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为俄式坦克正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27:53
昨日在国内一所谓知名军事论坛看到一篇帖子,大肆批判苏制T90坦克,简直就是把白裤衩当饭吃了,加上几个不尿苏制装备的版主,简直就是一群BC+SB。这是我第一次骂人,实在让人觉得可笑。今天我就说说T90,火力 防护 机动,三大块,俺一个个的说。
现在好像一说起苏制125火炮就是M46A1,殊不知俄罗斯在95-05十年间火力升级了三次以上。现在俄军装备的T90A早已经换装了46M5,后座距离大大超过了原有的M1和M2,超过了340MM以上,这意味着什么?膛压的大幅上升,从章鱼D的2A75型125毫米反坦克炮的威力来看,苏联似乎没有比西方落后多少,工艺上应该没有太大问题。2A26和2A46已经是历史了,现在对苏联坦克火炮威力不足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对2A46甚至2A26。这是火炮,俄罗斯这些年的冶金技术也大有提高,尤其在穿甲弹方面提高很快,有些人现在动不动就苏联炮弹穿深460MM-550MM之间,什么威力不足?从3BM42开始,苏系穿甲弹的威力就已经开始大幅提升。有时候大穿深不一定就要极高的长径比,很多人受西方的荼毒太深,每天喊着M829无敌,什么长径比30以上,我们的只有那么短。要知道中国前段试验的125的二期和三期弹,长径比都不超过25,但是穿深都在700MM以上。尤其是三期,直接过了800,具体的不能多讲,但是这是事实。在美国推出M829的同时,苏联就退出了BM46,不过这个弹的数据不统一,我这得到的是穿深300MM/30度,要知道这时候的M829A1只有285/30。到了3BM48的时候,俄军也开始应用贫铀弹芯,穿深也达到或接近了700MM。至于最近的BM50系列,据称其穿深超过了800以上。侵彻弹芯的长度达到了M829A3的水平,而与此同时,苏制的自动装弹机也开始了改进。以前的水平入膛的方式被改为倾斜入膛,这样就能发射更大长度的炮弹,所谓的,俄国坦克不能发射大长径比炮弹纯粹无稽之谈。在苏联解体的时候,西方曾经在东德的仓库里面搞到原装的T80坦克和弹药。并且秘密的进行了实弹测试,苏联原装的125毫米火炮和钨合金弹曾经让驻西德美军震撼不已,在海德靶场,德军和美军共同试验了实弹打击豹2A3/4(记不住哪个型号了)和M1,1500米距离上发发穿透,这个时间直接加速了豹2A5和M1A1HA的诞生时间,后来俄国还试验过2A66系列的125炮,威力强悍,不过由于和46区别太大,原有的后勤和弹药都不能通用,只好作罢。事实上,德国和俄国在坦克及弹药设计上有一些共同的观点,尤其是在穿甲弹的工艺上。在金属材料的成分上都是钨铁镍配方,其中镍和铁比例是7:3(这个比例是很笼统的,具体的就不能说了)。制造上都是通过液相烧结而得到成品,这个和美国的不太一样。其中钨合金的穿甲弹制作上尤其相似。都是通过钨粉烧结来得到弹芯的毛坯。这是弹药方面。
  接下来是装甲防护方面,这恐怕被诟病的程度比火炮还要严重。每天一些人拿着那些被击穿的T72M1在那大喊苏联坦克不行,每天拿着炮塔飞上天的照片大喊:北约坦克无敌,真是脑袋被门挤了。要是他们看到梅卡瓦被“爆头”炮塔上天的照片不知道怎么想,不知道看到挑战者同样被“爆头”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想?
  
  
  先不说设计,关说装甲材料,被人诟病的T72的主装甲是石英纤维夹层,这个主要是对抗当时流行的聚能弹头也就是破甲弹的。而且苏联的出口习惯太不好,拿着猴子当大王的出去,要知道这种石英夹层对抗穿甲弹几乎不会起什么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同时期的M1早期型号也只有350MM的防护能力,这个和72没什么本质区别,在70年代开发的T80坦克,使用了苏联的第二代约束型陶瓷装甲,其装甲型号也不在少数。早期的T80/80B之类的,还是使用的类似T64的陶瓷结构装甲,是由陶瓷球+聚亚氨酯混合而成,依旧是以对抗穿甲弹为主的设计。炮塔防护能力大约为520毫米,车体450毫米。这种装甲在弹芯侵入的时候会产生非常不均匀的受力,因此穿杆碎裂的可能很高,事实也证明同时期的105L7火炮的穿甲弹都不能有效击穿。而为了便于大量生产,苏联在T90A之前一直使用铸造炮塔,但是使用铸造炮塔不代表不能使用复合装甲,
  
  
  苏联都是在炮塔铸造的时候在侧前部留下凹槽,用以后期安装复合装甲夹层。80的复合装甲实际上非常精密,陶瓷球阵列排布,而后在模具内充填聚亚氨酯,成型后填入80的炮塔开槽完成制造。早期T-72系列用了sand-bar之外,别的恐怕一般都是氧化铝类的陶瓷,万一里面有硅也是杂质。因为二氧化硅玻璃对HEAT效果不错,但是对KE效果不稳定。由于设计思想的不同,两种坦克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
到了80U时代,苏联开发了蜂窝陶瓷装甲,这个类似六楞块的陶瓷薄片构成了苏联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主力装甲。这个所谓的蜂窝结构,至今仍是机密,不过据分析:应该是用高强度合金构置骨架,然后再不同的层次添加陶瓷夹层。不过这个和英国的乔巴姆式的陶瓷砖叠加有很大的区别。与此同时的T72也在改进自己的装甲,T72在黎巴嫩被梅卡瓦击穿之后,苏联迅速通过特殊渠道搞到了L7和M111。在库宾卡试验过后,迅速开始为T72进行升级,在车体上,淘汰了早期的钢板+石英纤维玻璃+衬层的结构。开始使用类似豹2的多层硬度不同的钢板混合橡胶板,这个所谓的橡胶板可不是常见的橡胶,是以聚亚氨酯味为主要成分的。在炮塔上,T72安装了一种含有多层钢片的复合层,通过不同硬度的钢片不停地对射流/弹芯施加作用力来破坏来袭目标的结构,这个也被称为俄式乔巴姆。T72翻身要从72B开始讲,72B使用了一种叫做膨胀装甲的主装甲,当然,苏联交过BDD。其原理是当侵彻体(包括射流和弹芯)击穿面板并继续向内移动时,膨胀装甲在橡胶的缓冲作用下向内塌陷,就是通常所说的形成“鼓包”。 因为装甲是倾斜的,因此侵彻体水平施加给面板的力量在瞬间被分解为水平和垂直的两个分量,背板在这个时候就产生了相对位移,而这个位移与侵彻体侵彻方向是不一致的,因此当背板瞬间被击穿后它将有切割侵彻体的短促但非常剧烈的运动。通过这种运动,会对侵入的射流和弹芯造成极大的毁伤。一般而言,其他国家设计的BDD(膨胀装甲)都是针对破甲弹的,只有72B的装甲同时可以针对穿甲弹,因为其他国家在夹层里面放置的都是铝合金片一类的软金属,这是因为铝合金韧性好,而射流在横向上经不起冲击容易被分解,但是72B放置的钢串片的背板却是很薄的高强度合金钢板,这是因为穿杆比较坚硬,必须使用较硬材质的背板才能将其切割。真正要和M1相比较,就要拿同时期的72B相比。M1早期装备的105根本无法在1200米处击穿72B的主装甲。后来随着M1的升级, 72B也开始在夹层里面添加陶瓷。以前见过一张伊朗生产线上的72B的照片,其首上装甲为至少6层钢板+特种橡胶的结构,而且厚度差不多,个人分析其对抗穿甲弹的能力至少在550MM以上,这还是早期的型号,不知道后来的是否添加了陶瓷夹层。这是第二代坦克,到了T90时代,首先是改进了陶瓷的制备工艺,生产出了新的陶瓷球(LOS)同时也开发了新的装甲构成模式。真正实现了约束型的装甲构成。我看到的资料是这样的“这种陶瓷球被密封撞进一种钛合金的空心金属管中,然后陶瓷球之间填充聚亚氨酯,而后这种填充过的金属管被成阵列的排列在炮塔插槽内,钢管之间及钢管内部的空隙由耐火的酯充填,注意啊,这不是竖着插,而是把管口的部分对着来袭方向,换句话说就是把截面对着来袭方向。这样在被命中的时候,大量的陶瓷球和金属管会发生剧烈移动,会产生比第二代蜂窝装甲更大的扰动效应,防护性能更高。早期的90依然是铸造炮塔,在后来生产的90A都该做了焊接炮塔,毕竟多硬度钢板叠加的强度还是超过了苏联一直引以为傲的高镍钢。以上简单的说了一下苏联复合装甲发展的过程,到T90也就算是告一段落,毕竟新的坦克还没有服役,我们还不清楚毛子下一步会怎么玩,呵呵!
  
  最后是机动性,这方面我只说一下发动机,因为传动这个俄罗斯一直坚持齿轮行星是为了方便战时大量生产,所以在变速箱上一直不如西方,这是设计思想不同,而不是技术上的差距。T-72早期的B45型780马力柴油机的油耗达到豹2的70%,但功率只有对方的一半。但是历经B45、B84到B92C2,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善,B92C2的油耗比B45还小,但功率提高到了1000马力,而B99型1400马力柴油机的油耗将有可能基本维持在B92C的水平。说起苏联坦克的高油耗,这个不是苏联做不出精致的东西。而是受到了赫鲁晓夫思想的长期影响,这点在TU-144超音速客机,T-64主战坦克以及A级核动力潜艇上有代表性体现,超越技术发展盲目扩大势必导致问题的出现。在坦克发动机领域,可以嘲笑苏联做工差,可以嘲笑苏联油耗大。但是绝不可以嘲笑苏联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印度当年引进的72至今还有一半以上在跑,另一半趴窝的恐怕也不全是发动机的问题吧,多少年了?而印度几乎没有订购过新的发动机,这是什么概念?MTU的发动机装在阿三身上一个月就爆缸大修,72的跑了20多年,天天30多度的温度。这时候可以用一句广告语,用事实说话。现在回头看看在非洲,在中亚,在南亚,甚至在中国,T54/55的身影依然在飞驰,而同时代的坦克还有几个能跑动?西方很会回避自己的弱项。衡量发动机的性能一个是耐用,一个是驾驭性能。俄国在精细方面的确不如西方,但V型柴油机自V92S2后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至少是达到或者是接近了第三代西方坦克现在使用的柴油机,只不过俄国太穷,没钱装备或者进一步发展。
  
  
  说到驾驭,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西方坦克采用自动变速箱,中国和俄国然是机械行星的,什么西方使用方向盘,中俄还用拉杆的,这种声音现在是主流,可是要知道这恰恰是无知和丢人的。我说话就是这样,呵呵,看不惯人云亦云的人,西方坦克在做测试的时候,从来都是测0-30KM的加速性能,这个10秒,那个12秒,而苏联则是测的0-50的时间,西方混淆了这两个时间,这么比的结果就是苏联坦克加速性能差,T-80UM从0加速到50只需要不到十秒,这个数值西方好像没人能做到,自动变速箱的成本,工艺之复杂,后勤维护之昂贵,真是不知国内某些人是怎么想的?这里有个问题很复杂了。就是所谓的西方的后勤模块化,这个是不适合中国和苏联的。他们把发动机设计成一个模块,如果坏了根本不用前线修理,也根本修不好,直接丢到后方!前线只要在装上新发动机就行了。这要求后勤有极高的保障能力,别说战时,就是平时,这种后勤负担也不是咱们能承受的。当年北欧选型,出乎所有人意料,
  
  T80UM竟然得到了最佳维护性能的冠军,这简直是对豹2的羞辱。在韩国,棒子这种愣头青在使用了美国人给他的小K1和俄罗斯给的T80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后勤和可维护方面,80远远胜过K1,以至于在后来设计K2的时候军方提出的第一个后勤要求就是达到或者接近80的水平,可惜MTU一装车,这个要求就不可能实现了。从赤日炎炎的伊拉克、南非到冰天雪地的挪威,芬兰……有人抱怨俄国坦克乘坐不如西方的舒适,但没有人说T-72维护性能差,也没有人敢说72的使用寿命短,西方津津乐道的仅仅是72那上世纪60年代水平的装甲和火控,其实那个时代的M60,奇夫坦,AMX30甚至还不如T72。昨日在国内一所谓知名军事论坛看到一篇帖子,大肆批判苏制T90坦克,简直就是把白裤衩当饭吃了,加上几个不尿苏制装备的版主,简直就是一群BC+SB。这是我第一次骂人,实在让人觉得可笑。今天我就说说T90,火力 防护 机动,三大块,俺一个个的说。
现在好像一说起苏制125火炮就是M46A1,殊不知俄罗斯在95-05十年间火力升级了三次以上。现在俄军装备的T90A早已经换装了46M5,后座距离大大超过了原有的M1和M2,超过了340MM以上,这意味着什么?膛压的大幅上升,从章鱼D的2A75型125毫米反坦克炮的威力来看,苏联似乎没有比西方落后多少,工艺上应该没有太大问题。2A26和2A46已经是历史了,现在对苏联坦克火炮威力不足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对2A46甚至2A26。这是火炮,俄罗斯这些年的冶金技术也大有提高,尤其在穿甲弹方面提高很快,有些人现在动不动就苏联炮弹穿深460MM-550MM之间,什么威力不足?从3BM42开始,苏系穿甲弹的威力就已经开始大幅提升。有时候大穿深不一定就要极高的长径比,很多人受西方的荼毒太深,每天喊着M829无敌,什么长径比30以上,我们的只有那么短。要知道中国前段试验的125的二期和三期弹,长径比都不超过25,但是穿深都在700MM以上。尤其是三期,直接过了800,具体的不能多讲,但是这是事实。在美国推出M829的同时,苏联就退出了BM46,不过这个弹的数据不统一,我这得到的是穿深300MM/30度,要知道这时候的M829A1只有285/30。到了3BM48的时候,俄军也开始应用贫铀弹芯,穿深也达到或接近了700MM。至于最近的BM50系列,据称其穿深超过了800以上。侵彻弹芯的长度达到了M829A3的水平,而与此同时,苏制的自动装弹机也开始了改进。以前的水平入膛的方式被改为倾斜入膛,这样就能发射更大长度的炮弹,所谓的,俄国坦克不能发射大长径比炮弹纯粹无稽之谈。在苏联解体的时候,西方曾经在东德的仓库里面搞到原装的T80坦克和弹药。并且秘密的进行了实弹测试,苏联原装的125毫米火炮和钨合金弹曾经让驻西德美军震撼不已,在海德靶场,德军和美军共同试验了实弹打击豹2A3/4(记不住哪个型号了)和M1,1500米距离上发发穿透,这个时间直接加速了豹2A5和M1A1HA的诞生时间,后来俄国还试验过2A66系列的125炮,威力强悍,不过由于和46区别太大,原有的后勤和弹药都不能通用,只好作罢。事实上,德国和俄国在坦克及弹药设计上有一些共同的观点,尤其是在穿甲弹的工艺上。在金属材料的成分上都是钨铁镍配方,其中镍和铁比例是7:3(这个比例是很笼统的,具体的就不能说了)。制造上都是通过液相烧结而得到成品,这个和美国的不太一样。其中钨合金的穿甲弹制作上尤其相似。都是通过钨粉烧结来得到弹芯的毛坯。这是弹药方面。
  接下来是装甲防护方面,这恐怕被诟病的程度比火炮还要严重。每天一些人拿着那些被击穿的T72M1在那大喊苏联坦克不行,每天拿着炮塔飞上天的照片大喊:北约坦克无敌,真是脑袋被门挤了。要是他们看到梅卡瓦被“爆头”炮塔上天的照片不知道怎么想,不知道看到挑战者同样被“爆头”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想?
  
  
  先不说设计,关说装甲材料,被人诟病的T72的主装甲是石英纤维夹层,这个主要是对抗当时流行的聚能弹头也就是破甲弹的。而且苏联的出口习惯太不好,拿着猴子当大王的出去,要知道这种石英夹层对抗穿甲弹几乎不会起什么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同时期的M1早期型号也只有350MM的防护能力,这个和72没什么本质区别,在70年代开发的T80坦克,使用了苏联的第二代约束型陶瓷装甲,其装甲型号也不在少数。早期的T80/80B之类的,还是使用的类似T64的陶瓷结构装甲,是由陶瓷球+聚亚氨酯混合而成,依旧是以对抗穿甲弹为主的设计。炮塔防护能力大约为520毫米,车体450毫米。这种装甲在弹芯侵入的时候会产生非常不均匀的受力,因此穿杆碎裂的可能很高,事实也证明同时期的105L7火炮的穿甲弹都不能有效击穿。而为了便于大量生产,苏联在T90A之前一直使用铸造炮塔,但是使用铸造炮塔不代表不能使用复合装甲,
  
  
  苏联都是在炮塔铸造的时候在侧前部留下凹槽,用以后期安装复合装甲夹层。80的复合装甲实际上非常精密,陶瓷球阵列排布,而后在模具内充填聚亚氨酯,成型后填入80的炮塔开槽完成制造。早期T-72系列用了sand-bar之外,别的恐怕一般都是氧化铝类的陶瓷,万一里面有硅也是杂质。因为二氧化硅玻璃对HEAT效果不错,但是对KE效果不稳定。由于设计思想的不同,两种坦克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
到了80U时代,苏联开发了蜂窝陶瓷装甲,这个类似六楞块的陶瓷薄片构成了苏联第三代主战坦克的主力装甲。这个所谓的蜂窝结构,至今仍是机密,不过据分析:应该是用高强度合金构置骨架,然后再不同的层次添加陶瓷夹层。不过这个和英国的乔巴姆式的陶瓷砖叠加有很大的区别。与此同时的T72也在改进自己的装甲,T72在黎巴嫩被梅卡瓦击穿之后,苏联迅速通过特殊渠道搞到了L7和M111。在库宾卡试验过后,迅速开始为T72进行升级,在车体上,淘汰了早期的钢板+石英纤维玻璃+衬层的结构。开始使用类似豹2的多层硬度不同的钢板混合橡胶板,这个所谓的橡胶板可不是常见的橡胶,是以聚亚氨酯味为主要成分的。在炮塔上,T72安装了一种含有多层钢片的复合层,通过不同硬度的钢片不停地对射流/弹芯施加作用力来破坏来袭目标的结构,这个也被称为俄式乔巴姆。T72翻身要从72B开始讲,72B使用了一种叫做膨胀装甲的主装甲,当然,苏联交过BDD。其原理是当侵彻体(包括射流和弹芯)击穿面板并继续向内移动时,膨胀装甲在橡胶的缓冲作用下向内塌陷,就是通常所说的形成“鼓包”。 因为装甲是倾斜的,因此侵彻体水平施加给面板的力量在瞬间被分解为水平和垂直的两个分量,背板在这个时候就产生了相对位移,而这个位移与侵彻体侵彻方向是不一致的,因此当背板瞬间被击穿后它将有切割侵彻体的短促但非常剧烈的运动。通过这种运动,会对侵入的射流和弹芯造成极大的毁伤。一般而言,其他国家设计的BDD(膨胀装甲)都是针对破甲弹的,只有72B的装甲同时可以针对穿甲弹,因为其他国家在夹层里面放置的都是铝合金片一类的软金属,这是因为铝合金韧性好,而射流在横向上经不起冲击容易被分解,但是72B放置的钢串片的背板却是很薄的高强度合金钢板,这是因为穿杆比较坚硬,必须使用较硬材质的背板才能将其切割。真正要和M1相比较,就要拿同时期的72B相比。M1早期装备的105根本无法在1200米处击穿72B的主装甲。后来随着M1的升级, 72B也开始在夹层里面添加陶瓷。以前见过一张伊朗生产线上的72B的照片,其首上装甲为至少6层钢板+特种橡胶的结构,而且厚度差不多,个人分析其对抗穿甲弹的能力至少在550MM以上,这还是早期的型号,不知道后来的是否添加了陶瓷夹层。这是第二代坦克,到了T90时代,首先是改进了陶瓷的制备工艺,生产出了新的陶瓷球(LOS)同时也开发了新的装甲构成模式。真正实现了约束型的装甲构成。我看到的资料是这样的“这种陶瓷球被密封撞进一种钛合金的空心金属管中,然后陶瓷球之间填充聚亚氨酯,而后这种填充过的金属管被成阵列的排列在炮塔插槽内,钢管之间及钢管内部的空隙由耐火的酯充填,注意啊,这不是竖着插,而是把管口的部分对着来袭方向,换句话说就是把截面对着来袭方向。这样在被命中的时候,大量的陶瓷球和金属管会发生剧烈移动,会产生比第二代蜂窝装甲更大的扰动效应,防护性能更高。早期的90依然是铸造炮塔,在后来生产的90A都该做了焊接炮塔,毕竟多硬度钢板叠加的强度还是超过了苏联一直引以为傲的高镍钢。以上简单的说了一下苏联复合装甲发展的过程,到T90也就算是告一段落,毕竟新的坦克还没有服役,我们还不清楚毛子下一步会怎么玩,呵呵!
  
  最后是机动性,这方面我只说一下发动机,因为传动这个俄罗斯一直坚持齿轮行星是为了方便战时大量生产,所以在变速箱上一直不如西方,这是设计思想不同,而不是技术上的差距。T-72早期的B45型780马力柴油机的油耗达到豹2的70%,但功率只有对方的一半。但是历经B45、B84到B92C2,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大改善,B92C2的油耗比B45还小,但功率提高到了1000马力,而B99型1400马力柴油机的油耗将有可能基本维持在B92C的水平。说起苏联坦克的高油耗,这个不是苏联做不出精致的东西。而是受到了赫鲁晓夫思想的长期影响,这点在TU-144超音速客机,T-64主战坦克以及A级核动力潜艇上有代表性体现,超越技术发展盲目扩大势必导致问题的出现。在坦克发动机领域,可以嘲笑苏联做工差,可以嘲笑苏联油耗大。但是绝不可以嘲笑苏联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印度当年引进的72至今还有一半以上在跑,另一半趴窝的恐怕也不全是发动机的问题吧,多少年了?而印度几乎没有订购过新的发动机,这是什么概念?MTU的发动机装在阿三身上一个月就爆缸大修,72的跑了20多年,天天30多度的温度。这时候可以用一句广告语,用事实说话。现在回头看看在非洲,在中亚,在南亚,甚至在中国,T54/55的身影依然在飞驰,而同时代的坦克还有几个能跑动?西方很会回避自己的弱项。衡量发动机的性能一个是耐用,一个是驾驭性能。俄国在精细方面的确不如西方,但V型柴油机自V92S2后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至少是达到或者是接近了第三代西方坦克现在使用的柴油机,只不过俄国太穷,没钱装备或者进一步发展。
  
  
  说到驾驭,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西方坦克采用自动变速箱,中国和俄国然是机械行星的,什么西方使用方向盘,中俄还用拉杆的,这种声音现在是主流,可是要知道这恰恰是无知和丢人的。我说话就是这样,呵呵,看不惯人云亦云的人,西方坦克在做测试的时候,从来都是测0-30KM的加速性能,这个10秒,那个12秒,而苏联则是测的0-50的时间,西方混淆了这两个时间,这么比的结果就是苏联坦克加速性能差,T-80UM从0加速到50只需要不到十秒,这个数值西方好像没人能做到,自动变速箱的成本,工艺之复杂,后勤维护之昂贵,真是不知国内某些人是怎么想的?这里有个问题很复杂了。就是所谓的西方的后勤模块化,这个是不适合中国和苏联的。他们把发动机设计成一个模块,如果坏了根本不用前线修理,也根本修不好,直接丢到后方!前线只要在装上新发动机就行了。这要求后勤有极高的保障能力,别说战时,就是平时,这种后勤负担也不是咱们能承受的。当年北欧选型,出乎所有人意料,
  
  T80UM竟然得到了最佳维护性能的冠军,这简直是对豹2的羞辱。在韩国,棒子这种愣头青在使用了美国人给他的小K1和俄罗斯给的T80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后勤和可维护方面,80远远胜过K1,以至于在后来设计K2的时候军方提出的第一个后勤要求就是达到或者接近80的水平,可惜MTU一装车,这个要求就不可能实现了。从赤日炎炎的伊拉克、南非到冰天雪地的挪威,芬兰……有人抱怨俄国坦克乘坐不如西方的舒适,但没有人说T-72维护性能差,也没有人敢说72的使用寿命短,西方津津乐道的仅仅是72那上世纪60年代水平的装甲和火控,其实那个时代的M60,奇夫坦,AMX30甚至还不如T72。
北军/施征施大爷及其徒子徒孙的例行性胡扯而已。:D
殊不知俄罗斯在95-05十年间火力升级了三次以上。

===95-05年,毛子军队坦克订购量为67辆(没有少0),20辆坦克就升级一次,果然牛叉。

后座距离大大超过了原有的M1和M2,超过了340MM以上,这意味着什么?膛压的大幅上升

===哦,原来膛压越大,后座越大,可为什么M16的后座比AK47小呢?

从章鱼D的2A75型125毫米反坦克炮的威力来看,苏联似乎没有比西方落后多少,

===是的是的,通过了施氏认证。

有时候大穿深不一定就要极高的长径比,

===把长杆穿甲的机理搞清楚再来胡扯

至于最近的BM50系列,据称其穿深超过了800以上。侵彻弹芯的长度达到了M829A3的水平,

===谁能把M829A3装进俄式坦克自动装弹机,刘谦得喊他师大爷。:D

在海德靶场,德军和美军共同试验了实弹打击豹2A3/4(记不住哪个型号了)和M1,1500米距离上发发穿透,这个时间直接加速了豹2A5和M1A1HA的诞生时间

===小学水平的语法错误就不提了,至少得搞清楚“豹2”三期升级计划的来龙去脉和时间节点再来胡扯也不迟。

制造上都是通过液相烧结而得到成品,这个和美国的不太一样。其中钨合金的穿甲弹制作上尤其相似。都是通过钨粉烧结来得到弹芯的毛坯。这是弹药方面。

===知道不知道?毛子差就差在这个液相烧结上了,液相烧结,能有好东西?

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西方坦克采用自动变速箱,中国和俄国然是机械行星的,

===99大改已经抛弃了行星齿轮啦,你还不知道?


而苏联则是测的0-50的时间,

===这是施大爷自己编的测试规范吧?

在后勤和可维护方面,80远远胜过K1,以至于在后来设计K2的时候军方提出的第一个后勤要求就是达到或者接近80的水平,

===替毛子编了测试规范,又替棒子编战术需求文件,这外语水平,可不是一班二班呀。
===哦,原来膛压越大,后座越大,可为什么M16的后座比AK47小呢?
======================================================

还有个平均膛压,是否有膛口装置,弹底做功面积,反后座装置的效率问题。
知道不知道?毛子差就差在这个液相烧结上了,液相烧结,能有好东西?
============================================================

这到未必,不能一概而论的
有时候大穿深不一定就要极高的长径比,
========================================
这一句倒是没注意
《国外坦克》有个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优劣比较的文章连载了快一年,终于看完了。
写给读后感:
1.以目下技术,燃气轮机是劣的。张召忠还说,就象等红灯,人家装备燃气轮机
   的坦克一变灯,嗖就出去了连人家屁股都看不到。无知者无畏。
2.以目下形势,俄国是拿不出好发动机了。发动机二流,火力二流,装甲二流,
   火控三流,夜视不入流,主防已过时,炮射导待检验。
   唉!那个一启动发动机世界就战抖的钢铁帝国呀!苏联以后无故事。。。
苏联之后无激情

《国外坦克》有个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优劣比较的文章连载了快一年,终于看完了。
写给读后感:
1.以目下技术 ...
SeaBrown 发表于 2010-2-11 17:18


你是要克里莫夫设计局把1500马力的GTD拿出来么? 谁给钱呢?

重量和体积还是和GTD-1250一样。

换成单晶叶片,还可以提高马力输出

马力/吨 这个比较起来, 机动性从来就没有差过
《国外坦克》有个柴油机和燃气轮机优劣比较的文章连载了快一年,终于看完了。
写给读后感:
1.以目下技术 ...
SeaBrown 发表于 2010-2-11 17:18


你是要克里莫夫设计局把1500马力的GTD拿出来么? 谁给钱呢?

重量和体积还是和GTD-1250一样。

换成单晶叶片,还可以提高马力输出

马力/吨 这个比较起来, 机动性从来就没有差过
三楼的反对似乎没几个站的住脚。不过T系坦克存在严重问题是不能回避的。比如在车臣战场上以及最近的俄格冲突,T系坦克的尸体很能说明问题,至少防御没有文中所说的那么强。还有文中回避了火控问题和信息化问题。
回复 6# 猎杀m1a2 这个...........额要承认,这篇文章装甲部分是额提供的资料...............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回复 6# 猎杀m1a2 TG的二期弹长径比并不出色,但是成绩很出色...............所以这句话额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回复 6# 猎杀m1a2 TG的二期弹长径比并不出色,但是成绩很出色...............所以这句话额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0-2-11 18:14


    {:cha:}那你从弹芯重量、弹芯动能、存速能力、火炮的最大膛压和平均膛压去分析一下毛子的125好了!{:cha:}毛子的杯具在苏联时代就已经开始。
这文章里的很多东西怎么感觉很久以前就看过{:yi:}
稍微明白大佬们的话了。。。。。俄式坦克不需要正名。。。。。。俄罗斯有啥子坦克?
苏联坦克才需要正名
flashdark 发表于 2010-2-11 18:03
车臣和格鲁吉亚被干掉的基本是在城市里被干趴下的。。。。并且说实话,第一次车臣完全是垃圾指挥,到了第二次车臣和格鲁吉亚,真被坦克炮或导弹从前面干穿的坦克有么?
装甲二流,、
----------------------------

说毛子装甲二流可是外行话
flashdark 发表于 2010-2-11 18:03


    T-72,虽然体积小,但也就40t多一点,你还要怎么出色,
回复 17# damo56030 也有,不过很少..........大多是没有挂反应装甲的..........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0-2-11 19:16
第一次车臣确实吃亏有点大。。。。但奇怪的是T72的表现比T80好。。。。。
格鲁吉亚那次毛子损失了几辆坦克????
damo56030 发表于 2010-2-11 19:19


    {:cha:}你看过T-80和T-72对维修维护以及人员应该掌握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就清楚了。但是总的来说,在合适的人手里,无论T-80和还是T-72还算可以。
等待OMSK的新的武器展, 看看有啥新穿甲弹。

目前有证据证明其具有比M42强25%的弹药装备新的T-90.
SeaBrown 发表于 2010-2-11 17:18


    燃气轮机确实是劣势,但是张教授的形容是说燃气轮机加速性好这点是完全正确的啊因此才有人想在坦克上用燃气轮机加辅机的模式
苏俄的东西,一般的动力一般的火力=超一流的武器  这才叫水平
   在坦克方面,相信苏俄是强的
:D毛子的坦克不太讲究性能,能大量生产就是王道!
燃气轮机确实是劣势,但是张教授的形容是说燃气轮机加速性好这点是完全正确的啊因此才有人想在坦克上用燃气轮机加辅机的模式

我看了一年的连载是下塔吉尔的人写的,我想鄂木斯克的人不会这么写。
但我同意著者的观点,包括加速性,燃气轮机只是个传说。
总的来说,和T72同时代的坦克并没有比T72好多少。
回复 26# 巷战公交车 不是很准确,毛子的东西也重视性能,更多的是在工艺性上进行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调整
说毛子装甲二流可是外行话

如是我闻,95年,在巴铁,85III与T80UD在1500米模拟对射。
T80UD的炮塔被击穿,85III的炮塔却扛住了。
以此推之,96改,哈立德和T84M,T90S的防护伯仲之间。
99相比于他们是王者。可99才是准一流,M1A2和挑战者2才是装甲一流
说毛子装甲二流可是有些抬举呦!
回复 30# SeaBrown 你说反了...........是85III被打穿,车体内部一片狼藉,80UD稳稳地抗住了打击............去看这个帖子........自有澄清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page=1#pid21710787
回复 30# SeaBrown 不要小看苏联的复合装甲,从理论到产品,在解体之前都是世界顶级的东西。关于详细情况NAAS87期会有详细的解读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0-2-11 19:14


    作为坦克必须要有足够的防护能力,T72、T80的战场表现真的只能用糟糕透顶来形容。不能一味的回避问题,T72\80在设计上应当说是有严重缺陷的。
但毛子已经解体好多年了,最新的焊接炮塔的T90A和T90M不知道如何
回复 33# flashdark 防护好不好看打到哪里............梅卡瓦在前年被打爆20多,乘员死伤30多人,这还是打真主党,要是放到车臣格罗兹尼,下场和80差不多
回复 34# ladios2020 客观的讲,90A也仅能说是排在前五以内了...........;P当然比豹2A5 还是要略强一点.............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0-2-11 22:09


   不这样认为,以色列人的城市战能力比俄毛强不少,同时我认为俄系坦克最大的悲剧就在于飞炮塔这点,这属于设计上的缺陷。对比以色列,至少在坦克被击毁时,人员的死伤比俄制坦克好上不少。
flashdark 发表于 2010-2-11 22:16


    坦克最大的威胁是起火。。。。。。。。。
红外6904 发表于 2010-2-11 22:14


    凭啥?让90A和豹2A5晚上1500米距离对殴啥结果?
flashdark 发表于 2010-2-11 22:16


不能这么认为,巴游击队早已内部瓦解了

面对稍团结一点的真主党游击队的时候,以军的表现一样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