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维持发动机研制领域竞争策略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02:56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徐争鸣<br/>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美国国防部2005年发布的发动机采办计划,回溯了美国国防部在战斗机发动机研制所采取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美国为加强战斗机发动机研制的方针策略,从而对我国发动机发展提供借鉴。 <br/>  关键词:发动机 战斗机 竞争 采办<br/>  美国国防部于2005年8月22日宣布,授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英国罗·罗公司组成的研发小组价值25亿美元的合同,进行F136发动机的系统发展与验证SDD)。这标志着从2014年起,美国目前最大的防务采办项目--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将有两种可供选用的发动机,即普·惠公司的F135发动机和通用电气/罗·罗公司的F136发动机。 <br/>  一、事件起因<br/>    1996年11月,麦·道(后为波音公司并购)/英国宇航/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采用升力加升力巡航发动机的设计方案在JSF竞争中被淘汰,未能进入方案演示验证阶段。通用电气公司的变循环F120发动机也随之被淘汰,因为入选的X-32和X-35都采用普·惠公司的F119 发动机。当时波音设计方案采用的F119编号为SE614,强调风扇推力;洛克希德·马丁设计方案采用的F119编号为SE611,强调轴功率的提高。在此后的5年中,美国国防部分别向波音、洛克希德·马丁、普·惠公司提供了6.6亿、7.2亿、8亿美元(1996年币值)的资金用于研制X-32和X-35技术验证机。而通用电气公司由于在ATF(现在的F/A-22)项目和JSF(现在的F-35)项目中都败给了普·惠公司,在战斗机发动机领域的地位岌岌可危。<br/>    JSF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最大、也是目前唯一的新一代战斗机研制项目,在未来20~30年内若没有重大的国际形势变化,美国不会再出现新的战斗机研制项目。对于通用电气公司来说,在未来20~30年内战斗机发动机项目的空白必将导致其研发队伍的流失和溃散,因此而受到威胁的是美国国防部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的所谓"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环境"。普·惠公司很有可能在20~30年后成为唯一具有新一代战斗机发动机研制能力的美国供应商。<br/>    因此,美国国防部在事隔10年之后,重新启动战斗机发动机领域的竞争,扶持通用电气公司从事JSF备用发动机(F136)的研制工作,并为此投入25亿美元巨资。这意味着通用电气公司可以染指具有数万台规模、价值近千亿美元的F-35战斗机的发动机市场,从而维持其在战斗机发动机研发领域与普·惠公司的抗衡实力。 <br/>  二、历史回顾<br/>    美国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的竞争与其第三代的竞争有惊人的相似性。1979~1994年,围绕美国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展开了著名的"发动机大战"。普·惠公司的F100发动机最早赢得了F-15、F-16的竞争,但美国国防部出于多种原因,在项目中期强制引入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发动机与普·惠公司的F100发动机进行竞争,通用电气公司最终从普·惠公司手中夺走了1,000多台市场份额。在此后的F-18及其改型项目中,通用电气公司成为唯一的发动机供应商。这样,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在美国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动机竞争中平分秋色,美国国防部在战斗机发动机这个"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环境"得以保持。<br/>    近年来,美国国防部对保持"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环境"不遗余力。由于波音、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连续在ATF和JSF项目中失败而受到沉重打击,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则在第四代战斗机方面已经形成了垄断局面。在JSF项目选型结束后不久,美国国防部就采取了多种措施维持处于危机中的波音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在战斗机领域的竞争力,大规模地启动了无人战斗机的研制项目,支持波音公司研制X-45C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X-47A,并为美国空军/海军联合的UCAV项目在2003~2009年安排了40亿美元的采办经费。美国国防部的目的不言自明,在维持战斗机这个"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环境"方面,美国政府的责任不容回避。<br/>   三、采办技巧<br/>    由于冷战后武器装备采办规模减小,"敏捷高效"的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迅速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和调整,在短短数年之间削减了50%以上的规模,而且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保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在民用领域已经实现了高度整合,例如波音已经整合了美国全部的干线飞机研制生产能力;但在军用领域的整合程度是受限制的,美国国防部在各个关键领域力求保留至少两家能够形成长期有效竞争的供应商。<br/>    在采办经费极为有限的环境下实现这个保持"竞争环境"的目标,需要美国国防部制定明智的采办策略和掌握高超的采办技巧。一方面,美国国防部积极为企业长期参与竞争提供必要条件。2003年,美国国防部最高采办指导性文件DOD 5000.1 "防务采办系统"改版,并第一次明确:项目经理应按既不给承包商造成不适当风险又不要求承包商进行不寻常投资的方式来组织采办。不应鼓励或要求承包商利用其利润或独立的研究与开发资金补贴防务研发合同,除非承包商期待该项目可能在民用领域得到应用的特殊情况。其含义是美国国防部全额负担研发经费,包括为国防部确定的参与竞争的各方提供研制经费。这样一来,企业参与竞争的资源得到了有效保障,此次为F136提供研制经费也体现了这个原则。另一方面,美国国防部在项目执行的微观层面大规模引入了"激励机制",包括各种带有奖励金和激励金的阶段性合同,力求对承包商形成一定的压力和刺激,不断提高其研发水平。 <br/>  四、几点看法<br/>    1.美国在新一代战斗机及相关发动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研制上努力维持长期有效的"竞争环境",目的有二:一是极力保持美国在相应装备技术领域的全球绝对领先地位;二是提高装备采购质量,降低采办成本。<br/>    2.由于竞争可以带来产品性能、研制进度、费用风险方面的巨大收益,因此美国国防部也愿意为此进行大规模投入,其主要方式包括为选定参与竞争的项目提供研制经费。<br/>    3. 美国政府在保持"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环境"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重大军品研制项目竞争的组织上,同时还体现在研发经费的协调、分配和管理上。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徐争鸣<br/>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美国国防部2005年发布的发动机采办计划,回溯了美国国防部在战斗机发动机研制所采取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美国为加强战斗机发动机研制的方针策略,从而对我国发动机发展提供借鉴。 <br/>  关键词:发动机 战斗机 竞争 采办<br/>  美国国防部于2005年8月22日宣布,授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英国罗·罗公司组成的研发小组价值25亿美元的合同,进行F136发动机的系统发展与验证SDD)。这标志着从2014年起,美国目前最大的防务采办项目--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将有两种可供选用的发动机,即普·惠公司的F135发动机和通用电气/罗·罗公司的F136发动机。 <br/>  一、事件起因<br/>    1996年11月,麦·道(后为波音公司并购)/英国宇航/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采用升力加升力巡航发动机的设计方案在JSF竞争中被淘汰,未能进入方案演示验证阶段。通用电气公司的变循环F120发动机也随之被淘汰,因为入选的X-32和X-35都采用普·惠公司的F119 发动机。当时波音设计方案采用的F119编号为SE614,强调风扇推力;洛克希德·马丁设计方案采用的F119编号为SE611,强调轴功率的提高。在此后的5年中,美国国防部分别向波音、洛克希德·马丁、普·惠公司提供了6.6亿、7.2亿、8亿美元(1996年币值)的资金用于研制X-32和X-35技术验证机。而通用电气公司由于在ATF(现在的F/A-22)项目和JSF(现在的F-35)项目中都败给了普·惠公司,在战斗机发动机领域的地位岌岌可危。<br/>    JSF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最大、也是目前唯一的新一代战斗机研制项目,在未来20~30年内若没有重大的国际形势变化,美国不会再出现新的战斗机研制项目。对于通用电气公司来说,在未来20~30年内战斗机发动机项目的空白必将导致其研发队伍的流失和溃散,因此而受到威胁的是美国国防部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的所谓"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环境"。普·惠公司很有可能在20~30年后成为唯一具有新一代战斗机发动机研制能力的美国供应商。<br/>    因此,美国国防部在事隔10年之后,重新启动战斗机发动机领域的竞争,扶持通用电气公司从事JSF备用发动机(F136)的研制工作,并为此投入25亿美元巨资。这意味着通用电气公司可以染指具有数万台规模、价值近千亿美元的F-35战斗机的发动机市场,从而维持其在战斗机发动机研发领域与普·惠公司的抗衡实力。 <br/>  二、历史回顾<br/>    美国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的竞争与其第三代的竞争有惊人的相似性。1979~1994年,围绕美国第三代战斗机发动机,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展开了著名的"发动机大战"。普·惠公司的F100发动机最早赢得了F-15、F-16的竞争,但美国国防部出于多种原因,在项目中期强制引入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发动机与普·惠公司的F100发动机进行竞争,通用电气公司最终从普·惠公司手中夺走了1,000多台市场份额。在此后的F-18及其改型项目中,通用电气公司成为唯一的发动机供应商。这样,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在美国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动机竞争中平分秋色,美国国防部在战斗机发动机这个"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环境"得以保持。<br/>    近年来,美国国防部对保持"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环境"不遗余力。由于波音、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连续在ATF和JSF项目中失败而受到沉重打击,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则在第四代战斗机方面已经形成了垄断局面。在JSF项目选型结束后不久,美国国防部就采取了多种措施维持处于危机中的波音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在战斗机领域的竞争力,大规模地启动了无人战斗机的研制项目,支持波音公司研制X-45C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X-47A,并为美国空军/海军联合的UCAV项目在2003~2009年安排了40亿美元的采办经费。美国国防部的目的不言自明,在维持战斗机这个"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环境"方面,美国政府的责任不容回避。<br/>   三、采办技巧<br/>    由于冷战后武器装备采办规模减小,"敏捷高效"的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迅速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和调整,在短短数年之间削减了50%以上的规模,而且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保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在民用领域已经实现了高度整合,例如波音已经整合了美国全部的干线飞机研制生产能力;但在军用领域的整合程度是受限制的,美国国防部在各个关键领域力求保留至少两家能够形成长期有效竞争的供应商。<br/>    在采办经费极为有限的环境下实现这个保持"竞争环境"的目标,需要美国国防部制定明智的采办策略和掌握高超的采办技巧。一方面,美国国防部积极为企业长期参与竞争提供必要条件。2003年,美国国防部最高采办指导性文件DOD 5000.1 "防务采办系统"改版,并第一次明确:项目经理应按既不给承包商造成不适当风险又不要求承包商进行不寻常投资的方式来组织采办。不应鼓励或要求承包商利用其利润或独立的研究与开发资金补贴防务研发合同,除非承包商期待该项目可能在民用领域得到应用的特殊情况。其含义是美国国防部全额负担研发经费,包括为国防部确定的参与竞争的各方提供研制经费。这样一来,企业参与竞争的资源得到了有效保障,此次为F136提供研制经费也体现了这个原则。另一方面,美国国防部在项目执行的微观层面大规模引入了"激励机制",包括各种带有奖励金和激励金的阶段性合同,力求对承包商形成一定的压力和刺激,不断提高其研发水平。 <br/>  四、几点看法<br/>    1.美国在新一代战斗机及相关发动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研制上努力维持长期有效的"竞争环境",目的有二:一是极力保持美国在相应装备技术领域的全球绝对领先地位;二是提高装备采购质量,降低采办成本。<br/>    2.由于竞争可以带来产品性能、研制进度、费用风险方面的巨大收益,因此美国国防部也愿意为此进行大规模投入,其主要方式包括为选定参与竞争的项目提供研制经费。<br/>    3. 美国政府在保持"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环境"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重大军品研制项目竞争的组织上,同时还体现在研发经费的协调、分配和管理上。
<p>美国的长期规划的确不错,而且也有足够的钱往里面砸。。。</p><p></p><p>不过现在好像正在为F136 烦着。。。</p>
虽然如此,但吃亏的却是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