二战时期的马奇诺防线。当然靠长城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但可以用作进攻的依托。
而对付骑兵最根本的办法发展自己的骑兵对抗北方游牧骑兵,正如今天中国空军对抗美帝猛禽战机最好的办法是发展本国的猛禽战机一样,战胜骑兵只能靠骑兵。而要发展骑兵必不可少的就是解决战马的来源问题,否则发展大规模骑兵只能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一句空话。
因此自秦以后马政成为任何一个中原王朝也包括入主中原的汉化蛮族政权都高度重视的根本问题。因为解决战马来源问题最根本就是发展本国养马业,解决骑兵的战马来源问题。实际上汉武大帝之前的文景之治积累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是在积累反击匈奴所需要的马匹资源。
而骑兵所需的马匹,对中原王朝来说无外乎两个两个地方出产。一在东北,也就是所谓的辽东,即今热察一带。一在西北,就是所谓的陇右河套还有河西走廊一带,当然也可能包括西域。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高寒之地,才能养好马。养马又不能一匹一匹分散养,要在长山大谷,甘泉美草之地,沃野千里之域,才能成群放养,最终为骑兵出塞长途追击之用。正是靠这些地方出产的战马,汉唐这样的中原王朝才得以实现对游牧民族的反击。当然即使是不必为马匹来源问题发愁的秦汉隋唐明在马匹资源掌握上也不如蛮族,那么为什么只有宋朝严重缺马呢?
这得从宋朝的开国环境说起,为了让大家对宋朝开国环境的恶劣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这里笔者觉得有必要就开国环境问题和之前的汉唐还有之后的朱明进行对比,顺便为了让大家对宋朝开国环境之恶劣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本人也会拿本朝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参照物。
先谈谈为什么汉唐能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呢?其实只要稍微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清楚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它们踩在秦隋这两个大一统帝国巨人的肩膀之上。
而这两个朝代都不用为骑兵问题发愁,秦人本来就是靠给周天子养马起家的,最后秦能一统天下除了商鞅变法外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掌握了陇西养马之地(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抗衡就是胡服骑射与秦同出一脉的赵);而隋朝则继承了鲜卑人宇文氏建立的北周王朝,自然更不用为马匹问题发愁,因此 汉承秦祚,唐承隋祚。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时代;隋平南北,结束五胡乱华,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而这两个朝代都是二世而终,表面原因是皇位继承人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为完成统一大业,秦隋的连年征战,使国力提前透支,最终使自己走向了灭亡(当陈胜、吴广起兵的时候,秦朝的主力部队正部署在抵抗匈奴边境上,动用全国的财力修万里长城也是为了抵抗匈奴;隋朝的几次大规模用兵,不是对付突厥,就是讨伐高句丽)。应该说虽然秦隋二世而亡,但毕竟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基础,因此秦隋末年的战争动乱时期并不长,加上只是本民族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战争性质,因此汉唐一般能在很短时间内大体完成对前朝帝国遗产的大体接收,因此不必为马场问题发愁。这一点恰恰被很多网友所忽略(至少就疆域问题来说,个人认为本朝的情况相对秦隋来说和汉唐更接近,这一点本人会在后文谈到宋朝时候提及)。
但对宋朝来说,养马对汉唐来说举手之劳的事情对宋朝来说却可望不可即,就如同跑一百米对正常人来说在平常不过但对先天瘸腿的人却异常艰难。这是为什么呢?
这得感谢伟大的“盛唐”,由于唐朝SB的民族政策(某宋FANS曾谏太宗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败,此是上天剿绝,宗庙神武。且其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秦、汉患之者若是,故时发猛将以击之,收其河南以为郡县。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猜猜看这位穿越到唐代的宋FANS是谁?)和SB文化政策(除了被众唐FANS津津乐道的唐诗外文化成就其实为零,因盲目的文化开放政策导致其对胡人文化不加选择吸收而本国文化实际上处于衰落时期,可笑的是现在SB唐FANS都盛赞唐代文化何等开放,唐人心胸何等宽广),加上无节制任用胡人为将,最后连边防也由胡人负责(这和开门揖盗,借鼠守仓有什么区别,可笑今天还有不少唐FANS对这种NC做法大加称赞,真是愚蠢不可救药)因此在安史之乱后,辽东,河北,河西走廊,陇右,河套等重要战略要地先后丢失。而唐朝也因此陷入了长达15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这倒和春秋时代的周王朝很类似。但由于先前SB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的恶果,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长达200年左右的一个非常平庸的乱世时期(这个时间段内没有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大学问家、大道德家,还不如后面的晚清民国时代,在这里替清FANS踩一下大唐,呵呵!) 晚唐却没有齐桓、晋文这样的诸侯,皇帝不仅受制于潘镇,而且受制于太监(被太监宰了3个,还不如后面的猪天子)。河北,河徨等地竟然出现了逆向的蛮族化倾向(好伟大的大唐啊,大清统治中国200多年把自己还有蒙古亲戚以及边境少数民族朝汉化方向发展,而大唐竟然让自家的汉民朝朝蛮夷化方向发展,大唐比大清伟大得还真不是一点半点,呵呵!),正是在这样严重分裂的局面为周边蛮族的做大,崛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良机。
正是在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背景下,崛起于北方的契丹建立的辽帝国利用中原混乱之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后来民国时代的军阀混战局面也无不与太君,联共对大炮公的或明或暗的支持脱不了干系)。后晋皇帝石敬瑭于公元936年割“幽燕十六州”于契丹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汉奸培训班三强:龟唐,猪明,KMT)。于是在东北方向,中原王朝不但丧失了马场更失去了最后一块抵御北方蛮族铁骑的战略屏障(后来常凯申出卖外蒙古造成的恶果偶就不多说了,左宗棠“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一语道出外蒙古对今天首都北京安全的重要性)。
而西北方向,河西走廊,陇右造成了吐蕃人或者回纥人的地盘,而河套地区党项人经过上百年的经营已经根深蒂固(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契丹人一度占领河套地区但最终还是老老实实退出的根本原因)。虽然此时他们没有建国,但很显然是不会老老实实把这个地盘让出来让汉族王朝养马的。因此宋朝必须首先夺回这上述地区才能在那里养马。但是有足够的战马又不可能去占领这两片地区,于是宋朝对此也无可奈何。而解决马匹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养马,而通过边境贸易的方式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马匹问题,远不能满足战争需求。 而最要命的是宋朝面对的对手和汉唐时代相比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汉唐时代处于部落联盟阶段的匈奴,突厥到宋朝就变成了已经进化为半汉化的蛮族帝国辽和西夏(关于它们之间的区别本人已专门发帖论述过,如果以TG为参照物的话,汉唐时代的匈奴,突厥顶多相当于八年抗战时期在太君面前只能打游击的TG,而宋代的契丹,党项之流可比朝鲜战争中一口气把美帝从鸭绿江赶到38线的TG牛气多了)这种地缘政治局面与今天本朝开国初期的形势极为相似(美帝,联共比之当年的辽金夏蒙强了可不止一点半点,对本朝形成压倒性优势),只不过和宋朝相比,本朝运气要好得多(领土方面继承清帝国的遗产,而且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某种程度上因祸得福为TG利用列强之间矛盾发展自己国力提供了施展空间)。面对这样险恶的立国环境,在军事才能上不逊色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本朝太祖也无力收复前朝丢出去的外蒙古,更无法解放与大陆最近不过一百多公里的台湾岛,既然我们不会因此指责本朝无能,我想理智的网友自然也不会因为宋朝收复不了前朝弄丢的领土而指责宋朝无能吧。
回到正题,现在是该谈谈宋朝失去北方战略要地无力解决马匹问题来源问题对宋朝灭亡所起作用的时候了。
失去了对陇西,河套这样的马场的控制实际上也就等于将冷兵器时代的战略优势拱手让人,而边境贸易很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缺马问题。因为契丹人和党项人都没大唐那么SB,既然是大唐让他们有机会控制中原王朝的边疆之地壮大为能与中原王朝的蛮族帝国(不仅仅是体制,在技术上辽,西夏也和宋朝缩小差距,如同今天的美帝虽然仍然是世界第一科技大国,但对今天PRC的技术优势已经没有ROC时代那么明显了),那么他们自然不会轻易让宋朝再把这些地方夺回去,因此这就决定了宋朝与辽金夏蒙的战争必然是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的掠夺。一旦涉及这方面的争夺,就是寸土必争的问题了。这种性质是由农业文明的特性决定的。拥有土地就是拥有生命!因此,宋与北方蛮族帝国的战争必然是残酷的、持久的、难分胜负的。而且这样的战争不是一场战斗的胜负就可以决定战争命运的。土地对于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一点从今天毛子的车臣问题,塞尔维亚的科索沃问题也间接得到印证(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与同民族割据势力之间的战争不同,同民族割据势力之间相互往死里掐,无论掐得多么狠,那都是上层统治者之间的事情,对于下层的平民来说谁当统治者其实区别并不大,故本民族割据势力在统一过程中被消灭后很难死灰复燃,但不同民族之间割据势力就不同了,这一点今天的热比娅和鸠摩智就是最好的明证)。
当然退一万步讲,即使辽,夏不控制马匹市场,宋朝单凭边境贸易也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对战马的需求。因为有经济常识的都清楚,一旦形成单方面的卖方市场,出售战马的一方往往可以借机坐地起价,就算是今天富甲天下的美帝也没法经受得住这样的折腾。
那么在战术层面上缺乏骑兵对宋朝产生了怎样不利的影响呢?
前面我说过,要收复幽燕十六州,甘凉河套河西走廊没骑兵根本办不到,在这种形势下,要宋军在无强大骑兵的条件下去收复幽燕或者河套地区这些前朝弄丢的领土实际上已经与让他们自杀无异。
现在不少NC网友对于后周世宗柴荣的死感到惋惜,和不少学者一样都喜欢做这样的假设,认为假如柴荣没有病死,后周必定可以收复幽燕。然而遗憾的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时后周所面临的历史形势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理智的承认,如果柴荣在收复幽燕两州后不懂得见好就收继续北伐幽燕,恐怕下场只会落了个后晋石重贵一样的下场-身死国灭。众所周知,契丹建立的辽在唐朝末年开始崛起,之间和后唐的战争虽然败多胜少,但后唐的胜利也是建立并未丧失幽燕十六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屏障的条件下打防御战的基础之上。而后晋儿皇帝将幽燕十六州出卖给契丹后,使中原王朝在战略上已经处于劣势的地位,其后虽然契丹入主中原的梦想虽然没能得逞,最终狼狈退回中原,但并未改变中原王朝相对契丹处于守势的地位,实际上在宋太宗北伐幽燕前中原王朝和契丹的战争胜利基本上都是防御战的胜利,并未改变“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态势。而柴荣在还没有统一中原,消灭其他割据势力(包括北汉),更没有经过长期的国力积累准备(尤其是骑兵)的情况下,带领区区几万兵马(骑兵占少数),去孤军深入一个进化为封建帝国并已经征服草原的辽国境内与擅长骑兵战的契丹人决战决战,实际上是自寻死路,按照今天的话说,那就是“左倾冒险主义”。 诚然,当时柴荣选择北伐是看中了当时辽朝处于昏庸的“睡王”辽穆宗统治时期这个难得的“时机”,但当时的辽朝远没有进入社会危机爆发时期,仍然拥有相当强大的国力,后周军队能在北伐初期收复两座城池也是建立在对方没有充分重视自己加上汉族将领望风而降的侥幸之上。而一旦真的兵临幽州城下,后周军队在装备上的劣势就会在契丹铁骑面前暴露无疑。
从辽国的地形地势来看,是有利于骑兵而不利步兵作战的(实际上西夏也一样)。如果让我当上辽军主帅,以本人现在的水平想打败攻城的后周军或者宋军也不过是举手之劳。兵法中说的好,兵贵神速。而骑兵的特点正好能够让辽军轻易达到“兵贵神速”的要求。在没有足够骑兵的情况下去孤军深入攻打幽州城会有怎样的下场呢?切不说在冷兵器时代,攻城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对方还有相当强大的野战部队。这也是当年隋唐帝国征伐高句丽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当然有网友说出这样弱智的话:攻打城池需要骑兵吗?攻城当然不需要骑兵,可保障攻城部队的安全没有足够骑兵却只有自杀的份。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契丹人没有在幽州城下部署十几万骑兵,旷日持久的攻城战(哪怕攻城时间超过一天也很危险)也会给契丹骑兵足够的时间迅速扑向攻城的周军或宋军,使其形成里应外合之势,使周军或宋军腹背受敌。对于北方军队尤其是蛮族骑兵来说若要击败后周军可供选择的方案无非有两种,第一种就是直接用骑兵向后周军队发起冲锋,马镫出现后,步兵在平原地区被骑兵冲锋一般只有被屠杀的命,输了跑不掉,赢了对方骑兵却可以从容撤退,使步兵无法聚而歼之,而歼灭战正是战争一方取得最终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这一点大家可以请教本朝太祖这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关于歼灭战的精彩论述)。当然在部分条件下骑兵冲锋会被粉碎,但在这里那些认为骑兵不重要的NC网友也别高兴太早,因此此时作为辽军主帅的我会采用更毒辣的招数让周军不战自溃,那就是切断周军的后勤补给。而这一招也可以说是骑兵打败步兵最轻松代价最少的招数。
任何略知军事常识的人(即使是在下这种半瓶子醋)都知道,后勤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上个世纪60年代中印战争后中国军队虽打败印度军队但最终被迫放弃收复的国土就是因为后勤补给问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因为后勤无法扩大战果,吃了不少苦头的例子大家也非常熟知。而在冷兵器时代,马匹对中原王朝的重要性除了提升骑兵战斗力外,更重要的就是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持。汉朝,唐朝军队深入大漠作战实际上都是由马匹负责后勤供应(因为不可能以战养战。)但即使如此,汉唐军队也经常为后勤问题苦恼(看过那篇通篇胡说八道的电视剧《安康长歌》的朋友就知道,剧中唐国强饰演的唐太宗就为这个问题感到头疼)即使周军或者宋军能够抵挡契丹骑兵的冲锋,契丹人也会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优势,切断周军或者宋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其不战自溃,一样可以置孤军深入的周军或宋军于死地(对辽军来说,这也是最省事的战法。当年后唐军队收复河套的计划就是这样被党项人粉碎的。“党项诸胡以自救”, 夏州城下“四面党项万余骑徜徉四野,抄掠粮道”。整个一阿富汗战争的古代版,联军运输车队在阿富汗山区要给塔利班交保护费才能顺利过关的光荣事迹听说过没有?)。
事实上,后来宋军几场对外战争失败均突显了宋军装备上的这种劣势和辽、夏、金在战略与战术上有效的利用敌方劣势。几场战争的过程基本上相似,先是宋军没有遭遇多大的抵抗就长驱直入敌国境内(诱敌深入,毛太祖就是这样在中央苏区几次玩死党国军队的),一旦宋军进入平原开阔地带,北方军队便即时切断宋军退路和补给线,并运用骑兵运动优势,将宋军切成几段而各个击破。由于宋军机动性不够,无法寻找敌军主力进行决战,使宋军的一些技术兵器难以发挥作用,最后只好被动挨打,一旦不能速战速决,必须立即撤军,宋军往往在撤退时又首尾难顾,以至酿成溃败(宋太宗亲征契丹时,先是长驱直入,结果是全军覆没,自己靠化装才得以幸免)。北方军队优势在其机动性,聚则呼啸而至,散则倏忽而去,寻其决战而不得其门,不期而至则防不胜防,讨之难得要领,置之则边患丛生(看看今天联军被塔利班折磨成竟然要交保护费了,同情中....)北伐,均以惨败告终,丧师失地,兵败求和,最终只有纳贡的份儿。现在,人们多以人事之由苛责宋代君臣,是否有失偏颇?
实际上不仅仅是宋朝,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历史也证明:只要马上民族侵占了汉人传统势力范围(华北一带),就没有被汉人用步兵赶出去的记录。
先说最近几年被很多无脑皇汉吹捧的种族主义分子冉闵,最后他的结局是被慕容鲜卑骑兵战天才慕容恪(对这号人物,李二只能说一个服字,当他十五岁大破后赵二十万大军时李二在干嘛)以五千连环马轻易击败之后被慕容俊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
再说说东晋明帝的女婿桓温大将军的北伐战争。第一次是率领4万晋军讨伐前秦,被前秦国主苻健以割麦计轻易粉碎。最后一次是趁慕容恪死的时候讨伐前燕,结果是几万精锐步兵被慕容垂几千骑兵打的最后只有3000人回到东晋。
而“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乘着北方大洗牌(按刘裕同志自己的说法是“后秦乱起,骨肉相残,已有亡征”再加上当时北魏连年灾荒,北有柔然威胁,无力南进)的机会灭掉南燕(当时南燕是蠢人当家)短暂收复了关中,可是很快被赫连勃勃(这家伙是游击战思想的老祖宗,当年刘裕同志派晋使与勃勃约为兄弟之国,之后当作晋使的面,口授回复,“以答刘浴”。刘浴得勃勃回复后,叹曰:“我不如也。”)杀的匹马不得出关(其实就算刘裕镇守关中在赫连勃勃的骑兵游击战面前被拖垮只是时间问题)。后来北魏缓过来后更是一口气杀到长江边上。
而南北朝时代南朝最后一次北伐是陈庆之靠七千兵马轻易打到洛阳城实际上也是建立在当时北魏国内内乱不止北魏朝廷并不重视的侥幸之上,等北魏骑兵回头收拾他时,最后也只有被吓得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的份了(南归后,特尊重北人,朱异觉得奇怪,便问他,答曰:“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三》) )。
因此上述历史证明什么?证明宋朝先天性缺马的影响对宋朝灭亡因素的影响远在所谓体制性因素之上。
冉闵,桓温,刘裕还有陈庆之总没有赵构,秦桧在拖他们后腿,但他们军事才能即使再高,步兵素质再好也改变不了步兵相对骑兵处于先天劣势最终失败的悲剧。一谈到宋朝,很多肤浅的军事爱好者大多对其没有好感,因为它未能像汉唐那样实现对游牧民族的反击,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北方蛮族的阴影下,因此目前不少对历史认识还停留在教科书阶段的无脑FF往往都喜欢YY骑兵不是宋朝军队衰弱的主要原因,宋朝不能收复唐朝安史之乱后丧失的北方失地是因为战略问题,或者说只有像汉唐那样出击大漠才需要骑兵之类弱智得掉渣的观点。目前很多智商还停留在听龟兔赛跑故事的小朋友阶段的唐FANS在捧唐贬宋的时候往往54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唐宋面对的边疆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宋代的对手远比唐代强大可怕,二是冷兵器时代骑兵相对步兵的巨大优势。为此有必要就这个问题给那些小白扫一下盲。 当然看完此文后那些唐FANS学鸵鸟那样当那个优势不存在也没关系,因为这个事实不会因为那些无脑唐FANS的54其存在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做法而消失。

在讨论宋朝为何无法收复汉唐故土前,还是先给那些54骑兵优势的唐FANS科普一下关于骑兵的基本常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众所周知,13世纪崛起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是靠他自己缔造的无敌铁骑打下来的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帝国,为什么铁骑能成就铁木真同志的千秋霸业呢?这就得从骑兵对步兵的三大基本优势说起,或者反过来说定居民族相对游牧民族的三大劣势。

在冷兵器时代的平原地区,骑兵相对于步兵无外乎三个优势。

一.冲击性,今天的坦克,战斗机,轰炸机之类就是靠这个成为陆战之王或者空中骄子,对地面步兵军团构成严重威胁。在无马蹬之前骑兵多数情况下还只能干干侦察工作,但马蹬出现后(本文就不讨论马蹬出现时间这个问题了,不过个人认为不会晚于秦末汉初)骑兵便开始拥有对步兵的冲击优势,从此在心理上也开始建立起对步兵的优势。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的冲击性优势有多可怕呢?这一点可以从上世纪30年本朝龙兴时期派出的西路军(未配备机枪)在河西走廊遭当地军阀马家军骑兵轻松秒杀得到间接反映,要知道当时还是热兵器已经成熟的时代,热兵器时代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冷兵器时代了。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优势。

二.机动性,这个可以说是骑兵最大的优势。很显然步兵的速度在骑兵面前简直就是乌龟和兔子的区别,只不过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中兔子会睡觉,但在古代实战中骑兵是不会随便像那个故事中骄傲的兔子睡觉傻呼呼等乌龟一样的步兵来追的,无论是耐力还是速度,在平原地区步兵永远是比不过骑兵的。孙子兵法强调“兵贵神速”,而骑兵机动性远高于步兵的特点使其可以非常轻松做到这一点。

三.后勤优势。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道出了后勤保障对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而这正是50年代创造“神迹”的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重大教训,后来中印战争TG无法扩大战果根本原因也在于当时后勤补给无法支撑藏区边防官兵长期作战,不然国家花那么多钱修青藏铁路干嘛。事实上中国古代战争靠切断粮道迫使对方几十万军队不战自溃的经典战例不胜枚举,偶就在这里不多说。
而这正好是骑兵相对步兵最大的优势,甚至还不亚于机动性这个优势。
冷兵器时代游牧骑兵相对步兵有多大后勤优势呢?如果看过CCAV10套的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全时空征伐之火线补给》的朋友们相信对蒙古人靠牛肉制品和奶制品解决军粮问题并将当时号称世界征服者的花剌子模统治者摩诃末逼着去见真主的内容一定非常印象深刻,片中已经对骑兵对步兵有多大后勤优势有多大已经做出最详细的说明我就不在这里浪费口舌了。事实上不光蒙古骑兵,历史上的其他蛮族骑兵也是靠打“草谷”这种相当野蛮的以战养战方式解决后勤问题的,大家熟悉的父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同志就是没有很好约束契丹铁骑打“草谷”扰民的问题激起中原百姓反抗于是灰溜溜回老家了,险些就当上了中原的皇帝。而明朝末年的松锦大战皇太极就是靠这样的办法歼灭明军最后一支精锐部队才让李闯捡了个大便宜顺利进了北京城逼崇祯皇帝上吊。
正是靠这三样优势,骑兵在那个时代对步兵拥有极高的战略战术优势,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美国空军对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优势。有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就意味着拥有巨大的战略战术优势。说通俗些步兵打骑兵是赢了追不上,输了跑不掉。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先天的战略优势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因此一般认为骑兵的战斗力至少相当于三个步兵,而事实上在实战步兵相对于骑兵是很难达到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的效果的,骑兵的优势岂能用数量来形容?
因此在冷兵器时代要想战胜北方骑兵,无外乎防御和进攻两个手段。
在防御方面中原王朝从秦以后主要靠修万里长城依托地形优势来限制骑兵的机动优势,类似于二战时期的马奇诺防线。当然靠长城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但可以用作进攻的依托。
而对付骑兵最根本的办法发展自己的骑兵对抗北方游牧骑兵,正如今天中国空军对抗美帝猛禽战机最好的办法是发展本国的猛禽战机一样,战胜骑兵只能靠骑兵。而要发展骑兵必不可少的就是解决战马的来源问题,否则发展大规模骑兵只能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一句空话。
因此自秦以后马政成为任何一个中原王朝也包括入主中原的汉化蛮族政权都高度重视的根本问题。因为解决战马来源问题最根本就是发展本国养马业,解决骑兵的战马来源问题。实际上汉武大帝之前的文景之治积累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是在积累反击匈奴所需要的马匹资源。
而骑兵所需的马匹,对中原王朝来说无外乎两个两个地方出产。一在东北,也就是所谓的辽东,即今热察一带。一在西北,就是所谓的陇右河套还有河西走廊一带,当然也可能包括西域。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高寒之地,才能养好马。养马又不能一匹一匹分散养,要在长山大谷,甘泉美草之地,沃野千里之域,才能成群放养,最终为骑兵出塞长途追击之用。正是靠这些地方出产的战马,汉唐这样的中原王朝才得以实现对游牧民族的反击。当然即使是不必为马匹来源问题发愁的秦汉隋唐明在马匹资源掌握上也不如蛮族,那么为什么只有宋朝严重缺马呢?
这得从宋朝的开国环境说起,为了让大家对宋朝开国环境的恶劣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这里笔者觉得有必要就开国环境问题和之前的汉唐还有之后的朱明进行对比,顺便为了让大家对宋朝开国环境之恶劣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本人也会拿本朝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参照物。
先谈谈为什么汉唐能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呢?其实只要稍微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清楚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它们踩在秦隋这两个大一统帝国巨人的肩膀之上。
而这两个朝代都不用为骑兵问题发愁,秦人本来就是靠给周天子养马起家的,最后秦能一统天下除了商鞅变法外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掌握了陇西养马之地(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抗衡就是胡服骑射与秦同出一脉的赵);而隋朝则继承了鲜卑人宇文氏建立的北周王朝,自然更不用为马匹问题发愁,因此 汉承秦祚,唐承隋祚。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时代;隋平南北,结束五胡乱华,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而这两个朝代都是二世而终,表面原因是皇位继承人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为完成统一大业,秦隋的连年征战,使国力提前透支,最终使自己走向了灭亡(当陈胜、吴广起兵的时候,秦朝的主力部队正部署在抵抗匈奴边境上,动用全国的财力修万里长城也是为了抵抗匈奴;隋朝的几次大规模用兵,不是对付突厥,就是讨伐高句丽)。应该说虽然秦隋二世而亡,但毕竟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基础,因此秦隋末年的战争动乱时期并不长,加上只是本民族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战争性质,因此汉唐一般能在很短时间内大体完成对前朝帝国遗产的大体接收,因此不必为马场问题发愁。这一点恰恰被很多网友所忽略(至少就疆域问题来说,个人认为本朝的情况相对秦隋来说和汉唐更接近,这一点本人会在后文谈到宋朝时候提及)。
但对宋朝来说,养马对汉唐来说举手之劳的事情对宋朝来说却可望不可即,就如同跑一百米对正常人来说在平常不过但对先天瘸腿的人却异常艰难。这是为什么呢?
这得感谢伟大的“盛唐”,由于唐朝SB的民族政策(某宋FANS曾谏太宗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败,此是上天剿绝,宗庙神武。且其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秦、汉患之者若是,故时发猛将以击之,收其河南以为郡县。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猜猜看这位穿越到唐代的宋FANS是谁?)和SB文化政策(除了被众唐FANS津津乐道的唐诗外文化成就其实为零,因盲目的文化开放政策导致其对胡人文化不加选择吸收而本国文化实际上处于衰落时期,可笑的是现在SB唐FANS都盛赞唐代文化何等开放,唐人心胸何等宽广),加上无节制任用胡人为将,最后连边防也由胡人负责(这和开门揖盗,借鼠守仓有什么区别,可笑今天还有不少唐FANS对这种NC做法大加称赞,真是愚蠢不可救药)因此在安史之乱后,辽东,河北,河西走廊,陇右,河套等重要战略要地先后丢失。而唐朝也因此陷入了长达15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这倒和春秋时代的周王朝很类似。但由于先前SB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的恶果,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长达200年左右的一个非常平庸的乱世时期(这个时间段内没有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大学问家、大道德家,还不如后面的晚清民国时代,在这里替清FANS踩一下大唐,呵呵!) 晚唐却没有齐桓、晋文这样的诸侯,皇帝不仅受制于潘镇,而且受制于太监(被太监宰了3个,还不如后面的猪天子)。河北,河徨等地竟然出现了逆向的蛮族化倾向(好伟大的大唐啊,大清统治中国200多年把自己还有蒙古亲戚以及边境少数民族朝汉化方向发展,而大唐竟然让自家的汉民朝朝蛮夷化方向发展,大唐比大清伟大得还真不是一点半点,呵呵!),正是在这样严重分裂的局面为周边蛮族的做大,崛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良机。
正是在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背景下,崛起于北方的契丹建立的辽帝国利用中原混乱之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后来民国时代的军阀混战局面也无不与太君,联共对大炮公的或明或暗的支持脱不了干系)。后晋皇帝石敬瑭于公元936年割“幽燕十六州”于契丹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汉奸培训班三强:龟唐,猪明,KMT)。于是在东北方向,中原王朝不但丧失了马场更失去了最后一块抵御北方蛮族铁骑的战略屏障(后来常凯申出卖外蒙古造成的恶果偶就不多说了,左宗棠“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一语道出外蒙古对今天首都北京安全的重要性)。
而西北方向,河西走廊,陇右造成了吐蕃人或者回纥人的地盘,而河套地区党项人经过上百年的经营已经根深蒂固(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契丹人一度占领河套地区但最终还是老老实实退出的根本原因)。虽然此时他们没有建国,但很显然是不会老老实实把这个地盘让出来让汉族王朝养马的。因此宋朝必须首先夺回这上述地区才能在那里养马。但是有足够的战马又不可能去占领这两片地区,于是宋朝对此也无可奈何。而解决马匹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养马,而通过边境贸易的方式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马匹问题,远不能满足战争需求。 而最要命的是宋朝面对的对手和汉唐时代相比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汉唐时代处于部落联盟阶段的匈奴,突厥到宋朝就变成了已经进化为半汉化的蛮族帝国辽和西夏(关于它们之间的区别本人已专门发帖论述过,如果以TG为参照物的话,汉唐时代的匈奴,突厥顶多相当于八年抗战时期在太君面前只能打游击的TG,而宋代的契丹,党项之流可比朝鲜战争中一口气把美帝从鸭绿江赶到38线的TG牛气多了)这种地缘政治局面与今天本朝开国初期的形势极为相似(美帝,联共比之当年的辽金夏蒙强了可不止一点半点,对本朝形成压倒性优势),只不过和宋朝相比,本朝运气要好得多(领土方面继承清帝国的遗产,而且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某种程度上因祸得福为TG利用列强之间矛盾发展自己国力提供了施展空间)。面对这样险恶的立国环境,在军事才能上不逊色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本朝太祖也无力收复前朝丢出去的外蒙古,更无法解放与大陆最近不过一百多公里的台湾岛,既然我们不会因此指责本朝无能,我想理智的网友自然也不会因为宋朝收复不了前朝弄丢的领土而指责宋朝无能吧。
回到正题,现在是该谈谈宋朝失去北方战略要地无力解决马匹问题来源问题对宋朝灭亡所起作用的时候了。
失去了对陇西,河套这样的马场的控制实际上也就等于将冷兵器时代的战略优势拱手让人,而边境贸易很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缺马问题。因为契丹人和党项人都没大唐那么SB,既然是大唐让他们有机会控制中原王朝的边疆之地壮大为能与中原王朝的蛮族帝国(不仅仅是体制,在技术上辽,西夏也和宋朝缩小差距,如同今天的美帝虽然仍然是世界第一科技大国,但对今天PRC的技术优势已经没有ROC时代那么明显了),那么他们自然不会轻易让宋朝再把这些地方夺回去,因此这就决定了宋朝与辽金夏蒙的战争必然是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的掠夺。一旦涉及这方面的争夺,就是寸土必争的问题了。这种性质是由农业文明的特性决定的。拥有土地就是拥有生命!因此,宋与北方蛮族帝国的战争必然是残酷的、持久的、难分胜负的。而且这样的战争不是一场战斗的胜负就可以决定战争命运的。土地对于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一点从今天毛子的车臣问题,塞尔维亚的科索沃问题也间接得到印证(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与同民族割据势力之间的战争不同,同民族割据势力之间相互往死里掐,无论掐得多么狠,那都是上层统治者之间的事情,对于下层的平民来说谁当统治者其实区别并不大,故本民族割据势力在统一过程中被消灭后很难死灰复燃,但不同民族之间割据势力就不同了,这一点今天的热比娅和鸠摩智就是最好的明证)。
当然退一万步讲,即使辽,夏不控制马匹市场,宋朝单凭边境贸易也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对战马的需求。因为有经济常识的都清楚,一旦形成单方面的卖方市场,出售战马的一方往往可以借机坐地起价,就算是今天富甲天下的美帝也没法经受得住这样的折腾。
那么在战术层面上缺乏骑兵对宋朝产生了怎样不利的影响呢?
前面我说过,要收复幽燕十六州,甘凉河套河西走廊没骑兵根本办不到,在这种形势下,要宋军在无强大骑兵的条件下去收复幽燕或者河套地区这些前朝弄丢的领土实际上已经与让他们自杀无异。
现在不少NC网友对于后周世宗柴荣的死感到惋惜,和不少学者一样都喜欢做这样的假设,认为假如柴荣没有病死,后周必定可以收复幽燕。然而遗憾的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当时后周所面临的历史形势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理智的承认,如果柴荣在收复幽燕两州后不懂得见好就收继续北伐幽燕,恐怕下场只会落了个后晋石重贵一样的下场-身死国灭。众所周知,契丹建立的辽在唐朝末年开始崛起,之间和后唐的战争虽然败多胜少,但后唐的胜利也是建立并未丧失幽燕十六州这个重要的战略屏障的条件下打防御战的基础之上。而后晋儿皇帝将幽燕十六州出卖给契丹后,使中原王朝在战略上已经处于劣势的地位,其后虽然契丹入主中原的梦想虽然没能得逞,最终狼狈退回中原,但并未改变中原王朝相对契丹处于守势的地位,实际上在宋太宗北伐幽燕前中原王朝和契丹的战争胜利基本上都是防御战的胜利,并未改变“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态势。而柴荣在还没有统一中原,消灭其他割据势力(包括北汉),更没有经过长期的国力积累准备(尤其是骑兵)的情况下,带领区区几万兵马(骑兵占少数),去孤军深入一个进化为封建帝国并已经征服草原的辽国境内与擅长骑兵战的契丹人决战决战,实际上是自寻死路,按照今天的话说,那就是“左倾冒险主义”。 诚然,当时柴荣选择北伐是看中了当时辽朝处于昏庸的“睡王”辽穆宗统治时期这个难得的“时机”,但当时的辽朝远没有进入社会危机爆发时期,仍然拥有相当强大的国力,后周军队能在北伐初期收复两座城池也是建立在对方没有充分重视自己加上汉族将领望风而降的侥幸之上。而一旦真的兵临幽州城下,后周军队在装备上的劣势就会在契丹铁骑面前暴露无疑。
从辽国的地形地势来看,是有利于骑兵而不利步兵作战的(实际上西夏也一样)。如果让我当上辽军主帅,以本人现在的水平想打败攻城的后周军或者宋军也不过是举手之劳。兵法中说的好,兵贵神速。而骑兵的特点正好能够让辽军轻易达到“兵贵神速”的要求。在没有足够骑兵的情况下去孤军深入攻打幽州城会有怎样的下场呢?切不说在冷兵器时代,攻城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对方还有相当强大的野战部队。这也是当年隋唐帝国征伐高句丽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当然有网友说出这样弱智的话:攻打城池需要骑兵吗?攻城当然不需要骑兵,可保障攻城部队的安全没有足够骑兵却只有自杀的份。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契丹人没有在幽州城下部署十几万骑兵,旷日持久的攻城战(哪怕攻城时间超过一天也很危险)也会给契丹骑兵足够的时间迅速扑向攻城的周军或宋军,使其形成里应外合之势,使周军或宋军腹背受敌。对于北方军队尤其是蛮族骑兵来说若要击败后周军可供选择的方案无非有两种,第一种就是直接用骑兵向后周军队发起冲锋,马镫出现后,步兵在平原地区被骑兵冲锋一般只有被屠杀的命,输了跑不掉,赢了对方骑兵却可以从容撤退,使步兵无法聚而歼之,而歼灭战正是战争一方取得最终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这一点大家可以请教本朝太祖这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关于歼灭战的精彩论述)。当然在部分条件下骑兵冲锋会被粉碎,但在这里那些认为骑兵不重要的NC网友也别高兴太早,因此此时作为辽军主帅的我会采用更毒辣的招数让周军不战自溃,那就是切断周军的后勤补给。而这一招也可以说是骑兵打败步兵最轻松代价最少的招数。
任何略知军事常识的人(即使是在下这种半瓶子醋)都知道,后勤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上个世纪60年代中印战争后中国军队虽打败印度军队但最终被迫放弃收复的国土就是因为后勤补给问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因为后勤无法扩大战果,吃了不少苦头的例子大家也非常熟知。而在冷兵器时代,马匹对中原王朝的重要性除了提升骑兵战斗力外,更重要的就是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持。汉朝,唐朝军队深入大漠作战实际上都是由马匹负责后勤供应(因为不可能以战养战。)但即使如此,汉唐军队也经常为后勤问题苦恼(看过那篇通篇胡说八道的电视剧《安康长歌》的朋友就知道,剧中唐国强饰演的唐太宗就为这个问题感到头疼)即使周军或者宋军能够抵挡契丹骑兵的冲锋,契丹人也会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优势,切断周军或者宋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其不战自溃,一样可以置孤军深入的周军或宋军于死地(对辽军来说,这也是最省事的战法。当年后唐军队收复河套的计划就是这样被党项人粉碎的。“党项诸胡以自救”, 夏州城下“四面党项万余骑徜徉四野,抄掠粮道”。整个一阿富汗战争的古代版,联军运输车队在阿富汗山区要给塔利班交保护费才能顺利过关的光荣事迹听说过没有?)。
事实上,后来宋军几场对外战争失败均突显了宋军装备上的这种劣势和辽、夏、金在战略与战术上有效的利用敌方劣势。几场战争的过程基本上相似,先是宋军没有遭遇多大的抵抗就长驱直入敌国境内(诱敌深入,毛太祖就是这样在中央苏区几次玩死党国军队的),一旦宋军进入平原开阔地带,北方军队便即时切断宋军退路和补给线,并运用骑兵运动优势,将宋军切成几段而各个击破。由于宋军机动性不够,无法寻找敌军主力进行决战,使宋军的一些技术兵器难以发挥作用,最后只好被动挨打,一旦不能速战速决,必须立即撤军,宋军往往在撤退时又首尾难顾,以至酿成溃败(宋太宗亲征契丹时,先是长驱直入,结果是全军覆没,自己靠化装才得以幸免)。北方军队优势在其机动性,聚则呼啸而至,散则倏忽而去,寻其决战而不得其门,不期而至则防不胜防,讨之难得要领,置之则边患丛生(看看今天联军被塔利班折磨成竟然要交保护费了,同情中....)北伐,均以惨败告终,丧师失地,兵败求和,最终只有纳贡的份儿。现在,人们多以人事之由苛责宋代君臣,是否有失偏颇?
实际上不仅仅是宋朝,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历史也证明:只要马上民族侵占了汉人传统势力范围(华北一带),就没有被汉人用步兵赶出去的记录。
先说最近几年被很多无脑皇汉吹捧的种族主义分子冉闵,最后他的结局是被慕容鲜卑骑兵战天才慕容恪(对这号人物,李二只能说一个服字,当他十五岁大破后赵二十万大军时李二在干嘛)以五千连环马轻易击败之后被慕容俊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
再说说东晋明帝的女婿桓温大将军的北伐战争。第一次是率领4万晋军讨伐前秦,被前秦国主苻健以割麦计轻易粉碎。最后一次是趁慕容恪死的时候讨伐前燕,结果是几万精锐步兵被慕容垂几千骑兵打的最后只有3000人回到东晋。
而“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乘着北方大洗牌(按刘裕同志自己的说法是“后秦乱起,骨肉相残,已有亡征”再加上当时北魏连年灾荒,北有柔然威胁,无力南进)的机会灭掉南燕(当时南燕是蠢人当家)短暂收复了关中,可是很快被赫连勃勃(这家伙是游击战思想的老祖宗,当年刘裕同志派晋使与勃勃约为兄弟之国,之后当作晋使的面,口授回复,“以答刘浴”。刘浴得勃勃回复后,叹曰:“我不如也。”)杀的匹马不得出关(其实就算刘裕镇守关中在赫连勃勃的骑兵游击战面前被拖垮只是时间问题)。后来北魏缓过来后更是一口气杀到长江边上。
而南北朝时代南朝最后一次北伐是陈庆之靠七千兵马轻易打到洛阳城实际上也是建立在当时北魏国内内乱不止北魏朝廷并不重视的侥幸之上,等北魏骑兵回头收拾他时,最后也只有被吓得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的份了(南归后,特尊重北人,朱异觉得奇怪,便问他,答曰:“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三》) )。
因此上述历史证明什么?证明宋朝先天性缺马的影响对宋朝灭亡因素的影响远在所谓体制性因素之上。
冉闵,桓温,刘裕还有陈庆之总没有赵构,秦桧在拖他们后腿,但他们军事才能即使再高,步兵素质再好也改变不了步兵相对骑兵处于先天劣势最终失败的悲剧。
当然有人会拿明太祖说事,不少不明真相的无脑皇汉YY什么猪88靠步兵北伐元朝,在这里有必要做一个澄清。其实明朝能成为唐朝灭亡之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以汉族王朝标准)其实在本质上和汉唐继承秦隋的家底一样,实际上也是建立在接收元朝帝国遗产基础之上(其实也没全部接收,但对中原王朝来说只要把秦始皇打下的地盘全部接收下来的话也足够其笑傲周边蛮夷了,不过放今天中国要是只有这么大真的连哭的份都没有了)。众所周知,蒙古人在横扫天下过程中,完全采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这种高压、野蛮的政策同样也激起各民族、各国家的强烈反抗。反抗的强烈反过来又激起蒙古人更残酷的镇压。实际上,成吉思汗在征花剌子模时,由于遭遇顽强的抵抗,城破之日,成吉思汗下令屠城,女子为奴,男子包括男孩一律处决,整个国家、民族从此灭绝。蒙古人在灭金、灭西夏过程,都实施了残酷的屠杀政策,使这一地区的人口空前减少(顺便说一句,阿拉伯帝国的最后一位哈里发—皇帝就是被蒙古人包上毛毯,让马队踩成肉饼)。蒙古人的屠杀政策,极大地削弱了欧亚大陆大多数民族的实力,造成了不少民族的灭绝。本来,自唐宋以来,在中国北方生活相当多的规模不等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的建立了国家,有的还处于游牧状态,经过蒙古人的征战之后,这些民族大多不见了。当明朝将蒙古人逐出漠北之后,蒙古人统治的许多疆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明朝的领土。可以说,明朝的边境问题,主要由蒙古人解决了。应该说猪88同学是在南方起家的,按道理说应该也会为骑兵问题发愁的。但事实却是猪88根本不用为马匹问题发愁的,因为这个问题元朝花了近百年时间帮猪88解决了。熟悉蒙古历史的朋友们都清楚蒙古人是出名的破坏高于建设的民族,而元朝也是历代少数民族政权中汉化程度最差,对农业最不重视的王朝,元朝入主中原,在中原四处开辟马场,甚至连金门也有(“其牧地,东越耽罗,北俞火里秃麻,西至甘肃,南暨云南等地,凡一十四处,自上都、大都以至玉你伯牙、折连怯呆兒,周回万里,无非牧地。……内及江南、腹里诸处,应有系官孳生马、牛、驼、驴、羊点数之处,一十四道牧地……”——《元史.兵志.马政》)。其中就包括猪88同学起家的两淮地区(元末由于小冰期的影响,此地出产战马质量不逊色于塞外)。当然蒙古人为了完成这项伟大的大规模退田还草工程,作为回报,元朝统治不过百年就只好老老实实回草原放牧去了,而汉族地区也付出了农业生产大倒退的惨痛代价。很显然这种以农业凋敝为代价将两淮变成牧场的自杀政策赵宋王朝还真做不出,否则马还没来得及养起来,大宋朝只怕就差那两人(那两人是谁,相信大家都清楚)了。你让马跟人抢口粮,那些梁山的英雄好汉们能答应不?事实上除了猪88起家靠近两淮马场这个因素外,其北伐成功还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此时的元朝政府早已被各路靠镇压红巾军起家的军阀架空(与太平天国后的清朝情形类似),导致此时的北方混战不休(比桓温,刘裕的机遇好多了),不相信的话大家可以问问张无忌的大舅子当猪88和陈友谅在鄱阳湖PK的时候他在干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猪88的军队北伐过程中基本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能迫使元顺帝乖乖让出北京城(废话,手里没军队能不逃吗?),实现了历史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南方政权战胜北方政权的壮举。那些说猪明开始没骑兵就敢打元的SB可以闭嘴了,没骑兵猪88敢冒险北伐(虽然偶不认同猪8治国才能,但在汉族皇帝中也算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才不会像现在的无脑皇汉那样喜欢YY靠步兵战胜蒙古人的铁骑的)?还真当人家是猪啊(顺便说一下猪88在制定北伐策略时要求极力避免与张无忌大舅子正面冲突的)。
当然有人说,宋朝军队缺乏骑兵影响进攻能力,对防御能力应该没有影响吧。南宋定都的江南地区不适合骑兵机动作战,因此说宋朝因为没有骑兵而亡国是掩盖其无能的表现。
其实这也是外行人说的没水平的话。有军事常识的都清楚,单纯的消极防御根本就不是对抗敌人,保存自己的有效办法,否则太祖的军事思想为什么一再强调“积极防御”(“积极防御”本身就有进攻的思想在里面)。更何况防守也要有险可守才行,否则很容易被对手各个击破。而且熟悉热兵器发展历史的都清楚,宋元时期的热兵器尽管没有成熟,不能对抗游牧骑兵,但却对坚固的城池(襄阳被元军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蒙古人掌握了当时的核武器,回回炮)构成了威胁。而这实际上也使防御一方处于不利的地位。 再说江南的地形,按照很多人的观点,那里不适合骑兵作战。但那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尽管不适合骑兵大规模机动,但并不能完全使骑兵失效。金兀术就曾经带骑兵攻占过扬州并迫使宋高宗在海上逃窜。而到南宋末年,由于地球气候小冰期的影响,也使长江对北方蛮族骑兵的屏蔽作用大大下降。
说到这里大家就会发现,宋朝缺乏马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从根本上讲是战略层面上的。没有强大的骑兵,南方政权再强大无法在主动进攻北方政权的战争中获得胜利。而所谓的长江天险被北方政权突破实际上只是时间问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古代甚至到近代只要发生南北对峙,最终胜利的都是北方政权。因为战争说到底拼的还是资源。在那个马匹相当于今天石油,橡胶之类战略资源的冷兵器时代,先天性缺乏马匹资源对宋朝灭亡造成的影响远在所谓“重文轻武”之类的制度性因素之上(宋朝制度问题主要出在赵2身上,不过比昏君加太监的垃圾龟唐和猪明强太多了,与今天的西方国家制度非常接近,哪朝都有哪朝的毛病很正常,宋朝毛病已经很少了,谁也不敢说本朝的毛病比宋少吧)。缺马的一方在少数情况可以打胜仗(宋朝的胜仗基本都是于谦北京保卫战之类的防御战胜利)如同二战时期的太君在中途岛之战之前曾经打得西太平洋英美军满地找牙(感谢那位不知名的日本地质学家,他们将中国人民从亡国的边缘上拯救了过来,呵呵!)但之后只有被美帝完虐的份,而缺资源的德军也能在41年和42年几十万几十万地吃掉苏军但最后阿道夫同志自杀鸟一样。但是长期而言在战略上肯定是处于守势。而只能守,不能攻的一方从长远来看是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 所以那些说“步兵集团,如果能维持纪律,良好训练,和使用弓弩强力远程兵器的话,在具体战斗上,步兵对骑兵,亦能占据优势”还有“宋朝缺乏骑兵不是问题”的SB可以闭嘴了。 从这一点看说唐朝贻害千年实不为过,今天本朝之所以感受不到宋朝那种对唐朝败家子危害的切肤之痛应归功于大清朝前期的开疆扩土留足了PRC依靠帝国遗产翻身的领土本钱(别的不说大家想象一下新疆,西藏还有内蒙,东三省清朝龙兴之地如果不在中国版图之内会是什么可怕的局面),否则即使今天的TG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让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任何作为(在疆域问题上再替清FANS踩一下大唐)。
当然随着近代火器技术的成熟,骑兵在后世对步兵的优势逐渐减少,直到二战结束后才被主要大国彻底淘汰,但是骑兵这个兵种其实并没有彻底消失,它以另外一种形态登上现代化战争霸主的地位。因为它早在一战时代就已经朝空中发展了,于是出现了新时代的现代骑兵-空军。从二战开始,制空权开始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在最近二十年内爆发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体现得尤为明显,而且这个现代骑兵现在已经有向太空发展的趋势。当然有人会拿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说事,但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朝鲜和越南的地理条件多少也为当地武装提供了掩护作用,多少限制了空军优势的发挥,更重要的还有美帝,联共争夺霸权这一重要历史背景(宋朝可没这么好运气,它不可能靠像KMT那样投靠类似美帝的干爹来对付北方的虎狼之师)。应该说正如我们不能说骑兵万能那样认为空军包打一切,我们更不能因此否定骑兵或者空军在它们所处战争形态所起的主导性作用,因为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今天的高技术战争形态,强大的骑兵或者空军意味着自己一方将在战争中占据极大的战略主动权(现在能与美帝空军抗衡的只有毛太祖的游击战理论了,呵呵!)。近现代无数战争用血的事实证明,一旦在装备上与敌对一方形成过大的差距时,事实上就已经不是靠高超的战略还有不怕死的勇猛精神所能弥补了,这一点在古代如是,现代也如是。因此我们才会看到自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今天的PLA才会努力建设攻防兼备型空军,并在美帝F22服役后努力研发本国的四代机。因为他们比现在网上很多喜欢纸上谈兵思维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的土地革命战争时代的军盲FQ要清醒得多,他们比谁都明白“剑不如人靠剑术能弥补”的时代正一去不复返。
本人写此文并不是想把宋朝说得多完美(实际上宋朝在处理和北方蛮族政权关系上还是存在严重的致命失误的),而是想希望大家分析军事问题的时候能多一分理智,少一分意气之争。有一点大家必须记住,无论是讨论现代军事问题还是古代军事问题,脱离物质条件去空谈战略问题是最SB的做法。做人还是应该唯物主义一些。
摸摸纸老虎
捧唐贬宋,是不对的;捧宋贬明也不对

应该捧唐宋明,贬清~~~~嘿嘿就这么定了
基本是对历史有研究,对战争没研究的人的文,恕我直言啊
有些地方主观了点


蒙古军队确实野蛮,不过就此忽略其控制陆上丝路东西两侧后的变化是滑稽的。
汉唐的帝国是建立在中央集权对陆上丝路的控制,一旦这个控制力下降帝国立马降级。
蒙元同样是在控制丝路后才发生变化升级为帝国,辽金为什么没有成功原因就在于没有完全控制陆上丝路两侧(当然此时的丝路远比唐帝国复杂)。
撒克逊人之所以称霸至今就在于控制了海洋霸权。
扯这么一大堆,其实很简单,最强大的帝国必然是控制贸易通道的。当然具体内容会不断发生变化。

蒙古军队确实野蛮,不过就此忽略其控制陆上丝路东西两侧后的变化是滑稽的。
汉唐的帝国是建立在中央集权对陆上丝路的控制,一旦这个控制力下降帝国立马降级。
蒙元同样是在控制丝路后才发生变化升级为帝国,辽金为什么没有成功原因就在于没有完全控制陆上丝路两侧(当然此时的丝路远比唐帝国复杂)。
撒克逊人之所以称霸至今就在于控制了海洋霸权。
扯这么一大堆,其实很简单,最强大的帝国必然是控制贸易通道的。当然具体内容会不断发生变化。
不是大宋无能,是辽金夏太强了。。。。
楼主说的还是很不错的,但还有一个因素是宋一直要警惕由晚唐形成的军事将领拥兵割据情况的再次发生,不然就一个魏博节度使也能玩残辽国。
东汉对于西疆政策上的错误使得帝国尚失了对西域的控制同时大量失血,最终被董卓这个昔日边塞将领推倒。
唐就更憋屈昏头八脑的尚失了中央对边塞军队的控制权。
到了宋是其实海上丝路已经显现出强大的替代力,可惜在最关键的神宗变法失败后,长期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汉唐时中央集权的尚武风气与开阔的视野开始远离中华。
明恢复汉家天下后,天灾再加上保守的儒生集团的内耗,在远航的泰西已经把西方世界介绍到中华的时候杯具般的被通古斯野人窃取中华。
GSTSQZLXF 发表于 2010-3-15 10:01
汉唐丝路的贸易是导致中央集权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尤其是东汉早期)控制西域的根本,到了宋盐铁以及海上贸易的收入与西北以及北线边塞军阀无法形成良性的利益链.其实明也是如此。古人不是傻子。
宋的优势在于,宋朝时中华文明达到的自身创造力的巅峰,但在变革的环境已经具备的时候,却在儒生基础上进行神宗变法····这个成功的几率实在较小。
到了这个时候宋其实已经与泰西有了大量交流,通过海上丝路汲取力量击败北方骑兵的可能性已经具备。
蒙古利用阿拉伯和金的力量成就其霸业,其实与后来撒克逊人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处。
怯的不花的失败说明他的骑兵同样可以击败。
到了大明,九边与蒙与后金的战争就在于明汲取了教训实施了严厉的边禁严格控制边外的贸易量。而宋与辽与金的对峙便宜了蒙古。
山西的八大皇商是明帝国最终败落的最直接的根源而不是什么骑射无双的辫子军。
骑兵的可怕不是他们和你打,关键是他们不和你打!看着你被自己拖死,真要刻日决战步兵对付骑兵的方法很多!
中古世纪最变态的是弓骑
步兵想打追不上 却在步兵没办法的位置放箭
一大堆步兵基本可以被玩死
其实现在的世界同样如此昔日苏联坦克大军实力之强悍恐怕无人可比,可苏联败落在于其没有海洋霸权军事力量的维持全靠消耗自身与小弟,美帝就潇洒多了。
TG汲取苏联教训把自己的经济贸易与美帝搅合在一起,美帝现在完全靠对华高科技封锁勉强控制自身。09年经济危机爆发,TG的产品已经卖到了全世界,贸易量超越汉斯,同时开始产业升级了。假以时日······“美国绝不当老二”。美帝现在的实力举世无双,却无从下口。
这一切和昔日宋之于蒙古崛起何其相似。
宋不是败于先天性缺马,而是没有开阔的视野去洞察双方力量的变化,像汉朝人那样及时调整自己,开拓新的渠道打击对方。应循守旧岂能不败。(其实早前败于金已经演化过一次了)。

中古世纪最变态的是弓骑
步兵想打追不上 却在步兵没办法的位置放箭
一大堆步兵基本可以被玩死
Q6 发表于 2010-3-15 11:05

中古世纪最变态的是主动贸易封锁,阿拉伯航海术对中华封锁了800年,同样咋也是这么过,明九边的封锁今天的人难以想象。
但凡成功者都是当时打破这一规则的勇士包括蒙古人。
中古世纪最变态的是弓骑
步兵想打追不上 却在步兵没办法的位置放箭
一大堆步兵基本可以被玩死
Q6 发表于 2010-3-15 11:05

中古世纪最变态的是主动贸易封锁,阿拉伯航海术对中华封锁了800年,同样咋也是这么过,明九边的封锁今天的人难以想象。
但凡成功者都是当时打破这一规则的勇士包括蒙古人。
Q6 发表于 2010-3-15 11:05


    当年狮心王也曾经用重装步兵打败过萨拉丁的弓骑
金兀术的铁浮屠还不是给纯步兵给灭了:D
难得在超大看到贬唐文,对不对的过个瘾先:D
对中国北方和东欧来说,由于地域辽阔,很容易被游牧骑兵长驱直入(所以说长城还是不白修的)。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内野战,步兵为主的部队就暴露出机动力差的弱点,在被拖垮被分割后击溃。
而在近东多山的狭小战场,骑兵的战略机动性施展不开,重步重骑也一般不会输得那么惨。这就是为什么风君子所说十字军在指挥有方时还能打退弓骑。


先以贸易商获取敌方情报,再以骑兵集团打击敌纵深软肋,汉唐都以此立足西域。当然这个是建立在汉唐综合实力全面领先的基础上的,周遍蛮子依赖中原的盐铁茶。
宋辽金对立,宋虽然经济实力超群但是无法通过盐铁茶完全制约北方,自己又看不起辽金包括蒙古;反过来蒙古通过色目人对金宋了如指掌。
战争打的是后勤,为啥阿拉伯没有成功的翻越葱岭往东颠覆中国?他没有这个支撑力。而西汉以及唐朝的西征被后人诟病,可想一下为啥汉唐可以控制西域?西域那些小国不是傻子,对比地图一下就知道那是多恐怖的事。
冷兵器时代西方算个屁!亚历山大为啥不翻越葱岭?对东方一抹黑,他敢来吗?人不是傻瓜。

先以贸易商获取敌方情报,再以骑兵集团打击敌纵深软肋,汉唐都以此立足西域。当然这个是建立在汉唐综合实力全面领先的基础上的,周遍蛮子依赖中原的盐铁茶。
宋辽金对立,宋虽然经济实力超群但是无法通过盐铁茶完全制约北方,自己又看不起辽金包括蒙古;反过来蒙古通过色目人对金宋了如指掌。
战争打的是后勤,为啥阿拉伯没有成功的翻越葱岭往东颠覆中国?他没有这个支撑力。而西汉以及唐朝的西征被后人诟病,可想一下为啥汉唐可以控制西域?西域那些小国不是傻子,对比地图一下就知道那是多恐怖的事。
冷兵器时代西方算个屁!亚历山大为啥不翻越葱岭?对东方一抹黑,他敢来吗?人不是傻瓜。
我一直报着“物必胜人”的心态。
ysych2229 发表于 2010-3-15 12:09


    亚历山大他的军队十年征战,手下的将领好处拿够了,马其顿士兵打仗也打够了再不衣锦还乡就亏大发了
灯塔看守 发表于 2010-3-15 18:59
亚历山大可真仁慈啊!
ysych2229 发表于 2010-3-15 19:52


    可能比唐玄宗仁慈些
把北宋军事上的失败都归结于缺乏骑兵是不正确的,缺乏骑兵只能说原因之一,关键是北宋的高层将领出奇的差,中下领导倒还都不错;看看宋太祖打太原和金兵攻太原,让人感觉北宋军队就是一群猪领导下的狮群
再看南宋初中兴四将的岳飞\韩世忠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金兵一碰到二人利马就歇菜了.
灯塔看守 发表于 2010-3-15 20:08


亚历山大那嘎达是城邦时代好不好!一定要比也就与周天子比较吧。
亚历山大基本沿着传统贸易通道进行战争,而这条贸易通道到亚历山大时代已经沿用了许多年。
用现在的角度来看,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是地理学家和地理拓荒者·譬如张骞,西方的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托勒密。
云中雀 发表于 2010-3-15 20:31
         宋朝皇帝对官员上的态度,长期是重文轻武的。并且,对武将始终是抱着很强的戒备之心的。武将只要一有武功,就加以迫害或调离原岗位高高挂起,这使得宋朝在一个原本就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时代,失去了军事将领人才方面的重要军事保障。而没有大量的军事人才和勇猛的将领,在军事上为宋朝国家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宋朝最终政权覆灭的,关键性的问题。
银子弹 发表于 2010-3-14 22:31

龟唐,猪明那两个垃圾王朝有毛可捧的?两个汉族王朝晚期的表现还不如一个异族政权,不该汗颜?
沉睡的人 发表于 2010-3-15 21:45

那阁下对本朝用政委监军怎么看?难道本朝就不重文轻武了?
云中雀 发表于 2010-3-15 20:31

武器装备对战争胜负不重要?同样是TG的军队,土八路在太君面前只能打游击,而志愿军却可以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赶回38线,根本区别就在于土八路因为装备太差只能打游击,而志愿军装备再差那也是正规军,懂不?装备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就不是靠什么制度还有将军的高素质,谋略之类的软东西所能弥补的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还没把你打醒?
回复 31# 削竹枪的纸老虎

阿富汗被忘了?
GSTSQZLXF 发表于 2010-3-15 11:22

那也改变不了岳爷不可能收复北方失地的命运,你以为骑兵只有冲击性优势?铁木真为什么被称为战争天才,就在于他把骑兵机动性优势在战略战术层面上发挥到极致,这个比什么铁浮屠更可怕。
GSTSQZLXF 发表于 2010-3-15 10:01

五代时期契丹皇帝险些在开封当上中原皇帝的光荣事迹被你54了。
风君子 发表于 2010-3-15 11:19

你就没想过万一人家萨拉丁不直接和重装步兵硬碰硬,而去袭扰对方的后勤补给线让你的重装步兵再牛也会不战自溃?
回复 34# 削竹枪的纸老虎

差点和当时有天壤之别,他不是被做成腊肉了吗:D
ysych2229 发表于 2010-3-15 19:52


如此,;P还海盗团伙更仁慈了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2010-3-15 22:02


呵呵那捧你那垃圾的螨清粪清如何?

你就没想过万一人家萨拉丁不直接和重装步兵硬碰硬,而去袭扰对方的后勤补给线让你的重装步兵再牛也会不 ...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15-3-2010 22:12



    狮心王当时的策略恰恰是沿海岸行军靠海军补给,同时用步兵和长弓兵严密保护外侧的补给队,使萨拉丁的小股骑射部队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其实也没啥,不过是他的英格兰十字军比其他国家的纪律更严明,弓也更顺手吧~
你就没想过万一人家萨拉丁不直接和重装步兵硬碰硬,而去袭扰对方的后勤补给线让你的重装步兵再牛也会不 ...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15-3-2010 22:12



    狮心王当时的策略恰恰是沿海岸行军靠海军补给,同时用步兵和长弓兵严密保护外侧的补给队,使萨拉丁的小股骑射部队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其实也没啥,不过是他的英格兰十字军比其他国家的纪律更严明,弓也更顺手吧~

那阁下对本朝用政委监军怎么看?难道本朝就不重文轻武了?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2010-3-15 22:03


      在军队里派驻监军,这个并非是重文轻武的表现,请不要置换概念颠倒是非。本朝的军事,从开国到现在,就几乎没有出现败绩过。而如果是重文轻武自废国家军事将领和人才的政治制度体制,这根本就不可能出这样的国家对外战争不败的战绩。
那阁下对本朝用政委监军怎么看?难道本朝就不重文轻武了?
削竹枪的纸老虎 发表于 2010-3-15 22:03


      在军队里派驻监军,这个并非是重文轻武的表现,请不要置换概念颠倒是非。本朝的军事,从开国到现在,就几乎没有出现败绩过。而如果是重文轻武自废国家军事将领和人才的政治制度体制,这根本就不可能出这样的国家对外战争不败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