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新潜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51:57
(信报)2009/11/17



    上月底,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在泰国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就全面深化合作达成广泛共识。继温家宝访问后,国家主席胡 锦 涛上周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事实上,中国视东盟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平台之一,是国家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今次星马之旅的访问中,胡 锦 涛在马来西亚第一站,便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深入会谈,两国同意认真落实《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寻求新的合作方式。

    可以说,中国在金融海啸后,经济恢复比欧美快速,而且更凸显了中国崛起的力量。难怪汇控主席(005)葛霖近日明确表示,全球重心已从西方转向东方,而且这种转移的速度可能在加速,若然今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会达到8%的话,欧洲可能只是零。



全球发展重心东移
    事实上,全球发展重心由欧美转至亚洲,这个趋势将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于明年1月实施后,形势会更明显。按照中国─东盟10+1的协议,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之间九成以上商品,将实现零关税。

    这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共有十九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及4.5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经济规模超越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自贸区」,这个发展趋势的确不容忽视。

    面对世界重心东移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香港应怎样部署?据《广州日报》的报道,粤商已主动将物美价廉的「广东制造」产品推向东盟市场,对东盟出口在今年3月份起,增长率持续提升。

    很明显,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更开放市场、发展内需、推动第三产业(即服务业、金融业),是国内经济的未来方向。在内地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大前提,香港的参建力不可小看,社会各界亦希望政府出力拓展与内地经贸来往,粤港合作的协议亦已落实启动有关项目。笔者认为有了方向感、行动组织仍未够完善,还需要有个时间表,运用十年计划(2020年)的模式,定出时间目标。以下先说出2020年关键性的理据,然后再讨论十年计划的内容和参建者,及各要点的考虑因素。

    2020年是对内地和港澳很重要的一年,两个国家级战略性发展都以它为期限,这两个项目都与香港有密切关系。首先,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充满粤港澳合作的同城发展构思。这个大型的合作安排,除了基础设施的对接,更对共同发展现代服务业寄予厚望。高新科技的产业化、环保合作、多市生活圈等,也以世界级城市、国际性竞争力为目标,高附加值的产业更可以助居民收入翻一番。



港宜订2020发展战略
    这些合作范畴涉及不同地方单位的沟通,我们多了磨合经验,亦增强香港作为外资进入国内市场的跳板价值。《纲要》项目的进行,在符合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仍可保留香港特色、本土文化。粤港澳的互配互补将会融合成强而有力的珠三角经济区,2020年这个愿景就要实现。作为重要参建伙伴,我们要按一个时间表和十年计划去检讨进度。珠三角服务业发展具先行先试的作用,对内地其它地区提供示范,这是另一个2020年的指标性。

    第二个以2020年为竣工期的,就是中央支持上海打造为国际金融及航运中心。自从有关公布发表后,上海方面已开始策划,坊间更传出一些H股回归A股的风声。明年上海主办世博,他们定会利用这盛事,宣传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大计,把它推上国际舞台。到了2020年上海必会交出水准,也是内地金融服务业配合国家经济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里程碑,这点不容置疑。面对竞争,香港必须善用未来的十年,推出有助财经行业部署好竞争优势。现在距离2020年就是足足十年,十年计划是时间和行动的吻合。

    十年的规划令人联想到规划经济,岂不是违背香港的自由市场、无形之手、小政府的原则?这里所指的十年计划,政策部门主持筹划、谘询、联络,基建项目要立法会通过拨款。政策是扶持、开路为主,「主角」仍是私营机构(privatesector)、不同界别的专业、利益相关者。将来适应市场需要而作资源调配的,也是出自民间智慧,并非必然违反市场力量。

    西方国家也有采用跨年度的策发计划,例如加拿大卑诗省、美国一些地方市政府、各国知名学府、有目光的机构,都有自家的「看得远」策发计划,以及设立机制去推行、跟进及检讨。本地的机构也有应用长远策发计划,因为认定本身想达到的定位,循着步骤去配备,定期作进度评审,才能贯彻始终,完成使命。



十年规划的利弊得失
    有些看法认为现实环境充满变数,使用五年、十年计划,可能削弱灵活性、应变力,大规模的长远投资,谁有十足把握是看得那应准?对于香港而言,属开放式小经济体系,外围因素、经济周期已不是新闻,能够减轻外围的周期性(cyclical)影响力,是值得长远社会投资。现在国际舞台进行结构性(structural)变动,中国的经济前景乐观,这一点也是香港的发展基础所在。

    香港可出的力量自然来自社会的优势传统。有份筹划这个十年计划的,就少不了四大经济支柱、六大优势产业的业界代表,及非直接从事这些产业的,例如教育界。商会组织、中小企代表,都有向政府反映意见的习惯,更有在施政报告前提出重点建议,他们的观点要细心聆听。业内意见充满市场经验,也提供第一手碰钉资料,为政策推行提供验证。CEPA推出多年仍说有小门未开,就是反映出中港两地思想差距,也只有透过官方沟通才能水到渠成。

    负责筹划的部门更可借助贸发局的经验,对个别市场或行业获取独到分析。面对上海在金融业的挑战,财经机构、交易所、金管局、证监会、学者,都是应对策略谘询的成员。另一个资源就是智囊中心的政策分析,这方面欧美国家都有例子,香港尚待规模。政府应考虑透过拨款,资助成立一个跨院校的智囊中心,认定核心强项,不偏不倚地对政策及国际发展作研究分析,更能带来国际交流。

    面向2020年内地服务业及金融业向世界显示实力,香港参与的独特贡献离不开香港竞争优势,包括:1.多元文化社会;2.专业及法制与西方衔接;3.开放式经济,锻炼出应变能力;4.市场意识提升竞争力、经济效率;5.一国两制、独立司法为中外贸易提供法理保障。基于这些香港色彩,现在对十年计划提出几点意见,着重多面性巩固金融业实力,应对将来上海做成国际金融中心带来的竞争。



规划要点与落实推行
    多面性指香港作为金融中心不只是证券市场交投畅旺,更是具备商贸中心其它优势。例如,2007至08年的《施政报告》已提出打造香港为亚太区仲裁中心,做得到就为商贸服务巩固实力,强化法理公正的形象。香港要发展成解决争议的主要中心,要善用专业资源,捷足先登,愈做愈多,建立口碑,抢得发展先机,令新加坡和上海无从构成威胁,所以目标必须尽快完成,不宜延宕。

    还有,吸引新兴经济、东欧国家等企业来港招股,香港要成为最活跃的资本市场。投资市场懂得处理高风险、高回报,就是要对小股东有保障的公平机制,及上市公司的机构管治文化有透明度。

    本地证券市场其实早已跳出境外,港交所(388)数字显示,在本地股市总市值里,红筹和H股占大约五成。既然内地企业能满足来港招股条件,在其它新兴经济体也应有合适的机会。香港社会是多元文化,证券市场作为交易平台及国际化,象征香港市场国际性的特别意义。

    类似的构思亦见于港府探讨发行YSL债券,就是让人民币债券较快推出而已。债券市场的活化,不论是以港元或外币发行,也是巩固本地金融业另一个重要环节。人民币业务是另一个金融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港深作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试点,是建于香港对资金自由出入的经验,正是人民币部署自由兑换的最佳观察机会。有关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发展,CEPA也开了新的门,为未来香港银行进入珠三角市场铺路。

    很明显,香港成功塑造这个多城市生活圈,到2020年也会找到新的优势。面对世界发展重心转移亚洲,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这个发展趋势无疑令香港可更清晰地找到了发展战略的起步点。(信报)2009/11/17



    上月底,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在泰国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就全面深化合作达成广泛共识。继温家宝访问后,国家主席胡 锦 涛上周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事实上,中国视东盟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平台之一,是国家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今次星马之旅的访问中,胡 锦 涛在马来西亚第一站,便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深入会谈,两国同意认真落实《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寻求新的合作方式。

    可以说,中国在金融海啸后,经济恢复比欧美快速,而且更凸显了中国崛起的力量。难怪汇控主席(005)葛霖近日明确表示,全球重心已从西方转向东方,而且这种转移的速度可能在加速,若然今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会达到8%的话,欧洲可能只是零。



全球发展重心东移
    事实上,全球发展重心由欧美转至亚洲,这个趋势将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于明年1月实施后,形势会更明显。按照中国─东盟10+1的协议,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之间九成以上商品,将实现零关税。

    这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共有十九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及4.5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经济规模超越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上最大自贸区」,这个发展趋势的确不容忽视。

    面对世界重心东移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香港应怎样部署?据《广州日报》的报道,粤商已主动将物美价廉的「广东制造」产品推向东盟市场,对东盟出口在今年3月份起,增长率持续提升。

    很明显,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更开放市场、发展内需、推动第三产业(即服务业、金融业),是国内经济的未来方向。在内地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大前提,香港的参建力不可小看,社会各界亦希望政府出力拓展与内地经贸来往,粤港合作的协议亦已落实启动有关项目。笔者认为有了方向感、行动组织仍未够完善,还需要有个时间表,运用十年计划(2020年)的模式,定出时间目标。以下先说出2020年关键性的理据,然后再讨论十年计划的内容和参建者,及各要点的考虑因素。

    2020年是对内地和港澳很重要的一年,两个国家级战略性发展都以它为期限,这两个项目都与香港有密切关系。首先,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充满粤港澳合作的同城发展构思。这个大型的合作安排,除了基础设施的对接,更对共同发展现代服务业寄予厚望。高新科技的产业化、环保合作、多市生活圈等,也以世界级城市、国际性竞争力为目标,高附加值的产业更可以助居民收入翻一番。



港宜订2020发展战略
    这些合作范畴涉及不同地方单位的沟通,我们多了磨合经验,亦增强香港作为外资进入国内市场的跳板价值。《纲要》项目的进行,在符合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仍可保留香港特色、本土文化。粤港澳的互配互补将会融合成强而有力的珠三角经济区,2020年这个愿景就要实现。作为重要参建伙伴,我们要按一个时间表和十年计划去检讨进度。珠三角服务业发展具先行先试的作用,对内地其它地区提供示范,这是另一个2020年的指标性。

    第二个以2020年为竣工期的,就是中央支持上海打造为国际金融及航运中心。自从有关公布发表后,上海方面已开始策划,坊间更传出一些H股回归A股的风声。明年上海主办世博,他们定会利用这盛事,宣传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大计,把它推上国际舞台。到了2020年上海必会交出水准,也是内地金融服务业配合国家经济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里程碑,这点不容置疑。面对竞争,香港必须善用未来的十年,推出有助财经行业部署好竞争优势。现在距离2020年就是足足十年,十年计划是时间和行动的吻合。

    十年的规划令人联想到规划经济,岂不是违背香港的自由市场、无形之手、小政府的原则?这里所指的十年计划,政策部门主持筹划、谘询、联络,基建项目要立法会通过拨款。政策是扶持、开路为主,「主角」仍是私营机构(privatesector)、不同界别的专业、利益相关者。将来适应市场需要而作资源调配的,也是出自民间智慧,并非必然违反市场力量。

    西方国家也有采用跨年度的策发计划,例如加拿大卑诗省、美国一些地方市政府、各国知名学府、有目光的机构,都有自家的「看得远」策发计划,以及设立机制去推行、跟进及检讨。本地的机构也有应用长远策发计划,因为认定本身想达到的定位,循着步骤去配备,定期作进度评审,才能贯彻始终,完成使命。



十年规划的利弊得失
    有些看法认为现实环境充满变数,使用五年、十年计划,可能削弱灵活性、应变力,大规模的长远投资,谁有十足把握是看得那应准?对于香港而言,属开放式小经济体系,外围因素、经济周期已不是新闻,能够减轻外围的周期性(cyclical)影响力,是值得长远社会投资。现在国际舞台进行结构性(structural)变动,中国的经济前景乐观,这一点也是香港的发展基础所在。

    香港可出的力量自然来自社会的优势传统。有份筹划这个十年计划的,就少不了四大经济支柱、六大优势产业的业界代表,及非直接从事这些产业的,例如教育界。商会组织、中小企代表,都有向政府反映意见的习惯,更有在施政报告前提出重点建议,他们的观点要细心聆听。业内意见充满市场经验,也提供第一手碰钉资料,为政策推行提供验证。CEPA推出多年仍说有小门未开,就是反映出中港两地思想差距,也只有透过官方沟通才能水到渠成。

    负责筹划的部门更可借助贸发局的经验,对个别市场或行业获取独到分析。面对上海在金融业的挑战,财经机构、交易所、金管局、证监会、学者,都是应对策略谘询的成员。另一个资源就是智囊中心的政策分析,这方面欧美国家都有例子,香港尚待规模。政府应考虑透过拨款,资助成立一个跨院校的智囊中心,认定核心强项,不偏不倚地对政策及国际发展作研究分析,更能带来国际交流。

    面向2020年内地服务业及金融业向世界显示实力,香港参与的独特贡献离不开香港竞争优势,包括:1.多元文化社会;2.专业及法制与西方衔接;3.开放式经济,锻炼出应变能力;4.市场意识提升竞争力、经济效率;5.一国两制、独立司法为中外贸易提供法理保障。基于这些香港色彩,现在对十年计划提出几点意见,着重多面性巩固金融业实力,应对将来上海做成国际金融中心带来的竞争。



规划要点与落实推行
    多面性指香港作为金融中心不只是证券市场交投畅旺,更是具备商贸中心其它优势。例如,2007至08年的《施政报告》已提出打造香港为亚太区仲裁中心,做得到就为商贸服务巩固实力,强化法理公正的形象。香港要发展成解决争议的主要中心,要善用专业资源,捷足先登,愈做愈多,建立口碑,抢得发展先机,令新加坡和上海无从构成威胁,所以目标必须尽快完成,不宜延宕。

    还有,吸引新兴经济、东欧国家等企业来港招股,香港要成为最活跃的资本市场。投资市场懂得处理高风险、高回报,就是要对小股东有保障的公平机制,及上市公司的机构管治文化有透明度。

    本地证券市场其实早已跳出境外,港交所(388)数字显示,在本地股市总市值里,红筹和H股占大约五成。既然内地企业能满足来港招股条件,在其它新兴经济体也应有合适的机会。香港社会是多元文化,证券市场作为交易平台及国际化,象征香港市场国际性的特别意义。

    类似的构思亦见于港府探讨发行YSL债券,就是让人民币债券较快推出而已。债券市场的活化,不论是以港元或外币发行,也是巩固本地金融业另一个重要环节。人民币业务是另一个金融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港深作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试点,是建于香港对资金自由出入的经验,正是人民币部署自由兑换的最佳观察机会。有关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发展,CEPA也开了新的门,为未来香港银行进入珠三角市场铺路。

    很明显,香港成功塑造这个多城市生活圈,到2020年也会找到新的优势。面对世界发展重心转移亚洲,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这个发展趋势无疑令香港可更清晰地找到了发展战略的起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