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出口"红线"昭示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40:05
稀土出口"红线"昭示了什么2009年08月19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8月17日,长达半年多的2009年中国铁矿石长协价格终于修得正果,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与澳大利亚FMG公司达成了协议。FMG公司承诺销售给中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实行一个价格,这一价格比去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价格分别下降35.02%和50.42%。与力拓此前和日本和韩国钢铁企业达成的粉矿和块矿的价格分别降低每吨2美元、每吨7美元。就在中国钢铁业达成铁矿石进口价格的同时,由工信部制订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也宣告完成,这份新鲜出炉的《规划修订稿》拧紧了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的龙头。

    长期以来,在我国资源业的发展历程上一直存在着一个“怪圈”现象,那就是中国买啥,啥贵;中国卖啥,啥便宜,而在这两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铁矿石和稀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钢铁业的产能大幅增加,由此导致了国内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大幅上升。由于国内铁矿石产能有限,不得不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而垄断了国际铁矿石生产和销售市场的三大巨头看准了“中国需求”这一时机,连续6年大幅提高铁矿石市场价格,据业内人士初步估算仅仅提价这一项就迫使国内钢厂多付出7000亿元,代价不可谓不沉重。与此同时,拥有全球超过50%的稀土资源储量并占据了全球90%的稀土市场份额的中国,理应拥有类似的“中国价格话语权”,但实际的结果却是从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以稀土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为例,2007年上半年,其价格从2006年初的约7万元/吨,上涨至约17万元/吨,不过,随后便一路下滑,2009年8月初,其价格重新回到7万元/吨。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称,目前,稀土产品的价格甚至低于1985年的水平。

    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稀土资源的我国,本应拥有稀土产品价格的定价权,何以不能象国际铁矿石的三大生产巨头那样对稀土产品的出口价格进行适度的控制,反而是在一场场的价格大战中落荒而逃呢?用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王新林的话来说,稀土产品供过于求,是价格不断下跌的主要原因。被称为工业产品“维生素”的稀土,通过少量添加,能够大幅改善相关产品的性能,在如今的电子、通讯、军工、宇航等行业上拥有广泛的应用。换而言之,稀土产品的价值就在于一个“稀”,一旦稀土不稀时,其价格的走势可想而知。

    虽然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但稀土资源的分布过于分散。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已发现上千处稀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仅稀土大省就有内蒙古、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且这些稀土矿产的原生地大都是在贫困地区。出于发展当地经济的需要,拥有稀土矿产的地区纷纷加大了对稀土矿产的开发力度,从而导致我国稀土产业呈现出“乱采滥挖、无序开发、新建稀土项目过多过快”的乱象。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高达169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居多,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由于国内对稀土产品的需求有限,这些生产企业的产品只能涌向出口这一条“单行道”。我国稀土产业的这种出口乱象也被国际市场一些居心叵测的买家所利用,趁机向下打压稀土产品价格,并把从中国低价购买的中低档稀土产品打包储存,以备将来之需。

    针对我国稀土产业的乱象,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稀土资源,让稀土产品的价格重新回归其应有的本位,作为中国稀土产业主要的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的工信部,近期陆续筹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未来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初级材料仍被禁止出口;要提高稀土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扶持大型企业,以提升产业水平;在稀土的开采上,要严格执行指令性计划。相信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稀土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的黄金时代。



http://intl.ce.cn/zgysj/200908/19/t20090819_19815240.shtml稀土出口"红线"昭示了什么2009年08月19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8月17日,长达半年多的2009年中国铁矿石长协价格终于修得正果,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与澳大利亚FMG公司达成了协议。FMG公司承诺销售给中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实行一个价格,这一价格比去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价格分别下降35.02%和50.42%。与力拓此前和日本和韩国钢铁企业达成的粉矿和块矿的价格分别降低每吨2美元、每吨7美元。就在中国钢铁业达成铁矿石进口价格的同时,由工信部制订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也宣告完成,这份新鲜出炉的《规划修订稿》拧紧了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的龙头。

    长期以来,在我国资源业的发展历程上一直存在着一个“怪圈”现象,那就是中国买啥,啥贵;中国卖啥,啥便宜,而在这两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铁矿石和稀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钢铁业的产能大幅增加,由此导致了国内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大幅上升。由于国内铁矿石产能有限,不得不依赖从国际市场进口。而垄断了国际铁矿石生产和销售市场的三大巨头看准了“中国需求”这一时机,连续6年大幅提高铁矿石市场价格,据业内人士初步估算仅仅提价这一项就迫使国内钢厂多付出7000亿元,代价不可谓不沉重。与此同时,拥有全球超过50%的稀土资源储量并占据了全球90%的稀土市场份额的中国,理应拥有类似的“中国价格话语权”,但实际的结果却是从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以稀土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为例,2007年上半年,其价格从2006年初的约7万元/吨,上涨至约17万元/吨,不过,随后便一路下滑,2009年8月初,其价格重新回到7万元/吨。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称,目前,稀土产品的价格甚至低于1985年的水平。

    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稀土资源的我国,本应拥有稀土产品价格的定价权,何以不能象国际铁矿石的三大生产巨头那样对稀土产品的出口价格进行适度的控制,反而是在一场场的价格大战中落荒而逃呢?用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王新林的话来说,稀土产品供过于求,是价格不断下跌的主要原因。被称为工业产品“维生素”的稀土,通过少量添加,能够大幅改善相关产品的性能,在如今的电子、通讯、军工、宇航等行业上拥有广泛的应用。换而言之,稀土产品的价值就在于一个“稀”,一旦稀土不稀时,其价格的走势可想而知。

    虽然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但稀土资源的分布过于分散。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已发现上千处稀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仅稀土大省就有内蒙古、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且这些稀土矿产的原生地大都是在贫困地区。出于发展当地经济的需要,拥有稀土矿产的地区纷纷加大了对稀土矿产的开发力度,从而导致我国稀土产业呈现出“乱采滥挖、无序开发、新建稀土项目过多过快”的乱象。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高达169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居多,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由于国内对稀土产品的需求有限,这些生产企业的产品只能涌向出口这一条“单行道”。我国稀土产业的这种出口乱象也被国际市场一些居心叵测的买家所利用,趁机向下打压稀土产品价格,并把从中国低价购买的中低档稀土产品打包储存,以备将来之需。

    针对我国稀土产业的乱象,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稀土资源,让稀土产品的价格重新回归其应有的本位,作为中国稀土产业主要的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的工信部,近期陆续筹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未来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初级材料仍被禁止出口;要提高稀土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扶持大型企业,以提升产业水平;在稀土的开采上,要严格执行指令性计划。相信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稀土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的黄金时代。


http://intl.ce.cn/zgysj/200908/19/t20090819_198152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