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漏斗子30日 南海驱九 二炮工程兵 核心大鳄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29:34
全屏半屏短信推荐转移打包发贴 回复 精品收藏删除修改置顶申请BBS <B>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B>作者:转贴员(xxx.xxx.xxx.xxx) 2004/07/01 10:05  字节:13K 点击:496次 帖号:63054当前论坛: 中军尖端军事论坛 [zgyb.xilubbs.com]  互换联接:紫花情梦,在天之涯,在水一方

南海舰队新驱逐舰支队成立

各位关心的江南那几条新舰,有了新家了。

  今天晚上CCTV-7军事新闻中,报道了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培养人才,其中有一段说“向新驱逐舰支队”(大意)输送人才。接着出了一个“输送人才”的镜头,我一看是有名的167舰博士舰长李晓岩,可字母上打的是“某驱逐舰支队参谋长”。说明李晓岩已经上任这个新驱逐舰支队的参谋长。

  这个新成立的驱逐舰支队,基地眼下应该还是在湛江,番号四支队或是五支队。这样,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各有了两支驱逐舰支队。南海舰队这个新驱逐舰支队,一下子就要吃进四条(两条052B型、两条052C型)新驱,而且人民海军第一个使用VLS发射装置的,好幸福啊!

  在海军布势一文中,我说过,这四条舰入役,南海地区的均势彻底打破,一个南海舰队对付那里的敌对势力就够,如果核艇基地再建成,美国佬航母要进来,还得看我们颜色。南海不能说就此无忧,但至少有了说话、说重话的本钱!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21时24分59秒在〖鼎盛王朝〗发表



军报披露新建导弹阵地

  报道标题:《解放军报》2004年06月29日第1版“情满军营撼山行———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在高度分散的环境下科学管理部队的调查”
  解读: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是二炮的一个正师级单位,负责二炮导弹阵地的设施安装,类似于建筑工程中的负责装修的,二炮导弹阵地建设是有二炮另一个正师级单位——二炮工程指挥部负责。二炮的所有导弹阵地都要经过他们,他们的行踪当然是机密的机密。可这篇报道,把行踪清清楚楚说出来,我觉得是有意的,这也是对敌对势力的一种威慑。怕哪些人听不懂,我就干脆义务作一下“导游”,让那些人领略一下二炮部队的“军事斗争准备”。

  摘录一:2001年7月,总队长崔振堂到甘肃、广东等地去看测绘和外线工地,19天昼夜兼程3000多公里。
  解读:2001年7月测绘开工,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些阵地应该完工了。
  (1)甘肃是新建的战略导弹基地,海外报道那里有一个巡航导弹旅。但我们的巡航导弹机动性强,而且射程也不是象洲际导弹那么远,不需要藏到甘肃去吧?过去洲际导弹都是埋在深井里的,而且在地处荒无人烟的高原。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新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后,导弹可以放在车上机动,甘肃可能就是战略导弹下高原后的新家。网上还出现过青岛街头的东风三十一照片,可别小看了,战略导弹东移几百几千公里,就意味着增加了射程。比如本来只到西雅图的,移数千公里,没准就可以到芝加哥了。
  (2)广东地盘大了,那里导弹阵地应该是建设在粤东,对着阿扁老巢的地方。那里装备近程导弹例如东风十一就可以了,粤东某地本世纪初进驻了一支的应急机动部队,去年“八一”当地报纸有慰问961**部队的报道,好像还给了几万元慰问金。广东的导弹阵地可能就是美台嚷嚷那个“四百五十枚”数字里的一部分。

  摘录二:今年春节前夕,总队参谋长廖炳生,率某安装团在赣州某工地施工,正值施工峰期,必须赶在正月初十竣工,他放弃了回江西老家过年的机会,和官兵一起奋战在坑道里。
  解读:今年春节还在施工,可能还没有完。从距离看,应该是东风十五或者就是巡航导弹,美台嚷嚷的“四百五十枚”是过去式,这个还没完工的,就是将来时。说明,蛋蛋还在增加中,而且性能、精度还会上一层楼。赣南这个地方,过去是陈老总打游击的地方,山多,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挖空了不少山,改作洞库放几万颗导弹都没问题,现在京九铁路一通,往南几百公里就是导弹生产基地,运起来简直就是早发午至,发射导弹就像流水线,导弹阵地好似流线的最后一个车间。东风是自产自销产品,要多少有多少,所以说台海前线有多少导弹是没有意义的,那里有导弹的流水线,你说有多少!

  摘录三:把战士书写的故事结集成册,作为治军的生动教材是总队政委高海华建议的。2002年7月,他前往先期进藏的某团勘测营蹲点,施工点海拔4000多米,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官兵们在地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勘探,劳动强度大,又伴有高原反应,不少战士出现了呕吐、晕厥,体重掉得很厉害。那时正值盛夏,但战士们仍头戴棉帽,身穿棉衣,采取三班倒的方法,连续奋战,没有一个在苦累艰险面前退缩。尤其是在雪域高原“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的寂寞环境下,官兵们用写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军旅生涯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往事,战士间相互传看,不仅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还使以往存在的许多思想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化解。
  解读: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施工建设导弹阵地,我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公开报道。时间2002年7月,那时的中印关系还没现在那么好,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还把中国作为主要敌人,而且印海军东进南海压缩中国东南亚战略空间,尤其九一一以后,美国进入中亚,又频频与印度联合军演,“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中国不得不防,二炮部队去是构筑针对西边的战略导弹阵地。
  不过那里地质条件极为恶劣,这个工程可能还正在进行中。“采取三班倒的方法,连续奋战”,说明在猛赶进度,预计与青藏铁路在同步进行。到时西藏有了连通内地的钢铁大动脉,再窝有令人生畏蛋蛋,中国西部多了一份保障。
  忍受着寂寞,氧气都吃不饱,我们要想在那里施工的工程兵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摘录四:记者翻阅了这个总队下属的6个团队编著的26本书……
  解读: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总共辖六个团级单位,一般会有一个训练团,一个团级的装备修理厂,那么就有四个安装团。从以往的报道看,四个安装团中,有一个通信团,负责导弹阵地通信建设的。由于现在都是机械化施工,所以一般阵地施工基本上是以连为单位,阵地改造则是排为单位就够了。所以别看技术总队只是师级单位,其能量可不小。报道中说,总队领导马不停蹄忙得不可开交,可见我导弹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各军兵种中,二炮的费效比最高,砸下一百亿,我们腰杆子就硬一万倍!台独分子、日本军国主义、美帝国主义,看了这个腿都可能要发软,哈哈,好事情!

附报道全文:
《解放军报》2004年06月29日第1版
情满军营撼山行
———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在高度分散的环境下科学管理部队的调查
连世秀朱志刚本报记者苏若舟
  编者按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登本报记者跟随总参军务部调研组,对3个部队贯彻从严治军方针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后,写出的3篇调查报告。这些部队的实践证明:从严治军是军队建设的铁律,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和领导要充分认清新时期从严治军的重要意义,把从严治军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切实摆在党委和部队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
  “群山千古延到今,三军将士撼山行”。近年来,在连绵、逶迤的大山深处,出没着一支头戴安全帽、身穿迷彩服的“特殊部队”———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为铸造国家安全“盾牌”,他们常年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全国各地。面对环境艰苦、部队分散、转战频繁的情况,总队党委和领导把严格要求与科学管理、以情带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把部队凝聚、铸造成一支纪律严明、攻难克险,出色完成国防施工任务的工程“劲旅”。
  独特的治军方式———模块负责,跟进指挥
  由于任务需要,这个总队常年高度分散,营连独自为战。总队领导和机关干部常年穿梭奔波于这些分散作业点上。2001年7月,总队长崔振堂到甘肃、广东等地去看测绘和外线工地,19天昼夜兼程3000多公里。工地上,狂风裹带着沙尘袭来,战士们衣服上除了尘土,还有被汗水浸透后留下的盐渍白圈,作业条件比事先预料的艰难。正当他准备着手解决问题时,总队有事他不得不赶回“大本营”。这种尴尬的局面,总队领导都碰到过。在党委会上,崔振堂提出领导机关必须改变这种“拉网式”的工作方式,采取领导“模块负责制”,把相对集中的地区划为责任区,指定领导具体负责,带领机关部门组成“前指”,同部队一起执行任务,实行跟进指挥。
  管理方式的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领导和机关干部下部队来去匆匆的现象减少了;工作组过多过滥、政出多门的弊病消除了,领导机关提出的各项管理措施更加贴近部队实际,促进了从严治军的落实。过去,预防事故是总队最棘手的问题。现代化施工装备陆续列装该总队,稍为操作不慎就会使装备受损。部队辗转全国各地,在艰苦、恶劣条件下开山凿路、打眼放炮、高空作业。在陌生的环境施工,常常遇到沙尘暴、泥石流、山洪、塌方、雷击和毒蛇猛兽的侵害,给安全工作带来隐患。领导与机关干部和基层官兵在施工一线摸索规律,形成了各种装备使用的操作规程和不同环境的管理措施。因此,近6年来,他们不仅出色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尤其是领导和一线官兵们休戚与共,在艰苦的条件下都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今年春节前夕,总队参谋长廖炳生,率某安装团在赣州某工地施工,正值施工峰期,必须赶在正月初十竣工,他放弃了回江西老家过年的机会,和官兵一起奋战在坑道里。初十那天,任务如期完成。廖参谋长代表党委设宴慰问85名官兵。官兵们披着晚霞下山,洗去征战的风尘,笑声朗朗庆祝迟来的除夕,一片欢乐的气氛。廖炳生动情地说:这天,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灿烂的笑容。
  “软管理”的效果———战士的故事变成了治军的“财富”
  去年老兵退伍期间,这个总队撒在几十个施工点的老战士几乎出现同样的现象:直到离队前一个小时,老兵们仍不愿意离开工地。部队要为老兵赠送纪念品,他们说:“我们只要一样礼物,那就是我们战士自己编著的书和反映我们战士生活的光盘。”
  记者翻阅了这个总队下属的6个团队编著的26本书,有《天籁》、《超越》、《砺剑放歌》、《剑胆琴心》、《擎天赤子》等,作者是4600余名官兵并有个人的工作照,他们都讲述了自己在部队成长的一段往事,文虽朴实稚嫩,却生动感人。
  把战士书写的故事结集成册,作为治军的生动教材是总队政委高海华建议的。2002年7月,他前往先期进藏的某团勘测营蹲点,施工点海拔4000多米,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官兵们在地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勘探,劳动强度大,又伴有高原反应,不少战士出现了呕吐、晕厥,体重掉得很厉害。那时正值盛夏,但战士们仍头戴棉帽,身穿棉衣,采取三班倒的方法,连续奋战,没有一个在苦累艰险面前退缩。尤其是在雪域高原“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的寂寞环境下,官兵们用写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军旅生涯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往事,战士间相互传看,不仅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还使以往存在的许多思想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化解。高政委想:把这些战士们自己书写的真实感人故事结集成册,可以成为部队治军的宝贵财富。
  总队的这一举措,收到了管兵育人的综合效益。战士们白天在国防施工一线用行动实践理想追求,业余时间写故事,思索品味人生的价值。许多故事都写得亲切动人。总队机关还把战士写的真实故事改编为电视剧,让它们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某团五连战士周晓刚写的《班长和我换了两次铺》,述说自己当新兵时睡在上铺,班长睡在下铺,他尿床的毛病被细心的班长发现后,班长不明说却找个借口把他换到下铺,便于他夜间起床。有一天他特别劳累睡得很熟,夜里未起来方便又尿床了,早上出操时班长故意把一杯茶水倒到了他床单上,为他在战友面前遮掩了过去。打这后,班长每天夜里11点半准时叫他起床方便,一年过去了,终于使他改掉了尿床的毛病。后来,周晓刚当了班长,老班长带兵的方法成为他学习的榜样。战士王安乐写的《火把》,记述他和魏工程师、李红伟副营长执行一次钻探任务时,天黑无法辨路,副营长为战士们点亮火把照明,脸上被熏成了迷彩,闹出许多笑话……这些故事使官兵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促进了部队的管理和建设。
  两项措施的启示———治军贵在严中有爱
  岁月抹不去总队长崔振堂一个难忘的记忆:那是2002年,他到外线工地为退伍老兵送行,看到有些退伍战士的脸上带着一丝伤感。崔振堂把一个老兵拉到身边,悄悄地问:“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啊?”老兵动情地说:“当兵几年受益终身,但有一点遗憾,那就是作为技术总队的兵,却没有去过大本营,连营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啊!”
  在冷冷的秋雨中,崔振堂默默地伫立了许久,这位老战士质朴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他:战士当兵几年,如果不知道自己军营的模样,不知道自己的团长、师长是谁,怎么会有凝聚力?他向高政委谈了自己对战士负疚和自责之情。高政委也说起心里一件挥之不去的往事:一名年轻军官新婚燕尔就扎进了山洞施工,新婚妻子放弃单位组织集体旅游的机会,特来相聚,却只能住在简陋的工棚,仅住了两天就心疼地离开了。两位主官谈起这些遗憾的事情,久久不能平静。
  很快,在两位主官的建议下总队推出了两项措施:一是规定今后凡是未到过“大本营”的战士,不准退伍。二是自力更生,美化营区。总队在营区道路两旁、空闲地段建造军史壁画、英模雕塑、德育长廊,路边灯箱全部采用总队战士自己写的名言警句,让回到大本营的官兵感受“家”的温暖。
  然而,部队分散在全国各地施工,要让每个战士在服役期间都能到大本营住住并非易事。他们利用部队东西、南北转场的机会,让官兵在营区进行短暂的停留,感受自己花园式的营区的温馨。当一些长期两地分居的官兵走进营区时,发现盼望已久的亲人已在部队新建的招待所等待,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
  两项特殊的决定,仅仅是这个总队爱士兵、爱部属的一个缩影。到这个总队,记者听到许许多多干部以情带兵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战士们常年在荒山野岭施工,最大的苦闷莫过于枯燥和寂寞,他们就在山野上、坑道里设立心理调节室,让官兵们心情烦躁时,戴上耳机听一段音乐或者哼上一曲陶醉一下。他们谓之为“心理疏导”,看起来“土”,却很奏效。某团四连战士马学辉的短文《喊山》这样写道:“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远离都市繁华与喧嚣的孤独,使正值青春勃发期的我无法能摸到快乐的琴弦,拥有的只是施工的疲惫和无尽的寂寞。”“到工区的35天一直未收到过任何来信的我,在夕阳落山的时候,疯了似地跑到空旷的山角,”“跟随而来的班长叫我对着大山大声呼喊,我听见整个大山延续着良久的回音,”“此刻,我感觉到,心中的孤寂顿时失去了痕迹。我们并不寂寞。”
  上级爱下级,干部爱战士,战士爱部队,以至战士父母也爱部队,这四者每日每时都在这支部队激荡互动,流传有几千个战士爱部队、爱岗位的故事。比如,测绘兵戴松淼在攀山测绘途中一脚踩空跌入山沟,他把测绘仪器和图纸紧紧抱在怀里,结果仪器和图纸安然无恙而他却被摔得鼻青脸肿,事后他却觉得十分宽慰。某团工地上一台引进的螺旋风管加工机,因为缺少模具而不能加工大直径的风管,士官任华忠就悄悄进行了攻关,制成了大管径模具,使工程如期进行。战士巫远高的父亲因患胃癌去世,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希望孩子要在这支部队好好干,不要分心,不要回家奔丧。”领导知道此事后特批巫远高回家看一看,他坚决不回,他说:父亲有言,我不能违背,毅然跟着部队上了工地。营教导员马辉雄领着全营官兵在军旗下,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默哀3分钟。
  银色的山峰,一片静谧。教导员马辉雄用一位战士的诗句赞美默默奋斗的安装兵:“你是火炬,就在这宁静的大山里燃烧;你是星星,就在这寂寥的苍穹闪耀。”这就是这支部队的风范。
(解放军报2004年06月29日第1版)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21时37分59秒在〖鼎盛王朝〗发表



就是驱9,怎么一下子跨到九,1、2、3、6,中间4、5还空着呢
莫非图吉利?

不把167也整合到新支队里去

一个支队,要那么多指挥舰?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21时46分18秒在〖鼎盛王朝〗发表




职业敏感性,加基础知识,同意这观点

很多大的东东,还是能够判断八九不离十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22时06分55秒在〖鼎盛王朝〗发表



<B>接连挖出几条大鳄鱼
有的军阶不高,但在核心部门</B>

险恶啊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22时14分54秒在〖鼎盛王朝〗发表





[此贴子已经被S.W.A.T@L.Z.P.D于2004-7-4 8:26:13编辑过]
全屏半屏短信推荐转移打包发贴 回复 精品收藏删除修改置顶申请BBS <B>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B>作者:转贴员(xxx.xxx.xxx.xxx) 2004/07/01 10:05  字节:13K 点击:496次 帖号:63054当前论坛: 中军尖端军事论坛 [zgyb.xilubbs.com]  互换联接:紫花情梦,在天之涯,在水一方

南海舰队新驱逐舰支队成立

各位关心的江南那几条新舰,有了新家了。

  今天晚上CCTV-7军事新闻中,报道了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培养人才,其中有一段说“向新驱逐舰支队”(大意)输送人才。接着出了一个“输送人才”的镜头,我一看是有名的167舰博士舰长李晓岩,可字母上打的是“某驱逐舰支队参谋长”。说明李晓岩已经上任这个新驱逐舰支队的参谋长。

  这个新成立的驱逐舰支队,基地眼下应该还是在湛江,番号四支队或是五支队。这样,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各有了两支驱逐舰支队。南海舰队这个新驱逐舰支队,一下子就要吃进四条(两条052B型、两条052C型)新驱,而且人民海军第一个使用VLS发射装置的,好幸福啊!

  在海军布势一文中,我说过,这四条舰入役,南海地区的均势彻底打破,一个南海舰队对付那里的敌对势力就够,如果核艇基地再建成,美国佬航母要进来,还得看我们颜色。南海不能说就此无忧,但至少有了说话、说重话的本钱!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21时24分59秒在〖鼎盛王朝〗发表



军报披露新建导弹阵地

  报道标题:《解放军报》2004年06月29日第1版“情满军营撼山行———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在高度分散的环境下科学管理部队的调查”
  解读: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是二炮的一个正师级单位,负责二炮导弹阵地的设施安装,类似于建筑工程中的负责装修的,二炮导弹阵地建设是有二炮另一个正师级单位——二炮工程指挥部负责。二炮的所有导弹阵地都要经过他们,他们的行踪当然是机密的机密。可这篇报道,把行踪清清楚楚说出来,我觉得是有意的,这也是对敌对势力的一种威慑。怕哪些人听不懂,我就干脆义务作一下“导游”,让那些人领略一下二炮部队的“军事斗争准备”。

  摘录一:2001年7月,总队长崔振堂到甘肃、广东等地去看测绘和外线工地,19天昼夜兼程3000多公里。
  解读:2001年7月测绘开工,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些阵地应该完工了。
  (1)甘肃是新建的战略导弹基地,海外报道那里有一个巡航导弹旅。但我们的巡航导弹机动性强,而且射程也不是象洲际导弹那么远,不需要藏到甘肃去吧?过去洲际导弹都是埋在深井里的,而且在地处荒无人烟的高原。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新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后,导弹可以放在车上机动,甘肃可能就是战略导弹下高原后的新家。网上还出现过青岛街头的东风三十一照片,可别小看了,战略导弹东移几百几千公里,就意味着增加了射程。比如本来只到西雅图的,移数千公里,没准就可以到芝加哥了。
  (2)广东地盘大了,那里导弹阵地应该是建设在粤东,对着阿扁老巢的地方。那里装备近程导弹例如东风十一就可以了,粤东某地本世纪初进驻了一支的应急机动部队,去年“八一”当地报纸有慰问961**部队的报道,好像还给了几万元慰问金。广东的导弹阵地可能就是美台嚷嚷那个“四百五十枚”数字里的一部分。

  摘录二:今年春节前夕,总队参谋长廖炳生,率某安装团在赣州某工地施工,正值施工峰期,必须赶在正月初十竣工,他放弃了回江西老家过年的机会,和官兵一起奋战在坑道里。
  解读:今年春节还在施工,可能还没有完。从距离看,应该是东风十五或者就是巡航导弹,美台嚷嚷的“四百五十枚”是过去式,这个还没完工的,就是将来时。说明,蛋蛋还在增加中,而且性能、精度还会上一层楼。赣南这个地方,过去是陈老总打游击的地方,山多,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挖空了不少山,改作洞库放几万颗导弹都没问题,现在京九铁路一通,往南几百公里就是导弹生产基地,运起来简直就是早发午至,发射导弹就像流水线,导弹阵地好似流线的最后一个车间。东风是自产自销产品,要多少有多少,所以说台海前线有多少导弹是没有意义的,那里有导弹的流水线,你说有多少!

  摘录三:把战士书写的故事结集成册,作为治军的生动教材是总队政委高海华建议的。2002年7月,他前往先期进藏的某团勘测营蹲点,施工点海拔4000多米,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官兵们在地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勘探,劳动强度大,又伴有高原反应,不少战士出现了呕吐、晕厥,体重掉得很厉害。那时正值盛夏,但战士们仍头戴棉帽,身穿棉衣,采取三班倒的方法,连续奋战,没有一个在苦累艰险面前退缩。尤其是在雪域高原“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的寂寞环境下,官兵们用写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军旅生涯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往事,战士间相互传看,不仅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还使以往存在的许多思想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化解。
  解读: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施工建设导弹阵地,我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公开报道。时间2002年7月,那时的中印关系还没现在那么好,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还把中国作为主要敌人,而且印海军东进南海压缩中国东南亚战略空间,尤其九一一以后,美国进入中亚,又频频与印度联合军演,“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中国不得不防,二炮部队去是构筑针对西边的战略导弹阵地。
  不过那里地质条件极为恶劣,这个工程可能还正在进行中。“采取三班倒的方法,连续奋战”,说明在猛赶进度,预计与青藏铁路在同步进行。到时西藏有了连通内地的钢铁大动脉,再窝有令人生畏蛋蛋,中国西部多了一份保障。
  忍受着寂寞,氧气都吃不饱,我们要想在那里施工的工程兵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摘录四:记者翻阅了这个总队下属的6个团队编著的26本书……
  解读: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总共辖六个团级单位,一般会有一个训练团,一个团级的装备修理厂,那么就有四个安装团。从以往的报道看,四个安装团中,有一个通信团,负责导弹阵地通信建设的。由于现在都是机械化施工,所以一般阵地施工基本上是以连为单位,阵地改造则是排为单位就够了。所以别看技术总队只是师级单位,其能量可不小。报道中说,总队领导马不停蹄忙得不可开交,可见我导弹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各军兵种中,二炮的费效比最高,砸下一百亿,我们腰杆子就硬一万倍!台独分子、日本军国主义、美帝国主义,看了这个腿都可能要发软,哈哈,好事情!

附报道全文:
《解放军报》2004年06月29日第1版
情满军营撼山行
———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在高度分散的环境下科学管理部队的调查
连世秀朱志刚本报记者苏若舟
  编者按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登本报记者跟随总参军务部调研组,对3个部队贯彻从严治军方针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后,写出的3篇调查报告。这些部队的实践证明:从严治军是军队建设的铁律,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和领导要充分认清新时期从严治军的重要意义,把从严治军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切实摆在党委和部队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
  “群山千古延到今,三军将士撼山行”。近年来,在连绵、逶迤的大山深处,出没着一支头戴安全帽、身穿迷彩服的“特殊部队”———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为铸造国家安全“盾牌”,他们常年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全国各地。面对环境艰苦、部队分散、转战频繁的情况,总队党委和领导把严格要求与科学管理、以情带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把部队凝聚、铸造成一支纪律严明、攻难克险,出色完成国防施工任务的工程“劲旅”。
  独特的治军方式———模块负责,跟进指挥
  由于任务需要,这个总队常年高度分散,营连独自为战。总队领导和机关干部常年穿梭奔波于这些分散作业点上。2001年7月,总队长崔振堂到甘肃、广东等地去看测绘和外线工地,19天昼夜兼程3000多公里。工地上,狂风裹带着沙尘袭来,战士们衣服上除了尘土,还有被汗水浸透后留下的盐渍白圈,作业条件比事先预料的艰难。正当他准备着手解决问题时,总队有事他不得不赶回“大本营”。这种尴尬的局面,总队领导都碰到过。在党委会上,崔振堂提出领导机关必须改变这种“拉网式”的工作方式,采取领导“模块负责制”,把相对集中的地区划为责任区,指定领导具体负责,带领机关部门组成“前指”,同部队一起执行任务,实行跟进指挥。
  管理方式的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领导和机关干部下部队来去匆匆的现象减少了;工作组过多过滥、政出多门的弊病消除了,领导机关提出的各项管理措施更加贴近部队实际,促进了从严治军的落实。过去,预防事故是总队最棘手的问题。现代化施工装备陆续列装该总队,稍为操作不慎就会使装备受损。部队辗转全国各地,在艰苦、恶劣条件下开山凿路、打眼放炮、高空作业。在陌生的环境施工,常常遇到沙尘暴、泥石流、山洪、塌方、雷击和毒蛇猛兽的侵害,给安全工作带来隐患。领导与机关干部和基层官兵在施工一线摸索规律,形成了各种装备使用的操作规程和不同环境的管理措施。因此,近6年来,他们不仅出色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尤其是领导和一线官兵们休戚与共,在艰苦的条件下都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今年春节前夕,总队参谋长廖炳生,率某安装团在赣州某工地施工,正值施工峰期,必须赶在正月初十竣工,他放弃了回江西老家过年的机会,和官兵一起奋战在坑道里。初十那天,任务如期完成。廖参谋长代表党委设宴慰问85名官兵。官兵们披着晚霞下山,洗去征战的风尘,笑声朗朗庆祝迟来的除夕,一片欢乐的气氛。廖炳生动情地说:这天,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灿烂的笑容。
  “软管理”的效果———战士的故事变成了治军的“财富”
  去年老兵退伍期间,这个总队撒在几十个施工点的老战士几乎出现同样的现象:直到离队前一个小时,老兵们仍不愿意离开工地。部队要为老兵赠送纪念品,他们说:“我们只要一样礼物,那就是我们战士自己编著的书和反映我们战士生活的光盘。”
  记者翻阅了这个总队下属的6个团队编著的26本书,有《天籁》、《超越》、《砺剑放歌》、《剑胆琴心》、《擎天赤子》等,作者是4600余名官兵并有个人的工作照,他们都讲述了自己在部队成长的一段往事,文虽朴实稚嫩,却生动感人。
  把战士书写的故事结集成册,作为治军的生动教材是总队政委高海华建议的。2002年7月,他前往先期进藏的某团勘测营蹲点,施工点海拔4000多米,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官兵们在地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勘探,劳动强度大,又伴有高原反应,不少战士出现了呕吐、晕厥,体重掉得很厉害。那时正值盛夏,但战士们仍头戴棉帽,身穿棉衣,采取三班倒的方法,连续奋战,没有一个在苦累艰险面前退缩。尤其是在雪域高原“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的寂寞环境下,官兵们用写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军旅生涯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往事,战士间相互传看,不仅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还使以往存在的许多思想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化解。高政委想:把这些战士们自己书写的真实感人故事结集成册,可以成为部队治军的宝贵财富。
  总队的这一举措,收到了管兵育人的综合效益。战士们白天在国防施工一线用行动实践理想追求,业余时间写故事,思索品味人生的价值。许多故事都写得亲切动人。总队机关还把战士写的真实故事改编为电视剧,让它们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某团五连战士周晓刚写的《班长和我换了两次铺》,述说自己当新兵时睡在上铺,班长睡在下铺,他尿床的毛病被细心的班长发现后,班长不明说却找个借口把他换到下铺,便于他夜间起床。有一天他特别劳累睡得很熟,夜里未起来方便又尿床了,早上出操时班长故意把一杯茶水倒到了他床单上,为他在战友面前遮掩了过去。打这后,班长每天夜里11点半准时叫他起床方便,一年过去了,终于使他改掉了尿床的毛病。后来,周晓刚当了班长,老班长带兵的方法成为他学习的榜样。战士王安乐写的《火把》,记述他和魏工程师、李红伟副营长执行一次钻探任务时,天黑无法辨路,副营长为战士们点亮火把照明,脸上被熏成了迷彩,闹出许多笑话……这些故事使官兵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促进了部队的管理和建设。
  两项措施的启示———治军贵在严中有爱
  岁月抹不去总队长崔振堂一个难忘的记忆:那是2002年,他到外线工地为退伍老兵送行,看到有些退伍战士的脸上带着一丝伤感。崔振堂把一个老兵拉到身边,悄悄地问:“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啊?”老兵动情地说:“当兵几年受益终身,但有一点遗憾,那就是作为技术总队的兵,却没有去过大本营,连营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啊!”
  在冷冷的秋雨中,崔振堂默默地伫立了许久,这位老战士质朴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他:战士当兵几年,如果不知道自己军营的模样,不知道自己的团长、师长是谁,怎么会有凝聚力?他向高政委谈了自己对战士负疚和自责之情。高政委也说起心里一件挥之不去的往事:一名年轻军官新婚燕尔就扎进了山洞施工,新婚妻子放弃单位组织集体旅游的机会,特来相聚,却只能住在简陋的工棚,仅住了两天就心疼地离开了。两位主官谈起这些遗憾的事情,久久不能平静。
  很快,在两位主官的建议下总队推出了两项措施:一是规定今后凡是未到过“大本营”的战士,不准退伍。二是自力更生,美化营区。总队在营区道路两旁、空闲地段建造军史壁画、英模雕塑、德育长廊,路边灯箱全部采用总队战士自己写的名言警句,让回到大本营的官兵感受“家”的温暖。
  然而,部队分散在全国各地施工,要让每个战士在服役期间都能到大本营住住并非易事。他们利用部队东西、南北转场的机会,让官兵在营区进行短暂的停留,感受自己花园式的营区的温馨。当一些长期两地分居的官兵走进营区时,发现盼望已久的亲人已在部队新建的招待所等待,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
  两项特殊的决定,仅仅是这个总队爱士兵、爱部属的一个缩影。到这个总队,记者听到许许多多干部以情带兵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战士们常年在荒山野岭施工,最大的苦闷莫过于枯燥和寂寞,他们就在山野上、坑道里设立心理调节室,让官兵们心情烦躁时,戴上耳机听一段音乐或者哼上一曲陶醉一下。他们谓之为“心理疏导”,看起来“土”,却很奏效。某团四连战士马学辉的短文《喊山》这样写道:“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远离都市繁华与喧嚣的孤独,使正值青春勃发期的我无法能摸到快乐的琴弦,拥有的只是施工的疲惫和无尽的寂寞。”“到工区的35天一直未收到过任何来信的我,在夕阳落山的时候,疯了似地跑到空旷的山角,”“跟随而来的班长叫我对着大山大声呼喊,我听见整个大山延续着良久的回音,”“此刻,我感觉到,心中的孤寂顿时失去了痕迹。我们并不寂寞。”
  上级爱下级,干部爱战士,战士爱部队,以至战士父母也爱部队,这四者每日每时都在这支部队激荡互动,流传有几千个战士爱部队、爱岗位的故事。比如,测绘兵戴松淼在攀山测绘途中一脚踩空跌入山沟,他把测绘仪器和图纸紧紧抱在怀里,结果仪器和图纸安然无恙而他却被摔得鼻青脸肿,事后他却觉得十分宽慰。某团工地上一台引进的螺旋风管加工机,因为缺少模具而不能加工大直径的风管,士官任华忠就悄悄进行了攻关,制成了大管径模具,使工程如期进行。战士巫远高的父亲因患胃癌去世,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希望孩子要在这支部队好好干,不要分心,不要回家奔丧。”领导知道此事后特批巫远高回家看一看,他坚决不回,他说:父亲有言,我不能违背,毅然跟着部队上了工地。营教导员马辉雄领着全营官兵在军旗下,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默哀3分钟。
  银色的山峰,一片静谧。教导员马辉雄用一位战士的诗句赞美默默奋斗的安装兵:“你是火炬,就在这宁静的大山里燃烧;你是星星,就在这寂寥的苍穹闪耀。”这就是这支部队的风范。
(解放军报2004年06月29日第1版)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21时37分59秒在〖鼎盛王朝〗发表



就是驱9,怎么一下子跨到九,1、2、3、6,中间4、5还空着呢
莫非图吉利?

不把167也整合到新支队里去

一个支队,要那么多指挥舰?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21时46分18秒在〖鼎盛王朝〗发表




职业敏感性,加基础知识,同意这观点

很多大的东东,还是能够判断八九不离十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22时06分55秒在〖鼎盛王朝〗发表



<B>接连挖出几条大鳄鱼
有的军阶不高,但在核心部门</B>

险恶啊

本贴由漏斗子于2004年6月30日22时14分54秒在〖鼎盛王朝〗发表





[此贴子已经被S.W.A.T@L.Z.P.D于2004-7-4 8:26:13编辑过]
<P>能从字里行间解读出新的信息,不简单。</P>
<P>看着累  我给你从新编辑一下</P><P>  “南海舰队新驱逐舰支队成立各位关心的江南那几条新舰,有了新家了。
  
  今天晚上CCTV-7军事新闻中,报道了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培养人才,其中有一段说“向新驱逐舰支队”(大意)输送人才。接着出了一个“输送人才”的镜头,我一看是有名的167舰博士舰长李晓岩,可字母上打的是“某驱逐舰支队参谋长”。说明李晓岩已经上任这个新驱逐舰支队的参谋长。这个新成立的驱逐舰支队,基地眼下应该还是在湛江,番号四支队或是五支队。这样,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各有了两支驱逐舰支队。南海舰队这个新驱逐舰支队,一下子就要吃进四条(两条052B型、两条052C型)新驱,而且人民海军第一个使用VLS发射装置的,好幸福啊!在海军布势一文中,我说过,这四条舰入役,南海地区的均势彻底打破,一个南海舰队对付那里的敌对势力就够,如果核艇基地再建成,美国佬航母要进来,还得看我们颜色。南海不能说就此无忧,但至少有了说话、说重话的本钱!
  
  《解放军报》2004年06月29日第1版“情满军营撼山行———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在高度分散的环境下科学管理部队的调查”解读: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是二炮的一个正师级单位,负责二炮导弹阵地的设施安装,类似于建筑工程中的负责装修的,二炮导弹阵地建设是有二炮另一个正师级单位——二炮工程指挥部负责。二炮的所有导弹阵地都要经过他们,他们的行踪当然是机密的机密。可这篇报道,把行踪清清楚楚说出来,我觉得是有意的,这也是对敌对势力的一种威慑。怕哪些人听不懂,我就干脆义务作一下“导游”,让那些人领略一下二炮部队的“军事斗争准备”。
  
  摘录一:2001年7月,总队长崔振堂到甘肃、广东等地去看测绘和外线工地,19天昼夜兼程3000多公里。解读:2001年7月测绘开工,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些阵地应该完工了。(1)甘肃是新建的战略导弹基地,海外报道那里有一个巡航导弹旅。但我们的巡航导弹机动性强,而且射程也不是象洲际导弹那么远,不需要藏到甘肃去吧?过去洲际导弹都是埋在深井里的,而且在地处荒无人烟的高原。使用固体推进剂的新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后,导弹可以放在车上机动,甘肃可能就是战略导弹下高原后的新家。网上还出现过青岛街头的东风三十一照片,可别小看了,战略导弹东移几百几千公里,就意味着增加了射程。比如本来只到西雅图的,移数千公里,没准就可以到芝加哥了。(2)广东地盘大了,那里导弹阵地应该是建设在粤东,对着阿扁老巢的地方。那里装备近程导弹例如东风十一就可以了,粤东某地本世纪初进驻了一支的应急机动部队,去年“八一”当地报纸有慰问961**部队的报道,好像还给了几万元慰问金。广东的导弹阵地可能就是美台嚷嚷那个“四百五十枚”数字里的一部分。
  
  摘录二:今年春节前夕,总队参谋长廖炳生,率某安装团在赣州某工地施工,正值施工峰期,必须赶在正月初十竣工,他放弃了回江西老家过年的机会,和官兵一起奋战在坑道里。解读:今年春节还在施工,可能还没有完。从距离看,应该是东风十五或者就是巡航导弹,美台嚷嚷的“四百五十枚”是过去式,这个还没完工的,就是将来时。说明,蛋蛋还在增加中,而且性能、精度还会上一层楼。赣南这个地方,过去是陈老总打游击的地方,山多,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挖空了不少山,改作洞库放几万颗导弹都没问题,现在京九铁路一通,往南几百公里就是导弹生产基地,运起来简直就是早发午至,发射导弹就像流水线,导弹阵地好似流线的最后一个车间。东风是自产自销产品,要多少有多少,所以说台海前线有多少导弹是没有意义的,那里有导弹的流水线,你说有多少!
  
  摘录三:把战士书写的故事结集成册,作为治军的生动教材是总队政委高海华建议的。2002年7月,他前往先期进藏的某团勘测营蹲点,施工点海拔4000多米,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官兵们在地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勘探,劳动强度大,又伴有高原反应,不少战士出现了呕吐、晕厥,体重掉得很厉害。那时正值盛夏,但战士们仍头戴棉帽,身穿棉衣,采取三班倒的方法,连续奋战,没有一个在苦累艰险面前退缩。尤其是在雪域高原“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的寂寞环境下,官兵们用写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军旅生涯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往事,战士间相互传看,不仅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还使以往存在的许多思想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化解。解读: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施工建设导弹阵地,我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公开报道。时间2002年7月,那时的中印关系还没现在那么好,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还把中国作为主要敌人,而且印海军东进南海压缩中国东南亚战略空间,尤其九一一以后,美国进入中亚,又频频与印度联合军演,“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中国不得不防,二炮部队去是构筑针对西边的战略导弹阵地。不过那里地质条件极为恶劣,这个工程可能还正在进行中。“采取三班倒的方法,连续奋战”,说明在猛赶进度,预计与青藏铁路在同步进行。到时西藏有了连通内地的钢铁大动脉,再窝有令人生畏蛋蛋,中国西部多了一份保障。忍受着寂寞,氧气都吃不饱,我们要想在那里施工的工程兵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
  
  摘录四:记者翻阅了这个总队下属的6个团队编著的26本书……解读: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总共辖六个团级单位,一般会有一个训练团,一个团级的装备修理厂,那么就有四个安装团。从以往的报道看,四个安装团中,有一个通信团,负责导弹阵地通信建设的。由于现在都是机械化施工,所以一般阵地施工基本上是以连为单位,阵地改造则是排为单位就够了。所以别看技术总队只是师级单位,其能量可不小。报道中说,总队领导马不停蹄忙得不可开交,可见我导弹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各军兵种中,二炮的费效比最高,砸下一百亿,我们腰杆子就硬一万倍!台独分子、日本军国主义、美帝国主义,看了这个腿都可能要发软,哈哈,好事情!
  
  附报道全文:《解放军报》2004年06月29日第1版情满军营撼山行———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在高度分散的环境下科学管理部队的调查连世秀朱志刚本报记者苏若舟编者按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登本报记者跟随总参军务部调研组,对3个部队贯彻从严治军方针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后,写出的3篇调查报告。这些部队的实践证明:从严治军是军队建设的铁律,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和领导要充分认清新时期从严治军的重要意义,把从严治军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切实摆在党委和部队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群山千古延到今,三军将士撼山行”。近年来,在连绵、逶迤的大山深处,出没着一支头戴安全帽、身穿迷彩服的“特殊部队”———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为铸造国家安全“盾牌”,他们常年马不停蹄地辗转于全国各地。面对环境艰苦、部队分散、转战频繁的情况,总队党委和领导把严格要求与科学管理、以情带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把部队凝聚、铸造成一支纪律严明、攻难克险,出色完成国防施工任务的工程“劲旅”。独特的治军方式———模块负责,跟进指挥由于任务需要,这个总队常年高度分散,营连独自为战。总队领导和机关干部常年穿梭奔波于这些分散作业点上。2001年7月,总队长崔振堂到甘肃、广东等地去看测绘和外线工地,19天昼夜兼程3000多公里。工地上,狂风裹带着沙尘袭来,战士们衣服上除了尘土,还有被汗水浸透后留下的盐渍白圈,作业条件比事先预料的艰难。正当他准备着手解决问题时,总队有事他不得不赶回“大本营”。这种尴尬的局面,总队领导都碰到过。在党委会上,崔振堂提出领导机关必须改变这种“拉网式”的工作方式,采取领导“模块负责制”,把相对集中的地区划为责任区,指定领导具体负责,带领机关部门组成“前指”,同部队一起执行任务,实行跟进指挥。管理方式的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领导和机关干部下部队来去匆匆的现象减少了;工作组过多过滥、政出多门的弊病消除了,领导机关提出的各项管理措施更加贴近部队实际,促进了从严治军的落实。过去,预防事故是总队最棘手的问题。现代化施工装备陆续列装该总队,稍为操作不慎就会使装备受损。部队辗转全国各地,在艰苦、恶劣条件下开山凿路、打眼放炮、高空作业。在陌生的环境施工,常常遇到沙尘暴、泥石流、山洪、塌方、雷击和毒蛇猛兽的侵害,给安全工作带来隐患。领导与机关干部和基层官兵在施工一线摸索规律,形成了各种装备使用的操作规程和不同环境的管理措施。因此,近6年来,他们不仅出色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尤其是领导和一线官兵们休戚与共,在艰苦的条件下都保持着高昂的士气。今年春节前夕,总队参谋长廖炳生,率某安装团在赣州某工地施工,正值施工峰期,必须赶在正月初十竣工,他放弃了回江西老家过年的机会,和官兵一起奋战在坑道里。初十那天,任务如期完成。廖参谋长代表党委设宴慰问85名官兵。官兵们披着晚霞下山,洗去征战的风尘,笑声朗朗庆祝迟来的除夕,一片欢乐的气氛。廖炳生动情地说:这天,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灿烂的笑容。“软管理”的效果———战士的故事变成了治军的“财富”去年老兵退伍期间,这个总队撒在几十个施工点的老战士几乎出现同样的现象:直到离队前一个小时,老兵们仍不愿意离开工地。部队要为老兵赠送纪念品,他们说:“我们只要一样礼物,那就是我们战士自己编著的书和反映我们战士生活的光盘。”记者翻阅了这个总队下属的6个团队编著的26本书,有《天籁》、《超越》、《砺剑放歌》、《剑胆琴心》、《擎天赤子》等,作者是4600余名官兵并有个人的工作照,他们都讲述了自己在部队成长的一段往事,文虽朴实稚嫩,却生动感人。把战士书写的故事结集成册,作为治军的生动教材是总队政委高海华建议的。2002年7月,他前往先期进藏的某团勘测营蹲点,施工点海拔4000多米,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官兵们在地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勘探,劳动强度大,又伴有高原反应,不少战士出现了呕吐、晕厥,体重掉得很厉害。那时正值盛夏,但战士们仍头戴棉帽,身穿棉衣,采取三班倒的方法,连续奋战,没有一个在苦累艰险面前退缩。尤其是在雪域高原“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的寂寞环境下,官兵们用写日记的方法,记录自己军旅生涯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往事,战士间相互传看,不仅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还使以往存在的许多思想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化解。高政委想:把这些战士们自己书写的真实感人故事结集成册,可以成为部队治军的宝贵财富。总队的这一举措,收到了管兵育人的综合效益。战士们白天在国防施工一线用行动实践理想追求,业余时间写故事,思索品味人生的价值。许多故事都写得亲切动人。总队机关还把战士写的真实故事改编为电视剧,让它们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某团五连战士周晓刚写的《班长和我换了两次铺》,述说自己当新兵时睡在上铺,班长睡在下铺,他尿床的毛病被细心的班长发现后,班长不明说却找个借口把他换到下铺,便于他夜间起床。有一天他特别劳累睡得很熟,夜里未起来方便又尿床了,早上出操时班长故意把一杯茶水倒到了他床单上,为他在战友面前遮掩了过去。打这后,班长每天夜里11点半准时叫他起床方便,一年过去了,终于使他改掉了尿床的毛病。后来,周晓刚当了班长,老班长带兵的方法成为他学习的榜样。战士王安乐写的《火把》,记述他和魏工程师、李红伟副营长执行一次钻探任务时,天黑无法辨路,副营长为战士们点亮火把照明,脸上被熏成了迷彩,闹出许多笑话……这些故事使官兵们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促进了部队的管理和建设。两项措施的启示———治军贵在严中有爱岁月抹不去总队长崔振堂一个难忘的记忆:那是2002年,他到外线工地为退伍老兵送行,看到有些退伍战士的脸上带着一丝伤感。崔振堂把一个老兵拉到身边,悄悄地问:“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啊?”老兵动情地说:“当兵几年受益终身,但有一点遗憾,那就是作为技术总队的兵,却没有去过大本营,连营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啊!”在冷冷的秋雨中,崔振堂默默地伫立了许久,这位老战士质朴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他:战士当兵几年,如果不知道自己军营的模样,不知道自己的团长、师长是谁,怎么会有凝聚力?他向高政委谈了自己对战士负疚和自责之情。高政委也说起心里一件挥之不去的往事:一名年轻军官新婚燕尔就扎进了山洞施工,新婚妻子放弃单位组织集体旅游的机会,特来相聚,却只能住在简陋的工棚,仅住了两天就心疼地离开了。两位主官谈起这些遗憾的事情,久久不能平静。很快,在两位主官的建议下总队推出了两项措施:一是规定今后凡是未到过“大本营”的战士,不准退伍。二是自力更生,美化营区。总队在营区道路两旁、空闲地段建造军史壁画、英模雕塑、德育长廊,路边灯箱全部采用总队战士自己写的名言警句,让回到大本营的官兵感受“家”的温暖。然而,部队分散在全国各地施工,要让每个战士在服役期间都能到大本营住住并非易事。他们利用部队东西、南北转场的机会,让官兵在营区进行短暂的停留,感受自己花园式的营区的温馨。当一些长期两地分居的官兵走进营区时,发现盼望已久的亲人已在部队新建的招待所等待,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两项特殊的决定,仅仅是这个总队爱士兵、爱部属的一个缩影。到这个总队,记者听到许许多多干部以情带兵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战士们常年在荒山野岭施工,最大的苦闷莫过于枯燥和寂寞,他们就在山野上、坑道里设立心理调节室,让官兵们心情烦躁时,戴上耳机听一段音乐或者哼上一曲陶醉一下。他们谓之为“心理疏导”,看起来“土”,却很奏效。某团四连战士马学辉的短文《喊山》这样写道:“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远离都市繁华与喧嚣的孤独,使正值青春勃发期的我无法能摸到快乐的琴弦,拥有的只是施工的疲惫和无尽的寂寞。”“到工区的35天一直未收到过任何来信的我,在夕阳落山的时候,疯了似地跑到空旷的山角,”“跟随而来的班长叫我对着大山大声呼喊,我听见整个大山延续着良久的回音,”“此刻,我感觉到,心中的孤寂顿时失去了痕迹。我们并不寂寞。”上级爱下级,干部爱战士,战士爱部队,以至战士父母也爱部队,这四者每日每时都在这支部队激荡互动,流传有几千个战士爱部队、爱岗位的故事。比如,测绘兵戴松淼在攀山测绘途中一脚踩空跌入山沟,他把测绘仪器和图纸紧紧抱在怀里,结果仪器和图纸安然无恙而他却被摔得鼻青脸肿,事后他却觉得十分宽慰。某团工地上一台引进的螺旋风管加工机,因为缺少模具而不能加工大直径的风管,士官任华忠就悄悄进行了攻关,制成了大管径模具,使工程如期进行。战士巫远高的父亲因患胃癌去世,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希望孩子要在这支部队好好干,不要分心,不要回家奔丧。”领导知道此事后特批巫远高回家看一看,他坚决不回,他说:父亲有言,我不能违背,毅然跟着部队上了工地。营教导员马辉雄领着全营官兵在军旗下,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默哀3分钟。银色的山峰,一片静谧。教导员马辉雄用一位战士的诗句赞美默默奋斗的安装兵:“你是火炬,就在这宁静的大山里燃烧;你是星星,就在这寂寥的苍穹闪耀。”这就是这支部队的风范。”
</P><P>好文  言之有理  顶了</P>
终于看懂了。
好,二炮有威胁力[em05]
好,强顶!!!
二炮是最有威慑力的.
<P>这样的字里行间都能出情报,太牛了</P>
<P>PFPF</P><P>如此漏斗子,不佩服不行啊</P>[em05][em06][em07][em07]
<B>以下是引用<i>longhui</i>在2004-7-3 2:19:00的发言:</B>
<P>PFPF</P><P>如此漏斗子,不佩服不行啊</P>[em05][em06][em07][em07]
<p>
哈哈哈哈 高手就是不同
呵呵,粤东某地。偶地老家,没有错。跟老漏写得一样,现在想什么时候抽空回家看看[em02][em02][em02][em02]
<P>好事</P>[em02]
<B>以下是引用<I>zhanghean</I>在2004-7-1 12:00:00的发言:</B>

<P>能从字里行间解读出新的信息,不简单。</P>


的确,佩服!
漏斗子同志长于情报分析!
<P>哦</P>
这漏同志到底是个什么人?[em06]
很好
[em02]
好,。。。
的确是好文章,令人佩服!
漏斗子其人,并不在国内。
分析的精辟
最后的好可怕!
其实很多所谓的“官八股”中都含有很多有用的信息
<B>以下是引用<I>sr71</I>在2004-7-1 10:56:00的发言:</B>


  摘录二:今年春节前夕,总队参谋长廖炳生,率某安装团在赣州某工地施工,正值施工峰期,必须赶在正月初十竣工,他放弃了回江西老家过年的机会,和官兵一起奋战在坑道里。
  解读:今年春节还在施工,可能还没有完。从距离看,应该是东风十五或者就是巡航导弹,美台嚷嚷的“四百五十枚”是过去式,这个还没完工的,就是将来时。说明,蛋蛋还在增加中,而且性能、精度还会上一层楼。赣南这个地方,过去是陈老总打游击的地方,山多,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挖空了不少山,改作洞库放几万颗导弹都没问题,现在京九铁路一通,往南几百公里就是导弹生产基地,运起来简直就是早发午至,发射导弹就像流水线,导弹阵地好似流线的最后一个车间。东风是自产自销产品,要多少有多少,所以说台海前线有多少导弹是没有意义的,那里有导弹的流水线,你说有多少!

<P>
<P>
<P>那就是下雨喽,看来美台只能判断是下阵雨还是零星小雨了
<P>这个漏斗子,到处漏情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