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施“小民族,大扶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46:05
中国实施“小民族,大扶持”令22个人口较少民族获得大发展
有1.1万人的裕固族享受着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的免费教育,有2万多人的京族发展边境贸易使人均年纯收入超过6000元,仅有近3000人的珞巴族在传承文化中走上致富路……

中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下,总人口60多万人,被统称人口较少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多处在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受历史、自然条件限制,这些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中国各有关地区和部门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加之这些民族群众自身的不懈努力,情况正在发生着变化:一些昔日封闭落后的村寨,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蒸蒸日上的希望之乡;一些贫困的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在迈向小康。

经济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迈上现代化台阶

2005年,国家制定并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各地各部门已经投入扶持资金29亿多元人民币,安排各类扶持项目8000多个。

昔日封闭村寨,如今面貌一新。到2008年底,人口较少民族640个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均比规划实施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其中,通公路的村占90%,提升32.7个百分点;通电的村占95.3%,提升了9.4个百分点;有安全饮用水的村占81.7%,提升39.2个百分点;通电话的自然村占88.1%,提升50.2个百分点。

路通了,灯亮了,人口较少民族开始展望未来,谋划发展。各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丰收,畜牧业腾飞。2008年,640个村经济作物总收入8.9亿元,劳务输出9.5万人,劳务输出总收入30252.6万元。640个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48元,比规划实施前增加1064元,增长120%。

立足当地,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各人口较少民族展示着一幅幅喜人的发展图景: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族乡开展的家庭游项目使俄罗斯族群众脱贫致富;福建华安县扶持高山族种茶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青海循化县把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扶持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劳务输出使撒拉族群众尝到了甜头。

民生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国家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前,人口较少民族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普遍较低,平均文盲率为42.3%,有9个民族文盲率超过50%;医疗卫生条件差,355个村没有卫生室,地方病、传染病仍较严重;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

人口较少民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解决了60多万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就意味着22个民族得到了繁荣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和各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都为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教育上,新增或改扩建教育用房6.7万平方米,农牧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适龄儿童入学率普遍达到9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多数达到90%以上;人口较少民族聚居乡镇全部实现“普六”,大部分基本实现“普九”,上学难问题基本解决。

——在卫生上,新增或改扩建卫生用房3万平方米,使有卫生室的村达到78.9%,提高了34.4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明显下降。

——在文化上,新增或改扩建文化用房5.9万平方米,使有文化活动室的村达到76.3%,提高约54个百分点,能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自然村达到84.9%,提高36个百分点。

——在社会保障上,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实施安居房建设项目,使13217户农牧民告别了危旧房、简易房。

文化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传承优秀文化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聚集地。据统计,人口较少民族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每个人口较少民族都有项目列入,22个民族共有38项。而过去,这些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难,抵御外来文化冲击能力弱,许多口耳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流失甚至消失。

近年来,相关部门提出要加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抢救和保护濒危文化遗产,放手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努力让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把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文化特色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既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的一条途径。黑龙江省为19个人口较少民族村改善学校、医院、文化站设施条件,建立民族歌舞团、民族博物馆、民族风情园等,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云南省启动7个人口较少民族各建1个小型特色博物馆项目,大力挖掘整理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群众正走在发展之路上,创造着幸福生活。中国各民族在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fly]请问如何改民族?[/fly]中国实施“小民族,大扶持”令22个人口较少民族获得大发展
有1.1万人的裕固族享受着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的免费教育,有2万多人的京族发展边境贸易使人均年纯收入超过6000元,仅有近3000人的珞巴族在传承文化中走上致富路……

中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下,总人口60多万人,被统称人口较少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多处在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受历史、自然条件限制,这些少数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中国各有关地区和部门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加之这些民族群众自身的不懈努力,情况正在发生着变化:一些昔日封闭落后的村寨,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蒸蒸日上的希望之乡;一些贫困的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在迈向小康。

经济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迈上现代化台阶

2005年,国家制定并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政策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各地各部门已经投入扶持资金29亿多元人民币,安排各类扶持项目8000多个。

昔日封闭村寨,如今面貌一新。到2008年底,人口较少民族640个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均比规划实施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其中,通公路的村占90%,提升32.7个百分点;通电的村占95.3%,提升了9.4个百分点;有安全饮用水的村占81.7%,提升39.2个百分点;通电话的自然村占88.1%,提升50.2个百分点。

路通了,灯亮了,人口较少民族开始展望未来,谋划发展。各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丰收,畜牧业腾飞。2008年,640个村经济作物总收入8.9亿元,劳务输出9.5万人,劳务输出总收入30252.6万元。640个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48元,比规划实施前增加1064元,增长120%。

立足当地,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各人口较少民族展示着一幅幅喜人的发展图景: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族乡开展的家庭游项目使俄罗斯族群众脱贫致富;福建华安县扶持高山族种茶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青海循化县把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扶持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劳务输出使撒拉族群众尝到了甜头。

民生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国家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前,人口较少民族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普遍较低,平均文盲率为42.3%,有9个民族文盲率超过50%;医疗卫生条件差,355个村没有卫生室,地方病、传染病仍较严重;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

人口较少民族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解决了60多万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就意味着22个民族得到了繁荣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和各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都为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教育上,新增或改扩建教育用房6.7万平方米,农牧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适龄儿童入学率普遍达到9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多数达到90%以上;人口较少民族聚居乡镇全部实现“普六”,大部分基本实现“普九”,上学难问题基本解决。

——在卫生上,新增或改扩建卫生用房3万平方米,使有卫生室的村达到78.9%,提高了34.4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明显下降。

——在文化上,新增或改扩建文化用房5.9万平方米,使有文化活动室的村达到76.3%,提高约54个百分点,能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自然村达到84.9%,提高36个百分点。

——在社会保障上,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全部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实施安居房建设项目,使13217户农牧民告别了危旧房、简易房。

文化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传承优秀文化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聚集地。据统计,人口较少民族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每个人口较少民族都有项目列入,22个民族共有38项。而过去,这些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难,抵御外来文化冲击能力弱,许多口耳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流失甚至消失。

近年来,相关部门提出要加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抢救和保护濒危文化遗产,放手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努力让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把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文化特色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既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生活水平的一条途径。黑龙江省为19个人口较少民族村改善学校、医院、文化站设施条件,建立民族歌舞团、民族博物馆、民族风情园等,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云南省启动7个人口较少民族各建1个小型特色博物馆项目,大力挖掘整理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群众正走在发展之路上,创造着幸福生活。中国各民族在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fly]请问如何改民族?[/fly]
请问如何改民族?
改名族?你家几代要没少数民族你还真改不了。当然了,如果是
当地TG部门组织改的除外。
其实就是真少数民族,要把户口、身份证改过去都难。
边远地区,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受到扶持是对的,
但是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人口相对来说并不少,并且分布的很广泛,比较说回族,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有相当数量的回族人口居住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城镇,,跟汉族享受一样的福利待遇的同时,还享受政策上的优待,这就人为的从政策上制造不平等
这种人口极少的少数民族有部分前几年还是原始社会一样的生活,国家应该扶持
地方民族主义是另一种形势上的大民族主义,当然是被反对的。
地方民族主义是另一种形势上的大民族主义,当然是被反对的。
楼主不用改民族,杀掉99.999999%的汉族,我们汉族就能享受到“大扶持”了
同化 取消民族登记是王道!不能老指望几十年上百年内 国家不会出现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同学 发表于 2009-8-30 17:18
很多汉人 也生活在原始社会一样的生活!不能分民族!来对待!
很多汉人 也生活在原始社会一样的生活!不能分民族!来对待!

===请问是哪一些。。。。。

有的人,在缅甸那边是一种主张,到这边是一种主张。
其实骨子里是:萧峰当乔峰是可以的,杨康当完颜康是不行的。
东京核爆 发表于 2009-8-30 17:30

你确定那时候的主体民族会和现在汉族里的某些人一样“聪明”?至少俺没有看见绿毛教或者老成扶持过任何“小民族”。
舰船之剑啸黄沙 发表于 2009-8-30 17:40
双重标准而已!你不是也有吗?!所以中国要同一化!
我有何标准,我主张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你是要别人的文化消失。
你可得看看,我这其心必异的异族、蛮族在缅甸事件中站在哪?
你要知道我不会去讨论南美几个国家的争端,因为那不关我的事,
我讨论的都是关我事的事。如果我不当自己是中国人的话,我讨论
某地干P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