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型战机复合材料已投入大规模应用---记沈飞副总设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2:28: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研究所素有“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空英才的摇篮”之美誉。作为我国最早建的飞机设计研究所,它不仅开辟了我国航空武器自主研制的新纪元,还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培养出了一支以顾诵芬、管德、李明、李天、杨凤田五位院士等为的高素质航空科研设计队伍。如果说,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47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航空英雄的史诗,那么他们足以令英雄谱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要走近的,便是这英雄谱上的一位——副总设计师章怡宁,一个和飞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研究所素有“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空英才的摇篮”之美誉。作为我国最早建的飞机设计研究所,它不仅开辟了我国航空武器自主研制的新纪元,还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培养出了一支以顾诵芬、管德、李明、李天、杨凤田五位院士等为的高素质航空科研设计队伍。如果说,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47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航空英雄的史诗,那么他们足以令英雄谱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要走近的,便是这英雄谱上的一位——副总设计师章怡宁,一个和飞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那一天,是1962年10月24日。尽管时隔多年,章怡宁依然清楚地记得就是那天,刚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的他,接到了分配调令,要求三天内到国防部总字922部队报到,那个部队就是现在
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不会相信,当时的章怡宁根本对这个即将成为人生归宿的922部队一无所知。当时的他有着那个时代所赋予的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就应该不打折扣地去执行!”这句在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口号的话,年轻的章眙宁却是深信不疑的。“我们是国家助学金培养出来的一代大学生”,这个从苏州被保送上大学的青年心怀感恩,羊羔跪乳、乌慈反哺,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于人?多年的专业学习,当年的年少青涩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特有的指点江山的自信与知识报国的激情。初到922部队,章怡宁只是一个基层的设计员。而当时的中国,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后,初尝和平滋味,正处于百业待举的时期,飞机行业也不例外,多为仿制前苏联飞机产品,并且正式引进一条“米格一21”生产线。工作后的章怡宁,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模透“米格一2 1”的设计与制造,一点一滴地钻研下来,一学,就是3年。“工作之后才发现,仅凭学校的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章怡宁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那时候的章怡宁每年可以有20天的休假,可因为工作和学习,他硬是到1966年才第一次回了趟远在苏州的老家。当见到了分别4年、重病在身的母亲时,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儿子不孝啊!”一句话出口,章怡宁百感交集,那一瞬间,他终于领悟到古人说“忠孝不能两全”的真谛,然而在这一古老的命题面前,他还是把“国”置于了“家”之前。、

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风格
飞机设计研究所大体有两类研究领域,一类是原理方案研究或应用研究,属于预先研究领域,另一类是型号研制。由于种种原因,先进预研成果转向型号应用困难重重。而章怡宁在涉猎两类研究工作40余年的同时,提出了如何加快先进研究成果向型号应用转化的新的研究方向,即突出跨专业交叉学科的研究,并在结构优化和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应用领域努力实践,成绩突出。2004年,他撰文向原国防科工委提出“工程化验证是加快材料科研成果向应用转化的重要环节——关于落实基础能力发展战略的具体建议”,后被采纳,促进了一条龙(材料研制、应用研究、工程化验证、装机应用)专项纳入科研体制。在认真学习优化理论的基础上,他带领团队,开发了翼面多约束优化设计系统Ⅱ型,进而突破工程化应用难点,完成了歼一8Ⅱ飞机换用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对保证复合材料机翼的研制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内把优化方法应用于大型飞机结构设计的最早的一批飞机设计师,章怡宁的研究成果获辽宁省力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和部级科技进步奖,相关论文也
在《航空学报》发表。就这样,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章怡宁在飞机设计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忆起当年从事结构优化研究的情形,他颇有一番感慨。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的计算机稳定性太差,往往运算不过一两个小时就出错,而优化计算需要不断迭代以得到满足强度、刚度、气动弹性等多约束要求的最轻重量设计,连续运算3-5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往往要靠人工干预保证运算的持续进行。而当时的计算机只有一个客户终端,不能提供多人同时工作,谁都不好一个人占用过多的上机时间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情急之中,章
怡宁想了一个法子, “我每天晚上9点以后去上机,因为是别人的休息时间,我随便算多久都可以”。晚上做优化计算,第二天还正常上班,历时数月,其辛苦可想而知。就这样,章怡宁最经典的一个题目《满足多约束条件的歼一8翼面结构优化》算算停停、停停算算,克服了一般人难以接受的计算机环境,持续了三天三夜。当一路追踪下来,看到正确的结果时,他的心情“怎一个喜字了得”!从1965年参加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
歼击机设计到1 980年完成设计定型,章怡宁在刚刚走出校门之后便有幸走过了一架飞机从无到有的研制全过程。而在科研工作中通过不断积累逐步形成了集预先研究与装机应用为一体,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加快应用进程的独具特色的风格。
干一行。爱一i行,钻一行
在对飞机结构优化的研究中,章怡宁发现,当结构尺寸优化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进一步减轻飞机重量变得相当困难。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他注意到了先进材料,尤其是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设计中的飞速发展和用。作为一种增强材料,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和树脂复合形成,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其抗疲劳眭和抗腐蚀性也明显优于其他材料,且具有可设计性,有利于实现飞机隐身性能。目前,复合材料已和钢、铝、钛并称为四大飞机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飞机蒙皮及其内部骨架,可使飞机重量比常规减轻20%一30%,复合材料应用已成为飞机结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空客380使用复合材料达到25%,波音787对其的应用更是达到了50%。
1985年,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功地在飞机垂直尾翼上应用了复合材料,尽管应用比例只有1%,对于我国的飞机制造业也已经是一个大胆的探索。这一年,章眙宁被任命为研究室主任。从一个兵,到一员将,章怡宁开始考虑起研究室的发展,他认为,现在做到的在次承力结构上的应用固然稳妥,但是用量很难超过
%,不会有明显的减重效果。若想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必须要在主承力结构上下功夫,因为作为飞机主承力结构的机翼和中机身占据了飞机重量的70%以上。 “我知道做这项研究的风险性很大,但是如果因为惧怕风险和艰难停步不前,我国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应用领域将永远落后于人”,章怡宁相信,努力是应对质疑的最
好答案。经过10年的努力,章怡宁带着自己的团队专注于复合材料在主承力结构机翼上的应用研究和装机应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满足颤振要求的气动弹性剪裁、复合材料机翼整体油箱、高性能双马树脂应用、复合材料机翼防静电、防雷击等七大技术难点,为研制复合材料机翼奠定了基础。但是,关键技术的突破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真正要瞄准的,是装机应用。凭着丰富的型号研制经验,他主持研制了国内第一个复合材料机翼,通过了全尺寸部件的静力、耐久性/损伤容限试验和飞行考核,并实现了装机应用。1995年9月28日,我国第一架在主承力结构机翼上应用复合材料的歼一8Ⅱ型飞机飞上了蓝天。1999年,该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成果在军事博物馆展出,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以及国务院总理李鹏、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等领导人莅临参观,对此表现出高度的关心。本项成果在第三次国防预研工作大会上受到表
彰,并作了大会报告。章恰宁荣立预研一等功,其研究成果现已推广应用于某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等多个型号,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就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二代歼一8飞机研制成功后的十多年间,我国的第三代战斗机研制一直处在设计的低谷中。1995年12月为更好发展第三代战斗机,我国自俄罗斯引进了苏-27型飞机生产线。尽管已在2000年打通了生产线,但材料问题依然是自主发展我国第三代战斗机的一个致命弱点。苏一27型飞机属于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经典机型,整架飞机共需413项材料,而国内只有其中的276项材料技术,也就是说有137项材料在国内是完全的空白,几乎占材料总需求的27%。而国内已有的材料技术储备,根本无法满足“一代飞机一代材料”的升级发展模式。当此之时,在复合材料上有丰富应用经验的章怡宁又一次找到了新的突破。的确,第三代战斗机中27%的材料我们都是“零”,但是,俄罗斯的飞机材料中对复合材料的应用基本没有,“那么,可不可以通过我国在复合材料和其他先进材料研究上的优势来弥补这些空白呢?”章怡宁决心再做一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开始做,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他开始认真钻研复合材料在我国的战斗机领域近年来的应用。
1985年,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南昌320厂分别研发的在垂直尾翼上应用复合材料的飞机领先试用成功。
1990年,南昌320厂在飞机前机身段上应用复合材料,领先试用成功。
1993年,章怡宁负责的歼一8Ⅲ型飞机在垂直尾翼和前机身上应用复合材料,使用量达到飞机总重量的2%,实现了在批量生产飞机次承力结构上“零”的突破。
1995年,章怡宁首次在歼一8Ⅱ飞机主承力结构机翼上应用复合材料成功,提高带外挂颤振速度20%,减重40kg。
2003年,章怡宁主持的复台材料中的机身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准全尺寸翼身组合体地面强度验证,使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用量储备达到25%,减重效率达到25%。
经过一番梳理之后,章怡宁对这137项材料国产化的全面换血有了一定的信心。他带领团队总结我国复合材料和其他金属、非金属材料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将其移植到第三代战斗机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中的可能性。这时,他们要做的早已不是对国外技术的简单仿制,而是结合我国二十余年发展的经验积累以及对美国与欧洲等国家先进技术的学习,努力形成一个新的材料品牌,一个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材料体系。经过6年的努力,该体系自主保障率高达99%,特别是在章恰宁的带领下,飞机的机翼、垂直尾翼、水平尾翼
等四个主要部件全部换用了复合材料,使用量高达555公斤,占飞机总重量的9%,减重效率达到17%,居国内战斗机之首,成为我国飞机材料行业自主创新的一个经典范例。换装复合材料翼面和国产材料体系的某第三代重型战斗机也已转入批量生产,使用情况良好。
从研制到生产,这次章怡宁总该松口气了吧。然而新的风波又一次让他投入新的忙碌中。这场忙碌要从2005
年开始的碳纤维全球供货危机谈起。我们已经知道,复合材料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就是碳纤维和树脂。碳纤维
(T300),只有头发丝细度的1/10,对强度、韧性、模量、工艺性以及界面性能等都有很高要求,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军事装备领域,是我国的一级战略物资。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日本掌握了高性能碳纤维制备技术。2005年,碳纤维的全球供货危机爆发,碳纤维的市场价格从800元/公斤暴涨蛩J8000元/公斤,竟然还是有价无市。2006年,国家领导人针对碳纤作出了多次重要批示,提出了尽早实现碳纤维国产化的目标。国家领导人对一个小材料做出如此举动,可见碳纤维的重要性。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飞公司敏锐地察觉到暴风雨来临前的味道,又一次授命给章眙宁。2005年,在没有一分钱经费投入的条件下,章怡宁以其个人在复合材料界的影响,带领一航沈飞、625所、621所、623所,拓展碳纤维公司、北航、中科院化学所以及复旦大学等九个单位组成了一支水平很高的团队对碳纤维进行先期
技术攻关。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找准了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很快得到了中国一航、空装、总装的关注和支持。早在30年前,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张爱萍将军召开了著名的7511会议,下决心解决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和生产问题。但终因技术难度大、风险大、研发体制等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章怡宁总结了30余年国内研发高性能碳纤维的经验和教训,在“十五”科技N$863项目组突原丝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集质量证、风险可控、快速发展为一体的技术方案,并主持实施获得成功。该方案的要点是:①细化需求索
引,以提高碳纤维致密度、改进耐湿热性能、模量控制,减少断丝、起毛等作为主要攻关方向,效果突出;②国内首次建立包括碳纤维终端产品(复合材料)性能在内的碳纤维36项技术指标评价体系,从源头上控制了产品质量;③没有批量应用就不能充分暴露问题,进而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但发现问题就枪毙就永远走不到批量应用这一步针对多年来这种把自己陷入怪圈的做法,章怡宁提出了关键性能底线指标的理念,其内涵是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对某些一时达不到指标的性能暂时适当让步,推动工程往前走,以及早暴露研制与应用全过程发生的问题,大大加快批量应用进程;④建立集材料科研、生产‘、应用与验证为一体的团队,充分发
挥其专业互补优势,形成快速反馈和解决问题的机制。2008年8月,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全尺寸部件通过静力试验考核,1 2月,通过了装机评审,转入装机应用阶段。事实是雪亮的,敢为人先的章怡宁再一次创造了
奇迹——带领团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章怡宁,国内复合材料领域知名专家,196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92年起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从事飞机设计工作46年,先后参加9个国家重点飞机型号的研制,在结构综合优化设计和先进复合材料应用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主持开发的翼面多约束优化设计系统Ⅱ型,实现了大型翼面结构优化设计,并首次在复合材料机翼设计中应用。1995年,国内第一个完成复合材料机翼的应用研究、机翼研制
和试飞验证,并交付使用,跨上了在飞机主承力结构应用复合材料的新台阶,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航空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他主持完成了某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材料研制与应用工程,实现了自主保障,建立了材料体系。其中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用量分别达到9%和15%,创造了我国航空材料领域的多个第
一。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国产高性能碳纤维30多年来研制和应用中的诸多难点,2008年首次通过在某国家重点型号主承力结构上的应用验证,得到总装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曾获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撰写论文60多篇,任六部手册主编或副主编。现为中国航空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及其他五所重点大学兼职教授,并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荣誉副理事长以及多个学术团体兼职工作。
敬礼中.......辛苦了
不得不BKC一下,偶们和MD还有很大的差距
TG在材料上还任重道远呀,复材方面SF还是国内领先的
希望有所进步,丝带上能南北合作把项目搞好
乒乓球应该打得不错吧
CCAV和人民日报风格哎...............
恩,传说中的钛碳结构。T300应该能量产了吧?
好,减一奖五
军用宅男 发表于 2009-10-28 15:43

确实是。。海军航妈和航妈战斗群。。空军。。战略空军体系和硬件。。
看来我们和米帝海军硬件和软件差距都不小。。。
还有好多,{:2_70:}
钛碳结构重型战机裂纹内形成寿命8889飞行小时,裂纹扩展寿命4289小时,预期全寿命13147飞行小时
关键还是拿出自主研发的机机,就算用高达尼姆合金做架11b,人家还是会说那是山寨苏27

工艺技术,材料储备是一回事,拿不拿得出决心自主研发是另一回事

只希望成飞搞丝带过程中,沈飞别过分藏私
这kc一伙儿红一伙儿白,都不知道信谁。
啊,都是校友啊,赶快挤进去,将来上面有校友罩着,升的也快啊,说不定也弄个院士当当啊。
使用量高达555公斤,占飞机总重量的9%,
这个数据是不是记者写错了
没有t800级别滴碳纤维复材,想要达到四代机结构减重要求是很难滴。

。苏一27型飞机属于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经典机型,整架飞机共需413项材料,而国内只有其中的276项材料技术,也就是说有137项材料在国内是完全的空白,几乎占材料总需求的27%。而国内已有的材料技术储备,根本无法满足“一代飞机一代材料”的升级发展模式。当此之时,在复合材料上有丰富应用经验的章怡宁又一次找到了新的突破。的确,第三代战斗机中27%的材料我们都是“零”,但是,俄罗斯的飞机材料中对复合材料的应用基本没有


---------------------------------

记者写个东西,没脑子,还是JJYY没考证..............

难道不送样稿给要写得对象的单位看

复合材料使用比例.jpg






===========================

四个主要部件全部换用了复合材料,使用量高达555公斤,占飞机总重量的9%,减重效率达到17%


-----------------------

算了,有了这些八股..............受不了..........这个文章的信用为O.

这些八股还是少发为好.........
。苏一27型飞机属于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经典机型,整架飞机共需413项材料,而国内只有其中的276项材料技术,也就是说有137项材料在国内是完全的空白,几乎占材料总需求的27%。而国内已有的材料技术储备,根本无法满足“一代飞机一代材料”的升级发展模式。当此之时,在复合材料上有丰富应用经验的章怡宁又一次找到了新的突破。的确,第三代战斗机中27%的材料我们都是“零”,但是,俄罗斯的飞机材料中对复合材料的应用基本没有


---------------------------------

记者写个东西,没脑子,还是JJYY没考证..............

难道不送样稿给要写得对象的单位看

复合材料使用比例.jpg






===========================

四个主要部件全部换用了复合材料,使用量高达555公斤,占飞机总重量的9%,减重效率达到17%


-----------------------

算了,有了这些八股..............受不了..........这个文章的信用为O.

这些八股还是少发为好.........
有没有叫邓亚萍的,呵呵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28 18:23
F22和虫子的复合材料这么少?
敏研机电。http://www.minyantech.com 专业的控制系统提供商,从方案的论证、元件的选型、图纸的设计、软件设计与调试,全方面的服务。您的要求,我们帮您变成产品。
t1000
丙辰之龙 发表于 2009-10-28 17:33
如果把飞机总重量改为飞机结构总重量,那么数据就O了
555/9% = 6167kg
“高性能碳纤维”这东西太重要了。小日本在该领域独占鳌头,美国人都得买日本人的货。有的型号“高性能碳纤维”日本人还拒绝向中国出售。
------------------------------------------------------------------------------------------------------
这张表里的确木有SU-27啊!
“但是,俄罗斯的飞机材料中对复合材料的应用基本没有”只看这一句话的确有问题,可联系前面几句话“苏一27型飞机属于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经典机型,整架飞机共需413项材料,而国内只有其中的276项材料技术,也就是说有137项材料在国内是完全的空白,几乎占材料总需求的27%。而国内已有的材料技术储备,根本无法满足“一代飞机一代材料”的升级发展模式。当此之时,在复合材料上有丰富应用经验的章怡宁又一次找到了新的突破。的确,第三代战斗机中27%的材料我们都是“零”,”可以清楚地知道记者在这里仅指SU-27和TG山寨的SU-27(J-11)嘛,语法上木有问题。


这篇八股虽然BUG不少,不过内容有料的地方也不少,尤其后面部分解释了,为什么J11B大量采用复材,而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③没有批量应用就不能充分暴露问题,进而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但发现问题就枪毙就永远走不到批量应用这一步针对多年来这种把自己陷入怪圈的做法,章怡宁提出了关键性能底线指标的理念,其内涵是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对某些一时达不到指标的性能暂时适当让步,推动工程往前走,以及早暴露研制与应用全过程发生的问题,大大加快批量应用进程"

再有就是这个领域,进步也不错:这时,他们要做的早已不是对国外技术的简单仿制,而是结合我国二十余年发展的经验积累以及对美国与欧洲等国家先进技术的学习,努力形成一个新的材料品牌,一个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材料体系。经过6年的努力,该体系自主保障率高达99%.

另外国内T300级别的CCF-3中复神鹰的万吨级别的生产线投产的新闻已经很多,另外其它不少千吨级级别在建或投产的就不说了,主要说下现在国内大批量生产T700级别的CCF-3高强中模炭纤维的企业应该是只有一家,就是河北硅谷现在年产CCF-3是1200吨规模.其它的企业还都处于工业化中试生产阶段.

至于CCF-4(T800) CCFM-2(T1000)这两类材料,还处于工程化研制阶段.

国内搞PAN炭纤维水平比较高的MS就是山西煤化所, 山东大学,华东大学,航天四院 中科简等.工艺技术方面,上面的项目很多都是出自这些院所.

这篇八股虽然BUG不少,不过内容有料的地方也不少,尤其后面部分解释了,为什么J11B大量采用复材,而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③没有批量应用就不能充分暴露问题,进而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但发现问题就枪毙就永远走不到批量应用这一步针对多年来这种把自己陷入怪圈的做法,章怡宁提出了关键性能底线指标的理念,其内涵是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对某些一时达不到指标的性能暂时适当让步,推动工程往前走,以及早暴露研制与应用全过程发生的问题,大大加快批量应用进程"

再有就是这个领域,进步也不错:这时,他们要做的早已不是对国外技术的简单仿制,而是结合我国二十余年发展的经验积累以及对美国与欧洲等国家先进技术的学习,努力形成一个新的材料品牌,一个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材料体系。经过6年的努力,该体系自主保障率高达99%.

另外国内T300级别的CCF-3中复神鹰的万吨级别的生产线投产的新闻已经很多,另外其它不少千吨级级别在建或投产的就不说了,主要说下现在国内大批量生产T700级别的CCF-3高强中模炭纤维的企业应该是只有一家,就是河北硅谷现在年产CCF-3是1200吨规模.其它的企业还都处于工业化中试生产阶段.

至于CCF-4(T800) CCFM-2(T1000)这两类材料,还处于工程化研制阶段.

国内搞PAN炭纤维水平比较高的MS就是山西煤化所, 山东大学,华东大学,航天四院 中科简等.工艺技术方面,上面的项目很多都是出自这些院所.

这篇八股虽然BUG不少,不过内容有料的地方也不少,尤其后面部分解释了,为什么J11B大量采用复材,而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③没有批量应用就不能充分暴露问题,进而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但发现问题就枪毙就永远走不到批量 ...
银灰 发表于 2009-10-28 20:53

另外国内T300级别的CCF-3中复神鹰的万吨级别的生产线投产的新闻已经很多,另外其它不少千吨级级别在建或投产的就不说了,主要说下现在国内大批量生产T700级别的CCF-3高强中模炭纤维的企业应该是只有一家,就是河北硅谷现在年产CCF-3是1200吨规模.其它的企业还都处于工业化中试生产阶段.


===================

弱弱的问一句, 这个能作为宇航级碳纤用么?:L
这篇八股虽然BUG不少,不过内容有料的地方也不少,尤其后面部分解释了,为什么J11B大量采用复材,而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③没有批量应用就不能充分暴露问题,进而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但发现问题就枪毙就永远走不到批量 ...
银灰 发表于 2009-10-28 20:53

另外国内T300级别的CCF-3中复神鹰的万吨级别的生产线投产的新闻已经很多,另外其它不少千吨级级别在建或投产的就不说了,主要说下现在国内大批量生产T700级别的CCF-3高强中模炭纤维的企业应该是只有一家,就是河北硅谷现在年产CCF-3是1200吨规模.其它的企业还都处于工业化中试生产阶段.


===================

弱弱的问一句, 这个能作为宇航级碳纤用么?:L

===================

弱弱的问一句, 这个能作为宇航级碳纤用么?:L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28 20:56


T700可以用于制造航空材料,T300基本是民用的,四院的碳纤维生产线由于属于导弹项目,没有公开工艺和产能.恐怕生产出来也只是用于生产固体导弹材料用.山西煤化所的项目是国家国防重点项目,主要面向大飞机和宇航,不过处于中试阶段.山西煤化所现在在常州在建1200吨的T700项目,已经开工1年多了.踞接受新闻采访的CCF-3研制人介绍,意思就是生产工艺已经稳定了,可以扩大批量生产.
===================

弱弱的问一句, 这个能作为宇航级碳纤用么?:L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28 20:56


T700可以用于制造航空材料,T300基本是民用的,四院的碳纤维生产线由于属于导弹项目,没有公开工艺和产能.恐怕生产出来也只是用于生产固体导弹材料用.山西煤化所的项目是国家国防重点项目,主要面向大飞机和宇航,不过处于中试阶段.山西煤化所现在在常州在建1200吨的T700项目,已经开工1年多了.踞接受新闻采访的CCF-3研制人介绍,意思就是生产工艺已经稳定了,可以扩大批量生产.
银灰 发表于 2009-10-28 21:05
山西煤化所这个名字似乎去年还是前年听说过, 似乎有个很重要的材料项目是他们搞的. 记不清楚是不是科技日报的文章了.
RAF 发表于 2009-10-28 21:17

哦! 你说的如果没记错,应该是高粘胶基碳纤维工艺技术,是东华大学转让技术给煤化所生产的.就是战略弹弹头和翼尖上用的那种材料.
RAF 发表于 2009-10-28 21:17

哦!我没记错的话,你说的可能是高粘胶基碳纤维生产技术,是东华大学转让给煤化所的,就是战略导弹弹头和翼尖上用的那种材料,MS现在只有美  俄  中能生产.
哦!我没记错的话,你说的应该是高粘胶基碳纤维的工艺生产技术,是东华大学转让给煤化所的,就是战略导弹的弹头和翼尖上用的材料,MS现在只有美  俄  中能生产
饭一口一口吃
路要一步一步在,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跑的。

T700可以用于制造航空材料,T300基本是民用的,四院的碳纤维生产线由于属于导弹项目,没有公开工艺和产能.恐怕生产出来也只是用于生产固体导弹材料用.山西煤化所的项目是国家国防重点项目,主要面向大飞机和宇航,不过 ...
银灰 发表于 2009-10-28 21:05


T-700是个性能指标........(能保证每个批次达到么???)这个才是工序能力....


宇航级是个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并不时达到了性能指标的就能够作为宇航级使用的.........

性能指标是质量体系要求的一部分.............

这个是要区分的...........

--------------------
T700可以用于制造航空材料,T300基本是民用的,四院的碳纤维生产线由于属于导弹项目,没有公开工艺和产能.恐怕生产出来也只是用于生产固体导弹材料用.山西煤化所的项目是国家国防重点项目,主要面向大飞机和宇航,不过 ...
银灰 发表于 2009-10-28 21:05


T-700是个性能指标........(能保证每个批次达到么???)这个才是工序能力....


宇航级是个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并不时达到了性能指标的就能够作为宇航级使用的.........

性能指标是质量体系要求的一部分.............

这个是要区分的...........

--------------------

T-700是个性能指标........(能保证每个批次达到么???)这个才是工序能力....


宇航级是个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并不时达到了性能指标的就能够作为宇航级使用的.........

性能指标是质量体系 ...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28 22:17


你要是这么较真的话,那可涵盖的范围就太广了,何止工序,人员的招聘 试用 技能培训,人员流失的再补血机制等,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 技术上的体系那就是探伤 测试设备 评价体系的建设~~~~~~~全世界都是这么过来的,都是逐步完善的,所有都搞个四眼齐再上项目,恐怕我们这个地球还在原始社会过冬呢.

这篇文章你要是仔细看,里面也介绍了重型三代机的材料体系是怎么走过来的.
T-700是个性能指标........(能保证每个批次达到么???)这个才是工序能力....


宇航级是个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并不时达到了性能指标的就能够作为宇航级使用的.........

性能指标是质量体系 ...
JSTCVW09CD 发表于 2009-10-28 22:17


你要是这么较真的话,那可涵盖的范围就太广了,何止工序,人员的招聘 试用 技能培训,人员流失的再补血机制等,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 技术上的体系那就是探伤 测试设备 评价体系的建设~~~~~~~全世界都是这么过来的,都是逐步完善的,所有都搞个四眼齐再上项目,恐怕我们这个地球还在原始社会过冬呢.

这篇文章你要是仔细看,里面也介绍了重型三代机的材料体系是怎么走过来的.
又要出院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