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备不平衡条件下如何作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2:38:08
对于二战时德军的高级将领来说,能够指挥一支“快速兵团”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在西线攻打法国的战役中,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居功至伟,但是像这样的性能先进的“快速兵团”,数量实在稀少。战争前夕,在实有的103个师中,只有16个装甲师、摩托化师和“轻型”师实现了完全的摩托化,其余部队均靠步行。理论上每个步兵师在编制上有942辆汽车(不包括摩托车)。但其补给品大部分仍由1,200辆马车载运。更糟的是,所有这些车辆在建制上均属于作战部队,主要只用于在作战地带内进行运输。至于在基地仓库和铁路终点站之间,全军只有3个汽车团(被称为重型运输队,以别于部队的轻型运输队),共约9,000人,6,600辆车(其中在修的估计经常为20%),总载重量19,500吨。德军部分摩托化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造成了部队机动能力的悬殊。德军的汽车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全军,而是集中于少数部队。结果形成了两支不同的部队:一支是机动的、能快速运动的;另一支是笨重的,行动迟缓的。要使机动性大相径庭的两支部队行动协调一致是很困难的,因为前者总是远远超出于后者。而对落在后面的步兵兵团的运动,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控制,以防其挡住极端重要的先头装甲部队的补给纵队。这样,就产生了选择道路的问题,计算通过时间的问题、维持交通纪律的问题,也就是产生了复杂的后勤问题。  

装备不平衡问题在许多国家的陆军中存在,越是规模庞大,这个问题也就越突出。直到俄格战争,俄国陆军还有T-62坦克参战,中国陆军仍有大量59式坦克服役。有的时候是由于技术发展缓慢造成的,有的时候是由于经济投入有限,生产能力有限,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部队的换装。因此, 59式坦克依旧会长时期在陆军服役。这就造成了在制定作战计划和调动部队时的复杂性,尤其是后勤上的复杂性。先进的第三代装备对后勤的需求高于老式装备,需要更多的电子零件和特殊的保养设备。在战术机动力,防护力和火力打击能力方面,老式装备和新一代装备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导致在计算兵力和排兵布阵时,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考虑如何发挥老装备的潜力,而又不会限制新装备的使用。

德国陆军在二战时为这个问题伤透脑筋,尤其是快速兵团和普遍步兵部队之间的速度差异,不仅让军事后勤和交通体系陷入麻烦,而且快速部队的机动速度导致与后续步兵之间的巨大空隙,成为了法国人可能利用的弱点,这也是为何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停下来等候步兵。虽然我国陆军不必为这个问题烦恼,但是摩托化和机械化,轮式和履带之间的差异将会机动速度差别。在铁轨、履带和轮胎之间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甚至在机步112师内部还有轮式和履带两种机械化团,而其他的部队虽然没有这个情况,但同一只部队里,不同时代装备同时服役的情况还是不少的。

一种解决方式,就是像德军那样,组建“特别部队”,把所有的第三代装备集中到少量几个精锐部队,组成全机械化,全信息化的拳头部队。另一种解决方式,就是花大价钱全军大换装。前者更加具有现实性,后者更加具有浪漫性。另外,就是大量组建轮式机械化部队,装备轻型装甲车给摩托化部队,这样也可以较为节省的实现机械化。

对于二战时德军的高级将领来说,能够指挥一支“快速兵团”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在西线攻打法国的战役中,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居功至伟,但是像这样的性能先进的“快速兵团”,数量实在稀少。战争前夕,在实有的103个师中,只有16个装甲师、摩托化师和“轻型”师实现了完全的摩托化,其余部队均靠步行。理论上每个步兵师在编制上有942辆汽车(不包括摩托车)。但其补给品大部分仍由1,200辆马车载运。更糟的是,所有这些车辆在建制上均属于作战部队,主要只用于在作战地带内进行运输。至于在基地仓库和铁路终点站之间,全军只有3个汽车团(被称为重型运输队,以别于部队的轻型运输队),共约9,000人,6,600辆车(其中在修的估计经常为20%),总载重量19,500吨。德军部分摩托化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造成了部队机动能力的悬殊。德军的汽车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全军,而是集中于少数部队。结果形成了两支不同的部队:一支是机动的、能快速运动的;另一支是笨重的,行动迟缓的。要使机动性大相径庭的两支部队行动协调一致是很困难的,因为前者总是远远超出于后者。而对落在后面的步兵兵团的运动,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控制,以防其挡住极端重要的先头装甲部队的补给纵队。这样,就产生了选择道路的问题,计算通过时间的问题、维持交通纪律的问题,也就是产生了复杂的后勤问题。  

装备不平衡问题在许多国家的陆军中存在,越是规模庞大,这个问题也就越突出。直到俄格战争,俄国陆军还有T-62坦克参战,中国陆军仍有大量59式坦克服役。有的时候是由于技术发展缓慢造成的,有的时候是由于经济投入有限,生产能力有限,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部队的换装。因此, 59式坦克依旧会长时期在陆军服役。这就造成了在制定作战计划和调动部队时的复杂性,尤其是后勤上的复杂性。先进的第三代装备对后勤的需求高于老式装备,需要更多的电子零件和特殊的保养设备。在战术机动力,防护力和火力打击能力方面,老式装备和新一代装备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导致在计算兵力和排兵布阵时,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考虑如何发挥老装备的潜力,而又不会限制新装备的使用。

德国陆军在二战时为这个问题伤透脑筋,尤其是快速兵团和普遍步兵部队之间的速度差异,不仅让军事后勤和交通体系陷入麻烦,而且快速部队的机动速度导致与后续步兵之间的巨大空隙,成为了法国人可能利用的弱点,这也是为何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停下来等候步兵。虽然我国陆军不必为这个问题烦恼,但是摩托化和机械化,轮式和履带之间的差异将会机动速度差别。在铁轨、履带和轮胎之间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甚至在机步112师内部还有轮式和履带两种机械化团,而其他的部队虽然没有这个情况,但同一只部队里,不同时代装备同时服役的情况还是不少的。

一种解决方式,就是像德军那样,组建“特别部队”,把所有的第三代装备集中到少量几个精锐部队,组成全机械化,全信息化的拳头部队。另一种解决方式,就是花大价钱全军大换装。前者更加具有现实性,后者更加具有浪漫性。另外,就是大量组建轮式机械化部队,装备轻型装甲车给摩托化部队,这样也可以较为节省的实现机械化。

陆军强的用空军炸,陆空强的游击战伺候,总之要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4-12-17 01:09
陆军强的用空军炸,陆空强的游击战伺候,总之要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理想情况当然是这样的。不过在不得不进行强攻战斗时,就只能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了。
不平衡问题在大国军队当中应当是普遍存在。这个问题从当年高加米拉战役时就可以看出来了。规模较小的马其顿军队,反而比波斯军队更加规范严整些,而庞大的波斯军团五花八门的部队都有。
目前来看,中国陆军的兵器是研发的多,装备的有限。好装备的普及度不高,而一旦普及,花费可能会很大
在这一点上,不如海军和空军的进度。可是国家投资的重点毕竟还是在海空军那里。所以,现在陆军如果采用重点建设的策略,也许更好吧。在各个战区都要安排一支精锐力量,作为先锋,争取调动的时间。
目前,我国陆军的机械化比例约为60%,到2020年有望提升到80%以上,但是其中落后装备的比例还是太高。所以现在只能先组建一些精锐部队了。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12-17 18:48
理想情况当然是这样的。不过在不得不进行强攻战斗时,就只能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了。
不平衡问题在大国军队 ...
现代军队规模越大,各种专业兵种越多,装备就越庞杂。还要为适应各种地形组建各种专门的战斗部队,需求和使用的方向各异,军费也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求。怎么能实现装备平衡?冷兵器时代要求装备平衡那是作战需要,当时的作战是线性的,讲究发挥军团配合,发挥阵型优势。现代作战不是线性的,讲求的是体系之间配合。
理想情况当然是这样的。不过在不得不进行强攻战斗时,就只能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了。
不平衡问题在大国军队 ...
数量多不代表战斗力,集中力量现在叫集中火力,围之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4-12-17 21:01
数量多不代表战斗力,集中力量现在叫集中火力,围之
相对太多了。
相对太多了。
攥不成拳头很难打赢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4-12-17 21:23
攥不成拳头很难打赢
整体的缺陷虽然可以通过精兵主义在一定限度内解决,但是还是会在后续战斗中形成可供敌人利用的弱点。曼施坦因计划其实就是一个极大的冒险,如果法国人能够在马斯河组织反击,古德里安就危险了。仅仅凭借几个装甲军,是很冒险的事情,但曼施坦因计划也是唯一的获胜机会。

现在我军的不平衡问题,也可以参看今天王洪光的文章。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好装备当然有,其实如果能够做到普及化,那么解放军也可以达到驻德集群的水准了,甚至远胜过它。毕竟有个信息化在。
整体的缺陷虽然可以通过精兵主义在一定限度内解决,但是还是会在后续战斗中形成可供敌人利用的弱点。曼施 ...
我军目前只能自保,做不到出国与大国决战。
集中建设训练基地,各部队轮训,留下精英,撒下种子。
相对于陆军力量,偶国海空军实在有点不符合大国应有的水平哦,优先加速补课。话说纯陆军力量偶军也算不渣了。全面防御,重点戒备。
装备不平衡条件下如何作战?话说没有装备平衡的战争哦。装备是制胜的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人、武器、战略战术、后盾实力。。。的综合应用。
你准备和谁打坦克会战?

韩国陆军,编为两个前线集团军(下辖4个机械化师和3个独立装甲旅,以及19个步兵师)、一个后方警卫集团军(下辖7个步兵师)。韩国陆军的主体是步兵部队,而不是坦克机械化部队.

印度陆军(3个装甲师,4个平原整编师,18个步兵师,9个山地步兵师)的主体也是步兵部队.

越南陆军的主体肯定不会是坦克机械化部队.
==============================
步兵师如何防御坦克师进攻?战时给前线步兵师“加强”一个独立坦克营和一个独立反坦克导弹营。再给前线步兵军“配属”装甲旅充当机动部队,把由2-4个坦克师和机械化师组成的坦克集团军(战区预备队)配置在主要防御地段的后面。

截止到1991年1月15日,伊拉克在科威特战区的地面部队共有43个师,约54万人[1]、坦克4200余辆、火炮3000余门、各种装甲输送车2800余辆。其中一线作战部队25个师,10个师担任战役预备队,另有8个师担任战略预备队。一些独立旅则在军的控制下作战。在科威特战区,伊军43个师成纵深配置:

1)一线部队中掘壕据守的18个步兵师得到了隐蔽于工事内的坦克和炮兵的加强,并且全都得到了旅级或师级装甲战术预备队的支援。
2)在科威特中部的阿里塞莱姆机场至科威特国防机场之间的地区,伊军以2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师和1个步兵师组成了强大的军规模预备队,在贾赫腊西北地区还配置有装甲部队。
3)在科威特沿海地区,伊军由于害伯多国部队的两栖登陆突击,以不少于4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师的兵力据守海岸一线。
4)在伊军一线部队的后方,是由4个装甲师和2个机械化师组成的战略预备队,准备对突入伊军防御纵深的多国地面部队实施有力的反突击。

战役级反突击,需要集中起来运用的装甲师和机械化师。而不是给每个集团军固定分配1个装甲师或机械化师。
20世纪60年代的“三旅制师”

六十年代初麦克纳马拉就任国防部长,把陆军现役师从11个增加到16个,取消后备队并入了国民警卫队。针对五群制师在实践中使用不理想的问题,自1962年初起又改为“三旅制师”,建立了四种类型的师:步兵师、装甲师、空降师和机械化步兵师,1965年起又组建了空中机动师。三旅制师人数在1.6-1.8万左右,编制组成大致如下:

1)师司令部及师部连。
2)3个作战旅司令部及旅部连,旅辖营:
==步兵师为1个坦克营+1个机械化营+8个步兵营;
==装甲师为6个坦克营+5个机械化营;
==机械化师为4个坦克营+6个机械化营;
==空降师为9个空降步兵营;
==空中机动师为9个空中机动步兵营。
3)师属炮兵,一般为3个105mm榴弹炮营(各18门)、1个155mm与203mm榴弹炮混编营(装甲、机步等师后改为3个155mm榴弹炮营与1个12门制的203mm榴弹炮营)、1个反坦克导弹营组成。空降师只有3个105mm榴弹炮营。
请问楼主,既然战争初期的德军基本还是一支没有完成摩托化的骡马型军队,那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1943年初开始全面动员后,这个情况是得到了改善还是越来越恶化了?
什么叫只能自保???我陆军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可以横扫一切敌国陆军,没得辩。
没钱就老老实实的组件特别部队,将装备集中起来使用,作为攻击箭头。

以正合以奇胜,正就是装备比较落后的大部队,奇就是拥有快速移动能力的精锐部队。大部队僵持,小部队快速穿插攻击战略节点。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12-17 18:49
目前来看,中国陆军的兵器是研发的多,装备的有限。好装备的普及度不高,而一旦普及,花费可能会很大
兔子现在的问题是,科技爆发,很多新东西,却不知道那些是最合适的,都只能装备一部分,然后开始进行相关的实验改革。

这一方面是人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世界环境变化的原因。
guarddefend 发表于 2014-12-17 21:34
整体的缺陷虽然可以通过精兵主义在一定限度内解决,但是还是会在后续战斗中形成可供敌人利用的弱点。曼施 ...
古德里安的危险,一方面是后方部队拖后腿,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自己太过冒进。作为一个成熟的机构,忽视了自身装备的差距而制定作战计划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根据自身的装备,以及对方的情报来制定计划才是正确的,不能应为对面软的跟面一样就不听招呼猛冲猛打,导致跟后续部队脱节。如果这样都能够完成战略目标,那只能称之为奇迹,或者说走了狗屎运。
ICV-20 发表于 2014-12-18 06:03
你准备和谁打坦克会战?

韩国陆军,编为两个前线集团军(下辖4个机械化师和3个独立装甲旅,以及19个步兵师) ...
半岛那地方,坦克多了摆的开么。。。。。


部队的装备都是根据自身需求来配备的,不是什么机械化就高大上,纯步兵就落后。
覆铜钢 发表于 2014-12-18 08:07
请问楼主,既然战争初期的德军基本还是一支没有完成摩托化的骡马型军队,那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1943年初 ...
没有明显改善,全面动员也包括资源的加倍消耗。维持一直骡马军队需要这么多东西,如果多来几支,那么供应这些部队的单位又需要多少资源呢?还有全面动员对资源生产速度的影响等等
覆铜钢 发表于 2014-12-18 08:07
请问楼主,既然战争初期的德军基本还是一支没有完成摩托化的骡马型军队,那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1943年初 ...
《战争与后勤》认为,德国实行摩托化的关键制约因素是汽油和橡胶,这两项资源偏偏是德国没有的。二战开始后不久,德国人就不再用橡胶做鞋底了,都得拿去做轮胎。所以德国虽然工业力强大,但是缺乏在总体战争里实现摩托化的有利因素。事实上,在巴巴罗萨计划里,德国使用从法国、比利时、荷兰补充的车辆才满足的需求。
那同时期苏军在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还有德国的合成燃料和橡胶工业在遭到英美大规模空袭影响前(至少要到1942年底了),是否部分解决了德军这些物质缺乏问题?
法国的问题是一战打怕了,死了一代青年,二战没有斗志了,如果换成一战的法军的战斗意志,还有的打
覆铜钢 发表于 2014-12-18 19:33
那同时期苏军在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还有德国的合成燃料和橡胶工业在遭到英美大规模空袭影响前(至少要到19 ...
《战争与后勤》给德军的定义就是“这是一只贫穷的军队”。当然,与当时的国军、日军相比,还是富得流油的。每个步兵师有900辆汽车,但是还是要1200辆马车来运输物资,而士兵们都要依靠双脚而不是汽车行军。你可以看看二战的纪录片和电影,德军几乎都是双脚行军。苏军唯一的区别是,可以滑雪,但主要还是靠双脚行军。比如《解放》里面的镜头有很多。从美军的情况来看,步兵师的摩托化至少要2000辆汽车。

一战后,德国一直都不富裕,否则希特勒也不会那么热衷建立自给自足的完整工业循环了。德国在战争期间一直没有进行总动员是一个因素,但即便一开始就动员了,也无法为这么庞大的军队实现摩托化。
《战争与后勤》给德军的定义就是“这是一只贫穷的军队”。当然,与当时的国军、日军相比,还是富得流油的 ...
苏军的马匹资源似乎更多一点,这是否也算一个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