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两难言的歼-8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07:31


成败两难言的歼-8Ⅲ

航空   2009-07-19 16:45   阅读170031   评论208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离子鱼

    歼-8系列战斗机在中国航空技术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首次飞行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40年的发展过程,这个期间歼-8系列战斗机在结构、性能和机载设备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相比出口型歼-8ⅡM和歼-8D受油机等多次公开展示的型号,没有最终完成试飞和装备的歼-8Ⅲ可以称得上最为神秘,这个型号从项目开始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多猜测。国外媒体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判断中国在发展歼-8的新改型,歼-8Ⅲ这个型号从2000年前后在国内互联网的论坛中也开始出现,军事装备保密政策使国内、外对歼-8Ⅲ的改进范围和技术标准众说纷纭,直到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出现了一架标有歼-8Ⅲ序号的510样机后,歼-8Ⅲ这个被幕布遮蔽了十年的神秘机型终于暴露在公众面前,这个没有最终完成试飞工作的失败型号也掀起了最后的涟漪。

“和平典范”的失败和歼-8Ⅲ的开始

    歼-8Ⅱ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时的技术标准存在很明显的不足,主要的问题表现在机载雷达火控系统的技术水平过于落后,相比当时空军已经开始接触到的西方三代机同类系统,歼-8Ⅱ的操纵和火控存在复杂程度高和使用效果差的明显问题,苏联早期战斗机遗留的设计思想限制了歼-8Ⅱ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为了应付苏联军事威胁与美国合作改进歼-8Ⅱ的电子设备,是中国与西方关系恶化前进行的层级最高的军事航空合作项目。引进全套航空电子设备对歼-8Ⅱ进行改进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突然出现的政治动荡让中国在“和平典范”上栽了个大跟头,最终得到的收益与投入的大量资金相比远远不成比例。中美关系因政治问题迅速恶化后歼-8Ⅱ的改进项目仅处于开始阶段,送到美国的歼-8Ⅱ样机还不具备基本的飞行试验能力,半途而废的电子设备改装工作也无法进行最后的综合调试,投入巨大资源进行的“和平典范”在1990年时已经在实际上夭折。中国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为歼-8Ⅱ改造雷达航电的能力是有的,但发展出自己的综合航电在时间上却不能满足迫切的军事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成品应急并进行技术参考符合当时的装备和政治条件,只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苏联形势变化会如此迅速的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


    中国在1990年后已经不可能从美国得到计划中的55套改装设备,但与西方关系的恶化和同时期苏联及东欧局势的动荡,导致中国航空兵对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改善歼-8Ⅱ战斗力的措施再次成为军事航空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歼8II完成后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国内机载雷达火控和导弹武器性能落后,中国引进美国电子设备和武器改装歼8II的项目又因为政治因素而终止,技术引进的中断迫使中国航空工业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善歼-8Ⅱ,而这个努力所出现的成果就是被称为“争气机”的歼-8Ⅲ。中国在先进技术的引进方面并没有将全部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国内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也发展了自己的先进航电系统,相当于“和平典范”项目的PD雷达样机在1990年开始飞行试验,1979年开始的综合航电项目在1990年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相当于F-16综合航电的873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也开始应用于歼-8Ⅱ验证机。国内从1979年开始的大量航空电子系统开发工作到1990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美国引进雷达航电的失败反到促进了873等项目的工程实现速度。歼-8Ⅲ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提出的对歼-8Ⅱ进行改进的战斗机发展项目,早期计划中歼-8Ⅲ将在2000年时与新歼(歼-10)和歼-7E共同构成新一代战斗机装备,满足航空兵部队在2000年作战环境下对战斗机装备的要求。

    歼-8Ⅲ采用了总体性能与“和平典范”计划相当的雷达火控和综合航电系统,歼-8Ⅲ在国内装备和引进的战斗机中首个具备双杆操纵系统,利用平显和下显构成了仪表电子显示系统,利用数据总线将国内自行开发的十余项航空电子设备进行合理的综合。歼-8Ⅲ能够在全天候条件下满足拦截和格斗空战的要求,先进火控系统具备较好的迎头拦截和攻击低空目标的能力,在使用先进导弹武器时还拥有同时打击2个目标的能力。歼-8Ⅲ在保证对空作战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对地/海目标攻击的能力,机载雷达和航电整体性能上与国外第一代综合航电基本相当,在航电武器整体性能上超过台湾空军装备的IDF与F-16A/B。


    歼-8Ⅲ开始研制的时候俄罗斯苏-35正在世界各大航展上努力卖艺,苏-35的三翼面布局和中国从俄罗斯苏-27SK,使国外很多军事评论单位对歼-8Ⅲ的技术状态走上了歪路。当时分析歼-8Ⅲ时大都认为歼-8Ⅲ会采用有利于机动的三翼面布局,并且根据这个条件歼-8Ⅲ进行了大量的估算和分析,但是事实证明采用三翼面的歼-8确实有但却不是歼-8Ⅲ,而是在2000年公开展示的歼-8ⅡACT电传技术验证机,真实的歼-8Ⅲ则中规中矩的保持了歼-8Ⅱ的基本气动和结构。歼-8Ⅲ从整体上来看并没有对歼-8Ⅱ的气动和结构进行外表可见的改进,曾经计划中的小边条和前缘缝翼都没有得到采用,在歼-8ACT上已经完成飞行试验的电传飞控装置和静不安定布局,也因为成本高和技术不够成熟而没有在实用机型开发在应用。

    很多分析文章和网络传言对歼-8Ⅲ的改进方法和技术状态出现判断错误,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清楚的了解歼-8Ⅲ在设计时遵循的原则。歼-8Ⅲ主要是利用“六五”和“七五”期间技术进步解决歼-8Ⅱ的技术不足,争取在2000年前完成定型试飞工作并完成批量生产和装备。时间上的因素使歼-8Ⅲ不可能采用过多可能影响进度的新技术或新成品,严格来说歼-8Ⅲ只是用国内设备和成品完成了“和平典范”未完成的工作,相对歼-8Ⅱ有限的结构改动也只集中在加强飞机的结构和载荷条件,歼-8Ⅲ的气动布局和操纵系统与歼-8Ⅱ相比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歼-8Ⅲ基础条件上唯一称得上改进的就是采用了新开发的WP-14,如果按照WP-14和WP-13AII的理论数据分析歼-8Ⅲ和歼-8Ⅱ的飞行性能,发动机推力更大的歼-8Ⅲ在起飞性能、爬升率和稳定盘旋上可以得到提高,但是因为机体设计变化不大所以相比歼-8Ⅱ的提高幅度有限。歼-8Ⅲ采用比歼-8Ⅱ更复杂的电子设备和加强结构后必然增加结构重量,翼面积不变则歼-8Ⅲ更高翼载荷不利于飞机的高空和瞬间盘旋性能。歼-8Ⅲ在飞行性能和格斗空战能力上相比歼-8Ⅱ应该并无突出的改进,但综合航电和PD雷达的使用明显改善了飞机的综合作战能力。

    歼-8Ⅲ这个“争气机”是替代“和平典范”要求的国内自主改进型,开发期间台湾海峡问题的突变促进了国内航空装备的发展,作为90年代中期国内唯一能够生产的较现代化战斗机型号,歼-8Ⅲ受到中央军委和航空兵部队的重视并得到了重点发展的地位。歼-8Ⅲ研制计划是研制3年后首飞并在5~6年内完成定型试飞,到2000年前后完成200架飞机的生产装备任务,保证航空兵部队得到一种具备较强战斗力的全天候战斗机。歼-8Ⅲ相比歼-8Ⅱ改进幅度不大的特点有利于加快开发研制的速度,但是科研资金投入有限使原型机的生产数量过少,事故和故障问题又导致对项目起关键作用的原型机先后损失。歼-8Ⅲ每次事故恰恰都发生在对项目发展最关键的样机上,对型号技术完善和试飞工作所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歼-8Ⅲ的雷达火控和显示系统到2000年时已经有更好的替代型号,但WP-14发动机却仍然无法克服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发动机问题导致歼-8Ⅲ在最有利的时机完全无法满足装备的需要,设计单位被迫将已经完成的成熟航电武器系统用来改造歼-8Ⅱ,曾被寄予厚望的歼-8Ⅲ则作为发动机试验机消耗掉剩余的时间,错过机遇的歼-8Ⅲ最后只能作为中国战斗机发展的失败者黯然退场。歼-8Ⅲ的失败主要是冒险应用的动力装置在技术上很不成熟,而WP-14对飞机性能的作用相比成熟的WP-13B并无突出的改善,WP-14改进到现在仍然没有真正满足实用的可靠性标准,新机配新发的技术冒险从实用角度并没有体现出积极的意义。

    歼-8Ⅲ大批量生产的计划最终失败在动力装置选择不当的问题上,浪费了大量时间资源和精力后不得不退回原地重新开始,航空科研单位从歼-8Ⅲ发展的成败得失中取得的教训非常沉重。动力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飞机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但很多因为发动机问题下马的型号大都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像歼-8Ⅲ这样完事具备却被发动机拖下马的型号却非常少见。中国现在已经开始了对新一代战斗机的全面发展,新型作战飞机必然会对动力装置的性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飞机与先进发动机的组合不可避免的要增加技术上的风险。歼-8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成为新型飞机开发方案和过程中用以参考的有益资源。

……原文地址:http://lizyu0000.blog.163.com/bl ... 0961944544635/edit/

成败两难言的歼-8Ⅲ

航空   2009-07-19 16:45   阅读170031   评论208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离子鱼

    歼-8系列战斗机在中国航空技术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首次飞行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40年的发展过程,这个期间歼-8系列战斗机在结构、性能和机载设备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相比出口型歼-8ⅡM和歼-8D受油机等多次公开展示的型号,没有最终完成试飞和装备的歼-8Ⅲ可以称得上最为神秘,这个型号从项目开始就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多猜测。国外媒体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判断中国在发展歼-8的新改型,歼-8Ⅲ这个型号从2000年前后在国内互联网的论坛中也开始出现,军事装备保密政策使国内、外对歼-8Ⅲ的改进范围和技术标准众说纷纭,直到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出现了一架标有歼-8Ⅲ序号的510样机后,歼-8Ⅲ这个被幕布遮蔽了十年的神秘机型终于暴露在公众面前,这个没有最终完成试飞工作的失败型号也掀起了最后的涟漪。

“和平典范”的失败和歼-8Ⅲ的开始

    歼-8Ⅱ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时的技术标准存在很明显的不足,主要的问题表现在机载雷达火控系统的技术水平过于落后,相比当时空军已经开始接触到的西方三代机同类系统,歼-8Ⅱ的操纵和火控存在复杂程度高和使用效果差的明显问题,苏联早期战斗机遗留的设计思想限制了歼-8Ⅱ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为了应付苏联军事威胁与美国合作改进歼-8Ⅱ的电子设备,是中国与西方关系恶化前进行的层级最高的军事航空合作项目。引进全套航空电子设备对歼-8Ⅱ进行改进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突然出现的政治动荡让中国在“和平典范”上栽了个大跟头,最终得到的收益与投入的大量资金相比远远不成比例。中美关系因政治问题迅速恶化后歼-8Ⅱ的改进项目仅处于开始阶段,送到美国的歼-8Ⅱ样机还不具备基本的飞行试验能力,半途而废的电子设备改装工作也无法进行最后的综合调试,投入巨大资源进行的“和平典范”在1990年时已经在实际上夭折。中国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为歼-8Ⅱ改造雷达航电的能力是有的,但发展出自己的综合航电在时间上却不能满足迫切的军事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成品应急并进行技术参考符合当时的装备和政治条件,只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苏联形势变化会如此迅速的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


    中国在1990年后已经不可能从美国得到计划中的55套改装设备,但与西方关系的恶化和同时期苏联及东欧局势的动荡,导致中国航空兵对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改善歼-8Ⅱ战斗力的措施再次成为军事航空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歼8II完成后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国内机载雷达火控和导弹武器性能落后,中国引进美国电子设备和武器改装歼8II的项目又因为政治因素而终止,技术引进的中断迫使中国航空工业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善歼-8Ⅱ,而这个努力所出现的成果就是被称为“争气机”的歼-8Ⅲ。中国在先进技术的引进方面并没有将全部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国内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也发展了自己的先进航电系统,相当于“和平典范”项目的PD雷达样机在1990年开始飞行试验,1979年开始的综合航电项目在1990年也得到了突破性进展,相当于F-16综合航电的873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也开始应用于歼-8Ⅱ验证机。国内从1979年开始的大量航空电子系统开发工作到1990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美国引进雷达航电的失败反到促进了873等项目的工程实现速度。歼-8Ⅲ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提出的对歼-8Ⅱ进行改进的战斗机发展项目,早期计划中歼-8Ⅲ将在2000年时与新歼(歼-10)和歼-7E共同构成新一代战斗机装备,满足航空兵部队在2000年作战环境下对战斗机装备的要求。

    歼-8Ⅲ采用了总体性能与“和平典范”计划相当的雷达火控和综合航电系统,歼-8Ⅲ在国内装备和引进的战斗机中首个具备双杆操纵系统,利用平显和下显构成了仪表电子显示系统,利用数据总线将国内自行开发的十余项航空电子设备进行合理的综合。歼-8Ⅲ能够在全天候条件下满足拦截和格斗空战的要求,先进火控系统具备较好的迎头拦截和攻击低空目标的能力,在使用先进导弹武器时还拥有同时打击2个目标的能力。歼-8Ⅲ在保证对空作战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对地/海目标攻击的能力,机载雷达和航电整体性能上与国外第一代综合航电基本相当,在航电武器整体性能上超过台湾空军装备的IDF与F-16A/B。


    歼-8Ⅲ开始研制的时候俄罗斯苏-35正在世界各大航展上努力卖艺,苏-35的三翼面布局和中国从俄罗斯苏-27SK,使国外很多军事评论单位对歼-8Ⅲ的技术状态走上了歪路。当时分析歼-8Ⅲ时大都认为歼-8Ⅲ会采用有利于机动的三翼面布局,并且根据这个条件歼-8Ⅲ进行了大量的估算和分析,但是事实证明采用三翼面的歼-8确实有但却不是歼-8Ⅲ,而是在2000年公开展示的歼-8ⅡACT电传技术验证机,真实的歼-8Ⅲ则中规中矩的保持了歼-8Ⅱ的基本气动和结构。歼-8Ⅲ从整体上来看并没有对歼-8Ⅱ的气动和结构进行外表可见的改进,曾经计划中的小边条和前缘缝翼都没有得到采用,在歼-8ACT上已经完成飞行试验的电传飞控装置和静不安定布局,也因为成本高和技术不够成熟而没有在实用机型开发在应用。

    很多分析文章和网络传言对歼-8Ⅲ的改进方法和技术状态出现判断错误,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清楚的了解歼-8Ⅲ在设计时遵循的原则。歼-8Ⅲ主要是利用“六五”和“七五”期间技术进步解决歼-8Ⅱ的技术不足,争取在2000年前完成定型试飞工作并完成批量生产和装备。时间上的因素使歼-8Ⅲ不可能采用过多可能影响进度的新技术或新成品,严格来说歼-8Ⅲ只是用国内设备和成品完成了“和平典范”未完成的工作,相对歼-8Ⅱ有限的结构改动也只集中在加强飞机的结构和载荷条件,歼-8Ⅲ的气动布局和操纵系统与歼-8Ⅱ相比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歼-8Ⅲ基础条件上唯一称得上改进的就是采用了新开发的WP-14,如果按照WP-14和WP-13AII的理论数据分析歼-8Ⅲ和歼-8Ⅱ的飞行性能,发动机推力更大的歼-8Ⅲ在起飞性能、爬升率和稳定盘旋上可以得到提高,但是因为机体设计变化不大所以相比歼-8Ⅱ的提高幅度有限。歼-8Ⅲ采用比歼-8Ⅱ更复杂的电子设备和加强结构后必然增加结构重量,翼面积不变则歼-8Ⅲ更高翼载荷不利于飞机的高空和瞬间盘旋性能。歼-8Ⅲ在飞行性能和格斗空战能力上相比歼-8Ⅱ应该并无突出的改进,但综合航电和PD雷达的使用明显改善了飞机的综合作战能力。

    歼-8Ⅲ这个“争气机”是替代“和平典范”要求的国内自主改进型,开发期间台湾海峡问题的突变促进了国内航空装备的发展,作为90年代中期国内唯一能够生产的较现代化战斗机型号,歼-8Ⅲ受到中央军委和航空兵部队的重视并得到了重点发展的地位。歼-8Ⅲ研制计划是研制3年后首飞并在5~6年内完成定型试飞,到2000年前后完成200架飞机的生产装备任务,保证航空兵部队得到一种具备较强战斗力的全天候战斗机。歼-8Ⅲ相比歼-8Ⅱ改进幅度不大的特点有利于加快开发研制的速度,但是科研资金投入有限使原型机的生产数量过少,事故和故障问题又导致对项目起关键作用的原型机先后损失。歼-8Ⅲ每次事故恰恰都发生在对项目发展最关键的样机上,对型号技术完善和试飞工作所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歼-8Ⅲ的雷达火控和显示系统到2000年时已经有更好的替代型号,但WP-14发动机却仍然无法克服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发动机问题导致歼-8Ⅲ在最有利的时机完全无法满足装备的需要,设计单位被迫将已经完成的成熟航电武器系统用来改造歼-8Ⅱ,曾被寄予厚望的歼-8Ⅲ则作为发动机试验机消耗掉剩余的时间,错过机遇的歼-8Ⅲ最后只能作为中国战斗机发展的失败者黯然退场。歼-8Ⅲ的失败主要是冒险应用的动力装置在技术上很不成熟,而WP-14对飞机性能的作用相比成熟的WP-13B并无突出的改善,WP-14改进到现在仍然没有真正满足实用的可靠性标准,新机配新发的技术冒险从实用角度并没有体现出积极的意义。

    歼-8Ⅲ大批量生产的计划最终失败在动力装置选择不当的问题上,浪费了大量时间资源和精力后不得不退回原地重新开始,航空科研单位从歼-8Ⅲ发展的成败得失中取得的教训非常沉重。动力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飞机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但很多因为发动机问题下马的型号大都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像歼-8Ⅲ这样完事具备却被发动机拖下马的型号却非常少见。中国现在已经开始了对新一代战斗机的全面发展,新型作战飞机必然会对动力装置的性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飞机与先进发动机的组合不可避免的要增加技术上的风险。歼-8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成为新型飞机开发方案和过程中用以参考的有益资源。

……原文地址:http://lizyu0000.blog.163.com/bl ... 0961944544635/edit/
lizyu老大的
顶了
沙发
今年10月的舰载武器上有吧
呵呵
不错,顶。
TG的下代战斗机会是
4代加高空高速吗?
那不直接把F22给干了?
好东西
J-8III很悲剧。。。
swiftosos 发表于 2009-10-15 13:38


……不是那个。
但是8爷的气动布局是不是有先天的不足?
还真有歼八三?
Hughes 发表于 2009-10-15 13:54

……有,不过在同带飞机里算不上什么。
按这样说法,J8III也是不改气动就换电子设备和发动机,不过因为发动机而失败了,
那似乎现在的J8F就是J8III的换发复活?(WP14换回WP13B)
lizyu 发表于 2009-10-15 13:55
但是从服役年代来看呢?服役的时候三代已经漫天飞了。
lizyu 发表于 2009-10-15 13:51


奇怪了,那期是有这篇文章啊
lizyu 发表于 2009-10-15 13:51
不好意思搞错了呵呵
碧海云帆 发表于 2009-10-15 14:01


……内容完全不同。
这文章肯定是宣传博客用的:D
离大的好文首先收藏再看![:a15:]
如果歼-8Ⅲ当年顺利上马
肯定会对歼-10造车影响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3_89:}
发动机是我们永远的痛,直到现在也没有积累起完善的涡扇设计和使用数据库,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必须经历所有的痛苦
学习了
难得又见离大发表。收藏慢慢品味。
诶!我们所有的jj都因为有心脏病而先天不足啊!
x_jia 发表于 2009-10-15 14:17
I don't think so.
Even if J8III achieved its goal, comparing with 3-generation fighters, it still have defects on air combat manuverability, weapon carriage capacity etc. It won't threat the position of J10.

P.S.: god fuck Linux IME!!!!
黎明的WP-14和WS-10A都是害死人的发动机,410的这帮FC领导啊。
93年试飞失事那架是II还是III?
跪顶离子鱼的精彩文章。

又见发动机,摔我八爷好气愤。
不过也没办法,机械制造能力太低,事隔多年还不是因为这个问题而裹足不前!

歼8III和歼8F还是有某种联系我觉得没白发展这么写年。
离大,请教
8F和10A的价格似乎不相太多,感觉10A性能全面占优,尤其格斗方面,如果不考虑发动机国产化因素,8系列又继续发展的必要吗
毛子的25,31特点比8更鲜明,更突出,但并没有排在改进的优先地位,似乎2,3代机高空高速没有想象有用
完全不涉及地域纠纷,只是觉得奇怪,为什么TG对2代机的所谓高空高速优势那么感冒,可似乎实战中的类似机型没什么好战果,除了91年的25打了一架18
博客里面的回复的NC……那才是真的悲剧
学习中,顶一下...............
走了不少弯路啊...
沉舟側畔千帆過
新发成熟总要有个过程,拍板在8C上用14的总师是不是太自信了呢?
终于大概知道8III的资料了
鱼老大难得出来授一次课,先顶再做笔记
看来有的学费还是要交的。。不过学的好学不好。。就是TG的本事了。。不过现在TG对这些教训有深刻的认识。。 未来空军 海军还要多靠航发呀。。所以发动机要做好才行。。
好文顶一下
其实当时J-8C的问题还有就是复材使用的问题,感觉这个项目里,不该太保守的(比如加前缘缝翼等气动变化)保守了,该保守点的(新材料使用,新发动机使用)却没有做到:(
难得离大科普,前排认真做笔记ing
请教一下鱼老大,这个东西是什么?
看完LZIYU在海陆空天82期上的文章了,说SU-30mkk平台上不如F-15E这我能接受,可是文章不能光有结论,还要有证据,还要有分析的过程。可这篇文章里确实缺乏这些证据,特别是对毛子飞机的数据,比如航程、载筹等等,所以直接得出的结论也不能让人完全信服,读起来也没味。另外这期对TG的爆料也几乎没有,不如上期,总之读起来不过瘾。以后希望能多点数据分析,也可以列个表,让大伙能一目了然的看出来对比的过程,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