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普:卫星频率,谈判桌上的“领土”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39:55
本月初,中国与荷兰主管部门间第三次卫星网络协调会谈在荷兰海牙举行。时临我国高分三号以及首颗Ka波段中星16号即将发射,这次关于卫星频率的协调会引发了业内的诸多关注。

《卫星界》就此专门采访了北京羽寻科技有限公司CTO李辉,他认为,随着中国卫星走出去的日益增多,以及欧美国家向亚太地区的扩张,此类协调会会愈来愈多,这也是对当前卫星国际市场风起云涌、激烈竞争态势的有力阐释。

中荷达成非规划C/Ku/Ka频段静止轨道卫星大轨位协议

据了解,中国与荷兰主管部门间第三次卫星网络协调会共设议题66项,涉及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等空间业务。

会谈中,双方本着友好务实的态度,完成了大部分大轨位间隔卫星网络间的协调。

对于某些轨位间隔较小的卫星网络,双方交换了技术分析结果,推进了协调进程,并约定通过信函和会谈继续开展协调。

对于双方有明确使用计划的卫星频率轨道资源,双方商定及时通报各自系统的最新进展,并继续推动后续协调工作。

同时,根据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的最新研究成果,双方讨论并最终通过了中荷主管部门间非规划C/Ku/Ka频段静止轨道卫星大轨位协议。

频率指配需先经过国际协调

随着航天领域的全球化和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以往冷清、罕有人至的太空,开始变得拥挤。而将这种拥挤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便是在地球赤道上方3.6万公里处、与赤道处在一个平面上的对地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上各国卫星对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的争夺。

由于频率资源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频率资源的获取不是一个国家能主宰的,各国都必须依据国际电联制定的规则进行开发利用,频率轨道的使用必须进行国际协调。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卫星网络中的频率指配,只有完成了所有相关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国际协调后,才能通过国际规则中的通知登记程序,将相应的频率指配记录进国际频率登记总表(简称MIFR),才能享受国际认可与保护。

任何频率指配的具体使用条件及其在MIFR中的具体地位,都是从其相应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国际协调中得出的。

为什么中国要与荷兰多次协调?

中国与荷兰国家看似属于不同地理区域,为什么也需要协调,是双方卫星频率产生冲突了么?

“空间无国界”,李辉介绍说,中荷双方各自的卫星网络都在全球有布局发展,频率冲突不可避免。同时,频率协调是一项长期工作。

目前国际最大的通信卫星运营商SES,众所周知其公司总部在卢森堡,但很多卫星网络资料并非在卢森堡国家名下,比如SES所属的NSS(NEW SKY,新天卫星公司)部分网络资料就是在荷兰主管部门名下进行申报管理的,实际上,这也是本次中荷协调的重要议题。

另外,通常双方的不同操作者的卫星网络资料地位各有先后,并不断有新申报的资料进入协调阶段。

中国作为卫星应用大国,特别是近年来的空间发展,中国操作者进行国际协调和国外操作者找中国协调的量不断增加,协调关系错综复杂,协调难度也相应不断增加,一般不可能通过一次协调会解决两国间的所有频率问题。

我国高分三号、中星十六号相继发射

6月中旬,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四号正式投入使用的当天,国防科工局就透露,今年下半年,还将实施高分三号卫星的发射。

目前,高分三号卫星、运载火箭按照研制流程,完成了设计、生产、试验等各项准备工作,已经通过出厂审定,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同时,高分后续卫星也正在积极研制当中,预计到2020年左右,高分专项工程将形成具有时空协调、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范围观测能力的稳定运行系统。

除此之外,中国卫通的国内首颗Ka频段点波束卫星中星十六号也计划在明年一季度发射。据了解,中星十六号卫星采用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设计在轨寿命15年,带有26路Ka波段转发器。

未来,中星十六号将于规划中的中星十八号组成一个全面可覆盖中国、东亚、南亚等地区的卫星通信网络。

Ka宽带卫星广泛应用于机载、船载、铁路等移动体的互联网接入,可实现偏远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入及其他行业应用,满足“宽带中国”战略的互联网接入需求。
在卫星制造和进行发射的准备过程中,相应的卫星频率协调工作也需要同步进行,而这个工作往往都是由国家出面协调的。

李辉表示,政府间的卫星网络频率协调是ITU频率管理使用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国家间解决用频需求冲突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卫星网络资料及其承载的频率资源为国家所有,政府出面组织的频率协调会更有利于从国家层面维护、争取宝贵的频率使用权益。

事实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频率资源看成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卫星频率协调上投入大量精力帮助本国操作者争取权益。

谈判桌上的“领土”争夺

在美、俄等航天强国的推动下,国际规则中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的主要分配形式为“先申报就可优先使用”的抢占方式。

近年来,中国在这场卫星频率的“世界大战”中也频频出手。2003年,中国承诺投资2.7亿美元参加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项目开发。

但到2007年,中国突然被欧洲故意冷落所有“伽利略”项目的重大决策都被排除之外,理由是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

然而,中国迅速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2010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频段正式采用与欧洲“伽利略”卫星一样的PRS频段,不仅抢占了美俄之后最重要的导航卫星频段,还让欧洲国家的“伽利略”导航卫星不得不使用与中国相同的频率,多次派人到中国谈判。“卫星业务竞争到哪里,频率资源的冲突就发生在哪里”,李辉认为,过去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最需要的卫星轨位所在弧段是亚太地区上空,自然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协调多些(如中俄、中韩、中日、中越、中马等)。

随着中国卫星走出去日益增多,以及欧美国家卫星运营商向亚太地区扩张,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协调,也不断增加。而此次协调会的一大重点就是Ka频段通信卫星的协调,这也是对当前Ka宽带卫星国际市场风起云涌、激烈竞争态势的有力阐释。http://toutiao.com/group/6298193454644117762/?iid=4612845445&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sms&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本月初,中国与荷兰主管部门间第三次卫星网络协调会谈在荷兰海牙举行。时临我国高分三号以及首颗Ka波段中星16号即将发射,这次关于卫星频率的协调会引发了业内的诸多关注。

《卫星界》就此专门采访了北京羽寻科技有限公司CTO李辉,他认为,随着中国卫星走出去的日益增多,以及欧美国家向亚太地区的扩张,此类协调会会愈来愈多,这也是对当前卫星国际市场风起云涌、激烈竞争态势的有力阐释。

中荷达成非规划C/Ku/Ka频段静止轨道卫星大轨位协议

据了解,中国与荷兰主管部门间第三次卫星网络协调会共设议题66项,涉及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等空间业务。

会谈中,双方本着友好务实的态度,完成了大部分大轨位间隔卫星网络间的协调。

对于某些轨位间隔较小的卫星网络,双方交换了技术分析结果,推进了协调进程,并约定通过信函和会谈继续开展协调。

对于双方有明确使用计划的卫星频率轨道资源,双方商定及时通报各自系统的最新进展,并继续推动后续协调工作。

同时,根据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的最新研究成果,双方讨论并最终通过了中荷主管部门间非规划C/Ku/Ka频段静止轨道卫星大轨位协议。

频率指配需先经过国际协调

随着航天领域的全球化和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以往冷清、罕有人至的太空,开始变得拥挤。而将这种拥挤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便是在地球赤道上方3.6万公里处、与赤道处在一个平面上的对地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上各国卫星对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的争夺。

由于频率资源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频率资源的获取不是一个国家能主宰的,各国都必须依据国际电联制定的规则进行开发利用,频率轨道的使用必须进行国际协调。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卫星网络中的频率指配,只有完成了所有相关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国际协调后,才能通过国际规则中的通知登记程序,将相应的频率指配记录进国际频率登记总表(简称MIFR),才能享受国际认可与保护。

任何频率指配的具体使用条件及其在MIFR中的具体地位,都是从其相应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国际协调中得出的。

为什么中国要与荷兰多次协调?

中国与荷兰国家看似属于不同地理区域,为什么也需要协调,是双方卫星频率产生冲突了么?

“空间无国界”,李辉介绍说,中荷双方各自的卫星网络都在全球有布局发展,频率冲突不可避免。同时,频率协调是一项长期工作。

目前国际最大的通信卫星运营商SES,众所周知其公司总部在卢森堡,但很多卫星网络资料并非在卢森堡国家名下,比如SES所属的NSS(NEW SKY,新天卫星公司)部分网络资料就是在荷兰主管部门名下进行申报管理的,实际上,这也是本次中荷协调的重要议题。

另外,通常双方的不同操作者的卫星网络资料地位各有先后,并不断有新申报的资料进入协调阶段。

中国作为卫星应用大国,特别是近年来的空间发展,中国操作者进行国际协调和国外操作者找中国协调的量不断增加,协调关系错综复杂,协调难度也相应不断增加,一般不可能通过一次协调会解决两国间的所有频率问题。

我国高分三号、中星十六号相继发射

6月中旬,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四号正式投入使用的当天,国防科工局就透露,今年下半年,还将实施高分三号卫星的发射。

目前,高分三号卫星、运载火箭按照研制流程,完成了设计、生产、试验等各项准备工作,已经通过出厂审定,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同时,高分后续卫星也正在积极研制当中,预计到2020年左右,高分专项工程将形成具有时空协调、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范围观测能力的稳定运行系统。

除此之外,中国卫通的国内首颗Ka频段点波束卫星中星十六号也计划在明年一季度发射。据了解,中星十六号卫星采用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设计在轨寿命15年,带有26路Ka波段转发器。

未来,中星十六号将于规划中的中星十八号组成一个全面可覆盖中国、东亚、南亚等地区的卫星通信网络。

Ka宽带卫星广泛应用于机载、船载、铁路等移动体的互联网接入,可实现偏远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入及其他行业应用,满足“宽带中国”战略的互联网接入需求。
在卫星制造和进行发射的准备过程中,相应的卫星频率协调工作也需要同步进行,而这个工作往往都是由国家出面协调的。

李辉表示,政府间的卫星网络频率协调是ITU频率管理使用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国家间解决用频需求冲突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卫星网络资料及其承载的频率资源为国家所有,政府出面组织的频率协调会更有利于从国家层面维护、争取宝贵的频率使用权益。

事实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频率资源看成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卫星频率协调上投入大量精力帮助本国操作者争取权益。

谈判桌上的“领土”争夺

在美、俄等航天强国的推动下,国际规则中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的主要分配形式为“先申报就可优先使用”的抢占方式。

近年来,中国在这场卫星频率的“世界大战”中也频频出手。2003年,中国承诺投资2.7亿美元参加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项目开发。

但到2007年,中国突然被欧洲故意冷落所有“伽利略”项目的重大决策都被排除之外,理由是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

然而,中国迅速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2010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频段正式采用与欧洲“伽利略”卫星一样的PRS频段,不仅抢占了美俄之后最重要的导航卫星频段,还让欧洲国家的“伽利略”导航卫星不得不使用与中国相同的频率,多次派人到中国谈判。“卫星业务竞争到哪里,频率资源的冲突就发生在哪里”,李辉认为,过去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最需要的卫星轨位所在弧段是亚太地区上空,自然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协调多些(如中俄、中韩、中日、中越、中马等)。

随着中国卫星走出去日益增多,以及欧美国家卫星运营商向亚太地区扩张,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协调,也不断增加。而此次协调会的一大重点就是Ka频段通信卫星的协调,这也是对当前Ka宽带卫星国际市场风起云涌、激烈竞争态势的有力阐释。http://toutiao.com/group/6298193454644117762/?iid=4612845445&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sms&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把太空变成领空
先生下来就是哥哥,谈判什么
先生下来就是哥哥,谈判什么
那美国占的坑就最多了
3楼威武:先生下来就是哥哥,谈判什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