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东亚日报》:东欧属于古朝鲜文明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2:37:24
国东北工程影响下形成的历史学界4种新认识
JULY 31, 2007 03:02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

中国的东北工程并不只是让人们看到了对韩国历史的歪曲视线。还起到了开拓此前我们一直忽视的东北亚古代史相关新视野的作用。跨越原本局限在韩半岛这个狭窄的空间,只依赖于文献资料的实证史学的局限,将历史研究的范围扩张到了满洲、蒙古、中亚地区,还起到了积极“拥抱”考古学和神话研究的领域。

小说家李炳柱写道:“太阳西下就成为历史,月光下会成为神话。”通过东北工程的反作用,在韩国历史研究上,原本只有皎皎的月光映照的领域,开始被灿烂的阳光照耀。下面作为其具体的征兆,介绍4大历史认识的转换。


○ 最古老的文明并不是黄河文明


四季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阿特拉斯中国史》指出了将黄河文明或中国文明称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不当性。因为,除了黄河文明之外,还有扬子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的新乐、红山文化等起源和系统不同的文化同时得到发展。因此,提议将此称为“东亚文明”。尤其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展现石冢、琵琶形青铜剑、栉文土器等蒙古、满洲、韩半岛发现的东北亚文明的原形。出于这样的原因,中国学者们主张辽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但在韩国国内学术界,开始接触一直传为神话的古朝鲜文明的实体。


○ 外夷的重新认识


由于受到中华史官的影响,开始将从朝鲜时代起一直被贬低为外夷的蒙古、满洲、日本看作是东夷这个进一步扩大的文明共同体。这是在过去除了中原的汉族以外,将异族以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差别化的中国对抗将这些逐渐转化为中华文明的主角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


辽河文明论是将中华民族的起源三分为中原的华族、东南沿海岸的夏族、东北的黄帝族。这里,东夷和北狄被转化成为黄帝族的后孙。与之对抗,韩国国内学术界提出,有必要将东夷族看作是从辽河文明(古朝鲜)出发的东夷系统。


○ 中国史的解体


对东夷族的这种综合性观点,自然而然地引发中国史的解体。如果将同是东夷系列的契丹族创立的辽,女真族创立的金和清、蒙古族创立的元等帝国的历史全部纳入中国史的范畴,就会与高句丽与渤海历史的独立性主张相冲突。


在这些东夷族系统中,共有语言(阿尔泰语系)和神话(卵生神话、熊崇拜、射箭神话)、文化(太阳崇拜、祭天文化、立木文化、萨满教、摔跤文化)的特征。梨花学术院客座教授申勇河(音译)主张说,这样的共同点不仅是匈奴、维吾尔等北戎,还应该扩大为连接到土耳其、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爱沙尼亚的“古朝鲜文明圈”看待。


○ “失去的纽带”夫余的发现


随着东北工程针对我们的全体古代史这一点变得明确,韩中历史争论正在逐渐转移到高句丽史中的夫余史。申勇河提出了夫余族的一部分往西移居到巴尔干半岛,往东移居到日本列岛的可能性。传统文化学校教授李道学(音译)提出了高句丽和百济奉为始祖往的东明不是建立高句丽的东明圣王,而是夫余的建国始祖东明王的可能性。从传说的内容几乎相同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由同一系统神话的后代合并而成。东洋大学教授金运会(音译)表示,夫余的仇台王转移到南方成为百济古尔王,百济近肖古王前往日本成为应神天王的可能性很大,并将此用大陆夫余-半岛夫余-列岛夫余的成立过程来进行解释。

http://china.donga.com/gb/srv/service.php3?biid=2007073191788&path_dir=20070731国东北工程影响下形成的历史学界4种新认识
JULY 31, 2007 03:02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

中国的东北工程并不只是让人们看到了对韩国历史的歪曲视线。还起到了开拓此前我们一直忽视的东北亚古代史相关新视野的作用。跨越原本局限在韩半岛这个狭窄的空间,只依赖于文献资料的实证史学的局限,将历史研究的范围扩张到了满洲、蒙古、中亚地区,还起到了积极“拥抱”考古学和神话研究的领域。

小说家李炳柱写道:“太阳西下就成为历史,月光下会成为神话。”通过东北工程的反作用,在韩国历史研究上,原本只有皎皎的月光映照的领域,开始被灿烂的阳光照耀。下面作为其具体的征兆,介绍4大历史认识的转换。


○ 最古老的文明并不是黄河文明


四季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阿特拉斯中国史》指出了将黄河文明或中国文明称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不当性。因为,除了黄河文明之外,还有扬子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的新乐、红山文化等起源和系统不同的文化同时得到发展。因此,提议将此称为“东亚文明”。尤其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展现石冢、琵琶形青铜剑、栉文土器等蒙古、满洲、韩半岛发现的东北亚文明的原形。出于这样的原因,中国学者们主张辽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但在韩国国内学术界,开始接触一直传为神话的古朝鲜文明的实体。


○ 外夷的重新认识


由于受到中华史官的影响,开始将从朝鲜时代起一直被贬低为外夷的蒙古、满洲、日本看作是东夷这个进一步扩大的文明共同体。这是在过去除了中原的汉族以外,将异族以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差别化的中国对抗将这些逐渐转化为中华文明的主角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


辽河文明论是将中华民族的起源三分为中原的华族、东南沿海岸的夏族、东北的黄帝族。这里,东夷和北狄被转化成为黄帝族的后孙。与之对抗,韩国国内学术界提出,有必要将东夷族看作是从辽河文明(古朝鲜)出发的东夷系统。


○ 中国史的解体


对东夷族的这种综合性观点,自然而然地引发中国史的解体。如果将同是东夷系列的契丹族创立的辽,女真族创立的金和清、蒙古族创立的元等帝国的历史全部纳入中国史的范畴,就会与高句丽与渤海历史的独立性主张相冲突。


在这些东夷族系统中,共有语言(阿尔泰语系)和神话(卵生神话、熊崇拜、射箭神话)、文化(太阳崇拜、祭天文化、立木文化、萨满教、摔跤文化)的特征。梨花学术院客座教授申勇河(音译)主张说,这样的共同点不仅是匈奴、维吾尔等北戎,还应该扩大为连接到土耳其、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爱沙尼亚的“古朝鲜文明圈”看待。


○ “失去的纽带”夫余的发现


随着东北工程针对我们的全体古代史这一点变得明确,韩中历史争论正在逐渐转移到高句丽史中的夫余史。申勇河提出了夫余族的一部分往西移居到巴尔干半岛,往东移居到日本列岛的可能性。传统文化学校教授李道学(音译)提出了高句丽和百济奉为始祖往的东明不是建立高句丽的东明圣王,而是夫余的建国始祖东明王的可能性。从传说的内容几乎相同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由同一系统神话的后代合并而成。东洋大学教授金运会(音译)表示,夫余的仇台王转移到南方成为百济古尔王,百济近肖古王前往日本成为应神天王的可能性很大,并将此用大陆夫余-半岛夫余-列岛夫余的成立过程来进行解释。

http://china.donga.com/gb/srv/service.php3?biid=2007073191788&path_dir=20070731
囧囧有神。。。。。。。。。。
人至贱则无敌
这是个好题目,韩国朋友应该再接再厉,加大研究力度。

早日发现古朝鲜文明圈包含整个欧亚大陆的证据。
只要是精神病患者,都有资格做棒子的史学家。
考传说证明的国度
my god ~~~
从某种意义上讲,朝鲜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qzs_wyf 发表于 2009-10-31 14:06
不要侮辱中国,我们不会有这种垃圾亲戚。
棒子把他们的远古YY得越大
越证明丫挺的是废物点心.

以前扩地万里.现在龟缩半岛.除了证明自己这个民族无能.还能证明什么?
人什么来着  就不无敌了?!
sa80 发表于 2009-10-31 15:04


兄弟你错了,不是龟缩半岛,而是半岛的半岛;P 那半边是主体思想的伟大试验地![:a11:]
南棒子,这条打了疯狗血的美国狗,已经彻底疯掉了。它们现在,如果几天里不狂吠几下的话,就象要七窍喷狗血暴血管而亡掉了。
可以把韩国人当作中国人自己的镜子!嘲笑韩国人的同时也因该看看自己,以免五十步笑百步。

中华文明一直声称5000年,但是,被世界广泛承认的也仅仅只是商朝以来的历史。所谓的“夏商断代工程”却一直被西方当作笑话!

为了维护所谓的“中原主导”论,研究历史的学院派早就构建好了以“黄河文明”为中心的框架,然后到处找素材填补这个架子。以至于当年代更久,更辉煌的“三星堆”文明被挖掘出来的时候,他们彻底傻了。以至于,苏三之流可以胡编乱造,扯什么“三星堆文明西来说”!
东夷包括朝鲜么?我怎么记得东夷是说我们山东这块呢
后羿不就是东夷的神射手,照韩国人的说法,后羿都是韩国人了
银河系不都是棒子的吗?怎么地就这么小!
棒子满塞{:3_97:}
才扩大到东欧??太慢了
人至贱则无敌{:3_77:}
[:a3:]棒子还能更2点吗

可以把韩国人当作中国人自己的镜子!嘲笑韩国人的同时也因该看看自己,以免五十步笑百步。

中华文明一直声称5000年,但是,被世界广泛承认的也仅仅只是商朝以来的历史。所谓的“夏商断代工程”却一直被西方当作笑 ...
镰刀斧头 发表于 2009-10-31 16:45

禹墟、殷墟发来贺电,表示影响不大
可以把韩国人当作中国人自己的镜子!嘲笑韩国人的同时也因该看看自己,以免五十步笑百步。

中华文明一直声称5000年,但是,被世界广泛承认的也仅仅只是商朝以来的历史。所谓的“夏商断代工程”却一直被西方当作笑 ...
镰刀斧头 发表于 2009-10-31 16:45

禹墟、殷墟发来贺电,表示影响不大
镰刀斧头 发表于 2009-10-31 16:45


你先给我们解释一下文明的定义!
棒子思密达了
镰刀斧头 发表于 2009-10-31 16:45


你在给我们解释一下中国人的定义!
镰刀斧头 发表于 2009-10-31 16:45


你在给我们举例指出那个外国历史学家嘲笑了我们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具体言论是什么?在那个场合这么说的?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09-10-31 17:59


他能说出个P;P
镰刀斧头 发表于 2009-10-31 16:45


摸黑也要有一定水准不是?你们思密达纯属凭空妄想,俺们中国可是有遗址、有文献、有文物,你们思密达有什么?
扁你 发表于 2009-10-31 18:03


有一张包含宇宙的大嘴!
终于发现还是美国人有先见之明啊 历史就200多年 还是混合民族 让你韩国下嘴都没地方

中国被韩国YY彻底占领以后 估计下个遭殃的就是印度了 同情一下。。。。。。。。

哎哎 我突然发现个问题 就是韩国人近几年突然开始翻历史的旧账啊 但是和我国不同 人家翻几千年前的旧账

就是不翻进200年的旧账 真是佩服佩服 要不咱们帮韩国人回忆下?
棒子不但热衷给自己的脸面整容,而且也对给自己那苍白杯具的历史整容。
原动力都来自棒子那上千年来不断被奴役被殖民之后创伤累累的自卑心。
我是来打脸的:

公元前3000年+
1.金沙遗址: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
http://baike.baidu.com/view/61236.htm?fr=ala0

金沙博物馆 http://www.jinshasitemuseum.com/

公元前5000~3000年
2.仰韶文明: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陕东一带。分布省份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宁夏等9个省区,具体分布情况是:陕西省2040处、甘肃省1040处、山西省1000处、河南省1000处、河北省50处、内蒙古自治区约50处、湖北省23处、宁夏回族自治区7处、青海省3处。

陕西历史博物馆:http://www.sxhm.com/
干脆TM全银河系都是棒子国古文明圈得了。
棒子地了妄想症.
2007年的文章 太老了吧
其年代距今7300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母系氏族社会趋向繁荣的发展阶段。
  北辛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出土了配套齐全的农耕工具和粟类颗粒。从翻地的石铲、鹿角锄、播种用的尖状角器,到收割用的蚌镰,脱粒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对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出土的陶器来看,其工艺较为原始,陶质有夹沙陶和泥质陶两种,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指甲印纹等等,手工业在北辛时期也出现了萌芽。遗址中还发现了家猪型的头骨,刷新了我国的养猪史。由于北辛文物独特的文化面貌,因而被命名为“北辛文化”。1982年向全世界公布并编入历史教科书。
  北辛遗址的发掘与“北辛文化”的命名,是海岱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一次重要发现,是山东大汶口文化发展的源头,她将山东的始前考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翁牛特旗三星他拉中华第一龙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陶器以黑陶为特色,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良渚文化时期最先进的的陶器制作方式是轮制,黑陶豆盘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良渚文化时期炊器大多是鼎。玉器非常发达,种类有珠、管、璧、璜、琮、蝉。其中玉琮个体大,高达18~23厘米,上面雕刻圆目兽面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誉为「玉琮王」。形状为内圆外方,与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玉器上刻有似神似兽的神人形像和神人兽合一的形像,它们可能是当时人们的崇拜对象。玉器上的纹饰除神人兽面图像外,其他出现最多的图案是鸟。
  良渚文化的钱山漾一地出土有绢片、丝带和丝线,是中国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家蚕丝织物。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祭坛遗址,如余杭瑶山遗址发现的祭坛,平面呈方形,从里向外为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台,外围的边长约20米。祭坛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们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良渚文化时期的食物以水稻为主。
  良渚文化中物质文化十分发达,以鼎、豆、盘、双鼻壶、带流壶、带流杯、尊、簋为典型器,用于祭礼的玉器更为发达,墓葬规格、聚落布局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到上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北达宁镇地区边缘的长江以南,围绕太湖大致呈三角状,其影响达浙东、浙西南、皖南、华南、山东、苏北等地。
  良渚文化源于崧泽文化,由于北进失利及水患,良渚文化主体很快衰落。良渚文化中文字和城址已露端倪,从社会形态特征来说, 良渚文化第三期已进入原始文明社会。良渚文化刺激了中原地区原始文明的极大发展,并产生剧变,最终形成了中国繁荣的早期文明,夏商文明礼仪制度中的琮、钺和神人兽面纹即来自良渚文化因素。
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陕西渭河流域、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如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约有100多座房屋,分为5组围成一圈,四周有濠沟环绕,反映出当时有较严密的氏族公社制度。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的文化。早期盛行集体合葬和同性合葬,几百人埋在一个公共墓地,排列有序。各墓规模和随葬品差别很小,但女子随葬品略多于男子。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遍及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另外还有磨光、拍印、等装饰手法。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必须分类加以区别,主要有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以及西王村三大类型。
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河姆渡文化在农业上以种植水稻为主。在其遗址第4层较大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这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河姆渡文化的农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耒耜。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桩架板高于地而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发现是为最早。它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成为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同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薮。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另一条主线,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并不相同。
  贯穿中华大地六千公里的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尽管总长超过了黄河,但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以前并不为人所知,这是因为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归根到底还是黄河流域,只有黄河文明才是历史的主流,但是近年来,在长江下游一代却不段出现令人振奋的发现。首先,是和半坡遗址处于同一时代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弯弯的稻穗图案使人想象到,河姆渡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水稻的栽培。1987年的发掘中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稻壳,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150吨之多,在已经碳化的稻壳中可以看到稻米,分析的结果确认这是七千前的稻米。水稻的栽培,使社会上大量的余粮屯积成为可能,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别的出现。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在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稻谷、谷壳、稻杆、稻叶等遗存。 遗址 中还出土有许多动植物遗存,如:橡子、菱角、桃子、酸枣、葫芦、薏仁米和菌米与藻类植物遗存。
  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的居住地已形成大小各异的村落。在村落遗址中有许多房屋建筑基址。但由于该地是属于河岸沼泽区,所以房屋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与中原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史前房屋有着明显的不同。
  生活用器,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木器。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以南的一种较早的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