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曾因超重而可能下马或者重新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1:39:00


一些飞机,由于客观的原因,最后制造出来的飞机重量比理论飞机的重量重,达不到最初设计的重量指标,那么此时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减重,满足客户的要求。在研某型号机就正好处于这么一个状态,其图纸重量比目标重量增加约 300kg,超重十分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来控制重量的话,很有可能该机会面临着下马或重新设计,代价是十分沉重的。针对这种严峻的重量形势,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重量控制协调小组,由重量专业牵头,与各个专业一起分析具体的增重原因,并制定了详细的减重指标,并把这个减重指标细化到各个具体的专业。经过各个专业人员攻关,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最后减重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保证了该飞机的正常研制进度,为以后飞机设计、重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2  重量分析
由于该机是一架正常起飞重量不足 10 吨的轻型飞机,并且还是一种外贸机,在该机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客户不断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和功能,最后使得该机的设计重量比原来的目标重量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飞机的飞行性能。为了实现最初的设计指标,飞机不得不进行一些减重工作。 出于对成本的严格控制, 要求飞机的改动要尽可能的小。 要减轻飞机的重量,从成品、材料方面的可能性不大。通过对该机的分析,增重主要的集中在飞机的机身、航电、电缆和产生过程中的超重,那么减重的重点主要就是在结构、电缆 等相关专业,另外还涉及到生产厂家。
2.1  结构
分析同类飞机的结构系数,发现歼七Ⅲ飞机的结构系数为 31%,国产某重点型号机的
结构系数为 31.45%,而该型机的结构系数竟为 33%,明显偏大, 。
2.2 电缆
现在的飞机功能多,相应的在机上布置的电缆也多。而电缆超重主要原因有两个:
(1)  飞控引起的 “重量雪球效应” 。 最早定义目标重量时飞控系统为机械式拉杆操纵,
后来纵向改为电传操纵,仅飞控电缆就增加约 90kg,在改善飞控性能的同时也
付出了电缆重量大幅增加的代价。在分配目标重量时幸好已经在设计余量中考
虑了这部分重量。
(2)  电缆的布置不合理引起电缆过长,电缆规格的选取、电磁兼容需要的屏蔽性要
求过高等因素引起重量的增加。
2.3  生产
生产过程中的超重是老问题,特别是数控机加件,但生产厂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不
愿意冒风险,为了减少废品率,基本是按上公差加工,使得重量增加较多。
另外,一般来说实际使用的蒙皮都是负公差的,但生产厂采购的蒙皮是正公差的,也引
起了重量增加。





减重措施
a. 将原来带隔道的固定式进气道改为无隔道的 Bump 式进气道,减轻了结构重量约
40kg,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也改善了进气道性能,对提高发动机推力有一定作用;
b. 更换座舱座椅,将原国产的改为国外某公司的座椅,减重约 30kg,虽然成本略有
增加,但为了实现减重目标,为了大局还是值得的;
c成立由结构、强度、载荷和重量专业组成的结构减重攻关小组,争取实现结构重量至少
减少 100kg 的目标。
d 成立电气减重攻关小组
成立电气、航电、总体和重量专业组成的电气减重攻关小组。负责落实电气专业提出的
减重建议,实现减重 50kg 的目标。
e成立航电减重攻关小组
成立航电、总体和重量专业组成的航电减重攻关小组。将航电成品(含高频电缆)重量
控制在比理论值轻 40kg 以上。

对于飞机的重量控制,如果一开始就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来严格执行,那么设计出来
飞机重量就不会与理论值相差太多,飞机的重量也不会失控。

一些飞机,由于客观的原因,最后制造出来的飞机重量比理论飞机的重量重,达不到最初设计的重量指标,那么此时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减重,满足客户的要求。在研某型号机就正好处于这么一个状态,其图纸重量比目标重量增加约 300kg,超重十分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来控制重量的话,很有可能该机会面临着下马或重新设计,代价是十分沉重的。针对这种严峻的重量形势,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重量控制协调小组,由重量专业牵头,与各个专业一起分析具体的增重原因,并制定了详细的减重指标,并把这个减重指标细化到各个具体的专业。经过各个专业人员攻关,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最后减重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保证了该飞机的正常研制进度,为以后飞机设计、重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2  重量分析
由于该机是一架正常起飞重量不足 10 吨的轻型飞机,并且还是一种外贸机,在该机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客户不断提出新的技术要求和功能,最后使得该机的设计重量比原来的目标重量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飞机的飞行性能。为了实现最初的设计指标,飞机不得不进行一些减重工作。 出于对成本的严格控制, 要求飞机的改动要尽可能的小。 要减轻飞机的重量,从成品、材料方面的可能性不大。通过对该机的分析,增重主要的集中在飞机的机身、航电、电缆和产生过程中的超重,那么减重的重点主要就是在结构、电缆 等相关专业,另外还涉及到生产厂家。
2.1  结构
分析同类飞机的结构系数,发现歼七Ⅲ飞机的结构系数为 31%,国产某重点型号机的
结构系数为 31.45%,而该型机的结构系数竟为 33%,明显偏大, 。
2.2 电缆
现在的飞机功能多,相应的在机上布置的电缆也多。而电缆超重主要原因有两个:
(1)  飞控引起的 “重量雪球效应” 。 最早定义目标重量时飞控系统为机械式拉杆操纵,
后来纵向改为电传操纵,仅飞控电缆就增加约 90kg,在改善飞控性能的同时也
付出了电缆重量大幅增加的代价。在分配目标重量时幸好已经在设计余量中考
虑了这部分重量。
(2)  电缆的布置不合理引起电缆过长,电缆规格的选取、电磁兼容需要的屏蔽性要
求过高等因素引起重量的增加。
2.3  生产
生产过程中的超重是老问题,特别是数控机加件,但生产厂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不
愿意冒风险,为了减少废品率,基本是按上公差加工,使得重量增加较多。
另外,一般来说实际使用的蒙皮都是负公差的,但生产厂采购的蒙皮是正公差的,也引
起了重量增加。





减重措施
a. 将原来带隔道的固定式进气道改为无隔道的 Bump 式进气道,减轻了结构重量约
40kg,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也改善了进气道性能,对提高发动机推力有一定作用;
b. 更换座舱座椅,将原国产的改为国外某公司的座椅,减重约 30kg,虽然成本略有
增加,但为了实现减重目标,为了大局还是值得的;
c成立由结构、强度、载荷和重量专业组成的结构减重攻关小组,争取实现结构重量至少
减少 100kg 的目标。
d 成立电气减重攻关小组
成立电气、航电、总体和重量专业组成的电气减重攻关小组。负责落实电气专业提出的
减重建议,实现减重 50kg 的目标。
e成立航电减重攻关小组
成立航电、总体和重量专业组成的航电减重攻关小组。将航电成品(含高频电缆)重量
控制在比理论值轻 40kg 以上。

对于飞机的重量控制,如果一开始就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来严格执行,那么设计出来
飞机重量就不会与理论值相差太多,飞机的重量也不会失控。
...,改为无隔道的 Bump 式进气道,减轻了结构重量约40Kg,单个还是两个?
按减重措施的a条,
03号机还是超重的?
一个减重20公斤
还剩40公斤只好采取谁减重1公斤,就重奖谁的办法
这个里面还是有一些料的
hswz 发表于 2009-10-30 16:46
我认为应该奖励相应重量的黄金……
lca原型机超重1吨,f35超重1362公斤
转载请写明资料来源
写明来源会被顺藤摸瓜吗?这应该是为解密的!
这只是过去时吧?
才300公斤就严重超重?
jiandingzhe 发表于 2009-10-30 19:38

对于空重不到6100公斤(FC-1 04及后续机)的轻型战斗机来说,300公斤绝对算大数字了。
jiandingzhe 发表于 2009-10-30 19:38
那个悲剧的发动机……
QBQ-maddogchen 发表于 2009-10-30 19:39
那LCA。。。。。。好吧我不該嘲笑阿三的
传说,传说fc静力实验,拉过了%(多少我忘了),没断
然后说,行了,就这样吧
国产某重点型号机的=10?
结构系数为 31.45%
飞机超重是现代战机研发中几乎必然发生的事情。。。。。似乎超级虫子是个例外???
damo56030 发表于 2009-10-30 21:42

超级虫那是顶着美帝航妈的拦阻系统上限能力选择的设计参数,再超重......
发动机,看有多牛的发动机
QBQ-maddogchen 发表于 2009-10-30 21:53
这样可以省钱啊。。。。。。。。{:3_97:}
QBQ-maddogchen 发表于 2009-10-30 21:53

美国海军要求超级大黄蜂要有相当的带弹着舰的能力。所以超级大黄蜂的着舰重量要考虑所带的武器。
HaveBlue 发表于 2009-10-30 22:18
他说的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从大黄蜂开始,美国的舰载机开始顶着阻拦器的上限设计飞机。。。。。而以前的飞机都是取的阻拦器的下限。。。。。结果就是大黄蜂成了海军进入喷气机时代最可靠,出勤率最高的鸡鸡。。。。。。。因为可以省略很多不必要的设备(比如那个叫附面层吹气系统之类的Bt)
想想LCA的一吨,A3怎么活的啊
都是发动鸡拖后腿惹的祸啊。。。:L
原帖里文章发表年代未知

楼主何以得到本贴标题之臆断??;P
huitong 发表于 2009-10-30 22:55
灰桶老大的意思是发动机推力不足逼得我们减重?
QBQ-maddogchen 发表于 2009-10-30 19:39
===========================================
接受苛刻的国外订单,确实能在客户严谨和刁难的完善中逐步优化,锻炼了年轻团队
611和132一直有矛盾, ----例如,早在1993年航空航天工业部就已决定,超7(枭龙)飞机设计由611所全面负责,并将厂设计所的总体、气动专业人员划入611所,但工厂不甘心,坚持要承担机翼结构的设计任务,致使我所机翼结构专业人员失掉了重要的设计环节,失去了设计实践的机会,新生力量得不到锻炼,对今后新型号机翼的设计,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背景机601,611都参与了
从1989年起,航空航天部开始着手组织下一代战斗机的概念研究。1993年7月航空研究院与俄罗斯签定了共同开展背景机方案研究协议,中航总公司科技局确定组织一个以601所、611所、620所为主的国家队来开展此项工作,代号“2-03”课题组,为期4个月,在沈阳601所实施,以达到学习技术、搞出方案、找出技术关键、培养、锻炼队伍之目的。

1993年11月我自浙江淳安出差归来不久,室里派我去沈阳参加“2-03”课题工作,我所共有29名人员参加。中方各有关单位参加人员共计120人。俄方参加的有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和米高扬飞机设计局,俄方先后分5批派出专家28人次。工作开始之后,我和601所机翼组的老同事刘宏富一道,进行背景机的机翼结构布局,与俄方专家研究讨论,共同确定了机翼结构布置方案。接着与强度专业人员利用俄方提供的优化设计程序,在瓦克司计算机上进行设计计算,为飞机总体设计提供了必要的设计数据。最后我写出了背景机机翼总体设计总结报告。顾诵芬院士专门审阅了该报告,并给予肯定。
hswz 发表于 2009-10-31 00:13
611和132为什么不能整合到一起? 我不是记得它们两家早就是一家了吗?
这样才能锻炼人
hswz 发表于 2009-10-31 00:13
这个是真正的体制问题。
应该合并。
还不如歼八
哪年的老消息都拿出来爆

当CD没懂行的么
哪年的老消息都拿出来爆
===你说说枭龙减重或机翼设计的新消息啦
飞狼 发表于 2009-10-31 10:12
================================
老大的点评还真是深入浅出啊... 当年的顾总可是为了老8呕心沥血;

为空军的装备做出了栋梁一般的贡献。

发财么,骗骗银子忽悠一下老外  给年轻人练练手好了
外贸JJ,反正也赚钱了,捞分走人
不太明白---原机械飞控不是钢索吗?电缆比这还重?另一个可能是由于我国外贸谈判经验不足----客户提更多的要求,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饭,这个没一开始就跟客户讲清楚,事到临头才跟客户说不行,人家当然火大啦,结果苦果还得自已硬着头皮吃下去.
dark_knight 发表于 2009-10-30 16:49

这个。。。今天的金价是230RMB/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