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B报道:为了那份庄严承诺 — 中航工业沈飞重点型号J-1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23:00
们是一群平平常常的人,却在做着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他们付出超乎常人几倍的辛勤劳动,却说自己非常幸运;他们把对家人的爱悄悄藏起,却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铭记心间;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自己默默而坚韧的行动,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就是为重点型号J-15默默奉献的中航工业沈飞人,20个月,600多天,他们书写了型号研制生产的又一个奇迹。

    “军令状”下

    打造型号研制新模式

    2008年初,J-15飞机系统发图结束,全面进入实质性研制生产阶段。5月6日,中航工业沈飞召开“某工程动员会暨军民机科研生产任务军令状签订大会”,公司总经理罗阳与公司26家基层单位签订了全面完成今年军民机研制任务军令状。7月8日,罗阳签署了“关于确保完成某型飞机研制任务令”,这是自沈飞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任务令”的形式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任务令”上赫然写道:公司强令要求,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任务目标和节点,按照已经制定的项目赶工计划不折不扣地执行。

    正如中航工业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所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肩负着提高我国国防实力和部队战斗力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

    所有参与研制的人心里都明白,项目有三大特点,一是新,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二是难,多项工艺需要攻关解决;三是急,绝大部分制造任务要在1年多的时间内完成,而以前的型号研制生产周期往往要3到4年。

    这注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挑战,这注定是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战役。

    靠常规打法,很显然是难以取胜的。

    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大量的技术创新自不待言,在如此紧迫的研制节点下,管理创新显得异常重要。

    说起型号的研制模式创新,罗阳津津乐道:“不善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善谋长远者,不足以谋当下。这是我们项目研制生产的总的战略思想,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从全局的角度去谋划项目的运作。基于这以战略思想,我们与兄弟单位一起,在项目研制上进行了顶层设计,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尝试。”

    写博客式的“并行工程”。

    所谓并行工程,就是指产品设计与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高度交叉和并行。他们把技术成熟度分为5级,以往必须要到5级时才能进行技术准备工作,而这一项目上,他们大胆突破,在技术成熟度仅到达3级的时候就开展并行工作。从2006年6月到2008年初,在长达1年半的时间内,沈飞平均每天有150 余名技术人员前往设计单位,参与并行工程。这就不同于以往串行工程——等设计工作结束后再进行制造环节相关技术准备工作。中航工业沈飞副总经理苗玉华用 “写博客”来比喻并行工程,作者随时写随时发,读者随时点评,作者就可以随时改进。虽然中间“作者”和“读者”之间也有一些分歧和摩擦,有时候也会争执不下,但比起以往的串行模式,并行模式从一开始就使设计单位和生产单位充分沟通和理解,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总装厂厂长孟晓春颇有感触:“这是总装难度最大的一次,但也是准备工作最充分的一次。因为有了并行模式,难度最大的一次总装,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

    项目管理将工作“打包”。

    就项目本身,中航工业沈飞采取了项目管理,这是一项比较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和手段。项目责任人和项目经理分工协作,项目核心团队和分团队精诚合作,强化了项目任务的分解,保证了项目按节点推进。他们还按产品结构树把同类的工作打成工作包,每一个工作包都有自己独特的编码,该工作包的属性、周期、装配关系等一目了然,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寿命管控。

    这种管理模式,打破了中航工业沈飞原有的职能型组织框架,使全公司上下成为一体,协同作战,形成一种戮力攻关的氛围和机制。

    打导管实样对型号研制至关重要,项目组几乎调动了中航工业沈飞所有的资源,凡是干过导管工作的人员,厂长、退休干部、检验员、转岗职工,从外单位借来的技术人员等,没有了行政级别的高下,消除了年龄长幼的差别,都成为这一工作的普通一员,大家齐心协力,才保证了打导管实样工作的顺利完成。这样大规模的人员调配,如果不是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一次把供应商管理引入航空产品研制项目。

    供应商管理,在国际惯例中并不鲜见,但在我国的航空产品研制中,这还是第一次。

    这一步,其实是被艰巨的研制任务和紧急的研制节点“逼”出来的。

    按照型号任务计划、产品特点、技术难度,仅靠中航工业沈飞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是很难按节点要求完成研制任务的,必须采取广泛协作的方式。于是,罗阳带领他的同事们,把目光投向了公司以外更广阔的天地。

    中航工业的兄弟单位,成了他们寻求合作的首选。仅仅是工装制造一项,就形成了全行业的大协作,从哈飞、西飞、成飞、上飞、陕飞,到贵航、洪都,所有的飞机主机厂家都参与到工装设计制造中。

    在飞机产品的研制中,经过多方比较和筛选,中航工业洪都成为中航工业沈飞的战略合作伙伴,承担了12种产品、有的甚至是部件级产品、配套零件、相应工装等多个产品的研制,成为综合供应商。

    中航工业的大集团战略,在这一重点型号J-15研制中,体现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价值。

    苗玉华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尝试转包协作生产,是因为中航工业的大集团战略给了他们方向。而在全国大协作中,中航工业沈飞开了航空产品研制转包生产的先河,也积累了宝贵的转包生产管理经验。

    科学发展观

    用型号攻坚的行动去实践

    当记者问:“祖国和人民,这些崇高的字眼,似乎距离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点遥远,你们的型号研制任务又是如此繁重,你们是怎么激励员工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的?”谢根华淡淡一笑,轻声说:“祖国和人民距离航空人,不远。”她们,从来都是和航空人息息相关的,是耸立于航空人心中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是流淌在航空人血液中的永不放弃的神圣使命。

    在记者拿到的近8万字的素材中,有很大的篇幅都在讲科研人员和工人们不知疲倦、夜以继日地工作。协调会开到深夜,大家还争得面红耳赤,就是在这一次一次的争执中,思路越来越明晰,思想越来越统一;工作到深夜成为家常便饭,累了,喝点红牛饮料,困了,冲两杯咖啡提神,病了,去医院打点滴,针头一拔,又回到了工作现场……记者罗列这些事迹,却没有办法罗列事迹的主人公,因为他们太多了,谁没有过加班加点,谁没有过连续作战呢?操作程序制定到了“小时任务计划”。时间在人们心目中,没有了上下班,没有了节假日,只剩下了完成任务的那一个又一个节点。很多人在连续进展工作结束后,倒地就睡,醒来后,第一句话就问:“飞机怎么样了?”

    型号研制的过程,并不只是时间一个维度,期间面临的技术难题恐怕不是我们这区区几千字的文章就能叙述清楚的。科研人员和工人们积极攻关的事迹也不胜枚举。

    34厂有一名叫张江的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故障,连续工作好几天都未能排除,就在一天凌晨4点半,苗玉华见张江还在被这个故障困扰着,虽然他知道,拆旧换新可能会耽误几天的时间,占用本来就紧张的宝贵工期,但他还是说,不用排查了,换个新零件吧。张江没有说话。等到早晨7点半,苗玉华再次来到这个车间时,只见张江满是油污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苗总,我已经排除故障了。”张江又是一宿没有休息。苗玉华看着张江疲倦而兴奋的面孔,眼睛潮湿了。

    对复合材料检测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的活儿,无论材料尺寸多大,只能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检测。用直径只有6毫米的探头在幅面上一点点移动进行检测,检测一次需要几个人工作一整天,而此后,每经过一道工序,都需要重新检测一遍,直到最后部装钻孔后做最后的检测。负责检测的6个人,就这样默默地坚守着,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们的工作,是质量控制的一道重要环节。

    为了型号研制,12厂张洪文家的新房子拖了大半年都没来得及装修;33厂田之鑫10个月大的孩子病毒感染发高烧,他把孩子送到医院就又毅然回到工厂;37 厂的调试突击队队长周邑华,在攻关最紧要的18天时间里,母亲生病在医院抢救,父亲又累病了,他含着泪把父母委托给家人照顾,而自己却和工人们吃住在攻坚现场;而被人们称为金童玉女的宋峰、曲洋,正是在项目团队的并肩战斗中,从相识到相爱,虽然因为型号攻坚推迟了婚期,但他们的爱情该比别人多了一些更加厚重的甜蜜……

    这些都是发生在航空人身上的真实的感人故事,在故事的主人公看来,最平常不过。“吴大观为航空坚守了一辈子,殚精竭虑,他为什么?我们和他一样是航空人啊。只有把自己的工作放到一个远大的目标下时,人才会有方向感。”这就是沈飞人的内心独白,“说起来,我们比吴老更幸运一些,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能自己亲手研制一个型号,是我们的幸运。”

    在型号攻坚中,中航工业沈飞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制定了及时奖励政策,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研生产人员,给予重奖。开展了“共产党员先锋工程活动”,用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员工。然而,在人们忘我工作的时候,有谁想过自己工作会换来多少奖金吗?没有。正像谢根华说的,人们心中升腾着的,是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是中航工业沈飞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光荣传统。

    在中航工业沈飞为某重点型号攻坚的时日,也是全国上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日,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多次去沈飞指导工作,深入生产一线慰问广大干部员工,他指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就是看能不能全面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重要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任务。”这也成为沈飞人的座右铭,他们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科研生产经营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集体智慧,践行着科学发展观。

    当突击队长们从公司总经理罗阳的手中接过鲜红的队旗,就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也接了过来,当鲜红的队旗“哗啦啦”飘扬在蓝天下的时候,就把沈飞人的梦想带到了碧空。在中航工业沈飞的一份总结报告中,对于型号攻坚,用了“披荆斩棘”一词,回望型号研制生产走过的路,这个词用得一点都不夸张。当飞机缓缓推出厂房、一飞冲天的时候,亲手缔造了它的沈飞人,一定会热泪盈眶。

    和平年代,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重点型号J-15而忘我拼搏的人们就是!们是一群平平常常的人,却在做着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他们付出超乎常人几倍的辛勤劳动,却说自己非常幸运;他们把对家人的爱悄悄藏起,却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铭记心间;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自己默默而坚韧的行动,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就是为重点型号J-15默默奉献的中航工业沈飞人,20个月,600多天,他们书写了型号研制生产的又一个奇迹。

    “军令状”下

    打造型号研制新模式

    2008年初,J-15飞机系统发图结束,全面进入实质性研制生产阶段。5月6日,中航工业沈飞召开“某工程动员会暨军民机科研生产任务军令状签订大会”,公司总经理罗阳与公司26家基层单位签订了全面完成今年军民机研制任务军令状。7月8日,罗阳签署了“关于确保完成某型飞机研制任务令”,这是自沈飞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任务令”的形式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任务令”上赫然写道:公司强令要求,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任务目标和节点,按照已经制定的项目赶工计划不折不扣地执行。

    正如中航工业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所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我们肩负着提高我国国防实力和部队战斗力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

    所有参与研制的人心里都明白,项目有三大特点,一是新,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二是难,多项工艺需要攻关解决;三是急,绝大部分制造任务要在1年多的时间内完成,而以前的型号研制生产周期往往要3到4年。

    这注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挑战,这注定是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战役。

    靠常规打法,很显然是难以取胜的。

    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大量的技术创新自不待言,在如此紧迫的研制节点下,管理创新显得异常重要。

    说起型号的研制模式创新,罗阳津津乐道:“不善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善谋长远者,不足以谋当下。这是我们项目研制生产的总的战略思想,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从全局的角度去谋划项目的运作。基于这以战略思想,我们与兄弟单位一起,在项目研制上进行了顶层设计,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尝试。”

    写博客式的“并行工程”。

    所谓并行工程,就是指产品设计与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高度交叉和并行。他们把技术成熟度分为5级,以往必须要到5级时才能进行技术准备工作,而这一项目上,他们大胆突破,在技术成熟度仅到达3级的时候就开展并行工作。从2006年6月到2008年初,在长达1年半的时间内,沈飞平均每天有150 余名技术人员前往设计单位,参与并行工程。这就不同于以往串行工程——等设计工作结束后再进行制造环节相关技术准备工作。中航工业沈飞副总经理苗玉华用 “写博客”来比喻并行工程,作者随时写随时发,读者随时点评,作者就可以随时改进。虽然中间“作者”和“读者”之间也有一些分歧和摩擦,有时候也会争执不下,但比起以往的串行模式,并行模式从一开始就使设计单位和生产单位充分沟通和理解,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总装厂厂长孟晓春颇有感触:“这是总装难度最大的一次,但也是准备工作最充分的一次。因为有了并行模式,难度最大的一次总装,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

    项目管理将工作“打包”。

    就项目本身,中航工业沈飞采取了项目管理,这是一项比较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和手段。项目责任人和项目经理分工协作,项目核心团队和分团队精诚合作,强化了项目任务的分解,保证了项目按节点推进。他们还按产品结构树把同类的工作打成工作包,每一个工作包都有自己独特的编码,该工作包的属性、周期、装配关系等一目了然,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寿命管控。

    这种管理模式,打破了中航工业沈飞原有的职能型组织框架,使全公司上下成为一体,协同作战,形成一种戮力攻关的氛围和机制。

    打导管实样对型号研制至关重要,项目组几乎调动了中航工业沈飞所有的资源,凡是干过导管工作的人员,厂长、退休干部、检验员、转岗职工,从外单位借来的技术人员等,没有了行政级别的高下,消除了年龄长幼的差别,都成为这一工作的普通一员,大家齐心协力,才保证了打导管实样工作的顺利完成。这样大规模的人员调配,如果不是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一次把供应商管理引入航空产品研制项目。

    供应商管理,在国际惯例中并不鲜见,但在我国的航空产品研制中,这还是第一次。

    这一步,其实是被艰巨的研制任务和紧急的研制节点“逼”出来的。

    按照型号任务计划、产品特点、技术难度,仅靠中航工业沈飞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是很难按节点要求完成研制任务的,必须采取广泛协作的方式。于是,罗阳带领他的同事们,把目光投向了公司以外更广阔的天地。

    中航工业的兄弟单位,成了他们寻求合作的首选。仅仅是工装制造一项,就形成了全行业的大协作,从哈飞、西飞、成飞、上飞、陕飞,到贵航、洪都,所有的飞机主机厂家都参与到工装设计制造中。

    在飞机产品的研制中,经过多方比较和筛选,中航工业洪都成为中航工业沈飞的战略合作伙伴,承担了12种产品、有的甚至是部件级产品、配套零件、相应工装等多个产品的研制,成为综合供应商。

    中航工业的大集团战略,在这一重点型号J-15研制中,体现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价值。

    苗玉华说,他们之所以这样尝试转包协作生产,是因为中航工业的大集团战略给了他们方向。而在全国大协作中,中航工业沈飞开了航空产品研制转包生产的先河,也积累了宝贵的转包生产管理经验。

    科学发展观

    用型号攻坚的行动去实践

    当记者问:“祖国和人民,这些崇高的字眼,似乎距离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点遥远,你们的型号研制任务又是如此繁重,你们是怎么激励员工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的?”谢根华淡淡一笑,轻声说:“祖国和人民距离航空人,不远。”她们,从来都是和航空人息息相关的,是耸立于航空人心中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是流淌在航空人血液中的永不放弃的神圣使命。

    在记者拿到的近8万字的素材中,有很大的篇幅都在讲科研人员和工人们不知疲倦、夜以继日地工作。协调会开到深夜,大家还争得面红耳赤,就是在这一次一次的争执中,思路越来越明晰,思想越来越统一;工作到深夜成为家常便饭,累了,喝点红牛饮料,困了,冲两杯咖啡提神,病了,去医院打点滴,针头一拔,又回到了工作现场……记者罗列这些事迹,却没有办法罗列事迹的主人公,因为他们太多了,谁没有过加班加点,谁没有过连续作战呢?操作程序制定到了“小时任务计划”。时间在人们心目中,没有了上下班,没有了节假日,只剩下了完成任务的那一个又一个节点。很多人在连续进展工作结束后,倒地就睡,醒来后,第一句话就问:“飞机怎么样了?”

    型号研制的过程,并不只是时间一个维度,期间面临的技术难题恐怕不是我们这区区几千字的文章就能叙述清楚的。科研人员和工人们积极攻关的事迹也不胜枚举。

    34厂有一名叫张江的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故障,连续工作好几天都未能排除,就在一天凌晨4点半,苗玉华见张江还在被这个故障困扰着,虽然他知道,拆旧换新可能会耽误几天的时间,占用本来就紧张的宝贵工期,但他还是说,不用排查了,换个新零件吧。张江没有说话。等到早晨7点半,苗玉华再次来到这个车间时,只见张江满是油污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苗总,我已经排除故障了。”张江又是一宿没有休息。苗玉华看着张江疲倦而兴奋的面孔,眼睛潮湿了。

    对复合材料检测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的活儿,无论材料尺寸多大,只能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检测。用直径只有6毫米的探头在幅面上一点点移动进行检测,检测一次需要几个人工作一整天,而此后,每经过一道工序,都需要重新检测一遍,直到最后部装钻孔后做最后的检测。负责检测的6个人,就这样默默地坚守着,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们的工作,是质量控制的一道重要环节。

    为了型号研制,12厂张洪文家的新房子拖了大半年都没来得及装修;33厂田之鑫10个月大的孩子病毒感染发高烧,他把孩子送到医院就又毅然回到工厂;37 厂的调试突击队队长周邑华,在攻关最紧要的18天时间里,母亲生病在医院抢救,父亲又累病了,他含着泪把父母委托给家人照顾,而自己却和工人们吃住在攻坚现场;而被人们称为金童玉女的宋峰、曲洋,正是在项目团队的并肩战斗中,从相识到相爱,虽然因为型号攻坚推迟了婚期,但他们的爱情该比别人多了一些更加厚重的甜蜜……

    这些都是发生在航空人身上的真实的感人故事,在故事的主人公看来,最平常不过。“吴大观为航空坚守了一辈子,殚精竭虑,他为什么?我们和他一样是航空人啊。只有把自己的工作放到一个远大的目标下时,人才会有方向感。”这就是沈飞人的内心独白,“说起来,我们比吴老更幸运一些,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能自己亲手研制一个型号,是我们的幸运。”

    在型号攻坚中,中航工业沈飞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制定了及时奖励政策,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科研生产人员,给予重奖。开展了“共产党员先锋工程活动”,用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员工。然而,在人们忘我工作的时候,有谁想过自己工作会换来多少奖金吗?没有。正像谢根华说的,人们心中升腾着的,是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是中航工业沈飞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光荣传统。

    在中航工业沈飞为某重点型号攻坚的时日,也是全国上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日,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多次去沈飞指导工作,深入生产一线慰问广大干部员工,他指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就是看能不能全面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重要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任务。”这也成为沈飞人的座右铭,他们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科研生产经营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集体智慧,践行着科学发展观。

    当突击队长们从公司总经理罗阳的手中接过鲜红的队旗,就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也接了过来,当鲜红的队旗“哗啦啦”飘扬在蓝天下的时候,就把沈飞人的梦想带到了碧空。在中航工业沈飞的一份总结报告中,对于型号攻坚,用了“披荆斩棘”一词,回望型号研制生产走过的路,这个词用得一点都不夸张。当飞机缓缓推出厂房、一飞冲天的时候,亲手缔造了它的沈飞人,一定会热泪盈眶。

    和平年代,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重点型号J-15而忘我拼搏的人们就是!
不过貌似网上对沈飞评价不高啊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672273&extra=page%3D1

楼主转帖都不转认真点啊
旧八股翻译的不错
搞出来再吹好不?烦不烦?
楼上的,怎样算搞出来?试飞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