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响:中国举全国之力 航空发动机筹谋翻身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12:03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6/26/15563499_0.shtml
由两院院士师昌绪牵头、组织两院院士提出的“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工程咨询研究报告”终于尘埃落定。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航空发动机将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正在组织专家论证。

“下一步最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大响认为,中央已明确指示同意列一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下决心把航空发动机搞上去,这对加快我国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发展,解决长期制约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抓住机遇,举全国之力,坚决打好航空发动机‘翻身仗’”。

尽快走出仿制“陷阱”

“国外的设计师是设计什么样的飞机,就有什么样的发动机;而我们是有什么样的发动机,就设计什么样的飞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黄俊做过飞机设计师,对此体会颇深。

黄俊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飞机设计受发动机的制约很大,现在发动机被公认为是制约航空装备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研究工作没有很好地持续开展下去。

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我们主要是眼睛向外,航空发动机以引进为主,在引进的基础上发展、改进或仿制。”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通过引进生产和测绘仿制国外航空发动机来满足部队装备的急需,符合当时的国情。”刘大响认为。

20世纪40年代,美、苏两国对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研制,也是从购买英国专利进行仿制开始的。但它们只仿制了一轮,就很快转向自主研制的发展道路。

我国的问题在于,专利引进或测绘仿制的发动机型号过多,延续时间过长;在仿制过程中,又没有安排足够的经费和精力认真抓好消化吸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引进和仿制,但许多关键技术并没有吃透,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对促进自主研发的作用较为有限。而且许多引进项目往往挤掉或者削弱了国内的自主研制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长期的测绘仿制思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自主发展。

“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是花大钱也买不来的,尤其是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发动机的复杂性和集成度在大幅提升,今后再想通过仿制来完全掌握先进发动机技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想借此途径走向自主研制更是十分困难。”刘大响强调。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是根治飞机‘心脏病’的必然选择。”刘大响认为,只有狠下决心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精选几个有重大意义和带动作用的军民用发动机,走完自主研制的全过程,才能一通百通,才能真正完成从测绘仿制向自主研制的战略转变。

尊重规律动力先行

时至今日,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已引起国人高度关注,加快发展已成共识。但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航空发动机才能甩掉落后帽子“破茧而出”?

“坚持动力先行,加强预先研究,切实打好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锻炼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刘大响说,这也是国外航空发动机加速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据报道,国外二代战机研制周期为5~7年,发动机为7~8年;三代战机研制周期为6~10年,发动机为10~15年;四代战机研制周期为10年,发动机的研制周期长达15~18年,甚至更长。

早在1980年,美国审计长向国会作证时就曾指出:“新发动机的发展比飞机机体需要更长时间,如果后者是决定进度的因素,两者就不应该同时开始。”

事实上,航空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都是将优先发展航空发动机作为国策,列为国家高科技战略性产业,并给予大量经费支持。

刘大响指出,航空发动机本身也是一个独立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研制难度大、投资多、周期长、风险高,为了满足飞机的研制进度,发动机必须先行立项,才能赶上飞机的进度要求。

所谓“动力先行”,主要是讲发动机的关键技术预研、材料工艺技术、基础设备条件建设要先行,还要提前进行核心机/验证机的综合技术验证;但在其转入型号研制后,在战技指标明确的前提下,则必须要搞好飞机与发动机的一体化设计,不断搞好两者的匹配与协调。

此外,坚持核心机派生系列化发展,是航空发动机研制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几乎每一型新研发动机都要使用几十年,都要经过不断改进改型和派生发展,使性能、可靠性、耐久性不断提高,形成应用范围宽广的发动机系列,才能较好地满足多型航空装备发展对动力的需求。

例如,美国以F101发动机的核心机为基础,成功地派生发展出F110、CFM56两大系列军民用涡扇发动机;而CFM56又发展了十几个型别,装备了十几种军民用飞机。

举全国之力坚持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

中科院院士徐建中认为,要想缩小与世界航空强国的差距,必须提前独立地开展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必须特别注重基础研究,同时要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

徐建中介绍,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军用航空发动机推重比,改善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研发安静而清洁的发动机,还要研究多电或全电发动机、智能发动机、超声速军民用发动机及新概念发动机。

“为了扭转航空动力的落后局面,应根据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刘大响认为。

一要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要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发动机走完自主研制的全过程,早日解决军民用发动机的自主保障问题;三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航空动力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四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锻炼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举全国之力,打好航空发动机“翻身仗”。

徐建中也认为,只要发挥全国优势力量,进行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特别是发展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我国与国外的差距就有望迅速缩小。

“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举全国之力,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彻底根治飞机‘心脏病’的成功,一定能够为军民用航空装备提供健康强劲的‘中国心’。”刘大响说。(记者张巧玲)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6/26/15563499_0.shtml
由两院院士师昌绪牵头、组织两院院士提出的“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工程咨询研究报告”终于尘埃落定。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航空发动机将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正在组织专家论证。

“下一步最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大响认为,中央已明确指示同意列一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下决心把航空发动机搞上去,这对加快我国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发展,解决长期制约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抓住机遇,举全国之力,坚决打好航空发动机‘翻身仗’”。

尽快走出仿制“陷阱”

“国外的设计师是设计什么样的飞机,就有什么样的发动机;而我们是有什么样的发动机,就设计什么样的飞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黄俊做过飞机设计师,对此体会颇深。

黄俊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飞机设计受发动机的制约很大,现在发动机被公认为是制约航空装备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研究工作没有很好地持续开展下去。

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我们主要是眼睛向外,航空发动机以引进为主,在引进的基础上发展、改进或仿制。”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通过引进生产和测绘仿制国外航空发动机来满足部队装备的急需,符合当时的国情。”刘大响认为。

20世纪40年代,美、苏两国对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研制,也是从购买英国专利进行仿制开始的。但它们只仿制了一轮,就很快转向自主研制的发展道路。

我国的问题在于,专利引进或测绘仿制的发动机型号过多,延续时间过长;在仿制过程中,又没有安排足够的经费和精力认真抓好消化吸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引进和仿制,但许多关键技术并没有吃透,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对促进自主研发的作用较为有限。而且许多引进项目往往挤掉或者削弱了国内的自主研制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长期的测绘仿制思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自主发展。

“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是花大钱也买不来的,尤其是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发动机的复杂性和集成度在大幅提升,今后再想通过仿制来完全掌握先进发动机技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想借此途径走向自主研制更是十分困难。”刘大响强调。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是根治飞机‘心脏病’的必然选择。”刘大响认为,只有狠下决心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精选几个有重大意义和带动作用的军民用发动机,走完自主研制的全过程,才能一通百通,才能真正完成从测绘仿制向自主研制的战略转变。

尊重规律动力先行

时至今日,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已引起国人高度关注,加快发展已成共识。但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航空发动机才能甩掉落后帽子“破茧而出”?

“坚持动力先行,加强预先研究,切实打好基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锻炼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刘大响说,这也是国外航空发动机加速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据报道,国外二代战机研制周期为5~7年,发动机为7~8年;三代战机研制周期为6~10年,发动机为10~15年;四代战机研制周期为10年,发动机的研制周期长达15~18年,甚至更长。

早在1980年,美国审计长向国会作证时就曾指出:“新发动机的发展比飞机机体需要更长时间,如果后者是决定进度的因素,两者就不应该同时开始。”

事实上,航空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都是将优先发展航空发动机作为国策,列为国家高科技战略性产业,并给予大量经费支持。

刘大响指出,航空发动机本身也是一个独立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研制难度大、投资多、周期长、风险高,为了满足飞机的研制进度,发动机必须先行立项,才能赶上飞机的进度要求。

所谓“动力先行”,主要是讲发动机的关键技术预研、材料工艺技术、基础设备条件建设要先行,还要提前进行核心机/验证机的综合技术验证;但在其转入型号研制后,在战技指标明确的前提下,则必须要搞好飞机与发动机的一体化设计,不断搞好两者的匹配与协调。

此外,坚持核心机派生系列化发展,是航空发动机研制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几乎每一型新研发动机都要使用几十年,都要经过不断改进改型和派生发展,使性能、可靠性、耐久性不断提高,形成应用范围宽广的发动机系列,才能较好地满足多型航空装备发展对动力的需求。

例如,美国以F101发动机的核心机为基础,成功地派生发展出F110、CFM56两大系列军民用涡扇发动机;而CFM56又发展了十几个型别,装备了十几种军民用飞机。

举全国之力坚持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

中科院院士徐建中认为,要想缩小与世界航空强国的差距,必须提前独立地开展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必须特别注重基础研究,同时要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

徐建中介绍,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军用航空发动机推重比,改善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研发安静而清洁的发动机,还要研究多电或全电发动机、智能发动机、超声速军民用发动机及新概念发动机。

“为了扭转航空动力的落后局面,应根据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刘大响认为。

一要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要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发动机走完自主研制的全过程,早日解决军民用发动机的自主保障问题;三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航空动力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四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锻炼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举全国之力,打好航空发动机“翻身仗”。

徐建中也认为,只要发挥全国优势力量,进行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特别是发展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我国与国外的差距就有望迅速缩小。

“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举全国之力,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彻底根治飞机‘心脏病’的成功,一定能够为军民用航空装备提供健康强劲的‘中国心’。”刘大响说。(记者张巧玲)
心脏问题早点解决了,就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啊。加油,军兔!
没有人喷举国体制吗?
huanse520 发表于 2012-6-27 09:28
心脏问题早点解决了,就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啊。加油,军兔!
JJ还没解套,还是观望好了。求头像种子、套图,这个好,哈哈
为啥现在才决定?
为啥现在才决定?
是要成了,有底气开始吹了
万年的心脏病啊……坑了我共和国多少雏鹰……
黄老邪上课就这么忽悠的
安德斯上将 发表于 2012-6-27 09:39
为啥现在才决定?
有点谱了,就敢要钱
系统工程啊系统工程,不过化冻鸡搞出队伍了能带动不少产业
大块豆腐 发表于 2012-6-27 09:36
没有人喷举国体制吗?
可以股份制吸收民资参与壮大资金实力
为啥现在才决定?
早决定了。。现在说而已
举国体制不持久,容易受运动会影响,容易受领导人喜好干扰。
哈哈,我跟刘大响是中学校友啊
不知道换个国家领导人还能否这么支持,举国体制也就是要领导重视才能干成事请。。
yes413aa 发表于 2012-6-27 11:05
可以股份制吸收民资参与壮大资金实力
一型发动机从核心机开始动则十几二十年才能真正实用化
民资是要赚钱的
尤其是现在这种举国浮躁都指望赚快钱的环境下
你觉得现实吗
“举国之力”是文章要点。
禁止发胡言 发表于 2012-6-27 11:38
不知道换个国家领导人还能否这么支持,举国体制也就是要领导重视才能干成事请。。

航天就一直在坚持

hercules_red 发表于 2012-6-27 11:44
航天就一直在坚持
这是因为航天能“放卫星”,你认为领导能不喜欢吗?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zzx6800 发表于 2012-6-27 10:13
是要成了,有底气开始吹了
马扁银子的,不知道又仿那家的,N年后不成,换个人接着喊口号,继续马扁银子。好多年了一直是这样~
大块豆腐 发表于 2012-6-27 09:36
没有人喷举国体制吗?
举国体制正是社会主义的优点所在,为啥要喷?
ss_lee 发表于 2012-6-27 11:41
一型发动机从核心机开始动则十几二十年才能真正实用化
民资是要赚钱的
尤其是现在这种举国浮躁都指望赚 ...
你没招商引资 咋知道不现实

你没搞过投融资 咋知道国内钱多少

国内现在游资太多了 有好项目就会有直扑来的资金 别仁者见仁以为企业家都是急功近利的哦
翻肯定会翻就看什么时候翻了,期待早点翻,一个筋斗翻翻翻
怎样才算是举国之力?
个人觉得这个口号不好,更不能这样说,对中国这种大国来说,比航空发动机重要的事情不说多如牛毛,那也是非常的多。
熟悉中国人做派的都知道,现在这样的人物站出来说出这样的话来,说明早就不是什么筹谋的问题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
六千个亿,赶得上一年的军费,的确是全国之力了。
这么多钱不砸出来对不起人民啊
发动机若是搞成了中国的高端制造整体上一台阶
该用户只能删除 发表于 2012-6-27 10:51
有点谱了,就敢要钱
同意,一般这时候就是已经很一偶把握了,然后没多久就井喷~

yes413aa 发表于 2012-6-27 12:08
你没招商引资 咋知道不现实

你没搞过投融资 咋知道国内钱多少


如果一个项目,耗资数千亿,技术难度太大,几十年不一定见效益,还不一定能成功,你去哪引资,谁敢给你投资?现在是快要成功了,有成果了,快见效益了,你才敢说“招商引资”。假设现在航发技术一片空白,从零开始,前途未卜,困难重重,风险极大,除非有九死一生的魄力,否则民资不会去投这样一个项目的。因为投资这个显然不如房地产或其它什么的周期短,风险小,来钱快。一个要投资巨大,风险太大,周期太长,能不能赚钱还不知道,投钱进去几乎可能就是打水漂的一个项目和一个投资小,风险小,周期短,赚钱的可能性比较大的一个项目相比,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
yes413aa 发表于 2012-6-27 12:08
你没招商引资 咋知道不现实

你没搞过投融资 咋知道国内钱多少


如果一个项目,耗资数千亿,技术难度太大,几十年不一定见效益,还不一定能成功,你去哪引资,谁敢给你投资?现在是快要成功了,有成果了,快见效益了,你才敢说“招商引资”。假设现在航发技术一片空白,从零开始,前途未卜,困难重重,风险极大,除非有九死一生的魄力,否则民资不会去投这样一个项目的。因为投资这个显然不如房地产或其它什么的周期短,风险小,来钱快。一个要投资巨大,风险太大,周期太长,能不能赚钱还不知道,投钱进去几乎可能就是打水漂的一个项目和一个投资小,风险小,周期短,赚钱的可能性比较大的一个项目相比,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
WS10发展多少年了,投进去了多少钱
到现在还是那个样子
发动机要遵循科学规律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
发动机若是搞成了中国的高端制造整体上一台阶
求突破:体制、人才、材料、工艺。。。。。甚至原理:::颠覆性突破!
大块豆腐 发表于 2012-6-27 09:36
没有人喷举国体制吗?
好好的一个题目,非要歪楼,烦不烦啊?!!!
期待我兔早日满天飞
化冻机可是工业之花,光一个大压机就15亿,者投入就是无底洞。
安德斯上将 发表于 2012-6-27 09:39
为啥现在才决定?
航空口的人太假了,将来误国的一定是空军。
能给力点么。。别打嘴炮了
看来之前中航总搞的那些都不行,中央决定另组人马来搞过,上升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了。
努力努力再努力,早日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