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养生学——养生第一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43:29
房事养生学——养生第一学

来源:中医网


所谓养生,似乎是保养生命,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但这种解释是含糊的,笼统的,还不能作为「养生」一词的完整定义。

科学的养生观应当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狭义的养生是生命个体的行为,亦即个人行为,是指个人的饮食起居、活动劳作、防病治病、药物滋补、房事调节等方面,以保证生命健康的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个人行为的养生在养生学上称作后天养生。一般人多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或者是中年以后感到体质衰弱才行养生之事。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古今养生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养生始于人之初,如古代的老子、嵇康,现代的谢觉哉、胡厥文、马寅初、冰心等,他们都是一生从小到老都注意养生的人。

广义的养生除后天养生外,还应该包括先天养生,即指父母辈的婚姻、房事、优生优育等,说得明白点,就是一个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个素质良好的生命体。

因此,从人类生命学的意义上来讲,先天养生就不祇是个人的行为,应该视作部落、民族、国家的整个社会的行为。每个人的后天养生,都是下一代的先天养生,这样才能使子孙兴旺、社会发达、国家康强。而在这诸多养生事宜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房事养生。所以说房事养生学是养生第一学。

人的生活享受是什么?性生活在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往往避而不谈,祇是说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精神生活的享受,而古人对这个问题却很直截了当。《孟子》曰:「食色,性也。」《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说,性生活是人的本能,它跟吃饭一样是人不可缺少的最大欲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谈到了人类的两大生产,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殖。有学者认为人类自身的生产要比生活资料的生产更重要,因为生殖才能使人类繁衍,而饮食是服务于生命、服务于生殖的。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乱婚、群婚、纵欲甚至如现代式的「性解放」,也出现过性忌讳、性禁锢以及「灭人欲」等现象,这些都是对性的本质的扭曲。性既然是关系到子孙兴旺、民族繁荣、国家昌盛的大事,我们怎么可以不去严肃认真地加以研究呢?古人把这种研究称之为房事养生学,今人称之为性保健,其实质是一样的。它是养生第一学,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房事养生学——养生第一学

来源:中医网


所谓养生,似乎是保养生命,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但这种解释是含糊的,笼统的,还不能作为「养生」一词的完整定义。

科学的养生观应当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狭义的养生是生命个体的行为,亦即个人行为,是指个人的饮食起居、活动劳作、防病治病、药物滋补、房事调节等方面,以保证生命健康的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个人行为的养生在养生学上称作后天养生。一般人多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或者是中年以后感到体质衰弱才行养生之事。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古今养生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养生始于人之初,如古代的老子、嵇康,现代的谢觉哉、胡厥文、马寅初、冰心等,他们都是一生从小到老都注意养生的人。

广义的养生除后天养生外,还应该包括先天养生,即指父母辈的婚姻、房事、优生优育等,说得明白点,就是一个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个素质良好的生命体。

因此,从人类生命学的意义上来讲,先天养生就不祇是个人的行为,应该视作部落、民族、国家的整个社会的行为。每个人的后天养生,都是下一代的先天养生,这样才能使子孙兴旺、社会发达、国家康强。而在这诸多养生事宜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房事养生。所以说房事养生学是养生第一学。

人的生活享受是什么?性生活在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往往避而不谈,祇是说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精神生活的享受,而古人对这个问题却很直截了当。《孟子》曰:「食色,性也。」《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说,性生活是人的本能,它跟吃饭一样是人不可缺少的最大欲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谈到了人类的两大生产,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殖。有学者认为人类自身的生产要比生活资料的生产更重要,因为生殖才能使人类繁衍,而饮食是服务于生命、服务于生殖的。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乱婚、群婚、纵欲甚至如现代式的「性解放」,也出现过性忌讳、性禁锢以及「灭人欲」等现象,这些都是对性的本质的扭曲。性既然是关系到子孙兴旺、民族繁荣、国家昌盛的大事,我们怎么可以不去严肃认真地加以研究呢?古人把这种研究称之为房事养生学,今人称之为性保健,其实质是一样的。它是养生第一学,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
中国房事养生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学术精湛,是人类文化园囿中的十分珍贵的瑰宝,是应该予以认真总结和研究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古代的贤哲们对于房事养生学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今世界上无论在性学界还是医学界,无不为之赞叹。其主要成就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关于婚姻的研究

1、婚姻不取同姓

婚姻是一种文化现象,当先民从无婚姻到有婚姻,这是一种文明的走向。初民愚昧无知,成熟之男女,出于其性本能、杂交、乱交是很自然的事情,到了母系社会的一妻多夫,及父系社会的一夫多妻,虽然对上述杂交现象得到了限制,但其中的血缘婚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人口的质量及生命的年寿。据考察,夏朝和商朝时期,人的平均寿命是18岁,跟牛、马、狗的寿数差不多。当然,生命的寿夭有多种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当属人的先天素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又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直到春秋时期,才逐渐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藩。」(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须知这一认识,不知经过了多少万年,用多少代人的寿夭换来的!于是反映周朝典章制度的著作《礼记》中有「娶妻不娶同姓」,「合两姓之好」这样明确的法律规定。同姓不婚,这是人类健康长寿的首要保证。韩国法律一直到1999年才废止了同姓不婚的规定。现在我国的婚姻法中规定姑表亲、姨表亲不通婚,这就更加完善了。
2、婚龄与健康

关于婚龄问题,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认识到早婚的危害,最早提出婚龄问题的是孔子,他说:「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礼记》把它收入书中。这种说法与现代科学的论证基本相符。《黄帝内经》则从男女的生理发育上加以论证,后世医家多依而遵之。元代医家李鹏飞在其所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早篇》中写道:「男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明代医家万全在其所著《养生四要》中说:「今之男子,方其少也,未及二八而御女,以通其精,则精未满而先舄,五脏有不满之处,他日有难状之疾。至于半百,其阳也萎,求女强合则隐曲未得而精先泄矣。及其老也,则其精益耗,复近女竭之。则肾之精不足,取给于脏腑,脏腑之精不足,取给于骨髓。故脏腑之精竭,则小便淋痛,大便干涩。髓竭则头倾瞳软,腰脊酸痛,尸居于气。」清代医家汪昂在《勿欲之诠.色欲伤》中说:「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所丧天元,乃夭之由。」《褚氏遗书》反对娶破瓜女,所谓破瓜女,瞿灏《通俗编》云:「瓜字破之为二八,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女又称碧玉女,又称未笄女,指未成年之少女。陆游有《无题》诗云:「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八侯家,如今惟悴蓬窗里,飞上青天妒落花。」诗中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摧残少女的罪恶。

以上所言,充分说明了反对早婚,提倡晚婚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二、关于房事节度的研究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早在《礼记》上就写下了「不可纵欲」这一句话。《黄庭经》亦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那么如何把握房事节度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代房中养生家及医家都有论述,如孙思邈、牛丹溪、徐春甫、李鹏飞等,兹举《素女经》为例:

《素女》曰: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当闭经勿泄,若气力尚壮盛者,亦不可强忍,久而不泄,致生廱疾」。

当然这祇是一种参考说法,每人要视自己具体身体状况而定。
三、关于子嗣优生的研究

历代医家对这个问题论述者甚多,如种子、胎教等,都为世人所接受,但其中也不乏伪科学成分,如经清后一三五交合成男,二四六成女,以及转女为男等说法,皆是不足取的。

然而从养生及子嗣优生的角度来讲,王充的「疏字」之说是很有科学意义的:

「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何则?疏而气渥,子坚强;数而气薄,子软弱也。怀子而前已产子死,则谓所怀不活,名之曰怀,其意以为已产之子死,故感伤之,子失其性矣。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独先疾病,病独不治。」

所谓疏字,就是生育的间隔要稀疏,也就是要计划生育。王充的这些论述,既关系到夫妇的性健康,更直接关系到优生优育子代的生命素质。今天我们的基本国策虽然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但若频频流产,同样不合「疏字」之义。
四、关于房中术的研究

两性生活能使人享受夫妇间的快乐,但过度了又会摧残健康,甚至伤害生命,于是房中术的研究产生了。

性欲过度给人带来伤害,是因为耗精亡阳。精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本源一耗,自然会招致疾病,甚至会殒命。

最早提出房室养生理论的人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中国养生学的祖师老子。

老子对于人体生命之学的研究是从对婴儿的实验性观察开始的,从而探究出养生长寿之根蒂。老子房中养生的基本观点是节欲宝精: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螯,猛兽不据,鸷乌不捕。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五十五章

老子在这种实验性的观察中发现:婴儿虽然骨骼脆弱,筋肉柔嫩,可小拳头却握得很紧;他不知道性交的事情,可小雀雀却常常勃起。这是由于他精气充沛的缘故。

精,是人体生命之本源。精气充足,则生命强健;精气虚弱,则生命衰败。这是深究天地万物的本源之论。

婴儿为什么精气充沛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呢?老子在继续观察中发现:婴儿终日号哭而不嘶哑,这是由于他极度平和无欲,因而精气不耗的缘故。

婴儿无知无欲,无畏无惧,他所含元精最充足,所以生命力极强,不知道毒虫会咬他,猛兽会抓他,鸷鸟会搏他。善养生者,当使所含元精深厚程度,能比得上初生婴儿。老子认为:能做到平和无欲,就是懂得了生命的法则;懂得了生命的法则,就叫做智慧聪明;贪图性欲就叫作自招灾殃;性欲耗费精气,就叫作硬性消精亡阳。人成长到壮大,就会因耗精而衰老,这就叫做不合平和无欲,保持柔弱的养生之道。

依据老子节欲宝精的理论,后世道家、房中养生家、医家创作了大量房中术著作,兹略举教家:
1、        玉饰杖把行气铭

行气,深则畜,畜则神,神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明则长,长则复,复则天。天其舂在上,地其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这篇铭文刻在一件玉器上,玉器长约一寸多,其形为十二面棱柱状,中空,光泽润滑,为李鸿章后人捐赠,原藏于天津市文物管理处,现珍藏于天津博物馆。玉器每面刻有三个篆文,计三十六个,又有重文符号九个,则实际上为45个字。罗振玉先生把它收在《三代古金文存》第20卷49页。玉器本无名称,当代气功界人士把它称做「行气玉佩铭」,又称玉铭和行气铭。但天津博物馆不同意此名称,因为它不是佩在腰间的玉器,而是手杖把头上的装饰,因而他们将其定名为「行气铭玉杖饰。」但我觉得此名亦不切贴,未若「玉饰杖把行气铭」为好,故特以为名。

铭文创作的年代据专家考证,约于公元前380年,上距老子去世100多年,下距讲「食、色、性也」的孟子(前372~前289年)诞生早8年,比庄子(前369~前286年)早11年,正是道家学派继承老子节欲宝精理论,努力探究养生之道的时期。对这篇铭文的解释,其说不一,最后在气功界笼而统之说是「气功经验的总结」。

其实这是一篇房事交合术的韵文。玉石是上古男根的崇拜物,玉器柱状,更是男根的象征。文中讲了房事动作、交合的快感、男女的体位及弱入强出,因精不泄的方法。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房事气功的「手头铭」。
2、七损八益

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有五种房中养生著作,即《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方》、《杂疗方》。前三种是关于房中交媾的理论和方法的,后二种是关于治疗性功能障碍的一些方药。在《天下至道谈》中有「七损八益」的专门论述。所谓七损八益,是指房事生活中有七种情况能损伤人的精气,有八种做法能补益人的精气。文中着重论述了修炼八益以去七损的方法。《黄帝内径》中有从生理上和病理上调治修炼八益以去七损的专门论述,但无具体名称的介绍,学术界认为这在秦汉之际是个人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可见战国以后房中术正相当普及。
3、《素女经》

《素女经》之名始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凡五卷。但班固《汉书.艺文志》不载,至六朝时,复见于葛洪《抱朴子.暇览》,后《隋书.经籍志》又载有《素女秘道经》一卷。可见六朝至隋唐时期的《素女经》已非西汉刘向所见之书,后者肯定对其有所增改。但此书在国内早已失传,幸而日本人丹波康赖在《医心方》中将其条录,才使其主要内容得以保存,后在清末民初有长沙人叶德辉氏将其从《医心方》中辑出,但显然已非原书之面貌,今之所传,乃叶德辉氏之辑本。

此书是一部房中术专著,从性前戏述到四至、五征、五欲、九气、九法、十动,以至「七损八益」、房中节度、疾病等一系列问题,涉及到性心理、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理论,其基本思想仍在宝精不泄,且认为每一种交合方法或动作有除疾健身之效。此书可称作中国古代房中术发展到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故影响甚大。

此外,尚有《玉房秘诀》和《玉房指要》两书,亦是六朝至隋唐时期的重要房中著作。至唐时又有《洞玄子》一书,所论房中三十法则是对古代房中术的全面总结和发挥,其最终目的仍在于闭精不泄,调和阴阳,达到增进健康的效果。
五、道流房中家的著作

自老子《道德经》问世后,遂有以老子为首的道家的学派、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老学派以及东汉末创立的道教学派,可以统称为道流学派。这些学派都是遵老子《道德经》为教义,以修炼内丹、外丹、房中术为活动内容。著作甚多,如《关尹子》、《吕氏春秋》、《周易参同契》、《黄庭经》、《抱朴子》、《养性延命录》、《悟真篇》、《性命圭指》……等等。

道学流派的房中术研究,奉行闭禁不泄的基本观点,持修采阴补阳、阴阳互补,坎离交媾、炼精化气、还精补脑的房事气功,据文献记载,确有很多人达到百岁开外的长寿。

道学流派的房中术研究,应该肯定其有科学的价值,它实际上是中医气化学说实行气功修炼的运用,祇是这些方法在今人看来隐晦深奥,不易普及,且古今社会制度不同,也不易实行,兼之其中千门万派,淫秽邪说搀杂其中,故应认真加以弃取。
六、医家房中术的研究

历代医家遵循老子节欲宝精的观点,在房事养生术的研究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黄帝内径》而下,有《褚氏遗书》、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陈自明《妇人良方》、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朱丹溪《房中补益论》、万全《养生四要》及《广嗣纪要》、张介宾《宜麟策》、岳甫嘉《种子篇》、叶天士《秘本种子金丹》等,这些著作中的房事养生术的论述都较切实可行,很有指导意义。

当然,历代医家的研究,其成就还不止于此,还有疾病和医药方面的研究,如对于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自《华佗结毒病秘传》,到清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和方法,甚有其临床价值。至于治疗性功能障碍,其著作就更多了,因事涉专门,在此不必螯述了。

房事养生学既然是养生第一学,因此新婚夫妇读一些房中著作是很有必要的。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这些著作被认为是诲淫的污品,大多列为禁书,其实这种说法和做法是不正确的,起码是不全面的。我认为象《素女经》这样的房中著作,可供已婚夫妇阅读。把健康的科学的性养生学读物作为家庭必备之收,对于提高人口质量、优生优育、养生长寿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人类要做到健康长寿,提高生命素质,必须抓好养生第一学——房事养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