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是有效环保的第一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23:32
 中国环境保护部长周生贤上周五在“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上,驳斥了一些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政府为配合振兴经济计划,开通了降低环保标准的“绿色通道”审批,迅速放行污染企业的报道。

  周生贤举出一些数据,2008年当局禁止156个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总投资超过43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916亿新元),认为关于中国为振兴经济忽视环境污染的报道是“炒作,不符合事实,不是无知,便是偏见”。

  北京为振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所推出的4万亿元方案,除了被质疑在经济上可能导致民间投资被排挤的弊端(方案最大受益者是四川地震灾区和“铁公鸡”——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戏称),也被质疑要振兴的十大产业中,有许多“环保不友好”的行业,如国企为主的钢铁、有色、石化等。

  中国政府近年来多次高调承诺,绝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国家环保总局在2007年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更被视为对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的具体举措。

  环境保护部在世界环境日公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中国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目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空气污染的治理有进步,可是地表水污染仍然严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不但是中国民众普遍的认知,连官方也没有否认。但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保八”的经济压力是否让污染问题雪上加霜,却因为信息不足而陷入指责新闻报道为恶意炒作的罗生门。

  中美两家非盈利民间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及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上周三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官方环保信息不透明,而且呈现出污染较重的城市公开程度很低的现象。

  两个机构共同开发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指数),调查了中国113个城市在2008年的环保信息公开状况,发现仅有四个城市达到60分的及格线(满分100)。

  调查根据2008年通过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向113个被评价城市申请公开当地2008年9月份的污染企业行政处罚名单,经调查核实的公众对环境问题或者对企业污染环境的信访、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

  只有27个城市提供了全部或部分名单,86个城市未能提供名单。调查报告说:“拒绝申请的理由除了‘不宜公开’之外,还包括这些纪录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申请公开需要上级政府部门开具公函,以及为‘保发展’不能公开等。”

  环保信息不透明不利于当局重视环保诺言的公信力。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环保已经落后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降低失业率的政治压力势必更让经济发展优先于环保要求——子孙后代的幸福似乎永远抵不过既得利益或燃眉之急。

  当然,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非一定是势不两立的零和游戏,环保本身便是一个潜力无穷的绿色产业。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转型,将涉及同现有体制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博弈,就如PITI指数调查所揭示的道理,在有效的制衡体制建立之前,信息公开是唯一能动员社会来监督环保的利器。


《联合早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 ... dian_ji090608.shtml中国环境保护部长周生贤上周五在“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上,驳斥了一些西方媒体关于中国政府为配合振兴经济计划,开通了降低环保标准的“绿色通道”审批,迅速放行污染企业的报道。

  周生贤举出一些数据,2008年当局禁止156个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总投资超过43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916亿新元),认为关于中国为振兴经济忽视环境污染的报道是“炒作,不符合事实,不是无知,便是偏见”。

  北京为振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所推出的4万亿元方案,除了被质疑在经济上可能导致民间投资被排挤的弊端(方案最大受益者是四川地震灾区和“铁公鸡”——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戏称),也被质疑要振兴的十大产业中,有许多“环保不友好”的行业,如国企为主的钢铁、有色、石化等。

  中国政府近年来多次高调承诺,绝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国家环保总局在2007年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更被视为对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的具体举措。

  环境保护部在世界环境日公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中国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目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空气污染的治理有进步,可是地表水污染仍然严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不但是中国民众普遍的认知,连官方也没有否认。但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保八”的经济压力是否让污染问题雪上加霜,却因为信息不足而陷入指责新闻报道为恶意炒作的罗生门。

  中美两家非盈利民间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及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上周三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官方环保信息不透明,而且呈现出污染较重的城市公开程度很低的现象。

  两个机构共同开发的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指数),调查了中国113个城市在2008年的环保信息公开状况,发现仅有四个城市达到60分的及格线(满分100)。

  调查根据2008年通过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向113个被评价城市申请公开当地2008年9月份的污染企业行政处罚名单,经调查核实的公众对环境问题或者对企业污染环境的信访、投诉案件及其处理结果。

  只有27个城市提供了全部或部分名单,86个城市未能提供名单。调查报告说:“拒绝申请的理由除了‘不宜公开’之外,还包括这些纪录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申请公开需要上级政府部门开具公函,以及为‘保发展’不能公开等。”

  环保信息不透明不利于当局重视环保诺言的公信力。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环保已经落后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后;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降低失业率的政治压力势必更让经济发展优先于环保要求——子孙后代的幸福似乎永远抵不过既得利益或燃眉之急。

  当然,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非一定是势不两立的零和游戏,环保本身便是一个潜力无穷的绿色产业。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转型,将涉及同现有体制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博弈,就如PITI指数调查所揭示的道理,在有效的制衡体制建立之前,信息公开是唯一能动员社会来监督环保的利器。


《联合早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 ... dian_ji090608.shtml